顾卫东:“你去把福宝和胜天都叫起来,再去厨房里拿一块窝窝头, 咱家不是还有之前的猪油没舍得吃吗?窝窝头沾上一点猪油, 万一隔壁邻居的狗再叫,就给它扔过去堵住它的嘴。”

刘桂枝又猛点头。

顾卫东:“让福宝在家里守着, 接应,给咱开门, 胜天在附近望风,一有动静就学猫叫,你跟我一起过去,咱慢慢往家里搬。”

刘桂枝再次猛点头。

大晚上,顾卫东肯定弄了很多粮食,这些粮食都能吃,刘桂枝想想就心跳加快。

当聂老三家也开始弄粮食的时候,她就感觉福宝说得铁铁是真的,别人也知道要饥荒了,要缺粮食了,所以她家男人怎么也得想办法弄到粮食。

在□□的时候,只有存了粮食才能不挨饿。

现在男人弄来粮食了。

刘桂枝不敢耽误,先跑去叫醒了福宝和顾胜天,这边叫醒了,那边顾卫东正从灶房里拿了棒子面饼大口小口地往嘴里塞,这几天跑出去,吃喝不继的,累坏了也饿坏了。

他拼命地塞了几口棒子面饼,差点噎着,瞪着眼睛努力地吞咽了几口后,又往怀里塞了几个棒子面饼,之后便嘱咐了福宝和顾胜天一番,然后带着刘桂枝偷摸地趁着夜色去南边山里了。

福宝和顾胜天对视一眼,一个留在家里接应,一个跑出去望风。

这个时候,什么做梦,什么娶媳妇,全都九霄云外了。

粮食,粮食,那才是最关键的!

福宝站在那里想了想,就很快地跑回屋子,把几间屋子的大炕底下都给清理了,还有桌子底下,炕寝里,柜子里,都给折腾着清理了。

运回来粮食后,不能藏在外面的茅屋里,不然可能会被人看到,也不能藏在地窨子里,地窨子里犯潮,粮食容易坏。

所以想来想去,只能藏在平时睡觉的屋里,别人不会注意到的地方。

这样万一发生她娘说的吃大户的事,这粮食未必就被人看到。

清理好了后,还不见外面顾卫东刘桂枝他们回来,福宝难免有些挂心,只能翘头站在门前往外看。

这是五月的半夜时候,月亮早不见影了,宁静漆黑,外面的一切都仿佛蒙了一层暗黑的纱。

她家这个新宅子在村子的西南角,前面没有人家遮挡,所以从她家大门往南边看,一眼就能看到南边的山林。

远处的山林不再是白天绿茵成片的熟悉模样,在这夜晚里因为反光的缘故一块明一块暗,远近明暗在夜色中幻化成一副奇诡的画面。

院子旁边野草丛里的蛐蛐发出清脆的鸣叫,远处的山林深处偶尔间会有老鸹的叫声,声音瘆人,这让夜晚行动的人不免背后发凉。

福宝深吸了口气,安静地靠在门上,望着这宁静的夜色出神。

顾胜天才十二岁,已经操心自己将来能不能娶上媳妇,可是福宝却没想过那么远。

将来如何,她还不敢想,她现在只盼着一家子能够平安,盼着家人不至于挨饿,盼着熬过梦里那难捱的挨饿日子。

正想着,突然间,她听到隔壁家的狗汪汪叫了几声。

当下心里一紧。

隔壁住着的是陈有辉一家子,陈有辉是陈有福的本家,但是这人性子贪,平时爱占小便宜,万一这狗闹腾起来,惊醒了陈有辉一家,让他们知道了,那就麻烦大了。

谁知道她正想着,隔壁的狗不叫了,反而发出嗷呜嗷呜的声音,仿佛很是满足。很快,她就见夜色中走过来两个人影,那两个人搬着一袋子粮食,正弯腰低头快步地往家里跑。

她顿时认出来这是二哥顾跃华和自己娘。

当下忙打开门,低声说:“快进来,放这里。”

刘桂枝和顾跃华把粮食放下后,很快顾跃进和顾卫东也来了,这两个都是各自扛着一袋子粮食。

福宝小声说:“你们先放这里,我慢慢往屋里拖,你们再去搬其它的吧。”

刘桂枝想想,点头,和顾卫东他们又去搬了。

等他们过去了,福宝先试图将粮食背起来,但是她发现这实在是太沉了,她背不动。

没办法,她只好慢慢拖着往屋子里走,遇到门槛的时候就先抬起前半截,挪过去,再抬后半截。

她这边终于把粮食都给拖进屋里的时候,顾胜天探头进来了。

他得意地搓搓手:“我刚才喂给那只狗吃了小半个窝窝头,那狗再也不叫唤了!”

福宝招呼他:“胜天哥哥,赶紧帮我,把这些粮食藏起来!”

顾胜天跑进来,看看,发现福宝都已经把能藏粮食的地方清理好了,这就好办了,于是两个人一起搬,吭哧吭哧的,很快就藏好了。

藏好后,顾胜天看看外头,又跑出去望风,福宝则继续在门口处负责接应。

顾卫东拿了两百块钱出去,他收的各种粗粮都有,价格不一,高的有一毛四一市斤的高粱,低的也有一毛二一市斤的大豆,最后两百块没花完,大概收了七八百斤的粮食。

他是借了一辆平板车,和自己两个儿子趁着夜色拉到了山底下的,一袋子粮食大概一百斤,一家子来回运了三四趟,最后终于在天没明之前把这约莫七八袋子的粮食都给运到了家里。

福宝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弄到了这么多粮食,按照一个人一个月吃30斤粮食算,那他们一家子一个月消耗180斤,这七百多斤就能吃四个多月呢。

加上家里现有的一些粮食,一家子再没粮食的进账,那吃七八个月总够了。

看着这么多的粮食,原本提着的心总算是慢慢放下来了。

大家一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顾卫东带着两个儿子,大口啃着棒子面饼,喝着凉白开,小声说着自己在外面怎么收粮食的事。

这其中自然有种种艰辛,黑市交易得仔细着别被人抓住,收了人家粮食怎么藏起来再去收其它的,这么多粮食运回来怎么不引人注意,这说起来都是泪。

不过为了一家子能吃饱饭,顾卫东是拼了,加上两个儿子也能干机灵,总算是把这么多粮食给偷偷地运回来了。

刘桂枝想起来聂老三家,自然说起聂老三家也囤粮食的事。

顾卫东一听就皱眉头了:“咱更得小心了,要不然到时候怕出事。”

刘桂枝想起福宝说的,觉得男人和福宝说得都对:“是,可要小心着。”

顾卫东想了想:“跃进,跃华,这几天你们没去上学,跟着我出去跑,就怕别人已经怀疑上咱了,明天你们背着粮食,一早就偷摸去公社里上学,别让人知道你们几天没上学。还有福宝和胜天,你们照常上学,在学校里小心着,可千万别让人看出来。”

顾胜天和福宝自然是连连点头,这一晚上的事太惊心了,这辈子都不会忘,这辈子都知道要保密。

***************

顾卫东赶在天没亮之前先回屋歇了一会,到了一大早他就起来了。

这几天他不在生产大队,对外只说不太舒服,到了街道上走了一圈,还咳嗽了几声,弄得人都以为他真病了,于是这事算糊弄过去了,至于顾跃进和顾跃华两个孩子,熬到了晚上,赶紧偷摸回公社里学校了,就连隔壁陈有辉家都不知道这两小子曾经回家过。

而刘桂枝这两天都没怎么出门,就在家里忙活着把粮食到处藏,最后实在没地儿了,想了个办法,在家里炕底下挖洞,挖了一个大洞,然后用塑料布啥的把粮食包住塞进去,再用土把坑给埋上,这样才算是彻底放心。

有了这些粮食,心算是放到肚子里了。

刘桂枝自己的事搞完了,也过去试探了下自己的几个嫂子那里。原来苗秀菊过去和几个儿子提了提,只是没说太详细,但是人家能信吗?根本不信!

其实别管以前有什么矛盾和间隙,但都是妯娌,都曾经是一家子,刘桂枝是盼着大家能好,不挨饿的,但是看看这情况,想想也是各人的缘法,也不能强求,若是强要别人如何,反而落个仇恨,便也没说什么。

第91章 第 91 章

第91章准备考试

把粮食都给藏好了,足足够吃七八个月, 万一真遇到什么厉害的饥荒, 省着点, 一年也是能吃到的, 这么一来顾卫东一家子彻底放心。福宝又提起了慧心慧如,顾卫东想想也是,就让福宝写了一封信,他亲自过去给慧如慧心送了信。

慧心慧如那里很快就捎来口信, 说明白了,福宝这才放心。

接下来福宝和顾胜天也像往常一样到学校读书。

现在是四月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参加小升初的考试了, 到时候考试是要去公社里考试,这对于福宝这种小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霍锦云对于这件事非常重视,认为这件事关系到他们这个小学的生死存亡。

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平溪生产大队一年级大概有四十多个学生,但是到了二年级就只有二十多个,而到了六年级,就只有六个学生了。

当初为了让孩子们上学, 霍锦云挨家挨户动员,绝大部分孩子走进了课堂, 但是随着孩子们稍微大一些能干活了, 随着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如意,不少孩子离开了教室, 走入了农田。

霍锦云望着六年级硕果仅存的六个学生,这是他教学几年来第一批即将参加中学入学考试的学生, 也是检验他成果的日子。

只有这一批学生考出好成绩,平溪生产大队小学才能更好地办下去,公社才不会考虑取缔这个小学,平溪生产大队的孩子才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奔波到别的生产大队去上学。

霍锦云把期望的目光落在了那六个学生身上。

福宝,顾胜天,生银,陈翠儿,陈宝家,王柱子。

这几个学生中,他最欣赏的当然是福宝和生银,这两个孩子各有长处,福宝的优点是逻辑分析能力强,记忆力好,生银的优点是,她总是能让他出乎意料。

很多东西,他认为她应该不懂,结果她就懂。

有时候明明觉得她好像没学好,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竟然出乎意料地考得不错。

霍锦云抬起手,让其它年级的孩子安静下来。

没办法,条件太差,这个小学只有两个屋子,目前一二三年级混坐在外面一间大屋子里,四五年级则一起在小里屋,中间只有一个布帘子隔着,没有门。

他给某个年级讲课的时候,其它年级就保持安静做作业。

当全部年级的孩子停下了读书声的时候,他开始对六年级的福宝他们训话了。

他先讲了上面传达下来的精神,又说起现在学校太小等等,最后说道:“所以你们这次一定要考出一个好成绩,把你们五年的艰苦学习成果呈现出来,交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卷,不然以后咱们生产大队的孩子就要远途跋涉去别的生产大队上学了。”

山路不好走,走一趟一个小时,这对于孩子们来说耽误多少时间哪,因为这种耽误,家长就更容易让孩子们辍学。

霍锦云的声音是沉重的,对这几个孩子寄予厚望。

生银早就知道这次考试非常重要了,她连想都没想,就大声说:“霍老师,你放心,这次我们一定会努力考出好成绩的!”

对于早就有过一次人生经验的生银来说,说出这种话实在是太简单了。

她这一说,顾胜天等人也都纷纷表示:“我们会利用剩下的时间好好学习的。”

霍锦云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特意叮嘱了一番,接下来的时候要如何如何好好复习,最后他还特意说:“大家也要注意加强营养,让自己营养跟上。”

大家自然听话地表示知道了。

等到下课了,几个被重点关注的六年级小学生都没着急出去,大家在那里讨论起马上即将到来的小升初考试,陈翠儿是有些忐忑,她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很可能考不上中学,秀妮和王柱子从旁边不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生银却在那里咬着唇地思考这件事。

她很清楚地记得这次的考试,出题老师偷懒了,语文就用的一套现成的试卷,那套试卷平时他们好像曾经做过。

她记不清具体是哪套卷子了,但是这几天她打算把之前做过的几套卷子再重新拿出来研究一番,争取做到每一道题目都能了如指掌,到时候她一定能考个满分,震惊全公社。

正在她这么想着的时候,恰好看到苏宛如进屋了。

苏宛如教他们语文,对福宝非常欣赏,她说福宝写的作文有灵气,还说福宝写的字也很漂亮。

偶尔间苏宛如会和福宝单独说话,还会和她讨论一些看过的书。

对于这种开小灶,生银非常反感。

她不知道福宝为什么会看过那些她没太听过的书,但是她觉得苏宛如作为老师,根本不重视自己。明明每次考试两个人不相上下,为什么苏宛如对福宝另眼相待?

而现在这个时候,苏宛如正靠在福宝桌子上和她说什么话,陈翠儿也跟着插嘴,几个人在那里谈笑风生,说得忍不住笑起来,最后苏宛如还拿出一本书来给福宝她们,让她们没事可以传递着在班里看看。

这让生银更不爽了,凭什么给福宝?既然是全班都要传递看的,为什么要给福宝?

不过当生银想到自己只要仔细研究透了那几套试卷,就有机会拿到满分,到时候苏宛如的脸上一定很精彩。

她想到这里,突然就不在意了。

苏宛如如果知道她的得意弟子福宝并没有拿到第一,反而是不受她重视的自己拿到满分,不知道脸上有多精彩?她迫不及待想看看。

苏宛如说了一会话就先出去了,她要准备课了,下一节是她的语文课。

等到苏宛如出去,顾胜天陈翠儿他们几个就和福宝讨论起来,甚至福宝还拿出来炒花生。

顾胜天和福宝现在日子好像过得不错,偶尔会有煮鸡蛋或者炒花生吃,煮鸡蛋他们就自己偷偷吃了,但是炒花生会拿出来给几个小伙伴分分,每个人吃几颗。

福宝分了后,小伙伴们一个个乐呵呵的,福宝又看了一眼生银。

“生银,你要吗?”

生银当然知道,福宝问这个只是口头问一下,给自己一个面子。

平时两个人都是不怎么说话的,井水不犯河水,福宝才没那么好心给自己好吃的。

谁知道福宝这话刚说完,就听到王柱子大声嚷嚷;“人家生银不稀罕吃你的炒花生呢!人家可是有好吃的!”

平时小伙伴们有啥好吃的偶尔会分享下,但是王柱子记得,生银从来不和大家分享她的好吃的,她全都是自己偷偷吃。

这话一出,陈翠儿也想起来了,上次她给生银吃了奶糖,但是生银有炒瓜子却偷偷地自己吃,可没说分给自己过!

陈翠儿心里有仇了,给了生银一个白眼,撇嘴说:“对,人家有自己的好吃的,不稀罕和咱分着吃!”

生银噘嘴:“我还不稀罕吃你们的呢,就一个炒花生,有什么了不起!”

她当然知道大家都和福宝顾胜天玩得好,不太乐意和自己玩,但是她乐意和他们玩吗?就是一群小屁孩而已,什么都不懂,整天就知道吃吃吃!

还有福宝也是,傻乎乎的,就知道吃!

这么想着,她突然记起了粮食的事,当下心里一跳。

上辈子,是福宝先提出来说要囤粮食的,后来果然发生了□□,当时他们一家子靠着福宝事先提醒要囤粮食的事,才避免了饥饿。

她忽然有些疑惑,这辈子的福宝知道要囤粮食吗?没听说啊!

正想着,不知道怎么就听到陈保家虽然笑嘻嘻地说:“生银,你爹怎么好好的换来不少粗粮啊?这是要干嘛啊?”

现在日子过好了,不少人家都吃上棒子面窝窝头了,过上好日子的就不太稀罕去换高粱了,毕竟吃棒子面能吃饱饭,为啥要去吃高粱面呢?

陈翠儿想起来这个,也有点纳闷:“对啊,我咋听说你家还买了一些粮食?这是干嘛呢?”

福宝和顾胜天听到这个,对视一眼,都不说话了。

生银见大家问起这个,冷笑一声:“买粮食咋啦,我家能吃,吃得多,我家就要多买粮食!”

她这一说,大家噗嗤笑起来,王柱子干脆说:“我娘说了,这是脑袋进水了!”

王柱子的娘就是王富贵媳妇,王富贵媳妇那张嘴确实像是说出这话的样子。

生银听王柱子那么说,鄙薄地笑了一声,真傻。

不过她却故意说:“其实我是想着,过些天可能要吃不饱饭,毕竟看着这天要欠收,我家就干脆多囤点粮食。”

她这话一出,大家哄堂大笑。

这么好的年景,再过几个月就要大丰收了,谁信啊!

陈翠儿干脆大声说:“我爹说了,今年的庄稼长得好,预计能收不少粮食,到时候还要给大家伙多发麦子呢!”

“哇,麦子!”

她这一说,大家眼里都放光,围着陈翠儿问东问西的。

所有的人沉浸在收麦子的喜悦中,根本没有人去想生银刚刚说的那句话。

生银当然也知道大家根本不会信的,她暗暗地想着,到时候过几个月他们就知道,后悔死他们去吧!

不过……

生银望向了福宝。

一看到福宝,她心里就不太痛快了。

福宝长得真好看。

福宝上辈子是个大美人,好看得十里八村都知道平溪生产大队有个小姑娘长得好,上了中学后不知道收到过多少男孩子“请求共同进步一起好好学习”的信。

这辈子的福宝才十二岁,却已经有些模样了,身段纤细,皮肤也细腻得跟白瓷一样,还有眼睫毛,怎么可以那么长那么密?

生银垂下眼睛,故意问道:“福宝,你家粮食还有不少吧?”

原本沉浸在读书中的福宝,听到这个,抬起头来,一脸懵地看着生银:“粮食?不多了啊,这不是要下新粮了吗,当然没有太多。”

说着,她笑了:“怎么,你家还有很多粮食?”

生银仔细地打量着福宝,她觉得福宝那傻乎乎的样子不像是装出来的,总算放心了。

别人囤不囤粮食她一点不关心,只要福宝家没囤就行。

到时候且等着挨饿吧!

她就想看看,挨饿的福宝,是不是还会长这么水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