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长老太太李氏道:“我哪里敢做主,都要听宗长的,宗长安排,我老太太跟着就是。”

陈允宽笑了笑并不接话,“怎么不见三房的弟弟。”

三房长老太太李氏冷笑,“不用跟我打谜语,我就直话直说,祭祖之后就将族谱请出来,按照上面的排行,我要给长房过继继子,既然你们不肯听我的,就按照规矩来。”

大房长老太太拿起矮桌上的茶来喝,只等陈允宽说话。

“老太太,您准备怎么安排?是要过继哪个弟弟。这件事还要知会族里耆老族人,要族人都点了头,这过继的文书才能写成。”

三房长老太太李氏干脆半阖起眼睛,“族谱顺位写的是谁,那就是谁。”

陈允宽为难地道:“老太太您要想了周全,按照族谱顺位写的承继,嫡长子不能做继子。”

三房长老太太李氏抬起眼睛看向陈允宽,“那我问你嫡长子是谁?若是三老爷,就让族里的长辈在场,将三老爷陈允远的名讳后写上嫡长子,那么他的两个兄长就是庶子。”

一下子将所有问题都推给族里。

要么同意立了陈允远为继子,要么将二老太太董氏生的两个儿子陈允宁、陈允周作庶子。

这怎么行。

陈允宽半晌不能开口,“老太太,现在二老太太已经是继室…”

“继室在正室牌位面前还是妾。那就在宗祠祖宗牌位前问问二老太太,陈允宁、陈允周、陈允远,哪个是嫡长子。”

陈允宽和母亲对望了一眼,“既然老太太这样说,那就??????”话音刚落,只听外面传来焦急的声音,“我们三房的长老太太在这里吗?”

是大太太董氏,董氏怎么到族里来了。

丫鬟上前打帘将董氏让进屋中,董氏给老太太和陈允宽行了礼,然后焦急地道:“老太太不好了,三叔…三叔被朝廷抓了。”

陈允远被抓了,这是怎么回事…

三房长老太太脸色顿时变得难看。

大太太董氏道:“我们家老太太已经四下托关系救三叔,可??????这次的事非同小可,老太太让我来族里找长房老太太商量,看看能不能求求郑家和惠和郡主帮忙。”

大太太董氏话音刚落,萧氏脸色苍白的进屋,“老爷??????怎么了…”

大太太董氏急急地道:“还是福建的事。现在御史、言官纷纷上折子,说三叔等人陷害忠良,三叔听了消息就上折子喊冤,更指成国公十条罪名。成国公听闻此事病在家中,不能去福建平倭。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平倭之事没有旁人能上任,三叔又上了折子,说成国公有意拖延战事,就是要以此威胁天子…这折子一上,三叔就被摘去了顶戴,关进大牢。”

萧氏听得这话脚下一软几乎站立不住。

三房长老太太也惊的几乎不能言语。

大太太董氏还要说话。

大房长老太太忙阻拦,“让老太太缓口气再说。”

正说到这里,让人搀扶着的小萧氏似是反应过来,声音沙哑,“老爷…我要回去??????”说着伸出手,“快…快来车??????送我回去。”

第九十二章 菩萨

萧氏哭得厉害,大太太董氏劝也劝不住。

三房长老太太皱起眉头训斥,“哭有什么用,你回去就能见到老三?”

萧氏紧紧读攥住大太太董氏的手,“老太太,那要怎么办?您可要想想法子啊。不如我们现在就启程…回去。”

启程回去,恐怕现在也是于事无补。

三房长老太太想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奈何旁边的小萧氏不能安生,“你说,我们就算赶回去能怎么样?”

小萧氏又没有主意。

三房长老太太怒其不争。

大房长老太太只得安慰小萧氏,“既然已经到了族里,大家就坐下来商量商量,总比你们这样胡乱赶回去强。”

陈允宽也忙起身,“我让人去打听着消息。

三房长老太太让大太太量氏扶着小萧氏去歇着。屋子里没有了旁人,大房长老太太道:“要不然问问董家呢?”好歹董氏还有个三品致仕的老父,说不定能和成国公说上话。

刚才她还要压着董氏,现在却又要求到董家。三房长老太太紧闭着嘴一言不发。

大房长老太太劝道:“不行过继的事先缓一缓,怎么也要将允远救出来。”

陈氏族里刚刚还喜气洋洋,一下子却又气氛低沉起来。大家还在羡慕京中做官的族人,没想到眨眼功夫传来消息说族人不但丢了官还进了大牢。

琳霜也没有了玩心在一旁安慰琳怡,“总会有法子的。”

大家担惊受怕地等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终于有了新消息,陈允远写了封血书,若是成国公真的有本事平倭?他甘愿一死为成国公这个忠臣正名。小萧氏听了当时就晕厥过去,屋子里的妈妈、婆子又是掐人中又是灌药,总算将人救了回来,三房长老太太那里也旧疾复发咳喘不止。

琳怡劝说完小萧氏又照顾长房老太太,大太太董氏干脆就留下来帮衬。无论琳怡怎么劝,小萧氏都是一脸愁云惨淡,“原本是好好的,老爷怎么又做出傻事来??????早知道我就不该出来。”小萧氏用帕子遮住嘴?呜呜咽咽,听说三房长老太太病情稳下来又去求着要回京。

三房长老太太最终还是答应了,请大房三太太李氏将小萧氏送回京里。

小萧氏路上不敢耽搁,进了京和大房三太太李氏一起径直去了二老太太董氏房里。

小萧氏二话不说就跪在二老太太董氏面前,“娘,老爷不能回来,我们一家要怎么过活啊。”

二太太田氏上前将小萧氏扶起来,“三弟妹?娘已经在想法子了,这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有消息的,你先稳稳神,明日娘还要出去托人。”

听说二老太太董氏帮着出去托人,小萧氏止住了些哭声眼巴巴地看着二老太太董氏。

二老太太董氏这时叹口气,“你啊?允远出了事,你更不能垮了,否则这个家要靠谁呢。”

萧氏和族里大房三太太李氏坐在一起和二老太太董氏说了会儿话。

二太太田氏就安排两人去歇着。

吃过晚饭,家里安静下来,二老爷陈允周、二太太田氏才去了二老太太董氏房里。

“怎么样?”二老太太董氏询问儿子,“还有没有缓和的机会?”

陈允周抿着嘴摇摇头,然后眼角一翘彻底将沉闷变成了笑容,“三弟这次是自己给自己栓了个死扣。”

二老太太董氏点点头,脸上不动声色?“论为官?你们三个谁也及不上你们父亲,你三弟更是不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

陈允周喝了口茶,有满面笑容地看了田氏一眼,田氏满面红光这些日子因怀了身孕有些微微发福。算命先生说他三十六七开始发迹′命数好的难以想象,而今看来还真是应验了,“三弟可算是出了名,成国公一党正要寻他的把柄,他就将自己的小命交到成国公手里,您说三弟这些年在福宁怎么当的官。”

二老太太董氏看了一眼陈允周,“总是你弟弟,让人听了成什么体统。”

陈允周微微一笑不以为意,“这不是在家里,在外面我哪敢如此,但凡有三弟的消息我都会远远避开,免得被他牵连。”

二太太田氏看了一眼丈夫,“母亲说的对。今天族里大房还来嫂子…”

陈允周抬起眼睛,“我亩长房老太太怎么带着三弟妹、六丫头怎么急匆匆地去了长房,原来是要用族里来压我们,不过这事还要看朝廷,我们家又没有人封侯拜相,哪有本事救三弟,”说着将茶碗放下,“还是怪长房老太太,若是她将我过继去长房,舅舅早些寻关系让陈家复了爵,我就是广平侯…”

看着嬉皮笑脸的儿子,二老太太董氏挥挥手,“好了,事情没有一定之前不要胡说。”

陈允周道:“母亲太过小心了。”福建的事已经闹大了,皇上权衡利弊不会在意陈允远几个人的小命,就算要处置成国公,现在已经不是最好的时机,陈允远这次是死定了。

二太太田氏站过去给二老太太董氏揉肩膀。

二老太太董氏将二太太田氏拉到这边坐下,“有了身子的人不要太劳累,只要好好将养着,将来为我们陈家再添子嗣就是大功一件,”说着叹口气,“你大哥房里没有子嗣,你们能多生几个,也算是有个照应。”

大老爷身边的柳姨娘好容易熬到了生产,没成想又生下个女儿。二老太太董氏听了消息,一连好几日都没有睡好。

二太太田氏有些担忧,“也不知道大嫂在族里怎么样了。”

二老太太董氏道:“我已经嘱咐过了,出不了什么大格。”要不是二媳妇怀了身孕,她又要在京里听消息,也不会让大媳妇去族里拦着长房过继老三一家,大媳妇临走时她已经说了清楚,不是她不想让老大去长房,而是继子必须有子嗣,老大连个庶子也没有,陈氏族里那关也过不去。就算不能承继爵位,将来二房的家产还不是要老大的。除了差个爵位,二房的底子可比长房厚。

从二老太太董氏房里出来,二老爷陈允周和二太太田氏一路回到紫竹院,进了门遣走了丫鬟,陈允周突然跪下来双手将田氏的腿紧紧抱住。

田丘吓了一跳几乎叫出声来。

陈允周满面笑容,仰起头又是虔诚又是哀求,“好菩萨,赐我一滴甘露让我富贵荣华享受不尽,我下辈子与你做牛做马。”

田氏靠着身后的书案,眉心的朱砂又红又亮。

琳霜将闺房收拾出来,让琳怡跟着她一起去睡。

长房老太太的身子不好,琳怡不放心,还是住在长房老太太屋里的碧纱橱里。晚上祖孙两个就在炕上说话。

虽然一切都照预想的一样进行,只要想及陈允远的处境,琳怡的心立即就被拽了起来。人生虽然从来了一次,可是父母、长辈还是只有个。

“成国公和康郡王还没有去福建,你父亲现在应该还算安全。”

琳怡点点头,伯祖母心里只会比她更紧张。

长房老太太叹气,“你父亲在牢里为国事愁,我们这个家事也不好办。”

按长房老太太的想法,既要保住父亲嫡子的名声,又要将父亲过继来长房,这样将来父亲才好斗二老太太董氏一家。

“这才刚开始,我们要好好谋划谋划,一步都不能走错。只要过继文书写好,你父亲这次又立了大功,我们陈家一旦复爵,这爵位就会落在你父亲身上。”

长房老太太靠在软垫上,捻着佛珠,“你大伯母这次是有备而来,只怕二老太太董氏也被蒙在谷里。”

“孙女也有一件事弄不清楚,”琳怡看着长房老太太大胆猜测,“身下无子的不能作为继子,大伯父没有子嗣要怎么争继子呢。”

长房老太太眯起眼睛看向琳怡,“那你觉得呢?”

琳怡道:“孙女觉得,大伯父在外有庶子,”长房老太太说过,一旦家里没有嫡子,别说庶生,就算是奸生子也会被招回来承继家业,“而且八成是被董家照拂着。”所以大伯母腰板才会挺的这样直。

长房老太太颌首,“我总算没白教你。这次二老太太让你大伯母来拖住我,其实不知道你大伯母心里另有一番打算。只要我颌首,再有董家帮衬,你大伯一家就能承继长房。”

董氏一家认为父亲必死无疑,才会这样有恃无恐。

“你父亲若是因成国公冤死,将来等到假以时日成国公被扳倒,朝廷定会追述你父亲之功。”

琳怡接口道:“到时候因父亲获利的就是我两位伯父。”董氏一家是坐收渔翁之利。

琳怡的话音刚落,白妈妈进来道:“三小姐来了。”

长房老太太躺下,琳怡穿鞋下了炕。

琳婉见了琳怡,“我来看看伯祖母,”说着顿了顿,“妹妹的床大不大?我来和妹妹作伴可好?”

第九十三章 亲近

长房老太太歇下,琳婉、琳怡两个梳洗之后躺在床上。

两人面对面地躺下,琳婉道:“族里将我和四妹妹分在一个屋里,四妹妹嫌房子小,不能和族里的姐妹一起写诗作画,我自己搬去别的房间住又觉得冷清??????”说到这里和琳怡相视一笑。

琳芳的性子是这样,不论到了哪里都要拔尖。

两个人正说着话,琳霜带着丫鬟过来,看到琳怡、琳婉两个,琳霜不客气地坐在床上,“你们城里的丫鬟还不如我们乡下的见多识广,只会那些膏啊、粉啊给你用,”说着笑着看琳怡,“我这里可有宝贝,管叫你明日眼睛上的肿消了。”

琳霜让人拿出了小碗。

琳怡、琳婉好奇地去看,只见碗里有两张薄薄的面团。

琳霜道:“面团冰过了,快敷上好的快呢。”

琳怡还没说话,琳霜手快地拿起面团就要按在琳怡脸上,三个女孩子这样推来推去,倒闹成一团,琳怡本来沉重的心情倒是一时开朗。

琳霜将面团像模像样地摆在琳怡眼皮上这才善罢甘休。

胡桃正好进来,看到这个样子吓了一跳,“奴婢才给六小姐缝了茶包呢…???”

屋弈里的闹声吵来了去看长房老太太的大太太董氏。

董氏走过来笑着坐在床前,“几位小姐快睡吧,明日祭祖还要早起呢,”说着去看琳怡脸上的面团,“这样行不行?”

琳雪笑道:“婶子放心,明日担保没事了。”

大太太董氏这才点头,亲手给琳怡、琳婉盖了被子,然后将琳霜送了出去。

玲珑将屋子里的灯拿走,琳婉伸出手来拉住琳怡的手,似亲生姐妹一样依偎着说话,“其实我母亲从前是很好的,只是这些年??????没能生下个弟弟?脾气才时好时坏…”

大太太董氏进门第二年就怀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谁知养了一年就夭折了。听说二老太太董氏遍寻名医给大太太调养身子,后来大太太就生下了琳婉。

生了琳婉一年后大太太董氏又怀了孕?不过这次孩子没能足月就小产了,和第一次一样也是个男婴。大太太董氏因此落下了病症,再也没能有孕。

这些都是萧氏说给琳怡听的。之后大伯父屋里就抬了周姨娘、柳姨娘,周姨娘生了个庶女,这次柳姨娘生下的仍旧是个女婴。

大伯父在外面若是果然有庶子,大太太董氏平日里就是故意在家中露拙,好让二太太田氏对她疏于防范?侄女了解姑姑,大太太董氏定是看穿了二老太太只会偏疼小儿子,干脆来了釜底抽薪,向董氏一族求助,不声不响地暗中争爵位。

二太太田氏聪明,看似笨拙的大太太董氏也不差啊。

第二日陈氏族人齐聚长房跪拜祖先,迟来的衡哥赶上了仪式的尾巴,衡哥不掩身上的风尘仆仆?整个人仿佛比平日里长大了许多,上过香之后,在陈氏族人面前挺直脊背?“在书院里不少人私下里说,父亲是忠正之士。”眼睛里虽然满是红血丝却没有半滴眼泪。

长房老太太都夸赞,“衡哥出息了。”

大太太董氏在一旁看着羡慕,“我们这些女眷还不如个孩子。”

大房长老太太拉着衡哥看了两眼,“好孩子,一路上累着了,快去歇歇。”

衡哥只带了个小厮过来,大太太董氏生怕丫鬟伺候不周,起身跟着去忙,不一会儿衡哥洗掉一身的尘土回到堂屋里。

大房长老太太道:“允远生了个好儿子。”

大太太董氏也道:“看到衡哥就想起了…???”说着声音一顿?怯生生地看了一眼长房老太太。

大太太董氏没有将话说全,但是大家都想起了三房长老太太的长子陈允礼。三房长老太太这些年一直没有过继子嗣的意思,一直到了陈允远带一双儿女回了京,三房长老太太才做了这样的打算,三房长老太太喜欢的是孙子、孙女。

族里的长辈去堂屋里说话。

琳怡几个坐在长廊下等着,衡哥询问琳怡这几日的情形?也简单说了京里紧张的气氛,成国公的病一波三折,皇上御赐了药物才渐渐好转,照这样下去应该很快就会去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