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十九笑道:“早点睡吧,明日还要去宫里。”

她是想将络子编好就睡觉的,可是现在送给周琅嬛的络子却被周十九拿了去。

周十九停下翻书,抬起头来,“要不然等我一起去睡?”

那还是…算了。

第二天琳怡早早就起床梳洗,穿上郡王妃的服制和周十九一起出了门,临走之前周老夫人叮嘱琳怡,“在宫里要小心说话,拿不准的话不要说,免得出差错。”

琳怡应下来看一眼身边的周十九,有些话不用她说,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就行了。

女眷们拿着牌子陆续进宫,每到一个人就有内侍常喝一声,宫人抬来一顶蓝呢小轿。

琳怡弯腰上了轿子。

这是她第一次进皇宫,巍峨的城墙,宫人们谨慎的表情都让她觉得陌生。

轿子抬到内宫门外停下,宫人前来引路。

琳怡看向周围,都是陌生的脸孔,大家微微颌首跟着宫人去了景仁宫。

一直进了大殿,大家才互相打招呼。

“原来是康郡王妃,怪不得看着眼生。”

琳怡笑着和大家见礼,悯郡王妃来了之后,不用琳怡开口,就主动拉着琳怡见各位内命妇。

穿着红缎鞋,鞋面上绣着石榴花,腰间还挂着求子的香囊,悯郡王妃掩嘴笑,这康郡王妃打扮的也太土了些,生怕旁人不知晓她求子心切似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问话

皇后娘娘和几位后妃在内殿里还没有来,宫人们将内命妇去了东侧殿。

皇后娘娘的寝宫很素净,内命妇们四处看着,虽然不敢明言却知道里面的玄机。皇上少年登基,大婚之后,年轻的帝后感情本来是极好的,只是皇后母家不大会做人,皇后娘娘入宫三年专宠一身却不见有喜,年轻的皇上想要亲政就愈发想要长子,皇后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皇上开始向顾命大臣夺权,谁知道关键时刻,皇后小产了。

皇上没能亲政又痛失皇子,皇后的母家又在这一年出了大事,皇后的哥哥贪了水师造船官银,那一年大周朝和倭寇大战惨败,多亏后有成国公力挽狂澜。这事之后,皇后毅然站出来支持皇帝,皇后的哥哥因此被正法。

不过娘家不太得力的皇后没能换来众位臣工的支持,反而流言四起,说皇后年纪小却行事毒辣,皇后一家想要依仗皇上的年幼夺权得利,帝后的感情看似浓厚,却禁不住种种流言蜚语,再加上皇上没有子嗣,皇太后主持选了德妃和淑妃,从此之后皇宫中粉黛渐多,新颜换旧,皇后的地位不算是一落千丈也算逐渐被疏远,曾经热闹繁盛的景仁宫,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琳怡进京那么久,从陈允远嘴里听说朝政,几乎都是关于宁平侯家大小姐惠妃娘娘的,皇后很少被提及。

直到她被赐婚也是太后娘娘做主,皇后娘娘仿佛很少问事。

这次也就是皇上又有子嗣诞生,必须要国母主持洗三,否则皇后依旧不会出面的。

洗三按照礼部和钦天监定好的时辰进行。

琳怡坐在一旁静候,一盏茶见了底,内侍打帘,又有位贵人露了面,盛装打扮的五王妃颤颤巍巍地走进屋子。

五王妃的目光在屋子里巡视一圈,落在琳怡脸上片刻琳怡礼仪地微笑,然后坐下和旁边的夫人说话。

宁平侯五小姐贵为五王妃身份和从前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宫里被名压着自然多了几分自持,看琳怡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谁都要在婆婆面前表现。

更何况这个婆婆是一国之母。

所以无论权利还是身份大家现在不在一个档次更不可能会有冲突。五王妃充分享受她的身份特权,琳怡只要在旁边跟着大家看热闹就可以了。

女人毕竟善于表达,大家凑在一起话就多起来,琳怡很快认识了献郡王妃,大家都属于远支宗室,献郡王是宗室里有名的书呆子,周十九走的是武将路子大家地位相同,位置一致,之间却又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不用互相防备也不用互相逢迎,说起话来就轻松很多。

献郡王妃比琳怡大上几岁,见过这些场面,在旁边提点琳怡,让琳怡获益不少“等到了好时辰,我们才能见到皇后娘娘。”

也就是说,除了主持礼仪皇后娘娘一般不会单独面见大家。

献郡王妃一笑露出两个圆圆的酒窝,“你成亲那日我在宾客里不过没能说上话,今天一见就知道你是个爽利人。”

宗室子弟实在太多了,周十九成亲那日马车、轿子都已经抬不进去了。

琳怡笑道:“以后就好了,姐姐过来做客,我一定好好招待。”她虽然对献郡王妃不太了解,不过大家话说到这里,她不能在一旁装木头人,说不定大家相处脾性会相投呢。

献郡王妃大概也这样想,提醒琳怡“礼仪过后皇后娘娘总要留下几个人说话的。”

皇后就算再不问事,这些上面也要做做样子。

比如各位王妃就要留下说话,接下来就是…

“你是新妇,定要见见的,”献郡王妃抿嘴笑道,“上次皇后也留下我问了问平日的喜爱。”

就是一个模子的问话然后一个模子的回话。

皇后不愿意“关切”太多,就算有人想阿谀奉承也没有用武之地。

琳怡看了看脚上的石榴鞋。

献郡王妃拿起帕子掩嘴,“你啊,莫要太心急,”说着看看左右,“你年纪尚小,有的是时间。”

她的求子之心这样明显吗?琳怡不好意思地笑了。

果然是等到吉时快到了,宫人们才将大家请到正殿里,桌子上摆满了长生糕团,纱帘后皇后抱着小皇子将习俗一件件地做好,内命妇躬身旁观,之后说些吉利话。

小皇子的奶娘将小皇子抱走,皇后娘娘才从纱帘后走出来。

皇后娘娘因吉日穿了玄色凤尾鎏金步步生莲褙子,梳高高的宫髻,戴着凤纹逐日挑心,环髻上带着云纹镶璎珞赤金扣簪。

女人年过十就会姿容衰退,皇后娘娘的年纪比小萧氏等人大许多,仍旧难掩眉目中的秀丽,若是精心打扮不但比满屋子的女眷多了高贵的气质,姿态容貌更不输于任何人。

皇后微微一笑,称身体不适回去歇着,女眷们不敢走,只等着宫人来传话。

果然像献郡王妃说的,皇后娘娘留下了几位王妃。琳怡静等着,内侍笑着走到琳怡面前,“康郡王妃稍坐,一会儿皇后娘娘传召。”

琳怡应下来谢了内侍。

等到五王妃等人笑着从内殿里出来,琳怡才在五王妃的注视下走进内殿。

五王妃眼睛一甩流露出戏谑的笑容。

琳怡跟着一笑,似是风吹过阴霾,全然不在意。

内侍请琳怡稍等,琳怡半低着头看着地面上能照出人影儿的黄砖,内殿很安静,偶尔听到宫人小碎步侍奉的声音。

不多时候琳怡恭谨地走进去,看到坐在明黄色龙凤锦缎上,手捧着茶碗的皇后娘娘。

琳怡上前行礼,身上的环佩没有发出半点声音。

皇后娘娘颌首吩咐宫人摆坐。

琳怡挺轻轻地坐在一边。

皇后抬起头,对面是一张稚嫩的脸颊,十五岁上下年纪郡王妃,紧握着手帕稍显拘谨,郡王妃的服制下露出石榴红的裙角,腰间是三只荷包,一只画了石榴求子图,另一只写满了梵文,还有一只绣了个童子,完全是新妇的打扮。

这些吉祥的荷包多少年都没有变过,她被抬进宫那年也是戴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荷包,其中求子路的崎岖更是让她永生难忘。

琳怡垂着头,露出一截雪白的脖颈,恭谨的眉宇中带着些郁色,想要遮掩却这样不住。 这样的神色皇后最为熟悉。

皇后吩咐宫人将赏赐拿来,“我看过你绣的流苏绣很是漂亮,”说着又抿了口茶,“我记得你祖母是出自川陕董家?”

“不是,”琳怡恭谨地道,“我父亲过继给长房,我的祖母娘家是京畿李氏。”

皇后“唔”了一声,“过继前呢?”

琳怡道:“过继前,我的亲祖母是赵氏。”

皇后娘娘微抬眉毛,不再过问琳怡的家事,“你手灵巧,绣花的样子也十分细致,琴棋书画也会些吧?”

琳怡不敢托大,“只是跟着先生学了些,略懂皮毛。”

皇后温和地笑起来,“我听说你师从姻语秋,这位才女的书画本宫很是喜欢,姻语秋还通医理,你可学了些?”

说到这个琳怡不好意思起来,“只是会点药膳。”

皇后也失笑,“这样也很好,”说着又仔细端详了琳怡,“时辰不早了,跪安吧!”

琳怡起身向皇后行了礼出去。

皇后身边的姑姑捧着赏赐将琳怡送出景仁宫。

琳怡望着满脸笑容的姑姑,“劳烦姑姑送出来,”说着扯扯衣襟儿,半晌才下定决心开口,“我是不是哪里不妥当,还请姑姑帮忙指点。”

姑姑笑着道:“哪有呢,郡王妃举止得体,礼数周到,已经很难得了…只是…”话到此而止。

琳怡忙又哀求,姑姑这才道:“郡王妃是新妇也算寻常,这求子的香囊带在里面,所以才引了口舌。”

琳怡听得这话忙将香囊摘下来放进袖管里。

姑姑道:“这样就好多了,郡王妃还年轻…”

说到这里,琳怡脸上一片黯然。

“郡王爷这支就独一个…我也是不小心,挑错了…不该佩戴…”

皇后身边的姑姑格外照顾琳怡,“没关系的,这也不是礼数上有差池,郡王妃成亲还不过月,奴婢说也是鸡蛋里挑骨头罢了。”

琳怡这才松口气。

“倒是有件事,”姑姑笑道,“皇后娘娘格外喜欢郡王妃的流苏绣,郡王妃若是有时间不妨绣一件送进来。”

琳怡受宠若惊,“姑姑放心,我一定会绣得精细。”

姑姑笑道:“那我就不送郡王妃了。”

琳怡徒步走到宫门处上了轿子,轿帘放下那一刻,琳怡轻轻舒了口气,没想到皇后娘娘会这样喜欢她的流苏绣,又问了她祖母…宫里说话处处透着玄机,不过总算她这趟是功德圆满,接下来就看周十九的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告状

琳怡趁着还有时间让马夫拐了个弯回到陈家长房。

小萧氏见到琳怡惊喜地笑弯了嘴,连声喊丫鬟将琳怡爱吃的点心都端出来,“从宫里出来还不回郡王府好好歇着,怎么半路折来家里,这要多累啊。”

琳怡笑道:“我坐一小会儿就走,累不着。”

小萧氏没看出端倪,长房老太太看着琳怡的打扮皱起眉头来,祖孙俩坐在炕上,长房老太太才道:“真是胡闹,让那么多内命妇看到要笑话你。”

琳怡眨眨眼睛笑起来,“我还小,再说这也不算什么。”严格说来也没有什么礼数不周到的地方,没有正经的婆婆谁能指点的那么周全啊。

小萧氏听得云里雾里,仔细看看琳怡倒是没看出什么不妥。

白妈妈带着屋子里的丫鬟下去又轻轻将隔扇门关上,长房老太太才低声问琳怡,“ 郡王爷和你已经算计好了?”

要说算计那是有的,她知晓周十九的想法也就没有开口问,同样的她进宫如何周十九也没有张口嘱咐。

琳怡轻松一笑,“郡王爷会安排好的,祖母就安心吧!”

长房老太太微皱眉头,“怎么不商量好了再行事?万一有差错要怎么办?”

不会有差错的,一个人能在朝堂上显眼,不光是要有出色的才智,还要有家族的支持,这两样缺一不可,若是少了一样只能剑走偏锋,周十九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利用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有时候短处也会变成长处。皇上年幼登基,身边有顾命大臣管理朝政,现在皇上虽然已经亲政,但是对从前被他人制肘的感觉一定记忆犹新,若是有人想要越过皇帝替皇帝做主,就会沦落到成国公的境

是替皇帝做主还是体会圣心本来就是一线之隔,建谏的度一旦把握不好,皇帝改题翻脸的事就会发生。

康郡王阅历尚浅现在立了大功,皇帝应该有让康郡王去边疆历练的心思,否则就不会迟迟没有安排差事给康郡王,这也是长房老太太最担忧的事,“康郡王的差事该早些定下来才是,拖的时间越长越是不好。”

她也知晓,大家都等着看她的笑话。周十九一走,她这个康郡王妃也少了依靠,琳怡搀起长房老太太的胳膊,“祖母放心,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吃亏就是了,就算郡王爷真的去了边疆,我也会想方设法立足。”

今日进宫琳怡故意将求子的香囊都挂在身上,就是想引起皇后娘娘的注意,毕竟皇后娘娘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一样的早嫁,一样的无靠,一样的想要早有子嗣,因为子嗣是唯一能扭转局面的方法。她不光是在皇后娘娘面前显露弱点,也是向皇后娘娘靠拢的意思,这是周十九想要的结果,同样,她也欣然前往。

周十九的眼光总是没错的,皇后贵为一国之母,若是有机会得到皇后赏识她为何要拒绝,于是顺着周十九的意思,既成全了周十九又帮了她自己。

长房老太太看了看琳怡,“平日里多和康郡王说说话。毕竟是嫁人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性子不要太拗,吃亏的是你自己。”

小萧氏则是老生常谈,让琳怡对周十九多用用心,把握好新婚这几年,要不将来一旦有了小妾、通房众多如花似玉的女人,正室就更加难做了。

一会儿功夫陈允远回来看到琳怡在娘家,二话不说就撵着小萧氏预备马车,“郡王爷也要下衙了,快回去吧,最近朝堂上许多传言,想必郡王爷心里也是愁的很,何况郡王爷在外面已经推掉许多应酬,回去府里再不见你成什么样子?”

琳怡怎么觉得好像是有人在背后告了她一状。

小萧氏让下人搬了一大堆吃的用的上马车,琳怡临上车时,陈允远忽然皱着眉头道:“郡王爷每天早晨起的也太早了,这样下去能不能行?”

这…倒是问的琳怡一怔。

父亲怎么会知晓周十九每天早晨几点起身。

琳怡不说话,陈允远显然不好意思多问,转头看小萧氏,小萧氏也就意味深长地道:“要不然隔天过来?”

这人不止是告了她一状,还从背后戳了她一枪。

琳怡只得微低下头用小女儿情状骗了小萧氏,“我回去问问。”

小萧氏这才松口气,向琳怡颌首。

琳怡坐上马车小萧氏又提醒琳怡别忘了琳芳的婚事,做为妹妹的琳怡不好不出面。

京城里大多数达官显贵都已经歇下,皇帝也从养心殿里出来,明晃晃的靴子踩在御撵上,旁边跟着妁公低声问,“皇上今晚翻的是惠妃娘娘的牌子…咱们现在是不是去 …”

“去景仁宫。”皇帝威严的声音传来。

旁边的公公怔愣片刻立即反应过来吩咐小公公去景仁宫提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