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婧看着他颀长的背影,亦步亦趋地跟着他走,将那句话吞下了肚,她想说,墨问,我有点舍不得你…

两人离开后,林中两道黑影面面相觑,其中一人不确定道:“主子到底归不归?”

其中一人满脸忧虑:“这首情歌主子吹起来…格外应景。但是,这大兴公主怎么可能是白鹿?抢也抢不回去啊。”

“我问你主子归不归,你啰嗦什么?”

“我哪知道?你自己问去!”

翌日早朝,群臣齐聚,高贤颁下景元帝的圣旨来,尖细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陛下有旨,司徒家于大兴居功甚伟劳苦功高,然军粮被盗致前线将士死伤无数,为突厥人所俘,乃我大兴国之痛楚。朕深知戍边大任并非司徒家一力可担负,故而擢升幽州总兵杜皓宇为镇北大将军,协助司徒大将军管理军中事务,赐兵符将印,可调令西北三州兵马…”

高贤念到这儿,群臣已经各种脸色,黎国舅原本的笑意僵住,虽然分制住了司徒家的军权,可擢升的却并非青州总兵常铭泽,而是幽州杜皓宇,陛下的眼睛雪亮,哪里能让黎家占了便宜?不过,也无所谓,总算那杜皓宇也不是旁人,与司徒家并无干系,若能以利弊劝之,定能为黎家所用。

“…国之危亡时,匹夫亦有保家卫国之责,朕命荣昌公主百里婧为西北监军,赐日月同辉盘龙宝剑,协理军务,督察边将。钦此——”

原本神色各异的朝臣皆惊愕地抬起了头,这时候,一道清晰的脚步声自大殿外传来,只见荣昌公主一身戎装步入殿中,沉重的铠甲穿在她身上并未觉得吃力,戴上头盔时,她那绝世姿容平添了几分英气勃勃。两旁朝臣林立,而她站在大殿中央,以军人之姿对景元帝跪下,双手接过那把盘龙宝剑举过头顶,道:“儿臣领旨谢恩!”

黎国舅包括他的党羽都傻了眼,想要开口劝景元帝收回成命,却在看到百里婧手中的那把宝剑时将话又咽了回去,大兴以日月同辉盘龙纹为旗帜,而这把宝剑与国同名,倘若百里婧用这把宝剑当堂斩下他们的头颅,恐怕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朝廷以文臣宦官监军,防止边将拥兵自重,自古有之,然命公主监军,闻所未闻…

景元帝在百里婧接过剑后,环顾朝堂,蹙眉问道:“怎么?众爱卿有何话说?不妨说来听听。”

那些还在挣扎的朝臣,纷纷低下了头,倒是吏部尚书杨弘出列道:“公主监军虽前所未有,亦未尝不可,然公主金枝玉叶,此去必得小心谨慎,西北气候恶劣,战场险象环生,望婧公主多加保重!”

“多谢杨大人。”百里婧一笑。

朝臣都精明得厉害,察言观色过后,这时候都纷纷跪下附和道:“望婧公主多加保重!”

很多声音混在一起,百里婧听到了后头黎戍的,却没听到左右两旁韩晔和墨问的,他们二人分列朝臣的队列两侧,离得她很近,墨问是不会说话,他的目光自她进殿便放在她身上,韩晔是不说话,他没有瞧她一眼。

“吉时快到了,婧儿,你准备准备。退朝吧。”景元帝道。

百里婧与所有朝臣一起跪下,异口同声道万岁。

待她起身后,景元帝已经走了,百里婧将沉重的头盔摘下,只手抱在腰间,一转头,正好看到了韩晔,他那双深邃而清明的星目正望着她,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似乎也没什么话要对她说的。

百里婧与韩晔对视了一瞬,即将脸转开。离开盛京有许多好处,其中一条,就是能够远远离开韩晔,只要离他远远的,那些有关他的妻子怀有身孕或者小产的消息都传不到她的耳里来,时日一久,应该就可以全部忘记了,那些欢欣快乐或无望痛苦的时光…

殿内吵闹得厉害,除却韩晔,最安静的就是墨问,百里婧看向他的时候,他总是在看她,见她朝他走过来,墨问伸出一只手,将她的手握住了,他的指尖还是凉的,却比她身上的铁甲温暖得多。

墨问还没来得及在她手心里写字,黎戍就风风火火地挤了过来,拍着百里婧的肩膀道:“婧小白,你开什么玩笑?你也要去大西北?!你脑子怎么想的?从前爬树打架整人你是在行,这行军打仗你别跟闹着玩似的…”说着,黎戍没出息地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百里婧知道黎戍在想什么,他们都在惦记着赫,所以,她满不在乎地睨着黎戍哼道:“瞧你这出息,黎戍,你也合该唱些十八相送的戏,这辈子都演不了霸王了!”

黎戍转瞬又被她气得龇牙咧嘴,他果然最不喜欢婧小白这死丫头!

墨问握了握百里婧的手,唤回她的注意力,千言万语想说,一句都说不出口。见他眉心若蹙,百里婧伸手抚上他的眉间,叹道:“昨晚不是说好了么?不准苦着脸。”

墨问这才微微一笑,握着她的手,在手背上轻吻了一下。百里婧想到了什么,忽然松开了墨问的手,道:“我去见父皇。”

说完,人已经跑出了好几步远,一转眼就不见了。

黎戍在后头唤她:“婧小白!婧小白!丫比兔子跑得还快…”

墨问的手心空空,在袖中握了握,偏头瞧见了韩晔,韩晔不知怎么回事,居然难得地不曾注意到他,且韩晔似乎有点不对劲,步子迈得格外吃力,两只胳膊僵硬地垂着…

景元帝刚回御书房,还没批完一份折子,就见百里婧冲进来,锁子甲走动间动静很大,她跪下来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想求父皇。”

景元帝放下朱笔,很宽容道:“何事啊?”

“儿臣一走,驸马在府中朝中皆孤立无援,请父皇多多照顾他。”百里婧直言不讳道。

景元帝听罢,叹气道:“婧儿,出嫁了的姑娘就是留不住啊,只记得夫君,记不得父皇这老骨头了。”

这语气,怎么听都像在争风吃醋,高贤在一旁笑了。

百里婧忙抬起头:“父皇年富力强,一点都不老,儿臣…”

景元帝朗声笑了,招手道:“婧儿,你过来,到父皇身边来…”

百里婧起身,快步走了过去。

景元帝握着她的手,与他的手比了比,又叹了口气道:“婧儿,你真的长大了,小时候那小手还不如父皇的手心大…一转眼都成大姑娘了,成了家,整日呆在别的男人身边,父皇想看一看你都不容易了,唉…”

百里婧鼻子一酸,景元帝却拍着她的手背,接着道:“婧儿,昨日你对父皇说,让父皇将心比心,像对待边关将士那般放下自己的情感让你去大西北。但是,你说的不对。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没有将心比心,因为,这世间的男儿女儿虽多,独你是我最疼爱的女儿,所以,你最珍贵。父皇准许你上战场,并不希望你立什么战功,只是放你去历练历练,见识一下什么是战场,什么是杀戮,什么是两国之争。记住,打不打胜仗无所谓,你的安危最重要。除却护送你去西北的五千人马,朕将禁卫军的高手拨给你二十人做亲卫军,万不可莽撞行事。”

------题外话------

~o(>_

第184章

说到了这里,景元帝充满期待地望着百里婧道:“婧儿,父皇希望你不要任性,不要冲动,努力做一位能担大任的公主,父皇虽然担了许多虚名,可你的母后始终是大兴的荣耀,我大兴的公主并不会输给任何一位皇子…知道么?”

百里婧哽咽得说不出话,只顾着重重点头,点头,父皇对她似乎抱有很大的期望,虽然她并不是很明白,屈膝跪下来,对着景元帝磕了三个头,父女俩泪眼相看。殢殩獍晓

这时,司徒皇后也来了,百里婧忙擦干眼泪,对着司徒皇后再跪拜,笑道:“婧儿辞别母后,请母后宽心。”

笑得实在比哭还难看。

司徒皇后将这对父女的表情都收入眼底,没有责备也没有劝慰道:“快些去吧。”

并非催促,只是不知如何对她说。沉默的从来都是母后。

百里婧起身,戴上头盔转身离去。

再过些时日就是她的十七岁生辰,这孩子已经是大兴国的公主,完全可以不必为了什么家国责任献出自己的青春,即便只是监军而非将士,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司徒皇后忽然后知后觉地追了上去,可是紫宸殿外已不见了她的影子,她的女儿太年轻,轻易便将她丢在了身后。

司徒皇后刚转过宫墙,便见黎德庸拦了高贤在檐下说话。相较于司徒家的门第高贵刚正不阿,黎家简直无孔不入地钻着空子,以为仗着一个野种便能扳倒司徒家成为大兴第一权贵…司徒珊的凤目锐利,方才那些母女柔情尽皆褪去,她会让黎家知道什么叫痴心妄想!

高贤服侍了景元帝几十年,比任何一位嫔妃臣子都更贴近景元帝的心意,是以,景元帝知晓杜皓宇的背景却依然委以重任,可见其对高贤的信任。

黎德庸体胖,长长的台阶跑下来累得气喘吁吁,高贤刚从紫宸殿出来,被他拦了个正着,笑问道:“国舅大人何事如此奔忙?”

“舍下备了几杯薄酒,想请高公公何时赏个脸小酌几杯…”黎国舅笑道。

高贤何等精明,早将黎国舅的来意猜得一清二楚,却没点破,只是推辞道:“国舅大人也知道,陛下近日忙于国事,老奴是一刻也不敢擅离职守,请国舅大人见谅。若有什么地方能帮的了大人的忙,大人尽管直说。”

黎国舅捏着胡须,臃肿的脸一笑便挤满了横肉,道:“老夫与高公公也相交了多年,有什么好处自然也不敢忘了高公公。今日听罢陛下的圣旨,老夫有些地方不大明白,想要请教高公公,圣上既然分了司徒家的兵权,委任杜大人为镇北大将军,为何又要以婧公主为监军,老夫委实无法体察陛下的意思…”

高贤始终不动声色,听罢,微微一笑:“国舅大人多虑了,司徒一门为大兴贵胄重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陛下若是要斩断其足,自然得徐徐图之,怎能赶尽杀绝?婧公主是什么身份,大人应该清楚,可任她再如何厉害,到底不比男子,无论如何也掀不起风浪来,大人应当宽心才是。”

这最后一句说到了黎国舅的心坎上,无子嗣是司徒家的致命伤,而黎家偏有个皇子即将长大成人。听了高贤这番话,黎国舅的忧虑顿时去了大半,笑容越发自得了:“听闻杜将军为人不喜略冷清,是边将中数一数二的英才,高公公的贤婿果然不同反响啊!他日若有机会,还要劳烦高公公引见引见,老夫也想结识杜大将军。”

高贤皮笑肉不笑:“好说,好说。”

两人正寒暄,小太监匆匆跑来道:“高公公,陛下传唤。”

高贤忙道:“国舅大人,老奴得走了。”

黎国舅笑:“高公公请便…”

高贤转过身,捋了捋臂弯里的白色拂尘,轻蔑地笑了起来,优伶之家就是扶不上台面,有事便求他,没事便给他添堵,有个七皇子又如何,朝中皇子多的是,若论起身份来,哪个都比七皇子高贵得多。

陛下的枕边人虽多,却没人比高贤更懂陛下的心思,应当说,除了高贤,没人懂陛下的打算。司徒皇后无子嗣,却有一位女儿,大兴公主根本无需赴战场杀敌,只在一种时候应当去历练…陛下在铺路,做着一件天下人都不曾想过的事,所以,方才他追上婧公主,对她说,陛下对她抱有莫大期望,希望她此去有所收获,平安归来。

高贤的目光直视着前方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他的头上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陛下,陛下所想便是他所想,即便他完全体察了圣意,在他人面前却不吐露半句,这才是最忠贞的奴才。

方才那会儿,高贤有种冲动想对黎德庸那老匹夫道,若除却陛下的旨意,单问他高贤的意思,数位皇子谁人坐上皇位他都无所谓,单单除了七皇子,终有一日,他会让黎德庸那老匹夫悔得肠子都青咯!

城西十里亭,不少人来送百里婧,左相府一门自不必说,黎戍也不顾他家老不死的自个儿跑来了,在这些人里头显得格外格格不入,毕竟他是不学无术的戏子,又是黎家的人。好在黎戍脸皮一直很厚,根本不将旁人的鄙夷放在眼里,他们厌恶他,他难道就不吃饭睡觉唱戏了么?他活他的,跟他家老不死的,跟所有人毫无关系。

五千人的整齐队伍中,高高竖着几面大兴国的日月同辉盘龙旗,还有京营的虎面大旗,百里婧端坐在马背上,对着众人挥手道:“回去吧,不必再送了。”

说着,一扯缰绳调转马头。忽一道颀长身影奔至马前,是墨问。

他拉过她的手,将一样东西放进她的手心里,又合上她的掌心,大手将她的手包住,久久不曾松开。

五千人的队伍有些躁动不安,马儿嘶鸣着,墨问回头看了看,忽地朝百里婧伸出一只手,示意她低下头,百里婧顺着他的意俯身,墨问抬起头便吻了上去,这种居高临下的亲吻还是第一次。

墨问也不得寸进尺,深吻了会儿便松开了她,脚步朝后退了退,放她走。

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他这样的权力,可以阻住荣昌公主的步伐,只因他是她的夫君。墨誉又看到了不该看到的场面,他的大哥对她的好,自如的好,不动声色的占有,让他的心里莫名其妙地又添了一层雾气。

“出发!”百里婧从墨问身上收回眼睛,扬声喝道,骏马扬蹄,朝着未知的大西北奔驰而去。

走出几步远,她最后再回头看了一眼众人,许多人给她送行,独韩晔不在其中…

摊开掌心,一枚墨玉扳指,里外都磨得很光,似乎常被把玩,但是扳指太大,她的拇指无法套上。这是墨问第一次送她东西,他素来清苦惯了,也不见什么体己的东西,这扳指应当很珍贵…

尘土飞扬,军队开拔而去,众人注视着高高扬起的旗帜,无人看到角落里藏着的一身白衣,他隐没在她看不到的丛林后头,一句话也没对她说。他早该知道会有这么一日,即便是韩晔也无法拉住她,她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要保护的人,就一定会不计代价地去做。

终于,那道身影远的再也看不见了,韩晔不自觉地抬起手…腕上是一串辟邪木佛珠。他平复了一下心内的起伏不安,对身后的人道:“跟着她,去了大西北之后,即便是王爷的命令也不能听从,你只需保护好她,任何人都不重要,杀之无妨。”

玄影虽不解,却不敢问,单膝跪地道:“属下定当誓死保护婧公主安全,请主人放心!”

玄影离去,十里亭外的众人也快散了,这时一道红色的身影快马加鞭地跑来,韩晔的目光不由地被引了过去,因为单看身形和衣着打扮,马背上那女孩像极了丫丫,连那股子风风火火的劲儿,也像。

那女孩跳下马背,拽着黎戍的手,喘息着问道:“婧公主去大西北了?!”

黎家的小女儿黎狸,谁也没怎么将她放在眼里,该去的都去了,只剩下墨问、黎戍、墨誉寥寥数人。

黎戍惆怅得很,点头道:“是啊,已经走了。”

黎狸望着官道上扬起的尘土,心里忽然有个地方咯噔一下。婧公主遇事想做便去做了,譬如不远千里奔赴大西北,这件事黎狸从来都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可是等到婧公主做了,黎狸才知道这也是她心里最想做的。她想披上戎装去西北战场,不论赫将军是生是死,她都要将他带回来,或者离他近一点更近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做,只是干着急。

于是,黎狸拽着黎戍,问道:“大哥,我也可以像婧公主一样去大西北么?可以么?我这就去追上他们!”

话中的殷切,墨问、墨誉都听了出来,颇为意外地注视着黎狸,黎戍却在黎狸的头上重重敲了一下:“小狐狸,你想什么呢!大西北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么?婧小白是公主,有那么多人护着,你去了不是送死么?你只是闺阁中的一个小丫头,没有家国大任在肩头,自在地玩耍便是,凑什么热闹?!”

这一番教训,生生逼下了黎狸的泪水。她不再说话,扭头望着渐渐平静下来的官道,想着这就是她和婧公主的区别,她想得比婧公主少,做得比婧公主慢,活得比婧公主简单,婧公主是她心里高不可攀的那个偶像,黎狸怎么学都不像她。

黎戍却不懂她为什么突然哭了,以为是自己的训斥过重,忙搂着她道:“小狐狸,哭什么?大哥说了两句你还较真了?大哥这是担心你。要不然你问问婧驸马,他媳妇儿走了,他担心不担心?他估计连心都揪起来了,还不能吐露半句,谁容易呢?”

黎狸一双红着的大眼睛望向墨问,墨问被黎戍这么一说,只得对着黎狸微微一笑,是啊,个中苦楚,只有自己才清楚,娶了这样的媳妇儿真把他的心都操碎了,黎戍这戏子每每看得倒挺明白。

墨问余光一瞥,看到墨誉抿着唇一言不发,他担心什么,他也清楚得很。他的妻这一去,将多少人的神经都给扯断了,好在他早有打算,并不准备与这些人一起苦等。

这么一想,墨问再没了伤怀之情,坐上了回去的轿子。

黎狸哭过之后只剩无可奈何,没有人懂她心里在想什么,若她要去大西北,爹娘肯定都不会同意,黎家和司徒家是死对头,大哥不在乎,她却开始在乎起来。及笄后,登门提亲的人越来越多,没有一个是她喜欢的,若不能嫁给她的意中人,哪怕她拥有全世界也不会快乐。

而且,偏她的意中人挚爱着婧公主…

黎狸不由地握住胸前垂下的长命锁,对着大西北的方向默默祈愿,愿佛祖保佑赫将军平安无事,即便是为了婧公主,也要平安无事,若得知她千里迢迢去找你,你还舍得不回来么?

百里婧北去的第三天,墨问去见了景元帝,请求往西北督办军中粮草事务。

第185章

百里婧北去的第三天,墨问去见了景元帝,请求往西北督办军中粮草一事。舒殢殩獍

墨问呈了奏折,细细陈述了缘由,说粮草是第一要务,先前粮草失窃导致战事惨败,而如今他的妻去了前线,他实在担心之极,以至于无法安睡,所以才来请旨北上。

担心前线战事是幌子,最担心的是他的妻,他的奏折重点在此,毫不掩饰,景元帝肯定看得清楚。粮草一事关系重大,除非圣上指定,一般人不敢轻易揽下,一旦出现纰漏,谁也担当不起。墨问不能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野心,对于前线战事的担忧,他只能以一个夫君的身份担忧妻子的安危,以此来博得景元帝的信任。

然而,很奇怪,景元帝看完奏折,并没有为难墨问,也没有质疑他是否能担此大任,直接看着殿前跪着的墨问道:“既然婧驸马有这个心,朕便准了。朕这就下旨由你协助督办军中粮草调动一事,即日起便启程吧。”

墨问对上景元帝锐利深不可测的眸子,竟觉得有些捉摸不透,正要谢恩,又听景元帝道:“婧儿生性鲁莽,此去大西北,朕也不是很放心。但她临走之前特意来见朕,让朕多多照顾驸马,别让驸马受苦受委屈。朕这个女儿朕很清楚,心肠是好的,只是任性了些,今日见驸马对婧儿也是满怀关切担忧之情,夫妻二人竟是想到了一处,朕颇觉欣慰啊。”

墨问抬起头,不自觉弯起了唇角,傻瓜到底是傻瓜,那日出发前特意去见景元帝,竟只是为了他。越念她,越想她,恨不得即刻见到她。只是…夫妻情深,颇觉欣慰,这便是景元帝准许他去大西北的原因?

身为一国之君,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草率了些,一不小心陷落的可能就是西北的城池,他的老丈人大兴国君主果然是名不虚传的风流多情种。

然而,多想无益,他来这紫宸殿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也就不管景元帝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了,虽然,墨问并不相信老丈人所称许的令人感动的夫妻之情。

墨问领了旨退出去,去议事处交接了事务,黎国舅瞧着他的眼神都不对了,由初时的微愣到后来的讥诮,墨问好似不懂似的,只看着他笑。左相墨嵩什么都没说,默许他的一切主张,完全放任自流的态度。

待交接完事务,左相随墨问一同回府,边走边道:“圣意难测,如今大西北的兵权由杜皓予分去一半,那杜皓予是高公公的干女婿,一向不喜与人结交,与司徒家和黎家皆无干系,圣上此次调任他为镇北大将军,是有意拉拢杜皓予,司徒家独大了这些年,怕是要不中用了。但是为了安抚司徒家的心,竟让婧公主往大西北为监军,一介女流之辈,即便英武如司徒皇后当年,又有何用?你却偏要随行北上,卷入这些是非之中,祸福岂能预料?”

左相墨嵩素来都是温温吞吞的性子,近日来对待墨问更是如此,这番话听起来满含担忧关切之情,旁人若是听到肯定十分感动,墨问却一笑,将他的心思揣度得清清楚楚——

司徒家渐渐式微,墨家却偏与司徒家绑在了一处,婧公主去大西北便罢了,墨家的嫡长子也要跟着去,朝堂上、边关战事上都要插一脚,墨家无论如何都撇不清与司徒家的干系了,若是他日司徒家一旦崩塌,墨家怕也要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墨问都知道,但他偏不说,就是要让左相心里头不安恐惧无可奈何。墨问这个身份生是百里婧的人,死是百里婧的鬼,怪只怪墨家运气不好,怎么偏偏有个半死不活的病秧子让他选上,再让他的妻选上?

都是命,要怪就去怪老天。他都认命了,他们也只能认。

墨问不会说话,便只是笑笑,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倒让左相闭了嘴,这个哑巴手里有他的把柄,所以他对他说话始终小心翼翼带着商量的口吻。既然他不听话,硬是要往大西北送死,那便去好了,若是出了事回不来,岂不正好遂了他的心愿?

然而,墨问怎么可能让他好过?他这么不好过,就得让旁人都陪着他,他注视着左相的表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墨问悠闲地自袖中掏出一张纸来,递给左相。

左相一哆嗦,先前被那些写了字的纸片刺激得只能乖乖就范,现在看到墨问修长苍白的手指夹着单薄的纸片他便心慌,接过来,打开,上面几行字,是墨问的笔迹:“父亲出身的秘密老家倒是还有人知晓,若是我回不来,无人定期给他们寄去银两度日,他们也许便要找上门来了。不过父亲也不必惊慌,只需为孩儿祈福,保佑孩儿平安归来,一切便会相安无事了。还有,老四房里有了身孕,毕竟是墨家第一个孙儿辈,父亲应当多多照顾,多调些人过去伺候,反正西厢也只剩下他们二人了,那些丫头小厮闲着也是闲着。”

左相盯着纸片上的那些字,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想起先前他对墨问的抱怨,说墨家终有一日要毁在司徒家手里,可墨问这会儿却明确地告诉他,墨家会毁得更快,且全都毁在他的手里,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希望菩萨保佑他墨问此去大西北平安无事,否则,整个墨家都要为他陪葬。

纵使左相先前起了暗杀墨问的心思,这会儿也都压了下去,无力地叹息了一声,道:“难为整个墨家还有你关心的人。”

左相说的是老四墨誉和木莲。

墨问一笑,不置可否。

关心么?

顺便关心关心而已。

回到西厢“有凤来仪”,一群丫头正百无聊赖地打理着院中的花草,见他回来,顿时颇为殷勤地迎了上来。

墨问近来身体好了许多,脾气也一直不错,在这些丫头眼里虽然相貌普通了些,但也不失为一个前途无量的靠山,不仅那个死了的丫头平儿看得清楚,剩下的这些也个个都不是单纯省油的灯,而且,最重要的是当下的时机让她们蠢蠢欲动——婧公主不在。

婧公主随军往边疆而去的消息很快在整个相府传开,她这一去不知要过多久才回来,婧驸马肯定会寂寞空虚冷,若有人能讨得他的欢心,岂不是能做这西厢头号的女主人?待婧公主回来,也许一年半载已过,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也许连孩子都有了,婧公主若留不得他们,婧驸马又怎会轻易弃他们于不顾?若能在府外弄一处院子安置了,也是个不错的归宿,总比做丫头强多了。

许多人抱了这样的想法,当初平儿丫头胆大包天,百里婧在的时候也敢勾引墨问,如今这些丫头一个个没了压力,木莲又虚弱着训不了她们,根本是无法无天了。

因此,今日墨问回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有人端茶递水,有人捶背捏腿,有人上前脱衣…很快,丫头们开始争风吃醋,大丫头训斥小丫头,小丫头嘀嘀咕咕地顶嘴,场面乱得厉害。

墨问哪里看得上这些奴婢,对着一旁幸灾乐祸的桂九使了个眼色,桂九一哆嗦,忙上前来推搡开那些丫头们,为墨问劈开一条道来,挡在他前头,笑嘻嘻地对丫头们道:“各位姐姐恐怕殷勤得有些过了头,婧公主殿下临走前吩咐奴才盯仔细着点儿,若是驸马爷敢弄出什么幺蛾子,都让我记着。比如说,方才谁的手摸到了驸马爷的衣襟,等婧公主回来那只手就得剁了去!谁还敢对着驸马爷媚笑灿若春花,就让她这辈子都笑不出来了!各位姐姐要是胆儿肥,尽管继续摸继续笑继续调戏加推倒,桂九也只管记着就是了!”

“轰”的一声,丫头们纷纷对墨问退避三舍,连看都不敢再看他一眼了,乖得不得了地纷纷向桂九讨饶,一口比一口叫得更甜。

墨问嘴角轻微抽搐,桂九这厮…

唉,算了,方才眼看着就要被扒光了,他还不能反抗,胃里翻江倒海的。

趁着桂九被那些丫头围着,墨问入了里屋,将床上那个百里婧枕过的枕头拽过来,抱着往外走去,在桂九和丫头们奇怪的眼光里,出了门,径自拐进了偏院。

入了桃林,阵法忽然大变,林中的小径都不见了,一道窈窕的黑影窜出来,在墨问跟前跪下道:“主子,孔雀回来了。”

墨问的脚步早已停下,听到这声音忽然怒从心头起,寒波生烟般的黑眸盯着孔雀低下去的脑袋,兴师问罪的声音钻入孔雀的耳中:“孔雀,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欺骗我!”

孔雀这些日子一直在忐忑,这会儿墨问一提起她便知道是何时,不敢抬起头,更低地俯身道:“孔雀该死!实在是因为婧公主所中的毒根本没有解药,为免主子伤心耗尽心力,孔雀才欺瞒了主子!”

“没有解药?”墨问眉心皱起,“若是没有解药,为什么她还活着?把你知道的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再有半句假话,我不会再管你是谁…”

这样警告的语气,让孔雀心上一痛。

第186章

现在试一试?

这样的话,他竟然能说得出来,温亚南只觉得自己都快要发疯了。舒殢殩獍

现在是在走廊里面,尽管他们两个人的声音很小,但是,她却也怕被别人听去了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所以她一直在努力隐忍。

但是在面对他的时候,她的心竟然是紧张的。在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的时候,她都可以做到淡定自若、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面对雷昊天的时候,她真的有些手足无措了甾。

“雷昊天,你不要太过分!”

她压低了声音。

喉咙有些发干,嘴唇也有些发涩外。

于是,她不由得渗出舌头微微添了一下自己的唇瓣,想要让自己的心情稍稍平静一下。

打湿,看着她粉红色小舌悄悄探出,扫过玫瑰花瓣般的双唇,湿润使得两片花瓣更加艳丽诱人。

雷昊天的眸光不由得一沉,感觉所有血液急窜逆流至下腹。

就在她说这话的时候,他的手已经非常过分的抚上了她胸前的浑圆,而他的温已经落在了她的唇上。

温亚南顿时愣住了。

刹那间,就好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她,接着巨大的雷鸣像在她的心里炸开似的,这个吻强烈到让她的脑子刷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在那一瞬间停止了。

仿佛昨天晚上梦中的情景再一次真实的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