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低着头,想起了那件事,心下忐忑不安,嘴上却不满道:“娘,你不知道,如今这宫里已经有了一个女人,还说那个女人已经有了身孕,大表兄要封她为后,我还怎么插得进去啊?太后姑姑骂我太心急,让我等着,说有了身孕的女人最好对付了…”

“这…”白氏听了这最后一句话,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张了张口,几次也没能说出话来,最后才嗫喏道:“太后老人家说的对…说的对…”

“行了,都少说两句!既然陛下知晓湛儿去过东兴,还曾与他为难,千万别让人发现湛儿还活着。来人啊,从今日起,牢牢看守这院子,若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踏入!”作为白家的主心骨,白国舅下了命令道。

“都且回去吧,聚在此地毫无益处,待我与太后商量过后,再寻求妥善的计策…”失去了最得力的儿子,白国舅痛定思痛,反而能头脑清醒了,他无奈地望了一眼面目全非的白湛,摇了摇头走出了门去。

白氏听罢,上前去抱着白湛,情绪几乎又要失控:“我的儿…”

一团乱麻中,君越是插不了话的,而白烨仿佛并不当自己是白家人,既不出谋划策,更不指手画脚,任凭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各有算计。

待白氏同白露、君越几人也都相继离开后,白烨咳嗽了一声,去探他大哥白湛的脉,面对着白湛狰狞扭曲的面容,白烨叹了口气道:“大哥,那‘九死一生’极为阴毒,早就告诉过你用不得,如今是怎么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你的青山都已不在,还如何谋求白家的绿水长流?”

白家大公子身前身后从来簇拥甚广,何曾想过会有今日这般凄凉光景?从聂家的小崽子在东兴朝堂上说了那番家族荣兴的话之后,白湛便知晓,他已成一着废棋。

不,从韩晔捉住他,喂他服下“九死一生”之后,他便再没有了指望。东兴北郡府暴乱,与东兴朝廷混战,他的人才得以将他从狱中救出。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如百里婧般幸运,在中了“九死一生”的毒之后,还能靠着还魂丹续命。还魂丹不仅能抑制“九死一生”毒发,还有调养容颜的功效,让中毒之人保持原有容貌不被损毁,五脏六腑不致损坏。其余的任何法子,不是致人毁容,便是毁了五脏六腑,白烨所谓的“阴毒”,便是这个意思。

白湛的眼神牢牢地盯住白烨:“说什么都晚了…二弟,大哥从小待你如何?”

他的喉咙嘶哑,许多字眼吐出来只有气息并无声响,容颜更是丑陋狰狞,白烨却与他对视,没有害怕回避的意思,轻点头道:“大哥待我,自然是好的,亲兄弟之间,还有什么可说的?”

白湛凶恶的目光透着一股怨气,一把抓住了白烨的双臂,喘息着说道:“为我报仇!为我报仇!我不甘心就这么败了!北郡府叛臣韩晔手里有还魂丹,若是两国开战,白家不仅可得宝藏,还能救我性命!大哥的性命,白家的前程,都在你手里!”

他一口气说完,人快要昏死过去,眼神里那种剧烈的生的渴盼,看得白烨一阵心惊。

白烨的气质内敛,芳华自现,毫不凛冽,即便是被白湛如此鼓动,他仍旧淡漠地应对:“白家有父亲、太后在,我不过是个病秧子,哪里就能握了白家的前程和大哥的性命?大哥,你躺下,好生休息吧,我去给你找些药来,看看能否缓解你的痛。”

白烨说完,扶着白湛让他躺下,白湛还要挣扎,白烨点了他的穴,强按着他躺好。与白湛阴鸷的眼眸完全不同的那双眼睛里,脉脉的光华流动,全然与世无争的模样:“大哥,你最好还是听话些,有些事,强求不得,便且认了命,再寻了时机徐徐图之罢。”

叹息似的一声劝后,白烨起身,白色的衣袍下是一副颀长且清瘦的身子,缓缓地迈步朝外走去。

“薄薄,你要进宫去啊?大美人终于想起你了啊?”

丞相府里,薄延接了圣旨,便赶忙入宫面圣。

临出门,却被从厨房出来的梵华拦住,她嘴里还在塞着糕点,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放了光地看着他:“薄薄,带我一起去吧?我好久没看到大美人了!我还想和他一起用膳呢!”

前面的铺设应该都不是重点,这最后一句“用膳”才是她的意图吧?

薄延怎会不知她的企图,抖开她揪着他衣袖的爪子,拍掉上面点点杏花酥的碎屑,道:“陛下每日只同皇后娘娘用膳,想不起你来了,你去了也没有吃的。”

自从聂子陵走后,梵华真的馋坏了,没人顺着她,想吃什么就给她做什么了。丞相府里的大厨更是缺德,奉了薄延的命令,克扣她的饭量,让她瘦下来才能大鱼大肉地伺候。

梵华饿得极了,恨不得连人家祖宗牌位前供奉的糕点都偷回来吃。

“老薄薄,你的老婆要饿死了,你都不肯给点肉吃吗?你这样对我,我哪里有力气抚养你长大啊!我要回美人村,找嬷嬷去了!”梵华气鼓鼓的,掉头就要走,一头撞在了仇五的身上,疼得龇牙咧嘴:“你…小五…”

仇五见她怒目圆睁,马上知道发生了什么,肯定又是为了吃的。他看了薄延一眼,笑着低头附在梵华耳边道:“小猫…”

听罢仇五的低语,梵华乐得快跳起来:“你说真的!太好了!我从此以后都不用再挨饿受冻了!”

薄延的眼皮一跳,他的耳力极佳,听见了仇五说…聂子陵回来了。

薄延的沉静黑眸淡淡地扫了仇五一眼,神色却没有什么变化,仿佛全然不在意似的,只是路过梵华身边时,问了一句:“你饿便饿了,我几时又冻着了你?想尝尝受冻的滋味,夜里自己滚去睡柴房罢。”

薄延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梵华惊恐地睁大了眼睛,嘴张得能塞下一个大肉包子,难以置信地指着薄延的背影,对仇五道:“老薄薄让我去睡柴房?明明是他自己夜里冻得要命抱着我好不好!还有没有王法了!我去…唔…”

嘴被一个大掌捂住,薄延不知几时又折了回来,堵住了她未出口的那些话,索性拖着她那肥肥的身子往外走,面色绷紧,一点心虚也没有:“好,带你进宫吃好吃的,只准吃,不准说话!”

------题外话------

唔,龟类的圣诞节总是比人类迟来那么一丢丢…迟来的圣诞更o(╯□╰)o

第281章 改元荣昌

薄延提着梵华将她扔上马车,梵华在车厢里打了个滚,一骨碌爬起来,那跳脱劲儿,比小猫儿还灵活,她脸上也丝毫没有被提溜着的羞耻感,巴巴地跟个犬儿似的,两眼放光地盯着薄延:“薄薄,你说真的啊?带我去吃好吃的啊?”

一听到吃的,立马什么恩怨情仇都忘了,谁睡柴房、谁夜里冻得要命,根本不重要。

薄延看惯了她这副样子,虽一早知道怎么应付,却只觉无奈,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撩起衣袍也进了车厢。

“薄薄,去看大美人啊?”梵华还没等他坐好就凑上来,她的脸上还沾着糕点的碎末,手上也有,两个肉嘟嘟的爪子搭着薄延的胳膊,成功引得薄延低头侧目。

他用伸出修长的手指,提着梵华的袖子,将她的手拽离他的胳膊,哼道:“说过多少次了,吃饭前要洗手,吃完了饭也要洗手,回头人家得说丞相府的人,下巴漏了个洞,吃东西天一半地一半的。”

薄延教训梵华的声音不小,外头随马车而行的仇五、傅三听罢对视一眼,仇五朝内努了努嘴,倒是一点都不为梵华担忧。

果然,听了薄延的教训,梵华那张小脸上露出十分不屑的表情,伸出小舌头舔了舔嘴唇,又舔了舔自己的手指,大喇喇地靠在车壁上,还抖着腿,一脸的悔不当初道:“所以我就说嘛,老薄薄,做人太麻烦了,吃个饭还要筷子啊勺子啊什么的玩意儿,一点都不方便,还是直接嘴对着盆吃比较自在。要不然啊,就看到什么咬什么,逮住它,按在爪子下面,一口朝脖子咬下去,血淋淋的,味道特别美,吃完再舔个爪子,就都干净了啊。你非要带我做人,我能怎么办?我处处都迁就你,还不许吃饭漏下巴吗!”

“…”薄延被堵得半句话都说不出来,见她还在抖腿舔爪子,一把将她的腿从榻上给掰了下来,四肢大开的姿势特别不雅观,他简直看不下去,手掌扣着梵华的两只膝盖强迫她并拢,斥道:“就算是只真猫儿,也不这样坐着,你再敢张着腿坐再敢抖腿舔爪子试试!”

薄延是大秦丞相,年纪轻轻却异常冷静持重,身为大帝的心腹,做事滴水不漏,人前说人话,跟鬼说鬼话,若想看他如何破功,丢了温润姿态,非得是薄家小猫儿亲自出马不可。

仇五同傅三在薄延身边良久,一早见惯了这场面,这会儿都憋着声音忍笑,险些就岔了气。

梵华被按住腿动不了,眼睛瞄着薄延修长的脖颈,舔了舔嘴唇,很不忿地嘀咕道:“好想咬了老薄薄的脖子…”

但梵华的脾气说来就来,从不斤斤计较,见薄延一严肃,马上要开始喋喋不休教训她了,她忙捂着肩膀,咝了一声道:“啊呀,好痛,薄薄,你捅我那一箭又痛了…”

这是梵华最后一道绝杀,薄延手一抖,马上就松开了她,且明明知道她在骗他,他还是搂了她过来,蹙着眉头问道:“又痛了?我看看。”

梵华得了特赦令般,反身就扑进他怀里:“老薄薄抱一抱就不痛了嘛。我皮糙肉厚,就是偶尔痛一下下,没事的没事的…”

她撒娇还不忘发挥猫儿的本性,两只爪子抚上薄延的脸,满手的糕点渣子都沾在他脸上了。薄延教过她不要随便伸舌头舔,不然她真想舔薄延的脸了:“薄薄,我觉得你最近又丑出了新高度,真好啊。”

薄延听到这,居然也并不生气,反而微微地勾起了唇角,青瓷般温润的气质浑然天成,他掏出块随身的帕子来,为梵华一根一根手指地揩拭着糕点渣。

待弄干净了她,他这才又用那块帕子擦了擦自己的脸和手,微微一挑眉,叹气道:“你觉得丑,那就好。”

没人听得懂这两人在说什么,仇五和傅三一直觉得,这是薄延同小猫儿的“黑话”,猜也不便去猜,只是听着让人乐呵。

“大人,到了。”

等进了宫门,马车停下,薄延携着梵华下来,还不忘嘱咐她:“待会儿去御膳房待着,想吃什么便吃着,我去陛下处议事,完了来寻你。”

“恩!好!薄薄你放心去吧!”梵华干脆地回答,蹦蹦跳跳熟门熟路地朝前跑去。

薄延无奈地摇头,其实“大美人”陛下在她的眼里,远不如御膳房更有吸引力。

“聂大厨!”

薄延才安抚了小馋猫,便专心思索起待会儿见了大帝会有何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可没走两步,就听见梵华传来一声欢喜的叫唤,惊得他抬起了头来。

只见一位年轻公子,身着去岁长安城时兴样式的锦绣华服,在一队黑甲军的引路之下开路去往宫中议事处。

待那公子听见了小馋猫的叫唤,忙回过头来,眉宇间倒仍是一派无害,却平添了几分沧桑辛酸,那公子也对着小馋猫失声喊道:“花小猫?!你…你又来宫里偷吃的了?”

作为出访他国的使者,归国面圣的途中却还敢东张西望,与旧相好闲话家常,心大成这样,除了聂家老幺聂子陵,还能有谁?

花小猫,叫得还真是够特别的。薄延的唇微微抿起,那双沉静的眸子状似无意地盯着聂子陵,脚步不慌不忙地也朝着他走去。

“是啊!是啊!聂大厨,我又来吃好吃的了,可是自从你走了,我再也没吃过更好吃的点心和饭菜,我特别想念你啊!你总算回来了!这是我今天最开心的事了!”梵华见了聂子陵,跟猫儿见了耗子似的,巴巴地就跑过去了,连御膳房的事都忘了,只要有聂子陵在,不进御膳房也可以吃到好吃的!

聂子陵在东兴被困了数月,本就是为了大帝等人归国而做的障眼法,可怜他战战兢兢度日如年,担心哪一日大帝挥师东去,他这大秦使臣定是要埋骨他乡了。恰逢东兴内乱,盛京城里混乱不堪,即便东兴皇帝碍于大秦颜面仍旧待他还算不错,可多数时候也无暇顾他,他这个大秦使者的营生过得可并不怎么快活,头上的白发也添了几根。

若非东兴皇帝忙完了内乱,失去的城池无法收回,北郡府的势力已成定局,而大秦又迟迟没有趁着东兴国乱而入,他聂子陵非得再被拖上几年才能回宫不可。

能重新踏上大秦国土,重回长安城,聂子陵几度喜极而泣,可碍于都是些不太熟的侍卫黑甲军,他再如何激动,也不能当众哭泣。

这会儿一见到熟悉的梵华,那股子积累了许久的心酸心碎心憔悴一并都爆发了出来,聂子陵朝着梵华奔过来,咧着嘴都快哭了:“花小猫…能见到你也太好了!我也好想你啊!”

梵华特别够意思,对待朋友,尤其是对待曾喂她许多美味佳肴的聂子陵,那是一点男女之防也没有,见聂子陵张开胳膊,她当然就要往他怀里扑了,可是才起了个势,后面有一股子力气将她扯住,她前扑的动作顿时停在了半空。待她反应过来,低头一看,人竟是被拎了起来,双脚离地。

“老薄薄,你干什么啊?!”梵华不满地扑腾,双手双脚使劲儿划拉,想要摆脱薄延的钳制。

一见到梵华背后的薄延,聂子陵快要流出的泪都给吓得生生憋住,鼻涕泡儿也缩回去了,他的嘴还维持着咧开的样子,下巴却开始抖动,结结巴巴道:“我…我…薄…薄薄薄…薄相。”

就算是打死聂子陵,他也不敢忘了他是如何接下了出使东兴的重责的,若非薄相怂恿,他怎么敢担此重任?

一想起在东兴惨烈的一幕幕,大帝的脸上阴测测的神色,他又觉得还不如就呆在东兴不回来了,他回来,定是要…

梵华却不懂这微妙气氛,她被聂子陵的结巴逗笑了,顿时忘了正被薄延拎着,悬在空中哈哈大笑道:“老薄薄,聂大厨也叫你薄薄了!”

听罢梵华的吵嚷大笑,聂子陵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记起了在东兴发的誓,若是能活着回长安,他一定离薄相的小猫儿远一点,有多远就离多远!

见聂子陵后退,脸上表情隐隐戒备,薄延这才稍微满意,将梵华放下来,道:“聂大厨如今要去面圣,不能为你做饭,也许再不能为你做饭了。你这会儿不去御膳房,所有的好吃的可都没了。”

梵华的个性薄延最了解,一听聂子陵做不了饭了,她还不得马上去抓住现成的那些能吃的啊,立刻着急忙慌地跑起来:“哦,我去了,薄薄,聂大厨,你们好好聊啊!去找大美人吧!”

梵华从偏门走了,这条宫道上就剩下黑甲军同薄延、聂子陵了。

聂子陵心里那个酸涩苦楚啊,吐都吐不出来,后知后觉地给薄延行礼:“薄相大人,您别来无恙。”

见聂子陵的小脸垮的,薄延的脾性从不会明着往人的伤口上踩,他仍旧维持着那副温润如青瓷的气质,唇角甚至还带着一丝惯常的笑意,示意道:“既然陛下召见,聂大人,一起走吧。”

聂子陵无法,只得跟在薄延身后朝议事处去。

多少次陛下召见只在清心殿正殿,未敢擅离那位皇后娘娘百步,倒是许久不曾来这议事处了,想必那位娘娘的病情已好了许多,或者大帝终于能从家事中脱开身,来处理一番国事了。薄延惯常揣测人心,尤其是做了大帝宠臣,自然更是要揣测主子心意,方能应对自如。

薄延同聂子陵迈入议事处时,大帝正端坐龙椅之上,批阅着一份折子,听见他们二人行礼,大帝方才抬起头来,道:“都起来吧。薄相,你过来,替朕瞧瞧这份奏折是怎么回事。”

“是。”薄延起身,放下撩起的衣袍,脚步沉着地朝御座走去。

聂子陵忐忑不安,既不敢抬头去瞧大帝,也不敢去嫉妒薄相能得陛下青睐,一言一行都好似知交好友一般,半点拘束也不曾有。

还在出神,大帝已指向了他:“聂子陵,此番出使东兴,可有收获啊?给朕说来听听。”

聂子陵一直未敢起身,这会儿索性将头埋得更低,叩首下去拜道:“微臣…蒙陛下恩典,出使东兴为使臣…微臣…”

明明就是薄延怂恿,说成是陛下恩典,薄延立在大帝身侧凝神看着奏折,余光瞥见大帝状似无意地偏头看了他一眼。伴君如伴虎,大帝秋后算账的本事,定不输给任何帝王,聂子陵的出使东兴,致大帝的假身枉死,大帝迟迟没提,不代表大帝记不得这茬事。聂子陵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将就这般让大帝忆起了往事。

九死一生地逃回来,聂子陵的确学得聪明了许多,知晓薄相所言即便诓他居多,可理儿是不错的,曾目睹大帝的情痴,他便忙从怀中掏出一份信函来,双手举过头顶,道:“陛下,东兴皇帝在微臣归朝前,亲笔所书信函一封,呈与陛下亲启。”

此话一出,无论薄延还是君执,都朝聂子陵看了过去。

君执的心明镜儿似的亮,前老丈人的信函里说了什么,他倒是十分想知道,莫非是要谢他东兴内乱时不肯出兵相救之恩?或者是谢他不曾趁虚而入率铁骑踏破东兴河山?

“呈上来。”

立刻有太监捧了信函呈给了君执。

本应是一封君主间家国大义的邦交公文,无非是希望重铸两国友好之情,可薄延却发现大帝捏着信的手指微微紧了紧,脸上的神色有那么些不对劲。

聂子陵趁热打铁,道:“陛下,东兴皇帝让微臣呈上这封信给陛下之余,还说,让微臣带个口信,荣…荣昌公主因思念驸马成疾,正月十六病逝于东兴宫中,十九日以公主礼制与驸马合葬于一处。荣昌公主亡故,先前与陛下您定下的婚约,怕是不能作数了。”

薄延听罢,心里叹了口气,东兴皇帝虽是不知内情,却着实误打误撞碰到了大帝的痛处,陛下带走了荣昌公主,令东兴君臣皆以为荣昌公主已死。大帝夺了荣昌公主的人,却抹杀了她在世上唯一的那个盛名。

先前君执已听北郡药王提起过,东兴为他的妻立了衣冠冢,留她一个痴情驸马的美名,葬于那个墨问一处,他已是心下不忍,如今再瞧见他的前老丈人亲笔所书、聂子陵所传口信,字字句句都在说着他的妻已死,世上再没有那位飞扬跋扈明艳动人的荣昌公主,君执险些便要失了方寸,他对不起他的妻…

大帝不开口,没人敢说话,聂子陵的头仍旧伏在地上,薄延在静默良久之后,轻声道:“陛下节哀,荣昌公主已逝,后宫却不可一日无主,请陛下早日立后,为大秦绵延子嗣泽被苍生。”

君执狭长的黑眸难得不曾寒波生烟般冷凝,又扫了一眼东兴皇帝熟悉的字迹和上头所书的“荣昌公主”几个字,终究还是将信放下了,转头对薄延道:“朕自乾化四年登基,始终不曾更改年号,如今我大秦已是另一番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四方不敢妄动,朕决定改一改年号,薄相以为如何?”

薄延的眉不易察觉地一蹙,躬身应道:“陛下所言极是,改年号本是理所当然,不知陛下是否已想好年号,或是请钦天监再卜上一卦,以问吉凶?”

君执一抬手,坚决道:“不必问吉凶如何,朕已有决定,自三月起,改元‘荣昌’。”

薄延同聂子陵皆被震慑住,薄延难得顿了顿,才应声道:“薄延遵旨。”

荣昌公主已死,这并不打紧,如今整个大秦将以那位公主的封号为年号,所有人都将记住她的名字,想忘也不可能忘得掉。

------题外话------

新年…快乐==和大秦一起新气象…

第282章 心狠手辣

“陛下改元荣昌,我大秦必会繁荣昌盛,开启盛世华章,吾皇万岁!”

聂子陵拍马屁的功夫日益精进,见大帝同薄相都已定下年号,只能出声附和。

无论是在东兴盛京,还是回到了大秦长安城,聂子陵已然确信,只要是有关那位荣昌公主的一切,都将是大帝心头第一紧要的。

然而,马屁拍得再响,大帝却依旧没给聂子陵好颜色。大约是念着聂子陵在东兴皇宫里那一曲《苍狼白鹿》,毁了他同他的妻之间的恩爱,君执始终对聂子陵抱有偏见。

“聂子陵。”

“微臣在!”聂子陵的身子都已匍匐下去了,就等着大帝认可他的马屁,这会儿总算等到大帝开口,他心里忐忑又不安。

“出使东兴数月,朕知晓你受了不少委屈,今日起,好生回去养着,朕对你没别的要求,若是再见你拿起碧玉箫,朕就摘了你们聂家的门匾!”

聂子陵虽然胆儿小,平生却也没做什么亏心事,只在这一件事上无法自救,他后知后觉知晓是那首《苍狼白鹿》惹的祸,可他这分明躺着中了箭,着实冤枉得紧啊!

“微臣…微臣遵旨!”聂子陵眼泪汪汪地答应道,他生平最爱,除了掌勺,就是吹箫,现在两门喜好都做不了了,他回了聂家还不得被兄长讥诮死?

帝王的脾性本就喜怒无常,若是不合他心意,细微处斤斤计较也防不胜防,薄延目睹了聂子陵的可怜,面上仍旧平和,只是静观其变。

等聂子陵退了出去,议事处只剩下薄延同君执二人,薄延开口道:“陛下,方才聂子陵在场,臣有一疑问未曾细说。”

君执“嗯”了一声,示意他说下去。

薄延道:“陛下改元荣昌,可谓用心良苦,但东兴荣昌公主‘仙逝’不足两月,陛下却公然改年号为‘荣昌’,誓必会带来朝臣和东兴的怀疑,若是因此而暴露了皇后娘娘的身份,更是得不偿失。”

不愧是大帝“宠爱”的薄相,永远知晓分寸在哪,一味地恭维附和,并不是心腹所为,他得抓住时机,谏议君主的不足之处。这大约就是薄延之所以成为大帝宠臣的缘由所在。

君执听罢,放下了手中的朱笔,抬头看了薄延一眼,寒波生烟般的狭长黑眸冰冷无情,已是多日不曾这般冷凝:“即便是在朕的皇后面前,朕也能直言不讳的说,朕爱慕那位荣昌公主已久,娶不到她,是朕毕生的遗憾。无论东兴觉得朕是讥讽或是真心,朕又有何惧?朕的年号,朕的大秦,朕的所爱,轮得上谁来指手画脚?”

大帝的言辞越说越激烈,薄延知晓他触到了禁忌,为人臣者,应当在陛下清醒时适可而止,无论他的谏议如何理所当然有理有据。

“陛下圣明。”

大帝显然不想再提改年号一事,撇清了不说,靠坐在龙椅上,睨着薄延手中的奏折:“这份奏折你也看见了,朕第一次瞧见,有人规劝朕与东兴的叛臣北郡府一脉联合起来,一同对付风雨飘摇中的济水以南的东兴旧国,薄相怎么看?”

方才聂子陵说话时,薄延已是看完了整篇奏折,落款处那名字是白国舅的门生、国子寺司业庞全安。

庞全安此人常年在国子寺教导学生,大约是魔怔了,奏折通篇以伦理纲常、血缘亲属为由,分析了大秦同东兴旧国、北郡府之间的渊源。

由此得出了北郡府韩氏一脉,乃是大秦远亲,五代之内同宗同源,而东兴旧国曾对大秦和亲远嫁的白氏女赶尽杀绝,致使大秦同东兴开战,若非突厥之祸,两国至今仍势不两立。如今东兴内乱,正好趁虚而入,一血当年大秦之耻!

薄延面色不改,心下却不得不赞叹庞全安此人…胆儿有点肥。

不过想想也是,国子寺这些书呆子,若是不能偶尔语出惊人,大约是一辈子也无法在朝堂之上说上话了。

薄延从不是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之人,可这会儿他却不能一味地去讥讽庞全安,斟酌道:“陛下,若论血缘亲疏,的确是北郡府可为盟友。如今东兴元气大伤,与北郡府划江而治,短时间内这局势怕是变不了了,无论朝中大臣怎样议论,皆是主战,区别不过是与谁战罢了。陛下早有决断不予参战,怎会为这张奏折烦恼?”

薄延说得有道理,他一言就点出了真正让大帝在意的,并非是与谁战,而是那奏折里别的部分。

既然薄延是宠臣,自然可听得真话,大帝也不藏着掖着,问道:“那庞全安说,北郡府一脉五代之内与朕同宗同源,薄相可知为何?”

“…”薄延倒不防大帝是问这个,可他若是不知大帝的宗族关系,这丞相也白当了。

当年大帝的外祖父白国公有一位胞妹和亲东兴,深得东兴天佑皇帝喜爱,被立为皇后,先后诞下一儿一女,便是东兴的先太子同玥长公主。可是后来,那位先太子在夺嫡之战中兵败,落得凄惨下场,玥长公主也随夫远迁北郡府苦寒之地。因为此事,当时的大秦同东兴还曾开战,边境的战火延绵了数年之久。

东兴先太子膝下无子嗣,若说真有宗族关系,大帝也只与那位玥长公主的儿女有些远亲,玥长公主倒是有过数位子嗣,可最终活下来的,大约只有那位晋阳王世子一位。

晋阳王世子…韩晔。

薄延忽然蹙起了眉头,明白了大帝因何动怒。

他薄延虽然远在大秦,可对大帝在东兴时的某些细节还是知晓的,譬如那位晋阳王世子,曾是荣昌公主的师兄、青梅竹马的爱人,若说有罪,这应当是晋阳王世子最大的罪。

世上的敌人有很多种,国仇家恨,大帝大约都不太放在心上,唯独对情敌始终心存忌惮。他在那位晋阳王世子手底下栽了跟头,即便是将来大秦需一力对抗东兴与北郡府,也绝无可能与北郡府联合起来。若非为了那位皇后娘娘止战,这会儿北郡府恐怕早已血流成河。

薄延在心底做了很多功课,短短瞬间已将利害关系过了一遍,这才敢开口道:“陛下明鉴,昔日的晋国为宗主国,莫说是北郡府,即便是大秦同东兴,十代之内也必为亲属。难不成追溯至同宗同源之上,便要心慈手软万事以血亲为重?那庞全安着实太糊涂了。陛下若不下旨惩戒,时日一久,恐怕要教坏了国子寺内的学生,个个都要出此荒唐言辞。”

桂九、袁出他们都知晓薄延是大帝的贴心小棉袄,说出的话半点不会错,直插大帝心里,大帝这才将那层怒发泄了出来,又问:“依薄相所见,如何处置庞全安?朕总不能治他个胡言乱语之罪吧?”

薄延稍一寻思,便提议道:“陛下昔日为大秦、为皇后娘娘祈福,引佛法入长安,重修万佛古寺,寺中正缺一位抄经僧人。庞全安的字是国子寺写得最好的,陛下不如予他以重任,代陛下入万佛寺古为僧,抄录经卷三年,也不枉他为人臣子应尽的本分。”

入万佛寺誊抄佛经,本为贬谪,可若是代陛下入寺抄经,那便是天大的殊荣,即便庞全安有一肚子的苦水,也只能往下咽,还要万分感念陛下所托重任。

君执听罢,睨着薄延那平静的眼眸和淡静的神色,站起身来,抽走了他手里的那份奏折,扔在了龙案上,不知是赞叹还是揶揄道:“朕的薄相果然好手段,为朕免去了诸多后顾之忧啊!”

薄延已瞅见大帝皮笑肉不笑,眉宇间一层灰色,便知晓大帝仍旧心有不满,忙又问道:“陛下召见薄延,不会只为了庞全安,臣愿为君分忧。”

君执直视着薄延这个伴了他七年,由伴读到丞相的人,不加掩饰地开口道:“朕的皇后有孕了,朕已加强清心殿的守卫,可朕仍旧放心不下…薄相,你从今日起,派人密切监视慈宁宫的动静,无论是太后还是白家的任何一人,都不可放过。还有,朕知晓白湛回来了,若是他踏出国公府一步,就杀了他。”

君执说着,面无表情地瞅了一眼薄延,似笑非笑:“朕知晓,你同白烨的关系不错。”

他只是随口一点,也没继续深究这个问题,薄延却低下头:“陛下…”

“你的九暗卫在宫外比朕的好用,让他们替朕去找一个人…”

“是。”薄延小心应道。

“薄相,你方才说国子寺的那帮人擅长死读书,除此之外便只会胡乱进谏,朕不如就给他们一次机会,无论是去翻阅典籍,还是搜集宫廷*,必须找出隆德廿四年之前有关晏氏的传说。朕的耐心不多,半个月,查不出的话,国子寺祭酒、司业一干人等皆入万佛寺抄经,朕废了国子寺也罢,没的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