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儿子在,百里婧不敢叫出声,身子越发敏感难耐,身上那人哪肯只来一次?他一次又一次地挽回昨日在浴池中的颜面,让她哭也哭不出来。房事上,这人从没有一句真话。

此后几日,北晋、东兴的使臣都算安分,不曾惹出什么祸事来,至十月十六,两国使臣辞别西秦帝后,由薄延亲自送出了长安城门,这场两国恭贺西秦大帝寿辰的出使才算告一段落。

北晋留下了有名的“忘忧醉”,而东兴则留下了一位尊贵的公主。

目送东兴使臣离去时,百里柔站在西秦帝后身旁,自此后家国万里,她孤身一人,不过是刀俎上的鱼肉罢了。

虽然西秦皇后曾言,过几日便会安置她,可一等数日,迟迟不见动静。

和亲公主被遗忘在驿馆之中,随行的奴仆无能为力,只能静静地等,故国的那位正统皇帝临别赠言犹在耳畔:“此番柔皇妹和亲西秦,无论用什么法子都好,别让人再把你送回盛京,否则,朕可不知留你何用。连季太后那儿,朕也不知如何交代。”

“公主,我们该怎么办?”陪嫁的丫头岸芷一脸担忧地为百里柔披了件外套。

百里柔望着檐上的雪,轻轻叹了一声:“唯有赌,赌我这十六年来不曾有过任何害人之心,愿父皇在天之灵能保佑我…”

故国再回不去,只能靠自己谋一条生路罢了。

两国使臣在长安的这十余日,国公府偏院那边无人问津。

白湛被困于暗室之中,始终不得外头的消息,承亲王没有来,白国舅没有来,仿佛所有人已将他忘了,真正成为了一着废棋。

白湛终于等不及,想要踏出暗室,却被下人拦住:“世子,您不能出去!禁令还在,您出去会出事的!”

白湛的脸皮都已扭曲,恶鬼一般揪住下人的衣襟:“去!请承亲王来!请国舅爷来!请他们都过来!”

“国舅爷正忙,承亲王也多日不曾来府上…”下人如实答道,瞧见这张脸,不由地往后扭开了头。

这张脸谁不畏惧?若非他为白家世子,早已被挥开,恶鬼在世,人人得而诛之。

白湛瞥见那下人的脸色,他心知肚明他们在想什么,冷冷道:“我再说一遍,去请承亲王来,若是你们请不来,便让白烨去请!只要他们没有死,我便要见他们!”

大逆不道的话张口就来,大公子这是失心疯了,下人们正为难,还是白露心疼大哥,差人去给承亲王君越送了信。

君越匆匆而来,入了后院暗室,神色却十分萎靡不振,语气也不甚欢悦:“湛表兄请我来,所为何事?”

白湛一瞧他的脸色便知晓计策不成了,但他仍不死心,问道:“承亲王,我知你心有不甘,能否将这几日发生的事与我说说?兴许还有补救之法…”

君越虽知白湛已是废弃,自他弄成这副模样,便没有一桩事能成,但为今之计,能听听计策总好过乖乖等死。

因而,君越还是将两国使臣来长安城的经过挑拣着说了,重点并不在两国使臣如何,而在于大帝一家平安,皇后、太子俱在,甚至那位皇后还会武功,开局一箭震撼两国来使,根本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君越甚至说,他已信了皇后乃是三舅舅白岳的女儿。

君越说的口干舌燥,越发丧气,却见白湛的眼底掠过一丝异样的光,用嘶哑难听的嗓音追问他道:“承亲王是说,东兴同北晋的使臣都目睹了皇后和太子的真容?”

“是啊,皇后同太子未曾避人,皇兄在两国使臣面前言道一生只得一人足矣,六宫再不纳妃。连东兴的那位公主来和亲,也被皇兄暂且搁置了婚事,还不知她会嫁给谁。”君越叹气道。

平心而论,这偌大大秦,社稷江山唯有在那人手上才得以安稳,四海归心,万民朝拜,眼前这一位的智计同胆识、眼界都差得太远,一言一行从来难上台面。

高祖皇帝何等眼光,他选择的皇储怎会有错?

白湛在心底苦笑一声,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才会有成王败寇一说。

王政之中,白家不肯屈居人下,宁愿辅佐新君继位,得万世功勋,也不肯成全家国大义,保君家大帝千古社稷。

说到底,不过是不甘心罢了,对错另作别论。

白湛忽然道:“听承亲王的意思,似乎有心要与那位东兴公主…”

他没把话说得太透彻。

君越却慌了:“湛表兄!”他喊了一声,又朝暗室外瞧了一眼,压低声音道:“湛表兄莫要胡说。”

如此轻易便诈出了他的心思,白湛将不屑的表情收了,安抚道:“承亲王莫慌,穷途末路时谁都想保命,承亲王所想倒也不是不可能。若是求娶东兴公主为妃,不仅陛下不敢轻易动你,还可以从那位公主的嘴里探听些消息。东兴的公主,可是十分有意思…”

“这…”在君越沉吟时,白湛意味深长地笑了一声,忽然道:“承亲王,你方才说东兴同北晋的使臣都已见过了我国皇后同太子,难不成…就无人觉得异常?”

“有何异常?”君越不解。

“承亲王可还记得那位皇后是什么模样?”

“自然,皇后有天人之姿,怎会不记得?”君越道,却越发不解:“湛表兄为何有此一问?”

“听闻她是三叔的女儿,我却无缘得以一见,此生怕是都不能见了。”白湛自然地问道:“以承亲王的画功,不如可否做一幅画,让我一睹皇后的英姿?听闻那位东兴公主的婚事由皇后做主,兴许,我能为承亲王谋一谋婚事。”

“果真?”君越笑开,忙道:“来人,取纸笔来!”

白湛立于君越身侧,见他一笔一划勾勒出一个轮廓,熟悉的眉眼、嘴角一一在纸上铺开,白湛这才真的笑了。

果然不出所料啊,小师妹,果然是你。

之前听闻你离开长安,二师兄还觉遗憾,这样好的时机竟白白错过。如今三年过去,你又重返长安秦宫,岂非天要助我?你我之间,到底得有个了断,才算不负师兄妹一场。

“湛表兄,这便是皇后的容貌,本王的笔墨虽尚可,却难以描画皇后的一颦一笑,不知湛表兄作何打算?”君越终于停笔,案上那副画像倒有七分神采,他们的承亲王智计虽差,笔墨倒是极好。

白湛来不及再去嘲讽,望着那副熟悉的画像道:“承亲王,皇后果然是天人之姿,可惜纸上瞧来终觉遗憾哪。说到那位东兴公主,如今是否还不曾被安置宫中?”

“的确,皇后似乎是把她忘了。”君越不疑有它。

“和亲公主流落长安孤苦无依,若是承亲王趁机去安抚一二,兴许这婚事便能成了…”白湛笑道。

君越为难:“如何能成?她是一国公主,本王…”

白湛笑开,压低声音似笑非笑道:“承亲王这可就太过谦虚了,昔日如何与露儿相好,今日便可如何对待那位东兴公主,女人嘛,哄起来都是一样的。”

“本王…”白湛不曾再挑得更明了,君越的脸已然拉不下来,他的一举一动从未逃过这位白家大公子的眼睛。

君越朝白湛拱了拱手,谢道:“多谢湛表兄指点,本王这便去了,露儿那边还请湛表兄莫要泄露,否则以露儿的脾性,本王是活不成了。”

白湛颔首,嘶哑着声音道:“我从来站在承亲王这一边,无论成事与否,还盼着承亲王能常来瞧瞧我这个废人。”

“湛表兄好生休息,本王怎会忘了湛表兄?”君越寒暄了一番,终究还是脚步不停地出了暗室。

君越走后,白湛环顾了一下幽闭的暗室,视线落在那副水墨未干的画上,唇角勾起一丝弧度。因他面容已毁,那笑竟似恶鬼般狰狞。

白湛缓缓地坐下,执起笔,一笔一画细细勾勒着画中女子的五官、墨发,白家大公子的笔墨从来如神,加之对那女子太过熟悉,由他添加的笔触,只令画中人越发栩栩如生。

“别急,小师妹,待二师兄好好地为你做一幅画,你猜猜大师兄若是瞧见了这画,他会不会疯?嗯?哈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

暗室里,只他一人自言自语,外头的下人以为他疯了,无人敢去打扰。

至十月下旬,百里柔在驿馆内已住了半月之久,始终不得宣召,倒是西秦承亲王那边来送过几次贺礼,也曾邀她同游长安城,百里柔一一婉拒。

陪嫁丫头岸芷不解:“公主,既然承亲王那边如此有心,公主为何不答应?与其在西秦孤苦无依,倒不如趁机有所依附。”

百里柔面色始终淡淡,眼波流转,让人一眼瞧去便心生怜惜,她摇了摇头,仍只看屋檐上的雪,比昨日更厚了些,道:“岸芷,你不懂,我虽是为和亲而来,可到底是大兴公主,只可明里接受指婚,绝不可私相授受。那承亲王虽是西秦大帝一母同胞的兄弟,到底并非大帝,我不知他打的什么主意,从此后他若再来,只道我身子不适,不便见客。”

岸芷似懂非懂:“那公主打算如何是好?倘若一直不被传召,岂非我们要在这驿馆中住上一辈子?”

百里柔垂下眼睑,轻声呢喃道:“不,我在等一个人…”

“嗯?等谁?”岸芷疑惑不解,忽听地外头一声通传:“宁康公主,皇后娘娘请您入宫一见。”

百里柔猛地回头,却不敢漏了心上那点期许,忙慎之又慎地对岸芷道:“快,替本宫更衣。”

百里柔入宫时,自马车上下来,又换了轿撵,竟与承亲王君越的轿子碰了个正着。

“承亲王。”百里柔淡淡地行了一礼。

“宁康公主…”君越那张与大帝有五分相似的英俊面容有些许不自在,不知是碍于这些日子的邀约皆遭拒,或是身处皇宫大内不便多言,君越也只是打了声招呼,便自顾自去了。

百里柔随口问道:“听闻承亲王早已出宫建府,这会儿怎么…”

方才君越去的并非议事的前朝,而是后宫。这有些不合规矩。

领路的太监笑道:“承亲王去的方向是慈宁宫,想是去见太后娘娘。宁康公主这边请,皇后娘娘正在湖心亭等候。”

下轿行了不多时,便见湖心亭内有两人,一位着凤袍常服,背影看去威仪尊贵,既陌生又熟悉,一位瘦瘦高高的少女,梳了男子髻,冰面如霜,三尺之内,生人勿近。

到底是来了,她等而又等的那个人,到底还是肯见她了。

百里柔踏入湖心亭,那冷面少女便离开了,只留她们二人说话。

湖心亭四面环水,视野一览无余,不惧旁人偷听,最适合说些体己话。

“公主请坐,千里跋涉来到长安,吃穿用度可还习惯?”西秦皇后一开口便是寒暄。

“多谢皇后关心,长安虽与江南不同,既无法再回江南,便把长安当做第二个家罢。时日一久,定也惯了。”百里柔与她对面坐下,怯怯答道,并无客套,吐露真心。

西秦皇后看她一眼,唇角弯起的弧度有些微妙,她笑:“听闻这几日承亲王对公主多有照顾,公主以为承亲王做良配如何?”

百里柔眉头微拧,忙道:“此来长安,母妃曾言,小心说话,多看少言。百里柔不过飘零身份,此生只求安稳度日,一切全仰仗皇后娘娘垂怜。何人能做得良配,皇后娘娘自是明白,百里柔不敢妄言。”

西秦皇后的目光这才柔和了些许,收回那为百里柔添茶的动作,缓缓道:“从来懂事的,才招人疼。”

百里柔不答,敛下眉眼。

西秦皇后忽地起身,转而望向偌大的湖面,亭子四面的水都结了冰,不见一丝涟漪,她笑道:“人人皆道江南好,离了江南,公主终究是有些遗憾吧?”

百里柔也已起身,站在她身侧,轻一点头:“母妃尚在江南,怕是老死不能相见了,想来遗憾是人人都有的吧。”

西秦皇后静默一会儿,仍是望着湖面,却忽然轻而又轻地问道:“东兴景元皇帝临终时,公主可曾在身旁陪伴?”

百里柔的手握紧了帕子,望着皇后绝美的侧脸,想起她曾艳羡多年的那位跋扈姐姐,倒也不曾苦笑或是埋怨,淡淡道:“不曾。自小父皇便不疼我,从他病了,即便我去瞧他,他也多不肯相见,倒是三皇兄同皇长孙启年常被召见,大约是因为启年的名字是父皇起的罢。”

西秦皇后明明没有问得更多,百里柔却像是完全不懂事般,继续吐露东兴皇族秘事:“听母妃说,父皇是在未央宫内西去的,那夜,近旁只有高公公一人陪伴。未央宫久未住人,是太冷了些。父皇去的那日,是十月初一,他老人家刚过五十寿辰。如今算来,父皇也故去一年多了…”

娓娓道来,一字一句既轻且稳,从头到尾只打算说给一人听,连未央宫是何地,三皇兄是何人,高公公是什么职位也不需言明,懂的人自然都懂。

西秦皇后听罢,一声哽咽堵住咽喉,蓦地闭上了眼。

百里柔静默陪伴,垂眸,再不多言。

风从耳边刮过,自南方而来,湖面无处可挡,刮得耳畔呼呼作响,身子冷得像冰。记得那日听闻父皇病逝的消息,百里婧只觉心头重重一沉,五脏六腑都已揪作一团。

若是从前,她即便为父皇去死也不会眨一下眼,可如今她远在故国他乡,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身份回去。

大兴荣昌公主已死,何人记她百年?只有她,记他们百年。

如今再从妹妹口中得知父皇病逝的细节,听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她却不能如百里柔一般再唤他一声“父皇”。

十月初一,大兴荣昌公主的生忌,那日父皇西去,死于母后的未央宫。她远在江南的双亲,都已入土,她的恨意都已被沉痛消融…心里自此空了一块,无人能填满。

眸中有泪,终究还是被她压了下去,有些痛楚,再不能与人说起。站在如今的高位,更是不能说。

“明日本宫会派人接公主入宫,至于和亲一事,本宫自当为公主觅一良配,毕竟关乎两国邦交,定不会怠慢了公主。”百里婧转过身,面上沉痛之色已然淡去,对百里柔笑道。

百里柔眉眼间那一抹风流,像极了父皇,百里婧又失神了一瞬,像他的不得疼爱,不像他的,他去时是否还惦念着?

二人方走出湖心亭,百里婧忽然听见一声孩子的啼哭,顿时脚步一僵。

“皇后娘娘?”百里柔还没回神,耳畔一阵风声呼啸,身边的西秦皇后已然消失不见,往另一座临湖而建的亭子飞掠而去。

日光照在湖面上,本是晴朗的好天气,可亭子里那一幕,却着实灼伤了百里婧的眼。

白太后坐在亭子里,她的近身太监曹安康怀中抱着君倾,罔顾他的挣扎,将孩子抱至白太后跟前,白太后伸出尖锐的指甲朝君倾脸上探去!

母亲的心,寸寸被灼烧成灰!

君倾!

忽听曹安康“哎唷”一声,倒退了一步松了手,怀中的君倾跌落,被一个瘦小的身影接住,目光冰冷地注视着他们:“不要碰小君倾。”

君倾的额头被白太后的指甲碰出了一个小小的口子,朱砂痣一般刺眼,他并不是因痛而哭,他因怕而哭,豆大的泪珠扑簌簌而下,抱着梵华的脖子道:“小猫,我要娘…要舅舅…”

“太子殿下哭什么?皇祖母抱一抱有什么好哭的?太子殿下还真是娇弱。”说话的是许久不见的白露,着一身鹅黄宫装,杏眼微挑,满脸怒意地站在太后身侧,“再说了,你是什么人?我怎的从未见过你?”

“对!你是何人?见了太后娘娘居然不跪!成何体统!”曹安康被梵华打了一掌,心口痛,又抹不开面子,爬起来后阴阳怪气地找茬道。左右有皇太后撑腰,他并无所惧。

君越方才被闹得烦心,见白露瞪着他,一脸不耐烦地做起了和事老:“算了,那是薄延家的童养媳,皇后身边的人,母后何苦跟两个孩子计较?若是皇兄知道了可如何是好?”

他为人本就懦弱,自从帝后一家团聚更是心生忐忑,朝亭子外走了两步,对梵华怀里的君倾道:“太子,让皇叔抱一抱,我是你父皇的兄弟,不会伤害你的。”

太后的人都在这,梵华一人被侍卫困住,四面都无法通行,她戒备地盯着走过来的君越:“你站住。不要碰小君倾。”

君倾哭得小脸通红,回头望着带笑的君越,他忽然擦了擦眼泪,奶声奶气道:“你长得有点像我父皇,但是我父皇更好看,我不要你抱。”

白露不知发的什么疯,咬牙切齿道:“皇姑母,这个小孩子太没有教养了,眼里没有皇祖母也没有皇叔,真不知那个野女人怎么把他教成这样的!君越,你今日若是不能替我教训他,我死也会拖着你一起!”

她说着,还上前去推了君越一把:“你把他抱过来!曹公公!你也去啊!我就不信,没有人能教训得了一个小毛孩子!”

君越被白露闹得没办法,不耐烦地拿开了她的手:“表妹,宫里不要拉扯…”

他一转身,却怔住了,恰好望见一道玄黑的身影立于他们身后。

本以为是皇兄,可转头一瞧,却发现是皇后。

君越忙低头行礼道:“皇…皇后娘娘!”

“…”白露顺着君越的视线看去,只望见一双黑沉沉的眼睛,绝色的面容勾起一抹让人不寒而栗的笑。

果然是那个野女人!

方才的情景不知她瞧去了多少,也不知她在那儿站了多久,白露的身子有些不适,直欲作呕,却还是同君越一样对那个野女人行了个礼,不情不愿地叫了声:“皇后娘娘。”

“娘…”君倾看到百里婧,那张委屈的脸这才绽开笑容。

“娘娘。”梵华走到百里婧身边,君倾终于到了母亲怀里。

“皇后娘娘!老奴该死!方才太子殿下在御花园中追几只蝴蝶,老奴等一时疏忽,太子殿下便不见了…请皇后娘娘降罪!”

陪伴太子的乳娘等人这才追上来,跑得气喘吁吁,一众人跪倒一片,连白太后在此也忘了行礼。

百里婧拍了拍君倾的背,笑道:“倾儿,莫哭,娘在呢。”

白白嫩嫩的脸上那道朱砂般的口子刺目非常,落在母亲的眼里便是一个巨大的血窟窿。

她用手轻轻地碰了碰,君倾疼得一皱眉,却没再哭,小手揉了揉眼睛道:“君倾不哭,君倾不害怕,刚才君倾看到舅舅了,可是舅舅飞走了,君倾追不上。”

百里婧笑开,半点不觉得儿子说话奇怪,柔声道:“等春天来了,舅舅就回来了,现在还太冷,舅舅怕冷。”

“那等春天的时候,君倾再去找舅舅玩儿。”君倾笑,扑在母亲肩膀上:“可是君倾不认识路,遇到坏人了。”

百里婧摸了摸他的后脑勺,轻声安抚道:“路,娘带你认,等春天来了,什么都好了。”

说着,百里婧这才抬眸望向亭子里静坐的白太后,眼眸暗沉,再无笑意。

白太后一直在等,等皇后望过来,可晏染的女儿果然天生反骨,罔顾跪了满地的奴才同君越、白露,瞧也不瞧她这个太后一眼,只是在安慰儿子。

白太后冷笑道:“哀家倒是谁呢,原来是皇后。管教不好儿子,别让他在宫里四处乱跑,若是不小心撞见了什么,遭遇了不测,恐怕皇后到时候哭不出来。”

她不承认那孽种是“太子”,从未承认。

白太后的言语里充满了怒意同嘲讽,再不肯藏着掖着,明晃晃地吐露她的厌恶。她白瑶自小养尊处优,从襁褓中起便高人一等,高祖钦点他为太子妃,先皇对她宠爱之极言听计从,可不成想活了这么些年,自皇帝登基,便事事不能如意!

也从未如今日这般颓唐,尤其是被晏染的女儿踩在脚下!她白瑶有些东西得不到,总得让旁人也失去些什么!这才痛快!

百里婧怀中抱着儿子,面对白太后的冷言冷语,却笑了:“多谢太后教诲,本宫定当铭记于心,不敢善忘。”

白露奇怪地抬起头来,太后已经如此发怒,争锋相对了,可皇后居然丝毫不恼?

却见那位皇后的眼睛正好落在她身上,带着一丝让人不寒而栗的浅淡笑意,似是能一直望进她的骨子里。白露下意识地放下了搁在小腹上的手,不安地低下头去。

太后同皇后一坐一立,谁也没有退让的意思,白太后终究瞧不惯晏染那张脸,伸出一只手道:“曹公公,别跪着了,扶哀家起来,回宫吧。这亭子十分碍眼,明日便命人拆了去,暖亭有何用?暖不了哀家的心。”

曹安康等奴才自皇后来了便一直跪地,未曾得到旨意起身,这会儿见太后开口,他才缓缓地爬了起来,身子略有发抖,嗓音尖细:“是,太后娘娘,奴才遵旨。”

“承亲王,白郡主,随哀家一同走吧,又不是皇帝来了,你们做这副模样给谁瞧?”白太后十分不满地扫向白露同君越。

白露得了太后的旨意,忙走过去,扶住太后的一边手臂,笑道:“皇姑母,露儿扶着您。”

君越心里还有别的打算,今日之所以入宫,便是为的东兴公主和亲一事,本还有指望去求一求皇后,如今看来,不仅骑虎难下,而且得罪了皇后了。

但他还是想挽回一番,便对皇后行了个礼:“皇后娘娘,小王先行一步,天寒,皇后同太子多保重。”

百里婧点了点头:“承亲王客气了。”

在君越转过身时,只听身后的皇后细心嘱咐道:“曹公公,白郡主,天儿冷路滑,可得仔细点儿搀扶太后娘娘,若是太后娘娘有个三长两短,陛下那儿可是要降罪的。”

曹安康被皇后点到了名,只觉脊背一凉,一直凉到了头盖骨,他想转身来答皇后的问,终是脚底一滑,跪在了地上,拖得太后一个趔趄。

“曹公公!”太后怒了,回头逼视云淡风轻的皇后。

太后一生最得意的成就是出身白家,从夫君到儿子皆是大秦皇帝,可谓荣宠之极,可她一生最大的对头却是儿子,也最恨有人拿皇帝来压她。

“奴才该死!太后恕罪!”曹安康忙跪着磕了几个头。

皇后无奈地笑了一声:“曹公公这般应验,想是本宫的过错了?险些摔了太后她老人家,留这样的奴才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