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爹这次怕是真的没有继续考的心思了,咱们好好说一说,劝一劝,他这不又把水生教出来了,到时候有了这个名声,不愁没有人不把人送过来让他教,还有那些大户人家,也说不定听了爹的名头,请他去当先生呢,那样的事情既能赚钱,还很体面,娘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等手头上的钱多了,看大哥是想多买几亩地,还是做做小生意,这日子不就是起来了?”

梨花娘听了笑道:“要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梨花,娘知道你是心疼娘,娘也心疼你,你和水生,成亲也三年多了,怎么还不要个孩子?”

梨花娘也是担心,万一赵水生成了秀才,梨花还是没有生个一男半女的,那赵家不是要把梨花给送走?

“娘不用担心,这事儿我们心里有数,孩子是肯定会要的。”

“那就好,要是不成,娘陪着你去看大夫,咱们有什么病治好了就不怕了。”

在一般人的眼里,不生孩子,都是女人的问题,男人根本就没有丝毫的问题。

“姑,你啥时候陪我们去赶集啊。”石头和秀儿也很乖,只是对外面的世界好像更感兴趣一些。

李梨花笑道:“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等过几天到了,姑姑自然会带你们去的。”

这两孩子在家里,扫地洗菜,勤快的很,一点儿都不和陈水莲一样,说话尖酸刻薄。

再说赵水生,跟着县里去考试的童生一起出发,他们这群人中间,有才考上成为童生的,也有早就是童生的。

有过经验的人,被没有经验的人围着,问院试的情况。

其实对于院试,大家也有个大概的了解,院试一共是两场,正场一场,复试一场,只是负责他们考试的是学政,从京城里派过来的。每年都不同,所以偏重点也不同。

“听说今年咱们省的学政是赵拓赵大人,也不知道他偏重哪一方面。”

赵拓是翰林院的翰林,被皇上点了学政,主持今年他们省的院试。

赵拓赵大人到底偏重哪一方面,大家都不知道,不过也都会想办法去打听,打听出来的消息,谁也不会随便就说给别人听了。因为大家都是竞争对手,你考好了,说不定他就要落榜了。

于是到了省城住下来后,大家就各显神通。

有的是在省城有人脉,通过这些人脉私底下打听,也有的花钱到处在买消息,也不知道真假。

院试可是个淘汰率很高的考试,稍微不注意,就名落孙山了。

“赵兄,你怎么不出去打听打听呢?”有人问赵水生。

赵水生道:“我怕听得太多太杂,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思路。”

学政的偏好是一方面,可是中规中矩的答案也非常能入眼的,毕竟,如果都是学政凭着偏好来录取秀才,那么这个学政恐怕以后会被皇上算账。

他是当过皇帝的人,皇帝不喜欢臣子们拉帮结派,要说学政的偏好,也该是说皇上的偏好才是,不过那是用在会试和殿试上了。

但是在院试上面,也能体现一些皇上的偏好,能被皇上派去当学政的人,只要这皇上不是傀儡,那么肯定是被皇上所信任的,知道皇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赵水生找过以往朝廷的邸报,看着这些邸报,也能大致猜出皇上对哪方面比较重视。

不过,他可以很自信的说,这周朝的皇帝,没有他强,显得很是平庸,没有大的进取心,最喜欢的是平稳。激进的人,往往不被看好。他只要保持中庸之道就好。

这次院试,他势在必行,一定要拿下。

赵水生先是考过了正场,通过后,才能复试,很多人正场没有通过,自然是复试没有他们的份,只能等来年了。

复试过后,就等成绩出来,赵水生特意多等了几天,当看见自己榜上有名,他很淡定的收拾包裹走人了。

成绩还是前十名,也就是说,他妥妥的成了一名廪生,以后每个月都能有六斗廪米了。每年还能发廪饩银四两。

作者有话要说:考上秀才了!这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心虚

赵水生中了秀才,县太爷张光远大大的夸奖了一番,让他们这些秀才再接再厉,争取考上举人。

学政方面弄得好,也可以在考绩上评优,县太爷自然是希望自己所属的桐城县出越来越多的秀才,甚至是举人。

当然,县衙也给考中的秀才们,每人十两银子作为奖励。同时也表示,县学里随时欢迎这些考中的秀才来上学。

其实考中了秀才,并不需要每天都要在县学里上学,只需要到时候月考和岁考通过了就成。

而且作为廪生,每次考试都得是前列,不然这廪生的资格就会被剥夺,成为别人的了。

对于穷苦人家来说,每个月六斗的粮食,足够全家人吃个好饱了,所以能成为廪生,那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人因为呀保住廪生的这个名额,是会天天在县学里的。

而那些富裕的人家,不在乎这些东西,所以并不会时时刻刻的在县学里学习,只要到时候考试的时候,通过了就成。

“啥?你说是谁,谁中了秀才了?”里正赵大爷不敢置信的问道。

那前来报喜的差役因为不知道赵水生家里住在哪里,赵水生的户籍可是在赵家庄,他认识赵家庄的里正,所以先来赵大爷这边打听情况,顺便报个喜。因为村里出了秀才,当里正的也面上有光。

那差役看了喜报,明明是赵家庄的赵水生啊,怎么这位赵里正跟弄错了一样。

他说道:“赵大叔您看,是你们这赵家庄的赵水生,难道你们赵家庄没有这个人?”

“有有有!”赵大爷反应过来,心里可以说是狂喜啊,他们这个村子里多少年没有出个秀才了啊。

赵大爷把赵水生狠狠的夸了一顿,反正说的跟天上的神仙一样。

“不过,他们现在是在镇上住着,没有在赵家庄啊,赵家庄那边只有老房子。”

赵大爷可不想说赵婆子那边,因为赵婆子和何翠姑当时因为赵水生要读书的事儿,都闹过。

“在镇上?那我的先去镇上了,就不打扰您老了。”报喜信可是有赏钱的,他得赶紧过去,免得第二波过来了,就没有他什么事儿了。

赵大爷等人走后,一直兴奋的在地上转圈,“老头子,你这是干啥呢?”见自家老头子这个样子,不会是犯病了吧。

赵大爷满脸通红,是兴奋的!哈哈,真是太好了,以后他们村里终于有个秀才老爷了!

不说别的什么好处,人家只要一提赵家庄,就知道是秀才老爷住的地方。

哪怕以后有什么难事儿,跟水生商量商量,水生因为有秀才的功名,就是见县太爷也不用跪的!

“老婆子,水生中了秀才了!”赵大爷恨不得仰天长啸啊。

“啥?水生中秀才了?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刚才差役都过来报喜了,我还给了红包呢。”

“赶紧的啊,收拾收拾去赵老大家里啊。”赵大奶奶道:“我们还能过去帮帮忙招呼招呼客人呢。”

“去什么赵老大家里啊,水生和他们都已经分家了,连户籍都分出来了。我已经告诉来人,让他去镇上去了。”

赵大奶奶道:“你说的也是,那边平时也太不像话了,我看这以后,肯定有他们后悔的时候,说不定现在就后悔了。”

要是现在没有分家,那这一大家子的田赋就可以免了。还有各种好处。

赵大奶奶说道:“我还是去一趟。”看看那些人的嘴脸去,顺便给赵二婶他们也报报喜信。

哈哈,不知道赵婆子听了这个消息是高兴呢,还是后悔呢?不知道那何翠姑现在的脸色是啥样的?

赵婆子果然神色是飘忽不定,嘴上说着,“他怎么可能中了秀才?不可能!”

何翠姑觉得自己心口疼的不行了,为啥子是这样呢?那个赵水生竟然中了秀才?

那她要死要活的,还说了那些话,然后还写了字据,现在被人看笑话的就是她自己了?

何翠姑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奈何过来上门恭喜的人是一波接一波的,都听说了这个消息。

有些人看这婆媳的脸色,就奚落道:“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说水生一辈子也考不上秀才!现在人家可不就考上了?说起来,还是水生老丈人好啊,人家自己硬是把这个女婿给教出来了。啧啧,别看人家没有考上,我看那,他就是运气不好,不然怎么把水生教成了秀才了?”

“说不定水生老丈人是适合教书,以后啊,只要他出来教书了,我指定把自己家里的孩子送到他身边去,说不定就是下一个秀才了!”

“可不是,这水生娶了梨花才几年啊,就从一个不识字的小子,一下子成了秀才了,人家李家是有大功劳了。”

不像这赵家,因为当时根本不信,所以说了那么多绝情的话。

老赵头心里既高兴又不是个滋味。

因为他也觉得很丢脸,当初他可是上门说了水生,觉得他读书不对的,谁知道水生竟然真的把秀

才给考上了。那么自己无疑跟自己打了自己嘴巴一样,火辣辣的疼啊。

可是自己的儿子是秀才老爷了,他从心里是高兴的。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收拾收拾,都去镇上去!”老赵头吩咐道。

赵婆子却立刻说道:“我不去!管他是不是秀才,我都是他娘,让我给他低头,没门!”哪怕赵婆子后悔了,但是嘴上却不服输,非要争一口气。

“你就作吧,金生,收拾收拾,你跟我去给你二弟帮忙去!”

看着老婆子还死要面子,老赵头也不说了,直接叫了赵金生。

赵金生立刻答应了下来。何翠姑眼珠子直转。等赵金生离开前,偷偷的把字据给了赵金生,“你给二弟和二弟妹拿过去,就说这事儿是我开玩笑的,算不得数。”

赵金生没有接,说道:“你想怎样就怎样,世上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儿?二弟现在是秀才了,谁能逼着他?”

开始做这事儿的时候,自己的媳妇是一点儿后路都不留的,现在后悔了,想重归于好,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他赵金生可没有这么厚的脸皮,做不出这种事儿来。所以赵金生完全就是去帮忙的。

老赵头爷俩走了。赵婆子还很恍惚。何翠姑眼珠子一转,对赵婆子说道:“娘,就算是二弟中了秀才,还不是你生的?您可是生他养他的娘,他要是敢对你不好,那他这功名也不要了!您说是不是,娘?”

赵婆子恍然大悟,是啊,就算是她以前做了那么多的事儿,可是没有她就没有赵水生,赵水生的一切都是属于她的,她怕个什么?

难道他现在是秀才了,就不认自己这个娘了?笑话!世上就没有不认娘的儿子!

他要是真不认,就等着当不成秀才吧。

“你说的对,我是他娘,他敢对我不好,我绝对饶不了他,我到他门口去闹去,让大家都看看,这秀才老爷是怎么对他亲娘的。”

何翠姑忙笑着说道:“娘说的是,不过,现在闹也没有什么用,二弟没有了秀才功名,对咱们也没有好处是吧,您也不是秀才娘了。还不如这样呢,我听说,这家里出了秀才,以后是可以不用交田赋的,咱们家春秋的田赋交的人心疼的不得了,还不如再大家合在一起,这样就不用交田赋了,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呢,这几十年下来,娘您算一算,该是多少钱啊。

更不用说,您成了秀才的娘,走到哪里,都被人尊敬,总不能所有的好处都让李家人得了去吧。他们也真敢想,说不定仗着教出了二弟,就把二弟成了上门女婿呢。”

“他们敢!水生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这一点,一辈子都改变不了。你说的对,这家就不该分,就该合在一起,他当秀才的,也得照顾兄弟不是?老娘这就去找水生去,把这个事儿说好了。”

何翠姑心里暗喜,这样一来,是婆婆去说要合在一起的,可不是她自己说的,就是有字据也没有关系。

到时候她再不情不愿的同意两家成为一家,之后啊,他们也是读书人家了,然后自己的儿子也能跟着得到好处。她身份也提高了一大截,看那些人还瞧不起自己家!

老赵头和赵金生赶到镇上的时候,镇上赵水生家里也人来人往,都是贺喜的人了,很多人他俩都不认识。

不过,赵土生和他媳妇也在帮着招呼人,他们就到了赵土生身边。

张芸儿只给自己的公公和大伯子行了礼,就去女眷那边招呼去了。

“土生啊,我们过来也是帮着你二哥招呼人的。”老赵头说道。

赵土生忙道:“爹你进屋去做吧,人应该已经招呼的差不多了,今天也没有人留在这里用饭,一会儿就好了。”

实在是他看他爹脸色很尴尬,就是赵金生也是尴尬,估计是因为赵婆子和何翠姑的原因。

老赵头就想看自己的儿子赵水生,他可是给家里争光了。

“你二哥和二嫂都不在?”怎么没有见到人呢?

“二哥和二嫂去别人家谢过了,当初二哥和二嫂去府城,得了大伯的照顾,现在登门致谢去了。”

赵土生说的大伯,是他媳妇的大伯,他也叫大伯的。

“哦,哦,是这样啊。”没有见到赵水生,老赵头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松了一口气,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怎么的,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这个儿子。

作者有话要说:灰色的天,看不清那个看不清!

如意

来来往往贺喜的人很多,有周围的街坊,都是带着鸡蛋或者菜等上门贺喜,然后像刘大姐,黄老板,张老板等人,也亲自来恭贺了的。

赵水生他们忙碌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算是消停下来。

也请人吃了顿饭,表示了感谢。

只是今天这个场面有些不好,今天本来是让娘家和婆家的人一起吃饭,然后表示这个事情已经结束了,大家都不用再热闹的意思。

谁知道饭是吃好了,赵婆子却提出了要把分开的家再合在一起的主意。

“水生,你是我生的,你可不能只顾着自己家,不顾你大哥和三弟家里,合在一起,大家田里的税就不用交了,多好的事儿?”

话好没有说完,陈水莲却跳了出来,“亲家婶子,你这话说的是个啥意思?当初看我妹妹和妹夫不成,你把他们赶出去了,一点儿东西也没有给,跟净身出户一样,咋滴,现在看我妹妹和妹夫又起来了,你们又想合在一起过日子了,咋怎么说都是你们的事儿?真以为我妹妹娘家没有人了还是咋的?我告诉你,你们这样做,就是没有理,说到哪里去,我们都占着理呢。嚷嚷出去,看谁怕谁!”

这个老虔婆,真是脸皮厚,想美事儿呢,真要让妹妹和妹夫跟这一家子搅合到一起了,那么还有她陈水莲啥好处?

反正陈水莲这个脾气对着外人,怎么想怎么觉得用的对头,不用李梨花出面来反对了。

上次分家,李梨花的娘家人都不在身边,这次赵婆子想把家合在一起,陈水莲第一个反对。

不说那什么好处,反正自从小姑子日子好了以后,她儿子和女儿也能得到好处,他们姑姑都给做了几身衣服呢,还有介绍绣铺的活儿,让家里的日子过的好过了一些。

陈水莲又不是一点儿也看不到,石头和秀儿都说小姑姑家里好呢,每次出去都给他们买好吃的。

以前都是穷闹得,陈水莲不希望小姑子还回娘家占娘家人的便宜,可是现在不同了啊。

所以她要给小姑子撑腰,她是娘家嫂子,也有那个资格说出这话来。

真是想没事儿呢,分家了还想合起来,做他的春秋大梦吧。

赵婆子听了陈水莲说的,也反驳道:“这是我和我儿子的事儿,关你啥事儿?”

“呸!你儿子要不是我妹夫,我也乐得不管。你们这做的不是人事儿,说破天去,也没有你们这个道理。分都分了,还想着合起来,不就是看在我妹夫中了秀才,你们想沾些好处?我可记得某些人说过,一辈子都沾我妹妹和妹夫的光,连字据都写下来了,怎么着,现在把这些都当成了放屁?要不要请人作证啊,看有没有这回事儿?反正我妹夫这边都还存着那字据呢,就是打官司我们也不怕!”

何翠姑脸上的表情那叫精彩,赵金生实在是觉得丢脸,刚要说个啥,被何翠姑给拦住了,这个傻子,现在忍一忍,到时候好处多的不得了,等着瞧,以后她一定让这个陈水莲不好过。

赵土生看了一眼自己的媳妇,他媳妇对她点了点头,赵土生站起来说:“我们已经分家了,我想自己过日子。”

意思是他不赞成合在一起。

何翠姑听了,立刻就哭道:“三弟,你娶了个有钱的媳妇,自然是不用怕啥的,可是我和你大

哥,还带着你侄子,这日子怎么过的下去啊。”

强硬的不行,何翠姑就来软的,打起了悲情牌。

“二弟,二弟妹啊,你们知道,我就是个乡下的婆娘,啥事儿都不懂,所以才听了别人的挑拨,才写了那字据,我也是后悔的不行了,你们就原谅我这一回好不好?我以后一定不会这样了,你大哥一个人种田,他也吃不消啊。每年的田税,让你大哥都压得喘不过气来,我要是为了我自己,我啥都不说,可是我心疼你大哥啊,他这个年纪,天天干那么重的活儿,还要交出去一半,你是当弟弟的,你就心疼心疼你大哥吧。”

真是能说会唱。

陈水莲还要说什么,毕竟当初赵水生没有考上秀才,还不是那样过了,怎么这赵水生一考上秀才,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真是笑话,想占便宜,不直说,弄这些邪门歪道的。

赵水生问老赵头,“爹,你也想合起来过日子?”

老赵头沉默了半响,才说道:“你大哥他们也不容易啊。”

意思是同意了。赵水生突然笑了,说道:“分家了,户籍就是另一份了,我当初科考,户籍都报了上去,再该就不好改了。大嫂不是说,因为担心田税的问题吗?这个事儿,我早已经想好了,不如让大哥和大嫂的田都挂在我的名下,这样也不用交钱,你们看如何?”

李梨花心道,这个主意不错,你们不是说,大房每年为了田赋都过的不好吗?那么好,把大房的田都挂在二房的名下,那么名义上,这田就是二房的了,自然是不用交田税的。

可是,就何翠姑那性子,还担心这些田挂在二房的名下,到时候就成了二房的呢,她哪里会放心?

她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怪不得这边这样算计她了。

看她日后还敢随便乱出馊主意不出。

“这这,这样能成吗?会不会被查出来啊,我看还是把户籍弄到一起才是,不用你们变,直接把我们和爹娘的户籍赚到二弟和二弟妹这边,不就成了?”

以后她也能在镇上住着呢,这么好的房子,只让二房住,那真是太浪费了吧。

赵水生冲着老赵头笑了,“爹,我主意已经出了,你们要是不乐意,就当我是没有说过就成。三弟,你家里的几亩地,乐意不乐意挂在我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