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宋福两口子对自己的女儿也非常疼爱。

李梨花也不强求,能疼爱女儿的,品行也坏不到哪里去。宋福家的当天雇佣,当天就下厨露了一手,味道还真不错,于是就把这两口子给雇了下来。空的一间房,正好给这两口子当住的地方。

宋福就负责看门和赶马车,因为每隔一段时间,赵水生还要去县学里报道。

至于这两口子为什么不想过继个孩子,等熟悉了之后,宋福家的就跟李梨花说实话了,“族里只是看中了我们的家产,给过继的人,都是歪瓜裂枣,真过继来了,哪里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孩子好的,人家父母也舍不得,何必让人家亲生父母孩子分开?命里没有那个命,强求不来的。只要女儿过的好,别的我们都不在乎了。太太今天想吃个啥?我去做去。”怀孕的人经常会饿,宋福家的很有经验。

“倒是特别想吃糖醋蒜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到那个味儿,我就只想流口水。”李梨花笑道。

“这有个啥,您要是不嫌弃,我也能自己做的出来,比外面买的要干净多了。”宋福家的说道。

“没想到宋嫂子还有这个手艺啊,既然这样,怎么不泡了自己去卖呢。”李梨花问道。

“唉,太太,在外面做生意,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先不说别的,你要是没有钱,就租不上铺子,摆摊呢,还会遇上地痞流氓,不给他们点孝敬的,直接能把您的摊子给掀了,让你打了水漂,你都没有地方去哭去。你有点钱租铺子了,还得担心赚的钱不够租金了。我这手艺也是上不得台面的,更是赚不了什么大钱,踏踏实实的在太太这里干着,总比那时时刻刻要操心强。”

这倒也是,说的在理。

李梨花的娘家,因为梨花爹把赵水生教出来了,好多各村里的人都想着把自己的孩子交到梨花爹手里呢。毕竟想要送孩子读书的人还是有人在,人家可是教出了一个秀才来。

李家村的里正一合计,就在李家村开个私塾出来,请梨花爹过去当先生,教这些孩子们。束修呢,不多不少,可是受人尊敬,走到哪里,都会被尊称为一声先生。

梨花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满足过,早年他忙于科考,根本就没有心思当先生,后来倒是有心了,可是也没有人想把孩子交到他手里,就因为他考不出个名堂来。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

有虫子帮作者君捉一捉啊。

买地

现在好了,他即使自己考不出名堂来可是能教出名堂来,当先生正合适。

“你不知道你爹,现在比以前要快活多了,每天的劲头也足足的,走到哪里,人都称他李先生,他不知道多高兴呢。束修现在也都交给了我,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还因为把家里的地挂在了女婿的名下,也不用脚田税了,这日子啊,是越过越好。

“这是你嫂子给你送来的。”梨花娘带来了一坛子腌菜,是陈水莲自己做的。因为得了李梨花这边的好处,陈水莲也不像过去那么吝啬了。

陈水莲的茶饭手艺还不错。就是很有些势利眼。不过现在李梨花这边已经成了秀才娘子了,她自然也大方起来。

像这种不值钱的东西,她也乐意当人情送过来。

这天晚上,赵水生从外面回来,直接给李梨花递了一份地契,李梨花一看,上面有二十亩的良田呢。

“这么快就把地给买了?”前不久他们看手里的钱已经攒的够多了,买铺子和买地两个都是他们的选择,银子拿在手里,也不会变多了,还不如买些田或者铺面,也能多省些钱。

只是他们现在也没有自己的下人,有了铺面,也没有人打理,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生意,而地呢,不管什么时候,都放在那里不会丢了。

且现在买地也不会交税,买了直接租给别人种,一年下来也是一个收入。

想当年,李梨花家里,尽管在京城最繁华的街面上有很多铺面,可是这良田却从来不少的,光庄子都有好几个呢。

就是娘家嫁过来的嫂子和弟妹们,嫁妆里也是良田居多。

所以早早的多买地,是最稳妥不过的选择。

要说以前,这二十亩地,根本不在李梨花的眼里,家里有时候放了一些人出去,随便赏也是二十亩地的。

不过这个时候哪里能和那时候比,二十亩地在手里,心里就踏实了。

两口子商量,这地要慢慢的买,早晚也能弄成一个庄子,然后在找庄头专门管着,这事儿急不来。

李梨花把地契给收了起来,问道:“这二十亩地,你准备租给谁?”

“买的人家里,原本就有佃户,我看他们还都不错,就跟他们继续租种下去了。”他现在手头上也有功名,不怕这些人赖租子,不管什么时候,平头老百姓都不敢跟官差打交道,而作为秀才,已经被成为秀才老爷,自然是平头老百姓不敢糊弄的。

“我想着,等收租的时候,让大舅兄去帮着收。”当然,肯定有好处的。

李梨花忙阻止说道:“还是不要了,我那嫂子,只要有好处,就会把住不放,到时候说不定会坏事儿。”

“我倒是觉得大舅兄在大事上不糊涂。你放心,是岳父大人把我‘教’了出来,我让大舅兄帮我收租子,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至于嫂子那边,她要是胡来,大舅兄也不会饶了她的。”

李梨花一想,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不同了,以前家里自己的那个爹是无所事事,自己这边也是帮不上什么忙,陈水莲的气焰才那么嚣张。

而如今呢,自家爹能赚钱养家,还被人尊敬,自家娘也是比陈水莲赚钱的多,还有自己这边,也是能给娘家带来好处,所以陈水莲在自己娘家的地位就完全变了,想要跋扈,一言堂,是绝对不可能了。

可以说,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属于扬眉吐气的地位,陈水莲就肯定不会嚣张了。

也罢,找谁也是找,还不如给娘家大哥,好歹也能间接的补贴娘家了。

也算是自己为原来的李梨花孝敬自己的爹娘吧。

婆家这边最难搞的婆婆已经不在了,喜欢说算话的大嫂何翠姑也说不上话了。干什么还要顾忌这个,顾忌那个?

于是这个事儿就这么定了,李梨花在回娘家的时候,把这个事儿给自己大哥李核桃说了。

李核桃忙推辞说道:“梨花,这事儿我办不好啊。“他知道是自己妹子补贴自己,可是做人不能那么厚脸皮的。要是她婆家的人知道了,还不怪自己的妹子用婆家的钱补贴娘家?

“你就让水生的大哥帮着收租子吧,那样才好一些。”

李核桃是个实诚人,他生怕自己的妹子这样做,让她婆家的人看不惯她,就提议让赵金生这样。

李梨花说道:“爹把你妹夫教了出来,我这样,我婆家的人也无话可说,再说,这是水生自己说的,可不是我自己做得主。大哥,你就当帮帮我的忙吧,我们手头上没有人,你妹夫身体单薄,真要让他去收租,万一人家欺负他,就是不给,难道我们还要找官府来解决?”

别看李核桃老实,可是长得很壮,一般人都没有他个头高,往那里一站,就让一般人觉得很有压力啊。

李核桃说不过自家的妹子,自己就同意了。

“你放心,我肯定帮你把租子一粒不少的收回来。”李核桃保证。

李梨花说完了这个事儿,也不留在这里了,她还要赶回去,陈水莲忙说道:“妹子,留在这里吃饭吧,都已经这个时候了。”

“不了,我回去还有事儿呢,下次吧。”李梨花说完就告辞了。

“刚才梨花找你是啥事儿?”陈水莲一见李梨花走了,立马就问了李核桃。李核桃觉得那事儿也不是什么不好说的,就说给了陈水莲,陈水莲喜笑颜开,“我就说嘛,妹子和妹夫是个好的,没有忘了我们!这下好了,以后我们也有进项了。”

“我给我妹子收租子,有什么进项?我告诉你,你别打歪主意,不然我是不依的!”李核桃不喜欢陈水莲这样说。

“知道,知道,我没有那么眼皮子浅。”陈水莲心道,说不定妹夫那边继续考,以后还是个举人老爷呢,到时候肯定地买的更多,她可不想贪小便宜吃大亏,现在就让丈夫去贪点东西。

不过能帮着秀才老爷守租子,人家租户不会巴结自己的男人?就凭着这个,好处就少不了,还有以后,别人要租地,不是要通过自己家这边来求着?这些好处,难道就没有了?

先把这个权利拿到,以后再说赚钱的事儿。听说有些大户人家的管家都富得流油,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亲戚,不比那管家什么的要身份高多了?

所以她现在急个什么劲儿啊。

况且,她还知道自己的妹子和妹夫,请人帮忙,不可能一点儿好处也不给。于是陈水莲安心了。

李核桃怕自己的婆娘欢喜的把这个事儿到处说出去,就警告道:“别到处瞎吹,不然让梨花婆家知道了,不知道又有什么事儿惹出来。”

自家妹夫还有哥哥和弟弟呢,要是真知道了这个事儿,还不争破头去?

“这我还不知道个轻重?只是,这个事儿吧,它早晚也会被人家知道的,难道到时候就不闹了?

我还是觉得,妹子和妹夫太软了一些,都是秀才老爷和秀才娘子了,还怕个甚?地是他们买的,又不是偷又不是抢的,连让谁打理都没有自由了,那还买地了干啥?”要她说,知道就知道,还能闹出人命来?

就赵家那一摊子事儿,他们还有脸提出来是怎么的?

再说了,要是赵家的人真敢闹,她也不是吃素的,谁怕谁啊。

何翠姑那个婆娘,手里还犯了那么大的事儿呢,她要是有脸跳出来,自己直接把她这破烂事儿说出来,让她当场下不来台来。

所以陈水莲面上是答应了,心里却不以为然,就等着赵家闹起来,她也好跳出来,给小姑子解围,让小姑子知道,到底谁才是真心为她打算呢。

“咱们买地的事儿,要不要和老爷子说一声?”李梨花问赵水生。

既然老爷子是赵水生的亲爹,买地这么大的事儿,如果是老赵头通过别人知道的,肯定心里有刺了。

“不用了,不是已经分家了吗?”赵水生觉得没有必要。他自己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从来都是独断专行的,决定的事儿,也不会还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也是来到这周朝这几年,只有李梨花才有这样的待遇。

老赵头虽然是他爹,可是赵水生却能认清老赵头的本质,看着是一碗水端平了,其实还是心里有所偏颇。

希望过的好的能拉扯过的不好的,均富贵。

可是这个均富贵,也只是让下面过的好的儿子,来均一均长子。

如果是长子过的好呢。在老赵头的眼里,长子本来就是继承香火的,就该比下面的兄弟过的要好一些才像话。要不然当初分家的时候,他也不会同意那样分了。

所以,他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了地,也不想还告诉老赵头一声,免得这老爷子心里不舒坦那。

赵水生是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儿,不过李梨花却是从女人的角度看这件事儿的,女人嘛,比男人要细心一些。

不过,想了想,赵婆子已经不在了,老赵头就是知道了,心里不舒服,或者舒服,她顾忌这么多干什么?

真是越来越顾前顾后了。魄力都少了许多,太不对了。不说就不说。也是让老赵头很清楚的知道,他们早就分家了,和以前事事都要和他汇报是不一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君到!

收成

尽管开始老赵头很不舒服,可是习惯了就好了。

果然,老赵头后来不知道从谁那里知道了这件事儿,那天从地里回去后,就叹了半夜的气,问赵金生,“你二弟买了二十亩地的事儿,你知道不知道?”

赵金生摇头,“爹,这事儿我也不知道,不过二弟能买地了,也是好事儿啊。”

二弟日子过的好,他当大哥的也是会高兴的。

老赵头就不好说什么了,只是叹气,儿子长大了,再也不上门事儿都先找他商量了。

老赵头再一次悲哀的发现,这个家是已经分成了三份了,尽管他一直想把三兄弟拧成一股绳,谁有困难了,就帮着谁,谁富贵了,也不能忘了谁,可是事实却和自己想的差的太远。

三兄弟倒是越走越远了,而自己这个当爹的,也不被儿子当成是一回事儿了。

“爹啊,二弟买了二十亩地的事儿,你知道不知道?”过了几天,何翠姑也一脸伤心难受的样子找了老赵头。

老赵头说道:“我知道,又怎么了?”对这个儿媳妇,老赵头是很不待见的。

何翠姑哭着说道:“爹啊,我知道我做错了事儿,不该说什么,可是,爹啊,金生可是水生的亲哥啊,他现在没着没落的,水生却把那二十亩地收租子的事儿交给了他那个大舅子,到底是他大舅子和他亲那,还是亲兄弟跟他亲啊,胳膊肘往外拐,也不能拐的这么厉害吧。”

何翠姑不服气啊,可是她只能找老赵头来哭诉,因为老赵头听了这事儿,也会觉得赵水生做的不对的。

这做的叫什么事儿啊,赵家的地,让外姓人帮着收租子,赵水生本身就做的不对啊。

她这次可真没有挑拨离间,是赵水生真的太过分了。

“还有这事儿?”老赵头也是很不舒坦,水生这是看不上他哥吗?

“我哪里敢撒谎?爹要是不信,直接问水生他们去。不说别扽,哪怕让金生去收一半的租子也好,不然外面的人怎么看我们那。”何翠姑觉得特别的委屈。

老赵头不耐烦,“哭啥哭?刚才我忘了,这事儿是我让水生这样做的,好歹水生的老丈人把水生给教了出来,那二十亩地让水生的大舅子收租子又怎么了?你这样哭,算个啥?咱们赵家人不能忘恩负义。水生就是给他老丈人买地也是应该的。”

尽管老赵头心里也不满意赵水生的做法,可是在儿媳妇面前,要给赵水生面子,谁让赵水生是他的儿子?

“啊?爹,真的是你说的?”何翠姑有些不敢相信,或许是以前她一跟赵婆子说了,赵婆子立刻就去找老二两口子算账了,老赵头完全不按规办事儿,让和翠姑很不适应啊。

老赵头想的是,不能让老大和老二生分了,所以必须把这个给圆好了。

但是私底下,他却来到了镇子上,找了赵水生问他买地的事儿。

赵水生不在意的说道:“和三弟妹的大伯合着伙弄了点生意,手头上有了些钱,放在这边也是没有什么用,不如去买了地,也踏实一些。”

连说自己私自买地不对都没有说过。

老赵头总不好说,你买地,怎么也不跟我这个当爹的说一声?儿子现在不仅分家了,还是秀才了,有自己的主见。

是啊,有自己的主见,他还能说什么呢?

“水生那,爹知道你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不管怎么说,啥时候别忘了你兄弟们。”老赵头叹气。

“爹不用担心,我的日子过的好了,自然少不了大哥和三弟的。能帮的我一定帮。”不能帮的那就爱莫能助了。

其实赵水生难道还没有给赵金生他们好处吗?把地记在他的名下,一年两次的田赋就免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他可不是滥好人,自己过不下去了,还要帮衬兄弟们,傻子才会那样做。

赵水生不是说傻子,而且还有妻儿要养活,总是要顾着自己的妻儿老小的。

再说,现在才到哪里?自家爹就忍不住来说话了。

“我等三年后,还要去省城试试乡试,看看能不能考上个举人回来,这几年都需要多多的赚些钱,梨花也怀了孩子,爹,我已经也是要当爹的人了。”

所以得先顾着自己的小家,才能谈别的。

“不如爹跟着我们过日子吧。”赵水生提议。

“还是算了,在镇上我住不惯,一天不干农活,我浑身都不舒服。”老赵头忙摆手,知道自己今天肯定说服不了二儿子了,他想了想,还是算了,水生只要没有记仇金生就成。以后他好了,他兄弟们肯定也会跟着沾光的。

现在巴巴的找上门来,也太不好看了。

老赵头想了想自己和二弟,分家了,还不是只顾着自己的小家,两家人谁过的好,过的坏,那都是自己的事儿了。

所以勉强不得啊,有时候,你越是争,越是让人反感。

他实在是没法说出口,为什么你买了地,不让你大哥照看着,反而让你大舅兄给帮衬,他还是要脸面的。

买地这件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炎热的夏季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时候,八月十五也快到了。

乡下庄子里,也要收割稻谷了。

相比较去年,今年赵家和李家都很闲适,因为今年他们都不必要交税了。哪怕减产也影响不到他们的肚子了。

李梨花家里更是不用操心,地都租给别人了,到时候直接收租子就可。

李核桃家里的地也不多,因为梨花爹有了私塾先生这个身份,还有好多孩子的家里人,在有空闲的时候,跑到他们地里给他们帮忙,只希望梨花爹能把自己的孩子交好呢。

梨花爹因为一直不操心钱,所以对有些孩子因为交不起钱,也不责骂,等什么时候有了再过来交好了,平时教起书来,也很严格,所以这些孩子的父母们对梨花爹都很敬重。

帮不了别的,浑身还有两把子力气。

于是李核桃家里的地很快就收拾完了。

李核桃就去帮着妹妹和妹夫收租子去了。

那些租户因为感激赵秀才继续把地租给了他们,所以教租子都是很积极的,没有拖欠的现象。

李核桃很快就把租子收完。直接拉到了镇上自家妹夫这里。

赵水生看了这么几车的粮食,家里也堆不下啊,于是就把大部分给卖掉了,留下了一部分口粮自己吃,因为新稻谷比陈旧的稻谷要好吃多了。

这么一卖,二十亩地,一共得了银十两多。

不多也不少,稻谷的收成比麦子要好多了,如果是麦子,那估计还卖不到八两。

也就是说,二十亩的地,一年两季的收成还不到二十两。真是不多。他买了这二十亩地花了一百多两银子,要把本收回来,就得要五六年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地在那里是跑不了的。算是一个固定的收入。

做生意虽然赚钱多,可是也有一下子赔光的时候,地里也顶多是遇到了天灾*,颗粒无收罢了。还不至于要赔进去东西。所以风险是最小的。

“我记得以前有人说,一个庄子能一年收入五六千两,咱们怎么就只有这一点?”赵水生问李梨花。

李梨花说道:“人家那庄子,至少好几顷地呢,而且也有自己的粮仓,等到高价的时候卖出去,才不会跟现在一样,大家都在卖粮食的时候卖出去,粮食又多,哪怕一斤贵个几厘,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这样小打小闹的,能收个十来两,也已经不错了。”

在镇子上,一年能有二十来两的收入,也算是不错的了。起码吃饱喝足不成问题。当然,想要绫罗绸缎肯定是不行的,那些贵的料子,一匹估计就十来两,更不用说,那些动辄几百两上千两的首饰和配饰了。

不过,知足者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也不去抱怨,好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