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又后悔这么小的丫头,胖乎乎的正好看呢,为什么会觉得太胖了?

“胡说!谁说我们楚楚胖的?你这样正好,等你长大了,就瘦起来了。不信你问你娘,她小时候就是这样的。”

楚楚大眼睛就朝李梨花这边望过来,李梨花赶紧说道:“是啊,你爹爹说的对。”

“哦,那我,我还是多吃一些吧。”不过,“爹爹,娘,你们从小就认识啊。”

要不然怎么说娘小时候就是这样?

两个大人只好承认他们小时候就认识,其实根本就不认识,只能说,认识了两辈子了,也勉强算是吧。

楚楚虽然小,可是却很听话,李梨花带着省不少事儿。

家里虽然比乡下的条件好许多,可是每次去乡下的时候,她也没有表现的娇滴滴的,只除了不愿意她大伯母给她喂东西。李梨花想着,该不是她在自己肚子里的时候,就这样吧,那次自己因为何翠姑给自己夹菜,自己突然就吐了,说不定还真是那回事儿呢。

眼看着赵水生去省城的日子越来越近,李梨花也抓紧时间给他收拾东西。

在去年的时候,他们又买了一个男孩儿,给赵水生当书童兼小厮,起名叫做永安。

把东西收拾好了,李梨花还专门跟永安交代了几遍,务必要照顾好老爷。

永安别看才十一二岁的样子,可是人很机灵,把李梨花交代的话都记在脑子里了。

就这样,七月下旬的某天,赵水生就带着永安出发去省城了。

一般乡试会在八月上旬,所以说,赵水生是赶不回来过中秋节了。

于是今年的中秋节,李梨花不准备大办,就她和楚楚,外带几个下人一起过了。

张芸儿也刚刚有了身孕,所以跟赵家庄那边说了,今年就不过去过节了。而李梨花更是不用过去,毕竟赵水生都不在呢,她过去干什么?

老赵头倒是觉得可惜,不过何翠姑却觉得很好,因为今年是轮到他们做饭了,两家都不来,正好给他们省了东西了。

再说赵水生,他带着书童用了几天的功夫,就到了省城,省城这地方,他以前院试的时候来过,所以熟门熟路的。

加上是秀才的身份,所以很快就订好了房间,只等着乡试开始。

当然,同行的一行人也不少,都是县学的学子,彼此都认识,也熟悉。

只不过,因为提前来了,所以有些人心思就动了起来,想找一找那些风、流之所见识见识。

文人上青楼,也是属于风雅之事。根本没有人说什么。

赵水生也一起去过,不过只是喝酒聊天,毕竟不能不合群,但是真正留宿的没有几个。

以后在官场上,这样的事儿不少见,赵水生倒是一点儿也不怯场。毕竟嘛,上辈子见识的多了。

很多人喜欢把事情放在这风、流场合里谈,他当初都在一个花楼里设了暗探,知道了许多大臣的不少*。只不过这些大臣都不知道罢了。

去了一两次,赵水生也就不去掺合了,毕竟大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天天醉生梦死。

何况,花楼的花销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维持的住的。

“赵兄,有没有看上的花娘,不如等考试考完了,高中之后,可以带回去一个。”这人是陈秀才,为人比较风流,在烟花之地留恋了好多天了。

家里除了正妻,还有好几房小妾,不过家花没有野花香,来到了省城这个繁华之地,他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自己打算考完后,带一个花娘回去当小妾,还撺掇着别人也跟他一样,这样才叫真名士自风流嘛。

赵水生笑道:“婊、子无情,何必带回去给自己家里惹麻烦?”

陈秀才哈哈大笑:“谁跟这些婊、子讲情那,不过是新鲜几天就成了,不喜欢就放在后院里,喜欢了就逗弄,赵兄你可真逗。”

“你该不会是惧内吧。”据他所知,赵秀才可是连一房妾室都没有的。

赵水生道:“陈兄,你不如跟着再看一遍书吧。”

“莫提莫提!我现在看书就头疼,还是算了吧。”

“那不如你考考我?”赵水生提议道。

陈秀才赶紧就仗着头疼开溜了,开玩笑,他自己都不想看书,更不用说,给人考书上的内容了,这个赵兄,真是无趣的很,还是找志同道合的人去吧。

大部分人对陈秀才的做法不以为然,也很看不上眼,尤其是从穷书生读出来的,正指望着这次能中举,光宗耀祖呢。

因为从官场上来说,考上了举人,就可以当官了,只不过是当的官非常小,毕竟还有进士老爷等着当官呢。

所以谁要是考上了举人,第二年准会去京城参加会试。

都憋着一股劲儿呢,最开始放松一下,不过是见识见识,免得到了京城成了土包子。放不开手脚。

可是真正有谁把这些花娘放在眼里呢?如果考中了,什么样的美人没有?非要从那种地方得到?

陈秀才看不清主次,可是不代表别人也看不懂。

陈秀才可以这样无所顾忌,是因为他家里本身就很有钱,考上秀才,他家里人就已经很满意了。

就这样,八月初六的时候,考官进入贡院不再出来,八月初八一大早,这些秀才们提着考篮,衣物,点名搜身后依次进入了已经编好编号的号房。等所有的考生都进场完毕,就放炮封门,第一场考试开始,三天不得出来。

赵水生暗自庆幸,他没有分到臭号。

所谓的臭号,是一排号房里,会空出一两间空房,当成是临时的厕所。挨着这空房的,因为味道难闻,所以就叫臭号,想一想,考三场,每场三天,一共九天,都要闻那种味道,真是情何以堪。吃饭都吃不进去。

赵水生又是爱干净的,所以他才在心里直呼庆幸。

真让他坐在臭号忍受九天,他说不定就坚持不下去了。

而陈秀才就是那个倒霉蛋了,他竟然就分到了臭号,熏得他都快晕了。本来想着直接就提前交卷得了,可是想着自家爹训的话,如果自己提前交了卷子,被他爹知道了,肯定要打断他的腿的!

毕竟乡试才三年一次呢。

所以九天过去后,陈秀才直接瘦了一圈,简直都不像他本人了。同县的秀才知道他分了个臭号,也同时在心里直呼庆幸,当然,最主要的是希望自己这次通过了,不然三年后再考,万一也分个臭号呢?那不就是倒霉透顶吗?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去考举人去了!

激动

第一场的成绩在八月十五之前就已经公布了出来。赵水生还是属于中上等。

只是谁也没有心情纠结这个,毕竟还在考试呢。

等八月十六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了,贡院就变空了。

乡试的成绩要在九月十三出来,到时候直接看桂榜。因为来一趟省城也不容易,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考上了,所以等八月十六考完了,还有旅资的都留了下来,等着桂榜贴出来。

将将有快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人都等在这里,因为中举后,知府大人要举行鹿鸣宴,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人。

赵水生一看,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永安先回去给李梨花带信,告诉自己一切都好,让她不要担心。

因为谁都没有把握一定中举,所以考试过后,反而没有人张扬了,都很低调,免得掉了榜丢人现眼。

不过,也有些人开始走动找关系了,私底下的,但是考官们哪里是那么容易打听的?一个不好,都有可能掉了脑袋,科考作弊,死了多少学子和考官?

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呢,所以很多人都无功而返,只能是等着结果出来了。

永安回去后,把老爷的情况一汇报,李梨花赏了永安一个荷包,然后又打包了一些衣服,让永安给带过去,毕竟进入九月,天气就变冷了,不比八月,还带着暑气呢。

至于赵水生中不中,这结果没有出来,谁也不知道。也不用瞎猜了。

作为下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永安也明白着,比如他们家老爷去逛了花楼了,这事儿就不能说,说了到时候太太这边生气了,那可怎么办呢?

再加上他们老爷也不是刻意要去的,更不是单独去的,还没有在花楼里过夜,不过是跟着同窗去喝了几杯花酒,于是永安觉得自己闭嘴的好。

如果李梨花知道永安的想法,肯定是会不当一回事儿的。毕竟上辈子,就连她兄弟也都去逛过花楼,只要有分寸,那就没有事儿。

在官场上混,不合群是很容易被人排斥的。

人家会觉得你孤傲,觉得你假清高。

当然,李梨花也有底线,那就是喝喝花酒可以,但是要在花楼留宿,那是绝对不可以的。不是为了去花楼而去花楼,而是为了应酬去花楼,她就不会怎么计较。

这一辈子,她不想过的那么憋屈,看着男人三妻四妾,那她多活了一辈子,是干什么吃的?

这一点,相信赵水生也很明白。如果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么大家就一拍两散好了。

送走了永安,梨花爹也跑了过来,“女婿考得怎么样?”

“爹,人都没有回来,我也不知道考得怎么样九月十三就要出榜了,那时候就知道了。”她得提前准备红包,到时候来贺喜的人过来了,她得拿的出来。

“你当□□子的,怎么这个都不关心,不会多问问?”梨花爹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就把李梨花给训斥了一顿。

李梨花说道:“要不,爹你去省城亲自问你女婿去?”这个梨花爹,动不动就训斥人。

“得了,跟妇道人家就是说不上话来!”梨花爹甩袖子走人了!

连老赵头也是三天两头的问,问的李梨花很烦心,想当年,你老可是异常坚定的不同意赵水生读书的,说什么祖上没有冒青烟,现在你老比谁都积极,跟换了一个人一样。

“爹,现在连水生都不知道结果我更不知道了,要不,等等再说?”李梨花对老赵头说道。

“那就等等吧。”老赵头失望的走了。

结果过几天又过来问,简直是烦不胜烦那,要是自己有个庄子,她指定是去庄子上躲着去了。

九月十三,一大早,天还刚透白,在贡院门口就已经停留了好多人,马车都快占满了。

有亲自过来看榜的,也有带着下人来看榜的哦,还有直接人没有来,就让下人去看的。

赵水生就是让永安去看榜的,结果永安挤掉了一只写字,头烦都不知道被谁给抓的乱糟糟的,才挤进去,然后就看到了他家老爷的名字,还挺靠前!

“我家老爷中了!我家老爷中了!”永安兴奋的大叫,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人群里挤出来,直接一只脚穿着鞋就朝客栈里跑。

“老爷,我家老爷中了!”永安高喊一声,这客栈的人都跟着永安去了他家主人的房间,也好沾沾喜气。一会儿恭喜的人就挤了很多,客栈老板高兴啊,因为中了举人,自己这客栈也跟着沾光,谁家能住进去一个举人,就说明这客栈的风水很好呢,以后不管是院试还是乡试,来住的人就比别的地方多。

所以客栈老板直接就请了赵水生吃了一顿免费的饭,算是恭贺之喜。

赵水生笑着接纳了,然后来报喜的人也跟着过来,客栈还放起了鞭炮,大家都知道这客栈里有人中举了。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还有一大半是没有考中的,垂头丧气,不过还是笑脸去恭贺已经考中了的。

毕竟人家是举人了,比自己这个秀才要高,等于是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了。

所以赵水生一直到傍晚的哦时候,才算是安静了下来,第二天就要参加鹿鸣宴,还得好好准备。

因为考中的举子,都是一个省城的,所以这鹿鸣宴也叫乡饮酒,大家相互结识,也是一个很好的人脉,所谓的乡党,这就是其中的一个。

和赵水生同为桐城县举子的一共有四个,二十一个考中了四个,也算是不错了。

四个人第二天早上结伴而行,早就有知府衙门的公人领着他们去了宴会之所。

等人到齐了,先奏了鹿鸣曲,饮宴正式开始。

座位也是按照名次排的,越是朝前,越是跟知府大人挨得近。

知府大人先是慷慨激昂的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与喜悦之情,然后免礼各位举子再接再厉,争取明年的春闱能够更上一层楼。

接着就请了解元和第二第三名的举子各自吟诗一首,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赵水生是第八名,还轮不到他展示才华,于是就坐在下面听人家作诗。倒是轻松的很。

知府大人把解元公的诗词很是夸了一番,然后表示希望解元能够继续努力,争取三元及第,跟本省的举子们争光。

接着这饮宴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大家都很矜持,希望知府大人看见的是自己斯文懂礼的一面,而不是划拳粗鲁的一面。

知府大人有经验,知道自己在这里,这些举子们放不开,所以就只坐了一会儿,就带着下属走了。

知府大人一走,这些举子们,就开始放开了,有的在各桌之间走动起来。

有的不是亲戚关系的,但是一算起来,还真是拐弯抹角的关系,这不就熟悉了?

大家谈论最多的是明年的春闱,毕竟春闱的成绩是要分三等的,如果考得不尽如人意,就很有可能成为同进士,以后在官场上也颇有些敌人一头的意思。

而且这成绩还伴随着你一辈子,不会更改。

所以没有把握的,就准备下一科再去京城赶考,而不在乎是不是同进士的,就没有那么些顾虑了。

“太太,太太!老爷中了!”永安被提前派了回来报喜信,尽管不是第一次报喜信,可是他还是很激动!

“赏!”李梨花笑着让瓶儿给了永安一个荷包。她知道,一会儿来报信的人更多了。

果然不出她所料,县衙的差役看到公文,立马就派人过来了,这次熟门熟路的找到了镇上,得到了很大的一个红包。

接着第二波报喜的人也来了,敲锣打鼓的,李梨花又散出去不少红包。

附近的乡绅更是不用说,举人老爷的名头可比秀才老爷要好听多了,要不是因为正主不在,不方便过来,都早就亲自过来了,就这样,也派了各自的太太过来恭喜,贺礼都送了好多,快摆不下了。

张芸儿过来帮忙,都快忙不过来了,这样的贺喜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直到赵水生回来,然后又是一拨,那就是赵水生自己招呼了,李梨花把那些贺礼登记在册,以后也好回礼。其中绸缎很多,都是上好的。竟然还有人送房契和地契的,只是被李梨花给拒绝了。

这些人的品行都不了解,贸贸然的收下,那不是给自己家找麻烦?

再说,多贵重的东西她都见识过,所以这些好东西,她还真不稀罕。

老赵头和梨花爹也知道了赵水生中举的消息,梨花爹高兴的恨不得仰天长啸。

而老赵头呢,直接喝了一壶酒,然后去了坟上,告诉老祖宗去了。

他家祖坟上真的冒青烟了!

“爹说想要在咱们村里请请客,二弟,你觉得呢?”赵金生过来问赵水生。

孩子出息了,就要显摆显摆,老赵头就是这个心思。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三更君,不知道坚持的下去,坚持不下去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处理

“我直接在镇上的酒楼请吧,赵家庄就不必了。”赵水生说道,“大哥帮着请请人,到时候都来镇上来。”

到酒楼请客,方便的很,再说,还有些乡绅,他觉得在镇上请人更好一些。赵家庄又没有自己的房子,要请客,只能是在大房的房子里,赵水生不乐意。

赵金生只好把赵水生的决定告诉了老赵头。

老赵头郁闷,可是现在他已经完全做不了赵水生的主了,于是正好妥协。

于是选了一个好日子,在镇上的酒楼里定了十桌酒席,把大家都请了来。

两桌上等席,坐了乡绅等人,加上老赵头,赵四爷,赵二叔还有赵家的长辈们。

李梨花是陪着女客们在另外的屋子里,同桌的还有一个也是桐城县的举人冯举人的太太冯太太。

冯举人是六年前中的举人,五年前没有去春闱,三年前倒是去过,可是没有中。不过家里通过这六年的经营,也是很富裕了。

冯太太长得很富态,穿戴比他们这些镇上的人要好的多了。冯太太家里现在是住在桐城县的,今天带着女儿过来的。

在见礼的时候,李梨花就给了冯小姐一个荷包,当作是见面礼。

冯太太暗道,这位赵太太虽然是农妇出身,可是该懂的礼却都懂的,倒是收起了有些轻视的心,和李梨花微笑着说起了家常。

李梨花上辈子不知道给多少人送过见面里,虽然后面进宫了,当了皇后,别人谁也不会敢找她要见面礼,她也是凭着喜好给人见面礼,谁也不敢说什么。反而以能得到她的见面礼为荣。

可是她没有出嫁的时候,在娘家不知道见了多少次,她娘给人见面礼的事儿,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这些应酬一点儿也难不倒她。

冯太太大概是和几个乡绅的太太都认识,人家看冯太太都跟赵太太有说有笑的,就没有人不识趣,说什么酸话了,总之是主客皆欢。

吃完了饭,有些人就陆续告辞了,冯太太随着李梨花去了旁边的套间,笑着问道:“今天怎么没有把你家千金带过来?”

李梨花也笑道:“小孩子觉多,让丫鬟和她奶娘陪着在家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