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心里才好受一些。只是这心焦是不能缓解的。

这个情况,不用李梨花多想,就是有人造反或者夺宫了,恐怕最有可能的就是皇上的那几个儿子了。

真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等不及了,想要老皇帝赶紧下台。

也不知道这次到底是老皇帝赢还是造反的人赢。赵水生是个无关紧要的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可是为了也没有回来呢?难道是那造反的人把翰林院也给封了?

这样一来,肯定是有和造反的人里应外合的人。

这是必然的,想要造反,单凭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李梨花只能焦急的等着,好在府里的吃的喝的也够管几天的,不用担心到时候饿肚子。

这种造反的事儿,顶多四五天就要解决把,不然到时候外面就会来了勤王的军队了。

所以必须要快准狠。李梨花猜的真没有错,这次的动乱,只持续了两天,就已经解除了,京城的衙门也让差役拿着锣敲,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儿,现在已经事情解决,有人造反失败,已经被皇上的人给拿下,大家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赵水生是第三天早上才回来的,身上已经脏的不成样子了。原来那造反的人把翰林院所有的文臣都关在了一起,只等着逼宫成功了,让这些文人们拥戴他,如果不答应,那么再杀也不迟。

这几天,赵水生和同僚们都在一个屋子里,被人看管着,还是最后把造反的人拿下,解决了那些看管的人,他们一伙人才被放了出来。个个身上都很脏,毕竟好几天没有换衣服。

“那,有没有死人?”李梨花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点晚了,抱歉,刚刚出去了一下

放出来

“我们被放出来的时候,听说几个内阁大学士有被杀的。”是大皇子造反,这位大皇子仗着自己是皇长子,已经等不及皇上传位了,想着能一举拿下整个皇宫,所以和宫里大皇子的生母德妃里应外合,先把皇上给弄生了病,接着再趁着皇上病重,想把这个皇位给拿下了。

布置的也够多,可惜却没有成功。被禁卫军统领给反转了过来,打败了大皇子以及他的叛军。

就说造反这个事儿,讲究的是快准狠,只要逼着老皇帝把传位诏书写了,然后解决了老皇帝,自然就成了名正言顺的,谁知道,皇上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放心他的这些儿子,把玉玺给藏了起来,根本不在身边,大皇子把写好的传位诏书拿出来,想盖印,结果找不到玉玺,只能一个一个的逼问。

一些内阁大学士,就因为看不上大皇子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和大皇子来了个宁死不屈。

大皇子就成全了这些人的忠义,恐怕也是杀鸡儆猴,让人害怕,从而都听他的。

“那温大人那边怎么样?”该不会是温大人也被杀了吧。

“温大人只是受了伤,现在太医已经诊治了,问题不大。不过,叛军这次冲击了六部,六部的官员损失的比较多。”恐怕他们这些翰林院的人要派到六部去填坑去了。

热水准备好了,赵水生去洗簌去了。实在是身上太脏了。

而惊魂未定的京城人,又很长一段时间不得平静了,因为菜市口恐怕天天都有砍头的人了。

毕竟大皇子造反,绝对有官员跟随,做皇上的人,对这种造反的事儿,可是深恶痛绝的。不抄家砍头,难以消除他心中的怒气。

远的不用说,德妃的娘家,肯定绝对是跟着大皇子干了一笔,人家想着大皇子当了皇帝,自己也是皇帝的外家呢,说他们没有参与,鬼才信!

田太太的丈夫田编修也同样是被关了几天,所以和李梨花很有共同语言。

“当时知道我家那位没有回来,又见到皇宫那边烧了起来,我就知道出事儿了。你不知道我这担心的劲儿啊,恨不得自己出去打听消息,可是哪里出的去?只能干等着。好在他们翰林院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没有弄出人命来,真是老天保佑。”

“等我家那位回来,身上都已经不成样子了,你说那些人可恶不可恶,那么多人关在一起,好几天,就只给喝水,和馒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能不邋遢成那个样子吗?”

原来还有这事儿,赵水生可是没有跟她说过,不过这种丢脸的事儿,赵水生自然是不会跟她说的。

“姐姐说的跟我一样,我也是担心的不得了,生怕出了什么事儿,怎么也没有想到,是大皇子在逼宫呢。”李梨花也说道。

“可不是,听说德妃虽然年纪大了些,可是皇上也还是宠着她的,怎么就这么忍不住?大皇子还占着长,皇上连太子都没有立呢,就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儿!”

据说,皇上生病,都是德妃搞的鬼。

果然最毒妇人心了。

李梨花说道:“正是因为没有立太子,所以才有人起了野心。”

皇后也是有嫡子的,可是皇上却一直没有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反而是让太子之位一直空悬着。

所以就滋长了一些人的野心,不过,按说应该是皇后这一派最该造反起来的,怎么反而是大皇子造反起来了?

难道是大皇子已经得到了消息,皇上要立太子了,而且不是大皇子,所以大皇子才要孤注一掷?

这个倒是很有可能。

田太太约着李梨花一起去温家看望温夫人,因为这次的事儿,温大人受了伤,温夫人也受了惊吓。

温夫人见到李梨花和田太太,对两人说道:“万幸我们都没有事儿,这就好啊。”

因为京城里,有好几家都在办丧事,死的都还是一品大员,他们虽然被皇帝追封了谥号,可是人死如灯灭,连李梨花都参加了好几次的丧事。

大家都对大皇子这次逼宫的事儿骂了起来,因为尽管大皇子逼宫了,皇上也没有杀了大皇子,直接给关了起来,一辈子不得出来。

毕竟是亲生骨肉,就是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也不会杀了他。

可是这些死去的人呢,也就只能得了皇上的补偿般的赏赐要叩谢万岁。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识时务的,不会因为愤恨大皇子,而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来。毕竟以后他们的子孙还要在官场上混呢。

温大人把赵水生给叫了过来两个人在温大人的书房密探。

“志远,这次的事儿,你怎么看?”温如庭觉得自己这个弟子,在这方面真的很有天赋,看问题也很准,且往往一针见血。上次选秀的事儿,要不是他提醒,自己也不能这么快就解决了。这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温如庭很想找个人说说,可惜连他自己的儿子,温如庭都觉得说了也不能理解,只能是赵水生这个学生了。

就像高手和高手之间,更有共同语言一样,温如庭就是这种感觉。

他几个儿子以后在官场上也就是那样了,能青出于蓝的就是赵水生这学生了。

赵水生道:“先生,学生猜测的是,恐怕皇上要立二皇子为太子的事儿,不小心被大皇子知道了。”所以他才会这么的来逼宫了。

既然太子之位得不到,那么他就去抢。

温如庭叹道:“你说的恐怕是真的,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皇上的态度又那么暧昧,恐怕大皇子也觉得自己很有机会,没想到最后是这么一个结果,他自然是想赌一把。说起来,皇上如果早点把太子定下来,也不会出现这次的事儿了。”

皇上宠爱德妃,皇后就是个摆设,而且皇上对大皇子仿佛比对二皇子要好的多,这样以来,大皇子就觉得自己很有机会得到太子的位置,要不然,怎么好好的嫡子不立呢,大皇子的野心可不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给累积起来的?

说起来,皇上造成了嫡庶不分的态度,于是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赵水生道:“先生,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大皇子怎么就恰巧知道了太子的位置归属与谁,按照先生说的,皇上喜欢大皇子比二皇子更甚,怎么反而是二皇子成了太子呢。且被大皇子知道了?”

赵水生的意思是,如果皇上真的属意二皇子为太子,那么应该好好的保护二皇子,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次大皇子造反,把二皇子府里都统统给围住了,二皇子也是舍弃了满府的妻妾,自己穿了下人的衣服,才逃过一劫。

而如果不属意二皇子,那么大皇子从哪里得来皇上要立二皇子为太子的消息?

总之,这是个矛盾的事儿。

“你是说,大皇子之所以知道这立太子的事儿,很可能是有人故意告诉大皇子的,让大皇子自己乱起来?”

赵水生点点头,温如庭说道:“那么会是谁呢?总不会是二皇子自己吧。”

“谁能从中得利,就是谁,恐怕二皇子,三皇子等人都有嫌疑。”所以这皇位争夺,还乱着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尘埃落定。

京城里还是会更乱起来的,赵水生觉得,京城这个地方,目前已经不适合在这里逮着了,他倒不是害怕,只是不想再一次被人关起来,然后什么也做不到,让妻儿在家里心焦。

只是这个事儿,还得谋划一番,好在大皇子的这个事儿一出,恐怕很长时间,那些皇子们都要安分起来一段时间了,至少一两年的时间里,没有什么问题。

“志远,这次很多官员都不在了,你恐怕在翰林院呆不了多少时间了。”其实翰林院这些编修,本身就是跟预备官员一样,到时候可以派到六部,也可以派到外地去。

“我还能说的上话去,你先想一想,你该去哪里,到时候为师这边也好安排。”

尽管知道几个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可是官场上也不是那么好退的,他还有儿子孙子,都要照应着,学生门生也那么多,最后到了年龄,能够致仕就好了。

人在官场上,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这一点,他身有感触啊。

“是,学生回去好好想一想。”

不久之后,李梨花就知道,汤状元家里也被抄家了,汤状元的官身被剥夺,全家都被流放了。而宫里的汤太太的女儿,却被赐死,因为这位汤美人也掺合了这次的逼宫事件。

原来汤家的姑娘选秀进宫后,在珍妃的举荐下,很快就受了宠,封为了美人。

新鲜的小姑娘,皇上肯定喜欢,谁能想到,这位汤美人除了和珍妃有关系,还在宫里巴结上了德妃,成了德妃的一个棋子,在给皇上侍寝的时候,就给皇上下了点东西,导致了皇上的病情慢慢的变重了。

作者有话要说:两更一起发!

升迁

皇上平定了这次的动乱,肯定会秋后算账,这个汤美人自然就跑不了,直接赐死!连举荐她的珍妃都被降了份位,这还是珍妃和这件事没有关系的情况下。

而汤美人的家人,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被抄了家。

可叹汤太太还做着女儿生皇子的美梦,结果梦还没有做,就成了噩梦,她丈夫几十年考上的状元,一下子就给剥夺了,还家产全没了,人也被流放,去了流放地,也是凶多吉少。

在那汤美人被封为美人的时候,汤太太在公开场合还很是看不起人,给李梨花等人一个不屑的眼神,谁知道就成了现在这样。

原本的富贵梦彻底的破碎,还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汤太太后悔有什么用?事情已经不可挽回,用赔了夫人又折兵,都不足以形容她现在的境况。

而那礼部主黄太太也后悔的要命,就因为她给珍妃推荐了这汤美人,结果连累的珍妃成了贵人,一下子降到这么低,回娘家她堂伯一家子都恨死她了。

黄太太想着,世上有后悔药,她一定要全部买了,她怎么知道,这个汤美人是个朝秦暮楚的人?

竟然靠着珍妃,还投靠了德妃,做出了这种弥天大祸!

黄太太受了这次教训,以后再也不敢给人举荐什么人进宫了,这宫里的事儿,沾着了,什么时候就是一把刀子,不让你鲜血淋淋,就不可能罢手啊。

简直是血的教训!

果然过不了多久,皇上就册立了二皇子为太子,出了大皇子这个事儿,大家急需要一个好消息来振奋人心,立了太子,让朝廷稳定,况且,二皇子可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要说以前,还有个大皇子在前面碍着,现在大皇子已经大逆不道造反了,二皇子可就是又是嫡又是长了。

立他为太子,那真是名正言顺。

“那就是,大皇子被挑唆的逼宫,是这位太子的功劳了?”李梨花觉得,这件事上,二皇子得到的利益最大。不过,如果未来的皇帝是这种精明的,也算是不错了?至少不是个糊涂蛋。

可是人的性格是捉摸不定的,多少精明的皇帝,在对待臣子方面,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甚至会出现暴虐的事情。

赵水生说道:“皇帝宠爱德妃已久,朝堂上因为这个,都已经很多人站在那大皇子那一边,如果皇上早早的把太子立了,也不会出现这种事儿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的,大皇子真的要造反,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跟随了。

“太子立了也可以废,我看这件事,错处最大的就是那皇帝,他要是不这么宠爱妾室,就没有今天的哦事儿了,如果他表现的对嫡子很喜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墙头草,连一般的人家,都忌讳那庶长子,就是知道庶长子的危害,可是这位皇帝不仅把庶长子给生出来了,宠爱庶长子的母妃,还不明确的确立嫡子的地位,给朝臣们一个错误的想法,不怪这些朝臣们会选择站队,谁不想有个从龙之功?站好了队,以后泼天的荣华富贵。”不要说什么都是造反的人的错,也不要说是后宫妃子的错,皇上自身就态度暧昧,这件事儿,死了那么多人,皇上要负很大的责任。

赵水生叹道:“是,这件事儿,皇上是做错了!他应该负很大的责任!”

李梨花看赵水生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于是说道:“我没有说你以前!你不要胡思乱想!”

当初楚宣虽然也宠爱燕贵妃,可是至少没有让燕贵妃生孩子,这一点,就比这个皇帝要强多了。

“嗯,我不胡思乱想,只是,过去我的一些做法,确实是有些欠妥当,现在看周朝的皇帝这么的折腾,我也觉得万幸,幸亏我保持着清醒,没有让大夏乱了起来。”

“你和他比干什么?说实在话,他真比不上你的一半。”就是朝廷治理,也比不上楚宣,更不用说,在立太子这一件事上了,当初楚宣可是早早的就把太子给立了起来,不过当初的自己,还觉得无非是楚宣想早早的立了太子,然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为靶子,等燕贵妃生了儿子之后,这靶子一被人打中了,刚好给燕贵妃的儿子腾出位置。

如今想一想,那时候的自己,也太有偏见了,要是真的是自己想的那样,那么怎么在自己的儿子都要成亲的年纪,燕贵妃还没有生个一儿半女的?原来,楚宣早早的就给燕贵妃下了绝育的药,只是自己不屑于去问,去打听,所以就成了那样了。

两个人已经很少说上辈子的事儿,只不过是大皇子造反逼宫的事儿,让两个人想起了上辈子罢了,说说也就完了,毕竟这一辈子还要继续过呢。

朝廷这次失去了好多官员,六部的吏部损失的更严重,连吏部尚书也被人给打了一顿,受了重伤,回去后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而这吏部尚书据说,是个坚定的立嫡派,所以才在这次事件中,被大皇子的人给逮住不放了。

不说这些,正因为朝廷里损失了很多官员,所以很多官员也升迁了,比如原来是副手的,就直接升成了正的。副手升上去了,下面就空缺了,就需要别的人手在填。

赵水生原来是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这次直接升成了正六品的户部主事,户部可是个好地方,管着国库,虽然只是六品的主事,也很让人羡慕了。

因为损失的官员比较多,所以趁着立太子这个大好的喜事,皇上决定开恩科,明年所有的举子们,都可以来京城参加这一届的恩科,好充实官员。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志远兄,恭喜恭喜,进入户部,从此以后,可以大展宏图了!”田仲韬拱手给赵水生道贺。

“同喜同喜,仲韬兄。”田仲韬被安排在了大理寺,成了大理寺一个正六品的寺正。

还有本来要三年才散官的庶吉士,也都被派了官,实在是因为这次损失的官员比较多。

所以这次的事儿,可以说,对很多人来说,也不算是坏事儿,至少大家比平时升迁的要快。要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赵水生也不可能直接由七品升到了六品,顶多是从六品,然后再熬个几年成为六品。

一下子减少了几年奋斗的时间,大家肯定是高兴的。不过鉴于京城里的丧事比较多,就是升迁了,谁也不会没有眼色的还要办升迁酒,那不是在戳有些人的心窝子吗?

要知道,你为什么升迁?还不是因为这些人死了,你们才有这个机会吗?你大大咧咧的找人庆祝,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于是,尽管升迁了,大家都很低调,可不想当那个出头鸟。

事情平稳下来,大家才有心思想别的,这不,赵家这边,就想起了,还有个事儿,真的差点忘了。

老爷子不是说要过京城来吗,当初自顾不暇,谁也没有想这件事儿,可是现在事情平定了,大家就一想,哎呀,按照这日程算起来,老爷子应该已经到了京城里了。

可是到现在也没有消息,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儿了吧。

赵土生着急起来,毕竟老赵头是他亲爹,万一出个什么事儿,那可怎么办?

“当初只是把城门给关了,不让里面的人出去,也不让外面的人进来,爹应该是没有进城来,所以有可能还在城外面,土生,你带着人去城门口等着。爹要是来了,一定会经过城门口的。”赵水生分析道。

赵土生赶紧带着人去城门口等人去了,他们老家来京城的城门口是在南门口,在等了几天后,还真让赵土生给等着了。

老赵头过来的时候,很狼狈,而且带着的铁蛋还生病了,先也不叙旧了,请大夫给铁蛋看病。

“怎么大嫂没有过来?”张芸儿见到只有老赵头,赵金生和铁蛋,没有见到何翠姑,就有些吃惊了,这不应该啊,按说,他们都来了,按照何翠姑的性子,她一定会跟着来的。

可是,如今竟然没有何翠姑的影子,简直是奇了怪了。

老赵头不说话,赵金生却愤恨的说道:“别叫她大嫂!今后她也不是你们大嫂了!”赵金生恨那,怎么娶了那么个老婆,竟然偷了他们的钱财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了!

本来他们借宿的人家,也挺好心的,他们给了借宿费用,准备等情况好一些,就来京城找赵水生他们的。

谁知道,这何翠姑听借宿的村子里的人说,京城里的官都被杀了好多,血流成河,何翠姑就认为赵水生也肯定被人杀了。一直闹着要走,还要把铁蛋给带走,谁知道铁蛋竟然生病了,一直没有好,何翠姑总不好带着生病的小孩子上路,于是就趁他们不注意,把所有的钱给偷走了,自己一个人溜了。

李梨花心道,这样也不足以让何翠姑扔下他们跑了啊,后来李梨花才知道,原来这何翠姑不知道听谁说的,说是状元郎一家子被抄家流放了。还有好多人家都被砍头了,何翠姑因为状元,想到了自己的小叔子可是榜眼,这状元都被抄家流放了,那么榜眼还能跑得过?

肯定也是被抄家流放了,还听说只要是亲眷抓住了都要一起被流放,流放的地方,一个人毛都没有,光是野兽都能把人给吃了。何翠姑不想被人抓住,所以最后也不管这铁蛋了,她自己偷了钱去逃命去了。

这状元和榜样有什么关系?难道状元犯错了,榜眼也跟着受罚?这都是怎么想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人才稀缺,所以原来翰林院那些实习生有机会转正那

阴差阳错

不过患难见真情,这何翠姑就因为一些还没有确定的事儿,就自己先跑了,简直是让人不耻。

老赵头也不说,这次看在铁蛋的份上,就不休了何翠姑了。

“金生,给那何家写封休书,这样的儿媳妇,我们赵家要不了!”以前还看在她好歹是铁蛋娘的份上,就是出了老太婆的事儿,他也把人留下来了,这几年,从来没有说什么重话,结果倒是好,一出事儿,跑得比谁都快,连自己的儿子都不顾了。

这算什么当娘的?老赵头气的不行,因为他们身上的钱都被何翠姑给卷跑了,所以当初赵土生来接他们的时候,都是灰头土脸的,又想着,幸亏当初那新房子的房契是在水生手里,不然也被她给卷跑了。

只是老屋子的房契,和家里地里的地契,这次都带过来了,也被何翠姑给弄跑了。

可谓是损失严重!分给老大的那点子东西,现在全没有了。

赵金生这次也不犹豫了,直接说道:“这样的人,我就当她从来没有在过。”

实在是太受打击了,因为何翠姑说她是个女的,带东西在身上,别人也不会注意到她这边,所以赵金生就把值钱的东西,包括房契地契,都给何翠姑拿着,谁知道后来她竟然自己跑了!连一点儿也没有留下来,那时候铁蛋还病着呢,不为了别人,为了铁蛋也不该自己跑了!

赵金生是失望透顶,所以也坚决的要休了何翠姑,何翠姑目前没有找到人,那么就把休书直接给了何家再说。

张芸儿和李梨花也知道大房的东西都被何翠姑给卷跑了,张芸儿不可思议的说道:“好歹是当娘的,怎么能这样就跑了?”

李梨花却知道,这何翠姑是生怕自己被连累了,然后说不定连命都不保,所以不跑才怪。加上铁蛋还生病,又是姓赵的,跟着跑,不是拖后腿吗?于是何翠姑就跑了。把值钱的东西还都给弄走了,就不知道她一个女的,在外面,有那些东西,还安全不安全。

不过,这样也好,何翠姑这个人,留着早晚都是个祸害,现在是大房自己不要了何翠姑,那不是很省事儿?

一看到有困难,就吓得远远的,这样的人也不配享受他们给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