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赵金生觉得,这件事儿已出,他好像在佟氏面前更有底气了。

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反正就是觉得他在佟氏面前不那么自卑了?也好像不是自卑,总之,说不清楚。

“人家都讲究多子多福,你倒是好,以后就只有铁蛋这一个儿子了!”老赵头很心疼,他还没有想到,这年头,只要手里有钱的,大老婆不能生,还有小老婆能生。

搬出去

不过,赵家从来没有纳小妾的,爷俩也没有那个想法,所以老赵头才有这么大的反应,他觉得女的不能生,那就是跟白养了一个人一样。

只是现在这吃穿住行,都是水生在养活。

唉,说起来,“你真的一点儿也不在乎?”老赵头再问。

赵金生点头,“我能再娶亲,靠的也是水生他们。”

老赵头一想,可不是这样,如果这次真的把佟氏给休了,那么以后是不是还要给老大找媳妇,这找了媳妇,又要娶亲,娶亲就要钱,这钱从哪里来?总不能还是要赵水生出吧。人家只是个弟弟,不能包办哥哥一辈子。

而且,要是真把佟氏给休了,那么赵金生再娶亲,恐怕就是很难了,不是鳏夫,光老婆都休了两个了,谁还敢嫁给他啊。

算了算了,当初说给金生找个媳妇,也是为了给他找个伴儿,现在这伴儿也有了,儿子他又不缺,他不想休就不休吧。

只是,佟家的人太可恶了,老赵头说道:“你跟佟氏说,咱们虽然不休了她,可是也不能就这么被她给骗了。”

以后让佟氏也老实一些。免得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了。

佟氏觉得很不对劲儿,自己的丈夫被叫了过去,然后赵水生两口子也过去了,就剩下自己一个,虽然老三两口子也没有去,可是二弟妹也去了啊,是不是有什么事儿,是自己不知道的?

谁知道她娘竟然叫了人过来,跟她说了一件事儿,佟氏立刻就脸色惨白了。

也是赶巧了,她娘想着不对劲儿,就想起给自己的女儿通风报信,免得到时候女儿什么都不知道,就等着被赵家的人说了。

佟氏心里苦的不行,这样的事儿,她还来不及痛苦,就要面临能不能被婆家容得下的事儿。

任何一个女子,在知道自己不能生了,一辈子当不了娘了,都是很痛苦的。

佟氏恨不得立刻去死,可是也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她娘为什么给自己选了这一家,原来是看着对方已经有了儿子,她生不生都无所谓了。

可是,他们相信自己不知道这个事情吗?

赵金生不会相信的吧,那么自己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样?娘阿娘,你瞒着不说,真的会因为自己嫁过来就好过了吗?

既然瞒着了,怎么现在又说出来了,不知道的人真幸福,她如果一开始就知道,那么直到她出阁,她肯定都会很不快乐的,可是却一直被瞒着,就这样,嫁了人,虽然嫁的人不怎么样,但是她也想着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体会当娘的感觉,现在却什么都没有了。

我到底该怎么办?佟氏觉得老天爷在作弄她,为什么会这样,以后她在婆家可怎么过?

想不开的佟氏,刚要准备去请罪,好不好的,自己说出来,也比被人事后发现的强。

谁知道这个时候,赵金生回来了,脸色和平时一样。

难道刚才他们几个人不是商量自己那个事儿?佟氏一咬牙,也在赵金生面前跪下来了,这个时候,唯有说实话,才有可能取得原谅。

佟氏痛哭流涕,“我是真的事先不知道,要是我说了谎话,让我天打五雷轰!我娘那边,也是一片慈母心肠,所以才瞒着了,但是她心里一直不安,所以才忍不住跟我表姐的娘坦白了。我知道现在我说什么都是错,您要是忍不了,我愿意自请下堂,毕竟,我一辈子都当不了娘,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佟氏呜呜的哭了起来,赵金生想了想,是啊,如果有可能,这女人都想有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个佟氏却一辈子也没有这个机会,最痛苦的应该是她吧,如果他还斤斤计较,那么是把人朝绝路上逼啊。

赵金生道:“你莫哭,我并没有因为你不能生怪你,我有铁蛋了,也不怕没有香火继承,我只是很生气,这事儿就是说了,我也会娶你的,为什么非要瞒着呢?”

现在听到,跟成亲前听到,那效果可是两回事儿。

佟氏嘴里一直说,我错了我错了。她也不能说,她娘做的不对,那是她娘,做的什么都是为了她这个女儿。怎么能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她身上呢?

只是没想到赵金生其貌不扬的,心肠还这样好。

“算了,事情已经发生了,你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以后有什么事儿大家商量,可别再瞒着人了。”

他真的不介意佟氏不能生的,如果早点说清楚,他说不定更是乐意娶她了。

佟氏扑到了赵金生的怀里,边哭边说,“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再也不那样了。”

赵金生这个当丈夫的都不计较了,其他的人也不是吃饱了撑的,非要管人家的闲事。

再说了,大房都已经分出去了,李梨花根本就不想多管闲事的。

只希望他们这样的事儿发生后,能安生过日子吧。

赵金生不休妻,倒是有担当的。张芸儿事后也知道了,她对李梨花说道:“咱们这位大伯子,对自己的媳妇都是很好的。”

以前对何翠姑也是很好,现在对佟氏也不错。

“这样一来,铁蛋以后的日子应该不会差。”从这一方面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

不过这件事的本质是佟家的人瞒了这件事,弄得很不好看。

这样的亲戚,李梨花也不想和他们走动。不过有这么个把柄,她不握着好好利用才怪,真要这佟家不安分了,她拿出这件事儿来就能让他们退避三舍。

至于佟氏,恐怕她极有可能在这里呆不住了,毕竟多丢脸的一件事儿,让她在妯娌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果然没有过多久,赵水生就跟李梨花说了,赵金生支支吾吾的提出了,想要从府里搬到庄子上的事儿。

“搬到庄子上去?这可是个不错的法子了。”李梨花笑道,“咱们这位大嫂是早就想自立门户吧,不过已经分了家,既然大哥和大嫂有这样的心思,我们拦着反而不美了。”

佟氏有避开府里人的意思,到了庄子上,虽然没有京城那么繁华,可是却不会被人笑话。

在别处,他们又没有钱买房子,而赵金生是管着庄子的,去庄子上不是最合适不过的?

这个大嫂,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基本上没有触碰底线,也算是可以的了。

至于佟家人,大房的人愿意和他们来往,那是大房的事儿,搬出去,和大房来不来王,她可管不着。

庄子上的地契也是在他们手里,也不怕大房里的人给霸占了,当然,这大房的人,说到霸占也有些勉强了,想去庄子上住,就去庄子上吧,不过是小事一桩。

李梨花问道:“赵金生就没有说铁蛋那孩子怎么办?”

赵水生道:“赵金生说不能耽误孩子的读书。带到庄子上也不方便。”

随便他们,佟氏不能生,铁蛋可是赵金生唯一的嫡子,至于以后有没有庶子,谁都不清楚,可是目前为止,铁蛋是他唯一的儿子。他不在意都不行,就是佟氏,以后老了,也得靠这个儿子呢。

李梨花一点儿也不担心铁蛋会被这两口子给抛弃了。

只不过看赵金生有没有那个心,心里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

现在看来,赵金生还好能问到儿子一声。

老赵头一听说大儿子要搬到庄子上去住,就脸色不好看,“好好的京城你不住,去庄子上干什么?庄子上那么偏的,你难道就不管铁蛋了?”

赵金生解释道:“爹,我和二弟已经分家了,分家就该有个分家的样子,我又是老大,总不能一辈子跟着弟弟过日子,水生把庄子交给我管,我就要管好了,住在那边,更方便我管起来。再说,庄子离京城也不算远,有空了,我会回来看爹的。”

在这府上,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佟氏已经觉得没脸见妯娌几个了。在这里住着,大家都不自在,还不如搬出去住呢。

“我把庄子管好了,不是大好事一件?就是爹想看我了,也能到庄子上来找我,住一段时间都没有问题。”

老赵头叹道:“你都已经想好了,我还有什么话说?“

儿子都这么大了,不是他这个当爹的几句话就能说动的。都有自己的主意。

他强留着,也没有什么用。算了,去庄子上就去庄子上吧,又有佟家这件事儿,到时候老大和他老丈人家里,来往的密切了,这边老二肯定会看不顺眼,毕竟佟家做出了那种事儿,分开住,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老赵头突然想到,老二不是在京城里还有一个宅子吗?要不要跟老二求求情,让老大两口子搬进去住?这样也好过在庄子上住啊。

只是老赵头跟赵水生提了,赵水生笑道:“这个我不能答应,大哥想去庄子上就去庄子上住去,我们插手干什么?”现在赵水生都懒得找理由来推脱了,直接就不答应,老赵头也没有办法。

所求

不是说赵水生小气,他每年补贴两个兄弟的,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可是他不是无原则的,什么该给,什么不该给,他心里清楚的很。

那个京城的小院子,如果是老赵头他们出钱买的,他想分给赵金生,赵水生绝对没有意见。可是让他白白的送给赵金生住,那是不可能的。

老赵头提了这个,没有得到赞同,他也不好提了。

说来说去,这些东西都是老二自己赚回来的,要是惹急了他,让老大回老家,那可就不妙了。

佟氏也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老家桐城县,要说她内心里,还是希望离妯娌越远越好,毕竟,现在就是她一个人不能生养,平白的就低了一个头。

而且,现在赵家这边,也不乐意跟她娘家走动了,出了那种事儿,要是赵家还当没有事儿样,估计赵家人不同意。

目前来说,这种结果是最好的了。

“铁蛋,你好好读书,别跟爹一样,一辈子没有出息。”赵金生去庄子上之前,对儿子赵琪说道。

“爹,我们先生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爹虽然读书不成,可是种地好,读书是为了明事理,爹,你放心,我会好好读书的。”赵琪其实也不想面对佟氏,叫她娘也别别扭扭的,现在不在眼前了,对他来说,是好事儿。

有时候赵琪也会想着自己的亲娘,不过却是在想,自己的亲娘为什么会那么狠心抛下自己,一个人跑了。

如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他只有好好的读书,以后能养家糊口了,如果亲娘过不下去了,他用自己的本事,养活亲娘吧。

实在不想给二叔他们再带来麻烦,因为赵琪知道,他能读书,能当少爷,都是因为二叔,不然,就他一个乡下的小孩子,以后的前程就是也下地种田了。

今年因为有恩科,所以京城更热闹了。各地来京城赶考的举子都涌进京城来。

“马太太?”李梨花听门房的人说,一位马太太来拜访。她似乎不认识什么马太太。

“说是太太您的同乡,还一起去府城陪考过。”管事婆子恭声说道。

哦,她记起来了,那年是赵水生去府城参加府试,在一个客栈里住过,遇到的一个也陪同丈夫科考的人,就是那位马太太了。

李梨花说道:“请马太太进来吧。”

几年没有见,马太太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对李梨花的态度,那真是变了许多。

想当年,因为知道赵水生是第一次参加科考,觉得赵水生考不上,所以跟李梨花说了几句,就没有再搭理她了。

而现在呢,马太太觉得,这人的命,真是不能比,谁能知道,这位赵太太是个享福的命,这赵大人如今都成了京官了,而他的丈夫还是个举人。

要说当年一起科考,马太太的丈夫那一年并没有考上秀才。不过幸运的是,第二年再考,就一下子考过了,然后参加乡试的时候,磕磕碰碰的吊尾考上了举人。

只是春闱的时候,却连个同进士也没有考上,只能回乡在奋斗,再继续读书。

谁知道今年竟然有恩科,马举人不想放过这次机会。

而早已经打听清楚了,京城里有个赵大人是和他们有同乡之宜的。

马太太想着有人好办事儿,所以就过来拜访了。

对于这些同乡,李梨花也并不讨厌,人活在这个世上,就得有各种各样的人情往来。

马太太过来,也是来攀交情的,而李梨花却知道,如果这位马举人没有考上进士,他就是再攀交情,也没有用,无非是等着考上了进士,授官的时候,朝廷有人好办事儿。说不得赵水生一句话,就能得个好差事。

所以,在马举人中进士前,一切都是空谈。如今李梨花也没有什么求着别人的,马太太见面就是三分笑,又讲了当初结识之情。说的好像她跟李梨花是亲姐妹一样。

李梨花只是微笑,然后等马太太要走之前,也给了回礼。马太太忙推辞,“赵太太,您太客气了!这真的不用。”

李梨花笑着说道:“京城里的规矩,收了对方的礼,这回礼是一定要给的,不然会让别人笑话的,马太太不接着,是不是瞧不起我们那。”

话都这样说了,马太太只好接了回礼,目前他们在客栈住着,本来是想这次给赵家送礼,以后好更好的走动谁知道这赵太太又回了同等价值的回礼,那不就等于什么都没有送?

难道找太太看不上他们家?马太太很沮丧,要是当初在考秀才的时候,她和这位赵太太能搞好关系就好了,也不至于现今这样临时抱佛脚,还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丈夫已经是第二次来春闱了,如果考不上,那还得等几年那。

马举人从外面会友回来,见马太太这个样子,就说道:“怎么?没有见着人?”毕竟人家是户部主事,正六品的官,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举人,想要见到本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才让自己的妻子从内院找关系,好歹大家也算是认识一场。

马太太道:“人倒是见着了,只是我们送了礼,赵太太又给我送了回礼。”

“这有什么?以后再去送东西,这送来送去的,交情不就出来了?”马举人觉得,现在还不是用到这个关系的时候,先攀上再说。

毕竟是他们有求于人家,这种事儿,可不是他们能决定什么的。

马太太点点头,这话倒是也是。唉,马太太再一次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看出来,这赵太太的丈夫能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成了六品的京官呢?

而对李梨花来说,这段时间有一个喜事,那是她的诰命也下来了。本来她就夫贵妻荣,有个七品孺人的诰命,现在赵水生是六品的户部主事,在他上任后,就给礼部写了请封的折子,现在已经下来了,她就成了六品的安人。

虽然她并不在乎这个什么诰命的,毕竟连皇后都当过,不过有个相当品级的诰命在身上,以后出去宴会,也会得到人的尊重。

按照她现在的诰命品级,也只能叫太太,夫人,是正一品,正二品诰命才能叫的。

不过,三品淑人,四品恭人,现在也被人教成夫人了,所以李梨花要想被人叫成赵夫人,至少赵水生得是个从四品的官。现在也只能被叫成赵太太了。

有了诰命,这寻常的老百姓见到她,就要下跪行礼的。

听田太太说,有些当官的,自己身上有品级,却一点儿也不着急给自己的妻子请封,弄得人身上连个品级也没有,在外面见人,就很尴尬了。

不过,一般的人,也不会可以找这些还没有诰命的人的麻烦,故意让人给自己行礼。那样是找不自在。但是,如果两家本来就有些恩怨,见着了,还不得专门弄这一番?

张芸儿看着送过来的诰命锦卷,羡慕的不得了,她这一辈子,估计也就只能靠着儿子得诰命了,丈夫不是读书的料啊。

不过羡慕归羡慕,她也不会嫉妒眼红。二嫂能成为六品的安人,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结果,马太太不知道从哪里得了消息,又是派人送了东西过来祝贺,人倒是没有来。

李梨花就问赵水生,“这个马举人考上了没有?”这次恩科已经结束了,连结果都出来了。

赵水生也知道马举人的太太过来拜访的事儿。对于同乡,如果是有本事的,不惹事儿的,他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是如果是个扶不上墙的,他是绝对不会用的。

赵水生说道:“没有考上,榜上无名。”

“既然没有考上,还又送了东西过来?难道是有所求?”只是没有中进士,一个举人,能当的官,是小之又小,这样下去,也没有什么前程,除非是当官当的特别好。

“既然他本人没有找过来,你就当不知道吧。这种事儿,也不过是个小事儿。”他有能力处理好这种事儿。

李梨花也觉得不过是小事儿,如果是想保持交情,那么她以后再送还回去好了,也并不是出不

起。

如果真的就凭着送礼,就要求他们办多大的事儿,那真的是对不起了,她还不傻呢。

没过多久,李梨花就知道了马太太所求何事。原来这次马举人还是没有考上,他们想着,不如在京城找个书院住下来,再准备个几年,这一科是恩科,还有两年才是正常的春闱,到时候直接在京城里,也不用千里迢迢的赶过来了。

只是好的书院,他们也不清楚,想请赵家帮帮忙。

对于这种武相关利益的事儿,能帮一把手,就帮一把手。赵水生两口子都不觉得是大事儿。毕竟,他们更熟悉京城一些,如果能帮着人考上了进士,那也是好事一桩。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三更一起发!

奇闻

这件事很快的办好了,马举人在书院读书,而李梨花又让下人在书院附近找了一个房子,马太太他们租下来就好了。

这种事儿,不过是小事一桩,能帮的就帮,他们也不求回报的。所以李梨花已经跟马太太说了,以后不能送什么东西过来,不然就不用上门了。

马太太对马举人说道:“以前真是我错了,觉得赵太太他们是从乡下来的,肯定没有什么出息,可是现在呢,人家帮了我们,是真的不求着咱们什么,反倒是咱们处处求着他们。我想起以前的事儿,就觉得很没脸。”

当初,她还有些看不起人家呢,来到了这里,本来想着赵太太肯定要把自己冷嘲热讽一番,谁知道,竟然一点儿也没有,在自家有困难的时候,还帮了自家,说起来,都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梨花和张芸儿把何莲叫了过来,是因为他们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写的是关于赵春花的。

赵春花竟然要改嫁了!

她被强行送回家后,又没有孩子要养,家里的公公婆婆也吵不过她,所以觉得人生无趣的赵春花,就萌生了要改嫁的念头,不然她一辈子孤孤单单的,多不好?

赵春花要改嫁,那表示的意思是,她那两个孩子,他就不管了,反正有这边管着。

其实就是赵春花不改嫁,李梨花和赵水生也会管着这两个孩子的。倒不是他们心肠软,而是不过顺手的事情。在道德上也站着高点。

现在这赵春花要改嫁的消息才过来,按照送信的时间,恐怕现在已经改嫁了。

何莲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怯弱,对两个舅母说道:“如果娘觉得她改嫁能过的更好,那她就改嫁吧。”反正她也没有管过他们,何莲觉得很难堪,怎么自己就有这样一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