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奶奶如何不知道自己二弟妹是什么样的?以前觉得赵家势头小,所以到他们家,就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可是这回回来,人家赵夫人都是正三品的诰命了,比她高了一大截,所以她心里不舒服了。恐怕心里还埋怨公爹那边不给自己的丈夫出力吧。

只是这样的想法也太没有远见了。

“娘,二弟妹时间长了,就能想明白了。”温大奶奶不好说二弟妹的坏话,尤其是在自己的婆婆面前。

自己的婆婆可以说二弟妹的不是,可是作为妯娌,要是说了二弟妹的不是,那就不好了。这一点儿温大奶奶心里是明白的。

“我看难,她不会轻易的想通,她以为你父亲不提携他的儿子,只顾着外人,可是不是我说自己的儿子的不是,我生的儿子我明白,什么资质,我这个当娘的还不清楚?当个不大不小的官还可以,真的往上升了,到时候出了大事儿了,可不就是罢官就能免得了的,与其这样,我们宁愿让你们埋怨我们,我们得为我们的子孙着想。”

倒不是说温夫人的儿子是大奸大恶的人,官场上的事儿,有时候心眼不够,那肯定会被人利用,本来不是他的责任,到时候也成了他的责任了,越是当的官越大,这责任就承担的越多,所以就没有让他们当官一把手,都是给别人打打下手,这样也不会出什么大错。

加上有个当阁老的爹,多少大家会给他们面子,可是他们的爹不可能一直当着阁老,总有退下去的时候,到时候他们该怎么办?

提携赵水生,未尝不是为了他们着想,毕竟赵水生是个有能力的人,在官场上过的是如鱼得水,这么六七年的功夫,都已经是正三品了,再过几年,正一品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有了赵水生,也能继续庇佑他们这些温家的子孙,可是有人不知道他们的苦心,只一味的埋怨他们当父母的偏向外人。

“赵水生如果只是靠着你父亲提携,他自己没有本事,能一路到这个位置上?地方上的事儿,你

父亲哪里能插得上手去?我不妨告诉你,你爹如今能在内阁好好的做着阁老,赵水生的功劳不孝,你可不要小瞧了赵家,以后你的孩子和孙子,到时候可都要靠着赵家来帮衬了,别把这些情分都磨得没有了!”

温大奶奶不知道那赵水生还有这个本事,心里不震惊是不可能的,听了自己婆婆的话,忙点头说道:“母亲的话,我铭记在心。一刻也不敢忘,说实在的,要不是我们没有合适的孩子,我真的想跟赵家结为姻亲呢。”

“这也就罢了,我看赵家也是知恩图报的人,这婚姻之事,不能勉强,他家现在就还剩两个小子,都是小着呢,男孩子成亲比女孩子晚,且得等着呢。”

温大奶奶心道,婆婆的意思是,如果不是赵水生年纪小,进内阁都是可以的。这该是怎样的心思啊,不过这赵水生当年就是只读了几年书,就能一路考到榜眼,这么聪明的人,有这个能耐还真是理所应当的。

她反正一直以来,都和赵夫人关系好着,还有佟氏的原因,两家也算的上是姻亲了。

正因为佟氏和自己同辈,她才不好说这些婚姻之事儿,因为她的孙子辈的人才和赵夫人的孩子年纪差不多,但是依着自己和佟氏的辈分,那就是低了一辈了,自己的孙子辈,叫赵夫人的两个儿子,该叫表叔了,所以光这辈分,就不能说亲事,她也不能乱了套了。

二弟妹这人,要是实在想不开,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说心里话,最开始的时候,她心里也有些不舒服,可是她和丈夫也私底下交过心,丈夫倒是看得开,他本来就没有在官场上的心思,不过是因为是长子,不得不出来鼎立门户,好不容易考上进士了,可是为官之道,他真的不如自己的爹,有些不知道变通。所以他就很满足自己的现状。

而二弟那个人,颇有些志大才疏的感觉,总以为自己最像公爹,以后说不定也能进内阁当阁老,可是事实证明,他的头脑并不怎么灵光,主要是没有主见,容易听信别人,这样的人真的靠着公爹的关系,当上了大官,那真的如婆婆所说的,犯得错误就越大。所以他还是在这样的闲差上呆着吧。

赵水生直到傍晚的时候才回来,原来是皇上让他进宫了一趟,问了西南省的一些事情。

“皇上有意让我给几个皇子讲一讲课。”赵水生说道。

“几个皇子倒是没有事儿,要是单独给一个皇子讲,那才是有事儿了。”

到时候这个皇子要是头脑发热,非要夺嫡的话,那么赵水生可就是人家的师傅,不站队也被人看成是那一派的,这就不好了。

现在几个皇子年纪都不大,一起教的话,就省事许多了,还不能贴上某某党的标签呢。

只不过,“国子监,那么多的大儒,怎么皇上那边就让你去了呢?”李梨花问道。

像给皇子授课,一般都是那些有名气的大儒,或者是阁老之类的,总之赵水生这个年纪,有些太年轻了。

赵水生道:“我想,恐怕不会只有我一个,大概是因为我的字写的不错吧。”

在这位皇帝还不是皇帝的时候,都已经听说过了,而且这位皇帝微服私访的时候,也了解赵水生这个人,对赵水生的印象不错,还有就是当年赵水生是榜眼,这样的人,当皇子们的先生也没有什么话可说的。

“也不用每天都进宫去授课,只需要五天一回,离后宫也远,不会有什么事儿的。”赵水生知道妻子担心后宫的那些鬼魅伎俩,这也是为他着想。

李梨花点头,说道:“看来,这位梁贵人还没有开始告状。”

只是不知道梁贵人知道她的家人和自己家有那样的恩怨后,会不会吹枕头风。

他们进京的快一些,那梁家的人恐怕还在半道上,或许遇上了河上结冰,只能走旱路了。

要是这样的话,那梁家的人恐怕更会埋怨他们这几家人了。

赵水生笑道:“没有关系,梁贵人因为犯了错,已经被禁足了,这大半年都见不到皇帝了。”

赵水生可不会打无准备的仗,既然已经把这个梁贵人给得罪了,如何不会事先做准备?

不过,有时候,真是不用他们做什么,这运气就来了。

这位梁贵人因为怀了孕,颇有些仗着龙胎自视甚高的样子,平白无故得罪了一些人。

如果她自己乖乖的也没有什么事儿,可是这位宫女出身的梁贵人却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儿,竟然想办法想要陷害一个当初她当宫女时被羞辱的一个嫔妃,结果反而被揭穿了,弄得皇上很是恼怒,直接把人给禁足了。

李梨花说道:“该不是这位皇帝保护这位梁贵人的手段吧。”故意借着禁足,让梁贵人平平安安的把孩子生下来,那就是重视梁贵人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了,如果是那样,这事情就有些不好了。

赵水生摇头,“不是,那梁贵人肚子里的孩子也会保不住的。”

下马威

真的皇帝要保护一个人,不会不派自己的人手看着的,而这位梁贵人确实是被禁足了,皇帝这边也没有暗地里派人守着。

他自己也是做皇帝的,如果真的重视一个人,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没过几天,赵水生的任命就下来了,果然是留在了京城,是去了吏部,吏部还缺一个侍郎,正三品,刚还赵水生补了空缺。

至于原来的右侍郎,因为饮酒过度,直接中风偏袒了,这样的人自然不适合再去当官,所以皇上就允许原来的右侍郎致仕了。

空缺出来的位置,被很多人盯着,毕竟这个位置很重要,可是最后却被赵水生这个从外任上回来的人当上了。

虽然很多人心里不福气,可是在知道皇上让赵水生赵大人给皇子们授课后,心里的打算就打了退堂鼓了。

毕竟能给皇子们当先生,教的还是几个皇子,那么以后不论谁当上下一任的皇帝,赵水生都是人家的先生了。

何必平白无故的得罪了人呢?

只不过赵水生到了吏部,才知道,原来这吏部也不是清静的,就是那位原来的右侍郎喝酒中风了,都是有原因的。

吏部尚书前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有些想隐退的意思,这二位左右侍郎都极有可能是尚书的人选,可是尚书的位置只有一个,一个当选,另一个以后就要在那位的手底下讨生活了。

正因为这样,这两位侍郎就暗中用起了手段,结果那位右侍郎不信中招,贪喝了杯中酒,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自己中风了,说话也不利索,可是心里却把左侍郎恨得不行。

所以想尽了办法,私底下把他们之间的恩怨告诉了赵水生,还让赵水生小心,别跟他一样,中了那位左侍郎的招。毕竟如今的右侍郎是他,也是会成为左侍郎的眼中钉肉中刺的。

李梨花听了说道:“这么说,两个人为了一个还不不确定的消息,就这样相互残杀了?”

因为那吏部尚书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呢,哪里像生重病的样子?

这二位就为了这样,弄得一个中了风,一个说不定也中过什么招。

这位已经中风的右侍郎,倒是想的好,把事情告诉赵水生,是希望赵水生继续跟这位左侍郎斗起来,然后他才能解恨吧。

说不定心里还怨恨赵水生抢了他的位置呢。

赵水生却知道,他现在没有和那位左侍郎争的必要,一来是因为他才刚到吏部,就算是吏部尚书大人现在都没有了,他在吏部的资历也比不上那位左侍郎,所以在那位左侍郎的心里,他恐怕不能成为一个对手。

二来,吏部尚书向来是皇上和内阁大臣任命的,别的人还真是不能做决定。

争这些还不如干出点成绩来,他要是现在就和这位左侍郎争锋相对,那肯定很多人会在私下下笑的,何必呢?

因为赵水生任命为吏部右侍郎,所以京城各家来恭喜的人就络绎上门来了,这些年和他们走动的人,也没有见少,不过还有很多是已经不走动的,大概是觉得赵水生外任了,想要回京也不容易,没有走动的必要。

不过谁知道赵水生在外面几年后,竟然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还当上了让人眼红的吏部侍郎呢?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他给几个皇子要授课了,以后成为皇子们的先生,那前途不可限量啊。

而且,大家都打听了一番,几个皇子都派人送来了贺礼,一个也没有少,另外几个皇子的外家也趁着几个机会送了东西过来。

这以后的人情走动,那就更广泛了。

所以不管以前有关系没有关系的,这次竟然都送了贺礼来。

而田大人则是回到了自己原来呆的地方,大理寺,不过这次的位置却不是可以同日而语了,直接是正四品的大理寺左少卿,除了大理寺卿,也就是他最大了,在大理寺。

不过,在这大理寺,管的事情就很繁琐了,有时候还遇上那些皇亲国戚的私密事儿,也是不可避免的。

像什么忤逆不孝之类的,闹上了大理寺,就够人喝一壶的了。

田家这边送贺礼的虽然没有赵家多,可是也算不错了。

毕竟大理寺只是个断案的衙门,比不上礼部可是关系到官员们升迁的地方,每个官员的考核,到了最后,都会送到吏部来,这可关系到官员们的前程,一个吏部侍郎自然是比一个大理寺少卿来的重要的多。

不过,田夫人一点儿也没有嫉妒的意思,她和赵家是姻亲关系,自然是盼着赵家越来越好,这次宴请人,赵大人还把自己的长子带在身边应酬客人,那也是对自己长子的认可。

说明赵家看重这个女婿,也是向外人表明,楚楚这丫头已经是有人家的人了,大家就别打她的主意了。

另外当岳父的把女婿带在身边,也是提携女婿的意思,田夫人能不高兴吗?

田夫人今天过来,还有另外一件事儿,她家老爷不是当了大理寺少卿了吗,所以知道的消息就比一般人要早一些。

他们衙门里的人去那码头办案子,结果碰到了刚好到岸的一户人家,说话很是嚣张,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宫里娘娘的娘家人,是皇亲国戚,弄得这些办案的人有了兴趣,要是有人冒充是皇亲国戚,那么正好抓了,也是功劳一件。

“结果一问,竟然是梁贵人的家人,我猜着这个时候也是该到了,不然只能是留在船上过年了。”田夫人说道。

没想到这梁家人在到了京城,还不知道收敛,这京城里,那么多的皇亲国戚,你一个贵人的娘家人,真的算什么呢?

还敢在京城嚣张,以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呢。

李梨花说道:“梁贵人现在被禁足了,出不来,那梁家人咱们也不用理会,这一路上,恐怕他们得罪的人不少,有的是人想要收拾他们的。”

田夫人点点头,“可不是那样,我家老爷在大理寺听了,就知道是谁了,他也没有说,自己在路上遇到梁家人的事情。就不知道当时在码头的时候,有没有御史家的人在那边,如果在就好了,这不是现成的弹劾的事儿吗?”

嚣张的皇亲国戚,可正是御史们拿手弹劾的好事情呢。

当御史的要是一年到头都不弹劾一件事儿,那到时候的考核,可就是差了。

所以有些御史为了能保住自己的成绩,就喜欢盯着类似这样的事儿,因为这样的事儿,弹劾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再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必须要弹劾的,那就一起上书,把人弹劾的都埋到土里去了。

比如查出来谁贪赃枉法,在还没有定案前,绝对有很多御史去弹劾的。

两家人对这梁贵人的家人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不过,也没有可以找到当御史的朋友,请人家弹劾,只是没想到,刘夫人那边,却当开玩笑一样把路上遇到了的事情,耳环一个当御史夫人的朋友说了,那位御史夫人听了,倒是没有一下子就相信了,而是知道这梁家人还没有到京城,于是就派了下人在那码头守着,结果正让这位御史家的下人看到了这一幕,回去就把梁贵人家人的嚣张说给了他们大人听。

这位御史大人一听,还得了?一个小小的贵人,就敢自称为娘娘,那让皇后娘娘如何自处?

于是这位御史大人洋洋洒洒就写了一篇弹劾的折子,直接递上去了。

再说那梁家人,因为在水面上没有争赢别人,正想着等到了京城,找到梁贵人,让梁贵人给他们报仇的。不然这口气就出不来啊。

他们家以前穷的都卖儿卖女的了,要不然梁贵人也不能进宫当宫女,现在一旦梁贵人飞上枝头当凤凰了,这尾巴就抖了起来,也不知道听谁说的,就这么嚣张起来,丝毫对京城的形势不明白。

所以到了京城码头,又因为和人抢位置不成,就吵闹了起来,让大理寺的人上前来了,才把事情给调停完毕。没想到早就被有心人看在眼里了。

那梁家人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只认为凭着梁贵人肚子里的孩子,谁还敢把他们怎么样?

更不用说,这梁贵人还让人在京城给他们买了房子住,要知道这可是京城啊,那么贵的地方,梁贵人就能买房子,可见梁贵人是多么的受宠了。

正因为有这个底气,所以一路上他们是什么都不怕的。

梁贵人的娘也准备到了京城,就要进宫见女儿,从女儿手里能弄到更多的好东西,还有就是要跟女儿告状,让女儿给他们做主,以后谁还敢欺负他们?

只是等他们在梁贵人买的房子里安顿好了,却不知道怎么进宫了,按说梁贵人应该派人来接他们,毕竟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来到这边,也只有这房子的看门的在这边,别的什么都没有。

紧接着就有宫里的人来了,他们本以为是来给他们封赏,或者是接他们进宫的,可是来的人却代表皇后,来训斥他们的。毕竟梁贵人的家人没有封号,只能算是良民,也不好按照官员的那样去惩罚,但是皇后乃是后宫之主,有她派人去训斥一个贵人的家人,也是很正常的。

这梁家人一听是皇后派来的人,都有些不满意,这肯定是当大老婆的见不得小老婆受宠,所以才给她们一个下马威的。

谁对谁错

没想到他们刚开口说那些难听的话,就被这内侍带来的人给掌了嘴。

“辱骂皇后,罪加一等!”不过皇后在他们来之前也吩咐了,不用把人给弄死了,不然传出话来,就不好了。

总之,看到这些人,就知道这一家子都是土包子进城,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别人不陷害他们,他们自己都能把自己给蠢死了!

看不清形势,是多么的可悲。

梁家一家子这才知道,梁贵人在宫里的情况不太好,竟然因为犯了错,被禁足了!这个消息还是有人故意透露给他们的。

而他们一家子包括梁贵人都被御史给上折子弹劾了,梁贵人的处境就更不好了。

梁家人吓得要死,真怕自己被送到牢里去,之盼望着梁贵人这次能把皇子生下来,自己一家子才能翻身。

梁家人夹着尾巴做人了。而梁贵人的禁足的时间更是延长了,本来她的家人犯了错,该罚到她的家人身上,不过,因为梁家人还不够格让人处罚,所以都惩罚到梁贵人身上去了。

不仅禁足了,还从贵人的身份一下子调到了才人的份位上。

这下子,大家都知道怀了龙嗣的梁贵人成了梁才人。

本来大家对她一个从宫女爬上来的人都不服气,别人想要怀孕还没有这个机会呢,偏偏她一个宫女出身的女人就这么轻易的得了,想要她流产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没想到这女人不仅自己会作,连自己的娘家人都这么的不靠谱,还真是天要灭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那梁贵人成了梁才人,还被禁足,一下子就动了胎气,过了几天,就小产了。

皇上那边不缺儿子,宫里宮妃流产的次数多了,他都不在乎了,所以梁才人这样的,皇帝也就只是知道了,连看都没有去看梁才人一眼,就跟风过了无痕一样。

梁才人在宫里沉寂了下去。李梨花倒是忙碌了起来。因为赵水生成立了皇子们的先生,所以宫里的皇后也派人宣她进宫。大概也想看看赵水生这个先生的夫人是个什么样子。

另一方面也是给皇帝做脸,毕竟赵水生教导皇子们,是皇帝亲口提出来的。

当皇后的也不容易,配合皇帝,这一方面做的不好,那就不配母仪天下了。

李梨花在宫里呆了那么多年,这次还是这辈子第一次进宫。

虽然这个皇宫,和她上辈子的皇宫不一样,可是那种让人压抑的感觉却没有什么不同。

好在她只是这宫里的过客,来了之后,就可以回去了,不像上辈子一辈子都是住在宫里,哪怕到了死,也是和这宫里一起灭亡的。

皇后大概看起来三十来岁的样子,长得很是端庄,见李梨花给她行礼忙让旁边的宫女给扶了起来,“给赵夫人赐座。”

王皇后这次也没有让别的嫔妃过来,只是和李梨花聊了些日常家世,知道李梨花他们是从西南省回来的,还很有兴趣的多问了些那边的事情。

王皇后说道:“本宫和西南省布政使夫人刘夫人是亲戚,不知道赵夫人和刘夫人熟悉不熟悉?”

李梨花说道:“幸得刘夫人在西南省的照顾,才让臣妇在西南省过的更顺畅。”

这就是熟悉的意思了,王皇后笑着说道:“原来如此,只不过本宫听说,你们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梁才人的家眷,和他们发生了一些冲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李梨花道:“在回来的路上,臣妇一直在船舱里,外面的事儿,都是外子去处理的,虽然有些麻烦,可是都不算大,只是臣妇倒是隐隐约约的听到有说起过梁才人的家眷,不过臣妇和大家都认为,是有人假冒的,毕竟宫里贵人们的家眷,是不可能做出那种事儿的,所以我们当时只觉得是骗子,因为对方没有拿出信物或者证据,怕是招摇撞骗,所以就先离开了,之后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事儿。”

这王皇后既然能问出这个事儿来,自然是知道一些的,李梨花说的大部分是真,小部分是假,比如说不认为对方是骗子,他们当时可不觉得对方是骗子。

王皇后点头,“也是,这事儿也是本宫没有管教好梁才人,她私底下托人给她娘家老家带信,还在京城值班了宅子,本宫在这里先给赵夫人赔不是了。”

李梨花说道:“娘娘说的是什么话,这宫里的事情千千万万,娘娘管的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儿,如果事事都需要娘娘管教,那娘娘连睡觉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臣妇几个也没有受到什么委屈,还请娘娘不要自责了。”

这位王皇后对她的态度倒是有些超乎寻常的好了,难道就真的是因为赵水生给皇子们授课了?

或者更是看重皇上对赵水生的看重吧,毕竟皇后也是有自己的儿子的,能多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个大臣,也是好事儿。

王皇后还真是有这个打算,她知道这赵大人府里就只有赵夫人一个妻子,连一个通房也妾室也没有,这么些年夫妻恩爱,有一女二子,过的很是美满,所以施恩给赵夫人,那么赵夫人对自己这个当皇后的印象也就好了,到时候真的要到了这立太子的时候,也能为自己的儿子说说话。

别看自己的儿子是嫡出,可是历来皇室中,最后登上皇位的,一大半不是嫡出的皇子,反而是那些庶出的。

王皇后这边拜见完了,太后那边也来人请了,王皇后陪着李梨花一起过去了,太后倒是没有说什么别的话,只是闲聊了几句,然后有了赏赐,李梨花离开宫里的时候,则赏赐就是一大堆了。

李梨花上轿子的时候,回头看了眼这巍峨的宫墙,这就是捆住了很多女子的一个天底下最华丽的牢笼了,她这辈子很幸运,没有跟这个皇宫沾上关系,在宫外面过着自在的日子。

这次进宫,皇后和太后面上看起来是婆媳和睦,可是李梨花如何看不出来,这婆媳两位是面和心不合?

当初太后也是从皇后直接升上太后的,也被别的妃子的皇子逼宫过,自然知道当皇后是多么的不容易。

可是人的地位不同了,这想法就不同了。

因为她现在是婆婆,而皇后又不是自己中意的,太后的心眼也有些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