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莲对赵琪说道:“不成,这次见到外祖父,我一定要把这个事儿说说。”

如果不是有外祖父那边的指望,她娘也定然不会这么闹腾,可是自己的外祖父却站在自己那个娘身边,好像以前做的事儿都忘了一样。

赵琪说道:“我看祖父听了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他祖父是个什么性子,他心里清楚,原来都恨得要把自己的女儿都出族了,可是现在还不是这样?

“只要二叔那边不松口,姑母是不会被送过来的。”

依赵琪的看法,祖父和这个姑母兼丈母娘,都是瞎折腾,他们也不想想,这府里当家作主的是谁,难道真的以为拿着孝道,就能让二叔乖乖的听话吗?

如果这是这样,二叔也不会十来年的功夫,就坐上了三品的京官。

“我还是说说吧。”她实在是觉得受不住了,自己那个娘做的这些龌蹉事儿,她想一想,都觉得没有脸见人。

所以从庄子上回到府上,何莲见到外祖父,就把她哥跟她讲的,自己娘做了什么事儿,告诉了老赵头。

老赵头听了不敢相信,说道:“莲儿,你娘现在已经够可怜了,你不能因为不想她过来京城,就说这种谎话吧,她一个人,怎么敢放火烧房子呢?”

何莲听了,真是郁闷的不行,她总算是明白自己丈夫的话了,外祖父这样的,就只听自己喜欢听的,不听那些自己不喜欢听的。

何莲说道:“那个是我娘,如果她真的没有做这个事儿,我当女儿的会胡乱诬陷她?祖父您要是不相信,我也没有办法了。”

何莲本来还想跟自己这位外祖父说道说道,不过想着赵琪的话,跟他说了也是白说,反正事情她已经告诉了,如果外祖父还是那么的偏执,她也就无法了。

就像赵琪说的那样,这个家里当家作主的不是外祖父,如果是外祖父当家作主,那么早早的就把她那个娘给接过来了,还用这么折腾?

只是外祖父的话,怎么听着那么难听呢?好像自己这当儿女的,就见不到父母好一样,还随便诬赖了。

小年的时候,各衙门也都没有什么事儿了,只是剩下轮值的人分别去衙门里看着,到了腊月二十九的时候,那就是彻底的封印,连轮值的人也没有了。

官印都封起来了,还用得着当值的吗?

六部又不像是五城兵马司的,就是大过年的,也得有人值班,不然,这过年的治安怎么办?

赵水生从小年后,也就只有一天去轮值,基本上算是歇下来了。

赵家的人都已经全部在京城里了,虽然张芸儿还在管家,不过实在是各府里送年礼的太多,有的还是人家的夫人亲自过来了,李梨花忙着招待这些夫人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更何况,他们也还要给别人也送年礼,想温家和刘家,都是李梨花亲自过去送的,刘夫人和温夫人都是他们的长辈,只派个下人过去,也太失礼了。

就这样,忙叨叨的,一直到二十八,李梨花才算是松了口气。

以前在外地,也没有这么忙的,现在回到了京城,忙了不止一倍。

加上赵水生还是皇子们的先生,这些皇子们的外家,也是变相的代替各位皇子和生母给这个先生送了礼。

好在皇子们是不需要回礼的,倒是省了不少事儿。

二十九的时候,家里的下人们都喜气洋洋,因为这一天,就要发月钱,和新衣服。

今年因为二夫人发话了,所以除了多了一份月钱外,还另外多出一套衣服。

更有那些当管事的,除了这些,还能每家分到半扇猪肉,另外点心等等。

家里有了这些,就是过年也过的过去。

更不用说,主子身边的心腹下人,更是赏银多多,分到的东西也多。

知春两口子自然不用说,猪肉除外,另外还给了十来斤的鹿肉等稀罕物。

鹿肉可是个好东西,一般人还买不着呢。

下人们也是轮值当差,李梨花在这方面也不苛刻,给大家轮番过年的时间,只要把手头的差事做好了,主子身边不缺人了,可以按照顺序去轮值或者回家。

赵府的下人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了,都是住在府后面的院子里,按照资历分的房子。

有的是几家一个院子,有的是一家一个院子。还有的就是几十个人住在一处院子里。

下人们之间,在过年的时候,也会相互请吃酒。所以能有轮值的时间,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以前都是趁着回来吃饭或者歇息的功夫,大家才聚一聚的,没想到今年倒是有这个好事儿了。

如果安排的好,一个人至少有三天的休息时间呢。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不乐意休息的,这个时间,如果干的好,入了主子的眼,说不定就能提到主子身边,要知道主子身边伺候的,地位比那一般的不要好的多了?

没看见永安两口子现在,多少人都趁着过年,给这两口子送东西?

还不是因为,他们一个跟着二老爷,一个跟着二夫人?

因为这一天,大家都发了好东西,各个脸上都喜气洋洋。老管家林寿对大家伙说道:“主子们仁慈,赏了我们这些好东西过年,咱们得知道感恩,大过年的,可不许只想着喝酒撒欢,要是让我知道了,谁因为喝酒闹事儿,或者耽误了差事,我可是不依的!”

“林管家放心!我们保证不会出错,把事情办的好好的!”大家都拍胸脯保证。

大过年的,可是得赏钱的好机会,谁也不想把这个机会白白的浪费掉了。

李梨花让人做了许多金银锞子,花生,小猫小狗小羊,各种形状的都有,请了佟氏和张芸儿过来。

因为过年的时候,不免有人上门拜年,小辈的到时候来了,用这些各色形状的金银锞子,装在荷包里送人,既体面又好看。

张芸儿说道:“今年的比以往的要好看多了,二嫂,还是你回来的好。”

张芸儿一点儿也不介意二嫂比自己能干,这本来就是事实。

佟氏倒是觉得张芸儿很是豁达。妯娌三个,也没有什么关于家产的纠纷,所以平时相处的也很和睦。

佟氏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偏了二弟妹了。”

佟氏知道二房的人不缺这点钱,人家能把打点的东西送过来给自己,也是人家豁达。

佟氏还有家里人是在京城的,到时候肯定要走亲戚,而张芸儿这边,来了张大伯父子两个,也算是团聚了,就二房这边,娘家人都在老家呢,几年能见一次,就很不错了。

说起来,二房这边,也没有对自己的岳父家提拔什么的,反而是李家安安分分的在老家呆着呢。

这样的作为,反而让人说不出什么偏心的话,所以更是让人尊敬。

李梨花是一个月前就让人送了金银去那金银楼里做这些锞子了,过年了,各府的人都会有这个事儿,提前一些,也是免得到时候出不来。

只要大家不惹事儿,李梨花也不会小气,所以这给小辈们的见面礼,她出了也没有关系。

因为赵水生和李梨花身上都有品级,所以年三十要大半夜的宫里,给皇上和皇后恭贺新春。

虽然不用三十晚上就去,可是年初一,要是去晚了,到时候可就不好看了,所以大部分府上的人都是从子时过后,就出发了,因为人多,到时候轿子就要排长队,天气又冷早到还能早些进去呢,免得遭罪。

故而三十要祭祖,是不赶趟的,所以三房都商量好了,就二十九晚上去祭祖。

说起来是祭祖,也不过是单独开了一间房屋,屋子里供着几个长辈的牌位,赵家是寒门出身,往上数好几代,有的连个大名都没有,都是随便起的名字,就是老赵头这边,也只记得自己祖父的名字,不过那名字也不怎么好听。

乡下人起名字,都是觉得越是贱名越是好养活,所以老赵头的祖父的名字并不好听。

但是不好听,也要拿出来啊,不然人真的太少了,从老赵头的祖父算起,到了赵婆子这边,也总过就不超过是个牌位。

老赵头带着儿子和孙子,给这些牌位磕头,上了贡品,其实老赵头也不知道别家祭祖是什么样子的,以往,他们就是去上坟烧纸,有了祠堂后,就去祠堂里全族的人磕头去,可是要真的跟大族的人那样,上祭品,念祭词,他也不会啊。

不过这个时候,是他最昂首挺胸的时候,因为他一个人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他的三个儿子,和好几个孙子。

这个时候的满足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比的,再过些时候,他都要有重孙子了,赵家也算是兴旺起来了。

朝贺

按说,应该是长房发达一些更好,免得以后有矛盾和冲突,可是到了他们这边,偏偏是二房更发达一些。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京城这边的习俗,是年三十晚上吃团年饭,不过赵家在老家那边,都是三十中午吃团年饭的。

以前,二房去外地的时候,这边留在京城里,就照着京城的规矩,也是晚上吃的团年饭。

不过今年,因为大家人都到齐了,老爷子也想着按照老家的规矩,年三十中午吃一吃团圆饭。

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大家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所以,今年赵家就是中午的团年饭。

老赵头带着儿子和孙子们还有张大伯和张大爷坐了一桌,几个儿媳妇,带上何莲和楚楚是另外一桌。丫鬟们陆陆续续的把菜给上好了,然后才开动起来。

过年团年,如果是那些讲究的人家,还会请戏班子来唱戏。

过年的时候,那些很出名的戏班子,早就被人订好了,能在年三十晚上定到戏班子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家,剩下的人家,或者是年初几能请到人。

还有的人家,是自己家里都养的有戏班子,到了这种场合,就是自家的戏班子出力的时候。

还有的人家养的是家伎,这个时候,出来跳舞唱曲,更是方便的很。

要说赵家现在,也不是养不起戏班子,不过,他们自家人人口就少,而且也不怎么喜欢听戏如果是寻常有喜事儿了,请人来唱两场,也还可以接受。

可是,如果要花钱养一班戏班子,那老赵头恐怕要疯了的,因为觉得这就是纯粹的浪费钱。

至于请人听戏,大过年的,大家都听戏,都已经腻歪了,所以请不请都无所谓了。

家里的主子们围了两桌吃饭,也不用下人在一边伺候,多年养成的习惯,老赵头觉得有旁人在身边伺候着,还不觉得自在。

再说都是一家子在团年,要这些下人在旁边干啥?

因为张大伯是客人,按照张芸儿的辈分,也和老赵头是同一辈的,所以自然跟老赵头做到了上首。

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哦,不过赵土生怕这老赵头喝酒喝多了,又跟以前一样撒酒疯,所以这次拿的酒都是那种很淡的酒,大过年的,要是老赵头弄那么一处,还当着亲戚的面,那可就不好看了。

张大伯笑着说道:“老哥哥真是好福气啊,我侄女儿能嫁到你们家,那是她的福气!老哥哥几个儿子个个能干,不知道老家的人多少羡慕老哥哥您呢。”

老赵头被说的心花怒放,确实是这样,在老家,现在提起赵家庄的赵家,那谁不是羡慕?

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都说赵家庄那边风水好呢,要不然怎么就这里出了个大官?

现在还有不少有钱的人家,都想着在赵家庄盖房子呢,等空闲的时候,去赵家庄住一住,也沾一沾这好的风水,说不定子孙们就有了那个福气呢。

“张老弟也是有福气的,家里家大业大的,我们以前的时候,可是过了不少苦日子啊,有时候连顿饭都吃不饱,家里只能喝稀饭。”

眼看着老赵头要忆苦思甜了,赵土生忙把话题接了过去,笑着说道:“这不,现在日子过好了吗?爹,你和大伯也喝一杯,今天可是年三十呢。”

张大伯也举起了杯子,想要和老赵头喝一杯,他算是明白了,这位亲家公真是不能多说话了,不然就可能坏事儿。

被这样一打岔,老赵头就喝了一口,还想说以前过的苦日子,想说,现在的日子太过铺张浪费,不过张大伯是做生意的,能察言观色,知道大家都不喜欢听这些个事儿,于是很快的就转移话题,说了些别的。

相比较而言,女眷这边倒是很轻松,因为没有什么矛盾冲突,也没有什么长辈喜欢摆谱,桌子上的菜,都是按照个人的胃口做好的,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三四样自己喜欢的菜。

李梨花也没有客气,多吃了一些,想着到时候去了宫里,还要在冷风中呆上那么长的时间,不多吃点,都对不起自己。

这还是她回京城了,第一次进宫朝贺,实际上,李梨花对这宫里没有一点儿好感,可是现在已经是正三品的诰命了,除非是病的严重,或者要生产了,才不用去朝贺,可是这两样,李梨花都没有,所以她是必须要去的。

又因为是第一次进宫朝贺新春,所以也不能出了岔子,以前都是她在宫里等着这些命妇去给她请安,如今倒了个个,是她给宫里的皇后请安。

这个时候,是皇后出面见这些命妇的,皇上出面见朝臣,太后出不出来,都无所谓,因为太后这种身份,属于退居幕后的身份,即使不出来,也没有人说什么,完全靠她自己乐意不乐意。

不过,对于那些不服老的太后,肯定是要让这些命妇们,也要一一的拜见自己,表示自己还是后宫第一人。就像当年自己那位太后婆婆,每次朝贺的时候,就非要大状出来,生怕别人把她给忘了。

或者是不想让自己这个皇后得意,总是要压自己一头。

不过,这位周朝的太后,李梨花也见过,所谓的面由心生,太后一看就是属于那种还比较平和的人,和自己那位太后婆婆完全不一样。

因为李梨花和赵水生晚上要进宫去朝贺去,所以晚上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吃了一些简单的,外面的马车和轿子已经安排好,暖炉也早早的升上了,李梨花和赵水生都要按品大妆。

三品诰命的头饰也够重的,不过这倒是难不倒李梨花,以前皇后那么重的头饰她都能端端正正的坐上好几个时辰,三品诰命的根本不算什么了,再说,李梨花这个身子骨比上辈子可是要好多了。

等时辰到了之后,赵水生就带着妻子,朝着皇宫那边出发了。

他们以为自己是早的了,没想到到了宫门口,都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了,宫里的侍卫们,需要一个个的例行检查,毕竟安全第一,哪怕你是王公大臣。

所以这个时候的等待就很难熬,因为这个天气,又是大晚上,滴水成冰的。幸亏这轿子里有暖炉,不然真能把人冻出个好歹来。

好不容易进了宫门口,却需要大家走着过去,在宫里,有资格坐轿子的,那只是少数人,或者是年纪很大的诰命,像这些年轻的或者年纪不大的,是没有那个资格的。

而且就算是坐轿子,也只是比敝人多坐那么一会儿,等到了地方,还是需要下轿子走的,顶多是派两个宫女,在旁边搀扶着。

李梨花和赵水生在宫门口就分开了,一个是要给皇帝恭贺新春,一个是给皇后。

就这样,时间很快的过去,天色已经慢慢的变亮了,等李梨花被宫人们带到了皇后升座的地方,还得在外面等着,大家需要一个个的进去给皇后跪拜行礼。

当然,是按照品级的大小唱喏进去的。

念叨谁的名字,谁就尽到屋子里去。

前面的自然是王妃公主郡主等等,然后是有爵位的诰命夫人,当然,这中间也要按照品级来念,比如这伯府夫人的品级,绝对没有正一品诰命夫人的品级高,那么就是正一品的诰命夫人先进去。

等轮到李梨花的时候,她倒是还好,不过旁边比她品级低的一些人,已经冷得快要倒下去,还咬

牙坚持着,因为这个时候,可不能失礼了。

事实上,给皇后恭贺新春,可不是去别处做客,轮不到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到旁边的暖阁里歇着,真的那样对待皇后了,那就是大不敬了。

于是个个都穿着最保暖的衣服在里面,就怕到时候撑不住。

那些才是第一次进宫朝贺的,估计是没有经验,不知道到底有多冷,所以就有些撑不住了。

李梨花是和好几个人一起,给皇后跪拜的,等太监唱喏‘起’,也就被领到了一边安排好的位置上,因为等会儿,皇后还要跟大家一起用膳,算是皇家对臣子们的恩赐。

屋子里是比外面要暖和多了,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汗,不过这个场合,哪怕出了一身汗,也不能当场就要脱衣服,只能是忍着。

身上穿的是诰命的衣服,脱衣服也不方便那,大家都端坐着,不端坐着也不行,因为头上顶着那么重的诰命头饰,脖子可不得直直的?

幸亏这样的次数不多,不然大家谁吃的消啊。

等所有的诰命都拜完了,皇后说了些吉利的话,就有宫女上菜,在皇后的带领下,大家吃了起来,要李梨花来说,大家都不饿,不过装样子,对这些命妇们都是很容易的事儿。

李梨花心道,这一冷一热的,那些身体不好的人岂不是要感冒了?

拜年

唉,有那闲工夫想这些,还不如盼着时间快快的过去。

不知道多少人没滋没味的吃了这宫宴,最后等可以撤退的时候,皇后是留了几个王妃和公主郡主,还有几个皇亲国戚,他们等会儿还要去见太后呢,

其他的人,没事儿就可以回去了,因为前朝那边,朝臣们也都开始撤退了。

后宫自然是要配合前朝的时间,李梨花见到赵水生的时候,发现赵水生脸色有些发青,看来是冻得不行。

赵水生的这个身子骨,虽然这些年也开始锻炼,可是到底是底子比较差,李梨花赶紧把暖炉给赵水生递了过去,“你永巴,我倒是不觉得冷。”

感谢这个身子骨啊,真是很不错。

赵水生发觉自己真的很无奈啊,他也不想这个样子,可是这个身子就是那么的不争气,受了这会儿冻,脸上就不好了,更不用说,吃的东西,都已经变冷了,他基本上都没有吃一口热乎的。

赵水生说道:“我这样的也算是平常,有几个人都快冻晕过去了。”

不能在妻子面前丢脸,这是赵水生心里想的,反正比他弱的还有好多呢,他这也算是正常了。

李梨花说道:“你就拿着吧,在我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赵水生是个什么样,她还不知道?

先天条件在那里,不能和以前比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一年就这么一次这么多人都来朝贺,忍一忍就过去了。

等两人坐着马车从外面回到府里,忙喝了滋补的汤,浑身发热了才算是了事。

可不能大年初一的,就病倒了,那样也是霉气。

今年年初一,估计都知道府上当家作主的二老爷和二夫人都去宫里去了,所以赵水生的下属和女眷们,也不会不识眼色的一大早就过来拜年了。

只不过大年初一的,是府里的下人们挨个给主子们拜年恭贺新春。

老赵头坐在上首,看着这么多的下人一起给自己拜年,心里很激动,在早十几年前,他哪里想到自己还会有这么一天?能当上老太爷,还被这些人伺候着?

儿子们都是坐在自己下手,他这个时候,才觉得自己这个老太爷当的是老太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