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追问

皇帝提起广南就觉得头疼,广南是一副烂摊子,每年积压的奏折就有厚厚一摞,想要将广南西路清理出来,绝非一时的功夫。

裴杞堂道:“正因为顾大小姐一心治病救人,曹嘉也想要请命前往广南。”

旁边的刘景臣不禁心中冷笑。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广南西路那样的地方顾琅华也敢沾手。

裴家也是一样,对当年吃了败仗的事念念不忘,还想着在广南西路找回颜面。

刘景臣目光微深,既然裴杞堂不识好歹,就让他吃点苦头:“朝廷这些年没少在广南投入兵力,只可惜每年都被瘴疫连累,地方上的驻军逃的逃,死的死,边疆防守松懈,以至于交趾只要来扰边,必然满载而归,若是顾家真的能找到治疗瘴疫的方法,帮助朝廷平息交趾之乱,倒是大功一件。”

皇帝将玉麒麟握在手中摩挲。

刘景臣接着道:“曹嘉若是想要去广南,不如就放他过去,也算全了曹嘉报效之心。”曹嘉本就是个难题,若是留他在朝廷任职不成体统,就让他致仕又恐引起那些御史言官的不满。

真的去了广南倒是两全其美。

皇帝有些犹豫,曹嘉在大牢里已经没了半条命,这样安排下去,曹嘉能不能活着到广南任职,他这样做是否会引起朝臣的不满。

“皇上,微臣也是才听到消息,”刘景臣叹口气,“曹嘉闹到了长春观,去跟那些道士说法了,看来是听说了什么风声。曹嘉真是可惜了…聪明又敏感,若是身体康健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御史。”

听到刘景臣这样说,裴杞堂眼睛亮起来,曹嘉这样的人确实难得,只不过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对于皇上来说,这样的人在身边是个麻烦。

皇帝果然皱起眉头,

还是不要留曹嘉在京城,否则动辄上奏折,万一再牵动那些老御史…

他最讨厌的就是做什么事,都会被一群人来指责。

干脆给曹嘉找个活做,最好曹嘉能将那些皇城司大牢里放出的官员一起带走,免得在他面前提起当年庆王谋反案的冤枉。

皇帝看向裴杞堂:“若是曹嘉真的想要去广南,朕答应他就是。”

裴杞堂弯腰:“微臣替曹嘉谢恩。”一切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这都亏了刘景臣在一旁帮忙。

慈宁宫里一片安静。

自从太后娘娘搬回来住之后,上上下下都小心翼翼的侍奉,生怕随随便便什么事就惹得太后娘娘不高兴,太后年纪大了,身子骨毕竟大不如从前,不能再受打击。

程女官侍奉太后用了汤,这才道:“许氏下了大牢,侍卫司也出宫去抓人,顾大小姐应该很快就会过来。”

太后仿佛并没有听到程女官的话,只是认真地翻看着手中的一本《尚书》。

程女官抿了抿嘴唇接着道:“皇上命中书舍人将今日发生的事全都记录在案。”

太后道:“上面都写了什么?让人去问出来。”

程女官不禁欣喜,自从宁王中毒那件事后,太后娘娘很少会对一件事这样的上心。年纪大的人,就怕精神上会受些打击,身体也就会垮下来。

“太后娘娘,顾大小姐来了。”

内侍进来禀告。

太后看向程女官:“让人端些茶点过来,哀家和琅华好好说说话。”

太后娘娘这样说,就是要叫她们都回避,这些日子太后娘娘将内命妇、外命妇统统挡在了门外,只有顾大小姐还能够出入慈宁宫,可见太后娘娘对顾大小姐的偏爱。

琅华走进内殿向太后行礼。

“起来吧,”太后招了招手,“坐到哀家身边来。”

琅华坐在锦杌上。

太后却摇摇头:“到榻上来,这里没有别人,你也不用拘束。”

琅华脱掉鞋子和太后娘娘一起坐在榻上。

“紫金观的事哀家已经听说了,”太后将手中的《尚书》递给琅华,“没想到你的父亲是徐松元。”

琅华想起到了京城之后,第一次与徐松元见面时的情形。

她那时候只觉得徐松元固执又古板,这样的人还是少见面才好。谁能想到,徐松元竟然是她的父亲。

琅华道:“臣女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人跟人的缘分,就是如此,”太后说着微微一笑,“等你年纪大了,就看得更加明白,能够认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是你的福气。”

琅华将手中的《尚书》打开,看到里面挺拔俊秀的字体。

太后道:“这是庆王为了哄哀家开心,亲手抄的,那时候他才十二岁,你看看他那时候的字是不是就很漂亮。”

这本书虽然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却还是被翻得发旧,显然太后娘娘会时常拿出来看。

太后提起了她的身世,何尝不是在说皇家的亲缘。

琅华心中一动,她知道有些事可以瞒过皇上,却逃不出太后的眼睛。

琅华将书恭敬地递给太后:“庆王爷的字是好看,可见下了许多功夫。”

太后怒了努嘴:“这你可就说错了,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很用功,其实比谁都会偷懒,有一天躲在书房里看词话本,差点就被先皇发现了,多亏哀家为他遮掩,这本书,也就算是投桃报李吧!”

琅华不由地笑起来,所以裴杞堂有些性子是得了庆王真传。

太后半晌叹了口气,目光有些微微涣散,仿佛想到了从前:“当年听说他要谋反,哀家想过给淮南王写封密信,助他起事,只可惜他根本没这个准备,那些事不过是皇帝想要除掉他而做的安排,谁能想到呢?那些污蔑他谋反的证据一下子都冒出来,让哀家都措手不及。”

“皇帝别的不会,倒是懂得利用手中的权利。”

太后的声音十分的低沉,这些话只有琅华才能听清,琅华抬起头来,四目相对,琅华从太后眼睛中看到了一片平静。

太后道:“你们准备瞒着我到什么时候?”

琅华眼睛无波无澜,却清澈见底:“太后娘娘说的是什么,琅华并不明白。”

………………………

大家别着急,下一章就转战徐家。

今天还有一章。

月票这个月跑到11名,大家手里有票支持一下教主呗。

第五百九十一章 支持

顾琅华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只要眼下情势没有明朗,不管谁来问都不会说半个字。

太后话锋一转,转动着手里的紫檀串珠:“你可知道,有些机会失不再来,等到哀家老了,恐怕就不能左右宗室。”

琅华知道太后的意思。

太后是在劝她说出来,然后请太后帮忙恢复裴杞堂的身份,至少是在私下里让几个皇室宗亲知晓,这样将来做事才能更加顺理成章。

对于裴杞堂来说,将来若是有本事问鼎那个位置,就有能力让所有人承认他的身份,就算不承认又怎么样?裴杞堂还是裴杞堂,追随他的人不会在乎他的身份,在乎他身份的人,也不值得倚靠。

连她都不会在意的事,裴杞堂更不会放在心上。

琅华道:“太后娘娘气色好多了,今天天气不错,臣女陪着太后娘娘出去走走,心中开阔对身子也是极有好处的。”

顾琅华这是打定主意不会说了,太后微微一笑:“哀家身子骨好起来,都是你的功劳,哀家也没什么能赏给你的,”说到这里顿了顿,“哀家跟皇上说,封你为庆元公主,从今往后时常进宫陪伴哀家。”

这是极大的恩赐。

发生在别人身上大约会立即跪下来谢恩。

然后从此对太后感恩戴德。

但是,要了公主这个名分,就等于欠了太后娘娘的情分。

她不是为了封赏而来,一个庆元公主的赏赐,也不能让她从此听命于太后,就像徐谨莜一样,跟在太后娘娘身边侍奉,一切听从太后娘娘的吩咐和安排。

他们是该争取太后娘娘的支持。

但是支持是支持,如果是仰仗和依附,那么在太后眼里,他们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不过就是棋子而已。

一个人失去了价值,只能等着别人施舍。

她要的只是自己。

不被任何人束缚。

而不是太后娘娘身边的一个下人。

琅华下了软榻,跪在地上:“请太后娘娘收回成命,臣女陪伴太后是臣女的本分,臣女不能要这样的身份,臣女无拘无束惯了,恐怕会辱没了这尊贵的爵位。”

太后抬起眼睛:“你真的不要?”

“臣女不能要,”琅华道,“只要能进宫陪伴太后,臣女已经知足,再多的赏赐,对臣女这样不拘礼数的人来说,反而是负累。”

太后看着琅华,目光变幻,半晌才道:“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将封赏爵位当成负担,既然如此,哀家也不勉强你。”

太后说完挥了挥手:“从明日开始,隔天就进宫来吧,为哀家读读书,跟着嬷嬷学学规矩,毕竟是要出嫁的人,应该有些筹备。”

琅华应了一声。

等到琅华退下去。

太后慢慢闭上眼睛。

程女官进来禀告:“太后娘娘,宁王府那边又送东西来了,是宁王爷亲手做的灯笼。”

小巧的走马灯,看着很粗糙,却是用心做的。

程女官道:“您要不要见宁王爷?”

太后没有睁开眼睛去看那走马灯,程女官只得吩咐人拿下去。

“你还记得先皇去世的时候怎么说的哀家吗?”太后忽然开口。

程女官没想到太后会提起这件事,仔细想了想才道:“先皇说,虽然太子性子急躁,但是太后您却能从一旁帮衬,奴婢记得太后只顾得伤心,不愿意答应先皇辅佐太子临政,先皇却并不着急,说您性子坚韧,志气难移,将来必定能做好大齐的太后。”

太后听到这里微微一笑:“先皇谬赞哀家了,哀家并不是那样的人,若是能够志气难移,也不至于会落得如此的局面。”如果她早早下定决心换掉皇帝,许多人都不会死,说到底她还是甘于做一个太后,这些年的退让不过是为了掩饰太平。

现在兴许真的有人能够做到:志气难移。

无论是什么样的赏赐,什么样的为难,都不会让她退缩。

也就只有她才敢嫁给裴杞堂。

“让宁王的人回去吧,”太后道,“哀家不会见他,让他死了这条心,告诉他,皇上怎么处置那是他与皇上之间的事,从前哀家不知道,往后哀家更不想知道。”

既然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就要自己走下去。他藏在黑暗里那么久,却最终没有斗过裴杞堂,可谓是高下立见。

既然有本事这样做,早就应该料到会有这一天。

如果宁王现在慌乱起来,一心想要依附她来脱身,那么就连一个顾琅华也不如。

所到底,她宁愿去帮一个能堂堂正正用阳谋的人,也不会去扶持一个只会耍阴谋诡计的人。

程女官将中书舍人在紫金观记录的文书递给太后,太后仔细看过去。

许氏的那句话映入太后眼帘。

“庆王将他养在府外,所以朝廷没有将他抓捕,他化身赵翎,一直藏在江浙,沈昌吉在镇江大战之后抓捕赵翎,他无处可逃,只得换了裴杞堂的身份。”

裴杞堂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这样的文书留到日后,也许会有大的变化。

太后一阵心酸,却又觉得万分的欣慰,老天终究给大齐留下了一线希望。

太后吩咐程女官:“去吧,将我库里的玉如意拿出来送给琅华娘家。”

程女官有些怔愣:“您说的是那柄羊脂白玉镶宝的玉如意?”

太后道:“哀家被抬进宫的时候拿的那柄玉如意,哀家记得那是母亲送到哀家怀里的。”她该尽尽一个长辈的心力,这柄玉如意就是她的态度。

程女官满心惊讶,没想到太后娘娘会将这柄玉如意赏赐给顾大小姐,直到将玉如意交给内侍,程女官还没有回过神。

“姑姑,这如意要送去哪里?顾家还是徐家?”

听到内侍询问的声音,程女官不禁愁起来,如果按照太后娘娘进宫时的讲究,这玉如意要在顾大小姐出嫁时,由生母送进怀里。

顾大小姐的生母是徐夫人,这么说,这玉如意应该送去徐家才对。

徐松元站在值房外等消息。

终于看到刘景臣走过来,徐松元立即问过去:“恩师,那边如何了?皇上…有没有为难顾大小姐?”

……………………

已经很精简了,太后的态度总要写清楚。

但是没有写到徐家,不要打我。

锅盖顶起来。

明天继续。

第五百九十二章 不敢相信

刘景臣面色阴沉,看着徐松元皱起眉头:“你养了个好女儿。”

真是养了个好女儿,他还没有见过谁有这样的本事。

眼看着徐松元面色一缓,脸上多了几分的笑容,刘景臣皱起眉头:“不过,她已经向皇上请求继续留在顾家。”

徐松元听得这话不禁有些失望。

琅华果然不想回到徐家去。

不过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他也该知足了。

徐松元道:“没事就好,只要那许氏的谎话被揭开,琅华不会继续受委屈…总之是我们亏欠琅华的。”

刘景臣真不明白,顾琅华到底有什么好,徐松元也是对她百般维护:“你也要心里有数。”顾琅华太过聪明,对于徐家来说,不一定就是好事。

徐松元却没有听明白刘景臣的意思,只是躬身道:“多谢恩师帮忙。”

刘景臣不禁气结。

徐松元的脑子及不上顾琅华一半,若是让顾琅华回到徐家,只怕会将整个徐家都握在手中。

“徐老夫人怎么样?”刘景臣问过去。

徐松元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还要过一阵子才能接受,毕竟谨莜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

“也难为老夫人了,”刘景臣道,“一番心血都要付诸东流,百事孝为先,这一点你要记在心里,若是老夫人心里不痛快,万万不能与顾家走得太近,你膝下还有一子,又正值壮年,将来必定还会有儿女,对于这件事也不要太过执着。”

徐松元一直很敬佩刘相,自从入仕以来,就亏了刘相对他一直多加照顾,他也习惯了遇事多与刘相商量,在他心里刘相永远都是他的恩师,恩师的话自然要听。

可是今天他却觉得恩师对琅华有些偏见。

是徐家对不起琅华,而不是琅华对不起徐家,既然他知晓了琅华的身世,怎么能当做什么也没发生。

徐松元随意应承了一声,刘景臣道:“回去吧,好好安慰老夫人,让老夫人放宽心,再怎么样只要有我在,徐家就不会有事,就算有事,我也会想方设法保全你们,所以只要处置好自家的事,不用惊慌。”

徐松元心里一阵感激,刘相这些年的确帮了他许多,母亲总是提点他不要忘记了刘相的恩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母亲总挂在嘴边的话。

他也想着要将刘相当做父亲般尊敬。

徐松元弯腰行礼。

刘景臣挥挥手:“走吧,早点回去将今天的事说了,记得要缓缓再说,不要让老夫人太伤心,”说着从怀里掏出一瓶药递给徐松元,“这是我从太医院拿来的药,回去之后就给老夫人服用,老夫人万一不舒坦,也能靠着它渡过难关。”

徐松元看过去,这是太医院用的秘药,定然是皇上赏赐给刘相的,没想到刘相却拿给了他。

徐松元再一次躬身:“多谢恩师。”

徐松元知道回到家中定然会受母亲的盘问,虽然不过是几个时辰的功夫,紫金观里发生的事也一定已经传出了宫。

徐松元走进门时,天还没有暗下来,整个徐家却已经被黑暗笼罩。

“老爷,您可算回来了,老夫人已经在屋子里等急了。”

徐松元点点头,大步走向徐老夫人屋中。

徐老夫人病恹恹地靠在软榻上,杭氏正服侍着老夫人喝水,见到徐松元立即站起身,眼睛中满是期盼。

徐松元点了点头。

杭氏立即心领神会,鼻子一酸眼泪也落下来。

“哭什么哭,还没到你…哭…的时候。”徐老夫人竖起了眼睛,她本来就心烦意乱,看到徐松元看向杭氏的目光,她更是一阵窝心,也许外面传回来的消息是真的。

徐松元上前行礼:“母亲,许氏已经被关押,琅华…琅华…她是我们家的孩子。”

徐老夫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恐惧过,眼看着徐松元的嘴一开一合,她却仿佛听不懂他话里的意思:“你在胡说…些什么?”

徐松元眼睛有些湿润:“母亲,当年琅华和谨莜出生的时候,许氏将两个孩子换了,琅华才是儿子亲生的啊。”

徐老夫人若是还有力气,一定已经一掌拍在桌子上,“那许氏…亲口说的?许氏的话…不…能信。”说到这里,徐老夫人一阵喘息,只觉得一阵头晕眼花,刚刚缓过来的气息,更加地紊乱。

这两天因为谨莜的事,她仿佛被耗尽了心力,她的孙女竟然跑去顾家认亲。

而且被顾家这样撵了回来。

徐松元抿了抿嘴唇:“母亲,这件事是真的,当年接生琅华和谨莜的稳婆恐怕也是被许氏示意害死的,您不是一直怀疑老三吗?老三和许氏联手做出这件事。”

如果老三和许氏联手…

徐老夫人想到了之前的传言,都说顾琅华是许氏与老三的私生女,如果谨莜和顾琅华被调换,那么谨莜就是…

徐老夫人只觉得热血冲头,整个人差点晕厥过去。

她养育了这么多年的孩子,竟然有可能是老三的私生女。

她捧在手心里宠爱的孙女,从小亲手养大,一直留在身边的孩子,是那贱人的孙女。

这怎么可能?

老天爷怎么能和她开这样的玩笑。

“老爷,您…先不要说了,”杭氏见状立即上前揉搓徐老夫人的胸口,“娘的病还没有好,有什么事,我们缓缓再说。”

徐老夫人很想将杭氏推开,他们竟然就这样信了。

“顾氏…是不是…想要回徐家…”徐老夫人挣扎着道,“是不是她…的算计…她将徐家都算了进去…”

徐松元本不想再说,可是见到徐老夫人这样说琅华,不由地皱起眉头:“琅华不想回来,她已经向皇上陈情,要留在顾家,做顾大小姐。”

杭氏十分惊讶,仿佛一下子憔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