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婠低下头,把玩起裙上玉禁步,心里却兀自琢磨开来。

羚角丸自去年春就开始往府里送,足以证明这药不是针对更夫陈三而来,那便是府里有人需要用到这味药?可府里目前没人有这类病症,况且这药又是老太太偷偷收着的,得病之人定与老太太有大干系,秦婠几乎一下子就想到那个“大伯”,但根据俗例,获罪于天的孩子出生后便会被遗弃,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秦婠从没想过他还活在世上。

但这瓶羚角丸的出现,却叫她不由猜测——这个连族谱都没上,灵位都没有的“大伯”,会不会还活在世上?

可即便他活着,又与这一连串的阴谋,有何关系?

“今日何寄有来咱们府里吗?”想了一会,她又问谢皎。

谢皎点头:“有的,现在就在校场教八公子。”

“走,我们去找他。”秦婠霍然站起。

关于“大伯”的事是何寄告诉她的,她要去问个一二。

作者有话要说:唔…数了数要写的情节,发现还有点多…20号了啊啊啊啊

第90章 差别

何寄有些心不在焉,沈浩武在场上偷懒胡乱耍了几下拳,他也没斥责,沈浩武觑个空隙想要偷袭他,怎料脚还没伸过去,就被他指间弹出的石子敲中腿上穴道。

秦婠走到校场旁的榆树下,便听到沈浩武“唉哟”一声跪在地上,何寄漫不经心挑眉:“扎马步一个时辰,若是偷懒晚上加罚。”

沈浩武忿忿不平地小声骂了两句,却又老老实实地摆出马步姿势。秦婠看到这小胖墩在何寄手里虽然没瘦多少,但一身松肉却结实不少,人也显得黑壮精神,灵活得很。

“还是何寄哥哥有办法。”她笑着道。

何寄转头,看到刚刚还在心里想过的人婷婷站在眼前,不由恍了恍神,声音迷茫开口:

“你…”才吐出一个字,他又换了语气,“你怎么过来了?”

他提醒自己,他是何寄,不是别人。

“有些事想问你。”她招招手。

何寄看了眼沈浩武,踱向秦婠:“何事?”

“我记得你说过,沈府在我公爹之上,原来还有位早夭的长子?”她毫无客套地问道。

“确有此事,怎么了?”何寄反问道。

“你还告诉过我,那位长子身患重疾,需要羚角丸控制?”

“到底发生了何事?”何寄听她口吻凝重,也渐渐觉得不对劲。

阳光在地上落下片片光斑,秦婠盯着何寄,想最后确认自己能否信他,能否将沈府的隐讳全盘告诉予他。论理他是她从小到大的挚交,她应该信他,可到了这节骨眼上,她想起的却是沈浩初临行前交代的话——“何寄可信”。什么时候开始,她连相信何寄都是因为沈浩初的话了?

“何寄哥哥,你可知道他到底身患何疾?”秦婠又问。

何寄摇头。

这件事他知道的也只是个轮廓。那还是上辈子在他死之前,他发现自己被人长期下毒,这才开始着手在沈家查这件事。可那时沈家府务已经落进二房之手,给他的查证带来不少阻力,后来没等他查出眉目就已被人施下狠手刺死。而关于这个“大伯”的消息,就是他在死前查出的零星隐讳,不过因为这个“大伯”早就夭折,不可能是为祸沈府的凶手,所以他也没放在心上。

当初告诉秦婠这件事,只是他为了见秦婠而想的借口罢了,却不知歪打正着,叫秦婠查出古怪之处来。

“那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件事的?”秦婠继续问他。

“道听途说罢了,我说过你别问我消息来源。”何寄说着忽然意识到一件事,神色顿沉,“秦婠,你是不是还在查沈家的事?”

秦婠逼人的气势总算略有收敛,眉眼垂下,思忖该如何告诉何寄。

虽然沈浩初千叮万嘱让她不要轻举妄动,但线索摆在眼前,若是错过,下次很可能就查不到了。

“别再查了!沈侯离开前应该说过此事危险,现下他不在,若你在沈府出了意外,就算是我…”他也无能为力,因为他已经不是镇远侯了,根本无法时刻守在她身边,“秦婠,沈侯离开前将我请到府上,不是单纯为了八公子,主要还是想请我看护你,但是我…我也只能借给八公子授课之机到府上,若一时有个意外,你让我…”

他原想说“你让我如何是好”,可秦婠却只当他怕无法对沈浩初交代,便道:“我不会有事,他也不会怪你。我并非要涉险,只是想知道些来龙去脉,你放心,我不会乱来的。”

“你到底查到什么?告诉我,我替你去查。”何寄仍不松口。

“可这是沈家的事,你帮侯爷看顾侯府,我心内已十分感激,但我们不能要你为此涉险。何寄哥哥…”

秦婠话未说完,便被何寄打断:“别说了,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乖,听话,交给我。”

微风徐来,拂乱秦婠耳畔细发,她将发往耳后一勾,道:“何寄哥哥,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在西北时我们约定过,有险一起冒,有难一起当,你行事从来不会如此瞻前顾后,也不会以危险之名来阻止我,而即便是侯爷在这里,他也没阻止过我查这些事。你知道我不需要滴水不露的保护,也该相信我不会乱来。”

仔细想想,沈浩初确实从没阻止过她做任何事,他甚至一直在引导她以更缜密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即便此行远赴清州,他也只是叮嘱她不要逞强,又特意将江南王之事细细告诉给她,为的就是让她能够自己判断事态的轻重缓急,什么能查,什么不能碰。

从前的何寄与沈浩初有些像,但沈浩初更多的是引导和教授她如何处理,就像每一次两人探讨案件,讨论沈家的事,他都在鼓励她思考与表达,哪怕她的想法再幼稚,而所有她未能思及的漏洞,他都默默填满,他们之间的默契很好。而何寄则是陪她去冒险的人,像两匹并骋成长的马,有广阔无垠的草原等着他们探索,他们的过去,是互相扶持的童年。

而不论是谁,都不会高高在上地要求她远离,因为这世上从来没有滴水不露的保护,而阴谋和危险也不会因为她一时退让而消失。

“…”何寄失语,看她的目光就像在翻那本《西行志》,为何他上辈子就没能发现,她俏丽娇美的外表,是一颗无拘无束的心,曾与他那样接近过。

“你先说说,到底查到了什么。”片刻后,他作出退让。

他想,他从未真正了解过她。

————

与何寄分开,秦婠就被许嬷嬷请去丰桂堂。

她把羚角丸的事与何寄说了,但何寄仍旧没将他的消息渠道告诉她,只是说自己要探明一件事,待确认后再告诉她。

秦婠也无可奈何。

“许嬷嬷,老太太寻我何事?”

她与许嬷嬷走在丰桂堂外的石径上,笑着问道。

“是三月十八南华寺的法会。”许嬷嬷答道,“老太太每年都会去,不过今年她身子骨不大好,南华山那地方又冷,她是去不了了,所以打算叫大太太和夫人挑两个姑娘带去南华寺祈福。”

南华寺的法会秦婠早有耳闻。南华寺是大安朝香火鼎盛的大寺,每年开春都有一场盛大法会,会吸引无数善信前往听经拜佛,京中各家各府的夫人太太也不例外,到这时都会驱车前往,在山上斋戒三日,替家人祈福。

“母亲也去吗?”秦婠有些讶异,老太太竟然让小陶氏跟去?

“本来是让你单独去的,不过你年轻没经事,在礼佛一事上怕有些不明白,大太太跟着老太太多年,在这些上头心意是足的,老太太想着你或有不明之处,到时也有个问的人,所以便让大太太也同去了。”许嬷嬷含笑回她。

秦婠恍大悟:“原来如此,老太太费心了。有母亲陪我同去,我那心倒不会总悬着了。”说笑了两句,她又道,“咱们家也是礼佛敬神的大家了,我瞧着每个月咱们都给几个寺院庵堂捐香油钱,老太太每逢十五还派人到城外布施,积德行善,神佛定会庇佑。”

“不过求个心安,心里有些盼头。”许嬷嬷扶着秦婠的手进了丰桂堂,正遇上三房林氏从里边出来。

光线正好,将林氏瓷白的脸照得有些透明,淡青的血管隐约可见。秦婠仔细看去,林氏生得娟秀,眉目细长,脸儿尖尖,有些像佛龛里的瓷观音,再加上她又总穿素淡的衣裳,花色都逃不开青白,愈发被衬出几分仙骨来。

“老太太在里边等夫人呢,快进去吧。”林氏颌首回礼,笑容和声音都冷冷淡淡。

秦婠回了个笑,正迈步往里,眼角余光却忽扫到跟在林氏身后的丫鬟手里所捧之物。那丫鬟容长的脸,五官平平,不苟言笑地跟着,手里捧的正是乌木方匣。

瑞来堂孝敬给老太太的东西,也不知羚角丸在不在里面?

秦婠不由多看两眼,那丫鬟却一眼瞪来,眸中竟有凶相,全然未顾秦婠身份。

————

老太太唤秦婠过去,果是为了三月十八南华寺法会之事。

“这次法会,听闻太后和太妃也会前往,可惜我身子不利索,不能亲自前去。”沈老太太倚在榻上,浑浊的眼眸半闭,偶尔才睁开一丝缝隙看她。

秦婠规规矩矩地坐在旁边,正仔细听她说话。

“孙儿媳妇定会替老太太禀明神佛,菩萨不会怪罪老太太的。”见老太太望来,她露出叫人不设防的甜笑。

沈老太太听得“呵呵”笑起:“傻孩子。你去见见场面,多识些人,对你有帮助。浩初不在家,这大房得靠你撑着。咱们虽为女子,该强时还得强着。”

“省得了。”秦婠自然应下。

在丰桂堂坐了一会,商量完要带哪些人去南华寺,老太太的精神又现疲态,秦婠便不多留,自己回了蘅园。

才刚踏进蘅园,秦婠就看到站在院子里的小陶氏和沈芳华。

“哟,四妹妹这手巧的。”接过沈芳华递来的东西,秦婠一看就笑了。前几日沈芳华为了感谢她,绣了两张帕子送她,她见那绣活精致,顺嘴提了句想将玉打个络子戴起来,结果就被沈芳华主动应下了,今日她来送玉,玉上已经打了梅花络,十分别致,看得秦婠爱不释手,直夸沈芳华,“将来谁要能娶到四妹妹,那真真有福。”

沈芳华闻言思及段谦,满脸飞红地跑了。

“哈哈。”秦婠笑得开心,这大概是近日唯一一件让她舒心的事。

小陶氏却有些郁色,悄悄地道:“我听说她把钱家那钱给还上了。”

秦婠略惊,这才几天,宋氏就又凑到钱了?岳瑜已经被赶走,宋氏不可能再从岳家找钱使,老太太那边也卡得紧,公中也没法再挪用,那她的钱从何而来?

正思忖着,奉嫂带着一人从外头进来。

“连姨?”秦婠瞧见来人,很是诧异。

连氏带来的消息很不好,秦婠的母亲病倒了。

作者有话要说:啊,抱歉,迟来的更新。

隔壁那篇今晚还再迟点。九点十点这样吧。

第91章 训人

秋璃端了杯茶过来,秦婠亲自将茶捧到连氏手边,道了句:“连姨,莫急,我母亲到底出了何事,你慢慢说予我听。”

连氏喝了两口茶,慢慢平缓气息,道声“多谢夫人”这才开始说秦家的事。

“年前的时候太太身子骨就不大好,倒也没添新症,就是头疾发作,加之身上总是倦怠无力,可家里和铺里又有一堆事要照应,她便每常撑着应付,如此往复以至身体越发亏空。老爷请了几个大夫给她调养,可始终不见断根。”

“年初三那时我回家过一趟,母亲还精神爽利的,怎么忽然就…”秦婠心里虽急,此时却只能将焦灼按下,让连氏把话说清楚。

“那不是因为夫人要回来,太太心里高兴,另加上太太也不愿意你为娘家操心,她每常自责娘家已无人能替夫人撑腰,断不可再因娘家之事叫你难为,故而不许我们透漏半点消息。”连氏叹气道。

秦婠心里揪作一团,低声道了句:“母亲真是…”似怨似嗔似痛,后面到底是什么,她却未能出口。

这几个月她与秦府常有书信往来,也时时遣人看望,传回来的消息却都是好的,加上沈府事多,倒让她忽略了母亲,她早该意识到,母亲那要强的脾性素来报喜不报忧,回来的消息怎会连一点坏事都没有?

“那现在呢?可是病情加重?”思及母亲前两月就已病倒,而连氏到了今日才来寻她,可见病势又重,秦婠心头剧跳。

“太太的身体倒是尚好,只不过…”连氏犹豫片刻道,“近日老太太不知被谁吹了耳旁风,说三老爷膝下无子,一定要他在族里选个同宗男丁过继。老爷和太太都不同意,便与老太太理论,结果被老太太一顿训,直说三房绝户都是因为老爷娶了太太,又言太太这是要把秦家家产都送给夫人你带到沈家。太太气不过直接便顶撞了老太太,只说秦家何来家产,她手里攥的那都是她这几年辛苦攒下的家业,就算都给夫人又如何?老太太因此被气得倒卯,骂三老爷不孝,又罚太太去佛堂抄了三天经,等太太回来,才发现老太太送了两个貌美丫鬟到老爷房里…”

秦婠闻言已将帕子紧紧攥在手中,眸中怒气渐盛。她出嫁的嫁妆丰厚,是秦家任何一个女儿都难以企及的,那时祖母就已恨母亲给她的嫁妆太多,直说母亲要掏空秦家家底,可她的嫁妆都是母亲凭自己陪嫁私产赚回来的,与秦家何干?就算是要给她又如何?《大安律例》的户律中尚有规定,绝户门的出嫁女亦有承分权。

倒非她贪这些钱物,只是父母尚且安好在世,便有人惦记上他们亡后财物,这叫她难以忍受。她母亲自己的银钱,别说是给她,就是想给猪给狗给猫,也轮不到旁人插嘴。

“是大房和二房的人给老太太吹的耳旁风吧?”秦婠冷着声音道。

连氏点头默认。

秦婠冷笑两声。秦家大房二房都是群白眼狼,当初秦家钱银不多,大房和二房的爷们走仕途要钱银疏通关系、上下活动,都是往他们这里支的银两,尤其是大老爷秦少华,他能坐上从二品的浙江巡抚这位置,其中可没少他们的银子。当初母亲本以为帮衬着父亲的兄弟上了位,日后这些叔伯便会照拂她这个侄女,不料却换来一众狼眼觊觎,没有知恩图报便罢了,倒图谋起三房财产,还要落井下石。

“那父亲呢?他收下那两个丫鬟了?”

“收了。老爷无奈,若是他不收,老太太不肯放太太出来,又整日哭诉太太不孝…不过夫人也不必太担心,人虽然收下,但还是丫鬟,没抬身份,老爷并没去她们那里。只是这两个丫鬟有老太太撑腰,也不怎么怕太太,每日常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往老爷跟前凑,太太看着生气,今天早上被气晕了一回,我见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所以就来寻夫人了。”

秦婠慢慢起身,沉着脸道:“连姨,你早就该来了。”

她有些气,但更多的是着急,只是压在胸中,俏脸板起,这些时日掌家所积累的威势便透过眉眼散出,倒叫连氏暗自惊叹——这嫁了人到底不同,遇上事再没有从前的慌张样子了。

到底,长大了。

“秋璃,随我去趟丰桂园;蝉枝,将管事都叫来;连姨,你先回去吧,待我禀过老太太,明日就回家小住两天。”秦婠很快唤人。

和母亲比起来,沈家这点事就都不是事了。

————

翌日一早,沈府的马车便已备妥,秦婠带着秋璃与谢皎二人匆匆出来。昨日她去回禀了沈老太太,老太太倒通情达理,知道她母亲生病,便爽快地同意她回家小住两日,又给了她不少补品叫她拿回去。

“夫人,您歇会觉吧。昨儿您歇得晚,今日又起得早,莫将身体熬坏。”秋璃跪在秦婠身边,小心将她后背的迎枕放好。为了赶这趟回娘家,秦婠昨天从丰桂堂后就召了管事安排往后几日府中事宜,等到商议妥当已是三更天,歇下后又睡不安稳,翻来覆去地转,秋璃陪她睡在寝间的罗汉榻上,将声音听得清清楚楚,自然知道她没歇好。

“心里有事,睡不着。”秦婠捏着眉心歪倚着身,一时想着回了娘家要如何应对那起人,一时又想该怎么安抚母亲,哪里睡得踏实。

车马“嘚嘚儿”地停到秦府门口,秦婠从车上下来,门子见到镇远侯府的马车大为惊奇,忙上前行礼请安,秦婠却是沉着俏脸,半点笑意不见。不多时连秦府管家都出来,将她往里请,又要迎她先去见秦老太太,被秦婠断然拒绝,直接就往端安园去了。

秦府管家见她这阵仗,心里雪亮,知道这是出嫁女回来替母亲出头了。按说秦婠现在也是有诰命在身的人,位份比秦老太太还高点,就是沈侯爷玩乐多年,如今也只谋个寺正小官,未握实权,以至秦婠也叫人看轻。不过京中都传沈侯入了皇上的眼,又与卓北安、燕王交好,现如今更是奉旨出京办差,也有传言说沈侯乃是卓北安引荐给皇上的人才,当年卓北安因病体孱弱的关系,未能出入内阁,如今这沈侯就是皇上用来接任卓北安,打算放入内阁辅政之才。

京中传说纷纭,未有定论,但年前皇帝对沈家三番四次的示好众人却是看在眼中的,所以秦婠的身份,秦家也要顾忌几分。

————

听到秦婠乍然回府的消息,罗氏已惊得从床上爬起,慌忙坐在镜前让丫鬟给自己梳头上妆,口中直嚷:“快快,粉多打些,唇抹上,别叫她瞧出来…”

“母亲怕我瞧出来什么?”罗氏一句话没说完,就叫外头进来的秦婠给打断了。

“你这孩子,进来了怎么也没人通传一声。”罗氏被抓个正着,忙往外看,发现一屋子丫鬟与园里的婆子们都噤声站着,只有秦婠虎着脸气沉沉地往屋里一站,没人敢搭茬。

“我叫她们不许出声儿的。”秦婠看着罗氏敷了一半脂粉的脸庞,未上粉的皮肤蜡黄,不及点朱的唇灰白黯淡,眼窝佝偻,满面倦怠,不由胸中刺刺地疼,张嘴就道:母亲都病成这模样也不叫女儿知道,家里发生这些事还瞒着我,可是不把我当作女儿了?”

说着她眼眶一红,露出小女儿姿态,倒叫罗氏心疼起来,忙道:“哪里有的事,我不过身子乏力,哪里就病了,是谁在你面前嚼舌根乱说话了?”

“母样还要瞒我?我都知道了。”秦好把罗氏要搂自己的手臂抱在怀中,将眼中热泪吸回去,转头喝道,“站着做什么,打热水,拿帕子来,我替母亲净面。”

她心里有气,话说得严厉,举手投足间已不是从前当姑娘时的气势,屋里人情不自禁地躬身领命。一时间热水打来兑作温水,秦婠试了热度,亲自绞帕:“这自欺欺人的脂粉,母亲还上来做什么?我帮你擦了。”

“诶?你这孩子…”罗氏觉得秦婠不一样了。从前秦婠在自己跟前还是会撒娇的小姑娘,这番回来气势凌人,两人身份似倒置一般。

罗氏想说话,却被秦婠手中温热的帕子敷在了脸上,秦婠虽气恼,手劲却是温柔的,边替她净面边小声说:“母亲别动,从前都是你照顾女儿,如今该换女儿来服侍你了。”

那声贴心可情,听得罗氏泪水直要落下。

昔年膝下幼女已长成,该换作她来庇护父母了。

秦婠仔细地替罗氏净面,外面帘子撩动,突然传来两声尖俏的声音,两道妖娆身影扭着腰嘻嘻哈哈进来,二人皆穿着府里丫鬟的青罗裙,头上却戴了两根鎏金簪子,比别人都俏丽些。

“听说侯夫人回来,奴婢们来给夫人请安。”两个女人中个子高挑那个上前一步,吊梢眉勾起,露出两分妩媚。

秦婠不动声色望去,另一人个子纤巧些,生得清秀,倒比这高个的要稳重点,只跟着行礼。

“奴婢可柔/可巧,给侯夫人请安。”高的叫可柔,矮的唤作可巧。

秦婠感觉到母亲握着自己手腕的手一紧,脸也撇开,鼻间冷哼出声,并不愿搭理她们,她便笑了。

“你就是祖母赐到端园的丫鬟?”

“回夫人话,正是。”可柔答道,并没将看着形容尚浅的秦婠放在眼中。

“过来做什么的”秦婠又问。

“老太太吩咐奴婢二人要好好服侍三老爷与三太太,替三老爷与三太太分忧。”可柔略有羞意地低头。

“哦?”秦婠抬手将帕子掷进盆中,水花顿时溅了可柔可巧满身。

两人愕然抬头,却闻秦婠冰冷声音响起:“既然是过来侍候人的,就是三房的丫鬟。母亲病在床上,你们两个却姗姗来迟,进门也不守丫鬟规矩,当着主子的面在外头大呼小叫,成何体统?祖母平日里就是这么调/教你们?”

可巧怯怯一缩,那可柔却面有不甘地驳道:“回夫人话,奴婢与可巧妹妹被老太太指派过来可不是为了做丫鬟的事,是为了助老爷太太尽孝而来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柔那话说得大胆了。

“哦?原来是打着做姨娘的心思。那二位可抬了身份?”秦婠冷道。

“那倒没有。”可柔低了声音。

“既然没有,就还是丫鬟,丫鬟就该有丫鬟的本份。别说你们现在还只是丫鬟,便是日后成了姨娘,诞下庶子女,你们也还要照样儿在我母亲跟着晨昏定省,服侍主母,方是正理。我可有说错?若有错处,你们只管告诉祖母去。”秦婠缓缓在罗氏身边坐下,也不见她敛眉怒目,那气势已足够震慑两人。

“这…”可柔被说得无言以对。

可巧在旁边看了一会,过来端起铜盆,跪到秦婠和罗氏面前,柔声道:“是奴婢不知规矩,请太太夫人责罚。”

纤弱的手臂举着满盆水有些打颤,倒叫人心有不忍。秦婠看了眼母亲,自可巧端的盆中绞出帕子,又朝可巧淡道:“你倒乖巧。”

一转头,她将帕子交由罗氏,道:“母亲这里如今也缺人使唤,不如就叫可巧留下,晚上父亲回来让她在后边服侍着吧。”

可巧闻言惊喜抬头,罗氏却瞪大了双眼,刚要反驳女儿,却被秦婠捏了下手心,那厢可柔闻言神色已变,忙要过来服侍,却又被秦婠遣退:“可柔姑娘是老太太屋里的娇儿,做不惯粗使活计,想来也不习惯服侍人,母亲今后还是让她好生留在自己屋里吧。”

罗氏从秦婠手里接过帕子,心有所悟,已经知道秦婠要做什么,便道:“果是如此,老太太指来的人,可不就是咱们家里半个小姐,不能怠慢了,就在我这院里好生住着吧。”

此话一出,可柔的吊梢眉当下就拧成结,又见可云已经站到罗氏身边,不由恨恨看了可云一眸,不再多话。

要知在这端园里,秦少白与罗碧妁恩爱非常,丫鬟们要见秦少白除了在罗碧妁这屋子里,其余地方平素是很难遇到的,可云可柔这二人既是为了同一目标而来,若只一人得脸,另一人必定不甘。

且叫她们先争去吧。

上辈子秦婠没少经历妾室之争,这点伎俩如何没有?倒是罗氏一辈子被秦少白爱护着,甚少遇过这般情况,是以为人虽然精明爽利,但于这起阴私之事上,反倒不如死过一次的秦婠,不过母女同心,却也一点便通,无需秦婠多作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