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门庶孽之步步莲华上一章:第 27 章
  • 高门庶孽之步步莲华下一章:第 29 章

白日里那一番折腾的确让罗贵妃觉得累得不轻,点头道:“嗯,那便早些歇了罢。皇上那里白日里生了好大一场气,只怕晚饭也不曾好生吃的,你让小厨房做几样爽口的小菜,再做一万绿豆粥送去,那个清热去火,正适合皇上现下用。”

香橼一一应了,服侍罗贵妃躺下,又熄灭了四角的戳灯,只在落地罩前留了一盏灯后,才退下自安排去了。

今夜睡不着的人注定还有很多,陆老夫人与老国公爷并陆中冕便是其中之三。

打发了一众儿媳孙女儿后,陆老夫人第一件事便是使人请老国公爷和陆中冕去,可巧儿她才吩咐完,老国公爷与陆中冕已得到消息她们回来了,父子两个先赶了过来。

陆老夫人忙将众服侍之人都打发了,又令张嬷嬷亲自把门后,便言简意赅将白日发生的事与父子二人说了一遍,末了冷哼道:“皇后母子就算等不及要将咱们家彻底拉到他们的船上去,这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一些,真把咱们家当面团了,可以任他们想怎么捏便怎么捏,还不生出一丝半点的怨怼之心不成?活该恶人自有恶人磨,被人将计就计算计了去,如今弄得脸面丢光,骑虎难下,看他们要如何收场!”

老国公爷闻言,一张脸黑沉黑沉的,半晌方冷声道:“我原便不甚看好大皇子,不过碍于他占了嫡长的身份,乃大道正统,所以持中立态度罢了,谁知道他不但资质平庸,人品还低下,且不管他好男风是真有其事还是被人陷害,只凭他对萱丫头做的事,便不配为一国之君,大周若是交到他手上,祖宗百余年的基业怕是只能毁于一旦了!”

陆中冕也是眉头紧皱:“父亲说得是,大周的确不能交到这样一个储君手上,素日我想着他文不成武不就的,连几个弟弟都及不上也就罢了,文成武就于为君者来讲,不过是锦上添花,要紧的是看他是否有洞察世事的天分、用人的眼光、处事的手段,这些才是帝王的根本,再是文采不凡再是武能定国又如何,所谓的文曲星武曲星们也不过就是为君者驱使的臣子。可如今看来,他连算计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都能被人将计就计反算计了去,也实在太无能了…如今就看皇上会怎么处理此事了。”

陆老夫人道:“我一个内宅妇人想不到你们男人那么多,什么祖宗基业,什么江山社稷我都不想管也管不了,我只知道凤丫头不能嫁给这样一个男人,不然将来独守空闺伤身伤心还是小事,连累她丢了性命,甚至连累到咱们全家就是大事了!”

陆中冕沉默了片刻,才道:“话虽如此,可大皇子与凤丫头的亲事是皇上一早便下旨赐了婚的,难道我们还敢抗旨不尊不成?”

老国公爷也道:“且看皇上此番是个什么态度罢,若皇上没有发话不让凤丫头嫁给大皇子,那凤丫头便只能嫁,不然皇上面前我们不好交代不说,凤丫头以后又该怎么办?她是差点儿就做了皇子妃的人,以后还有谁敢娶她?横竖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将来也算不得陆家的人了,就当咱们家没有生过她这个女儿罢,你记得到时候多与她准备一些嫁妆也就是了。”

这般现实而冷酷的话,说得陆老夫人瞪大了眼睛,“你们父子俩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竟打算就这般放弃了凤丫头不成?我可告诉你们,我绝不同意,凤丫头自小儿便跟着我,我心里疼她比疼廷哥儿还多一些,我是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们推她入火坑的,就算皇上下了旨又怎样,只要凤丫头一天没过门,我们就还有的是机会,让她抱病卧床一病不起什么的也不是什么难事,至多到时候悄悄儿送她回老家入了哪家旁支的户籍,再在当地与她找户人家嫁了便是…我宁可她嫁得差一些,将来日子过得清苦一些,也绝不答应她嫁给大皇子那样的人!”

说完见丈夫与儿子都不说话,不由越发动了气,冷笑道:“我知道你们心里怎么想的,不就是凤丫头作为定国公府的嫡长女,既享受了嫡长女的一应尊荣,就该承担起嫡长女应尽的责任吗?可大皇子这样的人若我们事先不知道不是良配也就罢了,事先既知道了,却仍坚持要推凤丫头入火坑,那我们还配做她的祖父祖母和父亲吗,我明白的告诉你们,你们不心疼她我心疼,不管皇上是什么态度,明日我就让凤丫头称病,到时候你们是答应送走凤丫头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我绝不与你们善罢甘休!”

见陆老夫人话说到这个地步,老国公爷与陆中冕一时都没了话,良久,还是老国公爷先开了口:“我与中冕又岂有不心疼凤丫头的,且不说她是我的第一个孙女,中冕的第一个女儿,只说我们自小到大在她身上花的那些心思,让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她,你当我们心里就好受?可兹事体大,你总要给我们一点时间先考虑考虑,再看看皇上是个什么态度罢?大皇子再不好了,那也是皇上的儿子,皇上可以申饬他惩处他,却未必就愿意看见旁人给他没脸…我们总不能只为了她一个人,便拿全家人来做赌注罢?”

大家大族的嫡长女虽不若嫡长子那般重要,却也差不了多少,都是将来要为家族做大贡献的人,所以嫡长女在家中的地位也绝对是极高极超然的;且很多家族的嫡长女都养在老太太跟前儿,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嫡长女出生的时候,母亲通常还很年轻,自己阅历都不够处事也不成熟了,如何能言传身教的教好女儿?而祖母其时则往往正是经验与阅历丰富,又有精力的时候,由祖母来教养嫡长女,那是再合适也没有了。

也所以不止陆老夫人对陆明凤感情极深,老国公爷与陆中冕也是一样,父子俩虽不曾像教导陆文廷那样教导过陆明凤,在她身上花的心思却绝对比国公府其他的所有姑娘加起来都多,让他们就这样放弃陆明凤,让陆明凤嫁给大皇子,注定将来不会有好日子,他们又岂有不心疼不难过的?

陆老夫人听老国公爷话里的意思似是有所松动了,方面色稍缓,叹道:“我知道你们父子作为一家之主也难做,可大皇子人品低下也就罢了,关键他还有那样的癖好,你们当时是不在,没有听见他初初醒来时与那小太监说的话有多不堪,就算他是被人陷害的,难道陷害他的人还能逼着他说这样的话不成?可见他素日是真有这个癖好,只不过无人知道,今日却被人有意曝光了而已…眼见他于更进一步是没有希望了,凤丫头嫁了他与回老家隐姓埋名的嫁给别人又有什么区别?罢了,你们且考虑考虑,也等等看皇上是什么个意思罢,横竖也就这两日的事了。”

老国公爷与陆中冕都点头应了,又去老国公爷的小书房说了半夜的话,至四更天了方各自回房歇下了。

皇上的旨意下得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次日一早宫里便有了消息。

大皇子是被人陷害的,陷害他的那小太监昨夜招了自己是因不忿大皇子曾杖毙了他的哥哥,才蓄意报复以坏大皇子的名声后,便畏罪自尽了,但此事皆因大皇子不懂得宽柔以待下所引起,所以皇上禁了大皇子半年的足,令其这半年什么都不做,只抄写佛经,以修身养性。

同时徐皇后也因一时气急病倒了,太医说至少也得将养个一年半载的,所以如今由罗贵妃暂摄六宫,陈淑妃与萧定妃协理。

千秋节上发生的这一场风波便这样消弭在了无形当中,虽然当时在场的人不少,大家心里都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却也没人敢拿到光天化日之下来说,越是层级高的事情,越是能叫人三缄其口,归于平淡,且更因大家都明白此番之事说到底事涉储位,自然越发就没有人敢议论了。

☆、第九十一回 第一卷完

徐皇后千秋节上发生的事虽很快消弭于无形,但这个夏天注定要叫整个京城沸腾,五月二十日,就在四大国公府及朝中一些消息灵通的其他豪门勋贵的当家人都在考虑自家以后该走的路之时,皇上又有旨意下来,二皇子与三皇子齐齐赐婚。

本来二皇子与三皇子一个已经十八,一个已经十七,就算本朝的皇子历来成婚都偏晚,及冠之后方成婚才是常态,以二皇子三皇子现下的年纪,也的确该赐婚了。

但皇上此旨一下,仍是满朝皆惊,盖因这一次的赐婚,极为古怪。

安国公府二老爷,现任光禄寺少卿徐晋华的长女赐为二皇子慕容恺正妃。

一等护国将军,宣大总兵卫越之长女赐为三皇子慕容慎正妃。

谁都知道安国公府乃当今皇后的母家,天生就是大皇子一党的,哪怕如今大皇子眼见着失了势,他们也只有一条道上走到黑的命,可现如今皇上竟然下旨将他们家二老爷的长女赐给了二皇子为正妃,也就是说,安国公府以后便既是大皇子的母族,又是二皇子的妻族了,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想借此举分化安国公府内部,越发削弱大皇子的势力,还是变相的将二皇子也划到大皇子的阵营里,加强大皇子的势力呢?

而护国将军府自祖上起便以军功起家,至卫越这一代更是达到家族的全盛时期,卫越于六年前领兵一举灭了困扰大周边境多年的西羌苗疆两蛮夷小国,将大周的疆土在原有的基础上,足足扩大了近四分之一,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因而授宣大总兵,配一等护国将军印,乃是现下大周军队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同时卫家虽人丁兴旺,不知道什么原因,每一代却只有一个女儿,这一代也不历代,卫越兄弟三人嫡子庶子加起来十七八个,却只得卫越的夫人生了一个女儿,备受阖家下上宠爱,所以皇上说是将他的长女,其实是将他的独女,卫家的心肝宝贝赐给了三皇子做正妃,岂非等于三皇子手上也变相有了一定的兵权?

更兼两位皇子的生母都是早早封了妃位的,母族也都不弱,一者为淮南陈氏,一者为兰陵萧氏,都是着姓大族,人才辈出,虽及不上安国公府那般显赫,却也差不了多少了。

且依照惯例,皇子赐婚的同时就该封王了,大皇子是嫡长皇子,当初赐婚时没有封王也还罢了,太子未正位之前不封王乃是常理,可如今二皇子与三皇子赐婚也没封王,便由不得人不去揣摩皇上的心意了。

于是朝中便有人猜测起皇上此举莫不是已放弃了大皇子,打算着力栽培二皇子和三皇子,将来好在二人中挑选一人册为太子来?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的意见,觉得皇上此举看似是在栽培二三两位皇子,其实却是在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不叫任何一方做大,以避免危及皇权,更避免将来四皇子长大以后,几位兄长的势力都已不容小觑,他坐不稳太子之位,毕竟皇上宠爱罗贵妃与四皇子是众所周知的…遂都悄悄谋划出自家的出路来。

当然也有不少人仍支持大皇子,觉得大皇子乃中宫嫡子,生来便占了大道正统,岂有有嫡长不立反立庶次的?就算大皇子真有失德之处,也是瑕不掩瑜,只要改过了就好,更何况皇上自己不也说了,大皇子此番乃是被人陷害的吗?自然还是当以嫡长为国本才是正道…云云。

有了两位皇子震惊朝野内外的赐婚旨意在前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皇上随后下的另一道旨意便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了——临州广平侯指使家人重利盘剥草菅人命,按律本当抄家流放,念已故凌相之情分与功劳,故只虢夺爵位,罚抄家产,贬为庶民,三代不得以科举出身。

京城人几乎早忘了本朝还有一位广平侯了,凌相虽乃不世名臣,到底已身故多年,凌家更是早已搬离了京城十数载,谁还记得京城曾有这样一户人家?

但‘几乎早忘了’并不代表就真全忘了,至少老国公爷与陆老夫人便十分关注这道旨意,尤其是在他们早已知晓了罗贵妃的真实身份之后。

陆老夫人因忍不住与老国公爷感叹:“我原还以为事情早已结束了,谁知道皇上竟一直记着呢,舍不得怪罗贵妃,怪祈哥儿有罗贵妃护着,怪咱们又怕寒了老臣的心,将来没人再肯为他办这样的事…竟迁怒祈哥儿的父亲,平白无故夺了人家的爵位与家产,您说这叫什么事儿,祈哥儿父亲只怕压根儿不知道当年的卢氏还活着呢,就更别提先前发生的这些事了,如今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降无妄之灾,赔了夫人还赔家业,若是叫他知道了个中因由,只怕越发恨祈哥儿恨到入骨了!”

老国公爷冷然道:“有什么办法,谁让他的对手是皇上呢?别说皇上只是夺了他的妻子,如今又夺了他的爵位与家产,就算皇上要他的命,他除了死又能怎么样?‘天子一怒,流血漂橹’,难道他还敢反抗不成,便是有那个胆子,也没那个能力,如今他能保住自己及一家老小的命,已经是皇上格外开恩了!”

这话说得实在冷漠无情,但也确实是真话,皇权碾压一切,包括礼法,只因礼法本身就是为皇权服务的,任何个人意愿,甚至是荣辱性命,都必须于皇权之下匍匐,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陆老夫人心里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但明白归明白,却并不代表老人家就不觉得憋闷,好半晌方道:“也罢了,好歹还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以后虽不能再像以前那般富贵煊赫,想来女人们的嫁妆还在,应当不难度日,只苦了祈哥儿,也不知道他现下心中是什么滋味?”

老国公爷没有说话,只是扬声吩咐门外的张嬷嬷:“即刻使人请大老爷过来说话!”

待张嬷嬷应了之后,方与陆老夫人道:“不说这些了,说了也是白说,没的白让自己烦心,不过此事倒是越发让我明了了皇上的态度,竟是铁了心要抬举四皇子了…凤丫头的亲事,就依你的意思罢,你尽快与大儿媳商量好了,便部署起来,趁现在皇上还未下旨让钦天监择婚期,不然可就来不及了。”

虽说嫡长孙女不能为家族尽到应尽的责任的确可惜了,但既然左右都不能尽到了,何苦定要再赔上孙女后半辈子的幸福呢?历朝历代夺嫡失败后的皇子能有什么好下场的,好一些的领个虚职,看皇上的脸色过一辈子,更多却是被圈禁起来,虽说衣食无缺,却与囚犯无疑,关键大皇子人品低下,还有断袖分桃之癖,根本不爱女人,孙女儿嫁他一场,没有面子总该有里子,若连里子都没有了,又何必再嫁他?

陆老夫人见老国公爷终于松了口,转嗔为喜,忙道:“您放心,我一定尽快部署好此事,绝不让任何人抓到任何蛛丝马迹的。”

正说着,外面传来张嬷嬷的声音:“回老国公爷、老夫人,大老爷来了。”

老国公爷因扬声道:“让他进来。”

少时便见一身石青色纻丝直裰的陆中冕大步走了进来,先给老国公爷和陆老夫人行过礼后,方恭声问老国公爷道:“未知父亲这会子召儿子前来,所为何事?”

老国公爷令他坐了,又令张嬷嬷给他上了一杯茶后,方沉声问道:“前日皇上下旨为二皇子和三皇子赐婚,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陆中冕见问,沉吟了片刻才道:“据儿子看来,只怕皇上这是在为四皇子的将来铺路呢,四皇子毕竟年纪还小,大皇子却只得几个月就及冠了,即便此番因着皇后娘娘千秋节之事一时瞧着失了势,但只要中宫一日还是中宫,他便一日是嫡长皇子,谁也灭不过他的次序去。待再过个三五年的,皇上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四皇子却仍只是十几岁的毛头小子,皇上只怕就未必顶得住内阁和文武百官的压力,仍不立太子了,父亲也知道,武将与咱们这样的勋贵人家也还罢了,文官却都是敬奉孔孟之道,大道正统的,尤其那些个御史们,更是一个个儿的恨不能‘文死谏’以名垂青史,前朝万启皇帝时争国本之事累得多少人丢了身家性命,那些人不也不屈不挠,最后到底还是万启皇帝屈服了吗?”

一边说,一边觑着老国公爷的脸色,见他老人家双眼微眯似是在品度自己的话,便知道自己说到了他的心坎儿上,因又继续道:“倒不如趁现在便将二皇子与三皇子也推出来,既有分化大皇子势力的意思,虽说我那大舅兄一心想自家外甥坐上那个最高的位子,架不住我那二舅兄想自己做国丈啊,姐姐再亲又如何能有女儿亲?”

“也有让几位皇子鹬蚌相争,好各自去拉帮结派,相互制约着让立太子的事在短时间内定不下来的意思,毕竟皇上不一定会立嫡长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如今皇上又这般抬举二皇子和三皇子,要知道他们离那个位子可都只有一步之遥,以前碍于长幼与手上什么势力都没有也就罢了,如今既有了得力的妻族,他们又岂能没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于此等大事上,向来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只要他们起了那个争一争的心,早早晚晚都会出错,皇上便能名正言顺发落他们了…如此四皇子便能渔翁得利,有足够的时间成长起来,并培养自己的势力了,皇上这一手棋倒是下得好!”

见大儿子能将皇上的心思揣摸得这般透彻,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老国公爷眼里就飞快的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有这样的当家人掌舵人,自己便是去到九泉之下,也不必担心儿孙们会落得老友的儿孙们一般的下场了。

但老国公爷满意归满意,面上却是丝毫也不表露出来,又沉声问道:“可你如何就能确定你二舅兄会想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他就算有这样的想法,如今当家的可是你大舅兄,你岳母也还健在,安国公府几时轮到你二舅兄说了算了?万一徐家不打算再出一位皇后,而是打算出一位太后,让自家的外甥坐上那个位子呢,那皇上这一招岂非弄巧成拙,反让大皇子如虎添翼了?”

陆中冕笑道:“父亲心里明明明镜儿一般,偏要来考儿子。皇上这一手棋死下得好,却是招险棋,分化安国公府与让大皇子如虎添翼的几率各占一半,所以皇上才会为三皇子挑了那样一个有力的岳家啊,若能分化安国公府,自然就最好,大皇子与二皇子先就要斗个你死我活,若是不能,不也还有三皇子可以与大皇子二皇子斗上一斗吗?最好三个皇子能斗成一团,四皇子才能脱颖而出啊!”

老国公爷这才将自己的满意之色毫不遮掩的流露在了脸上,捋须点头道:“你能想到这些,也不枉我这么多年对你的教导与栽培了,定国公府交到你手上,我也能安心了。所以接下来不管朝中是什么局势,你都切记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只忠于皇上一人,咱们家已经够煊赫富贵了,犯不着却争那拥立之功,横竖不管哪位皇子上位,咱们家就算无功,也不至于有过,如此便足够了。”

陆中冕忙起身恭声应了,忽地想起广平侯被皇上下旨夺了爵位与家产之事,因与老国公爷道:“也不知道广平侯是惹着了谁,要说盘剥重利草菅人命,勋贵里不说十家十家有这样的事,至少也有*家,上面知道了,至多也是申饬降爵罢了,何曾有过这样直接便被夺了爵还被罚抄了家产的?父亲看我们要不要打发人去临州瞧瞧,看有没有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毕竟两家也算是多年的世交了…”

话未说完,已被老国公爷厉声打断:“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管广平侯府是得罪了谁,如今皇上旨意已下,便再无更改的可能,我们现下打发人去临州,难道是在告诉皇上,定国公府质疑圣意吗?”万一再惹得皇上也迁怒了定国公府,这么大一家人可该怎么办?

陆中冕不知道父亲为何这么大的反应,但仍是立刻认错道:“父亲教训得是,儿子知道错了,以后再不犯这样的糊涂。”忍了忍,还是没忍住道:“其实儿子也不是只看在两家是多年世交的面上,而是觉得孟祈那孩子非池中之物,早晚会有飞黄腾达的一日,所以想现下与他示个好,将来他若真能一飞冲天自然就最好,若是不能,咱们家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不是?”

老国公爷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孟祈那孩子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你不必画蛇添足。好了,时辰已不早了,你且回去歇着罢,明儿还要早起上朝呢!”

陆中冕应了:“那父亲与母亲也早些歇下,儿子便告退了。”与老国公爷和陆老夫人又行过礼后,方退了出去。

待大儿子离开以后,陆老夫人方满脸忧色的向老国公爷道:“方才我听你和冕儿的话,四皇子上位竟已是实打实的事了,一旦罗贵妃做了太后,我们又知道她的阴私,她能放过我们吗?”

老国公爷皱眉沉吟道:“所以我想着,我们家还得许个女儿与孟祈那孩子才成,到时候罗贵妃难道还真能对孟祈的妻族下手不成?再加上孟祈从中周旋,咱们家自然便能平安无事了。”

说得陆老夫人也皱起了眉头:“您这个法子好虽好,可我们现如今哪有合适的人选?五个丫头里没定亲的便只剩三丫头、县主和五丫头了,县主是绝不可能的,五丫头祈哥儿又看不上,三丫头那性子您也是知道的,别到时候结亲不成反结成了仇!”

老国公爷道:“不还有萱丫头吗…”

“不行!”岂料话才起了个头,陆老夫人已断然道,“萱丫头万万不行!”

老国公爷不由诧异道:“萱丫头为什么不行?”

陆老夫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反应过激了,忙笑着补救道:“萱丫头说到底只是咱们家的旁支,出身也未免太低了一些,祈哥儿可是连二丫头与五丫头都瞧不上的,又怎么可能瞧上萱丫头?”

老国公爷道:“她出身是差了一些,但人品才貌都是极好的,再过个一年半载,我帮着中显捐个一官半职的,她便也算是官家小姐了,又养在你跟前儿,咱们再重重与她添一份妆,也不会辱没祈哥儿了,——祈哥儿如今可不是什么勋贵子弟了。”

陆老夫人满心的着急不能说出口,只得道:“祈哥儿如今虽不是勋贵子弟了,可您别忘了他有个当贵妃的娘,指不定罗贵妃对他的亲事另有打算呢?横竖彼此年纪都还小,且再过个三二年的再看罢,若到时候罗贵妃对祈哥儿的亲事还没有安排,咱们再与他提此事也不迟啊。”

老国公爷一想,倒也的确是这么理,点头道:“那便依你的,且再等个三二年的罢。”

正事议毕,老国公爷自回禧华居去了,陆老夫人这才擦着额角的汗与张嬷嬷道:“幸好暂时劝住了老国公爷,不然真将萱丫头许给了祈哥儿,萱丫头以后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祈哥儿那孩子倒是个好的,可他父族那边一团乱,亲生母亲又是那样,哪里及得上嫁给彦杰清净?待彦杰明年出了孝,我便与两个孩子把亲定了,也省得夜长梦多,不知道又生出什么变故来。”

张嬷嬷笑道:“也就不到一年的事了,您老且不必担心,定不会再发生什么变故的。时辰已不早了,我服侍您早些歇下罢,明儿还有正事要办呢。”

陆老夫人点点头,由张嬷嬷服侍着盥洗了一番,躺到了床上去。

次日,众人来给陆老夫人请过安后,便被陆老夫人都打发了,只留了陆大夫人一个人,随即屏退满屋子的下人,将老国公爷父子与她的决定说了一遍,命陆大夫人:“你下去后便开始着手安排罢,记得别走漏了风声,不然凤丫头的后半辈子可就真是毁了。”

不想陆大夫人却一点也没有女儿即将脱离苦海的喜幸与感激,反而满脸难以置信的道:“母亲的意思,竟是要抗旨不尊,让我们凤儿明明有王妃甚至是更高那个位子不做,偏要去过隐姓埋名的穷苦不成?请恕儿媳这次不能从命了!”说完“噗通”一声跪在了陆老夫人面前。

陆老夫人事先也想过陆大夫人不会那般轻易就同意这个决定,所以难得耐心的与她解释道:“照如今的形式来看,皇上怕是真没有立嫡的打算了,当然咱们家当初答应凤儿与大皇子的亲事也并非是冲着那个位子去的,而是为了彼此知根知底亲上做亲…可如今你也看到了,大皇子品德有失,更有断袖分桃之癖,我们凤儿嫁了他,将来如何还能指望夫妻相得,琴瑟和鸣?与其将来她伤心痛苦我们瞧了也心疼,倒不如趁现在事情还有转机之时,便另谋他途…”

话没说完,陆大夫人已声音稍显尖利的道:“母亲如何就知道皇上没有立嫡的打算了,就算皇上偏宠罗贵妃与四皇子,也断没有宠妾灭妻,有嫡长不立反立庶次的道理,不然满朝文武乃至全天下的人都跟着有样学样,整个大周岂非都要乱了套?至于说大皇子品德有失,有断袖分桃之癖,连皇上都说了大皇子是被人陷害的,凤儿嫁了他怎么就不能夫妻相得,琴瑟和鸣了?大皇子先前对我们凤儿有多好您也是看见了的,难道那些都是假的不成?母亲素日但有吩咐,儿媳从无不从之时,但这一次,儿媳却是万万不能听从了,还请母亲恕罪!”

一席话,说得陆老夫人沉下脸来,也没了再与儿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直接道:“你以为我现在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吗,我只是在告知你老国公爷和我的决定而已,你若是不愿意,这事儿你就别管了,我安排张嬷嬷去做也是一样的!”

顿了顿,又道:“我知道你那点心思,不就是想着将来凤儿母仪天下后,你也跟着体面荣耀吗?做皇后的娘的确是够体面荣耀了,可前提是凤儿得有那个命!我们家如今已经够体面荣耀了,不需要再出个皇后来锦上添花,你不心疼凤丫头我心疼,你指着她给你挣体面荣耀我不指着,所以此事就这么定了!”

陆大夫人坚持要女儿嫁给大皇子,当然是打着想当皇后的娘的主意,可也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她不由哭了起来:“凤儿是儿媳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来养到这么大的,儿媳又岂有不心疼她的,可一来圣旨已下,若将来被有心人查了出来,咱们家可就犯了欺君大罪;二来皇后娘娘是儿媳的亲姐姐,大皇子是儿媳的亲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您让我怎么样呢?三来大皇子又哪有您说的那么不堪了,别说他是被陷害的,就算不是,也总比与女人鬼混,正妻还没过门之前,便满屋子侍妾,甚至弄出了孩子来得强罢,要知道他今年都二十岁了,寻常人像他这么大时,哪个不已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都是因为等凤丫头,他才耽搁到现在的,他待凤丫头也算是有情有义了。儿媳已经想过了,就算凤丫头将来当不了皇后,总是自己的亲儿子,难道皇上还真能要了大皇子的命不成,一个王爷总是跑不了了,凤丫头再次也是王妃,总比隐姓埋名只能嫁个普通人强得多罢?还求母亲三思!”

陆老夫人见大儿媳还一个劲儿的为大皇子说好话,怎么劝都劝不转,本想告诉她千秋节那日大皇子对陆明萱做的事的,但思及陆明萱的名声,到底还是忍住了没说,只是淡声道:“难道在你心目中,亲生女儿竟连姐姐与外甥也及不上不成?你难道真要毁了她的后半辈子,才算是对得起你的姐姐和外甥了?你可别忘了凤丫头姓陆不姓徐,我们家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拿她当示好娘家人的工具!”

这话就说得真正难听了,陆大夫人不由也有些恼羞成怒起来,抬起满脸是泪的脸看向陆老夫人道:“凤丫头是姓陆不姓徐不假,可母亲别忘了,婚姻大事由来都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更别说凤丫头的亲事还是皇上下旨赐了婚的,只要儿媳不同意,便是国公爷同意了都做不得准,除非国公爷休了儿媳,否则,凤丫头就嫁定大皇子了!”

冕儿怎么可能休了她,别说她嫁进定国公府二十年,为定国公府生儿育女,主持中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别说她身后站着的安国公府和徐皇后,只看在廷哥儿与凤丫头的面上,冕儿便不可能休了她,不然定国公府的根基都要动摇了…陆老夫人气得浑身直哆嗦,可一时半会儿间却找不到话来反驳儿媳。

婆媳两个就此僵持住了。

这些涉及家族兴衰乃至生死存亡的大事,阖府上下知道的就有限的几个人,陆明萱自然是不知道的,——她这两日正忙着与陆明芙收拾过几日家去时要带的东西,陆老夫人许是想着她才受了惊吓,格外怜惜她,已同意了此番让她和陆明芙家去住一个月的请求,而她自己因徐皇后“抱病”,大皇子被禁足,知道自己至少一年半载的是没了性命之忧,心情也是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舒畅。

还是陆老夫人使人来叫她去荣泰居,屏退了众伺候之人亲自与她说,让她去劝一劝陆明凤后,她方知道了。

原来陆老夫人眼见说服不了陆大夫人,又不好真就丝毫不顾及她的意愿直接将陆明凤送走,只得使人去叫了陆明凤来,打算听听她是个什么意思,若她也愿意走,自然要送她走,若她不愿意,牛不喝水总不能强摁头,说不得也只能让她嫁给大皇子。

不想陆明凤少女情怀,对大皇子是真有情,竟与陆大夫人的意思一样,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定要嫁给大皇子,还说什么‘好女不是二夫’,若老国公爷与陆老夫人真要送她回老家隐姓埋名另嫁他人,她情愿剪了头发做姑子去。

陆老夫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都说不转陆明凤,无奈之下,想到了陆明萱,千秋节那日在宫里发生的事再没有谁会比陆明萱这个当事人更清楚的了,由她去劝陆明凤,指不定就劝转了她呢?

陆明萱也不希望陆明凤嫁给大皇子那样一个渣滓,几乎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陆老夫人的要求,去了撷秀阁。

只可惜她也没能劝转陆明凤,陆明凤坚信那日大皇子是被人陷害的,还说:“就算他不是被人陷害的,而是真有那个癖好,也是因为之前我一直没长大的缘故,等我及笄嫁过去以后,我相信他定然会改好的!”

也许每个少女心目中都有一个坏男人遇上自己后,便会为自己改过自新,觉得自己是特别的的美好憧憬罢?

陆明萱也没了法子,只得回去向陆老夫人复命:“所谓‘求仁得仁’、‘吃得咸鱼抵得渴’,这既是大姐姐自己的心愿,就遂了她罢,横竖我们该做的都已做到了,将来她若过得好了自然就最好了,若是过得不好,也怨不得旁人了。”

事已至此,陆老夫人还能说什么,只能打消了将陆明凤送走的念头,令陆大夫人继续为她准备起嫁妆来,以大皇子的年纪,想来待他此番禁足期满以后,皇上就该下旨让钦天监择婚期了。

而陆明萱也在此事尘埃落定以后,与陆明芙一道坐上了回家的马车。

------题外话------

明天开始第二卷,男女主要谈恋爱了哈,争取第二卷末尾能成亲,O(∩_∩)O~

☆、第一回 上门

一场新雨过后,天空碧蓝如洗,草木青翠欲滴,半空中隐隐挂着一道彩虹,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连空气里都飘荡着淡淡的泥土的芬芳,格外的新鲜。

陆明萱走在自家的回廊上,不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觉得在这样的空气中整个人都舒展开了一般。

距离她们姐妹自国公府回到自己家中已经十余日过去了,因她们回来之前戚氏已出了双月子,所以待她们回来后,颜陆两家便开始过起三书六礼来,纳采、问名、纳吉三项礼仪都很顺利的走完了,今日已到了纳吉,也就是下聘的日子。

一大早陆明萱便起来了,先促狭的去到陆明芙屋里打趣了她一通,羞得她都快要恼了,才识相的离开了陆明芙的屋子,赶往正房给陆中显和戚氏请安,然后帮着戚氏打点今日的一些琐事。

陆中显穿了一身簇新的深青八宝如意团花直裰,看起来气色好得不得了,戚氏则穿了大红如意纹妆花褙子,梳了牡丹髻,戴了金玉观音满池娇分心并青金石的耳坠,打扮得十分华丽。

夫妻两个的眉眼间都溢满了喜悦,显然对颜家这门亲事十分满意。

瞧得陆明萱进来,陆中显先就笑道:“萱儿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昨儿夜里不是跟你说了,让你多睡会儿,凡事有你们太太的吗?”

陆明萱先屈膝给他和戚氏行了礼,才笑道:“太太一夜要起来看安哥儿好几次,才正该多睡会儿呢,素日我与姐姐不在家也就罢了,如今既在家,自然当为太太分忧解劳。”

又问,“安哥儿呢,可已醒了?”

戚氏笑道:“都这个时辰了,只怕也该醒了。”

话音刚落,便见*抱着安哥儿走了进来,先屈膝给陆中显和戚氏并陆明萱都行过礼后,才笑道:“哥儿一醒来便朝着外面‘咿咿呀呀’的想出去玩儿呢,才两个多月的孩子便这般灵醒了,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戚氏忙接过孩子,细细看了一回,才笑道:“他懂得什么,不过是见外面热闹,想出去凑热闹罢了,才这么小已是个人来疯了,再大些可怎么得了?”

陆中显听不得这话,也顾不得什么“抱孙不抱子”的说法,一把便将儿子抱了过去,声音里不无自得的道:“我儿子就是灵醒嘛,才刚满月时便知道让人竖着抱他,要尿尿之前也知道哭,其他孩子哪有这么聪明,远的不说,就说后街明兄弟家新得的小儿子,如今都四个多月了,瞧着还一副傻乎乎的样子,什么都不懂呢。”

说得戚氏与陆明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陆明萱因说道:“爹爹这会子当着太太与我的面儿这样说也就罢了,待会儿明大叔来吃喜酒时,您可记得别说漏了嘴啊,不然仔细明大叔与你没完。”一边说,一边将手指伸到因如今天热,只穿了件大红刻丝肚兜的安哥儿面前,立刻被他伸出小胖手抓住了,冲着陆明萱“咿咿呀呀”的,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安哥儿如今已经两个多月了,长得白白胖胖的,尤其一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可爱得不得了,陆明萱手被他抓着,只觉心都要化了,抱着他逗弄了好一会儿,眼见时辰已不早了,才将他交给*,令其抱到了陆明芙屋里去,——陆明芙虽是主角儿,但今日却是不能出来见客的,也不必管任何事,所以今日最清闲的反倒是她,整个陆家最安静的地方也反倒是她的屋子,把安哥儿送去她那里再合适也没有了。

待*抱着安哥儿离开后,夫妻父女三人才坐下,用起早饭来。

方用完早饭,已有族中与陆中显交好的叔伯兄弟们领着自家的老婆女儿并下人过来帮忙了,陆中显简单交代了戚氏和陆明萱几句,便忙忙去了外院。

余下戚氏与陆明萱又要忙着招待族中的妯娌姐妹们,又要安排中午的席面,还要处理一些突发的琐事,忙得是不可开交,好在母女两个都是能干人,倒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午时一到,外面便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有小丫鬟小跑着进来笑嘻嘻的禀道:“大姑爷与媒人一道下聘来了。”

少时,又有小丫鬟跑进来禀道:“大姑爷家的聘礼足足三十六抬呢,听说绸缎尺头、金银首饰、龙凤喜饼、各色喜果、合欢被褥应有尽有,还有用胭脂染红的鸡蛋、鸭蛋各一百个,上等的武夷茶一百包,鲤鱼一百尾,喜瓶一百盒,还有一千两聘金…引得左邻右舍都来看热闹呢!”

族中的叔伯婶子们闻言,都满脸艳羡的与戚氏道:“显大哥哥与显大嫂子可真是好福气,挑了这样一个好女婿!”与上次陆中显迎娶戚氏时相比,这回却是没人敢明着说淡话了,陆中显已有了儿子,如今又得了个好女婿,指不定什么时候大女儿便是官太太了,她们还是收敛点的好,毕竟谁也说不准将来的事,指不定哪一日她们便有求于陆中显这一房了呢?

陆明萱却是心里一动,去到戚氏跟前儿瞧瞧与她道:“太太,说话间就该开席了,我去厨房瞧瞧去,省得待会儿出什么岔子。”

这本来是戚氏的差事,但戚氏现在实在走不开,只得点头道:“那你就去瞧瞧罢。”

陆明萱应了,先去厨房转了一圈,便取道去了二门外,看能不能找机会看一看那颜十九郎,待会儿回去也好学给陆明芙听,好叫她安心。

也是运气好,也是陆家场子小,陆明萱在外院正厅的台几上才站了一会儿,远远的便见一群人簇拥着满脸是笑的陆中显与另一个十七八岁,穿绛红色海水暗纹长袍的青年走了过来。

陆明萱便知道这青年就是未来的姐夫了,忙微眯双眼细看了一回,见其容颜并不十分出色,五官也极普通,但一双眼睛却细长璀璨,直如夜空星子,极有神采,衬得他本该放在人堆里立刻便会被淹没掉的长相也一下子出彩起来,更兼身材挺拔,一身的儒雅书卷气…不由暗暗点头,这颜十九郎倒也配得过她姐姐了。

看清楚了未来姐夫,陆明萱不便多待,忙悄悄折回了内院去,整好也到了开席时间。

安排大家都坐了席后,陆明萱想着陆明芙一个人在屋里吃饭怪没劲的,遂在回了戚氏后,让人单另备了几样清淡爽口的小菜,送到陆明芙屋里与她一块儿吃。

一边吃,一边便将颜十九郎的长相大略与陆明芙说了一遍,末了悄声笑道:“未来姐夫与姐姐堪称男才女貌,天作之合,如今姐姐总算可以安心了罢?我为姐姐立了这么大一个功劳,姐姐可得重重的奖励我才好!”

陆明芙不意陆明萱连这个都为她考虑到了,又是感激又是羞涩,半晌方小声道:“那你想要什么嘛,至多将来我也悄悄与你相一相未来的妹夫也就是了。”

陆明萱就做出一副“亏大发了”的样子:“早知道我冒着被爹爹发现了少说也要挨一顿骂的险去帮姐姐看未来姐夫长什么样儿,却什么奖励都没得到,我就该不去,或者是去看了也不告诉姐姐的,现在后悔也晚了!要不我晚上便告诉爹爹,说是姐姐让我去看的?”

说得陆明芙气笑不得,拧着她白嫩嫩的脸颊道:“你只管告诉爹爹去啊,看我承认不承认。”顿了顿,却又小声道:“要不,把我那对儿八宝玉凤蝴蝶簪送给你?”

“这还差不多。”陆明萱这才一副转嗔为喜的样子,心里却不知道有多为陆明芙高兴,几乎就要与当日在宫中凌孟祈忽然破窗而入救了他时一样高兴了。

想到凌孟祈,不免就想到他进宫当差也已一个月多了,照他当时说的此番只借调去金吾卫一个月,如今他该回了锦衣卫才是,也不知罗贵妃愿不愿意放人?看来自己就这几日内该让丹青去打听打听才是。

一时饭毕,休息了一会儿,就有小丫鬟来回陆明萱说是前面送客了,陆明萱忙随那小丫鬟去了前面。

先是送新姑爷与媒人,回礼是一早便准备好了的,几大包翁姑新郎的鞋袜衣袍,茶果点心也是满满几担,十分的丰富周到,颜十九郎脸上还看不出什么,颜家的媒人脸上却是笑开了花儿。

双方又在商量过后,将成亲的日子定在了两年后也就是陆明芙及笄后,至于具体的日子,到时候再择也不迟,横竖颜十九郎也要准备明年的秋闱,若到时候能高中,就更是双喜临门了。

然后再是送来贺喜的亲朋本家们,陆明芙的舅舅与姨母们也来了,瞧得陆明芙的夫家这般体面大方,女婿也是一表人才,听说还是秀才老爷,前途不可限量,见陆明芙与戚氏也处得好,陆中显也并不因有了儿子便薄待女儿,都拿着戚氏特意准备的厚厚的回礼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陆明萱与戚氏一道忙活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将所有的客人连同回礼全部送走。

回到厅里叫丫鬟上了茶来正吃着,陆中显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陆明萱万万想不到的人,竟是凌孟祈。

陆明萱嘴里的茶差点儿没一口喷出去,满脑子都只有一个念头,凌孟祈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她家,瞧着还一副跟陆中显极熟稔极亲热的样子?

也不怪陆明萱吃惊,陆中显的确待凌孟祈极亲热,一进来与戚氏介绍过凌孟祈的身份后,便又是招呼他坐又是招呼人上茶上点心,还留他吃晚饭的,要知道这可是陆家的内宅,外男轻易不能进的,就算陆中显再不拘小节,也不能就这样直接便将他带进来见自己的妻女罢?

再看凌孟祈,也是一反常态,穿着月白色杭绸直裰,腰间荷包、玉佩、扇套之类大家公子该有的配置全部齐全,头发也是打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于俊秀儒雅中又带着一股子利落劲儿,正是长辈们最喜欢的小辈打扮的样子。

这也还罢了,关键他还一反素日在人前并不多话也不爱笑的常态,一口一个‘显叔’、‘显叔’的叫着陆中显,说话时也是不着痕迹的奉承着陆中显,三言两语间便奉承得陆中显越发的开怀,一叠声的吩咐早已看凌孟祈看呆了的戚氏让人备席面去,还让人去取自己珍藏了十数年的好酒来,说是要与凌孟祈‘一醉方休’。

陆明萱不由暗暗纳罕,也不知凌大哥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纳罕归纳罕,她心里其实又隐约能猜到凌孟祈的用意,只不过她拒绝去深想而已。

眼见陆中显与凌孟祈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架势,陆明萱忍了又忍,到底还是没忍住趁二人说话的空档问陆中显道:“爹爹,凌大…凌世兄怎么会来我们家里?他如今不是在宫里当差,怎好方便随意出宫?”后一句话却是明显在问凌孟祈了。

陆中显见问,正要答话,凌孟祈已先笑道:“我前几日已交了金吾卫的差事,又回锦衣卫当差了,今日休沐,我过来这边见一个朋友,可巧儿经过显叔家门口,见张灯结彩的,一问是颜家来下聘的日子,索性进来讨一门喜酒吃。”

听他已经交了金吾卫的差事,如今又回了锦衣卫,陆明萱不由松了一口长气,就见陆中显笑道:“真是难为祈哥儿了,说是来讨喜酒吃的,见我忙不过来,便主动帮我招呼起客人来,又帮着忙着忙那的,连午饭都没顾上吃,我想着素日你们在国公府也是常见的,大家也不算外人,所以便留了他吃晚饭。”

这么快将让爹爹不拿他当外人了,陆明萱不得不佩服凌孟祈的本事,因起身道:“爹爹与凌世兄聊着,我回房瞧瞧姐姐和弟弟去。”屈膝行了个礼,便径自往外走去。

不想她刚走到院子里,身后便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萱妹妹留步。”

陆明萱忙转过身来,一脸紧张的小声道:“你怎么出来了,也不怕我爹爹怀疑我们私下里有什么吗?”还叫她‘萱妹妹’,叫她姐姐却是‘芙姑娘’,这不是摆明了在告诉旁人他俩关系不一般吗?

凌孟祈一边心说,就怕你父亲不怀疑我们有什么呢,一边不着痕迹,却近乎贪恋的打量起她来,见她穿着海棠红底绣梅兰竹的妆花褙子,玉色挑线裙子,想是因家里今日有喜事,梳了个堕马髻,戴了珍珠发箍,耳朵上坠了对红宝石灯笼坠儿,显得腰如杨柳,面若初雪,比平常更漂亮三分,尤其一双眼睛,更是闪烁着宝石般明亮的光芒,衬得她整个人犹如一朵绽开的花般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显然早已自当日在皇宫里受到的惊吓中恢复过来了。

凌孟祈方暗暗松了一口气,笑道:“我与显叔说,你身边的丹青与我身边的虎子是同乡,上次我忽然进宫后,虎子担心害怕得不得了,可又不知道该去求谁帮着打探一下消息才好,于是通过丹青求到了妹妹头上,如今见了妹妹,我自然要当面与妹妹道一声谢才是,显叔便让我出来与妹妹说话儿了。”

好罢,这样正大光明的说要与她道谢,以陆中显不拘小节的性子,的确不会拦着他,反正都已在陆中显面前过了明路了,陆明萱整好也有话问他,遂领着他去了后面的园子,令丹青远远的瞧着别让人靠近后,才低声问道:“才凌大哥说已卸了金吾卫的差事回了锦衣卫,这是不是意味着上面那一位…”用手指了指天,“已经不会再迁怒你了?贵妃娘娘呢,如今可已大好了,她没有死活拦着不让你出宫罢?”

凌孟祈见问,沉默了片刻,才苦笑道:“原是一早便说好了的,她如何能言而无信?至于上头那一位,他都已经夺了我家的爵位和家产,气也算是出够了,还想怎么着?况就算他想拿我怎么着,不管是不看僧面看佛面还是投鼠忌器,也得顾着某人不是,所以我不但没事儿,反倒还因此番进宫一趟,在别人眼里不知是攀上了什么高枝,才一回锦衣卫便蒙都指挥使大人亲自召见,升我做了总旗呢,是不是可喜可贺?”

他的话里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嘲讽与讥诮,显然对因罗贵妃的缘故而升了官一事十分憋闷,可这憋闷还不能对任何人讲,不然别人指不定会以为他得了便宜还卖乖,便一直忍着,忍得不知道多难受。

本想回国公府找机会见陆明萱说道说道的,不仅仅是因为情感上他只想对陆明萱说这些,也因为陆明萱知道个中隐情他只能对她说,不想一大早去了国公府,又得知陆明萱已回了自己家中,他进去给老国公爷和陆老夫人请过安后,便借口卫所还有事离了国公府,又一路打听着撵到了陆家,可巧儿就赶上了陆明芙的喜事,他一琢磨,这可是一个难得与陆明萱的家人拉进关系的时候,只要搞定了她的家人,离搞定她本人还远吗?可不能轻易错过了,因忙强压下满心的憋闷,让虎子去备了一份厚礼,他昔日在国公府与陆中显也是打过交道的,今日他又是抱了讨好未来岳父的心思,态度自是越发的恭谦,不过半日功夫,便已使得陆中显拿他当自己人了,于是方有了先前他忽然出现在陆家的内院那一出。

见凌孟祈满脸的冷然与讥诮,陆明萱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半晌才轻声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凌大哥且不必想那么多了,只管当好自己的差便是,也证明给那些人看,你升官是实至名归,是你有真本事,而不是因为旁的原因。况指不定是你想多了,都指挥使大人并不是因为你进了宫一趟才提拔你,而是本就看好你呢,不然他怎么可能只提拔了你半级,就该越级提拔你才是啊。”

广平侯被夺了爵位与家产之事虽在京城里没掀起什么波澜,大多数人根本早已忘记甚至不知道大周还有广平侯这个爵位,但因凌孟祈的关系,定国公府上下却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下人们且不说,主子里幸灾乐祸的却是不少,譬如陆明丽与她姨娘,还有陆明欣与她姨娘,那几日只要一逮着了机会,就要把凌孟祈好一番冷嘲热讽,陆明萱自然也知道了。

凌孟祈仍是苦笑:“怎么可能是我想多了,别人不知道个中隐情,我自己难道还能不知道吗?至于你说的都指挥使大人怎么只升了我半级,就该越级提拔我才是,你当他不想呢,不过是我现如今资历太浅,越级提拔难以服众罢了,所以他同时还派给了我一个差使,让我三日后出京去办一件密差,还暗示我,等我此番立了功回来,还要提拔我,——虽说我自小便不止一次暗暗想过,要是有朝一日我家里的爵位被上头的人夺了去就好了,到时候看我那好继母还谋个什么劲儿,只要一想到她多年所谋到头来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心里便不知道多痛快。”

“但我从没想过,要拿家里的爵位来换我自己的前程,我的前程我自会凭自己的本事去挣,用不着靠家里的爵位去唤,更用不着仰仗那个女人的鼻息!我还觉得对不起我父亲,若他当年不是娶了那个女人,若不是因为我,他今日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我心里憋得难受,好几次都想索性辞了差使不干了,也省得让自己这般难受…”

话没说完,已被陆明萱急声打断:“凌大哥你可别冲动,也千万别去想什么你的前程是用家里的爵位换来的,就算此番你不升官,那一位该夺你家的爵位与家产还是会夺的,与你又有什么关系?你也别去想对不起你父亲什么的,从头到尾你都是最无辜的,就算有错,也是他们的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好容易你如今在锦衣卫站稳了脚跟,你又年轻又有本事,将来自有大好的前程,难道就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猜测,便放弃了自己的前程不成?你可别忘了,大皇子就算再不得圣心,要为难你一个白丁还是轻而易举的,难道你还想受他的凌辱不成?就算有贵…娘娘在,难道娘娘还能明里护着你?你可千万要三思啊!”

若此番凌孟祈真辞了锦衣卫的差使,便等同于是自己放弃了官身,凭广平侯对他的冷淡,就算自家的爵位与家产还在时,尚且不肯与他谋个前程呢,就更别说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凌孟祈以后该怎么办呢?难道真默默无闻,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不成?他生来便是雄鹰,她不想看到他自己放弃了飞上高空,俯瞰天下的能力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