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起一阵萧瑟的冷意,干枯的树梢发出生硬的响声。眼前这位绝代佳人,犹是双目凛冽着,等来了她的最终归宿:“废位,赐死。”

我看到岳氏拔了刀朝我刺来我却躲不开,看到突然而至的他情急之下护住我…那刀,却毫不留情地刺入了他的胸膛。

太可怕了。

好多血,沾了我满手,还在不断往外涌着。惊慌失措间,听到他风轻云淡地对我说:“别怕,没事了。”

“陛下!”我从噩梦中惊醒,惶惑地张望一番,觉得这个梦已经一连做了好几遍。

从入睡开始,便在我脑中循环往复。

“娘娘怎么了?”红药掌着灯进来,幽暗的烛光照得她面色暗暗沉沉。

我喘了口气,摇摇头:“没事,几更天了?”

“二更天。”红药答道。

梦中的恐惧仍在我心头萦绕着,我蹙了蹙眉:“刚二更?”

“是,娘娘没睡多久…”

“陛下呢?”我又问她。

“陛下?走了啊,回成舒殿了,处理完岳氏的事就走了…”她有些疑惑地望着我眨了眨眼,“娘娘这是被噩梦惊坏了?奴婢去给娘娘换点安神的熏香吧。”

“不…不用…”与她说了这么久的话,那种惧意仍是挥之不去,反倒愈加明显,我起身下了榻,“备步辇,去成舒殿。”

“娘娘…已经很晚了。”红药劝着我,我却没有心情去理会,那梦太可怕了,如不去见他一次,我大概会彻夜不眠

我催得急,抬步辇的宦官便行得很快,到了成舒殿门口,见宫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登时心中一闷。

这是他读折子的时候,该是一片安静才对…这番的忙碌,我在御前那些年也不曾见过。

真的出事了。

恰逢怡然从殿里走出,步履匆匆,面色谨肃异常,我忙上前拦住她,她微有一怔,道:“姐姐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出了什么事?”我问。

怡然把我拉到一旁,焦灼一叹:“陛下本不想让姐姐知道,但现在谁也瞒不住了…”她定定地凝目睇着我,仍有一瞬的踌躇后才道,“陛下替姐姐挡了一刀。”

我愕住:“你说什么?”

“郑大人那般的神情姐姐瞧不出有问题吗?是陛下不让说,可是…”她咬了咬唇,眼圈泛了红,“那刀上有毒。”

我猛抽了一口冷气。

“还没到成舒殿…人就晕过去了…现在几位太医都在里面…”怡然擦着眼泪垂首道,“我要着人去知会各宫嫔妃,姐姐你…还是先不要进去的好。”

我在原地僵了好久,说不清是惧怕还是担忧。他中毒了…因为他为我挡了一刀,可他竟不让我知道。

怪不得…那时他额上出了那么多虚汗,我就该知道的,我该看出有哪里不对。那根本就不是惊出来的汗,那是疼出来的。

可他竟然还那般悠然自若地吻着我的额头,对我说“别怕,没事了”。

啊…所以他会跟我要斗篷!我记得的,他今日穿的是一身月白色的常服,若没有斗篷遮着,那血迹…必定触目惊心。

贺兰宏晅,我从没拿你当过夫君,你干什么为我冒这样的险?哪怕你事先并不知那刀上有毒…

就因为我说我信不过你了?

我在成舒殿前的这片广场上,陷入了无尽的茫然,哪怕有寒风不断呼啸着掀动着一阵阵冰冷,我仍旧无法让自己清醒。

他到底图什么?我以为我已将话说得明明白白,从此以后我都会如其他嫔妃一样,不会再受旧日情谊的搅扰了。

还有…他明明已经离开了簌渊宫,为什么又折回来…

我很想冲到殿里去问个明白,最终,还是止了步

殿前广场上的人很快就多了起来,各宫嫔妃皆是匆匆赶到。岳氏被赐死在前,宏晅中毒昏迷在后,这个夜晚,太不平静。

“贱婢惑主!”馨贵嫔一声怒骂凛凛,“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敢让陛下替你挡刀!”

我无言可辩。

“从你得封开始,宫中便一日都没有消停过,夏美人被废了、和贵嫔死了、愉妃被下了毒、瑶妃也被降了位形同废黜…如今直接轮到了陛□上,妖女祸国!”馨贵嫔的骂声不绝于耳,我却没有反驳她的心思,遥望着成舒殿,心绪莫辨。

“帝太后驾到——”宦官的通禀传来,一众宫嫔皆转了身,俯身下拜道安,帝太后在我面前停住脚步,绣纹繁复的深紫色裙摆直入我眼帘。

“旁人都免了。”她道,我维持着跪姿垂首等着她的发落,她肃然的口气中没有半分往日的温和,极尽威仪,“从来不曾出过这样的事,岳氏已被赐死了,但你…”她语中一顿,“来人,赐她白绫、鸩酒、匕首。”

浑身一悚间,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头顶凌厉划过,冷冷道:“皇帝若无事,听皇帝的发落;他若不醒,你便是头一个殉葬的。”

“诺…”我重重一拜,恭送她入殿。

那三件东西很快就摆在了我眼前的石砖上。我长跪不动,只觉寒冷的青石砖在膝头激起阵阵刺痛,随着骨头向上窜着,最终刺入心里。

若他因此丧命,那我确实是该死的。并不因为他是皇帝,而是因为我对他的利用那么多,多到我自己都觉得虚伪不已、多到我自己都对自己存了厌,他却为救我而死。

我不值得。

他对我的那一番利用之后,他已不止一次地向我解释、向我道歉…可我仍利用着他这番愧疚,对他若即若离,忽远忽近。利用着他对我的不舍和歉意,一次次地提醒他我信不过他,让他如何解释也没用,可他…为我挡了这一刀。

天太冷,嫔妃们都被请进了侧殿落座,任由我一个人跪在外面,直到天边泛了鱼肚白。

“陛下的毒已解了,虽还未醒但无大碍,各位娘娘、娘子请回吧。”怡然带着喜悦的声音从殿中传入我耳中,我心头一松,险些脱力。

帝太后在宫人的簇拥下回宫歇息,经过我身畔时未作停留,也没有叫我起身的意思。片刻后,怡然端了杯热茶出来给我,道:“姐姐先暖暖身子。陛下不知还要多久才能醒,姐姐如此跪着…帝太后也不许我们禀给陛下,若不然,差人去求求帝太后吧…”

“算了,帝太后还恼着。”

“帝太后不会把姐姐怎样的。”怡然说得很是肯定,见我面露疑惑,敛了笑意,微微一叹,“姐姐不知道,陛下意识不清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速禀长宁宫,此事无关晏然’。帝太后知道陛下这个意思,只要陛下没事,她就不会重罚姐姐的。”

我怔然,他在最后那一刻想到的…还是护我?

否则,我大概是没命在这里跟众人一起等着他苏醒了吧,眼前这三件东西,帝太后大抵会直接让我挑上一件。

怡然一喟,寒风中她的气息凝结成白雾散去,她怅然道:“姐姐别和陛下赌气了。姐姐知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在离开后又折回明玉殿?不过是因为在宫门口瞧见了岳氏的步辇,怕她找姐姐的麻烦。”

我无言静默,半晌,强扯出一丝笑:“我知道了,你回去安心做你的事吧。”

“陛下醒了。”殿里一阵低低的欢呼,我看到那一片五颜六色齐齐涌向寝殿,都向里张望着,但未得传召,谁也不敢擅自进去。

又过一刻,众人终是都退了出来,各自回宫,想是他此时无心见她们。

“陛下传宁贵姬,快请进来。”郑褚在殿门口吩咐了两旁宦侍一句,又疾步回殿听命。两名宦侍过来扶起我,我已半分力气也没有,俯身揉着膝盖道:“两位中贵人稍候,本宫缓一缓再进去,不要让陛下瞧出来的好。”

帝太后既不让宫人禀给他,他便该是不知我在此的,如是算上从簌渊宫过来的时间,可以有好一阵子来缓。

是以抬头乍见殿门口长身而立的那一抹玄色时,我不禁一滞。他远远凝睇着我,颇有些无奈地沉了口气,举步出殿。

我实在是难以屈膝行礼了,只得在他走到近处时低一低头,道:“陛下大安。”

他看了看我,问:“跪了一夜?”声音犹有点发虚。

我垂首喃喃道:“没有那么久。”

常言道:“走,两手笼于袖内,缓步徐行”,这是礼仪上的要求。他为一国之君,素来是格外注意这些的。目下右臂却一直垂着,宽大的衣袖略显不整,可见这伤不轻。

“进去歇歇?”他微微一笑,询问我的意思。我点点头,由宫人搀扶着随着他进殿。

落座前他瞅了瞅我,略一思索,指了指旁边的一张胡床:“去那儿坐吧。”

我有些犹豫:“多不雅1…”

他无所谓地笑笑:“又没外人。”

他就和我一起在胡床上坐下,相视无言。须臾,我终是问他:“陛下干什么要挡那一刀…”

他轻松地一笑,告诉我说:“未及反应罢了,你不用在意。”略一顿,又缓缓道,“再怎么说,也好过你被她刺死不是?”

“那陛下受了伤为什么不告诉臣妾?”我又问他,他微眯了眼睛,衔着笑一字字道:“告诉你干什么?你又不是御医。”

“…”我无话了,安静了一会儿,他问我:“岳氏为什么那么恨你?”

90

被他问到这个,我也是一片茫然:“臣妾也不知。就如陛下说的,臣妾和她先前不可能见过。她是煜都的歌姬,臣妾可是在锦都长大的。”

“嗯…”他想了一想,“你在到太子府之前,去没去过煜都?”

“没有。”我忍不住白他一眼,“即便是去过、见过,那时候臣妾五六岁,她六七岁,总不能是儿时打架记仇记到现在,还要入宫取臣妾性命…”

这样的故事传出去,够让民间文人们写上些情节生动的书了。

他不禁失笑,难免动了伤口,左手按住右肩佯怒道:“不许说笑!知道朕身上有伤,你要弑夫么?”

我闻言凑近了他,笑意愈浓地道:“昨儿个聆姐姐跟臣妾说了个笑话,可好笑了…”

他淡看着我嘴角一搐,忽然也浮上一缕不善的笑意,伸手在我膝上一拍,我登时一声惨呼痛得栽进他怀里。再抬起头望着他时,泪眼婆娑。

他轻轻咳了一声,吩咐宫人取药,是怡然亲自拿了药来。我一见她,又想起一事,垂首低言道:“臣妾听说…陛下晕过去前,还想着知会长宁宫莫要为难臣妾…”

“刀都挡了,你如就这样被赐死,朕不是白挨这一刀了?”他反问我,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瞟了一眼正为我上药的怡然,歉然道,“还是让你受罪了。”

“这点小伤,没事的。”我低哑一笑,和顺地倚向他,这是我这些日子以来唯一一次主动地靠近他。他伸臂环住我,半晌,沉然道:“知道朕为何不想告诉你这件事么?”

我略一思忖,严肃道:“因为臣妾不是御医。”

“…”他低头微瞪我一眼,徐徐解释着,“朕知道这些日子你心里都有怨,是想找办法解你的心结,但不是用这样的法子。”他的手指轻抚着我的脸颊,言语轻缓温和,“朕要的不是你的感恩戴德。”

我无言以对,只倚在他肩头安然阖目,不再有昨日的梦魇

如此大事,注定是压不住的。很快从宫中传遍朝野,群臣在怒斥岳凌夏的同时,也不会忽略我的存在。

“晏氏出身卑贱,此番虽非她之过,然毕竟因她而起伤及圣体康健,实当与岳氏同罪论处。”

我在成舒殿外听到这话,脚下顿住,一蹙眉头问一旁的宦官:“里面是哪位大人?”

“是左相姜大人。”宦官躬身回道,抬了抬眼睨着我的神色,低言道,“从前跟娘娘共过事,臣说句不该说的…这事大概免不了要闹大。事关圣体安康,不止左相大人,几位朝中大员都进了言,只怕…”

“怕什么?”我冷然一笑,“人是萧家送来的,要我与岳氏同罪,萧家休想逃过。”遂颌一颌首,淡道,“有劳通禀。”

虽则平日里进成舒殿都不需通禀,但近些日子因他有伤在身,大多事物皆在成舒殿处理,故而多有外臣,总还是禀一声合规矩。

不一刻,有宦侍出来道:“娘娘请。今儿个左相大人在,娘娘您…”

“本宫知道。既然陛下敢让本宫见,本宫便是有分寸的,不劳中贵人操心。”

他不再多话,一垂首请我进去。

“陛下大安。”我在案前盈盈一福,起身间又想侧前方正禀事的那人一颌首,“姜大人安。”

姜麒回看我一眼,冷然轻哼:“妖女祸国。”

“晏然才疏学浅,不知姜大人所言‘妖女’可是妲己、褒姒之流?”我浅笑吟吟地询问着,语中一顿,又道,“如是,难不成陛下在大人眼中是商纣王、周幽王?”

“晏然,过来坐。”宏晅哑笑一声,暗示我不可多言,我又一福,方去落座。左相神情肃然,凛然道:“臣不与妖女同堂议事,臣告退。”

“姜大人!”宏晅神色一凌喝住他,俄而轻笑,“姜大人今日来此,不就是为了说朕替她挡刀的事?朕这才许她进来,大人当着她的面,反倒不能说了么?”

姜麒滞了一瞬,长揖道:“既如此,臣只有两问。一,陛下受伤之事,与她有关无关?”

宏晅不多辩解地答说:“有关,阖宫皆知。”

“那陛下可否废其贵姬位?”

“不可。”他答得淡然,姜麒扫了我一眼,追问:“为何?”

宏晅轻笑着沉吟一会儿,侧头问郑褚:“眼下还有谁在侧殿候着?”

郑褚想了一想,躬身禀道:“御史大夫、光禄大夫、骠骑将军,还有…廷尉、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大约也到了。”

“来得齐全。”他听罢又轻笑一声,道,“都请进来,先把这事了了,免得各位大人日日操心着分内之事,还要为朕的家事烦扰。”

郑褚道了声诺,退出殿外去请人。不一刻便带了几人进来,一齐见了礼,宏晅一点头,道:“几位大人都坐吧。”

待几人坐定,他方指了指我,说:“这就是宁贵姬晏氏,你们有人见过她有人没见过,倒都为她争了好几日了。今儿个她在这儿,如何定夺,就今天拿个主意。”

我不知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倒也不怕,垂眸安心听着。一时无人发话,沉寂半晌,还是他先发了问:“光禄大夫怎么说?”

“这…”光禄大夫起身一揖,回道,“岳氏之事,是犬子之过。陛下已将她赐死,臣也斥了犬子…旁的事,臣不多言…”我抬眼看去,原来这便是萧景行,皇后和萧宝林的父亲。年过半百的人了,还要为两个女儿操不少心,整个萧家的兴衰都靠着他这个光禄大夫,还日渐不合内斗不断,委实不易。

宏晅点一点头,转言间口吻中添了几分尊敬:“老师,您怎么说?”

御史大夫赵恒离席道:“陛下恕臣之言,此事虽是岳氏之罪,旁人却亦有过。过却不在宁贵姬,而在陛下。宁贵姬慌乱之中许不及反应,但陛下是一国之君,当有分寸。”

“赵大人这话就错了。”礼部尚书吴允忍不住开了口,“怎是陛下之过?若非晏氏惑主在先,陛下如何会舍身去救她?再说…陛下为了这晏氏,也不是头一回违规矩了。此女不除,只怕宫闱难安。”

几乎就要忍不住地出言反驳,手却被他一攥,他神色未动地转了视线:“骠骑将军。”

“臣是个武将,带兵打仗无妨,陛下的家事臣不便说。”霍宁话语中好像带着无尽的慵懒,似觉得此事极是无趣,“臣只觉得,堂堂七尺男儿,如遇险情,出手护家中妻妾在情理之中,冷眼旁观才为人唾弃。”他话语微顿,笑中带嘲,“而事后,如若此人受伤,旁人便觉是此女子之过,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霍宁说得轻轻松松,姜麒与吴允怒意登现,姜麒愠道:“骠骑将军此言差矣,陛下乃一国之君,岂能为一奴籍贱婢伤了圣体…”

“姜麒!”宏晅的眸光骤然一冷,断喝声中震怒分明,目光凌厉地直射姜麒,厉然道,“为她脱籍是朕亲自下的旨,今日左相就事论事便可,朕不想再听到旁人议论她往日出身。违者,依抗旨论处。”

他很少与朝中重臣发这样的狠话。姜麒一时滞住,思忖片刻到底不敢再触这个霉头,隐有不甘地揖道:“臣遵旨。”

“若是都说得差不多了,诸位大人便听朕一言。”他执盏品了口茶,沉吟着道,“那天的事,朕不知是如何传成的今天这般。朕觉得这是自己后宫的事,便也懒得多去解释,熟知闹至此地步,竟要朕将贵姬废位赐死。”

几人神色一震,深有疑惑地看向他,不知他何意。我亦是不明,只觉着他的手在案下玩弄着我的手,坦坦荡荡道:“岳氏失了子,朕降了萧宝林的位份,岳氏觉得朕处置不公,便心怀怨恨。恰好朕当晚在簌渊宫,她就寻仇寻去了那里。”

他的目光缓缓扫视过一众重臣之后,又续上五个字:“意欲行刺朕。”

我闻言惊得被他握在手里的手一抽,他淡淡睨了我一眼,带了几分笑意,说得很是平静:“贵姬想替朕挡那一刀,却迟了一步,没来得及。”

“…”我讶然愣住望着他,这样翻案行得通么?

“所以…诸位若觉得如此也有罪,朕便废了她。”他浅浅笑着,“不过来年的采择家人子便可免了,照这般要求,选进来的必要身手不错,只怕众家人子中也没几个合乎要求的。”

一片沉寂。

如不是殿中气氛太肃穆,我只怕要忍不住笑出声来。良久,霍宁起身肃然长揖:“既然如此,此事无可再争了,臣告退。”

光禄大夫与赵伯伯本对此也无甚态度,也随之揖道:“臣告退。”

姜麒和吴允犹是踌躇片刻,沉思着想要再辩上一辩,最终也都只是行礼告退了。

安静中,他微笑着目送他们离开,我觉得手心隐隐发痒,低头见他的手指在我手中划拉着,似乎一遍遍写着什么,我凝神辨别了半天,终是觉出那是什么字:哈哈。

大功告成的得意…

91

元月到来,一道轻风拂面带着丝丝温暖,枯黄的柳枝抽出淡绿嫩芽,湖面厚冰逐渐消融,清水在冰裂处汩汩流着,一片盎然。

自去年秋时起的一切颓靡之相都已不在,就如伏地的落叶被清走,不留半点痕迹。

六尚局开始着手忙碌家人子采选事宜,事务繁多,出不得半点岔子。怡然便常在难得的歇息时来簌渊宫寻一时的清闲,告诉我一些采选之事,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并不怎么上心。三年一次的事,总也免不了,从这个时候开始顾虑未免太累。

闲暇之时,我常带着元沂一起去成舒殿或是广盛殿见宏晅,这个时候,他也愿意放下手头的事情歇上一歇,抱过元沂放在膝头同他玩上一会儿,抑或是随便拿过一本奏折挑几个简单的字教他。

元沂还不满两岁,但很聪明,宏晅和帝太后都很喜欢他。顺姬也曾看着与永定帝姬一起正玩得开心的元沂说过:“娘娘教得好,这孩子早慧,日后必成大器,娘娘的前途也无虑了。”

我自然明白她所说的“成大器”是指什么,却不说破。我想,愉妃若在世,必定不图他成那般的“大器”。一世的平安,才是最好的。

萧宝林自从降位后很是安静,安静得几乎连我都要忘了宫里还有这么一号人。如若今次新选的家人子中能有格外出挑的,一举封到从五品容华或是更高的位份,映瑶宫可能就要有新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