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恩仇记》作者:秋李子

简介

朴素版的:这就是一个嫁的不好,最后自己努力的故事

搞笑版的:贺三八,特开三八文

剧情版的:陈寡妇十八岁嫁进陈家,十年后丈夫跑了不算,

还给她留下那么多麻烦,十年内陈寡妇又当爹来又当娘,

本以为儿子娶妻,女儿嫁出,自己就可以享清福,

谁知跑掉的人又回来,还带个漂亮妞,陈寡妇一怒大叫:老娘不是王宝钏!

励志版的:男人靠不住,老娘就自己努力,男人回来了,老娘一脚把他踢开找小正太!

内容标签:乡村爱情 欢喜冤家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罗萱娘(陈寡妇) ┃ 配角:李成,陈叔洛 ┃ 其它:

第 1 章

大明嘉靖六年,浙江湖州,腊月二十三,正是过小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祭灶神。城里陈大户家也不例外,下人们都在准备过年的一应物品,也有个把人趁人不注意,在那里议论:“听说了吗?昨日有人递信来,说三爷死在了山东?”

有人连连点头:“这还是舅老爷说的,说亲眼看见三爷掉进河里,连尸首都打捞不上来。”咳嗽声起,想必是家里的管家:“你们都在说些甚么,主人家的事,都在这胡乱议论,还不忙着打扫干净,预备祭灶?”

众人见说话的是家里的总管陈大,忙都停住议论,风快的去做各人应当做的,陈大说完话,看向三爷住的院子,叹气,这孤儿寡母的,可怎么过,自己家的大爷二爷,可都不是好相与的,要是老爷硬朗,这三奶奶,还能有好日子,可老爷六月的时候,听说三爷居然打了城里王知府的儿子后,惧祸逃走后就气得中风,躺在床上,家务都由大爷照管,若要分家,实在是。

陈大想想,罢,自己也不过就是个下人,由他去吧,咳嗽一声,又指挥下人打扫去了。

此时陈三奶奶罗萱娘,正在陈老爷房内伺候生病的陈老爷,陈老爷六十多岁,躺在床上这半年来,早把锐气磨的差不多了,初躺下时还好,两个儿子,三个媳妇,都在床前轮班伺候,等到大爷掌了家,说自己家务繁忙,每天只在床前应个卯,二爷有样学样,自然也要跟着兄长。

那两个媳妇,和自己丈夫,就是一样,见大爷二爷这样,大奶奶推自己头风发了,只打发了个房里的姨娘来代替自己伺候,二奶奶说大嫂病了,那家里家务全落到自己身上,操持不来,每日只派个丫鬟来床前问问,这伺候公公的事,就全落到萱娘身上。

陈老爷方才又被痰卡住了,萱娘指挥着丫鬟们,给老爷捶背,灌开水,好容易才又缓过来,三奶奶抹一把额头上的汗,这才坐下歇息,房里除了她,也就只有大房的一个妾,二房的一个丫鬟,自己房里的一个妾,剩下的就是老爷房里的两个婆子,萱娘唇边不由露出嘲讽的笑,平日里说孝顺,等临到了时,就只剩的自己一个正经儿媳,在这里伺候。

这时有人掀帘子进来,萱娘打眼一看,却是陈大爷伯洛和陈二爷仲洛,后面还跟着他们的妻子,四人都穿着齐整,萱娘忙起身行礼,瞧见他们齐整打扮,猛的想起,今日是祭灶的日子,想必是请老爷去祭灶。

陈大爷对三奶奶道了辛苦,二爷也打个哈哈,大奶奶脸色却是黄瘦的,却不知是没施脂粉还是真的病了,抬抬手,只当还了礼,就自己房里姨娘的搀扶下,坐了下来,二奶奶出身富家,早和萱娘不对盘,此时连面子情都不给,却当没瞧见萱娘给人,只是站在那里,也不知想些甚?

陈大爷走到陈老爷床前,萱娘忙的跟上,对陈大爷道:“大伯,公公放才睡下,要叫醒吗?”陈大爷皱皱眉,摸着唇边的短须道:“今日是祭灶之时,却要爹起身主持,这样,却怎的起来?”

二爷早上前道:“大哥,这父亲躺在床上,起不来,这祭灶的事,自然就是大哥主持。”二奶奶听了二爷这话,夫唱妇随,连声附和,大奶奶只是不说话,不时咳嗽两声,萱娘心里明镜似的,今日这四人却是商量好了,给自己做戏来着,昨日舅老爷来说,叔洛死在了运河里,大爷也不说派个人去访访,把灵柩接回来,只说公公病着,这事不好去说,只等过完年,在祖坟那里,立个墓就好。

此时又弄这样一出,还不是明着要把陈家的大权接过来,只是此时事虽紧急,自己也不好再多反对,再说公公现时病的起不来床,思量定了,萱娘头也不抬,只是轻声道:“这家也要有个掌着的,长兄为上,自然是大伯主持。”

陈大爷听了萱娘这话,对二爷使个眼色,如何,这弟妹没了丈夫,还不是我们这些做大伯子的说甚是甚,别看她平日那般厉害,现如今,还不是我们说甚就是甚。

二爷却在肚里思量,这三弟妹,平日看她,却不是这般,怎的今日这么好说话,见大爷看他,心里更是疑惑,却是祭灶的事情紧急,也不及细想,就去祭灶了。

祭过灶,分过糖,正准备散去时,匆匆进来一个丫鬟,声带哭腔:“大爷不好了,老爷不行了。”

这话吓的本打算走开的大爷二爷,又忙往老爷房里跑,大奶奶本称病,正在另一个妾的搀扶下,要回房去,听了这话,也不知哪来的精神,推开妾就跟着丈夫走了,二奶奶也是一般,提了裙子忙要走,又想起甚,回头对下人们道:“都把东西收拾好了再说。”说着看一眼萱娘,又缓缓的道:“可别给人溜了去,送给那不相干的。”

萱娘听的老爷不中用了,双耳嗡嗡的响,虽听见二嫂说不中听的话,要在平时,却也要回她几句,今日却是不成了,一双大脚,很是稳当,急急赶进房去,刚刚进房,就听的大爷放声大哭,心知公公定是没了,双腿一软,就坐了下去,昨日听的自己丈夫在山东没了,虽然难过,却也还望着公公好起,自己和儿女们在他主持下,也有个指望,谁知此时公公也没了,在陈家最后的指望也没了,一股寒气,从脚底只冒上来,不知是天本就冷的慌,还是自己穿的少。

二奶奶见萱娘苍白了脸,唇全没了血色,只是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哪有半分平时的响快劲,心里不由有些得意,你这个大脚婆娘,不过是个绸缎庄里掌柜的女儿,运气好,被婆婆看上了,和自己做了妯娌,本就该安分些,谁知只在婆婆面前搬弄是非,教婆婆不喜自己,等到婆婆去了,大嫂多病,这家本该自己来掌,公公却又夸她能事,把家务托给了她,只教自己满腹才华无处使。

不由上前假意道:“弟妹,你可是身上不爽?”说着叹气:“可也是,这几个月来,你忙着伺候公公,却也不知道,这家不好当,我又没你这样的才干,只累的腰酸腿痛。”正打算继续说下去,萱娘已经站起来,开口说话,声音却是冷冰冰的:“二嫂,这几个月,你掌家辛苦,人人都知的,却是现时公公的事情出了,却要准备料理丧事。”

二奶奶听了这话,愣在那里,她名虽掌家,却是下人们都说她不过是临时照管,不过是按着印子,一步步做罢了,上次陈老奶奶的丧事,却是萱娘一手理的,自己不过在旁边,知会下堂客,大的事情,也没经手。

二爷正在哀哀哭泣,听见萱娘这话,回头见自己娘子愣在那里,心头暗自骂她蠢才,却也是世代经商人家出身,也读过几本书,怎的说话做事,还不如出身不好的萱娘,平日里只晓得争风吃醋,管的自己连妾都不敢纳一个,掌家这几月来,只知道作威作福,下人们抱怨连连,只怕有了亏空,要自己拿私房银子出来填,这个蠢婆娘,却是自己前世不修,才讨了她过门。

大爷却也听见了这话,起身对萱娘道:“弟妹这话,说的有理,弟妹却是经过娘的丧事的,爹的大事,还请弟妹料理。”大奶奶面上,除了哀痛之情,却是甚都看不出来的。

萱娘见如此,心里计较一番,这才点头应了。

灵堂

陈家是大富之家,一应东西,都已准备妥当,况且老爷躺在床上这半年,各人心里都各自有计较,事一出来,萱娘分派了各人,下人们自然都是咄咄而行,众人足足忙了一夜,老爷的尸身被放到棺木里装裹好了,停在堂前,灵堂也布置妥当,两个儿子,都穿了孝,披了麻,带着各自的孩子,跪在灵前哀哀哭泣,倒也显得十分哀痛。

萱娘见天虽亮了,离亲戚们来吊孝的时辰还早了些,忙碌了一夜,趁这个时候,也去打个盹,招呼下人们看好了,自己就回了住的小院。

刚到屋里坐定,丫鬟小喜端上茶来,就对萱娘道:“奶奶,昨日教书先生回去了,却是先生娘托人来问你,说这出了这等事,过了年,却不知能不能来?”萱娘喝了口茶,才觉得暖些,看眼小喜,叹气道:“这些事,等忙完再说,我就算有心,想留他们,只怕眼见就要分家。”

小喜也叹气:“奶奶,却不知爷不在了的事,是真是假,昨日留哥还嚷着问爷甚时候回来,说都要过年了,被黄妈妈哄住了。”萱娘垂下眼帘,叹道:“他也只有这点好处,还总是个爹的样子。”小喜给萱娘捶着肩:“奶奶,虎毒还不食子。”萱娘只是长叹,也没接话。

略躺一躺,萱娘重新整整衣裳回到灵堂,预备亲戚们来吊孝。到了那里,见各人都做各人的,心里欣慰,叫过陈大,又仔细嘱咐几句,这才坐下来。

虽快要过年,亲戚们来吊孝的还真不少,络绎不绝,一直到了傍晚,和大奶奶二奶奶她们见了,不过是劝她们节哀的话,见了萱娘,那善心的,却还存了几分怜悯,那刻薄的,若不是碍了脸面,只怕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

萱娘却也清楚,公公这死,归根还是老三造成的,别人眼里的怜悯也罢,刻薄也好,既没说出来,自然也当没看见。

却是二奶奶的嫂子秦大嫂也来吊孝,到灵前拈了香,见了礼,各自坐下吃茶时,秦大嫂只当无意般,对二奶奶道:“小姑,去年过年,你公公还很康健,谁知这才不到一年,真是旦夕祸福。”

萱娘听的这话,却是明指着自己来的,却也只当没听见,二奶奶接话叹道:“嫂子,怎说不是呢,我们做儿女的,谁不盼着老人家健康长寿,谁知却是这般。”秦大嫂拍拍她:“小姑这般孝顺,你公公地下有知,想必也是喜欢的。”萱娘只是低头喝茶,全不看她们。

秦大嫂和二奶奶姑嫂说了会,见全没人附和,秦大嫂对萱娘道:“三奶奶,你说我说的可是,这孝顺的儿,一个,可胜过那不孝的儿十个,那不孝的儿,把父母气死的,可也不是没有。”

这话是直冲着萱娘来的,再听不出来的,只怕就是傻子了,萱娘抬头,唇边有丝冷笑:“舅奶奶说的,确是道理,听的舅奶奶家教甚好,却不知这婆婆面前不亲侍疾的,该怎生讲?”

二奶奶听了这话,她是丈八的烛台,不照自己的,登时想起去年自己母亲生病,连自己这个女儿都回去侍疾,自己嫂子,却推说家务事忙,连碗药都没有端过,顺着萱娘的话就说:“自然是不孝了。”说话时候,那眼还狠狠的剜了秦大嫂一眼。

听了这话,萱娘秋波一转,往秦大嫂那里看了眼,却甚话都没说,秦大嫂见引火烧身,面皮红了红,想起另桩事来,大奶奶本是闭目养神,此时才咳嗽一声,对秦大嫂道:“说闲话罢了。“

说着转向萱娘:“这僧众可请好了,也不是我们不孝,只是总要赶在过年前出了殡。”萱娘点头:“大嫂,已经派人去请了,阴阳生说的,截长就短,停灵五日,就出殡。”

大奶奶点头,秦大嫂坐了一会,也就告辞,二奶奶送出去。此时却也是傍晚时分,萱娘见二年回来时,脸色有些不好看,明白她明了过来了,却也只当没看见,进这家十年,明刀暗枪的,又没少过,早习惯了,现时想的,不过是分家时候,能分点产业,想到这,萱娘看眼依旧闭目养神的大奶奶,大伯的心事,倒一眼能看出,只是这个菩萨样的大嫂,却还真有点难看出来。

想是知道萱娘在看她,大奶奶睁一睁眼,唇略动一动,却没旁的了。

这时外面又有传报,萱娘收起思绪,迎了出去,来吊孝的却是萱娘的哥嫂,萱娘嫁进罗家后,罗老爷总不好再让亲家一家在自己绸缎庄里,悄的吩咐个管家,在乡下买了一百亩地,一座小小房屋,让罗家父母回去养老,她的哥嫂,自然也就跟了回去。

罗大是个闷嘴葫芦一般的人,在绸缎庄,也只会干活,等到回了乡下,自然也就勤吃肯做,他的娘子,恰和反了过来,一张嘴,煞是响快,虽是个没多少见识的村妇,那张嘴,却也赛的过张仪。

他们却也自知要为妹妹长脸,平日甚少上门,此时被迎进来,去灵前行礼如仪,罗大嫂被请进里间待茶,二奶奶的眼睛,历来都是长在头顶上的,平日罗大嫂偶有来了,只当没看见,今日见了罗大嫂,却会笑着问:“罗大嫂,听的今年年成还好,想必春荒时候,不会求亲告友了。”

这话虽透着蹊跷,却是人人都明的,原来前年是少见的雨水多,罗家地里的庄稼没了多少收成,等到去年春耕时节,没了雇工的银子,罗大嫂不由的老了脸皮,来和萱娘说了,萱娘回过公公,这才借了五两银子给她,却也是一等秋收,罗家就还了过来。

二奶奶明里暗里,拿这话不知刺了萱娘多少次,只是罗家的人少有上门,陈老爷又尚在,她刺的不够舒坦,这好容易逮到机会,哪能不说?

萱娘皱眉,正欲开口,罗大嫂此时做了斯文样子,在小口喝茶,听了二奶奶这话,放下茶杯对二奶奶道:“二奶奶,我乡里人,说话村,却也知道,这好借好还的道理,却是敢问二奶奶一句,当日借银子时,可没说过利息,难道我还银子时,短了陈家的利息了?”

二奶奶却没料到这五两银子已经还回来了,又听罗大嫂说话响快,全不似自己平日见的蠢笨村妇,抿了唇,正待又说,大奶奶咳嗽一声:“好了,这亲戚间手头不方便了,来借一借,也是常事,怎的就说起利息的话,再说又不是大宗。”

二奶奶见轻易不开口的大奶奶一开口就是刺自己,也只得闭了嘴,依旧坐好,心头还在狐疑,怎的大嫂全不似平时?

停灵五日,赶在年前,腊月二十八,出了殡,来送殡的亲戚们,在坟上哭过一场,也就脱了素衣,回家各自预备过年,陈家众人,回到家中,却要收拾灵堂,打扫房屋,这新有了丧事,自然年也没有好生过得。

陈大爷旁的话没讲,却把厨房撤了,说现时家里来路紧,把厨子打发了,各房各自在房里吃,米面等物,每日到陈大那里支取,萱娘本要说什么,只是这半年来大小事情,层出不穷,这眼看着横竖要分家的,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罢了。

只是大年三十晚上,留哥吃罢饭,却要吵着去找二房的源哥去玩,萱娘还没说话,刘姨娘就开口了:“哥,我劝你,还是和你大哥玩会,再不成,还有你妹子呢,何苦去找源哥?”

留哥眨巴眨巴眼睛,看向萱娘:“娘,这是怎的了?为甚不能去找源哥哥了?”萱娘心里叹气,却还是没说出来,只是把他拉到身边:“好了,听你姨娘的话。”留哥还待问,这时玖哥也吃完饭,下了桌子,对留哥道:“弟弟,姨娘说的,就是了,我们去玩吧。”

留哥皱着眉,鼓着嘴对玖哥道:“你这个小妇养的,谁和你玩。”说着转身就对萱娘道:“我就要去找源哥哥。”萱娘看言玖哥,见他脸涨的通红,眼里的泪要掉不掉,忙把他拉过来,对留哥道:“你给我跪下,这样的话,却是谁教你的?”

留哥见娘动气,忙跪下了,却是看眼玖哥,嘴里还嘀咕道:“他是小妇养的。”萱娘这下更是动气,抬手就是两巴掌,留哥被打哭了,哭道:“娘为甚偏心他,不护着我,我才是你养的,他可是小妇养的。”

玖哥听到留哥一口一个小妇,他十岁的娃娃,再怎么懂事,别人这样说他的生母,也受不住,虽不敢哭出声来,眼泪却是大颗大颗的掉了出来。

萱娘气得浑身都抖,打一眼看,刘姨娘抱住她生的那个五岁的女儿英姐,眼神含悲,再瞧瞧屋里,虽是过年,却一点也不热闹,这屋里屋外,大大小小,二十来口人,却全指望自己身上,铁石心肠不由也要软了几分,拿起一根棍子,往留哥身上打去,边打边骂道:“你明知道娘有多忙,你还不给我省心。”

玖哥初还愣住,等到萱娘打留哥,忙双膝跪下,紧紧抱住留哥道:“娘,有甚错,你就责罚儿子,不要打弟弟。”萱娘此时也满眼是泪,对玖哥道:“你让开,这等不孝之子,早打死早好。”

训子

留哥见母亲动手,又想起二伯母平时所说,不由更加哭的伤心,却只是口口声声喊着娘不止,萱娘见他这样,百般滋味都涌上心头,自得了留哥,对他严加管教,打量他长大争气,谁知不过这半年略放松了一点,他就不知去哪里学的,把自己平日的教导,只当做耳旁风,玖哥虽不是自己亲生的,此时看来,却也不负了自己平日教导,思前想后,心不由灰了大半,把手里的棍子扔到地上,看也不看留哥。

只是眼望窗外,泪哗哗流个不止,留哥本以为娘会打的更厉害,此时见娘扔了棍子,只是流泪,也忘了哭喊,只是被玖哥抱住呆在那里。

刘姨娘也愣了一下,她自到萱娘身边,也有七八年了,却从没见她如此过,眼神空洞,双唇抖动不止,不免也自伤身世,这大小两个寡妇,还有眼前这三个孩子,最大的玖哥不过十岁,小的英姐,才得五岁,能济什么用?萱娘再刚强,也比不上男子,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难道要由着大房二房揉搓,不由扑飒飒也掉下泪了。

萱娘过了一会,见刘姨娘也掉泪,英姐见她哭,拿手去替她抹泪,底下的丫鬟婆子们,也一个个垂首侍立,细看过去,也几乎个个垂泪,这屋里还要靠着自己,咳嗽一声,把一只胳膊搁在桌子上,身子前倾,看着留哥,半响,才叹气道:“你哥哥这般待你,你怎能听了别人的话,说什么小妇养的,须知你不是畜生,才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这话虽只是说给留哥听的,却是实实打在了玖哥身上,他眼圈一红,又要掉泪,萱娘把他和留哥都拉了起来,摸着他们的头道:“你们可知道,你们的爹爹,已经回不来了。”叔洛丧命的消息,却是少有人知的,留哥平时和他最好,听了这话,又哭了起来:“娘,我不信,爹爹没死。”

萱娘把他抱在怀里,强忍住泪道:“留哥,你可知道,这孝,不光是给你祖父带的,也是给你爹爹带的。”玖哥双眼擦的通红,也开始呜咽。

英姐在刘姨娘怀里听到爹爹再不回来了,睁着一双眼睛问刘姨娘:“姨娘,爹爹不回来了,那我还在等他给我做大红袄子穿呢。”童音清脆,在此时屋内,听起来甚是突兀,刘姨娘听的鼻越发酸,只是不说话,把她越发搂紧了些。

萱娘叹气,把两个儿子放开,招手让英姐过来,摸着她的脸说:“英姐,等你满了孝,娘给你做大红袄子穿。”英姐这下听明白了,鼻子抽了抽,也哭了出来,留哥他们,本已止了哭声,听见妹妹哭了,也跟着大放悲声。

萱娘等他们都哭的差不多了,才把眼泪一抹,桌子一拍,对面前的人道:“好了,就是哭的几缸眼泪出,他也回不来了,今日总是过年,虽在孝中,也要有点喜气。”说着回头招呼:“小喜,把哥儿,姐儿都带下去洗了脸,收拾了,摆上些果子,火炉烧的暖暖的,预备守岁。”

小喜忙擦一擦眼泪,和两个婆子上前把留哥他们都带下去,别的人见萱娘吩咐,也上前收拾了桌子,摆上几样果品,左不过是些芝麻糖,海棠饼这些吃食,又加个火炉进来,压上重重的炭,剪一剪烛芯,登时这屋里和方才大不相同,光也亮了,人身上也暖了。

萱娘见这般,才长出口气,留哥他们此时也回来了,洗了脸,还换了衣裳,孝期不能穿花衣,身上是月白色的袍子,小孩子家,那有记仇的,两兄弟却是手拉着手进来的,衣裳也是一样的,虽不同母,他们眉眼处,和叔洛很像,任谁也不会认错他们不是亲兄弟。

重新规矩的行过礼,也就依序坐下,见这样,刘姨娘对萱娘笑道:“奶奶,这孩子家,说错话的时候有,教了,能听就好。”

萱娘手里拿了把松子,却没磕,只是捏在手里,听了她这话,眼睛从留哥身上,又转到玖哥身上,反复数次,才把松子撇到桌子上,拉过玖哥道:“你爹爹不在了,你是长子,日后定要助娘一臂之力,撑起家业。”玖哥点头,对萱娘道:“娘,明日我就不上学了,替娘看账理家。”

萱娘听了这话,唇边露出一丝笑意,打他一下:“傻孩子,先生都说了,你读书很好,怎能荒废了学业。”玖哥不好意思的低头。

留哥此时有些后悔,自己方才说哥哥是小妇养的,见娘不理他,挤到娘面前,偎在她怀里问道:“娘,我日后一定会乖乖听话,再不惹娘生气。”说着又看眼玖哥,脸红了红,小声的说:“再不学源哥哥教的,说哥哥是小妇养的。”

萱娘唇边的笑意更深,摸摸他的头,柔声道:“知道错就好,算上你妹妹,你们父亲,也不过留下三个血脉,你是娘亲生的,怎能仗着嫡出,就不把庶出的兄长放在眼里,你哥哥为人宽厚,不计较,你怎能得寸进尺?”

留哥的脸,红的都要滴出血来,只是低了头,一言不发,萱娘又道:“兄弟内讧,看在别人眼里,不过是惹人笑话,这等损人不利己的事,做了有何好处?”留哥点头。

萱娘这才笑开,把留哥和玖哥的手放在一起,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接着问他们二人:“可还记得娘讲过的筷子的故事?”玖哥点头,留哥已经忍不住了,大声道:“娘说过,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根筷子绑在一起就折不断了。”萱娘点头:“这就是了,你们兄弟一定要齐心。”

说着抬眼看向英姐:“除孝父母外,还要爱护妹妹。”留哥把英姐拉过来,对萱娘说:“娘,昨日源哥哥欺负妹妹,我还和源哥哥打架。”英姐虽不懂萱娘话里的意思,哥哥这句话却是懂的,点头说:“娘,昨日源哥哥打我,还是哥哥来帮的忙。”

萱娘听了英姐这样说,心里又叹气,源哥是二嫂的独养儿子,未免娇惯了些,自己方才还怕留哥和他常在一起玩,学的不好,现在听了英姐说的,留哥知道护着妹妹,又还好些。

刘姨娘这时拿了碗茶过来,对萱娘道:“奶奶教导哥儿,轮说我是不该插嘴的,只是奶奶想必说的口干,还请喝口茶润润。”萱娘接过,对她一笑,心里又开始思量,刘姨娘今年才二十刚出头,若说守,自己是正室,该为叔洛守,若说不守,自己却又少个伴,难啊。

喝了茶,放下茶碗,见刘姨娘坐回原位,手里只是抱着英姐,罢,走一步看一步,随即扬起笑容,对众人道:“好了,今日总是过年,小喜,你最会说笑话,说个笑话来听听。”

小喜一笑,站到中间,就开始说起来,却也是过年的笑话,众人听她说笑话,也放松些,萱娘用手支着头,等过了年,却不知还有甚话说。

过年间,陈家因为在孝期,自然也像往年,请亲友来吃酒唱戏,只是几个亲近些的亲友,还来拜下年,萱娘这里,除了罗大嫂,也就没有别的外客,只是也听有几个婆子说的,陈大爷把族里几个年长的长辈请了来家里,足足叙了一夜。

又小喜每日里去陈大那里支柴米时,陈大对着小喜欲言又止,小喜回来备细讲给萱娘听,萱娘自嫁进陈家来,除头一年,自从管家后,就没有多少空闲,每年过年更是忙着走亲访友,安排酒席,此时难的空闲,听了小喜说的,只是放下手中的针线道:“他们要欺我一个寡妇,再防备也不成,姑且按着不动,等他们来说。”

小喜有些着急,转到她面前道:“奶奶,你管家这么多年,总也有几个心腹,难道还怕他们不成?”萱娘叹气,正色对小喜道:“小喜,你又不是不知,我虽管家那么多年,却一分一厘都不敢偏向的,陈家有何产业,我虽心知肚明,只是那地契房契,可从来没过过我的手,老爷收了租子,换的银子,交与我,我发放了,有些送礼等事,我预备了。”

说到这,萱娘轻轻摇头,早知如此,当日也不会为了不落话柄,待自己如此严苛,只是事已至此,说这些又有甚用。小喜听了,心里又添一分酸楚,对萱娘道:“奶奶,只是你这般用心,二奶奶他们。”

萱娘摆一摆手,止住小喜:“罢了,人生一张嘴,甚话说不出来,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好。”

正月十五一过,年也就过完了,陈大爷和二爷也合计的差不多了,这日,清早起来,就命人遍请亲友,要商量事体。

萱娘见报,知道陈大爷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命小喜在厅外等着,是何风声,好回来传话,自己只和刘姨娘坐在院子里,边看着留哥他们玩耍,边做针线。

刘姨娘数次要开口,却被萱娘的眼神回了回去,过了半日,终于忍不住了,对萱娘道:“奶奶,难道你不怕大伯他们?”萱娘此时正好做完一只鞋,听她这般说,把针往线上一插,朗声道:“有甚可怕,他们总不能把我们赶出去喝西北风,他陈家的面子总要的。”

刘姨娘低下头,心里暗想,虽没赶出去,却也差不多了,这时小喜急匆匆从前面过来,也顾不得行礼,对萱娘说了一句,萱娘会意,起身就往前面去了,小喜也拉了正在玩耍的留哥他们,匆匆走了。

分家

陈大爷和陈二爷两人,和族中的长辈都商议了,这家该怎么分,陈家族里,就是这支最为茂盛,全族都依仗的,现在陈老爷已死,都知道是陈大爷当家,主张分家,虽有个把长辈绉几句,却是哪个肯听,自然都以陈大爷的意思。

陈大爷是早就和陈二爷商量妥当了,说过几句场面话,就道把家业一分为二,各执一半,众人不免奇了,这三奶奶总要分一些,再说她又是孤儿寡母的,怎能一毫都不分给她。

陈大爷起身笑道:“诸位叔伯,讲的有理,只是三弟妹是个寡妇,分了家业,不会运营,坐吃山崩,反为不美。”众人听陈二爷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都点头称是,陈大爷得意的看眼陈二爷,陈二爷见事情如此顺利,虽心下狐疑,却还是点头,陈大爷继续道:“故此我和二弟商议过了。”

说着咳嗽一声:“家业虽两半分开,却不能看着侄子们流离失所,两个侄子,一家担了一个,我是长兄,侄女自然也包在我身上,至于两位弟妹吗?”

说到这,陈大爷沉吟一下,继续道:“两位弟妹若肯守,自然是我陈家的脸面,这吃穿用度,自是不会缺,若不能守了,到时若要嫁,自是让她们各还母家。”

这番话说的,听起来甚是冠冕,虽有两个心里狐疑的,明白这明是陈家两个兄长,怕家业落到三房手里,故意弄的事情,面上却挑不出什么错来,自然都点头了,陈大爷见事成定局,松了口气:“列位高亲,既这等,就请在这分家书上画个押,做了证,好完了这事。”

众人唯唯,正要提笔画押,听的外面传来一身且慢,声音虽不大,在此时听来,却是格外刺耳,有个正准备画押的,听了这话,不知是手抖还是怎的,那笔就掉了下去,纸上留的一大摊墨,陈家两兄弟,都听的这是萱娘的声音,抬头去看。

萱娘穿了一身的孝,墨蓝色袄,黑色马面裙,连裙子外露出的鞋尖,都是黑色的,头上也没戴甚首饰,只是个孝髻,面罩寒霜,方才吐出那声且慢后就只是紧紧抿着淡色的唇,甚话都没说。

众人先是呆住,等到萱娘走进厅内,才齐齐抬头去看陈家兄弟,陈大爷先是被萱娘的气势吓住,转念又一想,她现是孤孀,还要在自己手里讨吃的,怎能任她放肆,坐下去,也不看萱娘,只是哼道:“这是女人家进来的时候吗?”

萱娘也不看他,也不坐下,只是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被扫到的,虽都是长辈,却觉得她的眼光似刀一般,再者陈家兄弟分家,也实是欺心,一个个都低下头,不敢再看,萱娘都看完了,才转身对陈大爷道:“大伯,我要再不来,只怕我们母子都被卖了也不知道。”

陈大爷没料到萱娘话说的这么直接,脸红红的,陈二爷一直在旁边没出声,知道陈大爷招架不住,对萱娘道:“弟妹,老三没了,我们做哥哥的,更比你痛心,日后侄子们也包在我们身上,故此才这样安排。”

萱娘点点头,对陈二爷道:“原来这样处分,却是二位哥哥的一片心意?”陈二爷见话不对头,却还是硬着头皮道:“自然是的。”

萱娘冷笑一声:“既这等,那何不不分家,全由大哥主事,岂不更好?”这话却是陈大爷最想听的,只是陈二爷力主要把萱娘母子甩开,他也怕她们孤儿寡母,日后要娶亲,要嫁人,自然这样处理最好,谁知听了萱娘这句,却又重把这念头又拾起来,手指抠住下巴,眼就往陈二爷这边望。

陈二爷没料到萱娘为这般说,他之前也料到过,以萱娘的精明,这样的分家她肯定不允,到时要吵起来,当着这么多长辈的面,他反可以说萱娘无理取闹,定是不想守了,把她连人都送回母家去,到时留的那三个孩子,年纪小小,夭折了也是常事,这如意算盘本来以为能顺利做了,谁知萱娘只轻轻一句,就让局面又变了来。

那些长辈们,本是见风使舵的,听见萱娘这话有理,有个把也冒出一句:“这样大家子,不分了是最好的。”

陈二爷岂容自己的如意算盘被打破,眼珠一转,起身笑道:“三弟妹这话也有理,只是三弟妹,这人多了,难免嘴杂,你又是个孤孀娘子,到时若有什么衣食不周处,传了出去,说我们兄弟苛待你们,反而不美,故此才这般主张。”

萱娘连眼皮都没抬起来,只是看着地面,冷笑道:“兄长们的苦心,我心领了,只是依了兄长们的,这小小孩子,不得娘在身边,难道他们不想?”还有一句话,却留在嘴里,没说出来。

这时玖哥留哥已被带到外面,听见萱娘这样说,两个孩子都跑上前,拉住萱娘的手:“我不要和娘分开。”留哥年纪更小几岁,不由鼻子一抽,就哭了出来,萱娘忙的哄他,玖哥强忍住泪,一张小脸,憋的红红的,看在别人眼里,更是可疼。

陈二爷见这样,半天才冒出一句:“又不是不让你守,也不是让你们母子分开。”萱娘双眼含泪,对他道:“二伯说的,不是不让我守,也不是让我们母子分开,依了主张,分家也罢,怎的只不分产业于我们,只是要把我们母子,他们弟兄分开?”

这话却句句戳着陈家兄弟的痛处,陈二爷方才想的法子,全没用上,有个老人咳嗽一声,站起来道:“三侄媳说的也有道理,这小小孩童,怎能离了母亲教训。”陈二爷不由皱眉叫了声:“二叔。”

二叔也全不理他,只是理理颌下那几根稀疏的胡子,对萱娘道:“三侄媳,方才大侄子他们的法子,是只想到一面,没想到另一面,只道是你们孤儿寡母,守不住产业,却没料到这反让你们母子分开,实是不妥。”

萱娘听了这话,心中这才松了口气,擦了擦眼边的泪道:“两位兄长想的,本也是个好法子,却不知道,我虽是女人,却也知截发断鼻之事,和三爷虽不能一竹杠到老,却也不肯负了他另嫁他人,两位兄长若真怕我们母子把家业荡了,不分也罢,我领着她们劳作针黹,也不能让他们离了我去。”

说到伤心处,萱娘的泪,滚瓜般落下来,二叔听了这几句,泪也掉了几滴,对陈大爷他们道:“二位侄子,常言说的好,各人有各人的福气,虽说你们怕的三侄媳坐吃山崩,她孤孀娘子,生意不会做,难道连受着田土,收点租子都不会吗?”

陈二爷听的这句,再看向陈大爷,陈大爷此时有些恼他强主张要分家,只是把背转过去,众人听了这话,也纷纷点头应和,萱娘还悬着半天的心,只是牢牢把两个儿子抱在怀里,没有松手。

陈二爷筹划多时,又和陈大爷嘀咕两句,陈大爷面有难色,却还是点头应了,起身道:“二叔方才说的,也是道理,我们兄弟原先说的,确是思量不周,只是我陈家产业,田土虽有,却不是不多,况且也不是甚美地,要照了二叔说的。”

话没说完,二叔又道:“田土不多,银子总有,何不你们兄弟出面,买下几百亩良田,就分给三侄媳,好让他们自过自吃。”

陈二爷心里暗骂这老不死的,嘴里道:“二叔说的有理,只是这一时,却上哪去找田土?”旁边有个人道:“那严家的败子,不是说有一千亩良田连着一座田庄要卖,他手里没钱,价钱甚是相应,不过就是两千余金就肯出手,二位贤侄何不把这桩产业买下来,就分给了三侄媳?”

陈大爷没料到有人想起这桩事来,两千两银子,这跟用刀割了他的肉一样的难受,陈大爷心里又转了另一种想法,舍了这两千两,这三房就被打发了,再说三房没了男人主事,这出面的诸项事宜,还不是要他们兄弟出面,到时今日两,明日三,把这宗产业零敲碎打入了手,外人自然也看不出来,只当是萱娘自己守产不住,也说的嘴响。

看向大哥,陈大爷正在那心疼两千两银子,陈二爷连叫他几声,才醒过味来,两人又嘀咕几句,陈大爷点头应了。

这时见他们答应的爽利,有个爱管闲事的笑道:“这虽说有了产业,三房总是孤孀,再说离取租子还早,难道这几个月,就扎着他们的嘴,喝西北风去,总也要分出一些现银子来,好让他们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