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上一章:第 12 章
  •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下一章:第 14 章

宋明轩的字不错,到时候让他写一对贴上去,肯定比这个强。赵彩凤也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这个来,顿时就觉得有些面红耳赤。

终于把房子搞定了,赵彩凤松了一口气,赶紧回到了八宝楼跟李全回合。这时候李全也正好刚刚回来,瞧见赵彩凤从后院进来,只站起来道:“还说你会不会迷路了,正和小二商量要不要去找你呢。”

赵彩凤摇了摇手里的钥匙,笑着道:“李叔,你快看,房子有着落了。”

那店小二见了,也忍不住眼神一亮,往赵彩凤的肩膀上拍了一记道:“你小子,不赖啊?哪家的房子?”

“是讨饭街里头的,房东叫伍大娘,看着挺和善的一个大婶。”

“原来是她呀,那你可真是走运了,她可是讨饭街上人人称赞的大善人,讨饭街上一条十来家整院子都是她们家的,怎么被你给遇上了。”就连李全都认识这人,想来那伍大娘应该是相当靠谱的。

“我今儿去看房子,正巧遇上她找人收房租,可谁知道那个租客竟然跑来,正好空下了这个一个小院,我就租了下来。”赵彩凤听李全这么说,也觉得自己似乎运气不错。

“小兄弟,多少银子租的?”

“三间正房,后面两间小屋,二两银子一个月,我说好了只租两个月。”

店小二只拧眉想了想,一个劲点头道:“果然没坑你,这价格还算公道,不过我说你一个人租什么房子啊,跟着大家伙睡通铺,不是节省银子吗?”

赵彩凤只低下头,略略笑了笑,也没打算瞒着别人,只开口道:“这房子不是我自己住,我家兄长要进京考举人,所以让我来给他瞧一瞧的,没想着能成的,这不正好运气了!”

“那你可真是走运了,这眼下里秋闱还剩两个月了,城里的客栈早就没有空着了呢,广济路上像模像样的小院子也都住满了人,就连玉山书院外面的农家,都把自己家的房子空出来一间给考生住了。”店小二只侃侃而谈。

“玉山书院?那是什么地方?”赵彩凤虽然听的随意,但还是精准抓住了对话的重点。

“玉山书院您不知道?这天下的考生就没有不知道玉山书院的,有句话怎么说的,南栖霞,北玉山,这两个书院那都是泰斗级的书院,比国子监还强呢,这些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两个书院,已经没国子监啥事儿了。”

赵彩凤一听,顿时就来了兴致,感觉应该是一个超牛逼的民办院校,有点新东方的感觉啊,只着急问道:“那地方怎么才能进去上学?”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就是平常听这边吃饭的客人有时候会聊起来,那么好的地方,一般人也进不去吧,听说好多大官家的少爷都在那边,没准那儿不收穷人。”

赵彩凤瞥了他一眼,那店小二顿时缩了缩脖子,他话虽然说的不好听,可还真是大实话啊,这年头做什么不要钱的,要进这样的书院上学,只怕除了一封能上得了台面的推荐信,银子也是少不了的。

赵彩凤叹了一口气,那边李全便开口道:“小武,你别担心,二狗他那么聪明,就算不上这什么书院,也能给你靠个举人回去的。”

赵彩凤抬起头,再一次皱着眉头道:“李叔,咱以后能不叫二狗了吗?万一他正考上了举人,叫二狗别人准笑话他。”

李全嘿嘿笑了两声,挠了挠后脑勺,笑着道:“行、行、这不就习惯了吗…”

赵彩凤和李全在天黑前出了城,又回到了十里庙的黄家,在这儿在住一晚上,明天一早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可这一晚上赵彩凤却没有睡好,一直在想那个玉山书院的事情。赵彩凤如果没经历过高考也就罢了,但偏偏她是经历了现代白热化的高考竞争的。

哪家的孩子不出门找辅导班的?哪家的孩子不是从小奥数、外交一起来的?像宋明轩这样,连一个像样的学也没上,没有系统的教育,怎么去跟那些顶尖的考生抗衡呢?

赵彩凤想了大半宿,还是觉得不甘心,但有时候不甘心也没有什么用处,条件使然,她也没有办法。

于是,在这种不甘心的心态下,赵彩凤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一路上都很顺利,到河桥镇的时候才刚晌午,去了杨老头的摊子上,才发现杨氏并不在,问了杨老太才知道,昨儿赵武的入学考试很好,私塾的先生已经收了他当学生了,今儿第一天上课,杨氏不放心,在外头守着呢。

赵彩凤听了也很高兴,不过杨氏居然还守着,这也太夸张了,看来不管是什么年代的家长,对待孩子念书这件事情,都是很紧张的。

李全家的李二虎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如今已经十一二岁了,完全没有念书的天赋就算了,这时候开蒙也晚了,私塾的先生也说了,在我这儿念书也行,就是只怕这孩子以后也念不出什么名堂来了,不过就是不做睁眼瞎了。

李大婶听了,只戳了一下李二虎的脑门,想了想道:“算了,那就念吧,横竖不能让他做个睁眼瞎,以后做个小生意什么的也不会给人骗了去,等我家三虎在大两岁,我送小的来。”所以李二虎也跟着一起上学去了。

李全听了,也不生气,只点头道:“看来念书还是要年纪小的好,我记得明轩那时候,六岁上头他爹就送他来念私塾了。”

李大婶只着急道:“那按你这么说,咱小三明年就要来上学了?他现在自己拉屎拉尿还不会擦呢,这可咋办?”

李全志睨了一眼自己老婆,脸上没好气道:“这可不都是你给惯的吗?孩子都被你惯坏了。”

杨老太听了,只哈哈笑着道:“小孩子惯一些有什么不好的,长大了就懂事了,咱们彩凤小时候,我那女婿还不是惯得不成样子,如今再看看,这闺女还真没白养呢!”

这时候午市又要开了,来吃面的人也多了,杨老头非要留着李全夫妇在这边吃面,两人也不推辞,当下和赵彩凤三个人一起坐了下来。

没过多久,杨氏就回来了,只笑着道:“我瞧着午市要到了,急忙回来帮忙,两个孩子都挺听话的,先生说都不错,我心里也安慰了。”

杨氏帮着杨老头他们招呼客人,忙过了午市之后,大家也都凑合着吃了一顿,杨氏便开口道:“彩凤,我和你姥姥姥爷商量了一下,要不然你就留在镇上,一会儿我跟你李叔回去,眼下小武还小,他一个人留下来我确实有些不放心,再一个,这早市午市也挺忙的,你姥姥姥爷年纪大了,得有个人帮衬着他们。”

杨氏毕竟是个孝顺女儿,想当初赵彩凤那舅舅在的时候,也没说要来帮两位老人分担一下,如今杨氏倒是看不过眼了。

不过赵彩凤心肠也挺软的,这两个老人起早贪黑的忙一天,确实也很辛苦,如今赵武又要在这边上私塾,虽说是来陪他们的,但好歹也要让他们操心,按理是要留一个人下来照顾的。

再一点,也是赵彩凤最想留下来的理由之一,那就是她得把杨老头这拉面的绝技给学下来,不然的话,没有技术股,这摊子将来很难长久的。

“行吧,那娘一会儿你跟李叔她们回去吧,我出来的时候还带着几件衣服的,够这几天换洗的。”赵彩凤说着,从斜挎包里头拿出一串钥匙来,递给杨氏道:“这是给宋大哥在京城找的房子,在世康路七十八号,三间正房,后头两间小屋,可以让宋大娘陪着他一起去,房租交了一个月了,房东把房子留着呢。虽然那边是穷人住的地方,但是我打听过了,周围都挺清静的,宋大哥在那边念书,应该不赖。”

杨氏愣着接过了赵彩凤递上去的钥匙,睁大眼睛问道:“这房子都租好了?这么快?”

赵彩凤端起碗喝了一口面汤,只点头道:“嗯,正好运气好,租上了,对了,京城还有一个玉山书院,听说里头很多读书人,要是宋大哥有空,可以去打听下怎么去里面听课。”赵彩凤喝完了汤,拿起手帕擦了一下嘴,要是摆在以前,她是绝对不会端起汤碗喝汤的,因为太不文雅了,可如今没有勺子,她也只好将就着了。

杨氏瞧着自己忙忙碌碌的女儿,只跟着点头,又嘱咐道:“那你好好在镇上待着,我把话给你都带到。”

赵彩凤点了点头,又继续道:“对了,我还答应给宋大哥去县学抄题目的,你就让宋大哥上京的时候在河桥镇停一停,我这两天就给他去抄回来。”

第50章

杨氏一边点头一边应,越发觉得赵彩凤自投河醒来之后,比以前更懂事了不少。这种懂事并不在于她变得有多勤快了,而是她开始对这个家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了。

“彩凤,那你就在这儿待着,平常出来帮忙就穿这身衣服吧,看着还挺像一个假小子的。”杨氏别的不担心,就担心赵彩凤被人占便宜,虽然河桥镇上的人并不知道赵彩凤守了望门寡这件事情,但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个道理她还懂的,有些不三不四的人就喜欢占寡妇的便宜。

“娘,你放心跟李叔他们回去吧,一会儿我就去私塾接小武。”

赵彩凤送走了杨氏,开始帮老杨头收拾面摊,因为客人往来快,所以碗是来不及洗的,只在一旁的水桶里面泡着。一桶是客人吃剩下的面汤,一桶是清水,这路边没有一个接水的地方,就这样堆着,等下市的时候,杨老头推着车,把那吃剩下的面汤倒到下水沟里,三人一行就可以回家了。

河桥镇夜市下的很早,镇上的居民没有晚上吃宵夜的习惯,再加上晚上有宵禁,又不方便,所以太阳落山之前,杨老头已经把摊位收拾好了。

赵彩凤去私塾接了赵武回来,随口问了几句他今天都学了些啥,赵武支支吾吾的回答了,只一个劲说先生说话听不懂,没有宋明轩教的好。

赵彩凤虽然没亲自去听课,但也很容易想的到,这种私塾里的先生,多半是张嘴之乎者也,怎么可能像宋明轩一样说的这样明白了。赵彩凤只揉了揉赵武的头顶,语重心长:“宋大哥小时候可没有人教他,他也都是从先生这儿学的。”

河桥镇上就这个私塾有名,宋明轩当时就在这边上的学,应该算是这位先生的高徒了。

赵武点了点头,将书包往身后一背,上去帮杨老头收拾桌子,东西都装车之后,一家四口人便往鸡笼巷去了。

杨老太天还没亮就和杨老头一起出门,这会儿家里灶头上都是冷的,赵彩凤只急忙进去生了火烧起热水来。杨老头把今天的木桶卸下来,杨老太洗碗,他自己则把一个小缸搬了进来,又将角落里一口大缸上压着的石头搬了下来,揭开了上面的盖子,在里面舀了一勺老卤出来,放到灶台上。

灶台的左边架着一根竹竿,上面挂着两只整鸡,还有几块猪肉。

看见赵彩凤在里面烧火,杨老头便打开了话匣子。

“彩凤,你火小一点,熬老卤可不能那么大的火。”

赵彩凤原本烧水是打算把厨房桌子上的窝窝头蒸热了吃的,听杨老头这样说,才明白杨老头要开始熬老卤了。

话说面要好吃,全靠一口好汤,若不是杨老头家的面汤特别鲜美,赵彩凤也不可能端着碗就喝起来,听他说这会儿要熬老卤,赵彩凤也竖起了耳朵。

“姥爷,你刚刚在角落里那个大缸里舀的是什么?”赵彩凤知道厨师这一行,其实也都是有看家本领的,能调一口好汤,也是不小的本事,那大缸里面,只怕放着什么秘方呢!

“这是过年时候我熬的汤底大料,我现在年纪大了,每个月都熬吃不消,所以熬得多一些,要用的时候舀一勺就好了。”

赵彩凤伸着脖子看了一眼,有点类似于荤油一样的固体膏状,用石头压着盖子,上面还用油布盖着,应该是为了防止变质。

杨老头舀好了汤底,直接把竹竿上挂着的两只鸡拿了下来,丢在锅里面,然后把这些汤底一起放了进去,对赵彩凤道:“火候要控制好了,就这样细火慢炖,别把鸡都炖散了,到时候咱们就吃不到了。”

赵彩凤在厨艺上没啥天赋,便只听着杨老头吩咐,没过一会儿,杨老头又让赵彩凤把里面另一个灶膛也生了火,加了足足一锅的水,让她烧开。

赵彩凤便开始左右开工了起来,一会儿左边灶膛,一会儿右边灶膛,忙的不亦乐乎,杨老头把竹竿上挂着的几块肉直接放了进去,嘱咐赵彩凤再烧滚一些。

没过多久,水又滚了,杨老头用爪篱撇去了上头的浮沫,拿钩子把肉勾了出来,放到一旁的案头上开始切了起来,这时候肉刚刚经过第一次焯水,肉质紧实,最适合加工。杨老头的刀工很好,把所有的肉切成差不多厚的片状。

赵彩凤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就是大肉面里面大肉的雏形。杨老头这边切好了肉,杨老太那边的碗也洗的差不多,只拿着竹扁把所有的大肉都装了出去,放在外面煤炉上的大锅里煮了起来,那大锅里面放着的,就是大肉的老卤。

鸡汤滚了好几开,水蒸气蒸发之后,里面的汤就越来越少,杨老头就把刚才少过大肉的肉汤放进去,继续让赵彩凤慢慢的熬制,还顺手放了很多香料在里面。赵彩凤饿着肚子,闻着越来越香的鸡汤,一边咽口水一边干活。

这时候隔壁的灶膛又空了下来,杨老头才开口道:“把窝窝头蒸上,一会儿吃吧。”

赵彩凤拿着窝窝头放在蒸笼里面蒸了起来,看着隔壁锅里翻腾的两只鸡,肚子不争气的叫了几声。

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赵武从外面进来,看着被火光映红的赵彩凤的脸颊,开口道:“姐,我饿了。”

赵彩凤翻了翻白眼,谁不饿呢,可这不窝窝头还没热嘛!!!

杨老头这会儿已经忙的差不多了,便拿起了他的烟杆,在墙上敲了一下道:“就好了,晚上有鸡肉吃。”

赵武一听眼睛就亮了,赵彩凤就觉得很好笑,穷苦人家的孩子,便是一点点的奖赏,也能让他开心好一阵子。

杨老太在院子里忙和的差不多了,一边在围裙上擦手一边走进来道:“老头子,晚饭弄了吗?孩子都饿了。”

“弄了弄了,在锅上蒸着呢!”杨老头这时候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悠闲的吸了一口干旱,“有人帮衬着就是好,不然我们老两口又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辰!”

杨老太也只叹了一口气,见赵彩凤还在卖力烧火,只忙迎上去道:“彩凤,你歇会儿,我来烧,瞧你脸蛋都熏红了。”

赵彩凤只摆摆手道:“不用了,一会儿就好了,姥姥您歇着吧。”

杨老太笑的合不拢嘴,只在杨老头的边上坐下了,感叹道:“我们老两口也不知道前世修得什么福分,享到外甥女的福了。”

杨老头便兴致勃勃的开口道:“你别说,打小我就觉得彩凤将来是个有运到的,赵家村那么多姑娘,就她长的最起眼。”

杨老太也笑个不停:“对对对,指望宋家那小子这一科能考好一些,我家彩凤也算是熬出头了。”

赵彩凤才随便听了几句,便觉得听不下去了,说白了都是指望男人的,看来在古代嫁得好等于是重新投胎了一次。赵彩凤只笑了笑,看着灶膛里的火苗继续烧火,也不知道宋明轩拿到了钥匙之后,有啥想法呢?

话说杨氏才回家,脚底还没站稳呢,就先往宋家去了,赵彩凤让杨氏带回去的,除了房子的钥匙,还有用剩下来的八两银子,按照赵彩凤对京城物价的估算,剩下的这些银子足够让宋明轩在京城过的很好了,至少不需要再纠结每天会不会饿肚子。

许氏看着杨氏带回来的东西,手里拿着钥匙还满脸不确信,只开口道:“你说啥?这房子已经租好了,拿着这钥匙就可以住进去了?”

许氏这回是真的有些傻眼了,她没料到赵彩凤还真的能把这事情给办妥了。宋明轩先说赵彩凤去京城的时候,许氏心里那叫一个担心,生怕赵彩凤被骗了银子不说,万一连人也给骗了,那她就没儿媳妇了!这会儿瞧见杨氏把钥匙都带回来了,她还没反应过来呢。

倒是一旁的宋明轩见杨氏回来,却没瞧见赵彩凤,只开口问道:“赵大婶,彩凤呢?她没跟你一起回来?”

杨氏没想到宋明轩倒是想赵彩凤了,只大大咧咧道:“我让她留河桥镇帮她姥姥姥爷了,小武也在那儿,老的老,小的小,我也不放心,正巧彩凤想学拉面,就让她留下了。”

宋明轩的脸上顿时被失落的表情所占领,只愣愣的噢了一声,又有些不死心,问道:“那她有什么话要你带给我没有?”

杨氏想了想,只开口道:“有,她说让你上京的时候在河桥镇停一下,她这几天帮你去县学抄题集,让你记得过去取。”

宋明轩见赵彩凤还没忘记这件事情,心里越发感激并带着几分甜蜜,只有些纠结的点了点头,那边许氏便把要是递给了宋明轩,“你瞧瞧,彩凤把房子都给你安置好了,这下好了,你去了京城可要好好念书,不能辜负了彩凤对你的一片苦心。”

宋明轩只一味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但心里头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他这一走两个月,一想到两个月见不着赵彩凤,他好像已经非常的难受了。宋明轩皱着眉头,抬起头看着自己的老娘和未来的丈母娘,郁闷道:“那我明儿就进京吧。”

第51章

晚上,用过晚膳之后,许氏在房里为宋明轩打点行李,宋明轩只顾着整理自己的那些书籍用具,把它们都压平整了放在书篓子里。

许氏将宋明轩的换洗衣物叠好之后,找了一块粗布,打了一个包裹,瞧着宋明轩在房里忙乱的身影,许氏停下了动作。

“我说明轩,你一个人去京城能行吗?这吃喝洗漱的,哪一样不费时间的,你在家里虽然我们照顾不周,好歹一日三餐不会少了你。你这要是一个人在外面,倒是怎么个打算呢?”

并非许氏看不起宋明轩,而是宋明轩在厨艺方面确实不大精通,除了能把灶膛里的火点起来烧些开水把干粮热一热之外,平常的吃食他是一样也不会做的。

宋明轩皱着眉头不说话,上回他去京城赶考,没有考上的愿意之一就是一天到晚没有一顿准时的热饭热菜,弄得最后几天肠胃失调。他晚上睡不好,白天吃不好,最后捂着肚子进场子,这要是能考好就奇怪了。

可宋明轩是个有自尊的人,家里头离不开许氏,不可能把一老一小丢在家不管,所以这就决定了他只能一个人上京。不过这次既然有独门独院的房子住,应该可是烧水吃上热东西,大不了在外面多买一些干粮,也能过日子。就是京城的物价肯定是比这儿贵的,他银子不多,还得省着点花才是。

“娘你不用担心,我买上一些干粮,自己热着吃。”

许氏瞧着自己儿子原本就没几两肉的脸颊,越发就心疼起来了。这些年为了念书宋明轩没少受苦,可他却半身也没吭过,许氏也知道宋明轩压力不小,奈何自己实在脱不开身。许氏只叹了一口气起身,到外面院子里关门,正瞧见杨氏抱着赵彩蝶在门口纳凉。

这时候晚上天气已经很热了,茅屋里面不透风,又有大批的蚊子,在里头赵彩蝶睡的不安生,所以杨氏就抱着她在外面。

许氏见了便停下了脚步,也从家里搬了一张凳子出来,凑到杨氏的跟前坐了下来:“我说大妹子,有个事儿我想找你商量一下。”

杨氏瞧见许氏这一本正经的严肃样儿,就知道她肯定有啥重要的事情要说,只拿蒲扇在赵彩蝶的后背拍了两下,抬眼道:“嫂子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好了,咱都是一家人了,还有什么好客气的。”

“既然是一家人,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其实这事儿也是为了两个孩子。”许氏也只伸手在赵彩蝶的身上拍了两下,眉梢弯弯道:“这明轩明儿就要上京了,我又不放心他一个人去…”

许氏说道这里的时候,就忍不住顿了顿,杨氏以为她要拜托自己照看陈阿婆和宝哥儿,便拍着胸脯道:“嫂子,你放心跟着明轩去吧,阿婆和孩子有我呢,一日三餐我照应着。”

许氏见杨氏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只忙不迭的摆摆手道:“不是不是,你想错了。”许氏往宋明轩的房间那边瞟了一眼,凑到杨氏耳边道:“我想着,要不然我就不去了,让彩凤跟着明轩一起进京,一来让她也进城见识见识,二来还能让他们小两口多些时间相处,你说这合适吗?”

毕竟赵彩凤还没过门,跟着男人出门这种事情,影响确实不大好,但是许氏是存了心想让她当自己儿媳妇,自然是希望赵彩凤能和宋明轩一起的。

杨氏一听,立时就拧起了眉毛,虽没有马上就回绝,可还是有些迟疑:“嫂子,明轩是去考科举的,他身边陪着个小媳妇会不会影响到…再说两个孩子年纪也小,万一不懂事弄出啥事儿来,到时候不是尴尬吗?”

许氏只笑着道:“你还不知道我家明轩,不是我说,没有比他再木讷的人了,如月在我们家都住了两年多,他哪里就没机会了?愣是连人家的小手都没牵过一下,说是非要过了明礼,才能做那些事情,不是我高看了我家明轩,这事儿你放心,绝对不可能。”

杨氏这会儿也惊了,虽说赵家村的人都知道宝哥儿不是宋明轩的孩子,但是他们哪里知道宋明轩居然连许如月的手都没碰一下,这住了两年还这样清清白白的。

“听你这么说,明轩这孩子倒还真是不错。”杨氏只又想了想,觉得赵彩凤如今也已经是半个宋家人了,且她要是陪着宋明轩进京,这村子里也没什么人知道,就算知道了,她以后还就是宋明轩媳妇,也不怕别人口舌,若是宋明轩这一科真的能高中了,那赵彩凤可是功不可没的。

“既然这样,那就依了你的意思吧,只是我爹娘那边生意也忙,老三又刚上私塾,我也确实不放心他一个人在镇上。”

许氏见杨氏松了口,只笑着道:“这个你放心,小蝶我替你照顾着,我家还有宝哥儿呢,总比你带去镇上强,生意做起来了没有人照看,别给拐子给拐跑了。”

杨氏本来还真打算把赵彩蝶带出去的,可听许氏这么一说,倒是觉得很有道理,面摊边上人来人往的,他们只要一个不留心,孩子就会被人拐跑,这事儿她可不能做。

“那既然这样,彩蝶就拜托您和阿婆了,明儿我打点一下行装,和明轩一起先去河桥镇上,再问问彩凤的意思,你也知道那丫头如今不比从前,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我也不能来硬的。”

许氏闻言,只一个劲点头道:“那行,等回去,我跟明轩也说一声,让他明儿自己跟彩凤说去。”

却说赵彩凤在河桥镇上安顿了下来,晚上吃的主食虽然是前日做好的勃勃,但菜却有鸡肉吃。

不过赵彩凤只吃了两口,便没再吃了。原本她以为她这快几个月没沾荤腥的人,闻到了肉味就已经忍不住留口水了,可谁知杨老头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居然把那两只鸡烧的一点儿味道都没有了。

所以赵彩凤和赵武吃到的鸡肉,其实是被掏去了精华的、老得跟豆腐渣一样的鸡肉了。赵武倒是半点没有嫌弃的意思,那酱料蘸着,一口气吃了一只鸡腿、两块鸡胸,把剩下的鸡腿和鸡翅膀都留给了赵彩凤。

赵彩凤才吃了两口,就觉得味道一般,那鸡肉早已经被烧的散开了,味道也没有多少,好在鸡腿上的肉还算嫩,赵彩凤勉强蘸着酱料吃了点,但就是觉得不好吃

一旁熬好的鸡汁面汤倒是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不过赵彩凤知道,那是明天一天面摊上要用的东西,所以也没眼馋。

一切都打点好了,夏天的夜晚虽然很是炎热,但是小院里还算有些清风,赵彩凤洗过了澡,出来坐在杨老太的身边跟她一起看火。那一锅大肉要煮好几个时辰,所以这个时候杨老太还不能休息。瞧着老人一边看火一边打瞌睡的表情,赵彩凤都觉得有些不忍心了。

“姥姥,您先进去睡吧,这火我来看着,什么时候封上,您告诉我。”这煤炉第二天一早还要用,所以不能熄灭,熄灭了在点是很费事的,赵彩凤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杨老太打了一个哈欠,从凳子上站起来,看看天边的月亮,只开口道:“等你拿筷子往这肉里面插,觉得不用力就可以插到底的时候,就差多不可以封火了。”

赵彩凤只点了点头,从月亮的角度来看,这会儿还没到亥时。放在前世,这个时候一般她还没下班,正在实验室里面疯狂的比对数据,检测结果。

比起前世忙忙碌碌的日子,赵彩凤觉得,现在这样悠闲的日子虽然清苦了一些,但有时候还是有一些自得其乐的感觉,毕竟有句话说“既来之,则安之”。

杨老太见赵彩凤在那边认真看火,便也离开了,只是过了一会儿,她又从屋里出来,手里抱着好几块花布,只上前来问赵彩凤:“彩凤,这几块面料你看着如何?改明儿自己做几件衣服穿。”

杨老太可不知道赵彩凤针线不好,还以为有了布料,赵彩凤就可以变成衣服了。

赵彩凤看了一眼,布料的颜色都很鲜艳,还有几块是绸缎的,显然并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随常穿的,不过上回她和杨氏来镇上的时候,也瞧见了那豆腐西施一眼,她身上穿着的就是绸缎,只怕这些面料都是她留下来的。

赵彩凤想到这里忍不住又替杨老头两口子叹息,好好养一个儿子,竟然看上那样的人,不给两个老人分担也就算了,还这样会花钱,怪不得杨振兴下葬的时候,杨老头连一次性要给的坟地费都拿不出来。养着这样会花销的两个人,如何还能有积蓄,只怕是天天的寅吃卯粮罢了。

“姥姥,这面料您先放着,我也用不着,天天在面摊上帮忙,我哪里穿得了绸缎衣服呢,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杨老太一听,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干活的人谁穿成这样子,杨老太只脸色暗沉的叹了一口气,嘴里嘟囔道:“这么好的东西,难道就只能压箱底了,这样吧,留着以后给你添嫁妆用好了。”

赵彩凤窘迫的看了杨老太一眼,反正他们这些人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都能往嫁人和嫁妆上扯。

第52章

第二天一早,李全正好要去河桥镇给李二虎送东西,顺便带一些新鲜的果蔬送给丈母娘家。许氏一早就出去打探了消息,回来让杨氏和宋明轩到门口等着。

昨晚许氏早已经把让赵彩凤去陪考的事情和宋明轩说了,宋明轩虽然嘴上还说了几句不太合适什么的话,但是许氏一锤定音以后,宋明轩就再也没有开口了,相反的,他心里的某个角落甚至弥漫着一种复杂的甜蜜情绪,可一想到这种做法和他读的圣贤书有些悖德,他就不敢再往下想了。

李全赶着牛车过来,瞧见了杨氏和宋明轩两人都背着行李,只问道:“大嫂,你昨儿才回来,怎么今儿又要出去了?”

杨氏知道李全人好,嘴巴又紧,便也没刻意瞒着他,“这不明轩要上京,家里实在抽不出人手去陪着,所以打算让彩凤和他一起去京里头。”

李全顿时就明白了,乐呵道:“这么说这趟回来,你都可以抱孙子咯?”

这话说的宋明轩的脸就跟被柴火棍打过了一样烫,恨不得找个地洞立时就钻下去,还是杨氏知道他脸皮薄,只笑着道:“啧,你说哪里的话,这回咱再不敢乱来了,怎么说也要等孩子出了孝,办了事儿才能算个正经。”

李全便跟着点头,又瞧了一眼宋明轩,见他尴尬的满脸通红,只谢道:“明轩,我还得谢谢你呢,要不是你,我家二虎准上不了私塾。”

宋明轩便跟着陪笑,尴尬点头。

两人把行李摆好了,上了牛车坐稳,那边杨氏又跟许氏交代了几句,见赵彩蝶在许氏的怀里睡的安稳,便也放心了几分,“那咱可就出去了,等过一阵子,我爹娘那边没那么忙活了,我就回来,彩蝶就拜托您了。”

“你说哪里的话呢,我还要谢谢你们家彩凤呢,这次明轩中不中举人,可全靠她了。”许氏说着,又转头对宋明轩道:“一会儿见到了彩凤,记得把银子都交给她管着。”

宋明轩只一味的点头,脸上的红晕还没有散去,但是想起赵彩凤那机灵干练的样子,总觉得心里甜甜的。

这一大早的,其实赵彩凤也没闲着,她昨晚把大肉熬好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又加上这几天在那黄家实在没休息好,所以头一沾枕头,整个人就困的不行了,这一觉睡醒的时候,杨老头和杨老太早已经出去开早市了。

赵武进房,见赵彩凤醒了过来,只开口道:“姐,姥姥姥爷去摆摊了,窝窝头在灶房的锅里,我去先生家了。”

赵彩凤一边梳头一边对赵武道:“你认识先生家吗?要不要我送你过去?”

“不用,先生家不远,我自己走着去,时间来不及了,我先走了!”赵武说完话,飞快的背起了书包,往院外跑了出去。

赵彩凤梳好了头,走到院子里伸了一个懒腰,看看东边的太阳,其实这时候太挺早的呢,这要是换在现代,她还在被窝里跟被子决斗呢。

赵彩凤洗了一把脸,去厨房拿了一个窝窝头才吃下肚子,忽然想起要给宋明轩抄题目这回事儿。这对于一个考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