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嘉对儿子眨了眨眼。

“反正我有心疾,是不是?”

方琳哈哈大笑,对父亲长长地做了个揖,脚步轻快地离开了。

太好了!

他早就看那些拿腔作调的堂兄弟们不顺眼,谁要跟他们一起走!

等出了城,他自己去白鹿书院,又不是没出过门!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明天见。

第119章 秃发?焦发?

金甲卫一出动,再无悬念。

刘未身边的金甲卫,是代国开国开始世袭的府兵,皆是深受数代皇恩的良家子出身,从可以拿得起兵器开始便开始训练,举凡骑射、步战、仪仗,样样精通。

他们的人数维持在一千以内,是精兵中的精兵,只负责紫宸殿和宣政殿附近的护卫工作,直接受皇帝管辖,当年先帝之时的宫变,金甲卫死伤惨重,成功的拖延了叛军的进攻,使得皇帝成功撤走,后来萧家、方家等将门想要收编金甲卫,这些卫士或自尽,或宁死不从,保留下来的不过十之一二。

现在的金甲卫是刘未登基后重新组建的,论精锐,虽不比前朝的同袍,但比起守卫京中的禁卫,却个个是强手中的强手,精挑细选而来。

方老贼为什么情愿舍近求远在各地引发动乱,也不愿意学萧、薛等家族一般逼宫造反,一来因为他们方家远不能和世代将种的萧家比,二来宫里也没有像是前朝太妃们一般的内应,更多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能够敌过金甲卫的信心。

金甲卫出动,代表皇帝已经亲自过问此事,并且对待刘凌像是对待自己的安全一般慎重。

刚刚劫后余生的官员们,自此之后,要重新估摸下这位皇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远的不说,历朝历代,金甲卫甚至都没有派去保护过储君,可皇帝却让金甲卫出城了…

这值得让许多人深思。

金甲卫一到,刘凌就不能在此地继续主持大局了,皇帝派来替换刘凌的是朝中的宰相庄骏。

显然庄骏也没想到这位皇子能做到这种地步,他匆匆赶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要接手一片乱局,此刻却看到的是一片乱中有序的场景,自然是讶异极了。

“殿下做的很好。”

庄骏发自肺腑的赞叹道。

“即使是老臣在此,也不见得做的比您更好了。”

他是皇子,先天在身份上就有许多便利,自己即使是宰相,可是想要调动禁卫和城门官,甚至打开机关,那是想也不必想的。所以庄骏才有此一叹。

“还不够好。”

刘凌的眼神中有着哀痛之色。

这不是谦虚的话,而是他确实就是这样想的。

“下面的事情,就交给老臣吧。陛下在宫中很担心您的安危,还请殿下赶快回宫。”

庄骏看了眼禁军保护下或哭或怒骂的京中官员们,似是看到了什么令人不悦的事情,表情更是凝重。

刘凌抬眼看去,发现正在怒骂的居然是一位气质温柔的中年妇人。

这妇人应当是个脾气很好的人,此刻端丽温柔的气质和柳眉倒竖的痛骂糅合在一起,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

刘凌侧耳倾听,忍不住也是一怔。

“…火起之时,你们人人往内城里跑,我夫君却是重回火场,组织京兆府的差吏救火,你们逃到此处,他们却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至今生死未卜。他们在舍生忘死的救你们,你们做些什么?你们在唾骂他们的家人、以他们的家眷骨肉为盾,你们欺凌我的女儿,又将各种恶行强加在我女儿的身上!”

妇人言辞激烈地训斥着:

“我女儿究竟做错了什么?是她要别人把她拉走的吗?是她要别人欺辱她的吗?遇到此等恶人,自保又有何错?你们居然职责她是杀人的凶手!”

“娘,别说了…”

身上披着一件家人外袍的少女脸色苍白,虚弱无力地拽了拽母亲的袖角。

“你休要劝我,这件事不说明白了,与你闺誉有碍!”

那位夫人显然身体也不是很好,只不过是情绪激烈了一点,就不住的在喘着粗气。

刘凌听到这里,自然明白了这个夫人是什么人。他虽然不认识她,却和她大大的有关系。

这是京兆府尹的妻子李氏,曾经在蓬莱殿里和袁贵妃一同中毒,最后燕六借了他的腰牌才请来太医将她救活。

如今她情绪激动之后如此孱弱,说明余毒还未清,身体也没有完全大好。受到刚刚那般的惊吓和局面,能好生生站着,已经算是极为坚强的妇人了。

听到母亲为了自己如此生气,京兆尹家的冯姑娘眼中含泪,不知该如何是好。

周围劫后余生的百姓和官员家眷们依旧在窃窃私语,刘凌不知道事情的始末,听起来像是她之前被暴民强行拽走过,然后又自保之后跑了回来。

“你们只不过是随口说说,就可能把一个好姑娘一辈子都毁了!那歹人眼睛里插入的金簪明明就是男儿束发所用,我女儿又手无缚鸡之力,哪里能将一根金簪从人的眼珠子直□□颅中!明明是哪位高人看不过去,救了我女儿一命,怎么就成了我女儿暴起杀人!”

李氏返身抱住自己的女儿,神情戒备。

“如果你们再要胡说,妾身只能去敲登闻鼓,向圣上求个公道了!”

谁也没想到外表柔弱的李氏如此刚烈,有几个刚刚说了几句闲言碎语的妇人被她像是刀子一般的眼神瞪了之后,嗫喏着嘀咕:“京中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你丈夫的京兆尹还不知道保不保的住,喊个什么,到时候有的哭的…”

“就是,她家女儿在那么多人面前被人拉了去,摸也给人摸过了,袖子也被拽掉了,还不许别人说…”

“就算我们不说,大伙儿的眼睛是瞎的吗?还说我们把她女儿的一辈子毁了,现在看,哪个好人家还敢要她!”

见到冯登青的女儿被人诘难,有些在刚刚动乱中也被扯掉了随身配饰、甚至被人占了便宜的少女们默默低下了头去。

她们其实也被人欺辱了一番,但因为欺辱冯家女儿的那个恶汉被金簪捅死了,所以她们受到的委屈就被人自然而然地忽视了过去,只有冯家女儿成为了最明亮的靶子,替她们承担了所有的非难。

她们一方面对此庆幸,一方面又觉得有些痛苦,偏偏这种痛苦不知来自于何处,只在心底无尽的盘旋,压抑得她们不能言语,无法明言。

她们的母亲或家眷紧紧地抓住她们的手,用眼神示意她们不要说话,用言语恐吓她们如果站出去的后果,面前硬生生的例子就在这里,由不得她们胡乱任性。

受到一次伤害就已经足够,不见得人人都是冯李氏,可以在大众广庭之下痛呼这种不合理。

庄骏和刘凌都极厌恶这种搬弄是非、坏人清誉的行为,无奈事已至此,能安然无恙已经是大幸,在动乱开始时,人人都只考虑着能活下来就好了,等动乱结束,便又开始胡乱计较着其他。

“劳烦庄大人,先安排卫尉寺的马车送各家的女郎回家。”刘凌叹了口气,“内城马车不能进入,安定门外又乱成那样,现在男女杂处在一起,容易生乱,我之前人手不足,没办法分开男女人群,现在只好劳大人多辛苦了。”

“殿下考虑的是。”

庄骏现在不敢再以普通少年的身份去看待这位三皇子,自然是一口应下。

天子脚下,民众尚且如此愚昧,那些乡野之地,还不知如此这般吞噬了多少无辜的妇人!

刘凌摇了摇头,心中实在是同情这位冯家的小姐,偏偏又做不了什么,只能惋惜的离开,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金甲卫出动是为了保护刘凌回宫不遇见刺杀的,定安楼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早就已经传入了刘未的耳中,让他完全坐不住了。

他如今无法临幸后宫妃子,膝下大儿子失魂落魄,仅剩二儿子和小儿子,如果“八物方”的弊病无法根除,说不得这两个孩子就是他这一脉仅存的希望,此时一点也不能有失。

什么百姓□□、刺客杀人,在刘未看来,都没有皇子遇刺更重要。

刘凌一入了宫,立刻就摘下了头上那顶银盔,露出被火烧的焦黄一片的头顶来。他从小头发就少,宫中太妃们还担心过他秃顶的问题,如今被火这么一燎,长发变短发,他自己都能想到削去这些枯发后自己的头发会有多短。

不过命能捡回来,都已经是老天开眼了。

今日是上元节,不但宫外花灯漫天,宫里也是到处都是宫灯,还有防火的火正宫人不停巡视,看到刘凌的头发变成了这样,路过的宫人们一个个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进了宫中,刘凌才发现宫里也全面戒严了,到处都是持戈巡逻的卫士,足足比平日人数多了几倍。想来之前宫外那场骚乱也影响到了宫里,他的父皇还要预防有人逼宫,所以让当值的禁卫军全部去巡视了。

他跟着金甲卫的几位统领直入紫宸殿,偌大的紫宸殿如今灯火通明,伺候皇帝的宫人们紧张的来去,刘凌一踏入紫宸殿的广场,岱山就已经领着好几位宫人过来迎接,等刘凌到了殿门前,反射性的想要整理自己的仪表,手掌一摸上自己的脑袋,忍不住就苦笑。

这时候还有什么仪表可言,失仪就失仪吧!

岱山替刘凌取下了皇帝赐下的大氅,见到里面的礼服满是被刀割破、在地上摩擦后蹭破的痕迹,忍不住也是一怔,面色复杂道:“殿下刚刚…凶险的很吶!”

受了这么多罪还能大难不死,不是运气太好,就是有什么倚仗。

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大大的本事。

莫说登上那个位子不需要运气,有时候运气比实力还要重要,不是吗?

想到这里,岱山的神色更加恭敬了,亲自出手替刘凌推开了殿门。

刘凌举足踏进温暖的紫宸殿,这才像是重新回到了人间,屋子里为了配合上元节灯火通明,刘未早已经迫不及待,一抬头看见刘凌满身狼狈的样子,失声叫道:“怎么回事?不是让少司命去护着你了吗!”

刘凌这时候才明白少司命的出现不是偶然,连忙跪下道谢。

“先别弄这些虚礼,让孟太医给你看看有没有大碍,再包扎下伤口,让宫人们伺候你重新更衣!”

刘未下了一大串命令,这才又板着脸说:“洪彪被绑过来了,内尉已经在审。将作监里那些做鲤鱼跃龙门的灯匠全部死了,皆是一刀毙命。事情发生的太乱,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趁孟太医给你包扎的时候,你把你经历的跟朕细细说一说。”

刘凌这才发现孟太医早就已经在紫宸殿里候着,只是站在角落里,所以刘凌才没有发现。

孟太医也不敢耽误,靠近刘凌之后就开始为他把脉,听到刀上没毒,也没受什么内伤,众人才心中才放下一块大石。

孟太医是杏林圣手,处理这区区的外伤自然是小事,刘凌听到没有大碍,也就不把心思放在身上的皮肉伤上,坐在殿下任由孟太医施为,一边配合着他的动作,一边思路清晰的将今晚的事情一一说来。

从一开始鲤鱼变金龙时起火开始说起,到后来跳出三个刺客、有人在人群中造谣生事,煽动乱局,自己不得不斩断洪彪的手臂,刘凌说的极为仔细,足足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才把所有事情说完。

其中的惊险和紧张之处,即使刘凌只是不带任何情绪地叙述,也可想而知。不但刘未抿着嘴唇面色铁青,就连替刘凌包扎的孟太医都有几次闪了神,包扎的手停了一瞬。

“儿臣认为,疑点有三:第一,楼顶的龙灯乃是此次点灯的重中之重,将作监和京兆府应该检查了无数遍,为何还会藏了人在灯中?到底问题是出在将作监,还是京兆府?”

“第二,儿臣开放内城之后,下令搜身,有百余人掉头就走,行迹诡异,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在百姓之中煽风点火,所图为何?”

“第三,儿臣遇刺,楼下同时火起,说明这些宫灯和摊贩早就被人做下了手脚,此人一定熟悉京中各路情况,又有能打通京兆府差吏的关系,如果细细盘问京兆府这段时间走动之人,说不定会有一些线索。”

在观灯的地方摆摊子,看起来像是什么人都可以摆,但这种地方人人都知道好赚钱,自然是挤破了头都要进去,能够混进去,还能摆在最热闹的地方的,不可能只是普通的小贩。

“哪里有那么麻烦,是谁动的手,朕心里清楚!”刘未狰狞地笑着:“他倒是想先发制人了,却没想到你不是什么无知的孩童,也没那么容易被杀了,此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恐怕在家里懊恼呢!”

刘凌听着刘未的口气,赫然一惊。

“父皇的意思是…”

“好了,你今日惊魂未定,还是下去好好休息吧。三日后开大朝,你再来听政。你二哥那边…”

刘未顿了顿,似是无意般说道:“就说你遇了刺,其他不用多说。”

刘凌怔了怔,俯身领旨。

“孟太医,虽说老三身上的都是皮外伤,但这个天气,身上有伤也不方便,你多操心下老三的伤口,勤给他换药清理,不要留下什么毛病。伤口如果处理不好,到了天阴下雨,难免麻痒,朕不想见到他日后说自己伤口有什么问题,你可明白?”

刘未郑重地吩咐着。

“陛下放心,臣一定亲自为殿下包扎清创,绝不假手于人,必不会让殿下留下疤痕。”

孟太医看了看刘凌的头发,嘴角难得的扬起一个弧度。

“殿下这头发,恐怕也要用些生发的汤药才好…”

刘凌见孟太医取笑他,烦恼地抓了抓脑袋。

“好了,朕现在没心情听笑话。”刘未有些烦躁地挥了挥手,“你们都离开吧,朕今晚还有许多事要做。”

“是!”

“是!”

出了紫宸殿,被外面的冷风一吹,两人俱是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

看着灯火通明的紫宸殿,刘凌和孟太医都不知怎么的,朝着宫中唯独一片漆黑的冷宫方向看去。

“…往年还有奶娘做一桌好菜,今年不知道怎么样了。”

刘凌语焉不详的叹息。

“竟已经像这样过了二十几个寒暑了。”

孟太医情绪有些低沉。

“还不知再要等几个寒暑…”

“会好起来的。”

刘凌长长地呼了口气,看着口中吐出的白雾在空气中慢慢地散开。

“人常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从代国开国以来,宫中恐怕也没有几个皇子,能像他这样多灾多难。

“是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孟太医看着刘凌,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表情。

他静静地立在刘凌的身边,随之附和。

“殿下必能一飞冲天!”

“哈哈,借孟太医吉言了!”

***

刘凌出了事的消息,不必多久,就传遍了东宫。

刘祁听到宫外战鼓擂起的时候,正在和徐枫对弈,惊得手中的棋子掉了都没察觉,心中更是七上八下。

他直觉里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无奈刘祁不出宫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手,派出去的宫人们去打探消息,却被戒严后四处巡视的宫卫们赶了回来,连东宫的大门都没能走出去。

等前面隐隐约约传出消息说三殿下出了事,连金甲卫都触动了以后,刘祁心中咯噔一下,连安静地在屋子里待着都做不到了。

如果老三出了事,他便是最后得利的那一个,无论这事是不是他做的,父皇恐怕都要怀疑到他身上来。

他确实没这个实力,可难保方家…

如果真是他们做的,他该如何自处?

父皇真会相信他是无辜的吗?

刘祁心如乱麻,在屋子里实在呆不住,索性披起父皇赐下的裘衣,在东宫里吹着冷风,满脑子乱想。

他听得外面越来越乱,甲兵卫士不停地来回巡视,宫中一片灯火通明,却不似往年那般宫人们成群结队的出来观灯,反倒有一片肃杀之气,更是难以相信。

直到刘凌被紫宸殿的人送了回来,头发没了一半,束发的金冠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身上穿着的甚至是父皇平日里的常服,只有那件黑色大氅还是一开始出去时的打扮,不由得一惊。

再看老三脸上、手臂上多有伤口,神色也是疲惫至极的样子,刘祁忍不住奔出几步,貌似关心实则害怕地问道:“三弟,你这是怎么了?”

见刘祁奔了出来,刘凌脸上露出一副复杂的表情,半天没有言语。

就在刘祁被刘凌奇怪的表情望到有些尴尬和恼怒的时候,刘凌才神色如常地对着二哥行了一礼,淡淡地回应。

“没什么,登楼时遇刺了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在晚饭后,九点左右。

小剧场:

贺穆兰(摸摸下巴):之前还在吐槽鲜卑有王子姓是“秃发”,想不到这本书里就真见到一个秃发王子。

刘凌:(恼羞成怒)我只是被烧掉了一截头发,不是秃发!不是秃发!不是秃发!

第120章 善后?乱局?

京城作为代国最富庶的地方,已经多年没有灾祸发生了。虽说历年来京兆尹如同走马观花般的换,但大多是政治上的考量,而非真的有什么大的失职。

但今年上元节,不但让身份贵重的皇子差点遇刺身亡,还使得百姓相互踩踏,死伤的人数甚至比去年泰山地动那次还要多。

定安楼上金龙炸开的画面让城中无数百姓仍心有余悸,而随后四处起火的场面更是让人许多百姓彻底对京兆府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这些都还好,更可怕是之后层出不穷出现的问题。

定安楼上的金龙灯被人动了手脚,从里面跳出三个人来,是许多百姓都看见的,事情一发,就有聪明的禁卫军立刻捆了在场协助点灯的将作监官员,然而等到宫中派人去捉拿那几个做灯的匠人时,却发现这些匠人都已经死了。

杀人灭口,手段毒辣,根本不留下一点线索。

将作监的官员们因此受到了内尉严厉的盘查,有好几个受不住刑,就这么死了,还有硬撑下来的,也是回答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本就是管理匠人的官员,又不是亲自制作东西的工匠,真有什么猫腻,确实也是很容易就被糊弄过去。

皇帝刘未身边也不乏能人,在城楼上取下已经烧毁的龙灯残骸一盘查,发现这灯确实被人动过了手脚,灯油和引信里有硝石和硫磺等物,突然炸开的部分更是和江湖中一个以制造烟花爆竹、引线火弹闻名的门派有关,名唤“雷火门”。

这雷火门的祖师爷据说是炼丹道人,在炼丹的时候发现了“雷火”的秘密,便在江湖中创立了这个门派,并不在江湖中走动,只是以这个为手段营生和自保,并不是什么大门大派,但也算是别具一格。

刺杀皇子的人用的是雷火门的不传之秘,这一下子这个门派就倒了霉。刘未直接下了一道旨意,让雷火门所在的漳州当地出动兵马,剿平这个门派,将雷火门的门人和剩余的“雷火”带回来。

这东西作为武器太过危险,刘未已经决意不准让这种东西流入民间了。

至于后来刺杀刘凌的那个用匕首的刺客,一打开口中塞着的木条就咬舌自尽。内尉们检查时发现他的后槽牙被人掏空了,里面放了剧毒的药物,显然是早就培养好的死士,之前刘凌叫人塞上东西,自然是找不到机会自杀,可内尉为了审讯消息将木条一拿,那人就咬破假牙,中了立刻毙命的猛药,死在了当场。

至于那个被刘凌削了手臂的倒霉蛋,流血过多差点没活过当晚,整个太医院的人辛苦了一夜,才好不容易将他救回来。内尉担心他会这么死了,不敢强行逼供,仔细盘问了许久,他却一口咬定是担心暴民作乱,才要放箭保证内城不失。

洪彪已经是多年的宿将,当年也是禁军一名统领,只是曾玩忽职守耽误了刘未一件事情,才被贬去看守城门,除此之外,再无劣迹,平日也很少出内城,查不到什么交往过密之人。

一桩一件,几乎是滴水不漏,即使真找到什么证据,也是不可用的证据,扳不倒方家,更抓不住他造反的证据,刘未心中暗恨,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内尉们想要撬开洪彪的嘴,却无计可施。

在这一点上,洪彪确实是个硬汉子,硬的刘未牙痒痒。

上元节的灯节出了事,除了无数无辜的百姓遭殃,更影响到了明年开科的士子们。

今年来观看登楼的除了普通的百姓、京中的官员,还有许多为了明年年初礼部试而提早来京城的士子,这些士子平日里舞文弄墨倒是可以,可遇到这种人挤人能把人踩死的局面,被推倒挤倒着不知凡几。

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在踩踏中死的死,残的残,即便一点事情都没有的,也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想要用最好的精神面貌来对待明年的科举,显然已经是枉然。

礼部和刘未最惋惜的就是这一点,说起此事,简直是悲痛莫名。反倒是聚集在京中的那些豪商,由于带的家丁众多,商人又惜命,一见情况不对就先跑了,居然没损失多少人。

更可怕的是,这段时间京兆府天天有人奏鼓告状,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的门槛也差点被人踩破。

灯节之时失踪了不少人,尤其以女人和小孩居多。

每年灯节人贩子拍花子的人本来就多,混迹在人群中对着合适的人下手,是以每年京兆府在灯节过后都要处理不少这样的案件,今年局面更乱,京兆府的人忙着救火已经是焦头烂额,哪里管得到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更别说有的人不见得是失踪了,恐怕就是罹难了,只是家人不愿意承认,情愿他们是失踪了罢了。

京兆府没有办法,那些家中失了人的就一层层上告,状告京兆府不作为、草菅人命等等,所以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均有诉状,可这些衙门心里也清楚地很,不是不作为,也不是草菅人命,实在是太多了管不过来,也没法子管,只能派出差吏们一个个安抚,但想要解决问题,也是太难太难。

踩踏之后,官员及其家属被暴动的百姓抓做人质、盾墙,企图抵挡城头的弓箭,这些观灯的人家里有些是举家出来共襄盛举的,家中长者有当场被人推进人群里踩死的,也有脱险回家后一病不起眼见着不行的,还有受伤的、受了惊吓的,太医院这段时间忙到日夜不休,全是为了这些老大人、老诰命们奔波。

吏部和太常寺递上了一本在灯节中痛失父亲或母亲的官员姓名,刘未草草一看,差点没又一口血喷到折子上。

虽说无人可用时可以“夺情”,可同时夺这么多人的情,哪朝哪代也没有出现过,真要这么做了,“丁忧守孝”就真成笑话了。

可如果真的同时损失这么多京官,就得临时在地方上征召官员回京填补,上下人员一动,又给了吏部许多可乘之机。唯一高兴的就只有来年考恩科的士子们,对他们来说,明年不但不会“有官无缺”,恐怕要缺多人少了。

一时间,刘未是七处冒火,八处冒烟,京兆尹从出事第二天起被至少弹劾了十几次,全靠刘未以“现在无人可用”压了下来。

好在其他人都不傻,京兆尹现在是最忙乱的时候,从百姓到官员都对他没有好脸色,更没人觊觎他这个位置自讨苦吃,御史台和其他官员弹劾他,大多是有官员在那场动乱里吃了亏,想要在他身上泄愤而已,可平心而论,那种情况,冯登青能做到最快速度灭火,已经是很有能力了。

另一边,刘凌以一种简直让人刮目相看的方式登上了代国的舞台。关于他的一切,都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士子们说他登楼时向众人行师礼,是礼贤下士;武将们说他能在三个刺客手中逃出生天,有勇有谋;官员们说他临危不惧,调动兵卒,胆识过人;百姓们则夸夸其谈他的长相、威武,他身边跟着的宫女如何身手了得…

若不是刘凌如今只有十三岁,恐怕等他一纳妃的时候,各家女儿们都要挤破头。这一场应对实在是太漂亮,相比之下,之前主持冬祭的刘祁就显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了。

因为官员出缺,吏部开始忙碌起来,而作为吏部主官的方孝庭却报病在家,许多事务无法处理,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官员上奏请求方孝庭重新回到朝堂,刘未就算差点咬碎一口牙齿,也只能准了方孝庭重新任职。

当看到方孝庭得到诏令后的第二天,就和没事人一样开始上朝时,无论是刘未,还是刘凌、刘祁,心中都百味杂陈。

京中那么多人都出了事,方家却因为方孝庭报病全都没有去观灯,满朝文武之中,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没收到波及,这其中就有方家。

想到三皇子若有意外,二皇子就板上钉钉的储君,众人心中都有些了然,只是找不到证据,方党又一手遮天,加之这次祸事中出事的也不乏方党众人,也就没有人敢置喙。

只是方党和皇帝之间的氛围越来越剑拔弩张,连带着二皇子也在其中受到了牵连,许多痛失亲人或在那场争斗中受到刘凌照顾的官员,开始渐渐往刘凌身后站队了。

***

下了朝,刘祁追上已经走远了的曾外祖父,满脸犹豫。

“怎么?殿下找老臣有事?”

方孝庭依旧还是那副沉稳有度的样子。

“是…”刘祁踌躇了片刻,这才挣扎着问出口:“上元节那天…那天…是不是阿公您…”

方孝庭眯了眯眼,笑着装傻。

“殿下在说什么?老臣可听不懂。”

“不是,您这样说,让我有些为难。”

刘祁有些烦躁地皱了皱眉头。

“我想有个答案,哪怕是不是也好!”

“殿下多虑了,其实又和您有什么关系呢?”

方孝庭模棱两可地回答,突然顾左右而言他。

“咳咳,殿下觉得那些点心,可还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