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耷拉下眼皮,用菜刀眼看着田括。田括却越发觉得有趣,笑个不停。夏至也拿他没办法了。她突然想到一件事,就也笑眯眯地看着田括。

“田公子,冰儿姑娘还好吗?”

田括的笑声戛然而止。他有些惊疑不定地打量着夏至。半晌他也没从夏至脸上看出什么来。

“十六,你说的是什么冰儿姑娘?”田括问夏至,小心翼翼的。

“咦,”夏至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来,“田公子原来不止一个冰儿表妹?”

田括张口结舌,他纠结地看着夏至,有些话他想问,又不好问。夏至究竟知道多少,又是从哪里知道的?

夏至略等了一会,看田括尴尬的也够了,她就噗嗤一笑:“田括,不许你再取笑我!”

田括满腔的纠结和尴尬顿时都化作了笑容。他一方面松一口气,另一方面则是为刚才对夏至的猜测和误解觉得歉疚。

夏至和他身边的那些女子是不一样的。她爽快干脆,根本就不会有那些女子那些阴暗的小算计小手段。怪不得李夏那么喜欢跟夏至相处。可夏至对他好像不如对李夏亲切啊。明明他比李夏更受女孩子欢迎,怎么到了夏至这里就不灵了。

不甘心啊,不甘心。

这么想着,田括对夏至笑的越发灿烂了。他冲夏至抱拳连说不敢。“十六,你不取笑我就万幸了,我怎么敢取笑你啊。”

“你知道就好。你知道我有人撑腰的对不对。我老叔还有大青,你可都惹不起。”夏至故意说道。

这个时候,正巧小黑鱼儿牵着大青走了过来。

田括连连点头,夸张地说他很怕小黑鱼儿和大青。

小黑鱼儿瞧见田括了,就牵了大青过来说话。他还问田括怎么李夏没有来。在小黑鱼儿看来,李夏是他们的朋友,田括是李夏的亲戚。田括之所以会到这里来,自然是因为李夏。亲疏之间,已经很分明了。

田括就说李夏有事没能和他一起来,然后又从袖子里取出两张纸来。“我家里过节也需要些粽子…”

田括给夏至的是一张粽子的订单,另外一张则是银票,那是买粽子的定金。田括家也是大户人家,田括的这份订单虽然数量上比不上李夏家里的,但也非常可观了。

他没提李夏,但夏至却立刻就想到了,这必定是李夏找过他的缘故。送上门的订单,夏至当然不会推出去,她跟田括又将一些细节商定了,就高高兴兴地接下了订单和定金。

田括越发觉得夏至聪慧能干,而且相处起来让人非常舒服。他突发奇想:“十六,我看你弄这个作坊也怪累的,赚的银钱却不多。要不然,你跟我到我家里去吧?”

几百两银子,在田括眼里都只是小数目。夏至理解他这种说法,但是跟他到他家里去又是什么意思?

田括见夏至似笑非笑,赶忙解释:“十六,我可不是唐突你。我是看你聪明能干,到我家里去,自然是当亲戚住着。你要是愿意,就帮我娘她们料理些事情。你在我家里,一应吃穿用度当然是我家照管。另外我娘还能给你月钱。”

夏至还真仔细想了想田括的建议。如果她当真跟田家有些哪怕是八竿子才能打的着的亲戚,如果她在外面真的走投无路了,田括的建议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但是眼下来说,她还不想也不必走这条路。

“田公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夏至笑了笑,对田括说道。

田括看夏至真没生气,这才放下心来。“十六,你到我家住,我娘肯定喜欢你。”他家里要养夏至这么一个小姑娘是很容易的事。他之所以说要夏至帮忙料理事情,还是考虑到夏至的性情。夏至不是能平白接受人家施舍的。

田括的性情和李夏不同,但说到聪明,却也不差多少。

夏至没接田括的话茬,因为怕他再说什么风话。不能太给田括好脸色,又不能太不给他好脸色。这个度比较难掌握。田括这个性子,也是没有治了。

送走了田括,夏至和小黑鱼儿都很高兴。

“十六,这回咱们能赚不少钱吧。”小黑鱼儿喜滋滋的。田括这份订单也不小啊。

夏至笑,田括纨绔风流的外表下,竟然也是个善心的,肯为人着想的好少年。这个事情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但却同样的让人心情愉悦。

李夏能和田括感情那么好,应该不仅仅是血脉相连的缘故。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祖宗留下的话就是有道理。

转天,夏至起了个大早,早饭时分,她的状元粽摊子就在文山书院外面摆好了。今天的摊子与昨天不同,不仅招幌换了新的,摊子也扩大了。

夏至带了两个媳妇过来卖粽子,还在摊子上添了个炉子,这样可以保证顾客什么时候来都能买到热粽子。

有了昨天的预热,今天来买粽子的人越发的多了。文山书院的先生和学子们早饭又多了一项选择。

田括的小书童小松很快就来了。夏至将包好的粽子用一个精致的柳编篮子装着给了小松。没错,她连篮子都替田括给置办了。西市街上很多手艺人摆的摊子,这柳编的篮子原本是花篮,因为样式别致被夏至选中。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或者换个说法,顾客就是上帝。夏至猜到了田括的目的,就为他考虑的很周到。

小松高高兴兴的走了,随后不久李夏又来了。

夏至就又拿出一篮子粽子递给李夏,告诉他:“是我亲手包的。”也是用马兰草叶捆的粽子,白粽、甜粽和咸粽都有,用不同的打结方式标志。

夏至连夜给田括包粽子,同时可没忘记李夏。

李夏笑呵呵地接了粽子。因为看见摊子上多了两个媳妇,他就问夏至:“十六,你和老叔会一直待在这吗?”

“不。”夏至摇头告诉李夏。她和小黑鱼儿过来,只是为了告诉顾客们,昨天的状元粽和今天的状元粽只出自一家。既然已经雇了人卖粽子,她和小黑鱼儿就不会在这边久留。“作坊里还有好多事。”

而且,她还得去张罗在西市街和东市街上摆摊的事。

夏至还将田括送了订单和定金的事情跟李夏说了。李夏脸上就显出吃惊的表情来:“有好东西他总不会错过的,这是尝过状元粽好吃了。”

似乎田括送订单这件事跟他毫无关系。

夏至笑了笑也不揭穿李夏。

不过,听说田括是自己去找的夏至,连个小厮都没有带。李夏还叮嘱了夏至两句:“甜瓜他有时候比较…那个…无聊。十六,他说正经话你就听着。他要是胡说八道你不要理他,尽管放大青咬他。咬坏了,有我接着。”

总之,他嘱咐夏至不要对田括客气。

夏至忍俊不禁,连连点头。

李夏很不是很放心。夏至毕竟年纪太小,虽然聪慧,但很多事情上只怕还是懵懂着。所以,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他又嘱咐夏至:“不管他说啥,你只要是听不懂的,或者是听了觉得不受用的,就放大青咬他。”

大青听见李夏说他的名字,就耷拉着大舌头走过来,绕着李夏的腿打转。李夏蹲下身搂着大青脑袋说话。如今大青和李夏已经熟了,他对李夏很亲热。

不远处,李山长背着手站在文山书院的门口朝状元粽的摊子这边张望。他眯着眼,目光从状元粽的招幌上慢慢地落到跟大青抱在一起的李夏身上,然后就转身慢悠悠地走了回去。

李夏回到书院,就被李山长打发人叫到了自己的屋子里。

“凤凰儿啊,”李山长悠悠然地写着字,并没抬头看李夏,“你是不是得真考个状元出来?要不然,那招幌可就名不副实啦。”

(未完待续。)

第 134 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润

加更,求月票

****

端午前夕,夏至的粽子小作坊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轨。在作坊里,有选出来的管事替夏至掌管粽子的生产。销售方面,除了大户人家的订单之外,夏至还设了三个摊点。文山书院之后,西市街和东市街上的摊点销售也很火爆。

北镇府本地并不产糯米,本地庄户人家端午节包粽子大都用的是本地产的大黄米和小黄米。这两种米包出来的粽子也很有特色,但却不如糯米粽子好吃。所以,在北镇府,有钱的人家多是吃糯米粽子,而那些家里不包糯米粽子的人家,也舍得花几个钱买现成的糯米粽子尝尝鲜,解解馋。

除了本地人之外,那些端午期间滞留在府城的来往客商,还有文山书院来自天南海北的先生和学子们,就是状元粽作坊的主要目标客户。

虽然之前已经做过了市场调查,但真的看到粽子的销量,夏至还是对府城的人民的购买力表示吃惊。

几个大订单带来的利润自不必说,三个摊点每天卖出的粽子也给夏至带来了不小的利润。

这天,夏至略微得了一点儿空闲,就搬了板凳和桌子坐在葡萄架下复核账目。她的作坊里别的管事的都有,唯独没有雇佣账房。她自己就兼任了账房的差事,每天记录出入账目,很是认真。

小黑鱼儿算数不错,而且还会打算盘,也正儿八经地坐在夏至身边,帮着夏至算账。

夏至之前调查了府城里粽子的价格,白粽和甜粽她都是按着市面上的价格走的,粽子包的略微大一点,给女工们的工钱稍微丰厚一些,将利润控制在三分之一。咸肉粽因为是市面上本来没有的,针对的客户群也不如白粽和甜粽那么广泛,所以价格定的略微高一些。咸肉粽的利润率被夏至控制在了五分之三。

几天下来,夏至投入的本钱已经收了回来,计算一下库存,接下来的差不多就是纯利了。夏至从小黑鱼儿手里将算盘接过来,噼里啪啦地打了一阵,心中大体有了个数目,这才心满意足地将算盘放了下来。

长生穿着一身青色长袍从前院走过来,笑着在桌边坐了。他看了一眼夏至的账簿,然后笑着说道:“十六,你记账这法子,一般人只怕都看不懂。”

夏至记账的方法和一般的账房是不太一样,她利用了自己穿越前所学到的东西。可以说,她的账簿,只有她一个人才能看的懂。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要她学现在这些账房先生记账的方式,她能学的会,但却觉得太麻烦了,而且也没有她的账簿直观。

她开这个小作坊,长生跑前跑后给她帮了不少忙。对此,夏至是很感激的。

“长生哥,我记账这个法子其实说明白了,也挺简单的。你要是愿意学,我可以教给你。”夏至对长生说道。

长生就笑着摆了摆手,“多谢你,十六。不过不用了。现在杂货铺账房的账我都看熟了。”真要采用新的记账方式,不论是郭姑父还是铺子里的老账房只怕都不那么容易接受。

夏至明白长生的顾虑,自然不会勉强。长生是个守成的人才,创新开拓这方面就略逊色了一些。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长生如果能守住现在郭家这份家业,这辈子也是吃穿不愁的。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一样的,夏至不打算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长生。

“哥,你回来了?”珍珠带着小红从厨房里走出来,她的手里端着一碟刚出锅的点心,她身后的小红则提着一壶刚烧好的茶。

珍珠跟长生打过了招呼,就笑着走过来,将点心放在桌子上招呼夏至、小黑鱼儿和长生一起吃。

“是我帮着刘嫂做的。”珍珠脸上略微有些红。说起来,这还是她第一次下厨,一双眼睛就很期待地看着三个人。

珍珠做的是绿豆糕,磨好筛过的绿豆面加上糖、桂花等制成小块上锅蒸熟。准备工作都是刘嫂和小红做了,珍珠不过是帮了一把手,但这于她来说已经是很难得了。

大家都知道,所以也都很给面子。

夏至拈了一块绿豆刚尝了尝,觉得入口细腻,甜香可口,就笑着点了点头:“珍珠做这个绿豆糕,比外面卖的都好吃。甜的正好。”

小黑鱼儿和长生也都捧场说好吃。

珍珠的脸蛋就红扑扑的。“老舅,四姐,哥,你们都爱吃,那我再多做一点儿吧。”

长生赶忙就拦着珍珠,让她别累着。

珍珠就说不累:“娘让我和四姐学咧。比起四姐,我这都是小事儿。”

“咱们珍珠学会谦虚了。”夏至就笑。

长生则是非常欣慰,觉得珍珠这是懂事了。这还是因为有个好榜样在身边的缘故。为了这件事,长生心里还很感激夏至。

珍珠现在是积极性正高的时候,放下点心,还亲手给三个人倒了茶,她就又乐颠颠地带了小红往厨房里去了,说是要再多做些绿豆糕出来。

因为夏至开了粽子作坊的缘故,家里除了原先买的米,就不再包粽子了。

看见珍珠走了,长生就说珍珠有这样的变化,都要感激夏至。

夏至却不肯居功:“都是大姑教导的好。”

天色渐晚,郭姑父从前面回来了。夏至就收了算盘和账本。夏大姑出来,吩咐将晚饭就摆在葡萄架上。大家一边乘凉,一边吃饭。

进了五月,天气开始炎热了起来。

“还是村子里凉快。”小黑鱼儿没穿袍子,只穿了一身小裤褂,一边香喷喷地吃着饭,一边就说。

夏大姑也附和,说是到了夏天,府城里确实没有乡下凉快。

北镇府这个地方,入夏之后,尤其是到了伏天,就有姑奶奶带着孩子回娘家住几天这样的丰富。但是夏大姑自从嫁给了郭姑父,除了年节的时候就很少回去。

家里忙是一方面,另外郭姑父也不大愿意让夏大姑总回娘家。

所以一说到夏天府城比乡下热这个话题,郭姑父就不说话了,然后他还很快地岔开了话题。

“十六这小作坊办的兴旺。长生他大伯这两天还跟我问起了。”郭姑父笑呵呵地说。

夏大姑就示意夏至不要说话。她拿眼瞟了郭姑父一眼,笑呵呵地说道:“玉环这几天经常来,哪回来都得吃俩粽子。夏至给她往家里拿了两回。后来我就没让她给拿了。咱们都是做小生意的。夏至包粽子的柴米,雇的人工,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郭姑父脸上就有些讪讪地,他打了个哈哈低下头扒饭。

珍珠却找到了说话的机会:“玉环姐就是那样,特别爱占小便宜。平时在我这看到啥东西,她也总跟我要。不给她又不好,总给她也没个头儿。”

这件事郭姑父也知道,平时暗地里也不是没有抱怨过。但是当着夏至和小黑鱼儿的面,他却觉得珍珠这话扫了他这边亲戚的脸。郭姑父有些不自在,但也不舍得训斥自己的闺女,因此只得打圆场。“玉环那孩子是跟咱不外道。她朝你要的,还不都是你用剩下的,要不就是你不乐意要的东西吗。”

“那我咋没朝别人要过呢。”珍珠噘嘴,不满地朝郭姑父看了一眼。她眼神里的意思很是浅白,就是抱怨郭姑父袒护郭玉环。

“就是几个粽子,不算啥事。我是没见过那院的大伯大娘,早就想着上门拜访,送些粽子过去。”夏至略微察觉了郭姑父的意思,就很爽快地说道。

郭姑父听的很高兴,却摆手说不用:“那倒是不用了。他们也不缺这个。你这是小本生意,要赚钱的。”

夏大姑冷笑了一声,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了。

吃过了饭,夏至就带着小黑鱼儿往后面的作坊里去。夏大姑就给长生使了个眼色,等长生将珍珠也带走了。夏大姑这才和郭姑父往上房屋里来。

到了屋子里,夏大姑就沉下了脸。

郭姑父察觉不对劲儿,只好对夏大姑陪笑:“有啥事惹你生气了?”

“你明知故问!”夏大姑立刻瞪起眼睛来。

郭姑父就讪讪的在一边坐着了:“我说啥了,我啥也没说啊。我就提了一句那院他大伯,你就是因为这个生气?”

“我因为啥生气你心里头明镜儿似的,别跟我装糊涂。”夏大姑面沉似水,“一回两回的,是玉环自己不懂事。再三再四,那院他大伯大娘就啥也不知道?粽子他们也吃了,是吃上瘾了。这一两天没吃上,就找到了你。他们跟你说了啥,你还好意思拿饭桌上来提,是让十六继续供给他们粽子吃?你当时就该怼回去!”

郭姑父脸上愈发讪讪的。这件事他底气不足,只能跟夏大姑解释:“我说那话不是那个意思。大哥那边也不是那个意思。你多心了。大哥就是觉得十六包那粽子挺好,跟我夸两句。”

这样的话可糊弄不了夏大姑。但她终究不好太明着说郭姑父。

“那院的人是啥脾气属性,咱们都知道。你怕得罪他,就都推到我身上。”

(未完待续。)

第 135 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生意人

郭姑父就唯唯诺诺的,他看出来夏大姑是真生气了。夏大姑很少跟他生气发脾气,遇到事也多是心平气和的商量。但夏大姑一旦发起脾气来,那也是很可怕的。

夏大姑从来不会没原则的袒护娘家,今天这件事,实在是夏大姑占住了理。夏大姑口中所说的那院,指的当然是郭玉环家。

对于郭家这门近亲,夏大姑不是没有怨言的。但她以前却一直隐忍,如今爆发出来,郭姑父就有些招架不住。

“十六和小龙来了这些日子了。他们啥时候正眼看过俩孩子?十六和小龙恭恭敬敬地跟他们说话,他们摆的那个架子,我都看不过眼。…还有他二舅他们,从前他们跟你是咋说的,这回知道人家攀上监生老爷了,恨不得就立刻就巴上去。还让我带着去引荐,我可没那么大的脸。他们是不是也找了你,你也不要管这件事!”

郭姑父脸色一红,嘴里含含糊糊的。“都不是外人。二哥他们也不吃亏,往后在府城里也有个臂膀啥的。”

夏大姑皱眉,她不希望通过郭姑父让夏二叔和郭大哥走的太近。“他们都是啥样的脾气属性,处的一时好了,啥事没有。要是一时闹的不好了,你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这是为了郭姑父考虑。

郭姑父想了想,觉得夏大姑说的也有些道理,但却是小心太过了。“不能。要是别人我也不管,一个咱大哥,一个是孩子二舅,这都不是外人。”

郭家人丁单薄,郭姑父待郭大哥这一家颇为真心实意。

夏大姑知道一时劝不转郭姑父,而且他已经介绍了郭大哥和夏二叔认识,只得暂时将这个话题放下。然而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心中的怨气不能不发泄出来。

“…瞧不上我娘家的亲戚,归根结底,还是瞧不上我。你别打算我不知道,当年跟你定亲,你这大哥两口子就不愿意。说我啥陪嫁都没有,也没个正经的娘家。你大嫂那个时候不还想把她妹子说给你吗…”

“哎呦,这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郭姑父脸上发红。他忙向夏大姑求饶,让她不要再提过去的事了。

夏大姑一晒:“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还不是一样瞧不上我。面上是不敢说了,背地里可没少嚼说我。”

这些话都是实情,郭姑父也是知道的。但他还是为郭大哥和郭大嫂解释:“他们哪敢瞧不起你。你不瞧不起他们就不错了。你这么能干,他们都知道。再者说了,他们说啥也不算,我可从来都敬着你。”

被郭姑父这么一说,夏大姑的气也慢慢地平息了一些。

“不说别的了,就说眼下这件事。他们拿十六小孩子抹不开。十六要不是看着咱们的面子,知道他们是谁?你当姑父的,不护着十六,你还帮着他们,你自己说说,你做的对不对?”

夏大姑这么问着郭姑父,见郭姑父有了悔意,她又提点了郭姑父一句:“十六在咱们家住了这些日子。你应该看出来了。十六的脾气有些像老爷子,她不会亏待人。”

这句话说的郭姑父的脸上就发起烧来。他红着脸,嗫喏地向夏大姑保证:“他大伯那真没别的意思。你放心,他们就算是有啥,也有我挡着。咱不能让十六和小龙吃亏,往后到老爷子面前也没法交代。”

“你明白就好。”夏大姑就松了一口气。

等夏至几个回到上房的时候,夏大姑正在跟郭姑父说过节的事,仿佛刚才的争吵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因为夏秀才过节不回大兴庄,夏大姑就说要请他到家里一同过节。

这件事,夏至没法替夏秀才答应。“我爹说要给人注文章,不知道到时候有没有空。”

“咋没空过节吃顿饭总能行吧。”夏大姑就说,然后就吩咐长生,“你明天往书院去一趟,请你大舅来。”

既然请了夏秀才,郭姑父就说不请夏二叔不好。

夏大姑就有些迟疑。夏二叔的情况跟夏秀才不一样。夏秀才是独自一个在府城里。夏二叔却是一大家子,而且是投奔在田监生的外宅。他们应该会跟张家一起过节。

“要论远近的话,他二舅还是跟咱们近。他们来不来是他们的事,咱们肯定得请到了,不然让人挑理。”郭姑父就说。

夏大姑知道郭姑父还是想拉拢巴结夏二叔,她想了想,也就点了头。

郭姑父很开心:“他大舅那里长生去请,他二舅那里离的近,明天我往桂芳斋去一趟,就跟他二舅说了吧。”

夏大姑点头说可以,然后她又问夏至:“十六,后天过节,你歇一天不?”

“大姑,我不歇。”夏至笑着回答。

几个大订单虽然已经做完了,但过节正是粽子卖的最好的时候。别人歇,她的作坊却不会歇。

郭姑父就笑:“十六啊,你这回知道我们做小生意的辛苦了吧。别人歇着的时候,咱们可不能歇啊。”

临近端午,杂货铺的生意也比平时兴旺。

夏至点头,然后又跟夏大姑说:“不过作坊里我都安排好了,到时候过去看看就行。大姑,过节你咋安排,需要我干点儿啥不?”

“啥也不用你。我就是想让你歇歇,跟珍珠,你们姐妹们好好玩玩。”夏大姑就笑道,然后还问夏至和小黑鱼儿,“有啥想吃的没有,我让刘嫂提前准备。”

两个孩子还是第一次在她这里过节,不能不好好招待。

夏至和小黑鱼儿都说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

夏大姑就跟郭姑父商量起了过节的菜单。

转天,夏大姑打发了长生去文山书院,还给长生下了死命令,让他一定要请到夏秀才。长生答应着去了,半晌的工夫回转,说夏秀才答应了。

夏大姑很欢喜。一会的工夫,郭姑父也回来了。

“他二舅咋说?”夏大姑就问。

“他二舅说来。”郭姑父笑呵呵的,“就是得等到晚饭才能过来。”夏二叔一家晌午要跟张财那一家一起吃饭过节,但他答应晚饭到夏大姑家来吃。

北镇府这边的风俗,一般年节都是晌午那顿饭是正餐。

“要不咱都就乎就乎,推到晚上吃吧,大家伙在一块也热闹。”郭姑父就对夏大姑说。这句话不是商量,而是决定。

夏大姑也就点了头,一顿饭放在晌午吃还是晚上吃并不是什么大事。然后,郭姑父就说还想请郭大哥一家也过来。

“都是一样的亲戚,他俩舅咱都请了就不请他们,也不大合适。”郭姑父跟夏大姑商量。

“这件事你说了算。”夏大姑痛快地点了头。不管怎样,郭大哥一家都是郭家这边最近的亲戚了。两户人家比邻而居,很多事情都能相互照应着。这么安排下来,郭家在府城的近亲可算是汇聚一堂了。

这些事,夏至自然不会有意见。她见夏大姑和郭姑父又商量起了别的事,就和小黑鱼儿又往后面的作坊来。

现在的小作坊因为有了管事的,夏至轻松了不少。除了每天晚上要盘账,平时只要过来看看就可以了。两个厨房里都看过了,夏至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天井的荫凉处做针线。小黑鱼儿坐不住,就在两个厨房间来回跑,很尽忠职守地做着他的小监工。大青没跟小黑鱼儿跑,他伸了个懒腰,趴在夏至身边跟夏至一起乘凉。

忙忙碌碌,然而岁月静好。

给长生做的鞋子只剩下几针,那只做好的长生已经试过,用鞋撑子撑上了。这是夏至当初许诺给长生的,后来虽然忙,但她还是抽空把这双鞋子做了起来。

夏至一边做鞋子,一边心里盘算着某件事。后角门看门的老婆子就走过来,告诉她门外有人找她。

“是谁啊?送啥的?”夏至就问了一声,心里就猜是哪家送货的来了。

“东家,来的不是送货的。是个胖小子,说是认识东家。”老婆子陪笑答道。她就住在附近,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长生认识她,介绍了她来给夏至看门,每天赚些大钱贴补家用。这婆子做事一板一眼,很是老实本分。

胖小子?夏至心念微动,她在府城认识的人有数,并没有认识什么胖小子啊。不过既然找上门来了,自然还是要见一见的。

“大概是我老叔认识的啥人吧。你叫他进来吧,我就在这。”夏至吩咐了一声。

老婆子转身回去,一会的工夫,果然见个胖乎乎的半大小子走了来。夏至还没什么反应,大青已经站起来,冲着来人叫了两声。

这两声叫的并不凶悍,来人是大青所认识的。

田来宝穿了一身赭色裤褂站在那,笑嘻嘻地看着夏至:“十六…”

夏至微微吃惊,她没想到田来宝会来。不过,随即她就释然了。不过还没等她说话,小黑鱼儿听见大青的叫声走过来,并且一眼就看见了田来宝。

“来宝,你咋来了?”小黑鱼儿又惊又喜。

“老舅。”田来宝笑嘻嘻地叫小黑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