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少,但这已经有些出乎夏至的预料了。夏至从钱袋中取出钱来,买了半斤杂拌,又买了半斤牛舌头,都让掌柜的给包了。然后她想了想,又买了半斤糖块,连包装纸都没有,就是麦芽糖切成拇指肚大小的小块。

掌柜的很热情,一边给夏至称糖块,还一边试探地问夏至:“是村东头靠山老田家的外孙不?”

“是啊。”夏至痛快地承认了,还向掌柜的问了一句,“你怎么猜到的?”

“这还用猜啊。你们不是咱们屯子的人,肯定是外来的呗。咱屯子啥人家有你们这样的亲戚啊,也就是村东头老田家了。你们是大兴庄的吧,秀才老爷家的孩子。”

夏至笑了笑,这次就没点头。看来他们一家在靠山屯儿的知名度还挺高的。

买好了东西,几个孩子就从杂货铺出来。他们也没往回走,夏至的主意,他们就到庙头前的大榆树下坐了,一边乘凉一边吃东西。

栓柱也被夏至留了下来,将杂拌和牛舌头都分了一些给他吃。栓柱一开始还不好意思,不接夏至递过去的东西,最后还是被夏至三人说了,他才乐呵呵地接了,然后就跟夏至他们坐在一处开始吃。

只吃了几个杂拌,栓柱就不吃了,他跟夏至说要回去一趟,一会再回来陪他们,然后还陪着他们回田老头家里,省的他们找不到回去的路什么的。

“你现在回去有事啊?”夏至就问了一句。

栓柱又挠了挠后脑勺:“也没啥事,就是,就是…”他一面说着话一面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兜。夏至分给她的点心都被他放在衣兜里了。

夏至一下子就明白了:“你家里还有兄弟姐妹吧。”不等栓柱回答,夏至又分了些杂拌和牛舌头来给栓柱,然后她还抓了一把糖块,直接给栓柱塞在衣兜里了。

栓柱更加不好意思了,他连连推拒,说不能要夏至这老些东西。

“给你你就拿着吧,客气啥呀。”夏至就说。

小树儿也让栓柱把东西拿着:“别跟我们客气,以后咱俩一块玩。”

栓柱的年纪和小树儿相仿佛,这样被兄妹三人劝说了一番,他就将东西都收下,然后一溜烟地跑回家了。

“往后这屯子的人更该说咱们有钱了。”夏桥看着栓柱跑远了,就低声说了一句。

“就算咱不来买东西,这屯子的人该说啥还是说啥。这不在咱,哥你没听栓柱说啊,都是咱姥家给咱扬的名声。”夏至不以为然地说道。

田老头他们之所以这样宣扬,还是为了给他们自己脸上贴金。

又吃了一块小杂拌,夏至就不吃了。她跟夏桥和小树儿说道,“哥,小树儿,你们刚才听明白了吗。咱娘贴给咱姥家这些钱,咱姥家为啥还没过起来?”

夏桥就叹了一口气:“咱大舅爱喝酒,还爱耍钱。”

“对,估计就是这个缘故。”夏至点头。靠山屯儿这里没有田地,种果树每年赚不了什么钱,在加上田大舅败家,这田家果然就是一个无底洞,简直就没有好了。

三个孩子坐在树下边吃边说话,旁边远远近近就有乘凉的和路过的人指指点点的,似乎是在说他们。不过这些人声音都很小,也没人走近来。

夏至模模糊糊地听见他们说田老头,说田大宝,还说到什么损阴德之类的话,让夏至听的有些莫名其妙的。

这会工夫,栓柱就回来了。栓柱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的身后还跟了一个老太太。栓柱也不是空着手来的,他的手里来提着一个篮子。

走到三人跟前,栓柱就把篮子递了过来。“刚摘的李子,还挺好吃的,给你们吃。”

栓柱身后的老太太也过来说话:“你们就是来娣的孩子吧?”(未完待续。)

第 169 章 第一百七十章 身世

老太太中等身材,两鬓已经有些斑白,长的慈眉善目的,正是栓柱的奶奶。刚才夏至跟栓柱论起辈分来,知道栓柱奶奶跟田老头和田王氏是同辈。因为他男人在靠山屯儿田氏族中排行第五,一般屯子里的人都要叫她一声五奶或者五婶什么的。

栓柱奶奶年纪比较大了,又来给他们送吃的。夏至和夏桥、小树儿赶忙都站起身叫了一声五姥。

老太太很高兴地应了,连声夸夏至几个乖巧懂礼,然后她还亲自从篮子里抓了李子塞到兄妹三个人的手里,说是刚从树上摘下来,也洗干净了的,让他们不用担心尽管吃。

“咱这穷地方,这个时节,也就是这点儿伏李子还能吃吃。”栓柱奶奶笑呵呵地说道,又将篮子塞到夏至的怀里,让她拿着慢慢吃。

靠山屯儿的田地很少,一般的人家就是靠着山上几棵果树产的果子卖钱过日子。看栓柱和他奶奶的穿戴打扮,就知道他们家的日子也不好过。而这几乎有半篮子的新鲜的伏李子,应该是他们家现在最好,也是最值钱的东西了。

夏至又是感动,又有些不好意思。心里想着,人和人可真不一样。他们每次来都大包小包地给自己姥家拿东西还送钱,可田老头从来舍不得让他们摘树上的果子吃。

这么多年了,他们就从来没吃过田老头家的新鲜水果。按照田老头和田王氏的说法,那都是要卖了还钱过日子的,给孩子们吃,就是罪过,就是不会过日子。

但夏至知道,田大宝是能吃到新鲜果子的。

夏至极请栓柱奶奶在自己身边坐下,又拿出点心来给栓柱奶奶吃。栓柱奶奶就说自己的牙不行了,吃不动这些东西,而且她方才在家里已经吃过饭了。

“这个挺贵的东西,你们给了栓柱不少了。”显然是个很慈祥,很懂得人情来往的老人家。

栓柱奶奶坐在夏至身边,一双眼睛上下仔细打量着兄妹三人。按照她的说法,兄妹三个里头,要属夏桥长的最像田氏,而夏至长的比小时候的田氏还要俊俏。

“看你们三个就知道了,来娣那丫头是个有后福的。从前啊…”栓柱奶奶就说起田氏小时候的事情来。

原来栓柱奶奶家和田老头家就住在一条街上,两家之间隔了一个院子。田老头家的事,栓柱奶奶几乎都知道。她是看着田氏长大的。

“从小就是个美人坯子,那小模样,别提多招人爱了。山窝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来。比她俩姐长的都好看…”

“五姥,我娘还有两个姐姐啊?”夏至就问了一句,她还真没怎么听田氏提起过自己的两个姐姐,而且这些年他们跟田老头家来往,也从来没听过她们回来走亲戚。

“啊,你~娘没跟你们说过啊?”栓柱奶奶的脸上就露出吃惊的表情来。

夏至赶忙笑着说他们是听过的:“那时我还小呢,都没记住。这两年我娘都不咋说了。五姥,你给我们说说啊,我那俩姨都是啥样人啊,她们现在在哪儿,咋没见她们回来走亲戚?”关键是田老头和田王氏这里就从来没提过另外两个闺女的事。

栓柱奶奶叹了一口气,又四下瞧了一眼。

这个时候人们都回家吃饭去了,因此这土地庙前头再没别人,只有他们几个。

栓柱奶奶想了想就说:“跟你们说说也没啥,反正这也是大家伙都知道的事。”

“对,对,五姥,你都跟我们说说。”夏至赶忙就道。跟着老太太相处了一会,夏至发觉这老太太心肠善良,而且还很善言谈,熟悉了之后,那就更能说了。看来栓柱话唠的这一点,应该是承袭自他奶奶了。

栓柱奶奶就打开了话匣子。

“你~娘前头站住的,就两个姐姐。老大叫招娣,老二叫带娣,她们都比你~娘大了好几岁。你~娘啊不是你姥带大的,是她俩姐给带大的。”

“哦,”夏至点头,“是这样啊。”在这个年代,这种事情并不罕见。家里大人事情忙,生的孩子又多,根本就带不过来,所以大的带小的,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五姥,我娘跟我两个姨都差了多少岁啊?”夏至又问了一句。

“你~娘跟你大姨差了十岁,跟你二姨差了九岁。”栓柱奶奶虽说上了一点儿年纪,但是记忆力非常好,她还能说出田氏的生辰八字,对田家姐弟几个的年纪自然就更记得清清楚楚了。

“爱呀,那在我二姨和我娘中间,我姥她就没再添别的孩子了?”夏至又问。这个年龄差距似乎有问题啊。

田家大姨和二姨只差了一岁,这应该就是三年生俩的节奏,两个孩子之间相差不足两年,就算做是一岁。

田老头和田王氏明显都是特别重男轻女的人,一开始接连生了两个,应该就是着急要生儿子的。这样的两个人,那个时候应该也正年轻,生下两个女儿之后,肯定会为了生儿子继续加倍努力的。

所以,在田家二姨和田氏中间,竟然有九年的空白,这很不合情理。除非,那个时候田老头和田王氏两人之间谁病了,暂时不能生了?

“他们俩身子好着呢。”栓柱奶奶的脸上闪过一丝无法形容的表情,她又四下看了一眼,然后又迟疑地看向夏至兄妹三人,似乎是在犹豫着说还是不说。

“五姥,你就说吧。其实我们也知道一些。”夏至赶忙就催促道。

“你二姨和你~娘她们俩中间那几年,你姥和你姥爷也没少生,不过都没留下。”栓柱奶奶这才告诉夏至。田家二姨之后,田老头和田王氏为了快点儿生个儿子,几乎一直保持这三年生俩的节奏。

至于那些孩子都没留下,也并不是说她们都夭折了。

“…都是丫头,说养不起,刚生下来,就让你姥爷给扔山里头喂狼了。”栓柱奶奶低声说道,说完又是深长的叹气,“作孽呦。”

夏至却有些反应不过来。“都、都扔山上、喂、喂狼了?”

“那可不。”栓柱奶奶点头确认,“这在咱屯儿里是谁都知道的事。那时候你们五姥爷上砍柴,还看到过,吃的没剩下啥了,哎呦,惨啊,作孽啊。”

夏至的脸就有些发白,她回头看向夏桥和小树儿。夏桥和小树儿的脸色也不大好看,小树儿还朝夏桥身边挪了挪。

看来,这兄弟两人也没听过这件事。

夏至却不想表现的太震惊了,免得栓柱奶奶不肯再告诉她们。所以,她勉强撑出一张淡定脸,估计也不是很成功,栓柱奶奶就发现了。

因为怕栓柱奶奶起疑,夏至赶忙解释:“五姥,那现在山上还有狼吗?”她们是被山上有狼这件事给吓到了,而不是田老头和田王氏把刚生下的还活着的孩子扔到山里喂狼这件事。

“有,还有不少呢。你们晚上好好在屋子里待着,可别出来乱走。有的时候山里的狼没食吃,半夜还偷摸进过屯子里。”栓柱奶奶立刻就嘱咐道。

夏至赶忙点头,说她晚上绝对不出来。

“五姥,这样的事,在咱儿这…多吗?”略顿了顿,夏至又小心地问栓柱奶奶。

栓柱奶奶愣了愣,这才明白夏至问的是什么。她脸上的表情很悲伤。“咱这屯子穷啊,全靠老天爷赏口饭吃。闺女多了,那是愁人。不过,咱这可没那个风俗。”

栓柱奶奶很郑重地告诉夏至,靠山屯儿并没有生下女婴就弄死的风俗。这件事,也就田老头家做过,而且还做的不少。

也因为这件事,所以屯子里的人有些瞧不上田老头,觉得他的心太狠。这样的人,大家看了都觉得后背发凉,也就不愿意跟他有什么亲近的来往了。

后来田老头一家干脆关起门来过日子,一方面是田老头的性子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伙对他把活生生的女婴扔山里头这件事非常反感的缘故。

“…家里养活不起,也能想法送人,亲生骨肉,不知道多少世才托生成~人,总得给她一条活路。再说了,孩子要说养活也好养活,大人多干点儿活,大家伙省出一口饭来,没干的就喝稀的。咱这地方是穷,可还真没听说过饿死人的。”栓柱奶奶絮絮地说着。

夏至、夏桥和小树儿都点头,觉得栓柱奶奶说的对极了。

夏至却又有了疑问。“五姥,那我娘、我娘她是咋活下来的?”

田老头和田王氏生到田氏这里,还是没有儿子。他们已经扔掉了那么多个女婴,为什么到田氏这里突然就不扔了。

“谁说他们没扔?你~娘生下来,半夜就让你姥爷拿粪箕子扔山里头了。是你大姨和你二姨俩人结伴进山里头,又把你~娘给捡回来了。”

“啊,还有这件事?”夏至吃惊。

“千真万确的。”栓柱奶奶本就爱说话,而夏至又是一个极好的听众,该认真听的时候她听的认真,该提问的时候她就提问。栓柱奶奶打开了话匣子就搂不住了。“为了捡你~娘回来,你大姨和二姨还挨了你姥爷一顿打。”

“你姥爷打完了你大姨和二姨,就让她们把你~娘再给扔回山里头去。你两个姨硬~挺着没答应。后来你姥爷也不知道是咋地,就不管了,说孩子是你大姨和二姨留下的,她们俩有能耐,就自己养活。”

“然后呢…”夏至追问。

“然后你大姨和二姨就养着你~娘了。你姥也没奶,你俩姨就把自己的饭省出来,你~娘是喝米汤,吃着你大姨和二姨牙齿里省下来的那点儿饭食长大的。”

夏至跟夏桥和小树儿面面相觑,原来田氏竟然有这样的身世,真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啊。

“那我大姨和二姨后来上哪儿了?”夏至将田氏的身世消化了一会,就又问栓柱奶奶。

“还能去哪儿呦。都让你姥爷给聘去大西边山里头了,俩苦命的孩子。”栓柱奶奶一提到田家大姨和二姨就忍不住的叹气。

所谓的大西边山里,就是比靠山屯儿还要偏僻和贫穷的地方。靠山屯儿这个地方的山,比起大西边的山,就只能被称作小山丘。

靠山屯儿这边离着官道也就十来里路的距离,而大西边的山里头,要从那山里走出来,就得十天半个月的。

“你大舅要定媳妇,你姥和你姥爷没钱,看你大姨和二姨也到年龄了,就把她俩都给聘了。得的彩礼,才给你大舅定了媳妇。”田家大舅定媳妇的时候,田家大姨和二姨已经年纪老大,是靠山屯儿出名的老姑娘。

那个时候,并不是没有人上门给这两个姑娘做媒,但都出不起田老头要的彩礼。而且,田老头的打算,是自家没啥劳动力,就把两个闺女都当汉子使唤了。

直到田家大舅定媳妇,非需要银子不可了,田老头才寻着能出最多彩礼的人家,把两个闺女相继聘了出去。

“没聘我娘?”夏至又问。

“你~娘长的好看啊。你俩姨的彩礼,也够给你大舅定媳妇的了。”栓柱奶奶就说道,“也多亏那时候你姥爷没舍得像聘你大姨和二姨那样聘你~娘,要不然,也没他们今天的好日子了。”

也没有他们这三个孩子了。

夏至、夏桥和小树儿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三个孩子的心情都很复杂,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了。

“当时没照着你大姨和二姨那样聘你~娘,还多亏你大姨和二姨拦着。说你~娘长的好看,能聘个好人家,照样要彩礼,哎。”

照栓柱奶奶的说法,田家大姨和二姨对田氏那可真是好的没法说,说是恩重如山也不为过。但是这些年却很少听田氏提到她们。田氏一心一意地帮扶娘家,却从来没说过要帮两个姐姐。

田家大姨和二姨现在在哪里,过的又是怎样的日子呢。

夏至就又问了栓柱奶奶。

“你大姨是让你姥爷给聘到大西边的山里头了,也不知道叫啥地方,听说是一年就没有几个月不下雪的,那个地方的人都活不长。人家就拿了彩礼,就把你大姨给接走了。”那之后,田家大姨跟田家之间就断了音讯。

“那我二姨呢?”

(未完待续。)

第 170 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感情

“你二姨啊…”栓柱奶奶已经跟夏至说了这么多,但是说到田家二姨的时候,还是唏嘘着似乎有些说不下去了。

夏至只好又催问了一句,问田家二姨究竟被田老头给聘到哪里去了。

“哎,”栓柱奶奶缓了缓,这才告诉夏至,“那年屯子里来了个卖货的货郎,大概得有三四十岁了吧。他把身上的银子都给了你姥爷,你姥爷就让他把你二姨给领走了。”

“啊?”夏至目瞪口呆,又问了栓柱奶奶一句,“那个货郎,他把我二姨带哪儿去了?”

“不知道,听说他是南面的人。三四十岁了也没定上媳妇,说是要带着你二姨回家过日子去。”栓柱奶奶就道。

说了这半天,夏至总算是都明白了。田老头把前面两个闺女换了彩礼,而且都聘的不是什么好人家。想来也是,哪有好人家会买媳妇啊。而且,田老头这两个闺女的具体去向都不清楚,她们离开靠山屯儿之后,就再没回来过,也没跟田家通过音讯。

“两个苦命的孩子,也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世。”栓柱奶奶幽幽地说道。

没错,现在这两个人还活没活着,都是很难说的事。比起她们来,田氏可就真称得上是幸福了。不过这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田氏的两个姐姐替她争取来的,当然也是因为田氏长的好看的缘故。

“那俩孩子没享过一天福,也就你~娘,是个有福气的。你姥家的日子啊,多亏了你~娘。”栓柱奶奶又提到了田氏,还有田氏如何帮扶田老头一家的事。

“那也多亏我两个姨,要不然我娘不也让他们给扔山里头喂狼了吗。”夏至也幽幽地说了一句。

“就是这个话。”栓柱奶奶接下来说的话就委婉了很多。靠山屯儿的相亲们对田老头和田王氏的种种作为都很看不上眼,他们相信善恶有报。田老头和田王氏扔女婴,又将两个闺女那么不当人看待,这就是损阴德的事情。

损阴德的事情做多了,就有了报应。田老头和田王氏都是很精明的人,田大舅没那么聪明,但是也不傻,他娶的媳妇江氏也是个挺利落的媳妇。可这样的一家人,最后却只有田大宝这么一个孙子。

靠山屯儿的人背地里都说,田老头家之所以只有一个孙子,还是个傻~子,那就是他们以前做的缺德事报应到了。

“你~娘对你姥和你姥爷那真是没花说啊。”栓柱奶奶笑着说,“原先你姥家住的是我们那条街上最破烂的屋子,多亏你~娘拿钱回来,才盖起来那五间大瓦房,在靠山屯儿那也是独一份儿了。”

夏至因为留了心,就问田老头家具体是哪一年盖的房子。这件事是靠山屯儿一件很轰动的大事,而且栓柱奶奶还和田老头一家一条街住着,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栓柱奶奶就说了一个日子,夏至在心里头略略算了算,那应该是十年前的事了。盖起那样的五间大瓦房,再将院子围起来,这需要的不是一笔小数目。可据小夏至的记忆,田氏从来没有用盖房子的缘由朝夏秀才要过钱。

十年前,家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夏至知道的,就只有田氏和夏秀才跟夏老爷子分家,另外起房子搬到了前院住这件事。

夏至的目光就转向了夏桥,他们兄妹三个,如果说对这件事能有记忆的,也就是夏桥了。

夏桥的脸上就有些茫然的神色,十年前,他也才四岁。四岁的小孩,能记住多少事。如果家里的大人故意隐瞒他,误导他,那他的记忆就更靠不住了。

“那年,我不大记得了,好些是听咱娘说过,咱姥病的挺重啥的。”夏桥苦苦搜寻自己的记忆,最后只有这么一点儿结果。

“十年前?你姥啥时候病了?我们咋都不知道啊。你姥身子骨不错,这些年也没听说得过啥大病。”栓柱奶奶就说。

夏至微微皱眉:“十年前的话,咱姐是不是十年前被咱娘给…”夏至没把话说全,但是夏桥和小树儿都知道她要说的是什么。

十年前,田氏因为要筹钱给爹娘看病,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将大闺女夏月给卖了。如果栓柱奶奶没有撒谎,田王氏当年根本就没有病,那么田氏就是卖了夏月,给田老头盖房子、修院子了。

夏至能想明白的事情,夏桥就算是反应慢一些,也能想明白了。夏桥坐在那里,姿势虽然没有变,但是脸色却变了。呆坐了片刻,夏桥突然站起身,什么都没说就快步的走了。

“哥!”小树儿站起身想拉夏桥但却没拉住,他喊夏桥,夏桥好像也没听见似的,就那么大步地走了。

“姐,咱哥他咋地啦?”小树儿就转回头来问夏至。

“估计是想起啥来先回去了。”夏至淡淡地说,让小树儿不用担心。“咱哥稳当,不能出事。”

小树儿很听姐姐的话,而且夏至说的也很对,夏桥性子绵~软,做事最稳当不过,是个最不会惹事儿的性子。小树儿放下心来,就又坐回到夏至的身边。

栓柱奶奶就觉出些不对劲儿来,她迟疑地看着夏至。

夏至忙就安抚栓柱奶奶:“五姥,没事,我哥他先回去有点儿事。咱继续唠嗑。五姥,我可乐意听你姥唠嗑了。”

“你这孩子,嘴咋这么甜。这你可不像你~娘,也不像你姥家的人。”栓柱奶奶笑了。

夏至这次再跟栓柱奶奶说话,目标就更加明确了一些。她和小树儿在土地庙前跟栓柱奶奶直唠到夕阳西下,吃过晚饭的人们也慢慢地出来乘凉了。

因为来了不少小孩子,夏至就将买的糖块都给他们分了。这一下,夏至和小树儿就成了这里最受欢迎的人了。很多人本来不好意思上前来跟他们说话,这个时候也敢走过来跟他们说上两句。

靠山屯儿的人对夏家都又是仰视又是好奇,而夏至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也越发地了解田老头这一家,以及他们这些年所做的事。

田氏拿回娘家的钱最后都被田老头花在了什么地方,夏至心中已经有数了。

夏至在土地庙前头跟大家伙说话,就有些乐而忘返的意思。最后,还是江氏被打发过来找她,说是时辰晚了,该回去歇着了。

众人见江氏来了,就都住了嘴。夏至将情况也了解的差不多了,就跟众人告辞,和小树儿一起跟了江氏往回来。

一路上,江氏就试探着跟夏至说话。她还告诉夏至,回去要小心儿一点儿。

“你们俩在外面玩了这么长时间,你姥爷有点儿不大乐意了。你姥爷的规矩和你们家的不大一样。像你大丫姐和二丫姐没事就不许出门,更被说在外头玩到这么晚了。”江氏告诉夏至这些,倒是没什么恶意,还有些给夏至通消息,讨好夏至的意思。

“等一会到家,别管你姥和你姥爷说啥,你们俩都啥也别说,也省的让你爹娘为难。”

“知道了,大舅妈。”夏至笑着应了,却又说道,“我估计我姥和我姥爷不能说啥。我们在这里是客人啊,我们要守规矩,也是守老夏家的规矩。我姥爷那人一看就特别讲道理,他应该不会办这种没道理的事。”

“在家里,我爷和我奶都不数落我们。我姥和我姥爷他们凭啥呀?”

夏至这些花都是笑眯眯地说的,但是内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江氏多看了夏至几眼,越发确认夏至这小姑娘不好惹。

“夏至你说的…也没啥不对。”江氏陪笑跟夏至说话,“就是别让你姥他们听见,舅妈这是为你好。”

还是卖好给夏至的意思。

夏至就不说什么,又问江氏看没看到夏桥:“我哥咋没接我们来?”

“你哥好像上山了,你大舅和你爹去找他了。”江氏告诉夏至。

“我哥进山了?”夏至就是一惊,“这山里不是有狼吗,现在天都快黑了!”

“没事儿,你大舅和你爹进山去找了,天黑前肯定能找到人,不能让大桥出事。”江氏赶忙就说道。

夏至这会也不肯再慢慢地走了,她还嫌江氏走的慢,她和小树儿将江氏撇在后面,撒腿就往回跑。

天色已经擦黑儿,离着田老头家还隔了几个院子,夏至就看见一行几人从山坡上下来。

“小树儿,你看看,那是咱哥不?”夏至就问小树儿。

小树儿眼睛挺尖,就说那正是夏桥跟田大舅和夏秀才从山上下来了。夏至这才放下心来,脚下却没有慢下来。他们和夏秀才、夏桥、田大舅三人在田家门口碰上了。

这个时候,江氏还只走到了街口。

“哥。”几个人一见面,夏至先喊夏桥。

夏桥似乎听出了夏至语气中的担心,他忙就走了过来。“十六,我没事。你俩咋也才回来。”

夏至抬起头,天色虽然擦黑儿了,但她还是看清了夏桥的脸。乍一看去,夏桥很正常,脸上并没有什么异常的神色。但如果了解夏桥的人仔细地看,就能发现夏桥的不对劲儿。

夏桥的眼神不对劲儿,虽然还是温温和和的,但里面却增添了某种似乎怎么也抹不掉的东西。那应该不仅仅是迷茫,还有些别的什么,让人心惊,让人伤心。

“哥。”夏至又叫了一声,伸手握住了夏桥的手。

夏桥的手冰凉。

夏桥的手宽大而柔软,即便是常年做农活手心长了不少的茧子,但它们依旧是柔软的,而且非常温暖。一年四季,夏桥的手掌心都是温温热热的,一个少年人的手。

此刻,夏桥手心冰凉,这自然不是被下夏天的晚风给吹的,哪怕山里的气温确实要比外面低上一些。

夏桥任由夏至握了一会他的手,然后才挣脱出来,在夏至的头顶摸了摸。“我没事,十六。”

这句话是低低的声音说出来,具体指的是什么,只有兄妹两人知道。

“嗯。”夏至就嗯了一声,也没说别的。看来,夏桥受了不小的刺激之后,并没有选择向田氏质问,将事情闹开。他是独自往山里头去了,也不知道他把事情想清楚了没有,想开了没有。

江氏赶到了门口,大家就进了院子。田氏和田王氏,还有大丫和二丫都站在院子里。看见他们回来了,田氏立刻就迎了上来。

“你们都玩野了是吧,天都多晚了,还想着像在家里那样那,都把你们给惯坏了。”田氏一上来,就板着脸一顿的数落。

若是放在平时,夏桥不是跟田氏解释,也会跟田氏主动道歉。但是今天的夏桥却一动不动的,一句话也不说。他还低下头,不去看田氏。

田氏将三个孩子数落了一番,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发现大儿子的异样。她就又单独指着夏桥数落:“你是当哥的,平时都挺稳当,今天是咋啦,还一个人跑山里去了。你让你姥和你姥爷多担心你知道吗?还得让你大舅黑灯瞎火地进山去找你!要是你大舅有个好歹地,可咋办?”

说来说去,就是他们不仅惹田老头、田王氏生气了,最严重的过失和罪过还是劳动田大舅进山去找人。

田氏数落着大桥,一边还看看身后的田王氏,又看看对面的田大舅,然后又偷偷往上房的方向瞥了一眼。

上房东屋已经亮起了等,从窗户上可以看到田老头的身影。田老头就那么端坐在炕上,手里似乎还拿着旱烟袋。他也没朝院子里看,而是背对着窗户。

田氏暗自咬了咬牙,抬起手就给了夏桥一巴掌。“我让你不省心,还不快给你大舅赔礼。”

夏桥根本就没有躲闪,这一巴掌就扎扎实实地落在了他的脸上。夏桥一手捂住脸,抬起眼来看着田氏。

田氏突然就觉得背后一阵发冷,不由自主地倒退了两步。“咋、咋地,我、我还打错你了!”田氏说话就有些结巴。夏桥对她从来都是温顺的、体贴的,他从来没有用这种眼神看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