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李夏很认真、很真诚地跟夏至商量,“能给我换套被褥吗?”

“没的可换。”夏至立刻就说,“李夏,这被褥不好吗,这可是我奶特意找出来的。”

“十六,我用这样的被褥不大合适吧。”李夏露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来,他就不相信夏至不明白他的意思。

夏至这个时候再也忍不住,终于笑出声来。

“好啊,原来你早就知道。就是想看我出糗是不是?”李夏问夏至,他的脸是板着的,但眼睛里的笑意却几乎要流~溢出来。

(未完待续。)

第 229 章 第二三零章 拜访

“李夏,你就用这套被褥吧,没啥事。”夏至一边笑一边把这是夏老太太的陪嫁的事说出来了。“是我奶的一片心意,家里也就这套被褥没人用过。”

夏家人觉得家里这样的条件,已经很委屈李夏了,绝不会让他用大家用过的被褥的。

“你也不替我拦着。老叔都说要罩着我了,十六,我一到你家,你就开始欺负我了。”李夏委屈地说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才是为你好呢。”夏至神秘兮兮地笑,然后故意压低声音告诉李夏,“我奶说了,睡这套被褥对你好,对你的将来好。”

夏至这样的笑容,这样的话,李夏摸着下巴很认真地琢磨了一会,终于琢磨出些滋味来。大红的老一辈人成亲的嫁妆,再加上上面绣着的石榴百子的图案。

嗯,这确实是个好兆头啊。

很好,李夏决定不在这件事上纠结了,他要愉快地接受这个好意,也不去管夏至方才说的是真话,还是故意编出来哄他的。

“你替我多谢大~爷大~奶的好意。”李夏朝夏至抱了抱拳。

夏至本来是想多看看李夏的窘态的,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接受了,而且似乎还接受很坦然和愉快。

李夏的脸皮似乎是厚了一些啊。

说笑了一会,毕竟大家分开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就有很多话要说、要问。李夏说了他考院试的事,又说曾经在街上见到过长生,夏大姑一家这阵子都过的挺好。然后,他又说了夏秀才的近况。

夏秀才的近况,李夏方才就已经跟夏老爷子说了。但跟夏至说的,就多了一些内容。

夏秀才没什么变化,还像过去一样,教导学生很用心,生活上也很简朴。

然后,李夏就问起夏至回家之后的情形。

这个话题,根本就不用夏至开口,小黑鱼儿就巴拉巴拉,把什么事都跟李夏说了。其中就包括李夏跟着夏秀才和田氏去靠山屯儿的事。

李夏听的很认真,脸上的表情略有些复杂。他偷偷地看夏至的脸色,夏至表现的很平淡,似乎根本没把那些当回事儿。

李夏想了想,也没对这件事发表任何评论。

说完这件事,小黑鱼儿就告诉李夏一个好消息,说夏至现在是家里当家的了。

“我看出来了。”李夏笑了笑,还看了夏至一眼。

这一眼非常温柔,甚至都让夏至觉得有些异样了。

但李夏很快就收回了目光,又是原来那副样子了。他还催促小黑鱼儿快点儿继续说。

小黑鱼儿接着就说到了割麦子的事,还将他和夏至商量,领着腊月、小树儿、小夏林几个收拾夏二叔的事情都跟李夏说了。

他说的高兴,连自己被推的摔了个屁~股蹲儿,还有张老爷特意买了东西去看田氏的事情都说了。

张老爷对夏至的企图,包括小黑鱼儿在内的夏家年纪小的孩子们都不知道。

所以,小黑鱼儿的描述就很正直,但李夏还是听出了端倪。

李夏眉梢微动,目光转向夏至。那目光中的询问意味不言自明。

“小事一桩,他也挨了我爷的棍子,给赶跑了。”夏至就说道。

这话听在小黑鱼儿的耳朵里,就是平直的描述,但听在李夏的耳朵里,却是另外的滋味了。

李夏的嘴角又微微地翘了起来。

“十六还把我二哥的麦子都买下来了。我爷说了,十六想挣钱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为了他。怕他看着我二哥把麦子都拉走换钱了心疼。”小黑鱼儿说到最后,童音中就带出了感情。

“十六,那你从府城带回来的钱够吗?”李夏立刻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我爷出了钱。”夏至告诉李夏。

“哦,”李夏哦了一声,“十六,你要用钱,咋不让人给我捎信儿。对了,你还要买麦子吗,我带来些银钱,可以先借给你。”

夏至忙摆摆手,告诉李夏她今年不打算做麦子的生意。一来就是她现在下手有些晚了,二来就是本钱的问题。

做粮食买卖,需要大笔的本钱。

“本钱我有啊。”李夏看着夏至,“到时候赚了钱,分我一股就行了。”

“那等以后吧,总有机会的。”李夏这么说,夏至也就没有把话说死。

“十六,你不做麦子的生意,然后就在集市上卖起吃食来了?”

“是啊。”夏至笑。“这个生意本钱小,赚的钱却并不少。”

说到赚钱这个话题了,夏至就想到他们今天摆摊还没盘账呢。

“李夏,跟我们一起数钱去啊。”夏至邀请李夏。

“好。”李夏立刻点头,然后就从炕上下来,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事,他忍不住笑出声。“十六,老叔,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见你们,你们俩就是在数钱吧。”

“没错。”想到第一次见到李夏时的情景,夏至也忍不住笑了。

东屋里,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在,钱袋也放在炕梢,根本就没人动。听夏至说要数钱盘账,夏老太太赶忙就在炕上放了炕桌,还在桌上铺了桌布。

这是平时夏老爷子、小黑鱼儿还有夏至写字做功课的桌子,本来就擦的很干净,又特意地铺上桌布,自然是因为李夏了。

夏老太太招待起客人来,那可是体贴周到极了。

夏至又将腊月喊了来,就让小黑鱼儿和腊月开始数钱。夏至自己又磨了墨,摊开账本,准备记账。

李夏帮着小黑鱼儿数钱。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没动手,但也坐在旁边,很是关切的样子。

因为收的都是铜钱,小黑鱼儿和腊月用了好一会工夫,才将钱数给数清了。两下一汇总,小黑鱼儿拿起算盘来飞快地拨~弄了一番,就得出一个最后的数字来。

夏老爷子神色微动,夏老太太喜上眉梢,小黑鱼儿和腊月则都是毫不掩饰地喜笑颜开。

夏至将账目都记在了账簿上,心中算计着,照着这个势头下去,本钱很快就可以收回来,然后就能够开始盈利了。

别看这种小生意似乎不起眼似儿的,但仔细算起来,却能让人大吃一惊。从今往后,被说改善家中的生活了,长久地做下去,家中几个小的以后念书的钱就都有了着落。

要说这小生意唯一不好的,那就是比较劳累。

然而,这世上又哪里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事情呢。劳心或者劳力,都是劳动。

“爷,奶,这钱你们收着吧。”算清楚了账目,夏至就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以后用钱,我再到你们这来支。”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交换了一个眼神,就对夏至摇了摇头。

“这钱不用放在我这,就你和你老叔自己管着吧。”

“哦…”夏至也没推辞,就让夏老太太帮着找了个大木匣子作为钱箱,把钱和账簿都收了起来。

这钱匣子夏至也不往前院拿,依旧是放在后院。

一边收拾,夏至还一边说:“下次赶集,除了薯条、薯条,我还打算再炸些薯片,一样好吃,也让大家伙多个能选的样,估计能招徕更多的客人。”

“好,好。”夏老爷子笑着点头,这生意上的事情,他已经打算好了,都听夏至的。

“十六,要炸薯片啊,那还是咱先炸一些尝尝呗。”小黑鱼儿立刻就说道。

“那必须的。”夏至微笑。

“李夏,咱又有口福了。”小黑鱼儿得了夏至的答复,立刻扭头去跟李夏说。一大一小还击掌庆祝了一下,看得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有些发呆。

李夏又跟夏至商量,说不知道田氏在不在家,他想去给田氏问个好。

到这个时候才提出这样的话题来,李夏也是很明白夏家的事了。

夏至就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老两口自然没有异议,夏老爷子只是暗暗地嘱咐夏至,不能让田氏在李夏面前太随意,说什么对夏家,尤其是夏秀才不利的话,或者做出什么不利夏秀才的事来。

夏至当然明白夏老爷子的担心,很郑重地点头答应了。

其实夏老爷子并不知道,李夏早就知道了田氏的事了。

李夏就跟着夏至和小黑鱼儿往前院来,他还给田氏带了礼。不是向给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那样郑重的四色礼,李夏给田氏带的,只是一个点心匣子。

夏至觉得这很合适。当然了,她的本意,李夏什么都不给田氏,那也是毫无问题的。

李夏这么做,自然是他的礼数周到。

夏至领着李夏刚进了前院的后院门,田氏不知道怎么听见了动静,已经笑呵呵地迎了出来。

“娘,李夏来看你了。”夏至就跟田氏说。

田氏已经换上了她秀才娘子的那套行头,她听着夏至的话,一面却一眼一眼地打量李夏。等夏至介绍完了,李夏就朝田氏行礼。

田氏连忙伸出手虚扶了一下。

“李山长的公子,我相公经常跟我提起。李公子还真是一表人才。”田氏笑着跟李夏说话,又请李夏进屋,“李公子,请进屋里说话。”

然后,她还没忘记招呼跟着她出来的大丫和二丫,让两个人喊李夏做李公子。

大丫和二丫也换上了那套新衣裳,描眉画眼地。在李夏的面前,两人都显得很是拘谨,似乎手脚都没地方放了。

不过,她们很听田氏的话,都用蚊子哼哼般的声音喊了李公子。

大丫和二丫的事,小黑鱼儿忘记告诉李夏了。

“是我娘家的侄女,过来跟我住一阵子。”田氏就像李夏解释,然后请了李夏进屋。

要说田氏跟夏家人有什么共同点,你们爱干净肯定就是了。

夏至家里跟后院一样,收拾的几乎一尘不染。

进了屋,田氏就张罗着在炕上铺了坐褥,让李夏坐了。

李夏称呼田氏为夏夫人,又说带了点心,给田氏问好。点心匣子是夏至提过来的,听李夏说了,她就将点心匣子放在柜子上,也没拿到田氏的跟前。

田氏看了一眼那点心匣子,就说李夏太客气了。

“相公在书院,多亏了山长和李公子处处照应他。…我刚才出门了,回来才知道李公子来了,本来想过去给李公子问好,没想到李公子先过来了…来了就来了,还带了礼来,这让咋好意思的…”

然后田氏就吩咐大丫和二丫:“赶紧给李公子倒水喝。”

大丫和二丫早就准备好了,听田氏一声令下,忙就过来,给李夏倒了一碗酸梅汤。

这酸梅汤自然是夏至准备的,田氏倒是很顺手地就拿来待客了。

“夏夫人不用客气。”李夏对田氏的态度很客气,但却并不亲近,也不像在后面夏老爷子、夏老太太一大家人面前那么不见外。

夏至在旁边冷眼瞧着,觉得现在这个样子的李夏,才应该是他日常待客时候的状态吧。客气有礼,却淡淡的疏离。

面对这样的李夏,田氏也非常小心。

“李公子这是路过,还是打算住上几天?”

“后院大~爷大~奶留我多住几天。我也正打算闲散一段日子,大兴庄的景色不错。”

“那太好了。”田氏立刻有些夸张地说道。李夏住在后院这个消息,她自然也是早就知道了的。

李夏没有喝大丫端上来的酸梅汤,只是微笑着跟田氏说话。“夏先生常年在府城书院,家里只有夏夫人带着十六兄妹,夏夫人的可是辛苦的很了。”

“不辛苦。”田氏说了这么一句谦虚的话,终究不是出于本意,紧接着就又说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做娘的,为了儿女操劳那也是心甘情愿的。就盼着他们有良心,知道做娘的一片心…”

“嘿…”小黑鱼儿第一个听不下去了,就故意笑了一声。

田氏飞快地看了一眼小黑鱼儿,就看到小黑鱼儿正朝她笑。不过这个笑容在田氏看来颇为不怀好意。

田氏本来想顺着李夏的话头,表白一番她的功劳的,但看到小黑鱼儿的笑容,她立刻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李夏也并没打算在这里多停留,略说了两句客套话,就起身告辞了。

田氏不舍得让李夏这么走,却也不敢留,最后只能送出来。

一直将李夏送到门口,看着李夏回到后院了,田氏又站了一会,才慢慢地带着大丫和二丫回屋去了。

然后,田氏就开始找夏桥和小树儿。(未完待续。)

第 230 章 第二三一章 新麦子面

田氏找夏桥和小树儿找了一圈,都没有见到两个儿子的踪影。最后,还是孙兰儿告诉她,说夏桥和小树儿都跟着夏三叔去磨坊磨面了。田氏什么都没说,怏怏地回到屋子里坐下了。

当着孙兰儿没有抱怨出口的话,在大丫和二丫面前却是没有什么可顾忌的。

“…成年的都快跟我不照面了,上哪儿去也不跟我说一声。在这个家里,我还算个啥!”她这是情绪有些失控,不然即便是在大丫和二丫面前,她也不会说这样的话。

大丫和二丫都忙安慰田氏,还替夏桥和小树儿解释,说肯定是后院夏老爷子安排的太急,所以他们没来得及跟田氏说。

田氏发泄~了一句,理智重新回来,她就不再抱怨了,而是走到柜子前,将李夏送的点心匣子拿到炕上查看。

她先将匣子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一面就啧啧称赞。这是桂香斋特制的点心匣子,不是硬纸板的那种,而是竹编的匣子,外面还有彩漆绘画,相当的精美。

“就外面这个匣子,也能值个百十文钱。”田氏告诉大丫和二丫,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点心匣子打开了。

匣子一打开,大丫和二丫就闻到了一股子淡淡的甜香。再看那点心式样,更是格外精美,她们从前连见都没见过的。

别说大丫和二丫没见过,就是田氏也没有见过。

二丫心眼比较实,忍不住说了一句:“我姑父拿回家的点心,都没这个好。”

在大丫和二丫的眼睛里,田氏和夏秀才每回去靠山屯儿拿的东西,那已经是这世上最好、最少有的东西了。

大丫比二丫的心思多一些,就暗暗地捅了二丫一下,给二丫使眼色,让她说话小心。

田氏并没有注意到姐妹两个之间的小动作,对于二丫的话,她也不以为忤。

“咱们家怎么能跟人家老李家比!”田氏这么说着,就又小心地将点心匣子重新盖好,然后就跟大丫和二丫商量,“这样好点心,你~爷你奶,还有你爹和你哥这辈子都没吃过,可有啥法子把这点心捎回去。”

家里得了一匣子好点心,田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捎回靠山屯儿娘家。

大丫和二丫交换了一个眼色,大丫就劝田氏:“姑,还往家里捎啥啊。姑你就自己留着吃吧,还有我大桥哥,夏至和小树儿,他们恐怕也没吃过。”

“老夏家的人,不缺这口吃的。他们现在吃不着,往后有的是吃的时候。他们好亲戚多。你~爷你奶,还有你爹和你哥这辈子吃着过啥,不指望着我,他们能吃上这个!”

田氏这么一说,大丫和二丫就都闭上了嘴。

田氏是想将这匣子点心送去靠山屯儿,然而她又不好就因为这匣子点心就自己跑一趟,让人捎的话,往靠山屯儿那边去的车并不多,得看机会。

这样的天气,点心根本就留不住,搁上两天就该变质了。

田氏将点心匣子重新放回到柜上,暂且将这个烦恼压下。由这匣子点心,她又想到了李夏。

李夏到她这来串门,就送了一匣子点心,这在庄户人家的礼往当中也算是平常了。但李夏这匣子点心却远远不同于一般庄户人家送的那种。

李夏这礼送的很低调,但很有内涵。

“你姑父跟我说过,他们山长有个小儿子就叫李夏,也在他们书院念书。这个李夏,会不会就是他们山长的小公子?”田氏与其说是跟大丫和二丫说话,不如说是自言自语。

对于这件事,大丫和二丫并不能给田氏什么参考的意见。

田氏就坐在炕上,自顾自地琢磨开了。然而她琢磨了半天,除了认定李夏家肯定有钱之外,就再没琢磨出什么别的来了。

田氏有些焦躁,忙就吩咐大丫和二丫让她们出去看着,只要看到夏桥和小树儿,就赶紧把人给带回来。

夏桥和小树儿肯定知道李夏的来历。

当然了,最清楚李夏的来历的应该是夏至,但田氏就是觉得,夏至应该不太愿意跟她说这些,而且即便是跟她说了,也不知道有几分真、几分假。

大丫和二丫听了田氏的吩咐,就到门口去等夏桥和小树儿。她们没有辜负田氏的嘱托,夏桥和小树儿跟着夏三叔磨面回来,大丫和二丫就过去传了话。

她们是跟夏桥说的,说田氏找他有事,让他立刻就回去。

夏桥应了一声,却没跟着大丫和二丫回家。“有啥事,过一会再说吧。我还得先跟我三叔把面都抬屋子里去。”

夏三叔和夏桥按照夏老爷子的吩咐,用车拉了几袋子麦子去磨坊,磨了两袋子细面,两袋子粗面。那些细面主要是用来招待李夏的,夏家人平时还是吃粗面的时候多。

同样是麦子面,过不同的筛,过筛的遍数不同,磨出来的面粗细也就不同。

磨一回面,还有副产品糠,这可是喂鸡喂猪的好饲料。

夏桥要帮着夏三叔往屋子里面搬面袋子,然后他看大丫和二丫站在那不走,就让小树儿跟大丫和二丫回去。

“小树儿,你去替我跟咱娘说一声,我过一会就回来。”夏桥嘱咐小树儿。他个性温和,总是为别人着想,这么做的缘故,是担心大丫和二丫没能将自己带回去,会落田氏的埋怨。

小树儿答应了一声,就招呼大丫和二丫:“大丫姐,二丫姐,走咱们一起回去。”

大丫嘴上答应着,脚下却朝相反的方向挪了挪,意思是想帮夏桥一起搬面袋子。

夏桥赶忙侧身让过了。“你姑娘家家的,搬这个干啥。这也没几袋,我和三叔一会就搬完了。你赶紧跟小树儿回去吧,我过会也回去。”

夏桥说话温温柔柔的,大丫不由自主地就答应了一声。

夏桥背着面袋子转身就走了。

这边小树儿没等大丫和二丫,蹦蹦跳跳地就回了家。

“娘,我回来了。”还没进家门口,他就先嚷了一嗓子。

田氏见小树儿回来了,略胖了些的小~脸蛋红彤彤的,也不知道是晒的,还是玩的太高兴了。

“你一个人回来的,你哥呢?”田氏就问。

“我哥在后头呢,得过一会才回来。娘,你有啥事,跟我说呗。”小树儿进屋,看到炕上放着一碗酸梅汤,他也不问田氏,就捧起碗里咕嘟咕嘟地把一碗酸梅汤都给喝了。

“我姐做这酸梅汤真好喝。”喝完了,小树儿拿袖子抹抹嘴,很是惬意地说道。

“那能不好喝吗,搁的都是好东西,冰糖就搁了多少!”田氏低低的声音抱怨。她本来是想问夏桥的,不过看见小树儿,她转念想了想,觉得小树儿虽然年纪小,但却比夏桥机灵。

或许李夏的来历,小树儿也是知道的。

“小树儿,娘问你一件事…”田氏将小树儿拉到身边如此这般地问了一番话,主要还是问李夏是不是李山长的儿子,家里是不是非常有钱。

“李夏哥家里可有钱了,咱镇上那个最大的酒楼就是他家开的。”至于李夏是不是李山长的儿子,小树儿表示不知道。

“娘,你可别打李夏哥的主意。”说完了,小树儿还朝田氏嘿嘿地笑。

“我打李夏啥主意?”田氏被小树儿笑的有些发毛。

“我大丫姐和二丫姐呗。”小树儿一脸的我啥都知道,“我姐肯定不愿意,还有我老叔呢。娘,我老叔发脾气吓人吧,我姐真发脾气,那更吓人!”

被小儿子这么说,田氏的脸上就有些下不来。她抬手作势要打小树儿:“你听谁胡说八道些啥了,有你这么跟娘说话的吗?”

小树儿嘿嘿笑了两声,一转头就看见柜上放着的点心匣子了。

“我李夏哥送的吗?”小树儿就问。

“是又咋啦?”田氏抬着手,并没有真的往下落。

“不咋,反正也不给我吃。”小树儿撇撇嘴,大声地喊了一声娘,“娘,那我玩去啦。”说完,也不等田氏答应,就蹦蹦跳跳地跑了。

田氏见小树儿是往后面去的,就知道他又去后院了。

三个孩子都跟她离了心,连这个最小的也是。而且,竟然连小树儿也敢警告她,让她不要打李夏的主意了!

等大丫和二丫回来的时候,田氏还气鼓鼓的。然后,在知道后院夏老爷子竟然一下子磨了好几袋的麦子面之后,田氏的心里就更加堵了。

大丫看着田氏郁闷的表情,就把另外一件事给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