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府城住的高兴,但是坐在马车里,看着道路两边越来越熟悉的景色,夏桥和小黑鱼儿都有些激动。

夏桥腼腆,感情并不外露。小黑鱼儿可就手舞足蹈起来。他一会要下车去跟着跑,一会又搂着趴在车里的大青打滚,总之就是高兴的直撒欢。

他们的马车还没到村口,就遇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夏家一众人。

腊月、小树儿、小夏林,还有负责看着他们的夏二叔。另外还有两个并不是夏家的人呢,一个是孙兰儿。

入冬之后,雇短工的就少了,孙兰儿还是个年纪不大的姑娘,能够找到的活更少,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

今天孙兰儿没什么事,知道夏至要回来,就跟着夏家人一起来迎了。

另外一个却是老黑,他裹着羊皮袄,头上带着羊皮帽子,神态和表情都不像是来迎人的,反而更像是偶然遇到了,在跟夏三叔闲话家常似的。

几个小的蹦蹦跳跳地迎过来,嘴里又叫又笑地,小树儿和小夏林都往马车上扑。大青也知道回家了,又认出了小树儿几个,他就先从车上跳下来,结果差点儿就把小树儿给扑倒了。

片刻之间,这就欢声笑语十足的热闹。

夏至赶忙让车停下来,让腊月、孙兰儿、小树儿、小夏林都到车上来坐。然后,夏至还要下车跟夏三叔还有老黑说话。

老黑就知道夏至这是因为自己,忙就拦着夏至不让夏至下车。

“天寒地冻的,你小姑娘家坐车里待着吧。我就路过看看,都挺好的吧。”老黑一边说,一边看车里的小黑鱼儿。

“老叔…”夏至就给正在玩闹的小黑鱼儿使了个眼色。

小黑鱼儿越来越懂事了,就从车里站起来跟老黑说了一句话。

老黑顿时就笑了,然后说有别的事,就摆摆手走了。

夏三叔也不让夏至下车,他凑合着在车辕子上坐了,两辆马车继续往前走。

夏老爷子、夏老太太、夏三婶、田氏都已经站在村口等着了。跟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夏二叔一家,以及郭喜一家三口。

夏至下了车跟众人说话。

“爷,奶,外头多冷啊。你们家里等着就行了,干啥冷呵呵的上这等着来!”

“没事,正好出来溜达溜达。这里朝阳、背风,不冷。”夏老爷子就说,“十六,你快坐回车里,咱们回家说话。”

这个时候,小黑鱼儿也早从车里跳下来,先扑到夏老太太怀里喊娘。夏老太太眼圈都红了,还把小黑鱼儿给抱起来了。

自打小黑鱼儿六岁之后,除非病痛或者是什么特别的事,夏老太太已经很少在众人面前抱着小黑鱼儿了。可现在她也顾不得这些,因为好一阵子没见儿子,实在是太想了。

“爹…”小黑鱼儿就想从夏老太太怀里跳下来给夏老爷子行礼。

夏老爷子连忙摆手,一双眼睛在小黑鱼儿红~润的脸蛋和穿着的宝蓝色皮袍子上扫过。夏老爷子说什么都是回家之后再说,然后又当着众人的面数落说小黑鱼儿这么大了,不应该再让人抱着。

虽然话是这么说,可夏老爷子的脸怎么想沉也沉不下来,那高兴劲还明晃晃地挂在眼角眉梢呢。

夏三叔很孝顺,虽然知道夏老太太想念小黑鱼儿,却也怕她抱着小黑鱼儿太累,就走过去把自己宽阔的后背给贡献出来了。

夏老太太笑着把小黑鱼儿放在夏三叔的背上。夏三叔就背了小黑鱼儿,众人说说笑笑地进了村。

马车在夏家后院大门前停下来。夏三叔就把小黑鱼儿放下,然后帮着夏桥一起往下面搬东西。

少部分东西搬到了前院夏至的屋子里,大部分东西都搬到了后院上房。

后院上房一共是五间屋子,东屋是整整两间,可以说地方是很宽敞了。但现在却有些人满为患的意思。

除了进进出出搬东西的,大家都聚在了上房东屋。

夏至进了屋子,就被夏老太太催着脱了鞋子坐到了炕里。夏老太太显然是早就收拾好了,炕上还铺着厚厚的褥子。

然后,腊月就端着温水进来,让夏至和小黑鱼儿洗手。这期间,夏老太太已经调好了红糖水送上来让夏至喝。

“喝了暖暖身子。咱家里恐怕没有你在府城里暖和。”夏老太太笑的春风满面的,端了东西来都是先照顾夏至,然后才是小黑鱼儿。

这一提到府城的话题,小黑鱼儿可就忍不住了。他喝了热糖水,然后就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比划着说宁华堂有地龙,每天烧地龙,屋子里暖和的穿多了都冒汗。

“可暖和可暖和了。”小黑鱼儿喜滋滋地,还带了些炫耀的意味。

夏老太太根本就笑的合不拢嘴。夏老爷子深沉一些,但是眼角眉梢也都带着笑。

“十六和小龙看着脸色可真好,水灵灵的,好像还都长高了。”夏二叔找到机会,笑着插话道。

刚才夏至已经跟夏二叔众人都打过招呼了,现在听他这么说,就也笑着点了点头。她的目光在夏二叔身上扫过,就落在了郭喜夫妻两个和郭玉环的身上。

郭喜和李氏忙就带郭玉环过来,又正正经经地给夏至行礼,说是多谢夏至的救命之恩。夏至就在三个人的身上多打量了两眼。

三个人点头哈腰的,似乎比以前矮了一截。他们穿的衣裳夏至看着有些眼熟,略一回想就想起来了,三个人穿的应该是夏家人的衣裳。

“大家都平平安安就好。”夏至淡淡地说了一句,对郭喜三人不算冷淡,但也不热情。

夏二叔察言观色的,就回头跟郭喜说让他们先回去歇着。“十六刚回来,有啥话也等十六先歇歇再说。”

郭喜忙就答应了,虽然有些恋恋不舍地,但还是带着李氏和郭玉环出去了。

夏至注意到郭喜三口人从上房出去,就进了东厢房。

看来这阵子郭喜三口人是住在夏二叔的房子里。夏二叔那三间厢房,要住下这些人,那可是真够挤的。

郭喜他们一走,夏家众人说话更加自在,几个小的就七嘴八舌地问夏至和小黑鱼儿在府城的事。

“别吵吵嚷嚷的,一个一个来,着啥急。”夏老爷子就说了一句,他还什么都没问呢。

几个小的都笑。

这会工夫,夏桥几个也将东西都搬进了上房。

“咱们先把东西归拢归拢吧。”夏至就说。

大家自然点头。

夏老太太就说夏至:“咋又买了这老些东西!府城里啥啥都贵,不像在家里,啥啥都得用钱。你还带着你老叔,还有你大哥…。你够自己花的就行了,别总往家里买东西。”

夏老爷子点头,这也是他的意思。

“爷,奶,你们放心吧,我的钱够花。这不要过年了吗,我这买了,年前就能少买,不浪费。”夏至笑眯眯地说,然后就让夏桥把一个个包裹抱到炕上来打开了给大家伙看。

大包小裹的都打开了,众人的眼睛都睁大了。

夏至就先拿出一件藏蓝的哆罗呢大氅来。“这是给我爷的。”

大家就都让夏老爷子穿上试试。夏老爷子起初还有些矜持,后来被儿孙们给催的,也就起身先将大氅在身前比了。

这大氅的颜色又正又庄重,很是压得住场面。哆罗呢的料子密实的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夏老爷子就觉得比较可心,然后就将大氅穿在身上试了。

大氅宽宽大大的,夏老爷子穿着走了两步就脱下来,然后说了两个字:“很好。”就让夏老太太把大氅收起来。

“过年串门的时候穿。”夏老爷子又告诉夏老太太。

夏老太太答应了一声,知道夏老爷子是很稀罕这件大氅。

“这料子真厚实,能挡风,肯定暖和。这是啥料子的,以前好像没见着过。”夏老太太问夏至。

“是哆罗呢的,前两个月府城的绸缎庄才进了一批货,以前没有。”夏至笑着告诉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现在府城里挺时兴穿这个。”

“那肯定得不老少银子。”夏老太太立刻就说。

“还行啦。”夏至笑,“这是我和老叔过年孝敬给我爷的。”

“你孝敬的就说是你孝敬的,别总带着你老叔了。他除了吃就是玩,你还得照看他。”夏老爷子就说。

小黑鱼儿噘嘴,不高兴。

夏至笑:“这里真有我老叔的份。你们不知道,我老叔可帮我大忙了,没有他不成的。”

小黑鱼儿立刻转怒为喜。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认为这是夏至哄小黑鱼儿的话,他们都笑着摇头,倒是也不分辨这件事了。

夏至疼小黑鱼儿他们都知道。

之后,夏至又拿出一件石青色对襟通袖妆花的皮袍子来,说是给夏老太太。夏老太太又惊又喜。

“给你~爷买一件就行了,他总串门要穿。给我买这么好的干啥啊?今年大家伙都做了新棉衣,我也新做了一套,足够穿了。”夏老太太的意思,这袍子太贵重太漂亮了,她一个乡下老太太不值当穿这样的衣裳。

“奶,看你说的。你咋不能穿啊。这还是少的呢,等以后我老叔长大了,一箱子一箱子给你做这样的衣裳,你到时候都穿不过来。”夏至就说。

小黑鱼儿点头,表示他以后一定会这么做的。

夏老太太被哄的心花怒放,高高兴兴地将两件衣裳都收了起来,说要等过年串门、坐席的时候穿出去,让大家伙都瞧瞧。

“我孙女给买的,她们谁能有这个福气!”

第 351 章 第三五二章 人多口杂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高兴,众人也都跟着笑。随后,夏至又打开一个包袱从里面取出几个尺头来。两个给了夏三婶,两个给了夏二婶。四个尺头并没有分别。

这是给两家过年添置新衣裳的。

夏老爷子在旁边就轻轻地点头,对于夏至这么不偏不倚的做法很是欣慰。

田氏也在旁边,她看见大家都得了东西高高兴兴的,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夏至看了田氏一眼,就将剩下的两个尺头给了田氏。

田氏只伸手摸了摸尺头。她什么话都没说。小树儿机灵,一边跟夏至说话,让夏至给他做衣裳,一边就乐呵呵地把尺头揽到了自己的跟前。

然后夏至又拿出一个锦匣来打开。锦匣里面放的满满的却是各色的绢花、步摇、发钗和珠串。夏至叫过五月、七月和腊月来,让她们一人挑上两样。

腊月不跟夏至见外,蹦跳着过来乐呵呵地挑东西,还让夏至帮她选。夏至帮着腊月选了一只步摇和一串珠子。

五月和七月略有些迟疑。夏二婶生怕两人落在后面吃了亏,忙就给两人使眼色。五月和七月这才过来,各自在锦匣中挑了两样。

若是放在以前,五月和七月一定会抢在腊月的前头,而且也不会这么沉默。

夏至感觉到了五月和七月的变化,她只当没有这回事,什么都没说。

然后,夏至才又拿出另外一个包袱来递给了夏三婶。“三叔、三婶这一年辛苦了。”

这是额外给夏三婶一家的,是作为员工的福利。

夏至也当着大家伙的面把这一点说明了。比如夏二叔一家,还有田氏,他们都没有起早贪黑地到临水镇的集市上出摊,所以这福利就没有他们的份儿。

夏至说的有理有据,谁也挑不出理来。

夏老爷子就点头,也说夏三叔一家辛苦了。尤其是夏至、夏桥和小黑鱼儿去府城这段日子,那摊子可以说就是夏三叔和夏三婶在支撑着。

夏三叔和夏三婶都很勤劳,不怕吃苦,这些日子一个集都没歇过。

夏三叔还推辞了一番,然后才让夏三婶把东西给收了。

夏二叔和夏二婶在旁边瞧着就有些眼馋。夏二婶表现的尤其明显。她就笑嘻嘻地让夏三婶把包袱打开,好让大家伙都看看。

“十六给的肯定是好东西。”夏二婶其实就是自己想看夏至另外给了夏三婶些什么。

夏三婶是老实人,而且面赧的很,她不好却了夏二婶的面子,当下就把包袱打开了。

包袱里面是另外两个鲜亮的尺头还有一个大青布,最上面是一条细绢的帕子,帕子上系了一套银三事儿。

夏二婶越发的眼馋,就絮絮叨叨地说她曾经也有过一套银三事,比夏三婶这套还好。

“我看这个就挺好的,我这个身份,这就过福了。”夏三婶就说。

夏二叔干咳了两声,给夏二婶使眼色让她不要乱说话。夏二婶这才闭上了嘴巴。

接下来,夏至又拿出两个匣子来。这两个匣子里面都是糖果和点心。夏至打开给大家伙看了看就交给了小树儿,让他去分。

几个小的如获至宝,围着小树儿就去分糖果和点心了。

五月、七月、夏柱和夏杨都没动。夏至正要说话,夏二婶就已经把夏柱和夏杨往小树儿那边推了。

“快去,你们四姐买回来的东西,也有你们的份。”

夏至买了许多东西回来给大家分,她并没有打算把夏二叔一家刨除在外。当然了,她也没打算搞什么平均主义。

“去吧。”夏至就笑着说了一句,然后还让五月和七月也过去。腊月有份会分到糖果和点心,五月和七月也一样。

至于分糖果和点心的人是小树儿,小树儿会不会偏心,会不会一碗水端平什么的,夏至也管不了太多是吧。

小一辈的都往一边去分东西了。

夏至这才将剩下的东西一一地指给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看。

方才那些点心和糖果都是散装的,夏至买了上等的果匣子给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另外还有四包白糖、四包红糖,两盒桂圆、两盒枸杞、一盒红茶,一盒武夷岩茶。

夏老爷子对两盒茶叶就有些爱不释手。夏至又告诉夏老太太,将桂圆和枸杞加上红糖泡水不仅好喝,而且还能够补养身子。

夏老太太听的很认真,然后就把东西小心地收了起来,打算以后慢慢地给夏至泡水喝。

除了这些东西,夏至还带回来两条金华火腿,两坛金华酒,两篓子柑橘(北镇府不产柑橘,这柑橘是从南面运过来,比较稀罕珍贵),另外还有两百斤的大米。

夏至没买白面,因为家里还留了不少的麦子,并不缺白面吃。

“…咋买了这老些东西,咱家过年都啥也不用买了。”夏老太太一样一样地看过去,就感慨着说道,她尤其觉得夏至的大米买的太多了。“这得花多少银子!”

这句话今天夏老太太已经说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这东西还多呀,不多。”夏至笑,“猪牛羊肉我还都没买呢,还有鸡鸭啥的。”

“羊肉到时候还是让月来给送来。”夏老爷子就接住了话茬,“猪肉和鸡鸭你还用在外面买啥,咱家都是现成的。”

“我就是这么打算的。”夏至大笑。

夏至还买了很多的熟食,那是给大家伙添菜的。夏至把这些东西都交代清楚了,夏老太太就忙带着夏三婶忙活起来,该归置的东西归置好,然后就开始准备饭菜。

因为担心夏至和小黑鱼儿已经饿了,夏老太太还做主打开了一个果匣子,然后她又按照夏至刚才说的,给夏至、夏桥和小黑鱼儿一人泡了一碗桂圆糖水来,好就点心。

这么多的事,夏老太太却做的一丝不乱,尤其是把夏至和小黑鱼儿照顾的妥妥帖帖的。

“我奶真是能干人,啥人啥事都能答对的上去。”夏至笑着夸夏老太太。说实话,一般的乡下老太太可没夏老太太这么利落会照顾人。

夏老太太不好意思,说夏至嘴甜,就会哄人,然后就到外屋去张罗饭菜了。

夏老爷子觉得夏至说的挺对。“你奶不是一般人。”夏老太太的出身要比一般庄户人家好上许多,她第一次嫁的也是大户人家,这些在平常的行~事做派里都能看的出来。

不过这些话夏老爷子当然是不好跟夏至细说的。

夏老爷子跟着夏至和小黑鱼儿吃了一块点心,然后就问起他们在府城的事。其实夏老爷子有太多的话要问,也是他沉得住气,才等到现在才开口。

夏至知道夏老爷子的心思,她首先就说了长生定亲酒席的事。“…摆了十几桌。我大姑和大姑父人缘可好了,一条街的邻居差不多都去了。”

夏老太太在外屋听见了,抽空就进屋来问夏至。知道夏大姑事情办的漂亮,很多人捧场,而且孙家那边的人也满意之后,夏老太太才放了心。

“我大姑和大姑父说了,我长生哥成亲的时候,你们二老说啥也得去。”过些日子夏大姑他们肯定会来正式地邀请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不过夏至先把这话替夏大姑给说了。

然后,就说到月牙的事了。

夏老爷子对这件事特别关心,虽然在书信中已经说了不少,可很多事夏老爷子还想听夏至亲口说说。

夏至就又将跟月牙如何相认的事情仔细地说了一遍。

夏二婶到外屋去帮忙干活了,夏二叔抱着手在旁边坐着,对这个话题他听的格外认真些。

“多亏我姐手腕上有她胎记,要不然还不能这么顺当。”夏至说到了月牙手腕上的月牙胎记。

正好夏二婶这个时候被夏老太太打发进来拿东西。今天看见了这么些的东西,夏二婶莫名地有些兴奋。她想讨好夏至。

“这都是命。十六的命好,总是遇见贵人。这要是别人家孩子给卖了,就算活着,那也不定过的多遭罪。月牙人家虽说是做丫头,比别人家的千金小姐还强。我们就是倒霉遇着事回来了,要不我和你二叔就能把月牙给认回来…”夏二婶站到炕下,陪笑跟夏至说道。

夏至一开始并没有把夏二婶的话放在心上的,但听到后来却听出些意思来。

“二婶,你的意思是说,你们之前就碰见我月牙姐了?”夏至问夏二婶。

夏二叔方才就想拦住夏二婶,奈何夏二婶讨好夏至的心思太热切,话说的太投入,根本就没收到他的信号。

现在被夏至听出破绽来,夏二叔也不好否认,只能陪笑着描补。

“…去庙里的时候远远地看着田家一个丫头,看着特别的面善,我回去就跟孩子他娘说到大月儿了,我说能不能是大月儿呢。孩子他娘还说不大可能。我就寻思,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那咱们也得试试…”

夏二叔告诉夏至和夏老爷子,他想办法打听过大月儿,但“田家门槛高”,还没等他打听出什么来就出事了。

夏老爷子挺细心,就问夏二叔遇见月牙的具体日子。夏二叔支支吾吾的也没说太清楚,但夏至却很快地就把这个日子给算出来了。

在月牙这件事上,只怕夏二叔并没有说实话。这是夏至的判断。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夏二叔就算原本有什么打算,现在也不可能了。

夏至略一思忖,就将这件事放下了。

夏二叔偷眼打量夏至和夏老爷子,他看见两人似乎都没起什么疑心,顿时就放下心来。然后,他就有了和夏二婶同样的打算。

“…还是十六有福气。十六啊,这回二叔和二婶遭了事儿,也是多亏你。二叔和二婶可感激你了。往后,二叔和二婶还得靠你提携啊。…十六你看,我和你二婶现在都闲着…”

夏老爷子看了夏二叔一眼,然后就打断了夏二叔的话。“你们当然得感念十六。没有十六,你们今天还能坐在这,早就脑袋搬家了。”

夏二叔的意思并不是想提起自己的落魄事,他是想让夏至带着他发财,不得已还提了那么一句。

但夏老爷子可不是那么想的。

“你的事放在后头再说。你那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过的去的。”夏老爷子又瞪了夏二叔一眼。

夏二叔就不敢说话了。

夏老爷子让夏至继续说月牙的事。

夏至又将九姑太太收月牙做干女儿的事详详细细地跟夏老爷子说了一遍,主要还是在书信中不方便提到的那些事。

“咱们是遇到好人了。这也是月牙的福气。…十六你做的对,月牙这辈子报答人家只怕都报答不完。咱们一家子都欠人家的情。”夏老爷子非常感慨,“这世上就是有心眼这么好的人,可惜…”

后面的话夏老爷子没说出来,他是想到九姑太太守寡而且膝下无子的事了。

夏至和夏老爷子提一次九姑太太,夏二叔的眼睛就亮一回,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还是盘算着什么。

之后,夏至又说了夏秀才在书院的事,以及夏秀才要等到年前才能回来。还有小黑鱼儿明年去文山书院念书的事,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对于点绛唇夏至不过一语带过,入股田齐船队的事,她根本没提。

夏老爷子又问了夏至一些话,夏老太太那边已经将饭菜都准备得了。

“先吃饭,吃晚饭再说。”夏老太太就进屋来扫炕,放饭桌。

这顿饭给夏至、夏桥和小黑鱼儿接风洗尘,依旧是一家子在一处吃。夏老爷子还让夏二叔去把郭喜一家都叫了来。

吃过了饭,夏二叔似乎就有话要跟夏至说,郭喜三口人也眼巴巴地要过来跟夏至说话。

夏老爷子也跟夏至继续方才的话题。

夏老太太把大家伙都给拦住了,其中也包括夏老爷子。

“十六刚回来,吃了饭让她歇歇。她得在家里过年,有多少话都能说的完,着啥急啊!”夏老太太这是心疼夏至的话。

夏老爷子点头,让夏至回去好好歇歇,别的事都慢慢再说。

夏至心中有数,她慢慢地从后院出来。

腊月和小夏林就像小尾巴似地黏了过来。

第 352 章 第三五三章 纷纭

夏桥和田氏都已经先回前院去了,只有小树儿一直跟着夏至。从后院一出来,小树儿瞧着左近没人,就低低的声音给夏至打小报告。

比如说夏至让他分糖果和点心这件事,小树儿表示自己很尽心。他自己一点儿都没有多留,都分给大家伙了。不过他还是有些私心,分给夏柱的就少了一些,分给五月和七月的就更少了。

“…回来啥都没有,都吃咱爷咱奶的。姐,你别看他们外表上好像老实了,我看跟过去没啥两样,背地里还总说咱奶坏话,他们还打算…”

正说到这,腊月和夏林两条小尾巴就跟了过来。

这些日子夏至和夏桥都不在家,小树儿都是跟着夏三叔一家到临水镇上出摊,所以他跟腊月和小夏林现在的关系是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