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无话可说。

夏至深吸口气,平复了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跟田氏商量:“…应该是真遭了灾,我在府城就听说了,南面有的地方这几年不是旱就是涝。要饭要到咱们门口,应该是投奔咱们来了。”

“娘,你打算咋办?”夏至问田氏。

至于田氏为什么认出了二姐却没有立刻相认,这里面的缘由夏至并不打算深究。

她对田来娣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

田氏还是副自暴自弃的模样。“现如今我也不当家,你问我咋办,我能咋办。我啥也没有。他们投靠我,那是投靠错了。”

田氏对于田老头和田王氏的要求可不是这个态度!

“我要留下他们,你不反对吧?”夏至想了想就跟田氏说道。

田氏有些吃惊,但又不太吃惊。“大家子呢,你能养活的起。天两天的行,那要长了呢。你~爷你奶都不能乐意。”

“娘,你只说你反对不反对吧。”

“我反对啥。你估量着办。”田氏想了会,才说道。

“行,那我就把人留下了。”夏至干脆利落地做出了决定。

“夏至,你能…”田氏小心地看着夏至。

“到咱们这了,总不能让他们冻着饿着,我有办法。”夏至笑了笑。

第 374 章 第三七五章 亲不亲

抱歉今天的更新比较迟,最近身体和心情都不大好。明天的更新也会迟些,尽力不断,调整过来之后会争取加更,多谢大家不离不弃。

……

夏至跟田氏确定了讨饭女人一家的身份,确实是田氏的二姐,夏至前一阵子去靠山屯儿的时候听栓柱奶奶说过,名字应该叫做田带娣,被田老头卖给过路的货郎了。

跟田带娣一起来的那个老汉,应该就是当年的货郎,今年应该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可看起来说七十岁也有人相信。而田带娣只比田氏大九岁,但如果两人站在一块,与其说是姐妹,却更像是母女。

这些年,田带娣一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夏至心里这样想着,就往东屋来。走到堂屋的时候,就碰见了从后院过来的腊月。腊月端来了一盆洗好的梨,是送给田带娣一家吃的。

因为田氏落后了两步,腊月就趁机凑到夏至的耳边问夏至讨饭的究竟是不是田氏的姐姐。夏至往后看了一眼田氏,就对腊月轻轻点了点头。

“咱奶还有我娘正找旧衣裳呢。姐,那我先回去帮忙啦。”腊月把梨子交给夏至,就急匆匆地跑了。

夏至知道腊月肯定是回去报信儿去了,所以也没拦着她。

东屋里,田带娣一家已经吃过了饭,正和大丫、二丫抢着收拾。夏至将梨子放在炕桌上,招唿田带娣一家过来吃。

暖和过来,肚子里又有了食儿,田带娣一家的脸色就好看多了,就好像是将要死去的人重新又缓过来似的。见到夏至又拿了梨子来给他们吃,他们就摆着手说吃饱了,不肯再吃。

对于没有果树的庄户人家来说,水果是稀罕物,他们几乎不会花钱去买水果来吃。

“这是我三婶送过来给你们吃的。我三婶娘家就有果树行子。快吃吧。”夏至这么说着,就塞了一个梨到那个小姑娘的手里,然后又塞给田带娣一个。“二姨,这都到家了,你还客气啥呀。”

田带娣一下子就愣住了,一双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田氏。

田氏面上的表情有些复杂:“这丫头精着呢…要不我也得告诉她。”

田带娣就有些手足无措:“俺、俺们…”

“二姨你坐着说话。不是家里遭灾了吗,那你们回北边来就对了。亲戚朋友都在这,不往这来往哪儿去啊。到了我们家了,别的不敢说,总有你们一口饭吃。”

夏至的话说的敞亮,而且直击田带娣的内心深处。

田带娣再没有犹豫和尴尬,当场就落下泪来:“…没脸回来,也没脸到这儿来。可俺也不忍心看着一家都饿死…”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田带娣一家不会千里迢迢地从回北镇府。要知道这一路讨饭过来也不容易,有不少和他们一样人并没有活下来,而是死在了路上。

“…多少是条活路,就算不能都活,活一两个也比大家伙都饿死了强…”

田带娣哭诉着告诉夏至,她和货郎所在的那个村子几乎没人了,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出来了。货郎原本也有兄弟长辈,却都在这几年的灾荒中陆续地没了。田带娣最小的儿子也没逃过劫难。

“…俺眼泪都哭干了,有一阵啥也看不见,现在看东西都不如过去…”

正是小儿子的死,让田带娣做了投奔回北镇府的决定。

“亲娘老子都在这,总不能看着俺们饿死。俺们都不是废人,还有一把子力气,也不白吃饭…”

这个时候,腊月、孙兰儿、孙秀儿、五月、七月和郭玉环送旧衣裳来了。

“我娘和咱奶刚才找出来的,咱奶说先凑合着穿,她再接着找…”腊月对夏至说。

夏至的目光轻轻地在五月的脸上扫过,然后就劝田带娣不要哭了。“二姨你别哭了,再把眼睛给哭坏了。”夏至极接过衣裳来,让田带娣几个先换上。

腊月她们拿过来的衣裳有夏老爷子的,夏老太太,还有夏三叔和夏三婶的有棉衣,也有外衫。夏至今年贩棉花,给家里留了不少,所以大家伙都新做了棉衣,夏老太太就把旧的都找出来送来给田带娣一家穿。

田带娣一家感激涕零,几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好了。送来的虽然是旧衣裳,但却干净整洁,补丁都很少,而且可以摸出来里面的棉花都是实实在在的号棉花。

夏至就将东屋空出来,让田带娣一家先换了衣裳,她这边和女孩子们就把小姑娘给带到西屋。

都不用夏至动手,女孩子们就七手八脚地帮着小姑娘换衣裳,一边还和小姑娘攀谈。

小姑娘十五六岁的年纪,虽然长的瘦小了些,但还是穿不了夏至和腊月的衣裳。五月的衣裳她倒是可以穿,然后五月如今却没衣裳能舍出来给她。所以大家给小姑娘换的是夏三婶的衣裳。

夏三婶身量不高,她的衣裳小姑娘勉强可以穿,就是大,不合身。

“我回家去找一套来,前两年做的,现在穿不下,小妮儿穿应该正合适。”孙秀儿跟夏至说了一声,就跑回家去拿衣裳了。

现在她们已经知道小姑娘叫钱妮儿,田家二姨跟的货郎姓钱,名字叫做钱贵。钱妮儿两个哥哥,老大今年已经二十二岁,名字叫做大郎,老二十七岁名字叫做二郎。

在大郎之前田家二姨也生育过,却没有站下。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十分寻常,别说穷苦人家缺医少药,环境差,就是富贵人家也是难免的。

女孩子们围着钱妮儿问长问短的。夏老太太、夏老爷子等人只送东西,人却并没有过来,即便是知道来人就是田氏的二姐一家,他们也没过来。

这倒不是他们托大。

夏至明白夏老太太的想法。夏老太太很了解田氏。田氏个性要强,一定不愿意让人看见她二姐一家如此落魄的模样。夏老太太虽然热心,却知道她如果来了,田氏一定会不自在,弄不好还得当她是来看笑话的。

这是夏老太太的细心、体贴处。

孙秀儿回来的很快,她不仅带了一套自己的棉衣来,还带了两套孙四儿两口的旧棉衣过来。

这一下,田带娣一家不仅都换上了棉衣,还有富余了。

等田带娣一家都换好了衣裳,又重新都梳洗了,大家才重新坐下说话。夏至和夏家的人的热情,让田带娣一家敞开了心扉,夏至问什么就说什么。

夏至这才知道,原来田带娣一家来大兴庄之前,已经先去过靠山屯儿了。

田带娣带一家来北镇府,原本打算投奔的是自己的娘家。夏至心中暗暗点头,田带娣被卖给钱货郎的时候田氏还没有出嫁。这些年不通音讯,田带娣根本就不知道田氏嫁到哪里,又过的怎么样。

而且,田带娣第一个想到的是投奔亲爹娘,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田带娣千里迢迢投奔娘家,到了靠山屯儿迎接她的却并不是亲生爹娘温暖的怀抱。他们根本就没进去屋,别说屋里面了,他们连田老头的院子都没进去。

“…正好他姥爷站门口不知道瞅啥呢。这老些年了,他姥爷没咋变模样,要不是认出他姥爷了,俺都不敢认那个门。大瓦房,那么高的院墙,真周正、真气派…”

夏至抿嘴笑了笑,听田带娣继续往下说。

“…俺过去给他姥爷磕头,他姥爷一开始没认出俺来,还轰俺,说没吃的给俺们,让俺们赶紧走,别给他家招来晦气啥的。俺喊爹,说俺是带娣啊,家里遭灾了,他老外孙都饿死了的…”

田带娣在田老头的门口就哭了起来。她跪在那里,钱货郎和三个孩子跪在她身后。千里迢迢,他们死里逃生到了靠山屯儿,到了田老头的门口,看到穿着体面的田老头,看到田老头家的瓦房和院子,他们都觉得这回死不了了,能活命了。所以,当时他们在田老头的门口哭成了一片。

他们哭,一方面是亲人相认,一方面是觉得能活下去了。

他们这一哭,就惊动了田家其他的人。田王氏、田家大舅、田家大舅母姜氏还有田大宝都走出来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田带娣见到亲娘就更激动了,还有她弟弟,如今儿子都老大了。

孩儿见母,那个心情和场面可想而知。

然而田老头和田王氏并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回应。田老头知道田带娣一家是遭了灾荒,身无分文,一路讨饭过来投奔的,就冷着面孔不说话了。

田带娣和钱货郎喊爹他不应,三个孩子喊姥爷他甚至将头扭过去,根本就不看他这三个外孙。

就这么着,谁也没让他们进院子、进屋。

田家大舅母姜氏和田大宝根本就不认识田带娣,田家大舅有表示他根本就认不出田带娣了。

最后,是田王氏发了话。

田王氏数落田带娣。

“…说嫁出门门的女,泼出盆的水,没有拖家带口回娘家等着娘老子和兄弟养活的,说俺丢人,不要脸。还说她白养活俺了,不指望俺啥,到老了老了,俺还回来要啃她的老骨头,…骂俺是讨债鬼…”

“俺当年一个人定一个大小伙子干活,给兄弟定媳妇,把俺卖了换彩礼,俺二话没有。不是实在没活路,俺也不会去找他们。俺还说了,俺们不白吃饭,先有个落脚的地方,俺们自己找活路。俺们能干活,啥活都能干…”

“都是俺废物,俺是个废人。”钱货郎这个时候忍不住插了一句,然后就低下了头。

他沉默寡言,到这里之后总共没说过几句话,不知道是原来性情如此,还是被岁月给磋磨成了这样,或许还因为跟着买来的老婆回娘家讨活路,所以自知没有说话的余地的缘故。

“他原来也不这样,都是日子苦…”田带娣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人,叹息着说了一句。

然后话题就又重新回到了田老头和田王氏的身上。

田王氏将田带娣痛骂了一顿,根本就没认钱货郎和几个孩子,就让田带娣滚蛋,不要拦在她家门口,给她家带来霉运。

田王氏反复骂田带娣是讨债鬼,急切地要撵她走。

“…好像是大宝的媳妇要进门…”

田老头准备给田大宝迎娶岳家姑娘了?那他肯定是不愿意让岳家的人看到自家还有这样的女儿女婿的。

“…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俺实在没法子,这世上除了亲爹娘,俺们还有谁。他们关上门,俺就带着俺男人和孩子们跪在外头,心里寻思着万一他们能心软…”

大冬天的夜里,尤其还是在山区,那真是冰寒刺骨。如果就那么跪一夜,好人也得跪坏了,别说这几个人。

“…半夜里,听着山里头那个狼叫唤,俺们一家就哭。俺知道,俺们就算是跪死在外头,他姥和他姥爷也不能心软。俺自己死了没啥,俺舍不得俺的儿女…”

田带娣一家如此,田老头和田王氏能忍心,但有不忍心的。

是栓柱奶奶把田带娣一家叫起来,给了他们一些吃食儿,然后指了大兴庄这条路给他们。

“…日子过的好,老夏家人心眼好…”

日子过的好还是次要的,主要是老夏家人心肠好,这是栓柱奶奶告诉田带娣的。田老头家如今日子也很过得的,但却连亲生女儿一家也不肯容留。

“…五婶跟俺提了夏至这三个孩子,说都是好孩子,心肠好,明白事理…”原来田带娣已经从栓柱奶奶那里知道夏至、夏桥和小树儿三个了。

得了栓柱奶奶的吃食周济,田带娣一家并没有在靠山屯儿继续停留,而是立刻就奔来大兴庄了。

这一路上,他们都没什么讨饭,因为知道夏家是体面的人家,因为知道田氏嫁的是个秀才。他们虽然不能把自己打扮体面了,却想尽量不让太多的人知道他们是要饭的,怕给田氏脸上抹黑。

到了大兴庄,经人指点,他们找到了田氏。

田氏一开始也没认出她来,后来她说了好些小时候的事,那时包括田老头和田王氏都不知道,只有她们姐妹间才知道的事。

田氏这才知道是她。

第 375 章 第三七六章 拜见

但是她意想中姐妹见面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田氏没有喊她姐,看她的目光中有震惊还有…拒绝。她在靠山屯儿已经经历过次打击,对这种目光就特别的敏感。田氏虽然没骂她,没撵她,但田氏也不愿意认她。

田带娣的心掉进了冰窟中,直到夏至带着人出现。

夏至的出现仿佛是暗夜中的道光,无论从哪方面都是如此。先田带娣就被惊艳到了。她就没见过比夏至长的更好看的小姑娘。虽然她说夏至跟田氏小时候长的像,但这并不是完全的真~相。夏至比田氏漂亮,不仅仅是五官,还有全身的气派,那是田氏绝对无法与之相比的。

然后,就是夏至对她招待。

那个时候,她已经决定,田氏不愿意认她,应该是嫌太落魄,给田氏丢了脸,让田氏在婆家不好做人。而且,他们这大家子投奔而来,对谁都是个大麻烦。她不想为难田氏。

就像当初她和大姐田招娣起奓着胆子进山将田氏捡回来,就像那之后她们省下自己的口粮给田氏吃带大了田氏,就像最后她和大姐宁愿自己被卖掉,却还不忘记央求爹娘要好好地给田氏寻个好人家样。

田氏对于她来说既是妹妹,又像是自己的孩子般。

只要田氏过的好,那她心里也就满足了。她绝不想让田氏的生活因为她而蒙上阴影。虽然没进屋,但路上听说的,还有她亲眼看到的,她都知道田氏过的很好。

田氏穿戴体面,头脸的皮肤看就是家里条件很好,不用做粗活的。

这就行了。姐妹三个,终究有个在享福。田氏过着她和大姐心里期盼但自己却过不上的生活。她就当田氏是替她和大姐在享福,在过好日子了。

夏至刚出现的时候,田来娣就猜出她是田氏的女儿。这小姑娘穿戴的那样漂亮贵气,和她们家简直是天上地下。而且,这小姑娘还从来都没有见过她,也就谈不上什么亲情。小姑娘定会非常讨厌她,定会撵她走。

田带娣当即就做了决定,她打算不和田氏相认,就此离开夏家,然后到别的村子上去要饭另外寻出路。

北镇府这地方,尤其是大镇店上大多数人的日子过的都不错,即便是讨厌,也比南面货郎的老家要好,他们应该不会都被冻死饿死的。

让田带娣没又想到的是,即夏至没有盘问她的身世就让她进屋吃饭。田带娣这才知道,栓柱奶奶说的没错,小姑娘确实是心肠好。哪怕不是亲戚,就是过路要饭的,夏至也没有厌恶她她们,反而对她们热情相待。

夏至的那声大姨,当时差点儿把她的眼泪给叫出来。

她的妹妹果然是有福的,才能生出这样的好孩子。

再之后的切对田带娣来说就是做梦似的。她有太多的没想到了。家人仿佛从地狱里下子就到了天上。

然后,夏至还认下了她们。

跟夏至说着话,田带娣还暗暗地掐了自己好几把,最终才确认了。她并不是在做梦,她所经历的这切都是真的。

“俺们这是掉到福窝里了。”田带娣由衷地说。自己家子不仅吃饱喝足了,还都穿上了棉衣。

今天这顿饭,是她这些年吃过的最好的饭菜。现在她身上穿的衣裳,也是这些年她穿过的最好的衣裳。

田带娣就把这句话说出来了。她说的很感慨,同时带着对夏至,对夏家人深深的感激。

夏至却听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已经看出来田带娣是个实诚人,说的应该是实话。可越是实话,就越让人怜悯。

田带娣在田家做闺女的时候没有过过好日子,嫁了人还是没有过上好日子。需要买媳妇的人家能是什么好人家呢,田带娣不过是换个地方受苦罢了。

这些事,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说。

“二姨,你到了我们这就好了。往后就安心在我家里住下吧。”夏至笑着说。

“哎,哎,不,不…”田带娣先是点头,然后又连连摇头。她已经看出来这家里说话算数的是夏至,而欢迎她们,安排招待她们的人也是夏至。

所以,关于将来的打算,田带娣也就跟夏至说了。

“…不是俺人口的。夏至,俺想求你两件事。…帮俺们找个能遮风的地方住就行,俺们还想干活,几口大活人,也不老不小的,俺们不能让你养活着,不能让你们老夏家养活着。俺们人生地不熟,夏至,求你帮俺们找点儿活干…”

钱货郎和三个孩子站在后面都跟着点头。看来这并不是田带娣个人的决定,而是家子早就是商量好了的。

他们投奔到田老头那里,应该也是做的同样的打算。

这么说着,田带娣还特别的不好意思,似乎觉得这两个要求有些过分,是给夏至添麻烦了。“俺们也知道,大冬天的,活不好找…”

“这个就包在我身上了。”夏至不等田带娣说完,就口应承了下来。

如果说刚才她对这家人还是纯然的怜悯,那么现在,她已经有点喜欢这家人了。虽然他们颜值不高,但内心深处的东西也是足够打动人的。

这家人能拎得清,有自食其力的觉悟,夏至喜欢勤快向上的人。

“二姨你别怕我办不来这样的事,还有我院我爷我娘,我三叔三婶。就像你说的,我们在这可是老户,咋地也能帮你们找碗饭吃。不过时找不到活干也不着急,你们先歇歇,在我家好好住着。二姨,你跟我娘这老些年没见面了,肯定有好多的话要说…”

田带娣就看向田氏。

田氏这个时候就叫了声二姐。

田带娣的眼睛就又湿~润了,她忙答应着:“哎,哎。来娣,你小时候俺和大姐就觉得你长的好看,往后肯定和俺们不样。你肯定能过上好日子,享福。你看你现在,过的多好,多享福。”

田氏的笑容有些复杂。

夏至趁田带娣和田氏说话的间隙就让腊月去后院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声,她要带田带娣家到后院去。

腊月答应声就跑了,小夏林左右瞧瞧,也迈着小短腿跟着跑了出去。

“…俺们是得去给大叔大婶磕头去。”田带娣就说道。

夏至这才起身,带着田带娣家往后院来。出了前院的后门,夏至前后左右看了看,心中不由得好笑,她们这队伍还真称得上是浩浩荡荡。

虽然是大冬天,但是当街上还是有人,而且比平时多。

夏至现在已经熟知庄户人家的性情,知道这是得了消息,故意在这里看热闹和打探消息的人了。

有人跟借故跟夏至攀谈,夏至没隐瞒,说了田带娣家的身份。

大家这才确信地知道,来人真的是田氏的二姐。

“都说南面闹灾荒,饿死不老少人,看来是真的。”就有人唏嘘着说道。

“那可不是。咱就该知足,咱这块地是聚宝盆,百来年都没大旱大涝。那灾荒要是碰上了,谁都得够呛…”

大兴庄周围方圆百里都是广袤的平原,有河流滋养,却几乎从来没有泛滥成灾过。古时候流下来的说法,这块地是某位仙人的聚宝盆,所以从无大灾,人们安居乐业。

到了后院上房,夏至给田带娣家引见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田带娣立刻就和钱货郎带着三个儿女跪下来给老两口磕头。

他们心里非常感激老两口。

刚才夏至说的非常清楚,那些饭菜还有衣裳都是老两口给他们准备的。以后他们要在这里生活,也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仰仗夏家,仰仗这老两口。

这个时候他们洗漱过,吃饱了,还换上了好衣裳,虽然还都是瘦骨嶙峋看就是受过不少苦的样子,但看上去终归是没有那么触目惊心让人心酸了。

家几口磕头都磕的很实在。

夏老爷子忙就让他们起来。

“这是干啥,快起来上炕坐着说话。”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这么说但是田带娣家还是都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来。田带娣和钱货郎称呼夏老爷子、夏老太太为大叔、大婶,钱妮儿兄妹三个都是叫大~爷大~奶。

“赶紧上炕坐着,地下凉。”夏老太太就张罗着给家人调红糖水,还端了炒花生、炒瓜子和水果上来。这是把田带娣家当客人待了。

在夏老爷子面前,钱货郎的话就略微多了些,不过主要还是田带娣说。夏老爷子问,她就回答,将这几年家里遭灾,最后小儿子都死了,没办法只能回北镇府来投奔的事都跟夏老爷子说。

夏老爷子听的唏嘘不已。

“回来就对了。这老话说的,树挪死人挪活。这到家里了,就好了。”夏老爷子让田带娣家尽管在这安心住着。

夏至就笑了笑,替田带娣将她家的打算跟夏老爷子说了。

夏老爷子也暗暗点头,觉得田带娣家是过日子的正经人。“先住下来,别的事儿都好说。缺啥少啥就过来跟你大婶说,要不跟十六说也行。”

接下来,夏老爷子就问起田带娣家路途上的事。

虽然是逃荒,但般人这辈子也没机会从南到北走个几千里地,田带娣家路上的见闻不少,虽然他们自己没觉得怎样,但夏老爷子境界比他们高多了。

夏老爷子乐意听钱货郎说他家乡的风土人情,也乐意听他们路上的见闻。

这些话,不是时半会能说完的。钱货郎跟夏老爷子竟很谈得来。

夏老爷子很高兴能跟钱货郎唠嗑,不过他做人也很周到,跟钱货郎唠了会,就让田带娣和钱货郎家先休息。

从第天逃难开始,这家子就没睡过回好觉了。

“晚上就…”夏老爷子看向夏老太太,意思是晚上在后院招待田带娣家,算是给他们接风洗尘。

夏至就抢在夏老太太跟前说:“爷,你要请客这不着急,要不就等明天咋样?”夏至的意思,也是让田带娣家今天能多歇歇。

另外,有些事她还得跟大家伙先商量商量,明天给田带娣家接风,很多事情就能够定下来了。

“那也行。”夏老爷子立刻点了头。

田氏就带着田带娣家回去安顿了。

夏家的人都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