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沉吟,并不表态,宫人们亦屏息静气,唯张美人要求严惩徽柔的含怒哀声在殿中回响:“人证物证俱在,皇后为何还不下令惩治,以肃宫禁?”

终于,对徽柔面临祸事的担忧大过对我自身状况的考虑,那小姑娘单薄的身影和含泪说出的只言片语竟给了我别样的勇气。我略略出列,向皇后躬身:“娘娘,臣有一事,想求证于张娘子。”

我的陡然插言令皇后及殿内诸人都有些讶异,然而皇后还是颔首,允许我说。

我侧身朝向张美人,行礼后低首道:“敢问张娘子,你所指的那位姑娘是名叫徽柔么?”

张美人尚未回答司宫令便已出声呵斥:“放肆…”

皇后扬手阻止她说下去,但和颜示意我继续。

张美人冷眼瞧着我,唇际古怪的笑似别有意味:“不错,这丫头是叫徽柔。”

我再问她:“冯内人看见她在后苑湖畔对月祷告,可是在前夜子时?”

张美人想了想,说是。

我再转身,对皇后说:“前夜臣送画入坤宁殿,离开时夜已深,因不熟识内宫路,误行至内苑,无意中看见一白衣跣足的小女孩正对月祷告,自称徽柔…此前臣隐约听见更声,应是子时。”

“哦?”皇后问,“她祷告时说的是什么?”

我道出实情:“她说父亲病了,为此再三吁天,愿以身代父。”

皇后薄露笑意:“并无行巫诅咒他人罢?”

我摇头,肯定地答:“没有。因被人窥见,徽柔祈祷后即刻离开后苑,臣并未听见她诅咒他人。”再顾张美人抛在地上的人偶,补充道,“也未见她带此物去,应该不是她放在后苑石下的。”

“一派胡言!”张美人适才稍稍抑止的怒气又被我这一番话激起,“不是她能是谁?谁还会像她那样担心幼悟分去官家宠爱?”

我的思维被她问句搅乱,这才隐隐感觉到,徽柔的身份应不像我此前想的那么简单。

“你分明是受人指使,才妄顾天威,敢作假证!”张美人朝我步步逼近,一抬手,纤长指尖几欲直戳我面,却又暗衔冷笑,目光有无意地扫过皇后:“说,指使你的是谁?是徽柔,还是另有他人?”

她的盛势令我略显局促,退后两步,但仍坚持道:“臣不敢妄言。句句属实。”

一记耳光闪电般落在我颊上,那一瞬间的声响有她声音的锐利。她收回手,搂紧女儿,朝我高傲地扬起下颌,轻蔑地笑:“现在呢?还是句句属实?”

我漠然垂首。类似的折辱在我数年宫中生涯中并不鲜见,如何悄无痕迹地将此时的羞耻与恼怒化去,是我们所受教育的一部分。就忍辱而言,我尚不是最佳修炼者,做不到主子打左脸,再微笑着把右脸奉上,但至少可以保持平静的表情,沉默的姿态。

“够了。”皇后这时开口,“跟内臣动手,有失身份。”

张美人一勾嘴角,状甚不屑。

皇后一顾我,转告张美人:“他是前省内臣梁怀吉,前日首次入内宫,连徽柔是福康公主闺名都不知道,又能受何人指使?”

福康公主。今上长女,宫中除皇后外最尊贵的女子。

那点疑惑尘埃落定,心下却又是一片茫然。皇后一语如风,把那人间小女孩的白色身影忽然从我记忆中吹起,让她悠悠飘至了云霄九重外。

回过神来,我伏拜在地,请皇后恕我不知避讳之罪。

张美人在旁依然不带温度地笑,幽幽切齿道:“好一场唱作俱佳的戏!”

皇后说不知者不为过,命我平身,再吩咐司宫令:“把福康公主请到这里来。”

少顷,但闻环佩声起,殿外有两位成年女子疾步走进。她们皆梳高冠髻,着小袖对襟旋袄,用料精致,一为谯郡青绉纱,一为相州暗花牡丹花纱,有别于寻常女官内人,应属嫔御中人。

她们匆匆向皇后施礼,旋即齐声为福康公主辩白,皆说此事不会是公主所为。其中着青绉纱旋袄者神情尤为焦虑哀戚,施礼后长跪不起,含泪反复说:“徽柔年纪小,哪里会懂这些巫蛊之术!何况她一向疼惜幼妹,绝不会做出这等事。万望皇后作主,还她个清白。”

皇后命司宫令搀她起身,温言劝她:“苗昭容既相信徽柔,便毋须担心。”目示左右,“赐张美人、苗昭容、俞婕妤座。”

后两位娘子亦属今上宠妃,又都曾生过皇子,故其名号我也曾听过。苗昭容是今上乳母之女,福康公主生母,与俞婕妤私交甚笃。可惜她们所生的皇子先后夭折,今上一直未有后嗣,就连小公主们也接连薨逝,如今官家膝下只有二女:长女福康公主和张美人所生的第八女保慈崇祐大师幼悟。

苗昭容戚容稍减,与俞婕妤先后坐下,张美人在内人劝导下亦勉强入座,但仍是一副不甘妥协的模样,眼瞅着苗昭容只是冷笑。

这时内侍入报,福康公主到。随后公主缓步入内,双目微红,犹带泪痕,但衣饰整洁,垂髫辫发梳得一丝不乱。在众人注目下走近,微垂两睫,头却并未低下,尤其在经过张美人面前时,她甚至小脸微仰,下颌与脖颈勾出上扬的角度,目不斜视,神情冷漠。

走至皇后跟前,公主郑重地举手加额齐眉,朝皇后下拜行大礼,又向母亲及俞婕妤欠身道万福,随后竟垂手而立,对张美人无任何表示,完全视若无睹。

皇后微笑对她说:“徽柔,见过张美人。”

公主口中轻轻称是,但却一动不动,毫无行礼之意。张美人剜她一眼,冷道:“罢了罢了,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这卑贱之人原受不起公主这一礼。若今日公主肯道出后苑事实情,我就感激不尽了。”

公主听了张美人之话仍无反应,皇后遂出言问她:“徽柔,你前日夜里去过后苑么?”

她颔首承认:“去过。”

“去做什么?”

公主犹豫,一时不答。皇后再问,她沉默片刻,才又出声,却是轻问:“爹爹…好些了么?”

皇后转视司宫令,目露宽慰神色。司宫令含笑欠身,想必是表示公主所言暗合我的证词,可以证实她是清白的。

于是皇后和言再问公主:“你是去后苑对月祝祷,为爹爹祈福罢?”

公主讶然,脱口问:“孃孃怎么知道?”

国朝皇子皇女称父皇亦如庶人家,为“爹爹”,称嫡母为“孃孃”,位为嫔御的生母则为“姐姐”。

除张美人外,殿内听到我适才所言的人皆面露微笑。司宫令遂将此前原由解释一遍,苗昭容闻后转顾我,眼中颇有感激之意,俞婕妤亦舒了口气,与苗昭容相视而笑。

张美人按捺不住,复又起身,指着地上人偶厉声问公主:“这个针扎的人偶又怎么说?为何会正好出现在你去后苑之后?”

公主蹙了蹙眉,微微侧过脸去,毫不理睬。

张美人却不收声,索性拾起人偶,直送到公主眼前:“素闻公主敢作敢当,怎的如今却又一声不吭了?”

公主双唇紧抿,始终当她是透明。张美人继续紧逼追问,皇后见状劝公主道:“若此事与你无关,你就与张美人解释一下罢。”

公主咬唇垂目,良久,才吐出四字:“我不会做。”

“不会做?”皇后语气温柔,意在诱导她多作解释,“不会做什么?”

这次公主却不肯再说了。苗昭容看得心急,从旁连连劝她回答,公主仍一言不发。

皇后无语,张美人一脸怒色,苗昭容劝了一会儿,见殿中人皆不说话,显得自己劝导之言尤为清晰,连忙收声。殿内又沦入一阵难堪的沉默。

最后打破这沉默的,竟然是我。

“娘娘,公主已经回答了。”当这声音响起的时候,其实我与其余所有人一样惊讶: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内侍,竟然两次擅自插言讨论后宫疑案,哪来的胆量?哪来的胆量!

可是既然已经开口,我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昔日赵飞燕状告班婕妤祝诅,汉成帝考问婕妤,婕妤回答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臣斗胆,猜适才公主所说‘我不会做’,与班婕妤‘故不为也’之意是一样的。”

我说完,但觉公主侧首凝视我,我与她目光有一瞬相触,但觉她眸光闪亮,浅浅浮出一层笑意,我霎时两颊一热,深垂首。

众人一时皆无言。须臾,才听俞婕妤笑而赞道:“好个伶俐的小黄门,说得真有理呢,必是这样的。”

皇后颔首微笑,苗昭容与司宫令也和颜悦色地看我,惟张美人愈发恼怒,直视我斥道:“你把我比作赵飞燕?”

我一愣。起初只想为福康公主辩解,所以引用班婕妤之事,本无将张美人比作赵飞燕之意,但如今看来,很难解释清楚了。

好在此时外间内臣传来的一个消息拯救了我:“官家醒了,要见福康公主!”

殿中宫眷纷纷起立,皇后携福康公主手,说:“走,去见你爹爹。”二人当即离殿,苗昭容与俞婕妤紧随其后。张美人怔了怔,也连忙搂着女儿赶去。

殿内其余人等也逐渐散去,我呆立原地许久,见无人再管我,才走出殿外,循原路回画院。

孤城闭(爱上宦官的公主) 秋浦蓉宾双雁飞 6.秋和

章节字数:4961 更新时间:08-08-21 15:33

往后数日,画院的生活波澜不惊,还是一样地过,也没见内宫传来什么重大消息。我忍不住向调入了入内内侍省的幼年同伴打听,他们告诉我,官家龙体逐渐痊愈,因听说福康公主在他不豫时拜月祝祷,愿以身代父,颇为动容,从此越发钟爱公主。张美人在人前虽嚣张,面对官家,却甚知察言观色,如今见他视公主为掌珠,便不好再提巫蛊一说,而且幼悟病情已稍微好转,她也就暂时没再为难公主。

崔白离开画院那日,我送他至宫门。临行前,他引我至僻静处,取出一幅卷轴双手递给我,问:“怀吉可否替我将这幅《秋浦蓉宾图》赠予一位友人?”

我想也没想即应承,接过画后才觉得诧异:原来子西在这宫中还另有友人。

展开一看,但见他画的是秋浦水滨,菡萏半折,芙蓉展艳,三两鹡鸰掠水栖于花叶间,其上有秋雁俪影成双,一只引颈向右,一只展翅朝左,相继回旋翩飞。景物意态灵动,设色清淡隽雅。

我不禁赞叹,问他想赠予何人。

他朗然一笑,道:“年前圣上曾命画院中人共绘一卷行乐图,底本作好后官家却不满意,说:‘房样子倒是不错,但里面宫人服饰不是时兴样式。’于是命尚服局司饰司的女官内人为我们讲解宫中服饰特点,并演示发式梳法给我们看。梳头的内人两人为一组,一人为另一人盘发加冠。其中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模样玲珑可爱,不知为何,一壁梳发一壁垂泪。我见了觉得奇怪,问她缘由,她说:‘今晨我养的点水雀儿死了。’语音轻软,当真我见犹怜。我遂向她承诺,翌日送她一只不会死的雀儿。当晚便画了只鹡鸰,第二天送给她。她很是惊喜,连连道谢。她肤色细白,那时双颊微红,连带着鼻梁中段也带了一抹稚气的胭脂色,若秋晓芙蓉,甚是好看,我便笑问她:‘姑娘用的是什么胭脂?化的妆叫什么名字?’她却害羞不答,我也不再追问,但请她以后再保持这种颜色的妆容,我想将她画入行乐图中。以后几日,她果然都着这种妆,直到我画完。”

我颔首道:“尚服局司饰司掌膏沐巾栉服玩之事,描画新妆容应也是其职责的一部分。”

崔白笑道:“可是我后来才知道,她那妆容可不是描画出来的…尚服局内人来画院的最后一天,她缺席了。我问其同伴,她们告诉我,她虽肤色白皙,异于常人,但也异常敏感,天气变化,或饮食不妥都会引起面红现象。我问她妆容那天,她先是去给苗昭容梳头,苗昭容顺手赏了她一个剥开的石榴。她原不能吃这燥火味酸之物,但碍于昭容面子,只好吃了下去,随后便双颊泛红,宛如施了胭脂。”

我有些明白了:“那她随后几天,是刻意吃燥火之物以保持妆容供你描绘的?”

崔白点头,叹道:“结果火气郁结,令她全身不适,最后终于病倒。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对此事,我一直好生过意不去,故如今新绘此图,想送给她,聊表歉意。”

我遂问这姑娘的姓名,崔白说:“她姓董,我听其他内人唤她‘秋和’。”

我再次承诺一定将画送到。因与他十分相熟,故顺口说笑道:“适才见你取出图轴,原以为,这画是送我的。”

崔白大笑:“我岂敢不顾中贵人!本想挑幅佳作奉上,无奈看来看去,都没见有不辱清赏的。但此事我一定留心,他日必画一幅好的给你。”

崔白走后,我当即前往尚服局寻董内人,但她此时不在其中。尚服局与尚药、尚酝、尚辇、尚食诸局一样,位于宫城东北,离内侍省不远,我随后又去了几次,却都没找到她。据其他内人说,董内人心思纤细,技艺甚好,故宫中嫔妃都爱请她梳头,往往迁延至天黑才回来。

纵然我身为内侍,于夜间去寻一位宫女仍是不好的,替宫外人传递画卷又有私相授受之嫌,也不便留下图轴请别的内人转交,因此这事就暂且耽搁了下来。

一日,画院服役毕,我返回内侍省居处,走至连接内侍省、尚书内省和皇帝阅事之所的通掖门时,见前方有个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小黄门,一手揽一锦盒,另一手紧按腹部,弯着腰慢慢倚墙蹲下,脸上表情似不胜痛楚。

我忙走过去,问他有何不适,他说腹痛如绞,恐是肠疾发作。我要扶他去尚药局,他却连连摆手,说:“官家今日在迩英阁接见新任的大理寺评事、国子监直讲司马光,听他讲读后龙颜大悦,便赐他一个琉璃盏。赐物凭据交给合同凭由司审核耗了好一阵,我刚才才从御库中取出琉璃盏。现在官家已回福宁殿,司马大人还在迩英阁等候,我本想快步过去给他,怎奈突然犯病…这位哥哥,可否代我把琉璃盏送过去?尚药局就在附近,我自己慢慢走去就行了。”

我有些犹豫,他便不住催我,模样很是焦急,终于我答应,接过锦盒,折向迩英阁。

阁中有一位形容枯瘦的先生端坐着等候。面容甚年轻,应该未至而立之年,但神情严肃,老成持重。见我进来,他抬眼看我,双目炯炯有神。

我迟疑着轻唤一声“司马大人”,见他颔首,才放心走近,躬身将锦盒呈给他。

他转朝福宁殿方向,拜谢如仪,这才接过,徐徐打开锦盒。

盒盖开启那一瞬,他忽然怔了怔。我见他神色有异,遂引首朝盒内看,旋即如罹雷殛,呆立在原地,手足无措。

里面的琉璃盏釉色明净,光艳晶莹,但,已经裂为两半。

脑中短暂的空白,过后是纷繁杂乱的念头:不是我,不是我,我一直稳捧锦盒,未曾跌落过…刚才竟然忘了问那位小黄门的名字…找到他也无用,我根本无法证明琉璃盏在交给我之前便已碎了…

此时阁门豁然大开,一下涌进数名内侍,最后进来的,是入内内侍省都知任守忠。

任守忠双手负于身后,慢慢踱至我身边。

“好小子,打碎了官家御赐的宝物…”他阴沉着脸说,忽地侧首,目示左右内侍,立即有人上前将我押跪在地上。

任守忠再朝司马光欠身,道:“宫中旧例,内侍损坏御赐大臣之物,听任大臣区处。这小子是打是逐,大人只管吩咐。”

我完全无力辩解。感觉又回到了幼时,被锁进黑屋的那次。视线模糊,思绪淡去,呼吸的空气中充满死亡的气息,我低首呆呆地凝视窥窗而入的夕阳余辉,不确定是否还能看见明天光亮的日头。

漫长的等待,终于,有声音响起。

“放了他。”司马光说。

“什么?”任守忠一愣,只疑听错。

“放了他。”司马光重复,声音更加清晰,语气异常平静。

任守忠皱眉,仍难以置信:“就这样放了他?损坏御赐之物,判个死罪也不为过。”

“玩赏之物岂能贵过人命。”司马光淡淡说,“这位中贵人年纪尚小,无意中跌碎琉璃盏,不为大过。”

任守忠作为难状:“可是,官家…”

“官家若问起,请以两句话答之。”司马光略顿了顿,道:“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

大理评事属京城初等职官,才正八品,对见惯了宰执大臣的内侍首领任守忠来说,也许根本微不足道,司马先生语调平和,容止温雅,并不以势凌人,但寥寥数语,竟有奇异的力量,听上去感觉是一言既出,不容抗拒。

任守忠反复打量司马光,几番欲言又止,最后终于悻悻退去。

阁中只剩我与司马先生,我含泪下拜:“司马大人救命之恩,怀吉感激不尽,将永世铭记。”

他双手搀起我,微笑道:“不必如此…只是日后要更谨慎些了。”

我颔首:“怀吉谨记大人教诲。”

“怀吉?”他沉吟,随即问,“你可是翰林书艺局的中贵人梁怀吉?”

“是,我曾在书艺局做过几年事,后来被调到了翰林图画院。”我回答,又诧异道,“大人怎知…”

“我听孙之翰先生说起过。”他说,看我的神情越发和善。

前年冬我尚在翰林书艺局供职,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誊写诸臣奏议,以供秘书省编辑入库存档。谏官孙甫(字之翰)因天降赤雪,国中又有地震之灾,便向皇帝上疏,直指张美人宠恣市恩,祸渐以荫,不顾嫡庶贵贱之别,用物过僭,导致天变示警。

他在文中引用《唐书》中宰相张行成劝谏唐高宗远女色小人的辞句:“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宜制于未荫。”一时笔误,把其中“谒”字写成了“遏”,我在誊录时发现,私下把此字改正,后来秘书省复审原文与誊录稿时见此改动,问孙甫意见,孙先生连称“惭愧”,承认是自己笔误,对我擅作主张修改他文字不仅不以为忤,还大为夸赞,向不少人提起过。

“中贵人读过《唐书》?”司马先生问我,语气隐含赞赏之意。

我略微踌躇,之后低首答:“贾相公编修资善堂书籍时,向翰林院内侍讲读经史子集,我去旁听过,借阅了一两部诸位大人奏议中提得多的书…”

资善堂是国朝皇子读书处,宰相贾昌朝曾在编修资善堂书籍时召集一些文臣为翰林院内侍讲课,目的是丰富其学识,作好文职工作。可惜后来谏官吴育进奏反对,说此举是“教授内侍”,容易招致阉宦干政之祸,于是今上罢止内侍课程。

自那时起,是把翰林院内侍培养成好儒学、喜读书的文人,还是让他们保持无知无识的天子家奴状态,一直是朝中两派争论的一个话题。

听我提及这一旧事,司马先生笑容微滞,沉默片刻,才道:“书不必多读。宦者要务是侍奉天家,字略识得几个,能供内廷所用也就够了。”

我点头称是。他注视着我,又问:“你多大了?”

“今年十四。”我回答。

他颇感慨,轻轻摇头,叹道:“可惜。”

我自然明白这“可惜”的意思。若我不是已然净身的内侍,他必会劝我多读书,日后做国家栋梁,可惜我一入宫门,人生就此注定,于国于家无望了。

我想任守忠应该是上奏官家了的,但未见官家下令对我施以刑罚,内侍省只扣了我三月俸禄略作惩戒,这对我来说几乎毫无影响,因为我长年居于宫中,基本没有需要用钱之处。数年的月俸积攒下来也有不少,有时候我会枯坐着对着满匣银钱发愣,回想以前和将来的生涯,觉得自己根本一无所有,穷得只剩下钱了。

琉璃盏的事我告诉了好友张承照。张承照一直在书艺局供职,耳闻目睹之下对众大臣秉性脾气相当了解,听后啧啧叹道:“好在你遇到的是司马光,这个小时候就知道砸瓮救人、出了名的大好人,若是遇见了吴育那样的刺儿头,不死也得掉层皮。上次他又和贾相公在朝堂上争执,两人吵得那叫一个厉害,只差没挽袖子动手了。急得官家几次三番想走下御座劝解,后来被任都知拦住…”

说到这里,他眉头一皱,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听你刚才说,司马大人刚打开盒子,任都知就带人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