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里首先就问杜锦宁是不是忘了自己的志向。如果没忘,就别拿上学的事赌气。她想跟他疏离并不难,只需在书院里不理他好可,不必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杜锦宁接到信,看了之后,心里又酸又涩。

四年的时间,她跟齐慕远朝夕相处,两人相依相伴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齐慕远心里有她,她对齐慕远也不是没有情。可是为了古代这狗屁倒灶的破规矩——不许女子升学入仕——她生生地要把齐慕远推远,从此成为陌路。

穿越到这古代这么多年,她第一次流了眼泪。

抹干眼泪,平复了一下心情,她把观棋叫进了院子,道:“你家少爷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回去告诉他,我本不打算入太学的,无奈我老师,即关先生把我痛骂了一通,硬把我押着去了太学。现在我已通过太学的入学考试,办了手续了。所以这个问题,你让你家少爷不必担心。”

说完见观棋还愣在那里,她道:“行了,就这么说,你回去吧。”

观棋虽不知道自家少爷信里说的什么,但总感觉杜锦宁这反应怪怪的。

以前,即便杜锦宁不亲自去找他家少爷,那也一定会写封信让他带回去,很少像现在这样让他转述口信的。而且,这口信似乎很多关键的东西没说清楚啊。

不过作为下人,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是职业守则的第一要义。见杜锦宁朝自己挥手,示意自己离开了,观棋只得施了一礼,退了出去。

回到家,他把杜锦宁的话一字不落地跟齐慕远说了。齐慕远愣愣地发了一会儿呆,这才道:“行了,你下去吧。”

观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挠挠脑袋退下了。

齐慕远当晚便让下人给齐伯昆留了话:“杜锦宁被关夫子大骂了一通,押着他入了太学了。”

这话说得很有技巧,阐述的虽是事实,却让齐伯昆以为是关乐和发现两个孩子吵架后,押着赌气的杜锦宁去太学。而杜锦宁因为跟齐慕远生气,所以也没来通知他。

两个向来懂事的孩子吵嘴生气,齐伯昆不光没担心,反而觉得有趣。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吵吵闹闹的么?隔不多久,两个人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没什么可担心的。

因此杜锦宁借着关乐和的关系入太学,没有承他的情,他也没有多想,更没生气。他抽了个空带着齐慕远去办了入学手续,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

第593章 入学

齐文聪吓了一跳,连连摆手:“爹,爹,您说的这叫什么话?你们都在京里,哪能让你们搬到别院去住?您这不是让人戳我的脊梁骨吗?”

齐伯昆现在是京中倍受瞩目的人之一,多少人盯着他。他要是搬出齐府,带着长孙住到别院去,别的人会说什么闲话且不管它,只皇帝那里就难以应付。到时候齐文聪非得被皇帝训斥惩罚不可,苏氏也会被太后或是皇后召去训斥。到时候,他们夫妇俩都要沦为京中的笑话。

“戳就戳呗。你疼爱苏氏,顺便爱屋及乌,也疼爱苏家的孩子,这无可厚非,就是别人说些闲话想来你也肯受着。”齐伯昆面无表情地道,“可要我齐家的孩子自甘下贱,自家的书不念,整日地陪着他们玩耍,连带自家的好友同窗来了都要看他们的脸色,那我就不答应了。“

“爹…”齐文聪被自家老爹说得满脸通红,“哪有像您说的这样?那日杜锦宁过来,小远出来陪他,正巧苏家兄妹也来了,所以在厅里说了一会子话而已。后来杜锦宁走的时候小远送了他就回去了。至于苏家兄妹给杜锦宁脸色看,那是更没有的事。当时我就在场呢,也就苏峻跟杜锦宁客气了两句,话都没多说,何来的给脸色看?”

齐伯昆斜眼看他:“你别跟我打马虎眼。这段时间小远回来,你媳妇不是整日叫苏家兄妹过来,然后让小远出来陪客?不陪客她就哭?她当我们齐家孩子是什么?是那戏堂里的陪客吗?她苏家的孩子就那么金贵,我们齐家的就这么下贱?至于给脸色看,你那眼神,你能看出什么?杜锦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不比你清楚?要是苏家兄妹不冷待他,他会话都没说两句就走?”

齐文聪被老父说得哑口无言。

“还有,你媳妇打的什么主意,你当我不知道?我早就说了,我齐家的长子长孙,娶媳妇要好好挑选,苏家那孩子我不中意,让你媳妇少打歪主意,她听了吗?她要再这样,她就滚出我齐家去;你要舍不得她,就跟她一块儿滚。我家小远和小霖要没你们这对不着调的父母,还长得好些。否则放在你们跟前,什么样的孩子都养歪了。”

说到这里,齐伯昆十分庆幸自家那小孙子这些年养在齐文聪和苏氏身边没养歪,不过这也得益于当年他离京前给齐慕霖请了一文一武两个老师,齐慕霖跟两个老师呆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跟父母呆在一起。

“爹…”齐文聪的脸涨得通红。

见老父盯着他,一定要他个表态。他只得哼哼哧哧地道:“我会劝苏氏的。”

齐伯昆懒得看儿子这怂样,站起来走了出去。

出了院门,齐伯昆直接去了齐慕远那里,跟孙子邀功道:“我刚才把你爹训了一顿,苏家兄妹不会来了,你娘也不敢逼你娶苏岫了。”

齐慕远从书本里抬起头来,看了齐伯昆一眼,没多少地诚意跟他道了一声谢:“多谢祖父。”

这府里的女主人就苏氏一个,齐伯昆作为公公,也不好太过管着儿媳妇,齐文聪又是个妻奴,这种训话的效果最多维护个把月的功夫。个把月之后,苏氏便故态复萌。苏氏毕竟是齐慕远和齐慕霖的母亲,齐伯昆又不可能真的让齐文聪休了她,于是事情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而齐慕远娶媳妇的事,苏氏真固执起来,就算齐伯昆也要头疼几分。

齐伯昆冷哼一声:“我说了,要是苏家兄妹再来,我就带着你搬到别院去。”

齐慕远讶然,旋即站起来给齐伯昆行了一礼:“多谢祖父。”

齐伯昆这才满意了。

不过他过来的目的不是这个,他望着已长大成人的孙子,问道:“不过,你也该议亲了。你可有看中的姑娘?要是没有,祖父叫人张你张罗一个?”

不待齐慕远说话,他就将手一摆:“你放心,绝对不会像你母亲那样,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祖父知道你喜欢性格疏阔爽利的,京中有不少姑娘是这样的性格,祖父定然为你好好打听打听。”

齐慕远知道如果说不想成亲的话,祖父一定是不肯听的。毕竟他是长房长孙,弟弟又还小,齐家的香火全在他身上。

“祖父。”他道,“我想自己挑一个看得顺眼的。”

齐伯昆一愣,旋即点点头:“也好。

孙子的心思他倒也能理解。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人,谁不想挑个顺眼的呢?

“不急,等你明年考完会试再说吧。”他担心孙子分心,又叮嘱道。反正齐慕远才十六岁,明年也才十七,议亲订亲快的话,大半年足矣。男孩子十八岁成亲,也不算晚。

齐慕远就知道会这样。

他答应道:“好的。”

第二日,齐慕远就去了太学。

太学的教学形式比起桂省的府学和南麓书院来要严谨得多。主要是收的学子大多是权贵官宦子弟,这些人不像那些寒门子弟,为了出人头地都恨不得头悬梁、椎刺骨地刻苦读书。权贵官宦子弟们家境优渥,生来就含着金汤匙,一辈子吃喝玩乐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去努力奋斗。

所以太学不得不以严谨的教学形式来给这些孙猴子们戴上紧箍咒,好让世上少一些纨绔,多一些栋梁之才。

刚入学的学子,不管成绩如何都是先入的外舍。一个月末时的月考之后,才会依据成绩或升到内舍,或继续呆在外舍。

齐慕远去了太学后,就找到了外舍的教舍。

跨进门槛时他心里就有了某种期待。果然,他在门口站定,往里扫视一圈正要找那张熟悉的面孔时,关嘉泽的声音就在教舍里响起:“齐慕远,这里。”

齐慕远循声望去,果然看到一张桌子后面坐着的关嘉泽,而关嘉泽身边正是杜锦宁。

他正要过去,就听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小远,你今儿个入学了?”

第594章 见面

听到这声音,齐慕远越发地面无表情。

他回过头看了苏峻一眼,点了点头:“是。”

苏峻眼里闪过一丝不愉,脸上的笑容却是一丝也不少,上前十分亲热地拉着齐慕远的胳膊:“来来来,我给你介绍几位同窗。”

齐慕远避过苏峻的手,扫了一眼跟苏峻在一起的两个青年,淡声道:“表兄不也是新晋的举人、才入的太学吗?大家都是新来的,慢慢熟悉就是了,不必急于一时。那边有人招呼我,我过去一下。”

说着,他便朝关嘉泽走去。

苏峻的脸色沉了下来。他身后的两个青年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一声嗤笑却在旁边响起:“哈哈,苏峻,你整天吹嘘说你经常去齐家,可我看齐慕远跟你的关系不怎么样嘛。”

苏峻的一张脸涨得通红,转过头去怒斥那人:“张琮,我家的事,关你屁事。”

那张琮也是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听到这话他也不恼,只是用手扇了扇鼻子:“这里是公众场合,你别动不动就放屁啊,简直臭不可闻。”

“你…”

齐慕远完全不理会身后的争吵声。

他走到关嘉泽和杜锦宁身边:“你们也是今天来的?”

“不,我们来两天了。”关嘉泽笑道。

大大咧咧的性子自有大大咧咧的好处。关嘉泽前两天还脑补了齐家给杜锦宁受委曲,发誓不理齐慕远呢,这会子在满教舍陌生的面孔里看到齐慕远这个好朋友,那日的不满情绪他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这会子见杜锦宁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关嘉泽这才记起这两位是闹了矛盾的。

他看了看杜锦宁,又看看齐慕远,见两人都紧抿着嘴望着别处不说话,他只得拿手肘拐了拐杜锦宁,将头偏过去悄声问:“喂,咱们真不理他?”

他虽作悄然状,但声音却是齐慕远和杜锦宁都听得见。这作态,让杜锦宁和齐慕远都禁不住好笑。

杜锦宁抬头看了齐慕远一眼,正好对上齐慕远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

她本来想移开目光,却不想齐慕远忽然开了口,表情一如平常,语调也平常,就好像两人从来没有闹过矛盾似的,问道:“许成源去了哪个书院?”

杜锦宁一愣,看向齐慕远。

齐慕远眨着眼睛,望着杜锦宁,一副十分关心许成源的样子。

杜锦宁无语了。

齐慕远这么些年跟许成源同窗,虽有些同窗情谊,但两人基本上都是因她而交往。如果没有她在中间做媒介,齐慕远和许成源估计也就是点头之交。

现在这家伙问及许成源,无非是没话找话,想要跟她冰释前释。她要是不理他,或许态度冷淡,不说现在教舍里的那些学子如何看她,便是她自己都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她只得道:“他去了青庐书院。”

齐慕远想了一下青庐书院,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书院,他叹道:“梁先宽也还没有上京,现在就剩咱们三人了。”

杜锦宁点点头。

关嘉泽看看齐慕远,又看看杜锦宁,咧开嘴笑了起来:“所以,咱们应该更珍惜同窗之谊才对。我跟你们分开了两年,好不容易在一起,可不能不搭理人。”

杜锦宁没有作声。

关嘉泽也不找她说话,转向齐慕远道:“你住在书院里吗?你的宿舍是哪间?要不要跟别人换一换,调到我们宿舍隔壁?”

齐慕远摇摇头:“我住在家里。”

关嘉泽听得这话还没什么,杜锦宁却有些意外。

那日她去齐府,虽呆的时间不长,但齐家的情况她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齐伯昆整日忙公事,很少在家;齐慕远跟他的父母关系也不是特别亲近。齐慕远又是个喜欢静心读书,不喜欢应对世俗之事的,齐家偏常有苏家这些亲戚、以及巴结齐伯昆的人去拜访,那样的环境并不适合读书。她实在想不明白齐慕远为什么要住在家里,而不是选择住校。

齐慕远却看了她一眼。

只这一眼,杜锦宁就明白了。齐慕远之所以不住校,是因为她。因为她的那番话,他便与她保持距离,不疏离,也不亲近,距离不远不近,以让她心里舒坦。

她心绪一时之间十分复杂,不知该说什么好。

齐慕远似乎没察觉她眼底的那抹复杂似的,转头问关嘉泽:“太学是怎么上课的?咱们这是在等夫子来?”

“对,找个地方坐着,一会儿覃夫子要来给咱们讲时文。”

齐慕远便在附近找了个案几坐了下来,把书袋里的笔墨纸砚拿出来,静静地等着夫子来。在这过程中,他打量了教舍里一眼。

那日来报名时他就听冯学正说,外舍一共有五十来个学子,现在教舍里却才来了四十个左右。大家三个一伙,五个一堆地聚在那里聊天,整个教舍里闹哄哄的。这些学子大多是十六七至二十几岁不等,衣着华丽,头戴金冠、腰悬玉佩,相貌也都清秀干净,一看就知道是世家子或是官宦子弟。

齐慕远的眉头微皱了皱。

他最喜欢的还是博阅书院的学风。

那边的苏峻一直看着齐慕远这边,脸色不大好看。

今天早上他本来想去齐府约齐慕远一块儿来书院的,谁想到了齐府门口,他只是叫人通禀了一声,苏氏就叫了他去,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兄妹三人近来少往齐府跑,说齐慕远要安心念书,不宜让外人打扰。

他问及妹妹的婚事,姑母就吱吱唔唔。

他当时就恼的不行。

他不知道把苏家和苏家的亲事往外推,到底是齐慕远本人的意思,还是齐伯昆的意思。总之这让苏家想与齐家的关系更进一步的计划落了空。

这会子见齐慕远给一个乡下小子脸面,却给他这个亲表兄冷脸,还让他被死对头张琮嘲笑,他心里就恨得牙痒痒。

他倒想给齐慕远和杜锦宁点难堪,可这里的人没谁是傻子,如无必要,没人愿意无缘无故得意新皇面前的红人齐伯昆。

第595章 结交

苏峻还没想出主意来,就听门口一个学子叫了一声:“夫子来了。”

教舍里这才安静了一点,围在一起的人都各自找位置坐了下来。

紧接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走了进来。

这位夫子姓覃,是教时文的。

他环顾了一下教舍,眉头皱了皱,转头示意斋夫磨墨铺纸。待墨磨好后,他在纸上写了一行大字,让斋夫拿着那张纸在教舍里走了一圈,对大家道:“一炷香的时间,写一篇文章交给我。”

教舍里刚才还有些嘈杂,这会子见要写文章,立刻安静下来。大家看到斋夫把那炷并不长的香点燃,赶紧磨墨铺纸,准备写文章。

杜锦宁见了,倒是对这个白胡子老头儿心生佩服。

她慢慢地磨着墨,打着腹稿,琢磨着要写的文章。

当初在桂省时,因为她比祁思煜出色,就闹出了许多事。现在太学的情况复杂,绝大多数学子出身显赫,这些人都比较自傲,瞧不起乡下来的寒门子弟这种毛病,可不只是苏峻才有。

如果她一开学就以一个寒门学子的身份压在同窗们的头上,大家都会对她心生反感。如此一来,她就等于被孤立了。

杜锦宁虽不畏权贵,也自认有能力不让人欺负自己,但还有大半年就会试了,她的目的就是在会试中考出好成绩。这个时候,她没必要招惹麻烦。

所以这第一节 课,她并不打算出风头。

当然,她也不会一直藏拙。想要在太学里结交人脉,可不能做一个无能者。她的才能,她会慢慢显露出来。等到大家都成了朋友或是熟人,她这才压倒别人成为太学学子中的翘楚,那时就不容易太过惹人反感了。

当然,也许京城里出色的学子很多,她就算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来也不一定取得头魁,但这不防碍她把一切情况思量进去。再说,以入学考试那日冯学正看了她的文章后的表现,她相信自己在太学里,至少在这外舍,文章写得还是很优秀的。

心里打定了主意,她提起笔,慢慢写起文章来。

写文章的速度她也有意放慢,跟入学考试那日用时差不多。等她起身交文章的时候,那炷香燃得差不多了。

齐慕远早早就写完了,关嘉泽写文章的速度倒跟杜锦宁差不多。此时见杜锦宁写完了,大家一起交了上去便出了教舍。

覃夫子说了,今天早上的课就是写文章,写完就可以走了。今天第一天上课,书院没把课程安排得太紧。

苏峻是在杜锦宁和关嘉泽交文章前就交了,不过他没走,而是坐在那里等着他的那两位朋友。待杜锦宁三人出门,他立刻催着两个朋友把文章交了,跟在后面从教舍里出来。

他的朋友常安被苏峻催着交了文章,心里不大乐意,见状忍不住问道:“你那表弟又不理你,你跟着他干嘛。”

苏峻听了,一脚就踢到了常安的小腿上,表情狰狞。

另一个朋友罗维方连忙拉了苏峻一把:“行了行了,他的性子你也知道,一向口无遮挡的。”说着又给常安使眼色。

常安握紧了拳头,可还是照着罗维方的暗示给苏峻道了歉:“对不起,苏峻,我刚刚不该那样说。”

苏峻这才罢休。

等他转过头去向齐慕远离去的方向看去时,就看到不知什么时候,齐慕远三人被两个人拦在了那里。

他眯着眼睛看了一下,发现并不认识那两人,不由偏着头问罗维方:“那两人是谁?”

罗维方的父亲不过是翰林院的编修,官职品级是高,但手里没有一点实权。而且他的父亲就是小地方考上进士后留在京中做官的,没什么背景。后来他在原来的书院里认识了世家子苏峻,就一直跟在了他的身后。

他之所以能忍苏峻,也是因为苏峻跟齐伯昆是姻亲。如果能借着苏峻搭上齐家的关系,与齐慕远交好,不说他自己,便是他父亲的官职就有可能变动一下。

罗维方善于钻营,京中子弟他认识不少。这会子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轻声对苏峻道:“他们都是上舍的。穿石青色衣衫的是礼部右侍郎公子吴涠,穿宝蓝色衣衫的是新任礼部尚书公子关嘉兴。”

“关嘉兴?”苏峻眉头一皱,“跟齐慕远在一起的那个是叫关嘉泽吧?他跟关嘉兴是什么关系?”

苏峻与齐家走得近也不过是想巴结齐伯昆,并不是真心关心齐慕远这个表弟,所以对于他在桂省时的事并不了解,更不清楚齐慕远身边有什么朋友。关嘉泽虽上京了两年,原先跟苏峻也不是一个书院的,彼此并不认识。

罗维方道:“对,刚才听你表弟是这么唤他的。从名字来看,他们不是兄弟,也应该是堂兄弟。”

苏峻就站在那里,看着那边两拔人说话。

他们虽然站得远,听不见那两拔人说什么,但看他们彼此的脸色不好看,苏峻就知道他们的谈话并不愉快。

苏峻的脸上露出笑容来:“看样子,关家兄弟俩的关系并不好啊。”说着,他摸了摸下巴,眼里闪过一抹精光。

而杜锦宁那头,不过是关嘉兴看到关嘉泽,讽刺两句,关嘉泽不甘示弱地回了几句话。不过这里终是书院,关嘉泽顾忌着自己的名声,关嘉泽是才入太学,都不想让人看到他们兄弟不睦而留下坏印象,互怼了两句就分开了。

关嘉兴带着吴涠往前走,只走了一小段路,吴涠就被人叫住了:“吴涠兄,真是你啊,我还以为认错人了。”

吴涠转过头来,发现并不认识对方,不由茫然道:“你是…”

“我是罗维方啊,翰林院罗翰林家的大儿子,上次在马老太爷生辰礼上见过您一次。”罗维方笑容满面地道。

吴涠眨了眨眼,仍然想不起自己见过对方。

不过他仍抬手拱了拱,笑道:“原来是罗兄。”

这边苏峻和关嘉兴搭上了关系,那边杜锦宁安抚了关嘉泽几句,出了太学大门就分开了。

家里才搬了新宅子,庄越又新弄了铺子,谢氏还跟他们合伙开点心铺子,事情挺多,所以杜锦宁最近一小段时间都打算走读,等把家里的这些琐事安顿妥当了才住校。

她不住校,关嘉泽自然也不住。他虽跟母亲和妹妹住在外祖家,但孔家宅子大,外祖父和外祖母对他们都好,他在孔家住的还算舒服。

第596章 邻居

杜家的新宅子离太学有一段距离,杜锦宁乘马车在城里足足走了有一顿饭功夫,这才回了家。

“少爷,您回来了?”朱老头也跟着杜家从府城到了京城,仍然干的是门房的活儿。见得马车停下,他赶过来替杜锦宁打起了帘子。

听到隔壁传来的丝竹之声,杜锦宁进了大门,一面问朱老头道:“隔壁纪家办什么喜事,你打听出来了吗?”

说来也巧了,杜锦宁这新宅子的邻居,竟然还不是陌生人,而是杜锦宁参加乡试时,曾经跟潘义庭、汪时彬一起做过同考官的纪舒。这位纪舒还是五皇子赵昶的表舅。

自打杜锦宁搬进这里后,就日日听到隔壁有丝竹之声,还有唱戏的声音传来。要不是她买宅子时史昀提过一嘴,说她隔壁住的是纪舒,她还以为跟戏班子成了邻居呢。

所以她才叫朱老头去打听。

毕竟纪舒也算是她的座师,她跟赵昶也有过几面之缘,有一定的交情。如果纪家有什么喜事,她就算没收到请柬,那也是要送个礼祝贺一下的。

朱老头以前跟齐家的朱老头门对门地守着大门,对他收集情报的本事很是学了几招。这会子见问,他便笑眯眯地道:“禀少爷,老奴打听到了,原来这月二十七日,是纪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寿。纪大人打算在那日给母亲大办寿辰,所以吩附家里的戏班子好好练一练,到那日也唱上几出戏给宾客看,也不枉花许多银子养个戏班子。”

要知道,养戏班子也挺花钱的,纪家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无奈纪老太太特别喜欢听戏,纪大人不放心她老人家整日去那鱼龙混杂的戏园子,便只好在家里养了个戏班子。

杜锦宁停下了脚步,挑眉道:“这个月二十七,那岂不是后日?”

“对,是后日。”朱老头道。

杜锦宁点点头,思索着送什么礼物过去,吩咐朱老头道:“行了,我知道了,你不必跟了,好好守门吧。”说着便一路进了内宅。

此时,姚书棋听得杜锦宁回来,连忙也迎了出来。

杜锦宁便道:“后日隔壁纪老太太七十大寿,我这两日画一幅画,到时候你亲自送过去吧。”

倒不是杜锦宁小气,不舍得送好东西。而是他们新搬来,她又没有官职在身,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个乡下来的寒门学子。如果送的礼物太重了,便有逢迎巴结之嫌,不光讨不了好,反而容易被人看轻了去。送的礼物太轻,又让人觉得杜家没结交诚意。左右都不对。

所以她干脆自己亲手画一幅画。如此一来诚意满满,价值也没有高低一说。毕竟现在杜锦宁的画不值钱,不代表以后不值钱。而且她画画的水平挺高,还是很拿得出手的。

姚书棋也听朱老头说了隔壁的事,正为送礼的事发愁呢。这会子听到少爷说要送亲手画的画,顿时觉得这主意太妙了。

他道:“纪大人也是个喜欢书画的人,少爷的画一定会让纪大人爱若珍贵的。”

说到这里,他向一个小厮招了招手:“去我房里,把齐小少爷送的礼物拿来。”

小厮应声去了。

杜锦宁好奇:“齐小少爷?谁?”

“齐慕霖小少爷。”姚书棋笑道,“他派人送了份礼物来,说感谢你送给他的画。等你哪日有空了,他亲自过来拜访并道谢。”

杜锦宁这才想起在齐府遇到的小小少年来,很是意外:“他怎么送了礼来?没听齐慕远说起啊。”

“想是没跟齐大少爷说吧。”姚书棋笑道。

他一向叫齐慕远为“齐少爷”的,这会子为了跟齐慕霖区别开来,干脆叫成了“大少爷”、“小少爷”。

不一会儿,小厮就过来了,手里捧着一个匣子,递到杜锦宁面前。

杜锦宁接过,将匣子打开,看到里面放了两个锦盒。再把锦盒打开,里面分别各放了一块墨。

她拿起来看了看,又放到鼻子下嗅了嗅,赞道:“好墨。”

这墨是徽州府有名端墨,因产量少且名贵,有钱都买不着。

杜锦宁盯着这两块墨看了一会儿,最后笑道:“算了,还是收下吧。”

这么名贵,她本来不想收的。可想想这是齐慕霖第一次送她的东西,而且明显是她送那幅画的回礼。她要是送回去,必然伤了那小小少年的心。

收了这墨,以后多指点他画画,并再送他两幅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