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瑾眨巴着眼睛呆萌地瞅着瑞国公周勤, 宛若非要执拗问出一个答案的无知少年郎一般。反正他早都不在乎名声了, 既然周勤铆足了劲想要给他挖坑,那就不要怪他不留情面。

他一个光脚的还怕穿鞋的?瑞国公周勤在朝中德高望重,被他这么一个小辈侮辱,对他而言肯定是奇耻大辱吧?

“你这孩子,术业有专攻, 你在这方面擅长, 自然要推荐你担任中州重建的事务最好不过。”瑞国公周勤避开锋芒, 呵呵一笑,将话题绕开了。

不就是被说两句难听话吗?他若是连这种小花招都在乎,他也就不可能走到位极人臣的地步了。

早就熟悉张彦瑾秉性的皇上也怕张彦瑾再这样下去,会伤到瑞国公周勤的面子, 就摆摆手,直接了当询问道:“张彦瑾,你觉得中州重建这件事如何?”

不知为何,从以前的种种事项来看,他总有一种感觉,若是张彦瑾答应了某件事,张彦瑾定然会将那件事做得超乎他想象。

朝廷中的交锋他并非看不出,其中涌动的暗流他也清楚,可作为皇帝,他要做到的是知人善用,还要将人用到合适的位置上才行。

这也是为何他明明知道周勤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可还是顺着他们的意,想要将这件事情委任给张彦瑾。

“既然有瑞国公欣赏臣,愿意为臣担保,臣愿意一试!”张彦瑾抬起头,望着皇上,启齿一笑,一口大白牙差点闪花了在场所有人的眼。

瑞国公周勤心中呵呵一笑,他什么时候说给他作担保了?

就在周勤要反驳的时候,却听见张彦瑾继续道:“皇上,瑞国公心系朝廷,不惜为臣担保,臣定然会好好负责中州重建的事务,不能让瑞国公对朝廷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他现在把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个大帽子扣在瑞国公周勤头上,他就不相信周勤当着皇上和众大臣的面还敢推脱!

周勤这才算是明白了,张彦瑾明明就在胡搅蛮缠,想要把他也拉下水,这和他的计划相违背,他决不能让张彦瑾得逞。

可他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就看到陈德让和张仲谦这两个老搭档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般,齐齐跪地道:“皇上,瑞国公呕心沥血,为我大魏朝廷尽职尽责,实在是让臣们佩服不已,臣当真是惭愧!”

黄修均闻言,也跟着跪地道:“臣也对瑞国公的行为佩服不已,还请皇上允许臣和张爵爷一起远赴中州,为中州重建尽一份微薄之力!”

跟着黄修均来的工部官员们一看这架势,也纷纷跟风跪地诉说自己的惭愧和对瑞国公的佩服。

皇上心中几乎都要乐开了花,他本就害怕瑞国公周勤这些人在中州重建上搞小动作,现在张彦瑾胡搅蛮车,愣是把周勤这些人也拉下了水,为了不担负责任,周勤这些人也不会妄动。

可是他表面上还要装出对瑞国公忠心的感动,他走下台阶道:“瑞国公为我大魏朝廷日夜操劳,可谓是呕心沥血,宣朕旨意,赏瑞国公周勤黄金千两!”

周勤此番简直就是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会被张彦瑾给坑了,事后他越想越觉得这根本就是陈德让和张仲谦的主意!他们一开始就是卯定了主意想要坑他!简直是岂有此理!

实则不然,陈德让和张仲谦两人早就感觉到了皇上想要把中州重建的事务委任给张彦瑾,他们两人能做的也就是顺势帮张彦瑾扫清障碍而已,再无其他。

在瑞国公周勤谢恩之后,皇上大手一挥,分外豪爽道:“既然如此,张彦瑾为领工部侍郎,并兼任中州牧总领中州重建各项事务,黄修均为工部少府监府监长史一职,总领中州百工诸务,司虞部司有郎宇文上恺为司农少卿,负责中州农业。”

这等于说给他们每个人都升了官阶,不过张彦瑾知道,这些官阶都是暂时的,而且是在中州当地才有效,皇上这么做,是为了方便他们在中州安排各项事务。毕竟州牧这种官职,在前朝就已经废了,这可以是一州之地集军政一把抓的一把手。

司虞部也是工部下面的一个分支,主要掌管京城街巷种植,山泽园囿,草木薪炭,供屯田猎之事。说白了也就是宫苑中花园的设计,以及长安城的园艺设计都由宇文上恺负责,在现代便是园林设计。

黄修均张彦瑾已经接触过了,也知道黄修均在建造方面的才能。

张彦瑾便多看了宇文上恺几眼,在看到宇文上恺那带着浓浓少数民族风格的长相之后,张彦瑾总算是想起来他为什么对宇文上恺的名字这么耳熟了。

传闻宇文上恺的祖先是鲜卑贵族,从小就好学进取,博学多识,器宇不凡,是大魏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的牛人。

大魏现在的宫殿就是宇文上恺负责设计的,他根据地势附会了“六爻”与龙首山原的几支山冈对应,打造成了“六爻”地形。让皇宫宫殿的含元殿处在龙头位置,从那里向南眺望,整个长安城的美景都会尽收眼底。

想到这里,张彦瑾心中很是舒畅。他记得在历史上,中州重建乃是又宇文上恺任职中州牧一职,负责中州重建工作,宇文上恺完成的非常完美,后来回京,封了爵位,之后更是做了六部尚书。

却不曾想,他误打误撞来到大魏朝之后,居然由他作为中州牧,而宇文上恺作为司农少卿辅佐他。

有黄修均和宇文上恺这两个大魏朝的顶级专家辅佐他,他岂不是可以轻松很多?把中州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永久地留下自己的印记,后世谁提起中州的时候,都无法绕过他张彦瑾,这种体验对于张彦瑾而言还真是前所未有,让他体内的热血慢慢沸腾了起来。

“多谢皇上!”府监长史黄修均和司农少卿宇文上恺,还有张彦瑾纷纷谢恩道:“臣定当报答皇上赏识之恩,快速将中州重建,给中州老百姓一个安居之地…”

张彦瑾原本就想着直接说一句多谢皇上就完事了,却没有想到黄修均和司农少卿宇文上恺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般,说个不停,他也只能跟着说这些话。

皇上瞥了一眼有些别扭的张彦瑾,心中了然。时间一长,他也习惯了张彦瑾有时候的冒犯,不过这些事相较于张彦瑾立下的功劳,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再加上张彦瑾本来就是如此,他对张彦瑾的包容也就比其他人多许多,当然更重要的是,张彦瑾这动的心眼都是无关大雅,反而更像赤子之心。

在出了御书房出宫的路上,张仲谦忍不住殷切嘱咐道:“宇文上恺和黄修均都是精明干练之人,你一定要多向他们讨教,这中州重建乃是大事,既然你已经接下了这副担子,就一定要做好,若是有困难,可寄信给家里,我帮你想办法。”

张仲谦这番话完全是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殷切嘱咐,宛若一个盼望着孩子成长,又担心孩子在外面受苦的老长辈。

张彦瑾扭头看着两鬓已经微微有些斑白的张仲谦,心中柔软得一塌糊涂,他笃定道:“伯父请放心,侄儿定然会做好中州重建的事务,不让伯父担心。”

他顿了顿又道:“侄儿此去,还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长安城,还望伯父保重身体,待到侄儿完成重建中州的各项事务后,定然邀请伯父一睹中州的新风采!”

“好好好。”张仲谦说不感动是假的,他望着张彦瑾神采奕奕的模样,恍然间又觉得自己似乎老了,张彦瑾已然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他可以相信他。

只是男人总是不像女人那般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到头来他只是拍了拍张彦瑾的肩膀道:“伯父等你邀请伯父去欣赏新中州的那一天!”

张彦瑾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发现,尽管他和张仲谦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之间的亲情将他们的心紧紧拉拢在了一起。

第76章

回到宁国公府邸之后, 张彦瑾告别了张老夫人, 便开始让张伍二着手收拾东西, 他则窝在房间里想中州到底有什么优势。

中州如果在他那个世界,那就是后来的河南, 中州是河南的古称, 中州位于中国中东部万里母亲河黄河中下游,周围群山连绵不绝,可谓是山水河岳壮美、绵长相连, 绝对当得起“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种赞美。

毕竟自古有天下名人, 中州过半的说法。再者, 中州也是古都盛产之地,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四个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位于中州。

可张彦瑾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中州日后在工业上有什么大的发展,毕竟在现代,中州位于西部内地, 经济上也说不上有多么发达, 不像西州和榆林, 凭借着当地的资源蓬勃发展,崛起成为经济重镇。

他眉头紧皱,面色凝重,在看到窗外盛开的繁花时, 眉头却渐渐松开了。

他发现他把自己的思维限制住了,工业固然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可未必发展经济就只能凭借着一些重工业不是?

中州地处中原,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条件适宜,尤其是夏季雨水极为丰沛,后世正是凭借这一点,在中州推广北花南迁、南花北移,种植出了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被后世称赞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甚至到后来,还在美国费城和日本建立了“中国牡丹园”。

后来中州这里还种植出了菊花、南阳月季,以及各式各样的月桂和冬梅,其中鄢陵腊梅等名花卉更是进入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和美国林肯纪念馆。

现在他打通了南洋海路,有刘俊义在,把这些花卉卖出海外根本不是难事,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引进一些海外的名花品种,种植之后,倾销在大魏朝。

再者,随着河西走廊道路的打通,他还可以开辟西边市场,把花卉销售到那边去。

市场一旦打开,这其中的利益便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在花卉生产基地旁边建立一个香水生产厂不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女人用香水,只是把新鲜的花瓣摘下来放在衣橱当中,给衣服上沾染一些鲜花的香气。

而大魏朝的男人所用的去污除秽的香料更为奇怪,都是在香囊当中装一些大料。这大料不是其他,正是现代炒菜的时候才会用的大料,也就是桂皮之类的东西,每次张彦瑾闻到都觉得别扭不已。

没有一个女人是不爱美的,对于大魏朝而言,香水市场这里还是一片蓝海,若是他能率先生产出香水,岂不是会造成一段时间的垄断?

张彦瑾赶忙把脑子里蹦出来的这些想法记在纸上,至于中州该如何重建,张彦瑾决定还是先去中州各地转一转,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毕竟谁都不知道经过这一次洪水之后,中州各地的地势,环境到底有没有改变。

张彦瑾和黄修均,还有司农少卿宇文上恺来到中州之后,发现洪水早已退去,所留下的乃是一片满是泥泞的土地,甚至有些地方还变成了沼泽,有些地方则还存在着深深的水坑,其中时不时有鱼儿蹦出。

张彦瑾干脆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道:“咱们对中州目前的地势不了解,中州以前的地图在经过洪水之后也不能准确描述各地地理情况,我想不如我们三人带着工匠们先走访一遍中州各地,一边绘制中州的地图一边商量要如何重建如何?”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都有此意,便纷纷答应下来,张彦瑾和宇文上恺,还有黄修均就踏上了走遍中州的征程。

以往繁华热闹的中州,由于洪水的侵袭和灾民的迁出,这里居然变成了人烟稀少之地。基本上他们三人走许多里地才能看到一两座简单的窝棚,里面居住的都是少数幸存的,靠着官府运来的粮食过活的人。

张彦瑾和黄修均,还有宇文上恺和其他工匠们最后干脆就随身携带简易的帐篷和褥子等东西,白天走访,晚上则在帐篷中休息,其中随行的还有负责做饭的家仆,发展到最后,他们这一支走访队伍俨然变成了一支简易的行军小分队。

当地的老百姓一看张彦瑾他们来了,都感激不已,这一次灾难,朝廷应对的非常好,所以不但没有暴动,反而让中州老百姓看到朝廷的人过来就生出希望,毕竟若非朝廷的船和将士官员,他们早就淹死在洪水当中了。

只是他们的生活现在都是捉襟见肘,只能对张彦瑾他们表示口头上的感谢。

不过他们也不在意,而是每到一地找了几个了解当地情况的山民,给他们领路,顺便询问当地的情况。

这些山民们一听张彦瑾他们是过来负责中州重建的工作的,又看张彦瑾他们尽心尽力,每日不顾天气炎热,坚持走访每一地,都纷纷主动给张彦瑾他们带路。

就这样,一直走了一个月的功夫,张彦瑾和黄修均,还有宇文上恺三人才回到洛阳临时搭建的府邸,因为洛阳城被毁得差不多了。

张彦瑾原本就略黑的皮肤此时更是晒得黑了好几度,甚至还闪闪发亮,就像是一个少年武将。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以前都没有像这样在外面跑过,和刚来的时候白白净净相比,现在的他们被晒得是黑红黑红的,尤其是黄修均,皮肤都晒蜕皮了好几次,可他却依旧坚持要跟着张彦瑾和宇文上恺他们跑,这一趟下来,皮肤上比以前粗糙了不知多少。

路上不方便洗澡,三人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到最后也就习惯了,甚至直接抛却了以前穿习惯的绫罗绸缎,开始和当地老百姓一样,穿起了粗布短衫的衣服,只为方便行动。

这时候已经是完全入夏了,中州夏季的气候炎热而潮湿,蚊虫尤其多,张彦瑾、黄修均和宇文上恺每天晚上都是在蚊虫嗡嗡叫声中度过的。

三人到最后甚至开始苦中作乐,每天早上起来比看谁身上被咬得疙瘩多。

洛阳府衙内一个临时搭建出来的棚子中只有一张薄席子,一张案几。这环境可谓是相当简朴了,若不是洛阳府衙那块大的匾额还存在着,说不定就有从这里路过的人,把这当成卖水人临时搭建出来的草棚子,上前来讨水喝了。

张彦瑾、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三人坐在席子上,案几上则铺着一张新绘制出来的中州地图。

和普通地图不同的是,这地图上不仅有中州的地形,还有一些小小的物产标记。

这是张彦瑾新设计出来的,他们每到一地,就询问当地老百姓当地盛产什么,也亲自去观察当地有没有什么资源,以及是不是可以种植其他物产等。

在得到大致的结论之后,张彦瑾就让人记载下来,然后等到晚上绘制地图的时候,就按照白天所记载的物产和资源,将与之对照的符号标记在地图上。

久而久之,他们也都记住了地图上所标记的符号都代表着什么意思,现在看到地图上的符号,当地的物产和资源就跃然纸上,十分清楚。

黄修均打量着地图,喝了一口凉白开,忍不住称赞道:“二郎,这把物产和资源标记在地图上的办法可真是简洁明了。”

并非是黄修均不愿意喝茶,而是大魏朝的茶水当中,除了有茶叶之外,还有葱、姜、胡椒、花椒,大枣、苏桂、桔皮薄荷、酥酪、牛羊猪肉炸出的油这些东西。

若是在长安城还好,大家夏天炎热之时,还有心情喝这么一两口茶水。

可在这炎热潮湿的中州,就算是黄修均这种从小饮茶的人,也喝不下去了,毕竟太腻了,再加上这里炎热,人坐下不动都不断地出汗,还是几口凉白开来的实在。

至于张彦瑾,他本就不习惯大魏朝人喝茶的口味,冬天的时候他还愿意喝一些暖暖身子,其他季节,他可是碰都不愿意碰。

坐在一旁的宇文上恺虽没有直接说,可在看向张彦瑾时,也是佩服不已。

在来中州之前,他一直以为张彦瑾是一个纨绔子弟,只是有些胆气和小聪明而已,毕竟他博学多识,便对不学无术的人隐隐有些排斥。

可是经过这一次中州巡游,他彻底改变了对张彦瑾的看法。

他发现,一路上张彦瑾行动果断,从来不吃苦喊累,也不搞那些虚得花样,和传言中的放荡不羁形象完全不同,简直就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实干家。

这种品质还是宇文上恺在长安城的五陵子弟中没有看到过的,想到张彦瑾如此年轻就能做到这个程度,他越发对张彦瑾佩服,也不再反感张彦瑾比他年纪小就成为工部尚书这件事了。

毕竟他和黄修均一样,都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再加上他从小就是贵族阶层出身,对官阶并不在意,便和张彦瑾之间没有任何嫌隙了。

黄修均本来和张彦瑾关系就不错,只是想要一心把摧毁的中州在自己手上重建起来。

这样一来,张彦瑾、黄修均、宇文上恺三人就形成了铁三角。

“你们觉得应该如何重建中州?”张彦瑾打量一番地图之后,询问宇文上恺和黄修均。

屋子里的三人似乎都陷入了思考当中,草棚子中唯有绕着他们飞来飞去的蚊虫的嗡嗡声,和经历洪水却依旧顽强存活的老槐树上,知了那一声声竭力的嘶鸣声。

第77章

黄修均拿起棉帛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 过了好一会儿才道:“现在有个难处就是当初在中州的士族们都逃到了外地生活, 不愿意回来了, 这里只剩下一些穷苦老百姓了,还有好一些还被你安置到了西州和榆林, 也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回来, 没有人,重建恐怕就是一句空话。”

毕竟有人才能重建,没有人, 规划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 一句空话而已。

张彦瑾倒是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他甚至还希望那些以前盘踞在中州的老士族们最好别回来, 毕竟这些老士族们盘根错节, 可能会影响他的规划,对付起来很棘手。

至于当时被他安置到西州和榆林的灾民他更是不担心,自古以来,生活在九州大地上的炎黄子孙就讲究一个落叶归根,谁都有对故乡的眷恋, 到时候只要他一煽动, 这些人定然会回来。

“被我安置在西州和榆林的老百姓你们不用担心, 他们会回来的。”张彦瑾笃定道。

随后他扭头看向宇文上恺道:“你觉得应该如何?”

宇文上恺指着地图上的洛阳道:“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 西挟关陇。周围群山环绕,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北通幽燕,南对伊阙。可谓是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

张彦瑾闻言,心中不由得大为佩服。怪不得宇文上恺当初被名为工部尚书,总领中州重建工作,人家这可不仅仅是有两把刷子,肚子里可全部都是干货,简直就是行家一出口就知有没有。

他记得当初中州的洛阳重建工作这一年的六月份开始施工,到十二月基本竣工,次年三月就正式迁入使用,前后仅用时九个月。

建设速度之快着实是超越了当初大魏朝的整体水平,非但如此,洛阳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和管理都相当精细严谨,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才能在大魏朝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这也是为何宇文上恺能如此被后人推崇的原因。

宇文上恺如此分析洛阳着实没有虚夸洛阳的成分,从洛阳最高处北邙山放眼望去,北边黄河浩浩汤汤襟挽大地,南面龙门神秀,伊阙山云天低垂,当真是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

这也是为何后世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的原因,更是洛阳为何成为八朝古都的原因。洛阳乃是风水宝地,葬于此,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便可以荫蔽后代子孙。

就在张彦瑾沉思的时候,宇文上恺又指着开封道:“至于郑州,结穴于嵩山,西靠嵩山,东临平原,北依黄河使龙脉结于一体。”

随后,宇文上恺又分析了开封、安阳、商丘等地的风水,最后才得出结论道:“我认为,应该结合各地的地势,风水来修建内城,郭城。从内而外修建。”

不管是在大魏朝,每一地城区的修建,都是按照内城和外城修建的,郭城便是所谓的外城,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郭城就是外城。

张彦瑾点点头,表示同意,其实刚刚在宇文上恺说的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黄修均擅长建筑和建造,宇文上恺擅长城市规划,可结合当地风水,地理形势来建造城池,而他则最为擅长发展每一地的经济牵动点。

既然如此,那他们三人都各自负责各自最为擅长的情况,这样一来,便可达到分工明确,最佳搭配的程度。

于是,他看着宇文上恺和黄修均道:“修均擅长建筑和建造,不如修均主要负责各地城郭的建造如何?上恺擅长以城池地域规划,不如就由上恺负责各地城池规划如何?而我,则负责振兴各地经济,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如何?”

“好,我没有意见。”宇文上恺和黄修均对于张彦瑾的分配都觉得十分合适,他们各自负责地方着实都是他们最为擅长的地方,而且中州重建无非就是这三大方面,他们也确实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张彦瑾见两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便把自己早就想好的主张拿了出来:“中州重建,我们必须结合中州各地的形势来规划,来建造,这也是为何我们来之前先在各地转了一个月的原因,不可妄动,所以我提出我们中州重建所有事务的标准:因地制宜。”

“好一个因地制宜!”因地制宜这四个字简直是说到了宇文上恺的心坎里,因为他规划城市建设之时都是按照当地的地理环境来建设的,他最讨厌的就是不按照当地环境,只是一味生搬硬套的人。

他虽然相信风水,却不同意占卜来定城郭的位置,而是坚守管子提出的: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原则。

此时张彦瑾提出因地制宜的口号,他自然是最为赞同。

黄修均虽然只负责建造的设计,可一个建筑脱离了环境也无法达到最完美的程度,故而对于张彦瑾提出的口号因地制宜,他也十分赞同。

三人达成一致协议之后,张彦瑾便开始把自己对各地的经济规划说了出来,毕竟他若是要在这些地方建厂子之类的地方,都属于宇文上恺对城市的规划当中。

他便拿出一支朱砂笔来,开始在地图上勾勾画画。

“首先,我准备在开封建造一个红砖厂,开封汴河连接黄河,可通过漕运,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各地去。”张彦瑾在他标记的沼泽地上画了一个圈道:“这里的沼泽,恰好是烧制红砖的必要材料,若是红砖厂建设在这里,取材方便,可以大大节省人力,你们觉得如何?”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虽然都见过张彦瑾进献给皇上的红砖,也看过张彦瑾在西州的翠平别墅的外貌图,可是他们到底没有实地见过红砖建造的房屋,一时间还有些犹豫。

“红砖比木头坚固,而且不会腐烂,我们用红砖建造出来的城池,可以保持上百年不倒,以后也不用维修,我觉得在中州,我们可以尝试着推行用红砖来构建房屋。”张彦瑾目光灼灼道。

黄修均实际上已经好好研究过张彦瑾用红砖建造的房屋图纸了,对这种新型的建筑要十分佩服,可要让大力在中州推广红砖建造的房屋,他心里还是有些没有底气。

“若是我们想要用红砖建造房屋,恐怕还是先要征求朝廷的同意,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宇文上恺十分保守道。

张彦瑾闻言道:“好,我立马就上书给皇上。”对于用红砖建造房屋,张彦瑾倒是不怕得不到皇上的支持,毕竟当初皇上可是带着李明锐亲自去大同看过他建造的翠屏山别墅,也亲自在里面转过,应该是知道红砖建造的房屋到底有多么的牢固。

这个问题商讨出了结论之后,张彦瑾便继续说他的计划,他在洛阳、开封、南阳、潢川、鄢陵各画了一个圈道:“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润,我打算在这里大力推行种植栀子、菊花、牡丹、月季、秋桂、冬梅等花,并且从外地引来不同花朵的品种,在这里种植,然后卖出去,拉动整个中州的经济,毕竟现在我们不但有大魏朝所有地方可以售卖,还有河西走廊和海外可以售卖。”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两人都不懂经济,此时见张彦瑾要在洛阳大力种植花朵,听在两人耳中就是要在洛阳给张彦瑾空出一块能种花的地方。

“你需要多少亩地?”宇文上恺详细询问道。花朵盛开时也可以成为洛阳的一道独特风景,他大可以根据这个来设计城郭,把效果做到最好。

张彦瑾略微在心中计算了一下道:“洛阳我准备根据当地气候种植牡丹,需要一万亩左右的土地,开封则准备推行菊花,需要三千五百亩土地,南阳月季四千亩土地,潢川两万亩,鄢陵原本就是腊梅盛开之地,和以前一样即可。”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听到这个数据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半晌没有说话。

在这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时代,张彦瑾居然要把这么多的土地都拿去种植花朵,这在他们听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二郎,这怕不妥吧?不如先少用一些土地,等到以后再扩建也不迟?”宇文上恺皱了皱眉头,劝说道。

黄修均则是面色凝重,一言不发,似乎在捉摸张彦瑾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少。

随后,他直接否定道:“二郎,恕我直言,我认为此举不妥,农业乃是天下之本,可你现在却要把这些土地都用来种花,在我看来,花朵不能食用,只可以作观赏之用,就算是能卖出去,也只能得到一些微小的利益,这简直就是舍本逐末,所以我不赞同你的想法。”

第78章

张彦瑾淡淡一笑, 避开黄修均所提的问题, 而是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你们准备把洛阳, 开封,郑州这些地方的街道修建多宽?”

“根据各地以前的规模进行即可, 洛阳曾经是上一个朝代的都城, 当时的规划不错。”黄修均不假思索道。

大魏建国之后立都于长安城,长安城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成了现在纵横三十八长街的模样, 可洛阳到底是被当过都城使用过的地方,规模在黄修均看来自然是不差的。

宇文上恺闻言, 也点头表示赞同。

张彦瑾淡淡一笑,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反问道:“你们觉得中州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他这番话一出,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说实在话, 他们两人还真的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只是想要把中州这些地方按照以前的规模进行复建改造的更好,更符合地理条件,让老百姓居住的更加舒服而已,至于这里将来发展成什么样, 这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甚至下意识的觉得, 这是洛阳官员才要考考虑的问题。

“中州洪水退去,百废待兴,虽是如此,却也意味着重生。”张彦瑾目光如电, 紧紧盯着黄修均和宇文上恺道:“我们现在把中州重建成什么样,中州以后就是什么模样。”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生长在大魏朝,没有超前的战略目光,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这在张彦瑾看来都是正常的。

可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不能只按照现在的情况来建设,而是要能看到未来,不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城市的建设一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到最后也就只有一个下场,老建筑拆除,城市重建,这样一来,人力物力财力又是极大地浪费。

他作为中州重建的领头者,他不能让这样的现象发生。

他让人把以前洛阳各地的规划图挂起来,拿出一根细长的木棍指着上面的地方道:“以前的规划好是好,可是不能作为我们重建的规划图来参考,毕竟历代的规划太过于小气,现在都要推翻重来。”

“这…”宇文上恺面露难色。他觉得为难并不是他觉得重新设计、重新规划有什么难处,而是有些无法接受张彦瑾所说以前的规划太过于小气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