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宅女幸福札记上一章:第 4 章
  • 古代宅女幸福札记下一章:第 6 章

明珮听自己被贬损,有些不快,却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委委屈屈地低下了头。

明瑜看她一眼,正想打圆场说几句,突然外面廊子里传来阵又急又碎的脚步声,回头望去,见是随禧园里一个小丫头气喘吁吁进来,边上伺立着的容妈妈正要张嘴骂,却见那丫头手扶着门框笑嘻嘻道:“老夫人姑娘,老爷太太竟回来了,正着急了打发人去请郎中呢。”

明瑜一惊,老太太也是有些意外,坐直了身子,容妈妈骂道:“你个蹄子,既请郎中了,你还笑得出来。”

“说夫人像是害喜了,这才急着回来请郎中细瞧。”

那丫头被骂,急忙又补了一句。

“死丫头,说句话也裁两截……”

容妈妈又骂,只明瑜已是大喜过望,猛地站了起来就走,谁知边上老太太动作比她更快,既不用人扶,连拐杖也没拿就飞快越过了明瑜朝门边去,唬得容妈妈急忙几步上来一把搀住,冬梅冬青和另些丫头嬷嬷们也呼啦啦跟了上来,一行人这才簇拥着老太太急急过去。

明瑜心怦怦直跳,知道江氏十之八九应该是真的有喜了,却没想到要这般曲折,竟是到了外面几日才害喜回来。恨不得立刻就见到她看个究竟。等跟着老太太到了江氏屋子,见众多丫头婆子们还在抱着刚前几日收拾了搬出去的箱笼进来,正房门口站着的丫头远远见人来了,急忙挑开帘子,明瑜随了老太太进去,一眼就看见江氏还穿着外出的衣衫未换下来,正坐在椅上,边上阮洪天面上带了急切,听见脚步声,抬头就道:“郎中来了没?”等见到是自己老娘,急忙迎了过来要见礼。

“去去,少来这些了。方才听说你媳妇害喜才回来了,可是真的?”

老太太张口就问,声音有些发颤。

江氏也已经到了她跟前,脸上略微带了些红晕,低声道:“前日上船,不想连着几个早上闻着东西就吐,洪天停船靠岸,叫了个郎中上船看,却说是有喜了,这才折了回来,想再请相熟的郎中看个仔细,怕万一瞧错了……”

她说着话,老太太那千年沉着的一张脸终于露出了丝笑,唔了一声道:“你坐回去等郎中吧。”自己也是到了张椅上坐下。

没片刻,便听外面有婆子喊郎中到了。明瑜拉了明珠站到屋角的一扇屏风后避了。因了阮家行商,素来大气,不像一些官宦人家那般讲究诸多规矩,且江氏已是人妇,故而并未拿帐幔遮住,只是阮洪天站她身侧挡了一半。

明瑜透过碧纱,见还是上次那个看好了老太太病的孙郎中。

孙郎中见里面一屋子丫头嬷嬷,前次瞧过病的阮家老太太正端坐着,哪里敢乱看,低了头盯着脚尖,上前问好。老太太心急道:“快给我媳妇看看。”

孙郎中诺诺应了,略微抬头,这才瞧见一美貌少妇坐对面椅子上,身侧长身而立的那英伟男子正是阮老爷,急忙问了好,斜斜坐在了张丫头搬过来的墩子上,两指搭在被丝帕覆住的那妇人手腕上,闭目诊了下,睁眼便笑道:“恭喜老爷。夫人正是喜脉,绝无错了。”

☆、第十章

此言一出,老太太一声“阿弥陀佛”,江氏抬眼,见丈夫正低头望着自己,眼中闪闪发亮,晓得他心中极是快活,心中一甜,朝他微微笑了下。

明瑜心中虽比旁人都笃定,只晓得确实无误了,也还是松了口气。无意侧头,见老太太身后的冬梅却有些怅然若失的样子,也估摸出了她心思,只是笑了下,当没看见。

孙郎中叮嘱了各项小心事宜,开了张补气养神的方子,被阮洪天送了出去。明瑜这才从屏风后出来,见老太太已经一叠声地叫人照方子抓去,又命丫头嬷嬷们好生服侍着,这才急匆匆往自己那静室里去,要把这大事叫明瑜祖父晓得。

屋子里众人七嘴八舌恭贺了一番,便各司其职渐渐散去。江氏也换了身常服靠坐在软榻上,明瑜坐了过去,伸手轻轻抚了下她还扁平的小腹,眉眼笑得弯弯道:“弟弟乖乖听话,不要再叫娘难受了。”

江氏心情大好,听了这话,噗一声笑了出来:“是男是女还不晓得呢,就你满口弟弟弟弟了。”

明瑜歪头靠在江氏腿上,笑道:“我晓得必定是弟弟,娘你就信我。”

江氏心中一动。她从前心中忧着丈夫专宠,自己却迟迟不孕。如今时隔十年竟再次有喜了,自然欢喜。只欢喜过后,却又开始犯愁是男是女。想起前几个月女儿说过的那梦,原先还道她只是给自己宽心,不想竟真的一语道中。幸好自己起初怀了侥幸之心,又拖延了过去,没给丈夫纳妾。此刻听她又这样笃定道自己腹中的是弟弟,心中也是高兴,伸手轻轻捏了下她秀气的鼻头,轻笑道:“娘晓得你就是娘的小福星。”

“你两个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明瑜正要说话,听见身后起了声音,回头一看,见是父亲过来了,便坐直了身子笑道:“爹,我叫娘肚子里的弟弟听话,娘便说我是小福星。”

阮洪天大步过来,伸手揉了下明瑜的头,笑道:“我昨夜刚听你娘跟我说你前次做的那梦,竟真应验了。你娘说得没错,阿瑜真当是爹娘的小福星。”

明瑜躲了下,却躲不过父亲的一只大手,假意跺了下脚,翘嘴道:“娘,你瞧爹一来就把我发辫弄乱了。”

江氏掩嘴笑了起来,睨了眼丈夫,阮洪天亦是哈哈大笑,自己打了下手,朝明瑜道:“是,都是爹不好。忘了阿瑜已经是大姑娘了,往后再不动你头发。想要什么只管跟爹说,就当爹谢你这小福星的铁口直断。”

明瑜眨了下眼睛道:“如今还没想起来,等想到了再说,爹也不许耍赖。”阮洪天自然满口应了。

明瑜又陪了一会,见父亲到了母亲身边,晓得他两个有体己话要说,便悄悄退了出去,掀开帘子隐约听见身后母亲在道:“……不要,吃了就想吐……”听着仿佛带了些撒娇的意思,抿嘴一笑,顺手给带上了门。

第二日,整个荣荫堂上上下下的人都如过年般兴奋。原来阮老爷高兴,阖府几百人,上从大小管事,下到烧火门房,个个便都得了套新的当季衣衫另额外一个月的月钱。到了巳时,阮家同个太公下来的叔公几支的女眷们便也都纷纷携了贺礼过来探望江氏,高矮胖瘦七八个女人中,其中便以阮洪天的堂兄阮洪海家的张氏最为出挑,三十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材,平日极会打扮,此时只听见她笑声不断,惊得画堂窗前停着的几只鸟雀都扑棱棱展翅飞去。

阮洪海是阮家二叔公阮忠锦的长子。从前明瑜祖父年轻时,有次与这二叔公一道外出营商,不想路上遇到劫匪,多亏他挡了一刀,从此明瑜祖父便记住自家二弟这挡刀之恩,有求必应。到了阮洪天时,不止对阮忠锦敬若亲父,对这堂兄更不忘照顾,把连江州在内附近几个县郡里最来钱的绸缎和香料铺子都交给他这一房打理,收支也不用报上公帐。娶妻张氏,也是本城的一户大商之女。张氏自己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安俊十五,女儿明芳与明瑜同岁。家中有妾三个,只不知是张氏手段好还是那三个妾真不会生养,几年了肚子也不见个动静,倒也相安无事。

阮洪海是荣荫堂的偏支,张氏自然不敢指望荣荫堂当家的位子,只心中难免有些不平。这么多年唯一叫她心中痛快的就是江氏占尽丈夫独宠,却偏偏生不出儿子。不想今日一早竟得了消息,说东府里喜气洋洋,太太竟是有喜了,心中顿时一阵失落,却也不敢怠慢,收拾了下便急忙携了贺礼过来,到了才见原来自己不是最早,早有别房的人过来了。

江氏时隔十年再度有喜,且听那孙郎中又说起头三月最是要慎重,自然不敢随意,半靠在榻上与众多本家妇人们说话,明瑜和明珮坐她脚边相陪。明瑜眼见自己母亲渐渐面有乏色,偏张氏和另些妇人们都还在聒噪奉承个不停,晓得江氏脸皮薄不会赶人,自己若是开口,因为年岁的缘故又有些扎眼,便看向了站一边的周妈妈。周妈妈会意,立刻拍了下额头,佯道:“哎哟瞧我这记性。郎中说了早间太太要服一道补气固本汤的,我只顾听太太和众位太太们说话,竟给忘了,耽误了时辰,真当该死!”说着便一叠声地催小丫头去茶水房看下。

张氏诸人对望一眼,这才告退要离去。江氏本就有些倦了,巴不得她们早开口离去,假意挽留了几下,便对明瑜笑道:“阿瑜,替娘送下诸位伯娘婶母们。”

明瑜应了,朝边上的春鸢微微丢了个眼色,便起身送张氏诸人和一道随行而来的丫头们出了江氏所住的院子,拐过曲折的几重回廊,到了甬道之时,却见张氏脚步忽然慢下来,像是想起了什么,哎哟了声,对望了过来的众人笑道:“瞧我这记性,竟把帕子丢屋里了。你们先走吧,我回去取了帕子先。”

众人不疑有他,纷纷要离去。张氏转身,却愣了下,见明瑜正立在跟前,从身边春鸢的手上接过一方金棕绉绸帕子,正对自己笑道:“伯母落下的可是这方帕子?方才春鸢瞧见了,见不像是我娘屋里的,晓得是诸位伯母婶娘中哪个不慎落下的,便顺手给带了出来。正好,省去伯母又多走一趟路。”

张氏面上那笑僵了片刻,心中有些失望,哦了一声,只得接了过来,这才慢慢又随了众人朝外去。

张氏满脸失望,明瑜只作不见,送一行人出了那洞花门,便止住脚,朝江氏屋子里折回去。

“姑娘比起从前真是细致不少,连这小处都瞧得见。”回去路上,春鸢赞道。

明瑜笑而不语。张氏今日过来想做什么,她早就一清二楚。原来前世江氏传出有喜后,这掌家之事就要找人分担,张氏便自己毛遂自荐。其时江氏害喜严重,见张氏平日伶俐能干,又是她自个主动开口说要过来帮忙,不好回绝,且一时也没有更合适的人,便应了下来。

这张氏若真能管好偌大一个荣荫堂的内务,便是让她顺手撇些油水,明瑜也不会计较,偏记得清楚,当时这张氏管账之后,与账房里发放银钱的她婆婆的侄儿杨二宝勾在一处,自己大捞,对阖府下人却是严苛至极,算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别的不提,就拿府中日常之用来说,照了常例,一般都是给下人现钱到外面采买。下人们会利用利市上的价格浮动去赚些小零头,这已是诸多大户人家中惯常有的事了。轮到张氏管账之时,不但一分银子也不多给,且买了东西必须经她一一过目报账,弄得下人们每次去见她都跟过鬼门关似地,怨声载道,到了后来竟无人肯做这从前抢着去争的差事了,直把个荣荫堂弄得鸡飞狗跳,上下不宁。原来她早就羡慕江氏这荣荫堂当家主母的位子,从前只能暗中肖想下,如今终于轮到自己掌管,自然要摆够主人威风了。

江氏慢慢晓得这些,拿话劝了她几句,张氏反倒不喜,说自个是在帮着整肃下人,免得奴才们无法无天爬上了主人家的头。江氏虽有些后悔,只碍于二叔公的情面,也不好立时就收回管事的权,直到三个月后身子渐渐稳妥了下来,这才寻了个由头,备了份谢礼将她送了回去,阖府的人都松了口气。到最后一合账,账目上三个月竟亏了两千两银子之多。去了何处,江氏自然心知肚明,心中虽不快,只也不好拿这说事,马马虎虎也就过去了。此后待产的数月和月子期间,一直都是由周妈妈和大管家家里的柳嫂子协助着理事。此事过后,那张氏在荣荫堂下人的口中便悄悄多了个绰号叫“漏子”,乃是笑她大口吞入,小口挤出的意思。

明瑜从前素来不管杂事,如今却不一样了。明晓得这张氏非善类,哪里还会由着她胡来?所以刚才就一直留意着她。见她临走前把袖中的一方帕子悄悄丢在了椅墩上,便晓得她过后必定会以此为借口折回寻江氏开口,这才示意春鸢拣了过来还她,把她直接给堵回去。

☆、第十一章

不提张氏怏怏而归,心中盘算着过两日再寻个由头过来找江氏开口,且说明瑜回了江氏屋子,见她面前却立着几个管事的妈妈,一个在询知府府上谢夫人生辰的备礼,一个在回报此次阖府下人新制衣衫的事,后面还排着两个等着开口。待被江氏一一打发走了,周妈妈见她面有倦容,皱眉道:“太太如今好容易有喜了,自要珍重万分。如今不比往日,哪里有那么多精神过问这家中的大小事情,须得分出去些,有个帮手才好。”

江氏微叹了口气道:“我也正寻思着这事。只是偌大的一个家,时刻都要有个能做主的人,一时寻不到合适的。方才看见那边的嫂子,她平日倒是个精干的……”

“娘,你若信得过,女儿帮着你看段日子,你瞧如何?”

一直静坐着的明瑜突然插口。

江氏一怔,和周妈妈对望一眼,哑然失笑。

明瑜认真道:“娘莫以为我在玩笑。我也不小了,从前看娘怎么做,心中也有数。若真遇到自个不懂的,我再过来向娘讨教,且家中不是还有周妈妈和柳嫂子吗?她两个都跟了娘多年,有她们帮着,娘还有什么不放心。”

江氏见明瑜说话时神色郑重,这才晓得她是说真的,沉吟了片刻,还没定下主意,便听周妈妈赞同道:“姑娘说的有理。姑娘再几年就好寻人家出阁了,如今正该早早学着当家理事,日后到了夫家才能顺顺当当,不叫人小瞧了去。”

江氏本从来没想过让明瑜代自己管事,且也确实不放心。此时听了周妈妈的话,却又觉着有理,想了下,便命人去把柳嫂子叫了过来。柳嫂子急匆匆赶来,待听到是要协助大姑娘管家,自然一口应了下来。

晚间江氏把此事与阮洪天提了下,阮洪天对内宅之事本就从不大在意的,听到明瑜竟自己请缨,哈哈笑了起来道:“这丫头从前只想着吟诗作画的,你跟她多说几句家务之道,她便有些不耐,怎的如今自个要揽了上身?许是真要成大姑娘了呢。也罢,她要替你分忧,也是她一番孝心。你只要帮着把下和别家往来之时的礼节,别万一短少了叫人笑话,别的都由她折腾去,只要叫我娘晓得下便是。”

江氏笑道:“娘那里自然会说。”

第二日老太太晓得了此事,也不过略微嗯了声,对陪着明瑜一道过来的周妈妈和柳嫂子道:“也该叫瑜丫头历练下。只是你两个都是老人了,要多提点着点,免得闹了笑话还不自知。”周妈妈二人自然连声应了下来。

***

却说张氏回了之后,心中总记挂着荣荫堂那事,晚上做梦也在往自己怀里搂白花花的银子,醒来更是心痒难耐。原来在她看来,这荣荫堂就是个搂住了能啃多少就啃多少的大玉米棒子,前些时日老太太寿筵已经错失了一次下手的机会,突然又逢了这样的好事,哪里还熬得住。好容易过了一夜,第二日大早耐不住便又悄悄去了荣荫堂。

江氏刚起身,听丫头说二叔公家的张氏又来了,便叫让进来。张氏入了内室,恭维了几句,笑道:“弟妹,晓得你有喜了,我竟比自个当年生养安俊之时还要来得欢喜。昨夜回去高兴得睡不着,和我那当家的说了几句,当家的便骂了我,说如今弟妹有喜,我却只晓得动嘴皮子,也不知道帮些实在的。我被骂醒,这才特意一早又过来了。弟妹如今身子金贵,往后愈发沉重,里里外外诸多繁杂之事,若有我能帮得到的,只管开口,我必定代你分忧,办得妥妥当当。”

江氏笑道:“多谢嫂子热心。只是恰巧老太太昨日刚说过,瑜丫头也不小了,该叫她学着些理家之事,这不,我这才叫她代我管些杂七杂八的事。嫂子莫见笑,往后若是真忙不过来了,便是你不说,我厚着脸皮也要辛苦你了。”

张氏大是意外,万没想到自己昨日被明瑜那般一个打岔,不过一夜之间,算计好的这事便成了泡影,心中又是失望又是不甘,想了下道:“俗话说当家三年狗也嫌。瑜丫头是个聪明伶俐的,只是年岁小了些,只怕压不下众多刁奴。”

江氏不以为然,略微摇头:“连老太太都那般说了,我便放手让她去学着管事一回,左右有我身边的周妈妈和柳嫂子帮着,她们都是老人了,我也放心。”

张氏张了下口,晓得再说下去就显得自己没趣了,讪讪收了这话头,又随意说了几句别的,便告辞了离开,心中却越想越是不平,回了家,正好见自家女儿明芳说要去找明瑜要个绣花样子,气不打一处来,骂道:“什么自家人,你把她当自家人,她却没当你自家人!往后没我的话,不许再一趟趟往那边跑,省得人家背地里笑话你腿勤!”

明芳无端被责骂,眼圈一红,顿了下脚便跑回了房。那张氏却是意难平,越想越恼,晚间待阮洪海回来,便噼里啪啦道:“呸!什么自家人!那边的一个个从老到小,都是忘恩负义,眼中哪里还有我们半分?他们也不想想,要不是当年你爹替老太爷挡了一刀,现在哪里有他们的这般好日子?如今竟是防贼般地防着我们,果然是人情淡薄,叫人寒心!”

阮洪海不明所以,待听清楚今日之事,犹豫了下,这才道:“洪天和弟妹应都不是那样的人吧。瑜丫头也大了,帮着管些事也没什么,再说,我们家靠着那些铺子,每年不是也白白有上万两的进账……”

“我呸!瞧你那点浅眼皮子,”阮洪海话没说完,就被张氏打断了,“这点银子够什么用?安俊明年就好做亲,明芳的嫁妆如今都不知道在哪里,还有你那个几个好姨娘,今天要做衣服,明日要打首饰,天天的就见是个无底坑!我为的什么,还不是为着你家的这个门面?你倒不领情了。那个瑜丫头,整日的就知道卖弄自己会念几首诗,跟个天上仙姑似的,怕是连鸡蛋鸭蛋都分不清,会管什么事?你那好兄弟夫妻可是贼精贼精,分明就是不认你这个本家兄弟,这才把这小仙姑搬出来堵我!”

阮洪海被念得心烦,拔腿就走,张氏眼见盼了好几日才过来的丈夫又要走,急忙一把拉住,瞪着眼睛道:“你去哪?”

“烦。我走了,你自个念叨个痛快去!”

阮洪海说完,头也不回便拂袖而去。张氏气恼,叫丫头迎荷去看睡在哪里。迎荷很快就回报,说老爷去了小姨娘罗桃子处。张氏心中大恨,只又抹不开面子去把阮洪海从妾的院子里拎回来,只得悻悻自己更衣睡了下去。

***

明瑜之所以开口把这担子接来,一是不愿张氏过来作怪,二也确实是想替母亲分下担子。她从前还在娘家之时,到了出嫁前的一年,江氏才手把手教了些掌家的理。嫁入三代同堂的靖勇侯府后,自然也轮不到她这个不得宠三房孙媳妇去管家。按说并无什么实际经验可言,只是人随势变,前世是她心思不在这上头,如今脱胎换骨的一个人,实际年龄也有二十,自然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第二日早早起身坐在江氏平日理事的芙芷小花厅中,待底下黑压压一群管事媳妇嫂子们见过了礼,也没刻意摆出威风,只说了几句叫用心做事的话就叫散了,只留下些有事要禀的人。

江氏平日为人宽和,府中下人们未免也就松泛了些,又倚老卖老,自然不把明瑜放在眼里。不想这大姑娘如今竟似换了个人,说话井井有条,处理各事项也是利索得很,心中各自有些纳罕。待过了两日,出了个事,众人这才彻底收起了轻视的心思,各自打起了精神做事。

这事就出在小账房里一杆称银子用的黄杨等子上。

荣荫堂阖府上下几百人,每日银钱进出络绎不绝。小账房里有个规矩,下人们用到,过来支取现银的时候,必定要先在一杆等子上过重,核对无误了才发放下去。管这银钱发放的便是二叔婆李氏那边的一个远房外甥杨二宝。从前被介绍过来做事。江氏见他能写会算,人也灵活,又听说自小身子弱,受不得奔波,正好小账房里空出个管账的位子,就给增补了进去,已经做了两三年。不想这日随禧园小厨房里管事的那个张婆子却将他捅到了明瑜的面前,说自己今日照常去小账房里支现银五两要出去采买,看那杨二宝用等子过重时也是足重的,自己拿到手去街面上无意再过秤时,却不到五两,才四两八钱,整整少了二钱的银子,于是东西也不买了,急忙赶回来就要讨个说法。

明瑜带了张婆子和周妈妈柳嫂子等人一道过去问询,那杨二宝初时百般抵赖,只说出去时是足重的,定是这张婆子自己克扣了,如今反倒反咬他一口。明瑜也不多说,只是叫人在杨二宝的那杆等子上称了块一两的银锭,再在另一杆新的等子上过重,竟只有九钱六分,差了四分银子。

杨二宝面红耳赤,这才无奈承认了下来。原来这几年里,每逢有府中下人来支领小额现银用于采买时,他便用这杆等子来赚差重,几年的时间里,日日这般,竟也克扣下了数千两之多。

明瑜命人将阖府管着各处采买的人都叫了过来,把等子之事说一遍,众人皆是哗然,面有不忿之色。也难怪他们如此不平,要知道连老太太江氏身边的一等丫鬟,月银也才二两,这杨二宝用这做过手脚的等子轻轻松松却黑了这等数目的银钱,自然惹起公愤。

明瑜看了眼众人面色,微微笑道:“我倒是奇怪了,杨二宝在等子上做手脚,你们日日从他那处接手银钱,恁多的人,数年之中竟都无一人发觉?若不是今日张妈妈告知,也不知道要被欺瞒到何时!”

张婆子被赞,脸色却有些忸怩,老脸微微发热。

杨二宝眼见单单自己被捉了出来,心有不甘,朝明瑜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诉道:“好叫姑娘晓得,我虽不干净,只站这里的人,哪一个又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干净的?银钱过了她们手,也是被刮去了一层油水,这才明知我这等子有异还不吱声,都是心里有鬼!”

杨二宝此话一出,众人哑口无言。见这当家的大姑娘一双明澄的眼朝自己一一望了过来,皆不敢对视,纷纷垂下了眼去。

明瑜脸色端肃下来,沉声慢慢道:“我虽年纪小了些,只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理,更不会死揪着那几个小钱不放。钱是小事,规矩却是大头。你们都是在我家多年的人了,信你们,让你们拿钱去买东西,不是让你们拣便宜的买,更不是光让你们省钱,而是要实在买了好东西来。还有,记着往后私下也少落点儿,省得下次再被抓出来,那就没这次这么好看了。”

这也是话到礼到,下人们自然明白这个理。本以为这次被捅出了个窟窿,定要自己把从前私下克扣了去的数目都交代出来,没想到最后竟这样轻描淡写地就放了过去,一个个都松了口气,唯唯诺诺地应了下来。

张婆子跟着众人退下后,立时就有几个素日相熟的围了上来责问为何要把这事扯到大姑娘面前,弄得大家都不好看。张婆子忙不迭叫屈:“冤死我了。我就是发了羊角风也不会自己把这事抖搂出来,实在是姑娘昨日找了我过去,说查到账房的那柄黄杨杆子有鬼,要我今日帮着这般行事的。姑娘的吩咐,我不敢不听啊。”

这话一出,众人都是吓了一跳。本还以为今日不过是意外凑巧才把自己一干人都扯了出来,没想到竟是大姑娘预先安排的,这才明白是要敲山震虎了,个个咋舌不已,道这大姑娘原来是真人不露相,从前竟没发觉有这般精明,今日实在是给了众人面子了。这事传开了去,自此阖府下人再也无敢对明瑜不敬者了。

其实这杨二宝的黄杨等子有猫腻,也是前世那张氏管账后才给捅出来的。原因便是张氏苛刻,掐得下人们分毫便宜也没得占,时间一长,心中怨气,一状便给告到了江氏面前,说难听些也算是狗咬狗,才咬出了一嘴毛的。明瑜既知晓这些,如今又代母亲管事,自然不愿让这杨二宝再这般糊弄下去,这才借了张婆子的嘴把那层窗纸给捅破,既立了威,又敲打了下人们,连带着把杨二宝这根蛀萝卜给拔了出来,可谓是一举三得。

明瑜向江氏禀了杨二宝多年来一直用动过手脚的等子克扣银钱的事,江氏大为惊讶。

若是寻常人家遇到这般的账房,叫他吐出几年间吃下去的,再加一顿板子,严苛些的便要送官了。只是这杨二宝却是二叔婆李氏的远房侄儿,李氏与自己婆婆是两妯娌,辈分高,江氏踌躇了下,便叫周妈妈悄悄代自己过去,把这原委交代了一番。李氏一张老脸羞得通红,恨声骂个不停,直说这杨二宝给自己丢脸。

“老太太别气坏了身子。老太太德高望重,我们太太对老太太一向敬重有加。二宝做事也是个好的,只是年轻,难免一时想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改过了便是。只是既出了这样的事,再留在账房,只怕旁人会不服……”

容妈妈咳了一声道。

“自然,自然,我这就叫人把二宝领回来,从前差了多少的,必要他一分一厘给补回去!”

李氏耳根仍发热,急忙说道。

容妈妈摇头道:“这倒不用了。我们太太说,二宝做了这么些年也辛苦。那些差了的银钱,就当是给他往后另谋营生的本钱,也算尽到了太太的一点心意。”说完茶也未喝一口,面上带笑地离去了。

李氏知道这是江氏在给自己脸面,也不多说,急急地就派人去把自己那侄儿给带了回来,狠狠教训一顿,过了一夜就给打发回老家,此事就算揭过,只不过被张氏晓得,又嘀咕了开来,无非是说明瑜小小年纪,竟成了只铁公鸡,见人就啄之类的话。李氏与阮老太太年轻时就不大投合,如今本也觉着是自己侄儿理亏,听媳妇这般嘀咕,听得多了,竟也觉得是荣荫堂那边过于苛刻,心中渐渐生出了些嫌隙。

再过半个月,阮洪天见江氏身子渐渐稳了下来,明瑜管事也有模有样,虽不舍离开,只梧州那边确实有事,且又是与人约好的,不好再拖延下去,这日再次拜了老太太,与江氏依依话别,便又离了荣荫堂,估摸着最快也要两三个月后才能回了。

日子过得飞快,阮洪天离家后一个多月,江州知府府上谢夫人的生辰便到了。因了谢家门第高贵,谢夫人与江氏又沾点远亲,所以这生辰之礼,江氏自然不敢怠慢,早早就已经备办妥了。除了常备的各色物件,又有汉玉和翡翠观音各一尊,汉玉和金如意各两柄,各色宝石一匣,还添了件极好的紫貂皮衣料。

☆、第十二章

明瑜记得前世谢夫人过这生辰时,江氏因了丈夫无端被自己多纳了一房妾的缘故,心情郁滞,人一直恹恹的,害喜也严重,故而并未亲自过府庆贺,只是命大管家送去了贺礼。如今却不一样,她两颊红润,看着精神极好,四五个月的身子,小腹略微隆起,正值初冬时节,穿厚实些便看不出来。所以这日由大管家柳胜河安排了顶宽大的软轿,明瑜与明珮陪她左右一起坐了,家丁前后左后护道,一行人往南门的知府府上去了。

江氏去得早,别客还未到。到了南门谢家,谢夫人亲自迎了江氏进去,搀住了慢慢往待客的花厅去,面上带笑埋怨道:“前几日不是特特派了人到府上说了嘛,妹妹你如今身子沉,在家安养便是,我这劳什子的日子,哪里还要劳动你这么亲自过来。”

江氏笑道:“我又不是泥捏的人,如今一切都好,日日在家闷着也无趣,好容易有姐姐这喜庆日子来凑趣,自然要过来的。”说话间已是到了花厅落座。

明瑜带着明珮到了谢夫人面前,端端正正见过礼,面带微笑献上贺辞道:“恭贺表姨母王母长生,星辉宝婺。”

谢夫人喜笑颜开,端详了下明瑜,点头赞道:“有些时日不见,瑜丫头瞧着出落得更稳重标志了,站出来比我家的那疯丫头不知道要强多少。”

江氏听女儿被赞,心中也是高兴,嘴上却道:“哪里。你府上的姑娘才真的是大家气派,我家阿瑜怎能相比。”

二人客气了几句,江氏笑道:“晓得姐姐从金京回来了,早几个月前就想过来探下,只是家中杂七杂八的事多,好容易如今才清静了些过来。”

金京便是大昭国的帝都,谢夫人早几个月前过去,只因得讯将军府上的将军夫人因病故去了,这才急匆匆前去奔丧,兼着帮料理些事。

谢夫人叹气道:“我这伯娘也是个命薄的,身子一向不好,年前来信时只说病又发了。我虽路远自己没过去,却也打发着人送去了各色补品,还道春暖便能好起来,哪想这一病就撒手去了。真当是世事无常啊……”一边说着,抽出块帕子按了下眼角。

江氏未料自己无心一语竟引出了谢夫人的伤心,急忙劝道:“人事自有天注定,姐姐莫伤心了。只怪我不好,大喜的日子提这话头,倒是惹你难过了。”

谢夫人吸口气,转悲为喜道:“也是,不提不提了。幸好我那侄儿醉桥十分争气,年方十六就已被选拔为皇上身边的御前侍卫,这一场事下来,我瞧他虽年纪轻轻,竟极其稳重能干,颇有几分当年我谢家老爷子的气派。刚小半个月前自己一路扶灵南下,把他母亲安在了祖地,刚这几日才忙完诸多事……”

谢夫人说着,一抬头瞧见明瑜两姐妹还立在边上,这才想了起来道,“瞧我只顾和你娘说话,把你两个都忘了。铭柔晓得你们今日要过来,在等着呢。正好大房家的静竹和靖勇侯府三房里的裴小姐也一道过来了,如今正住我家,你们过去认识了,一道玩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