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乃是轻装简行,不过只带了谢家出来的十铁卫,故而朝中同僚并不晓得他今日入城。径直抵达了昭武将军府,身后的铁卫之一高弦下马前去拍门。管家鲁大闻声,急忙前来迎接,看见老爷带了十数骑风尘仆仆地停在门口,吃惊不已。

“醉桥可在?”

谢南锦翻身下马,往里大步而去,劈头便问。

鲁大一边跟着往里,一边道:“今日守备大营中事务繁忙,公子在那里未回。”

谢南锦停了下脚步,皱眉不语。

鲁大在谢家几十年了,虽看惯他一向不苟言笑,只此刻见他面色不善,心中还是咯噔一下。他也算是看着谢醉桥长大的,对府中的这少公子极是爱护,眼瞅着老爷一回来,就仿似要找他茬子的模样,忙又道:“禀老爷,公子自年前回京被皇上派到守备大营中后,除了休沐,每日早出晚归,极是勤勉恪职……”

谢南锦打断了他话,不耐烦道:“你只看到他早出晚归,哪里晓得他背后在做什么!”

鲁大听出他话中含了怒意,隐约也猜到必是在为前些时候京中盛传的将军府与江南荣荫堂结成儿女亲家一事在恼怒。他在府中资格虽老,之前却也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更遑论得过老爷的默许,当下也不敢再作声。

谢南锦沉吟了下,又问道:“静竹可好?自她南下我就一直东奔西走,竟寻不到空过去看下她。还有二房里的柔丫头,年前接到信,说她要入京待选,如今如何了?”

鲁大听他岔开了话题,松了口气,忙应道:“柔姑娘自到了京,便一直住在府中与姑娘一道,刚前日被接了入宫待选,此刻家中就余姑娘一人了。姑娘如今身子都好,老爷放心。这辰点姑娘大约还在午觉,要么我这就差人去唤她过来见老爷?只怕老爷如今看到她,都要认不得姑娘了。”

谢南锦脸色稍缓,想了下,道:“叫她歇着便是。我既回来了,晚些见也无妨,先入宫要紧。”

照了规制,外将甫回京,第一件事便要入宫觐见,鲁大自然晓得,忙点头应了。谢南锦换了朝服往皇宫去,此时早朝已散,在御书房候了片刻,便见正德身边的大太监冯公公笑容满面地过来,道皇上正在蓬莱宫打坐,命他过去相见。

这蓬莱宫乃是数年前正德特意为李同福所修的,乌金铺地,白玉为阶,奢华自不必说。谢南锦到了又候片刻,才见宫门打开条缝,出来了个小道,道:“皇上请大将军入内。”

谢南锦一把推开厚重的朱门,一路往里到了大殿。见两边佛橘帐幔坠地,墙廊上彩绘了灵芝仙八卦图纹,南首墙供了三清塑像,大殿里香烟袅袅,正德道人装扮,正闭目盘膝坐在个高高蒲团之上,身侧立了个年约五十开外的道人,穿玄色镶金道服,手握拂尘,满身仙风道骨模样,正是李同福。见谢南锦朝自己看了过来,一甩手中拂尘,朝他稽首一礼,笑道:“谢将军,贫道有礼了。”

谢南锦略微皱眉,未加理睬,径直到了正德面前下跪,行过君臣之礼称圣安。正德睁开了眼叫平身,神色间显得也有些欢喜,道:“未想谢卿这般快便入了京。前月接你捷报,朕心甚是宽慰。有谢卿这般的猛将镇戍边疆,朕的天下才得以平定。”

谢南锦道:“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而已。且这天下,真为皇上守住边疆平定的,还是万千的军中将士。臣不敢当此盛赞。”

正德笑道:“谢卿不必如此自谦……”顿了下,忽然又道,“今春正逢秀女之选,江南荣荫堂阮家的女儿破格被提了秀女,朕的三子本对那女子有意,严妃亦在我面前提过数回。后竟晓得令郎醉桥与那女子从前被两家老人订了口头婚约,还得过双方父母的许可。可有此事?”

谢南锦之前只晓得正德要替自己儿子和突然冒出的荣荫堂阮家女儿赐婚,却不晓得连三皇子也夹在其中,此时才听说。见正德说话之时,望着自己虽面上带笑,目光却有些玩味的意思,心头微微一跳,面上却不敢显露出来,道:“确有此事。”

正德哦了一声,沉默片刻。

谢南锦今年正四十,正德近五十。他追随座上的这个皇帝已二十年了。正德这几年虽不顾朝中直臣的谏诫,沉迷仙道,不似从前那般勤于朝政,叫谢南锦有时也难免心生失望,但他却仍记得他从前御临天下的帝王风姿。壮年登基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便扭转了大昭朝自先皇以来的几十年的颓败之势,驱退邻敌,夺回被西廷占了数十年的河西之地,国中民生稳定,创了大昭朝开国以来的一个新的盛世。

就像病虎打盹,眼前的这位帝王虽没了从前的锐杀之气,但身为臣子的谢南锦,此刻却仍感觉到了来自于坐上帝王目光中的压迫之意,心头怦怦直跳,后背已是出了层薄汗。

他已经感觉到了,座上的这个皇帝其实应该知道些什么。但现在他无退路。

若不欲招来欺君之罪,他唯有与自己的儿子站一道欺君了,尽管他内心十分不愿。

一阵难耐的静默,正德忽然笑了起来,点头道:“朕晓得你谢家满门忠勇,数十年来,谢卿更被朕视为左膀右臂,卿亦不负朕意,屡建奇功,朕早就想着好生奖赏一番了。你家既与荣荫堂有婚约,趁此机会,朕便当回月老,赐婚你两家,赏金千两,明日内廷便会下达婚旨。”

谢南锦见正德话说完,望着自己目光闪闪,立刻便明白他方才那番举动的意思了。不过是说朕晓得你谢家人在合共欺君,只朕亦不追究,望你谢家父子好自为之,往后更要用十倍效忠来补过而已。

谢南锦急忙再次伏地叩谢,又表了番忠心,听正德哈哈笑了起来,这才长透一口气,心中却已把自家那胆大妄为的儿子又骂过了数回。

正德话题一转,又问了几句河西之事。谢南锦据实一一道来,正德心情仿似不错,又赞了几句。此时一直立在边上的那李同福忽然道:“皇上,吐纳时辰已到。”

谢南锦见正德朝自己微笑,晓得他意思,便行礼告退,正德点头,忽然像是想了起来,笑道:“朕晓得你常年征战在外,无暇顾家,此番河西局面既定,可在京中长留,令郎婚事亦是要紧之事,不可马虎。那荣荫堂虽是行商之家,门风却也周正,朕数年前还曾驻跸过那里。”

谢南锦再谢过天恩,这才退了出去。一出宫门,那张脸便虎了下来,拔腿便往将军府去。

谢醉桥在大营中早得了鲁大派人送去的消息,道老爷抵京回府了,日盼夜盼,终盼来了自己的爹,哪里还等得住,把手头的事丢给了高峻,立时便要回城。

高峻奉了他的命送明瑜南下后,刚回来不过七八天的功夫,见少公子此刻一脸兴奋,有些不放心,偷偷拉了他到边上角落,低声道:“公子,可要我一道陪你回去?”

谢醉桥一怔,很快便明白他用意,摸了下头,苦笑道:“多谢高叔。我自己做下的事,还是我自己去应对的好,有你一道陪着,只怕我爹更是恼火。”

高峻也晓得谢南锦的脾气,一想也是有理,又道:“莫若叫鲁大把安老大人请来。有他在,想必老爷也不会真拿你怎么样的。”

谢醉桥摇头道:“从前已经扰过我外祖一回了,此番怎好又惊动他?我自己有数。”

高峻见他固执,这脾气两父子倒一模一样,也是没辙了,只好道:“既如此,公子自己小心。实在不行叫老爷笞几下也就过去了,千万莫和他顶嘴。”

谢醉桥点头应了下来,骑马便匆匆返城而去,因了路远,到将军府时已是掌灯时刻了,等在门口的鲁大挑了灯笼,几步跑了过来,一把抓住他胳膊道:“公子,老爷从宫中回来就一直虎着脸,如今在宗房里坐着,叫公子一回来就去见他。”

谢家的祖坟虽在祖籍江州旧地,先人亡故后也都移灵过去,但京中宅邸里也有宗房,将先祖灵位摆放进去,用以四时祭祀。

谢醉桥见鲁大神情担忧,晓得他对自己一向好,朝他笑了下,把马缰丢给小厮,便快步往里而去。远远便见宗房里灯火通明,双扇门大开,进去一看,自己父亲腕上卷了柄乌黑的皮鞭,一身常服,正肃立在祖宗牌位侧,边上南墙挂了一溜玉带蟒袍的祖宗神像。

谢醉桥叫了声爹,见他朝自己怒目而视,还没等他开口,已走到祖宗牌位前,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磕头道:“不孝子孙醉桥,今日当着我爹的面向诸位祖宗认错。我知错了,往后再也不敢了!”

谢南锦没料到他一进来就是这一出,怔了下,怒道:“你道你知错了,你错在哪里?”

谢醉桥眼睛直直望着祖宗像,大声道:“第一不该瞒着父亲,趁父亲不在时自作主张;第二不该扰了外祖,厚颜求他老人家为我圆谎。”

谢南锦怒极,一双眼中精光暴盛,骂道:“小畜生!我还道你真晓得自己错在哪里!到了这一刻竟还嘴硬!我问你,天下女人何其多,那阮家的女子对你下了什么药,你为何竟大胆到与三殿下争夺?甚至不惜搬出你外祖到御前捏造谎话!这等欺君之罪,圣上若是真要追究,你就算有十个我这样的爹,也保不住你一颗人头!万幸圣上念在我谢家世代忠良,这才放过了你!你知不知罪?”

谢醉桥道:“儿子知罪了,往后再也不敢了。只是爹,此事全是儿子的过错。是我在江州之时对她偶遇一见倾心,这才厚着脸皮不顾她家再三推却,定要求取的,和阮家无关,爹不要错怪了她。”

谢南锦见这儿子话里全在袒护那女家,说到最后,神情间非但全无懊悔,反倒一副坦荡模样,气更不打一处来,点头道:“好,好,我今日才算见识了你的本领!大了,翅膀硬了,全不把你老子放眼里了!既如此,我就少不得请出家法来了,就不信治不了你!你自己说,这等忤逆之罪,照了家规第十条,该当如何处置?”

谢醉桥道:“鞭笞一百。”

“知道就好!脱下衣服!”

谢南锦怒喝一声,震得房梁瓦顶亦扑簌簌落下一阵粉尘。

谢醉桥除了上衣,露出精赤的古铜色后背。

“老爷!念在公子初犯,饶过这一回吧!如何禁得住一百鞭?”

早赶了过来在门外的鲁大吓得熬不住了,慌忙扑了过来求情。

谢南锦怒道:“你瞧他可有一丝后悔之意?今天我就是打死了他,想来列祖列宗也不会怪我!这等忤逆之子,留着也是后患!”话说着,已是“啪”一声,一鞭重重抽在了谢醉桥后背之上,登时一道血红的鞭痕。

谢南锦心中怒极,下手自然不轻,鞭走如蛇,啪啪声中,转眼十几下抽了下去,谢醉桥后背也交错了十来条血痕,细小的血滴渗了出来,沿着后背起伏的肌理,慢慢滴下。

鲁大心疼得要命,也顾不得犯上了,一把抬住谢南锦的手腕,朝谢醉桥嚷道:“公子,公子,快些向老爷求饶认错!再打下去,真要打坏了!”

谢南锦本也有些犹豫了,心道他若真求饶了,再抽几下也就算了。看了一眼儿子,见他仍跪在那里,额头已迸出了汗,却咬紧了牙还一语不发,眼睛只直直望着身前的祖宗牌位,脸上竟毫无悔意,心头怒火再次突突而起,握紧了皮鞭,冷哼一声,手腕一抖,鞭子又狠狠抽在了谢醉桥后背之上,立时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爹!饶了哥哥吧!”

谢南锦抽到二三十下,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女孩的声音,听着有些陌生,猛地回头,这才看见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立在那里,眼中噙了泪地看着自己,愣了下,刚要脱口问你是谁,忽然想起她方才唤自己爹,已是明白了过来,竟是自己的女儿来了。

他对谢静竹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四年前那个瘦弱的岁小女孩的模样上。方才从宫中出来,憋了满肚子的火,径直便到了此处等着儿子送上门,骤然见自己的女儿出现,竟也亭亭玉立了宛如少女了,一时发怔,手便缓了下来。

谢静竹从前本对这聚少离多的父亲很是敬畏,只方才躲在外面,见鞭子不停落在自己哥哥后背上,心如刀绞,忍不住便冲了进来,出声求情。走到谢南锦面前跪下了,磕了个头,道:“爹,不要打哥哥了。哥哥知道自己错了,往后一定再也不会惹爹生气了。阮家的姐姐极好,不止哥哥喜欢,我也极是喜欢,当初听哥哥说她要成我嫂子,我欢喜得一夜都没睡着。爹,我娘去了后,我在江州住了三年多。这三年里爹没来看过我一次。我晓得爹常年在外,也不敢怪爹。只是我每年的生日都是阮家姐姐陪我一道过的,和她一起,我便像小时娘还一样的欢喜……,阮家姐姐真的很好,求爹不要再责罚哥哥了……”话说着,已是哽咽了起来。

谢南锦怔怔望着自己女儿,愧疚自责在心中一阵翻涌,又转头看了眼儿子,见他还是后背挺直地跪那里,任凭背后鲜血流淌而下,竟比自己年轻时还要倔上三分,终于长叹一声,抛了手上鞭子,上前扶起女儿往外而去。

谢醉桥听见他沉重的脚步声往门口而去,忍住后背疼痛,急忙回头问道:“爹,你何时动身南下去提亲?”

谢南锦停住脚步,看了眼女儿,见她正仰着头眼巴巴望着自己,心中一软,回头怒道:“小畜生!等你伤好些了,我自会动身!”

第七十四章

照实了说,谢醉桥这一顿鞭子挨得实在不轻,只此刻终于从自己父亲口中得到了这样一句话,疼痛也顾不得了,脱口便道:“这么点伤不碍事,明日……”

他接下本是想说“明日动身也无妨”,忽然看见自己老爹立在那里还横眉竖目,他身边的谢静竹正在朝自己眨眼,后面的话立时便吞了回去。

“明日什么?”

“明日……我陪爹痛饮一番,刚前些时候得了几坛上好的琥珀光,特意留着等爹回来……”

谢醉桥讪讪道。

谢南锦扫了眼他后背,见鲜血淋漓成一片,连裤腰处都濡染上了血渍,皱眉哼了一声,冷冷道:“我没那好福气,你往后陪你丈人喝便是!军有军规,家有家法。你本该受鞭一百,看在你妹子方才开口求情的面上,暂且记下。给我在列祖列宗面前再跪一个时辰,好生反省。若再敢犯,定责不饶!”说罢牵了谢静竹的手,转身扬长而去。

谢醉桥苦笑一下,只得继续跪在那里,一动不动。绕是常年习武的出身,渐渐也觉双膝发麻,后背更是阵阵火辣辣钻心般的抽痛。只一想到很快就能南下去向阮家提亲了,忆及明瑜的一张笑靥,心中却止不住又阵阵甘甜,连面前那一溜灰扑扑看起来一色沉着脸的祖宗画像也鲜明了许多。终于熬过那一个时辰了,早等在外的鲁大和府中内院管事的安妈妈及谢醉桥在府中伺候的贴身小厮谢福等人飞奔而入,七手八脚将他扶了起来。

这安妈妈从前是谢醉桥母亲嫁过来时跟着的乳母,和安家还沾了点亲,如今已是五十多了。因了谢母身子一直偏弱,她又利落,多年来便一直帮管着谢家内院的杂事,疼谢醉桥比自己的孙子还甚。前日她那在谢家城外农庄中管事的孙子新生了个娃,便喜孜孜过去看望了,刚片刻前才回府。哪想一回来就听说老爷回来了,老爷鞭笞了公子一顿,老爷罚公子跪一夜,包袱一丢便赶了过来,见他果然赤着后背,一身是血地跪在那里,心疼不已。待谢醉桥回了房趴在了榻上,安妈妈亲自拧了布巾替他轻轻擦拭血污,又抹了下眼角,道:“老爷也太狠心了,竟真下得了手去,一回来就把个好好的人打成这样!太太要是还在,哪里由得老爷这般下狠手……”又忙叫人去请郎中来治伤,被谢醉桥拦住了,笑道:“多谢妈妈费心,只我被责的事,还是不要传出去好。府中多有伤药,拿来替我擦了便是。不过些许皮肉之伤,过两日便好。”

安妈妈有些明白了过来,只得叫谢福去取药,想起今日之事,都是那阮家的女儿惹出的祸,忍不住叹了口气,又念道:“公子,不是妈妈我倚老卖老说你。我自小看你长大的,一直都是个伶俐的孩子,这回怎的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为了个隔着山高水远的人这般惹老爷生气,也不知那阮家的女儿前世修来了什么福分……”

谢醉桥趴在那里,听她提起明瑜时语气里有丝不满,便扭过头道:“安妈妈,她是个极好的女孩。我能娶她为妻,不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来才对。”

安妈妈见他说话时神情郑重,愣了一下,一时倒不晓得该说什么了。忽听门被推开的声音,原来是谢静竹过来了,手上拿了伤药。

谢静竹本已定下了心神,到了谢醉桥身边,一见他后背的伤,皮肉绽开处血肉模糊,眼圈又有些泛红起来,道:“哥哥,我方才都在陪着爹,记挂着你要过来,他便叫我把这伤药带给你,说是极好。你快些擦起来。”

谢醉桥一怔,定定望着谢静竹手上的药膏。

谢静竹犹豫了下,终于鼓起勇气,又低声道,“哥哥,你莫要生爹的气。他虽打了你,只我瞧他也很难过,坐那里对着娘从前留下的一副字画发呆,半天都没说一句话,很是可怜……”

谢醉桥心中也是有些难受,接过药膏,便朝她笑道:“傻丫头,我这么大的人了,哪里会不晓得爹的心思,又怎会生他的气?方才倒是多谢妹子你了,替我在爹面前求情。做哥哥的今日出了丑,你莫笑话我。”

谢静竹微微摇头道:“我心疼都来不及,哪里会笑话哥哥。且阮姐姐要是晓得了……”

“今日之事,不要叫她晓得,知道吗?”

谢醉桥道。

谢静竹见他虽趴那里满身血痕,说话间却仍言笑晏晏,叮嘱自己时,语气虽轻柔,却带了丝叫她无法抗拒的命令之意,略咬了下唇,终于点了下头。

伤药既拿来了,安妈妈急着要替他敷上,见这兄妹两个话说个不停,忙对谢静竹道:“公子伤得不轻,要早些上药才好,姑娘先避下。”

谢静竹应了,忙退了出去。安妈妈这才挑了药膏,往谢醉桥后背轻轻抹了上去。伤口触药,难免又是一阵火辣辣的疼。谢醉桥忍了下来不发一声,那安妈妈倒是自己皱眉嘶嘶个不停,仿似疼在了她身上一般。待抹完了药,见他裤腰上也浸染了血痕,便伸手过去要替他脱了换条干净的外裤,吓得谢醉桥从榻上蹦坐了起来,连连摆手。

安妈妈本有些伤感,只此刻见他坐那里,一只手紧紧抓着裤腰,脸有些发红地望着自己,禁不住也是笑了起来,摇头道:“公子小时都是我抱大的,七八岁时还是妈妈我伺候你洗澡,哪里没见过,方才不过是要替你换下外面脏了的裤子……”

她自顾说着,谢醉桥一张脸涨得更红,慌忙截住她话,道:“我自己来。”

安妈妈道:“你自己不便擦洗。”

“叫谢福过来便是。”

安妈妈不满道:“谢福粗手粗脚,平日里还凑合着端茶倒水,如今你身上有伤,诸多不便,他如何能伺候得好?玉簪若还在,我自然不用多事,偏你又把她给打发走了。公子若是不愿叫我伺候,我就另派个细心的丫头过来。老大不小的人了,身边没个得力的人伺候着,叫我怎么放心!”

谢醉桥渐渐定下了神,坐直了腰身笑道:“大营中不能带丫头进去,我早习惯让谢福伺候了。妈妈现在改派丫头来,我反倒不惯。我不过是背上有伤,手脚却没坏,妈妈放心便是。”

安妈妈见他这般固执,只好应了下来,对那谢福再三叮嘱,这才叹气而去。

***

若按谢醉桥的心思,自然恨不得越早动身越好,他自己的那点皮肉伤全不在话下。只他也晓得提亲过大礼的一关,必须要由他父亲来执行。好容易得他一句话了,如今哪里还敢催促惹他不快,只能压下心中焦躁,苦苦等着便是。待到父亲不慌不忙地与诸多同僚拜望完毕,已是五六日之后了。

谢醉桥实在忍不住,自己不好去问,便托了谢静竹去探口风。谢静竹回来,欢喜道:“哥哥,爹说在备置上门提亲的各色物件呢,不能短少了叫人背后里说道。且哥哥的伤还没好全,再等几天便动身。”

一转眼又五六天过去,谢醉桥年轻体壮,伤处早结了口。见自己父亲还是按兵不动,按捺不住再叫谢静竹去问,这回谢静竹回来又道:“哥哥,爹说外祖他老人家要告老辞官,正趁这机会也一道南下去会江老太爷,再等几日。”

传说中的那几日又过去了,这回改成要等宫中秀女春选名单放出来,好接谢铭柔一道下江州。林林总总大半个月过去,到了三月草长莺飞之时,在将军府和守备大营中来来去去、等得望眼欲穿的谢醉桥终于等到了自家老爹不紧不慢的一句:都妥了,明日好南下。

作者有话要说:荐个文,男主也是将军……:

第七十五章

按了时下礼节,两姓缔结婚事,须经提亲、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次序,最后才是迎亲大礼。只谢阮两家,一个在金京,一个在江南,山高水远,且又是皇帝赐下的婚,所以谢南锦道:“我去问过了你外祖的意思,这趟南下就把前头那些礼节一并给议了,再定下婚期,等时候到了过去迎亲便是,如此可省去不必要的路上来回,想来阮家应也不会计较。”

这样的安排,谢醉桥自然愿意。见自己父亲虽仍板着脸,说话的口气比初回京时却缓和了不少,只觉长久以来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一阵血液激涌,定了下心神,朝他郑重道谢。

谢南锦前些时日一来确实是忙,二来也有些余怒未消,明知儿子恨不得插翅就飞到江州去,故意作没看见,存心磨下他脾性而已。此刻见这儿子立在自己跟前,虽也一本正经地端着脸在朝自己道谢,只眼中的那兴奋之意却是压也压不住,忽然也有些感慨。原来弹指之间,二十年已是过去。不止自己征衣染尘、鬓角爬霜,连这个他一向不大有空隙多加照管的儿子也站得比自己还要高了。想起他小时一次次被妻子牵着手到门前,目送自己离家出征的情景,这个心志一向比铁还坚的汉子,这一刻禁不住也有些伤感愧疚,看着谢醉桥,叹道:“爹这么多年,一直没好生看顾你们兄妹,幸而你和静竹如今都这般出息……”

谢醉桥万没想到平日觉着极是疏远的父亲竟也会说出这样的话,压下心中的惊讶和激动,道:“爹,我小时射出的第一杆箭,就是你教的,你赠我的那柄木弓,我如今还藏着。自小爹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如今还是!”

谢南锦心中宽慰,拍了下谢醉桥的肩,微微点头。

***

次日,谢家父子进宫跪拜过正德,便踏上了南下之路。因了安在山年迈,同行的又有谢静竹和谢铭柔两个女孩,所以走的仍是水路。正是烟花三月,一路南下,两岸春景越浓。谢南锦看惯了西北边塞苦寒之景,乍见这山温水软的江南之地,也颇觉新鲜。陪老丈人弈棋,与儿子论军策,又有娇娇女儿伴在身边软语承欢,心情前所未有地放松。

他动身前,给谢如春送出过信件,阮洪天夫妇自然也晓得了将军府南下提亲的消息,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阖府做起了准备。没几天,江州的大街小巷便传开了荣荫堂要与京中昭武将军府结成亲家,且是当今皇帝亲自赐婚的消息。平头百姓多了个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津津乐道传扬不停。那些官面富贵人家听闻了,私下里难免或惊或妒,面上自然纷纷上门道贺。荣荫堂在江州风光一时无二。

阮洪天一接到谢家一行人南下的消息,就用快马信鸽递信,发动水路沿岸各处商号迎候。谢家的船每到一地停靠,埠头上时有阮家商号的掌柜等候着拜迎,将船上所需补给一一送来。那些掌柜待人接物本都自有一套,得了阮洪天的话,全无卑媚之态,礼数又做得足,叫谢南锦印象深刻。越靠近江南,他又不时听到荣荫堂多年各地行善的消息,心中对自己那未来的亲家倒渐渐有些好奇了起来,不晓得养出怎样的一个女儿,竟会把自己的儿子迷得这般神魂颠倒。

到了三月底,这一日船终于靠近了江州大埠头。还未靠岸,立于船头的谢南锦便看到码头上等了一群人,其中正有自己多年未见的弟弟谢如春,边上立了个三十五六年纪的中年男子,浓眉阔额,想来便是自己的亲家阮洪天了。待靠岸后,兄弟叙了离情,谢如春引荐他二人相识。言谈间见阮洪天举止洒健,非但见不到半分市侩之气,反颇有些儒雅风范,又想起自己一路过来时阮家的殷勤接待,心底那最后的一丝疙瘩也消散了去。

他为人虽古板了些,却也爽直,一旦心病去了,便拿阮洪天当亲家看了,寒暄几句,便上了埠头。

阮洪天晓得这门亲当初结得有些仓促,如今虽顺利过来了,又有皇帝的亲口赐婚,只生怕谢父心中不满,这才一路用心招待,既显自己的诚意,又不至叫对方觉有谄媚之意。晓得谢家的船今日靠岸,自然与谢如春一道前来相迎。一番见面下来,见谢父形容威严,言谈却甚是爽直,对自己也看不出有什么偏见,心中这才放下了一块石头。

船上众人依次跟着上岸,坐上早备好的车舆。谢醉桥最后上岸,一抬头,忽然看见谢翼麟从人群后跳了出来,冲自己嘻嘻一笑,道:“堂哥,恭喜你心想事成,往后成了新郎官,千万莫忘我从前还曾助过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