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方才小姐说落了件东西。我说我回去取,小姐非得自己去,一直到现在都没回来。”

“出什么事了?”马车里的大夫人隔着帘子问道。

“丫鬟说里蓉被拉下了。”瑞祥回复母亲。

布帘“咻“地从里面掀起,探出头的是二夫人。她对顾雅厉色道:“小姐不见了,不赶快去找,还愣在这里干嘛!”

“是,二夫人。”顾雅称是,头也不敢抬,马上转身去寻人。

放下帘子,二夫人唇角微抬,“我看里蓉八成是舍不得她病着的额娘,故意躲起来了。”

假寐中的大夫人,只抬了下眼睑,未置可否。

“说来也怪。”二夫人把玩着精心修饰的指甲,看似漫不经心的自言自语,“里蓉这丫头自小娇纵难驯,做事从来就没个轻重,就像这会,都什么时候了,一大家子的人在等着,她倒玩起躲猫猫来。呵,可老爷就是疼她,宠她。虽说是三房生的丫头,老爷对她的婚事却比对其他儿女都要尽心。不过想来老爷疼她疼得也到值,怡亲王这门亲结得好啊,以后咱们家都成皇亲国戚了,大家都指着她飞黄腾达,能不好好宝贝么,哪怕赔上所有的人命也是值的。”目光敛聚,寒气隐没,二夫人直视大夫人。“您说是吧,夫人。”

在大夫人斥责的眼神下,二夫人就势闭嘴。

第12节:逆旨拒婚

http://book.qq. 2005年06月27日

大夫人调整着吐息,若有所思。一会,她对外面的儿子吩咐道:

“瑞祥,咱们先走,等找到里蓉,她自然会跟上来。”

“可是,额娘……”瑞祥觉得有些不妥。

“照我说的办,洋人攻城在即,难道真让一家为了等她而延误了时机。”大夫人不容置疑。

“是,额娘。”

瑞祥只能照办,吩咐了几个家丁随后保护小姐跟上。

就在顾雅把府邸翻个底朝天不见里蓉的半个身影,又因怕惊扰病中的三夫人而手足无措时,里蓉出现在了东郊民巷。

一个时辰后,里容终于等到了辞官获准的温清平。

温清平见到布衣装束的里蓉着实惊讶。

“原来不是说好入夜后来接你的吗?城里不太平,你怎么敢一个人跑出来。”他替她拭去额头的污泥,不难猜想又是从狗洞出来的。

“介之……我……”她面色凝重,欲言又止。

“你想说你迫不及待,多等几个时辰也不愿意了吗?”他嘴上开着玩笑,心头却有不祥的预感。里蓉一向是想说就说,想哭就哭,想生气就生气,什么时候这样过。

她摇头,泪水呼之欲出。

“你……不跟我走了?”他摒住呼吸,做最坏的推测的同时又期冀她能摇头。

“额娘昨夜旧疾复发,不能跟着去承德,大哥在南边,爹又不常回来,我放心不下额娘……。”她既没摇头也没点头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失望难掩,却又别无他法,能任意抛下父母的里蓉不是他值得放在心里的人。他只能无奈地安抚她:“不要紧,我们从长计议。”帮她抹去眼边泪水的时候发现她的双颊冰冷。“你出来多久了。”

“有几个时辰了……”

温清平决定先送她回去。

里蓉止步不前,“阿玛要我去承德,我是从马车上溜出来的。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等?”

“先去我那吧,我让人去府里打听一下。”

里蓉点头。

他们走了一路,却也沉默了一路,温清平想着的是他们之间似乎全然不可期的未来。

等到皇上回京,与怡亲王府联姻成了定局,嫁与否就不仅关乎她个人了,逆旨拒婚,她拖上的是全族的性命。她非嫁不可了。

细雨花慢、慢、慢的飘落在他鼻端,等不到下一滴覆盖就被指拭去,除了消失中的湿意,指尖空无一物。

是他太慢了吗?

要不然,怎会情方明了就已无路可去?

若当初不计公平与否,在她尚未懂情时使她心系于他,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

还是他的坚持太无谓?

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又如何?私相授受、言不由衷又如何?他只需学着样做,就不会连光明正大争取她的机会都没有。

……

温清平忙着自责,而他的沉默及频频皱眉落在里蓉眼里却有了另一种含义。

他后悔了?

和她一起的代价太大,他为她辞了官,她却不能跟他走。

他动摇了?

为了她冒上杀头的罪名,为了她从此隐姓埋名究竟不值得?……

“小姐!”快到门口时,顾雅的惊出望外的叫声,让各自神游的两人回神。

“温大人。”顾雅对温清平行了个礼后,就急着向里蓉倒话:“小姐,为了找你府里都急翻天了,后来我猜想您可能又去找温大人了。就过来试试运气,没想您真在这。”顾雅叽叽喳喳说着,自顾沉浸在找到里蓉的成就感中。

“二哥他们还在等?”

“他们已经走了,二少爷留下几个人要找到你后马上赶上去。”

“额娘知道了?”

“没敢惊动三夫人。”顾雅摇摇头,三夫人有心疾,她不敢冒险。

“也没告诉阿玛吧?”

“还没,不过管家说再找不到你就得禀告老爷了。小姐,快回去吧,真让老爷知道了又挨说。”顾雅催促道。

“顾雅说得对,早点回去吧,别惊动你阿玛额娘。”温清平柔声附和。

里蓉有万般不舍,仰起脸问:“就这样了?”

“……只能这样了。”温清平想轻抚她的手抬起又放下了,有顾雅在场。

里蓉因他的动作红了眼眶,转身离去,泪和着雨落。

一头雾水的顾雅向温清平告别后,急急忙忙地跟上。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一日

这日傍晚,里蓉在三夫人的房里的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父亲。

里蓉低着头,只等着父亲的训斥。没想他行迹匆忙,探望了三夫人,只交代下人好生伺候着,便离去了。

“阿玛,洋人真的会进城吗?”里蓉想了想还是跟着到了回廊。

文丰显得心烦意乱,并未停下脚步。“难说,打不打就这几日的事了。”说完话,走出几米后,却渐渐缓下了脚步,对着女儿嘱咐道:“难得你有这份孝心,既然留下了就好好照顾你额娘,别再到处乱跑。”

“是。”里蓉低落地答应,她想到处乱跑也没机会了不是,府里加强了防卫,狗洞也给堵了。

“嗯。”文丰纠结的眉宇这才有所舒展,转身向书房走去。

文丰取了所需的文件,临出门那一刻鬼使神差地瞄到书柜顶上露出的书的一角。他记得那是一年前从里蓉那缴来的《推背图》。

抖去封面积尘,文丰在书桌前坐了下来,打开了书。也许他平时不信易学,但人在危机时刻,往往会失了分寸,六神无主的时候会觉得任何一根稻草都可能是救命的绳索。他知道洋人军队的破坏力,他清楚一旦开战,京城失守,圣上临行前亲手托付的这座历经几朝几代修葺而成的皇家园林已非他能守护,而园里任何一件物品的损毁却都是需要他用命来抵的。此刻,他急于知道未来,哪怕是凶兆,也比惶惶不可终日要痛快。

第13节:皇上出京

http://book.qq. 2005年06月27日

“三十六像,里蓉上次说的是三十六像。”他喃喃自语。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副模糊不清的简图,画的似乎是城门失火。

再看注语“谶曰:西方有人,足踏神京。帝出不还,三台扶倾。”

“足踏神京、帝出不还、足踏神京、帝出不还……”文丰反复咀嚼这八个字。

他思及现状:联军即将攻城,皇上出了京。

这分明是亡国的预兆!

书从手中滑落。

文丰瞬间手脚冰凉,万念俱灰。

咸丰十年九月初五

里蓉披麻戴孝坐在堂前的石阶上,看着廊下处处飘荡的白帷恍着阳光刺眼,极不真实。她回头又见堂里放置的两口棺木,只觉得心头有如真刺。事实令人难以接受,父亲在联军进入圆明园后,投身福海殉难,母亲在得知父亲噩耗后心疾发作去世。她仍是不明白为什么在短短几天间她的生活就天翻地覆了。

她用双手捂住脸隔绝恍眼的白色,手指缝隙经光线透射显现出血红色,她睁大了眼,血红色弥漫开来,布满了双手。

死亡,都是代表死亡的血红。

她紧闭上眼,下定决心阻决一切光线。可这里的黑暗并不纯粹,犹如万花筒,各种颜色忽隐忽现,诡异变幻。她更用力合紧眼睑,反而把她带入更令人晕旋的色彩漩涡中。

许久,待双眼力气用尽,再也无法闭得更紧时,她放弃了。

缓缓睁开眼,却没有见到预期的血红色,

慢慢张开合拢的十指,没有白色入眼。

她重新闭上眼。放下双手。

再睁开时,印入眼中的是漫无边际的夜色。

她惊恐地跳起。

走到中庭,抬头看到天空黑云低垂,那是浓密的、纯粹的、不见半点杂色的黑,仿佛能将人瞬间吞没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