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昭容态度的转变,当然和皇帝的抱怨是有直接关系的,为了孙贵妃,跑到徐庄妃这里来抱怨皇后,连‘她哪里配当皇后’的话都说出来了,孙贵妃和皇后哪个更得圣眷,还需要问吗?比起风雨飘摇的徐庄妃,威信扫地的皇后,当然是圣眷浓厚的孙贵妃更值得投资了。赵昭容的心思,好似徐循刚入宫时一样,浅得一眼就能看出来。

可徐循从入宫到现在,占足了善、贤两字,她自忖从未做过跟红顶白的事,而赵昭容的所作所为,就和徐循是背道而驰了。

柳知恩察言观色,在心底暗叹了一声,便未继续往下开口:青儿、紫儿自有根基,未必会为庄妃所用。而赵昭容,心思的确是浅薄了些,不足为信不说,娘娘对她的厌弃,也是一望即知,这样的人,该如何同她合作下去?

“心性如此,也不知是怎么入选进来的。”赵嬷嬷也叹道,“这一批选秀,是仓促了点。昔年都是要观察多个月,才能挑入才貌品德四角俱全的秀女,这一批……”

她摇了摇头,“只看女史们入宫后,能不能教好吧。”

“难怪都不得大哥的喜欢。”徐循随口说了一句,“这批秀女若是不改了性子,想要得宠,难喽。”

的确,连徐循都瞒不过去的人,还能瞒得过皇帝?一群人都点头称是,赵嬷嬷道,“这不正就是娘娘的机会了?这一阵子,娘娘还要善自保重,依时进补才好。”

徐循一听就有点哭脸,却到底还是妥协了,“唉,有什么东西想让我吃的,都拿上来吧——就当是吃药了。”

连柳知恩都被她表情逗笑,永安宫里时隔多日,终于又传出了笑声。

不过,现实却是狠狠地又打了徐循的脸——刚说了新秀女不会得宠,皇帝就开始大规模地临幸新妃嫔们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除了徐循还能保住大概三晚的侍寝以外,余下所有的侍寝夜晚,几乎全被焦昭仪、吴婕妤、曹宝林和赵昭容瓜分。余下的二妃一后,竟是连一晚上都没分到。

从来只见新人笑——这简直就是旧人要全方位失宠的节奏啊……

喜讯

永安宫的一天,总是开始得很早。

天还没有亮,刚摇过五更的更铃,那徐缓悠长的‘天下太平’,尾音方才散尽。永安宫外就有了动静,住在永安宫往外方向,挨着宫墙一排下房里的宫女子们,静悄悄地进了宫门,而每天晚上出皇城住宿的宦官们,这会儿也都收拾停当,慢慢悠悠地从玄武门踱进了宫城里——有品级的大宦官们不紧不慢的,刚入宫的小黄门却是恨不得一溜小跑,免得误了时辰,又该被宫女姐姐们埋怨了。

这么早来做什么呢?主要是来给徐娘娘提热水、端早饭的。徐娘娘好洁,连着宫里的姐姐妹妹们也都是有些洁癖,每日早起消耗的热水不在少数。难道都要靠宫里那个小茶房的一两个炉眼烧出来?那是小户人家过日子,宫里的妃嫔们,没有这么做的。

宫里的热水,都是由混堂司预备的,有时用的是井水,有时用量太大,来不及提水的话,也用宫里积存防火的大缸里储藏着的水。徐娘娘本人是从来也不用混堂司预备的那种热水的,她从前不论在哪个院子里,几个嬷嬷们都安排着宫女子们,从附近的井里打水上来,拿小茶炉烧了用。防的就是从前人微言轻的时候,无意间用了旧水,万一过了病气那就不好了。

如今,以徐娘娘的身份,混堂司送来的热水肯定都是新鲜上好的,可习惯已经养成,这每天早上来当值的大宫女,说不得都要带着两个徒弟,亲自到永安宫后院的甜水井跟前,看着打起两桶水,拎回去烧开了,一壶给徐娘娘洗漱,一壶就给徐娘娘泡茶。

宫里人工是不值钱的,徐娘娘这个身份,永安宫也不会少了人使唤,光是烧水就得有两个人,传早饭的气派那就更大了。这都是定例,徐娘娘头天晚上想好了吃什么,譬如昨天想起来吃‘嫩嫩的咸豆腐脑,上头洒些芝麻,咯吱咯吱的咬起来也有劲儿。再搭配上两个酥酥热热的小烧饼那便好了’。

今儿个一早上,宫门才开呢,就要有人去御膳房传话了:“永安宫庄妃娘娘说了,今早要用咸豆腐脑,上头洒热芝麻,搭配酥酥热热的小烧饼。”

这传膳的历来都是宦官,别看干的是跑腿的活计,这缺还很吃香呢。他传了话并不就走,而是在一边站着,御膳房专管做起酥咸点心的大师傅就和他搭话了,“不知咱们这徐主子,今儿个是想用素的,还是想用荤的?”

传膳的先不说话,待这大师傅求情赔了好话,方才动了动眉毛,淡淡地道,“您就受累多做几个呗,咸口的、淡口的都做——主子早上爱吃素馅儿的,但也保不齐今日就想吃火腿馅的了。里头只不要有一点肥肉,娘娘从不吃这个。”

大师傅这才安下心来,从怀里捏出一星碎银子奉给小中人,“多谢那公公指点。”

这小中人却不收,还呵斥了一声,道。“我们永安宫可不是这个做派!”

一边说,一边还斜眼看了看一样是过来传早饭的咸阳宫小黄门。对方撇了撇嘴,低声埋怨了一句,“德行!”

中官没有不爱钱的,这些御厨大师傅可个个都是富户,自己在宫里服役,徒子徒孙们在外开酒楼,哪个不是盆满钵满的?能给皇帝和娘娘们做饭的大师傅,难道还要和那些一般给宫女做饭的伙夫们一样受穷?指点两句,让主子们用得满意,好处自然有他的。就是拿点孝敬又怎么了?永安宫上上下下,就是这个做派让人有些不得劲。

小那瞧着他的怪相,轻蔑地哼了一声,也不搭理这人了。站在一边负手等了一会,帮厨便端了一盘点心过来,笑道,“这都是前阵子咱们试做的新点,公公尝几个,换换口……”

钱小那不敢收,点心吃几个却是没什么好忌讳的。小那在方桌边坐了,就着一壶酽酽的茶吃了一肚子点心,这边大师傅也把徐娘娘的早饭给做出来了:七八味点心,三四样粥水,五味面食。味道当然不差,但这里头真正加工细作的,那自然还是徐娘娘点名要的豆腐脑和小烧饼。

小烧饼刚起锅,热乎乎的烫鼻香,小那不敢耽搁,把这两样东西挑出来,食盒一盖就先往永安宫迈步过去了。他是从小练就了的功夫,腿下脚步迈得飞快,托盘食盒却是半点都没有颤动,烧饼连起酥皮都不带震掉的。

就这么着,不消一盏茶功夫,烧饼还烫手呢,小那就把早饭端到上房了。他时间拿捏得好,徐娘娘刚刚洗漱,用过早起的养生三道茶——先喝一杯熟水,再喝一杯蜜茶,最后喝一杯高丽参泡的参茶。再按着宫内女史传授的养生拳套路,舞动了一番手脚,正是汗落生津,胃口大开,预备吃早饭的时候。徐娘娘坐在桌边,还笑着夸了一句,“我正有点饿呢,你果然就来了。”

有着一句话,小那今儿的汗就没有白落,他笑嘻嘻地把食盒高举过头,“娘娘用的好,就是奴婢的孝心到了。”

徐娘娘都用了两调羹豆腐脑了,御膳房余下的点心才送了上来,却是只得一瞥,徐娘娘就没什么兴致地摇了摇头。“留一口凉酪给我,别的你们分了吧。”

吃徐娘娘的‘剩饭’,是贴身大宫女、大太监们的脸面,小那还没混到这份上,也无意僭越掺和。他又趴在地上给徐娘娘磕了头——一天内头一次见面,宦官都是要对主子行大礼的——这就退出了主殿。

吃了一肚子的点心,又跑这一路,确实是有点口渴,小那暂时还不愿做事,便去茶水房讨水吃——这时候茶水房也热闹,刚值夜换下来休息的宫女们,多有在茶水房里混着吃些点心再回去休息的。

可一进茶水房,小那就觉得气氛有点不对——红姐姐、花姐姐两个服侍徐娘娘有年的大宫女都坐在门边上,也不吃东西,也不喝茶,脸上气哼哼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快,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正在对山歌似的在那吊嗓子呢。

“是娘娘的命,早晚都有用井水,自己开小茶房的时候。到了那时候,还用得着招呼么?该是你的,自然有人送来。”

“咱们娘娘还不是从太孙婕妤熬过来的,那时候全院就一口井,太孙妃娘娘用完了,太孙嫔娘娘用,太孙嫔娘娘用完了,咱们娘娘谦让,还要请何娘娘先提了水咱们再提、再烧、再用。”花儿撇了撇嘴,“不就是服侍了皇爷几夜么,这就飞起来了。咱们娘娘的水都拿着倒,皇爷那物事就是金做的,捅进你们家贵人那里不也还得拔出来么,插进去那就是你家的了?都得和敬皇爷一样敬着你?没规没矩的,真叫人打从心底看不起。后院里住的两个贵人服侍得不比你们家主子多?也没见她们混来倒我们主子的水呀。倒真不愧是跟了你们主子的宫女子,轻狂得哟,啧啧啧,吹口气是不是就飘起来了?”

小那一听,心里就是一咯噔,见茶水房里站了个缩头缩肩的小宫女,手里还端了个茶盘,他立刻也就是认出来了:赵昭容身边的宫女子英儿。

“我说姐姐们哎。”他嬉皮笑脸地进了屋,和红儿、花儿都打了招呼,“这是怎么了,一大早的这么动气,我听着都害怕。”

小那做事勤快,虽不识字可心明眼亮,人缘一向不错。和红儿、花儿都是半开玩笑地认了干亲的,两个大宫女见他进来,都缓了颜色,花儿道,“弟弟你也不是不知道,娘娘早起喝了三杯水那是养生,用过早饭以后才正经喝茶,井水澄清三遍,烧沸了第一斟最轻最轻的水泡儿泡的西湖龙井,闷上那么一小会儿给送去,才合娘娘的口味。蓝儿服侍娘娘用饭呢,让我们俩看着,这才一转头当口,贼蹄子走进来,刚滚的水拎起来就倒,拦都拦不住!”

说着又恼火起来,扭头便骂英儿,“哪里学的贼头贼脑,宫里最近老是丢这丢那的,回头告了宫正司搜你屋去!我看你是想去提铃那!”

英儿年岁小,有点忍不住了,连茶盘差点端不住,眼泪已从眼角迸了出来,带着哭音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吧。是我没长眼……我,我自扇耳光!”

说着,一手扶着茶盘,一手就狠狠抽了自己两个嘴巴,细嫩的脸蛋顿时红了一片。

红儿、花儿见了,方才不再发怒,红儿起身道,“若是娘娘喝出不对了,你便等着瞧吧!”

说着,便端了一壶茶,和花儿一道扬长而去。小那叹了口气,上前把英儿手里的茶盘接了过去,温声道,“英姑娘,您今儿受罪了。听我一句劝:这宫里可不是家里,规矩多着呢。赵贵人虽是主子,可只要还在这永安宫住着,就不能越过庄妃娘娘去。不懂规矩,可大可小,能和如今这般完事,是你的福分——快别哭了,主子就在隔屋呢,这一哭多丧气啊!擦擦眼泪,我帮你把茶端过去。”

英儿想哭,却又不敢,捂着脸无声地抽噎了一会儿,也就气平了,擦擦红肿得和桃子似的大眼睛,强笑道,“我……我……多谢公公,我不敢让公公帮我端!”

说着,又把茶盘给扯了过来,自己跑出茶水房去了。

小那站在当地怔了一会儿,也是不由得叹了口气。一转身,见原本看着茶水房的赵伦摇摇摆摆地走了进来,便笑道,“你倒是心大,这茶水房里放着多少娘娘的吃食呢,也就敢这样走开。”

“人有三急嘛。”赵伦冲门外张望了一眼,“再说,赵嬷嬷前儿说,这里不比从前,人来人往杂乱得很,叫把娘娘吃用之物都换了地方收藏了。”

他从茶水炉上拎起铜壶,往茶壶里续了热水,给小那倒了一杯,“都散了?”

“散了。”小那想到英子颤抖的肩膀,有些不忍心,“姐姐们今儿气性不大好,倒是她倒霉撞上了不是。”

“什么撞上的,就是有意等着的。”赵伦不屑地纠正小那,左右一看,又压低了声音,“那位主现在可是得了意了,往常还让着二层楼里的两位贵人,现在她心底,永安宫除了庄妃娘娘,可不就是她了?一天能来上十次茶水房,不是要这就是要那。姐几个早看她不痛快,今儿这就是揪住了小辫子,借题发挥给她点脸色瞧瞧。——你只管给咱们娘娘送膳,别的任事不管,还没听说呢吧,昨儿个打发人来给娘娘传话呢,说是午饭想吃一碗炖鹅肉,请娘娘费心!”

小那一听,倒抽一口冷气,茶盅差点儿没端住。“可有这事儿——娘娘知道了?”

“压根没让娘娘知道,钱嬷嬷就给回了,说,‘没有这个道理,贵人想吃,自己上御膳房传话去’。”赵伦撇了撇嘴,“那位还真就遣人去了!”

徐循以前是太孙婕妤的时候,因为和太孙妃不在一个院子里,所以三人都是用自己的用度吃饭,太子才人时大家都住偏宫呢,各领一宫也是一样。如今是永安宫的主子了,便不再是只管自己和自己的下人。像是今早送来的早点,除了豆腐脑和小烧饼是特供的以外,余下的都是分了好几份,往后院里送去给美人、昭容用的。一宫只传一次膳,没有分别用膳的道理。所以赵昭容想吃炖鹅就必须得徐循这里去点菜,她自己去御膳房说肯定是不合规矩的。

小那很好奇,“御膳房还真给送啦?”

“送了。”赵伦道,“他们还敢回话?——也闹不清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啊,还不是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昨晚摆膳时候没看见那碗油汪汪的鹅肉?”

小那这才想起来,吸着冷气道,“哎哟——你一说我记起来了,我出门的时候,娘娘还问呢。”

“可不就是了。”徐循在永安宫的一言一行,哪能瞒得过近人们的耳目?赵伦比小那还像是在现场见证的。“娘娘看了还说了一句,‘怎么做了一碗这么村的炖鹅啊?’,钱嬷嬷在一边呢,便说了原委,‘原来赵昭容还真派人去御厨房点菜了’。”

小那就和自己没在一边一样,一惊一乍地问,“那娘娘呢——娘娘呢——”

赵伦瞅了小那一眼,叹了口气,“小那,不是哥哥说你,做事得带眼啊。你当时怎么就没支起耳朵多听一会呢?”

把小那的胃口给吊够了,屌得他抓耳挠腮上窜下跳的了,赵伦方才续道,“——娘娘听说了以后,也没说什么,就是冷笑了一下。”

小那摇了摇头,颓然道,“我说呢!今儿两个姐姐怎么这么刺儿,原来是娘娘动气了!”

庄妃娘娘是出了名的好性儿,别说在皇爷跟前,就是和下人们相处,那都是和和气气,笑口常开的。这不是被气着了,至于冷笑吗?只是娘娘贤良淑德,就是受了气也不往外说,不和赵昭容计较罢了。

不过,娘娘不计较,嬷嬷们、姐姐们却似乎是另有看法,今儿英儿被逼着摔自己的那几个耳光,痛在她身上不假,可没脸面的,却是池子边小亭子里住着的那一位得宠的昭容……

小那还想和赵伦再八卦呢,只听得屋外环佩叮咚,两个人却是都不敢再说话了:今儿是三日一请安的日子,徐娘娘用过早饭,就要传了肩舆,往坤宁宫去。

满院子都是屏息静气的,送走了主子,又一下都忙了起来。收拾家什、打扫院子,换熏香,给猫儿狗儿喂食,拿了新下的花儿来把开得没那么好的盆花给替换了。柳长随背着手踱到当院里站着,一双眼在院中环视,一院子的人谁也不敢怠工偷懒,都是赶着要在娘娘从坤宁宫回来之前,把活儿给做了。

小那在永安宫就是专管传膳,别的和他没关,还想猫在茶水房里和赵伦八卦呢,赵伦也不敢留他了,把他嘘出了屋子,自己恭敬烧开水新泡了一杯茶,端出去给柳知恩。“柳爷您用茶。”

柳知恩嗯了一声,就着赵伦的手喝了一口,“今早上,听说和赵贵人的使唤宫女闹别扭了?”

茶水房是赵伦的地盘,问他是最合适的,赵伦也不敢推说不知道,忙仔仔细细把来龙去脉和柳知恩交代清楚了。柳知恩听了,眉头一蹙,“这件事,娘娘怕不知道吧?”

底下人做事,娘娘能知道什么?就是什么都和她说,她也听不过来吧。赵伦摇了摇头,“两位姐姐像是没和娘娘通气。”

“知道了。”柳知恩眼皮也没抬,“多大的事,也犯不着一惊一乍的。这事,是赵贵人那儿没规矩。”

赵伦叹了口气,还想和柳知恩搭话呢,“也是这几个月,一下就红起来了……”

这几个月,四个新妃嫔确实很红,每个月也就是皇后和徐循能分几个晚上,余下有传召都是找这新入宫的四个秀女,孙贵妃、何惠妃和四个老宫女出身的美人,全都只能站干岸在那看着流口水。而其中就以赵昭容最为得宠,侍寝的日子,在四个秀女里那都是最多的。

赵昭容这人是什么样的性子,一个宫里住的,大家能不知道吗?赵伦心里也是纳闷呢:皇爷不像是这么不挑剔的人呀?再说,若要说赵昭容得宠吧,可这都几个月了——现在都是七月份了,赵昭容侍寝了三个月,就得了两次赏,赏的还都是寻常物事。当年徐娘娘还是太孙婕妤的时候,侍寝一次就赏一次,就是现在,三不五时的,干清宫那里还给娘娘送东西来呢。

也就是因为一宫里的亲信都觉得赵昭容得宠得有玄机、有水分,红儿、花儿才会这样凌厉地维护庄妃娘娘的脸面。赵伦是庄妃娘娘的嫡系,一路从太孙宫里服侍上来的,当然对赵昭容这样轻狂的狐狸精也没好感,他这么和柳知恩搭腔,多少是有点试探的意思——想闹明白皇上究竟是看上赵昭容哪一点了。

只是,柳爷虽然一脸的胸有成竹,仿佛什么都明白似的,但却显然不愿将自己的智慧和赵伦分享。他又就着赵伦的手喝了一口茶,因没那么烫了,便把茶碗接了过来,随口吩咐道,“娘娘今日该用燕窝呢,熬上了吧?可别耽误了火候。”

赵伦顿时就被打发走了,连个屁都不敢多放的。柳知恩站在当院里,一边喝茶一边监督各宦官宫女们做事,自己心里也是在思忖着这赵昭容的事。

赵昭容这人,眼眶是浅了点,若那英儿晓事倒还好,若是英儿不懂事,照样把几个宫女的话给传了过去,两边的怨仇这就算是结下了。

心念这么一动,柳知恩端着茶碗就往后院闲庭信步过去了,才走过夹道呢,便见一个小宫女捂着一边脸颊,从水边的小楼里奔了出来,双肩一耸一耸的,一路往偏门跑去。

这……

柳知恩眼利,虽然只是一眼,却也看明白了:这小宫女没捂着的那边脸上,也有红痕,只是已经肿做了紫色。应该是刚才她自己掌嘴的时候抽的痕迹。

至于另一边脸,还要捂着,应该就是新被人抽了几记耳光了。

他摇摇头,无声地叹了口气:这英儿也是没规矩,宫女子犯错挨打,绝不许哭,更遑论跑了。这个心理素质,要是放在前些年,根本都混不上来服侍昭容的。也就是这几年缺人使唤,没做好培训,才惯成了现在的德行。

自然,也不是说赵昭容就很有规矩了,宫女子犯错,可以申斥,可以处罚,亲自动手打耳光是最没体统的处罚,如此和村妇何异?再说,国朝妃嫔讲究端肃柔和,动辄体罚,也有失女德么。

和娘娘商议一番,该报宫正司的,还是得报宫正司,柳知恩在心底下了决定,转身就回前院去了——算算时辰,娘娘大约也该回来了。

柳知恩的时间当然也估得很准,徐娘娘没一会就进了院子,她面上带了盈盈的笑意,一见柳知恩就笑开了。“你在院子里站着做什么?”

柳知恩不动声色地弯□给徐娘娘行了礼,“奴婢看他们扫地——娘娘回来了。”

末一句说得有点询问的意思,徐娘娘听出来了,她嗯了一声,笑意未歇,“进屋说话吧。”

柳知恩便跟在徐娘娘身后,进了里屋,当值的孙嬷嬷、钱嬷嬷也是刚看着做完了卫生,她们宫女子和妃嫔熟不拘礼,见了面也不行礼,只是上来帮着徐娘娘拆头上的狄髻,徐娘娘对着镜子一径在笑,连两个嬷嬷都看出来不对了。“今儿可是有了什么喜事呀?娘娘?”

“谁说不是呢。”徐娘娘扑哧一声,喜气洋洋地又笑了,“却是你们再猜不到的大喜事——”

三人都忙捧场做聆听状,徐娘娘还矜持了一会,才笑得合不拢嘴地道,“胡姐姐摸出喜脉了,你们说,是不是喜事?”

“啊——”一屋子人全没想到居然是这个消息,一时间却是全都惊呆了——虽说皇后也还在育龄,上次生育也就是几年前的事,但的确,宫中如今是再没人能想到,皇后还能再怀上孩子。

徐循的眼神和柳知恩的在镜子里撞上了,她笑着对镜子说,“我想啊,大哥要是知道了,肯定得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盈盈的笑意和轻快的语气,都挡不住眼神里的那一点嘲讽,柳知恩也不由得对着镜面微微一笑: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人却都是心照不宣。皇帝这几个月频繁宠幸新人,把孙贵妃、何惠妃、吴美人刘美人王美人李美人都排除在外,不就是因为她们不是服过避子汤,便是身体多病,不适合怀胎?

徐循能够承宠,是因为她身子康健,皇后那是为了什么,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但柳知恩和徐循都是可以肯定的:皇帝几乎已经放弃了和皇后生育嫡子的希望。还去去坤宁宫,无非也只是为了照顾一下皇后的脸面罢了,他的宝,还是押在这些入宫未久,还很健康的新人身上的。

马上就要三十岁了,膝下却还没有一个儿子,皇帝也是常人,能不着急吗?是急得连一丝丝表面功夫都不做了,摆明了就是要求个子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旧人的权益难免大受影响,可这么几个月下来,头一个传出好消息的,却是身体羸弱的皇后,新人那里,丢了多少石头进去,都还没听见水响呢……

世事难料、命运弄人啊,柳知恩心里也是兴起了一丝丝荒谬感,只是他并未学着徐娘娘,将其流露在外,只是悠然想道:如此一来,后院的那位主儿,也该消停些下来了吧。

才正这样想着,便听见徐娘娘叹了口气,“阿弥陀佛,这个小郎君总算是托生出来了,这么一来,往后这几个月,咱们宫里也能关起门过点逍遥日子了吧。起码,那一位是不会再要烧鹅吃了。”

两人的眼神又在镜中碰了一碰,这一次,是不约而同地都露出了一缕调侃的微笑。

孙嬷嬷却像是没捕捉到徐循话里的幽默,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嘀咕道,“只盼着小太子能把弟弟们带来,托生在娘娘肚子里,那才叫好呢……”

徐循面上的笑意才刚绽开,又被孙嬷嬷的话给说得收敛无踪——室内的气氛,才刚松快了一会儿,便又有了一丝丝说不出的压抑。

大事

年近三十,膝下还没有男丁。别说皇帝了,就连大臣们,对嫡长子也是盼了又盼。虽说胎没坐稳,贸然张扬对孩子也是不好,但皇后有孕的消息一旦传开了,皇城里的气氛都陡然松快了起来。太后、皇帝都是发话,在南京大慈恩寺以及行在的护国寺内,都举办了盛大的法会——虽说是借用给昭皇帝做周年的名义,但办得什么盛大,也有给皇后祈福的意思。

打着给昭皇帝做周年的旗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文武百官很自然都可以参与进来,这孩子虽然还没出世,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享用了太子的待遇。只要能平安生下,甚至还有可能在两三岁的年纪就被册封为太子。毕竟,国无储君,人心不稳,尤其以皇帝的年纪来看,这个问题已经是不能不去重视了。

也所以,皇帝最近的心情都还不错,那些奋力被耕耘了几个月都还没发芽的新地也得到了轮休的机会——就是皇帝本人自己都是狠狠地休息了几天,才开始安抚一下之前备受冷落的两个妃子,连着徐循也是得到了更多的陪伴机会。不过,只是陪伴,却是好几天都没承宠:接连耕耘了好一阵子,皇帝这头牛也累啊。都说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皇帝一头牛耕多少亩地呢,你说他能不累吗?

徐循的确是真心为皇后感到高兴,虽然皇后生子和她没什么关系,但皇后地位稳固了,后宫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宁静下来。孙贵妃就是想作都作不出什么幺蛾子,更何况她也并不是很想作:自从皇后有孕的消息传了出来,除了每三天去坤宁宫对着空位子拜一下,孙贵妃基本都不出宫门一步,长宁宫里的宫女、宦官们,也和几个月之前的永安宫一样,没有事绝不出门的。

连孙贵妃都安静了,那些小妃嫔们自然也不敢再作。赵昭容给徐循请安的时候,下巴都快要插进胸骨里了。她身边的亲信宫女英儿,被宫正司提走去教育了,赵昭容也没有第二句话。

徐循虽然觉得英儿有几分可怜,却也不能干涉宫女内部的规矩。就像是她这个妃嫔也要有妃嫔的规矩一样,宫女们也自然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英儿那事,来龙去脉她也知道了,往大了说,她是不识规矩在前,搬弄是非在后,往轻了说都有个人前无状的罪名是洗脱不了的。紫禁城是什么地方?连她徐庄妃都不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她一个宫女子,受了委屈捂着脸就飞奔出去了,当这里是她自家的花园啊?

有罪的宫女,受过教育以后一般也不能回主子身边服侍了,徐循还等着赵昭容来找自己说情呢,她要愿意服这个软,徐循也不介意帮她一把,把英儿给要回来。只是赵昭容又不肯开口,徐循也是无奈了,难道她还主动去把英儿要回来还给赵昭容?

为了这事,她不安了半个晚上,末了到底还是和柳知恩开口了。柳知恩一听就笑了,“这宫女子的事,您和钱嬷嬷说一声不就完事了?”

徐循一听也是,忙又和钱嬷嬷说了,钱嬷嬷也没觉得是什么大事,当天就和宫正司打了招呼——这英儿也算是好运的了,虽得了不是,但也可提前出宫,不必去浣衣局洗衣服,在很多宫女子,这都是盼也盼不到的好事了。

徐循还让钱嬷嬷去说说红儿、花儿,“以后给主子出气,别做得这么不体面,心里有数那就行了,万事别争闲气。你们的心,娘娘都是知道的,可娘娘也有娘娘的难处。”

红儿、花儿还不至于桀骜不驯到连徐循的话都不听的地步,徐循的意思也很明白了:以后这种事,要做你也做得有品味点,别让赵昭容有把柄来说嘴。

至于赵昭容那里的想法,就不在徐循考虑的范畴内了,她虽然想要与人为善,但却还没欠到要主动修复和赵昭容关系的地步。明摆着的事,现在皇后有了身孕以后,皇帝频繁召幸的那还是她徐庄妃。——就她那个品性,即使一时得宠,也没法顺着杆子往上爬,除非太子出在赵昭容的肚子里,否则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

皇帝这人,一直都是很有人品的,不会在人背后议论长短,即使是如此,和徐循谈起赵昭容的时候也是说了一句话,“以后选秀还是要加点心思,不能操之过急。”

又和徐循商量道,“不如这宫中女官纳新的事,就由你来主办吧?宫里的文化课也的确是要加紧上了。”

这事之前是皇后管着,不过这种四处采访劝说的事,效率一直是不高的,现在撒出去的人手还没回来呢。北京、南京、苏州、洛阳,这些文风繁盛之地,才会出现饱学女史,又要腹有诗书,又要没有家累,说起来比选秀还得经心。现在皇后有了身孕,谁也不会让她管事,孙贵妃么,身份又敏感,让她管等于给皇后加压力,徐循自然就成了主办此事的最佳人选了。

看来,皇帝对子嗣的关心,是超过了对孙贵妃心情的看重。徐循也不知是该叹还是该笑——虽说这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想想孙贵妃现在的心情,她也有点为她难过。瓜田李下,不得不防,皇后才有了身孕,贵妃这里,重重特权就不知要被削减几分了。

这就是皇嗣的威力,可以去羡慕,但却没什么好妒忌的。在后宫子嗣空虚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皇嗣都应该得到最精心的照顾,哪怕现在皇后生了个儿子给贵妃自己养,贵妃都不会对他有任何不利。真正的争斗,起码要等到第二个儿子出生,才会开始。

虽说心境已有许多不同,但徐循也没有拿乔,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皇帝的请托,“虽说我笨笨的不会管事,但大哥你都这么说了……别嫌我办得不好就行了。”

“就是让你挂个名。”皇帝也对徐循的性子很有自知之明,“让柳知恩来管这件事吧,选女官和选秀还有些不一样,甚至要更慎重一些。高门大户的亲戚,最好都别入选。”

国朝对于防范权贵和外戚勾结,一直都是很上心的,在皇帝这一代,他的妃嫔里就完全没有名门出身的女子了。而虽说小户出身的女子,也不是没有缺陷,但起码后宫里是清平了很多,再怎么互掐,也没闹出文皇帝那一辈的丑事——连权贤妃这样的宠妃都能被毒死,说出去简直都丢死人。

徐循本来就有意推给柳知恩,听皇帝这一说,更是正中下怀,嗯了一声答应了下来,便低下头研究棋盘。过了一会,觉得皇帝的眼神一直都没离开她的肩背,便抬头奇道,“大哥你一直看着我干嘛?”

皇帝被她逗笑了,拧了拧徐循的鼻尖,“看你这个小缺心眼呗。”

自从皇后有孕的消息传出,孙贵妃那边就不说了,就连新近得宠的几个嫔妾,都有点酸酸的。虽说极力遮掩,但就那点城府,那点小家子气,如何能瞒得过皇帝?

他有些不屑,也有些好笑:虽说近年来和皇后感情有所疏离,但嫡长子这三个字分量有多重,皇帝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说白了,要是他自己能决定由谁来生儿子,皇后肯定排名第一。后宫有嫡长,是象征国运昌隆的好事,这孩子还没落地呢,计较妒忌之态就出来了,这也是国朝妃嫔该有的心胸?

孙贵妃那里,他不怪她,如今后妃之间,势同水火,眼看皇后有孕,她却是几年内都不太可能有妊,有些失落的情绪是必然的,但即使如此,孙贵妃也还是能顾全大体,主动转为低调。这些新进的嫔妾,和他的感情都没培养出来呢,好的不学,倒是学了这些争风吃醋的东西,论情分,谁能比得过徐循?徐循都没醋,她们醋什么。

皇帝也是看得出来,徐循是真的没醋,也是真心为皇后高兴,预备给她分忧——由她来接过皇后养胎时必须放弃的一些宫务,是最能让她安心的,徐循连作态都不曾,很自然地就接了下来,却因为她的人品,不至于被人误会了她是在贪权。

进入宫廷这些年来,徐循一直没有改变的,就是她的真。也许长大了一些,长高了一些,气质中的青涩也褪去了一些,但在他跟前,她永远都还是那个迷迷糊糊,无法遮掩紧张和局促的小女孩。受娘家人气了,跑来找他哭,吃孙贵妃醋了,在他跟前也忍不住眼泪。她就像是一缸很干净的水,皇帝在她身边感到的,永远都是一种清澈见底的安心。

“姐姐有了身孕,要生第二个了,羡慕不?”也是起了一些调皮的心思,故意搅乱这一池春水。

水面果然起了一些波澜,徐循的眉头轻轻地拢了起来。

“羡慕。”她果然还是那么坦白,“也是惭愧,三个姐姐都给大哥开枝散叶了,就我这肚子不争气……”

说着,也不禁浅浅地叹了口气。

这浅浅的叹息声,比无数半含酸的娇嗔更能打动皇帝的心扉,皇帝一下就愧疚了起来:其实徐循又何尝不是因为第一次有身孕的时候太过劳累,恐怕是损伤了元气,这才一直都没有好消息?

虽说这和皇帝没有直接关系,但男人就是要呵护自己的女人,徐循的损伤,不也是因为皇帝照顾不周?

屈指算算,休养也有两年,只怕元气也快恢复了,这一阵子努力一点,说不定还能来个连中双元,甚至是三元呢。

虽然今日还是没打算征伐,但皇帝听了这一声叹息,倒是改了心思,他搂住徐循的肩膀,玩笑道,“那咱俩就应该更努力了,娃娃可不会从棋盘里冒出来。”

徐循这时候当然也不会拿乔了,垂下脸轻轻地应了一声是,半推半就地,就被皇帝引入了屋里……

两个人该怎么做事,自然都是早有默契的,皇帝也喜欢和徐循做,他们的步调一般来说比较一致,不会出现巅峰无法同步的现象。——就算他身份尊贵,可以不去顾虑女方的感受,但自己爽到了,看着女方在那强装愉快也挺没意思的。可自己尽兴了,还要去服侍女方,他又嫌麻烦,还是和徐循这样比较好,两个人的时间都差不多,大家都满足了以后,也就可以鸣金收兵了。

皇帝素了几天,今日难免用力有些猛了。徐循瘫软在床上,看来是连一根手指都不想动,也没提擦身的事儿,唇边甚至还挂着一抹不自觉的淡淡微笑,明显是在回味刚才的征伐,皇帝摸了摸她的脸庞,禁不住低下头亲了她的脸颊一下,方才支起身子,预备洗漱一下,继续去看折子了。

才一掀帘子,亲信的宫女便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皇帝怔了一下,便打消了洗漱的主意,外袍一披,径自去外间了。

这一处理公事,时间便好过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徐循才从里间出来,却已经是穿戴齐整,只是眼角眉梢的丝丝春.色,却还瞒不了人。

“今儿大哥忙呀。”她随口和皇帝搭了一句话。

“可不是因为有事儿呢吗?”皇帝笑着说,“你猜是什么事儿?”

“这我可猜不出来。”徐循一般是不会过问军国大事的——她也不懂。她和皇帝搭这个话,主要是在问她今晚是留下来呢,还是回永安宫去。

皇帝便抬起头,笑模笑样,很轻松地说了一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汉王叔要起兵造反了。”

出事

别看皇帝说得轻松,可藩王造反始终是件大事,他也不可能放置不管毫无作为,和徐循说了这么一句,便道,“终究还是要招内阁大臣们进来商议一番。”

徐循哪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当下便知趣告退回宫了,坐在自己屋里想一想,在兴奋之余也有点担心: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有文皇帝的先例在前,谁知道汉王能不能成事呢,说起来,他也是有军功的人。

谈起国朝的这叔叔篡位的事,就不能不提起文皇帝当年夺天下的往事。徐循虽然从来都没兴趣过问外朝的政事,但心里多少也清楚,皇帝登基以后,对藩王们多加抚慰,尤其是汉王、赵王两个亲叔叔,虽然当年都不大地道,可国朝这边给的优待一直都是超标准的。汉王有什么政治上的建议,皇帝也都很给面子——这个做法,就是因为现在他们的关系和当年建庶人同文皇帝的关系很像。都是先立的太孙,而昭皇帝在位时间很短,也可以说是祖父的权力直接过度给孙子了。

当年的建庶人相当年轻,而藩王们却是兵强马壮,建庶人误听谗言薄待了王叔们。文皇帝便忍无可忍废黜了这不称职的皇帝——虽然汉王、赵王现在手中已没有靖难时期的兵权,但军功还在,即使他们有些什么小错,但若是朝廷待他们苛刻了,也许就会有些有心人提起当年的往事。

叔叔造侄子的反,可是家传的本事啊,徐循有些悖逆地想着——其实也是有点担心。谁让上一次叔叔造反的时候,赢家是叔叔这边呢?

如果说汉王能造反成功的话,现在后宫里的这些暗潮汹涌那都不算什么了。从皇后到没上册的美人,有一个算一个估计是都得死,就是活下来,那也再不能恢复到从前的生活了。——她们所有人的家里都靠着皇帝呢,皇帝倒了,娘家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这消息要传开的话,估计皇后的肚子都不会是大家关心的目标了吧。徐循一边想,一边也觉得有点放松:这几年来,虽然对别人没有怎么流露,但她实在是太想要个孩子了。每天的保养,每月的承宠,都是围绕着孩子来赚的。现在有了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多少也有点调剂的感觉。

不过,也就是徐循因缘际会,听皇帝提了这么一句而已。接下来的好几天,宫里还是风平浪静的没有一点消息,连中官他们都没漏口风。徐循推测,外朝可能还不知道这件事,就是锦衣卫的密报而已。一般来讲,外朝都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中官们也不会特别对宫里保密的。

不过,皇帝往清宁宫请安的脚步明显是频繁了很多。这采选女官的事也不再提起了,徐循自然也不会多事地张罗操办,她现在每天都在等着汉王什么时候正式造反,简直比小时候等看社戏还要迫不及待。

到了八月初,这事终于彻底爆发开来,几乎是一夜之间,宫里就传遍了这消息,连皇后都破例从她养胎的坤宁宫后殿出来,参加了妃嫔们的三日一请安。

“汉王谋逆。”皇后面色苍白,开门见山地道,“国家将有兵事,皇帝有意御驾亲征。我等姐妹在宫中当谨守门户,好生度日,莫要给大哥心中添事。”

这一次是大请安,小嫔妾们也都到了,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均都是面色各异,有兴奋的,也有恐惧的,还有担心的。倒是几个妃子都很淡定,何仙仙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至于孙贵妃,应该是早就知道了,丝毫没有异色地还补充了一句,“姐姐怀有身孕,养胎事大。我们几个姐妹年小德薄,出面管事只怕是不能服众,还请姐姐向太后娘娘建言,请娘娘出面镇压宫廷。”

这已经不是什么明争暗斗的时候了,没有个老成而有权威的管家人,万一朝廷战事不利,被汉王的军队打到城下呢?朝廷里的事,当然有内阁大臣,和监国的藩王做主,但后宫里这将近一千多个人口,没点本事怎么管得下来?就是指派给赵昭容来管,大家都不会服气。太后出面是最好不过的办法,她老人家经历了多少风雨,有她镇着,这宫里就乱不起来。

徐循、何仙仙都没有异议,嫔妾们根本没资格发话,皇后和孙贵妃可能是早有了默契,闻言便点头道,“正当如此——只是我要安胎,不便走动,此事自会和大哥商议,由大哥出面相请。”

越是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储君的重要性就越大。皇帝御驾亲征看来是不可能更改的决定了,那万一他要是在征伐中出事的话,一宫人就都得指望皇后肚子里这个没出世的孩子了。——起码还有个希望在。不然,就算是把汉王给打退了,一群人也没什么好日子过。做皇侄媳妇不是什么很美好的事,做皇嫂也没好到哪里去,多数是要被迫殉着皇帝一起去的。

也所以,皇后这时候都没有矫情的,直接就说她要养胎。众人也是一点异议都没有:看皇后的脸色,这一胎的胎气可能也的确不是很稳。徐循第一个不敢久坐,见事说完了,便站起身辞了出来。

然后……然后就没啥啦,作为高等妃嫔的一员,徐循这时候就学着孙贵妃把自己手底下的人约束好了就行了,余下的事就是被人安排,然后安静地见证着事情的发展。

事情也是按部就班地在发展着,军队向京城集结,御驾亲征前的大小礼仪被安排着,人事部署被安排着,一路的粮草被安排着,出征期间的政事被安排着……皇帝出征期间,宫里由太后掌管,宫外由郑王、襄王监国,这都是按部就班的事。当时昭皇帝去世的时候,皇帝还没有赶回来,这两位藩王也是监国了两天的,现在其实也就是挂个名儿,起个人肉图章的作用。

徐循这里,不论是谁监国都和她没有关系,身为太孙的女人,她入宫后根本都没有见过同年龄段的男子,即使是在太子宫里,也会有人先行通报,免得两边撞个正着。只要规矩不乱,哪怕是她亲爹监国呢,徐循不管宫务也是没有和她见面的机会的。她就是宁静地在宫里过着自己的日子,除了吃的东西少一点以外,生活也没什么大的区别——战时减膳那也是老传统。

皇帝则相当忙碌,他这回是真的休耕够了——从汉王的消息传回来的那天开始,就没怎么进后宫,也没有招人侍寝过。当然,御驾亲征前也不会有余地给众妃嫔上演十八相送,临走前一晚他去清宁宫请安,足足待了两个时辰,这就是皇帝在这段时间和内宫的全部接触了。连皇后和贵妃都没例外的,一样是半个多月没见皇帝,皇帝直接就动身出城了。妃嫔们还不如中官,能够跟随左右,指不定还可以见机立下一点功劳什么的。

不过,也不是说后宫中就是一切如常了。毕竟,汉王造反,气势汹汹,据说现在山东一地都已经为之震动。还有说法,在彰德的赵王对哥哥的举动也是乐见其成的——才刚就藩没有多久呢,赵王心里的热血可还没有散尽,反正现在彰德一带也是风声鹤唳的,好像河南也马上就得乱起来了。

河南和山东都距离行在不远,宫里人多,有些谣言也是在所难免的事。现在皇后的居处肯定是被重重保护起来了,连着孙贵妃和何仙仙那里,因为有小皇女,所以也受到太后的关照,倒是徐循这边,因为没有皇嗣,而且也不是什么很重点的人物,也就和平时一样,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虽说这时候很想和何仙仙这样的朋友聚在一起,说说外头的战事,但徐循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现在不但不能出门访友,还应该尽量减少外出才对。这天皇帝刚出门,她一天连院子都没出,下午睡了个午觉,起来在窗边看几本书,顺便用点冰品纳凉,也是挺逍遥的。

柳知恩等人虽然照常上差,但也没什么事情——徐循已经是派人严词敲打过后殿里的几个下属了:这一阵子,没有什么人命大事,最好就是别找事了。永安宫宫里宫外都无事,虽说气氛紧张了点,但真正的执事们反而清闲了下来。

这时候,就能很轻易地看出谁有没有气度了。孙嬷嬷、李嬷嬷都有些忧心忡忡,孙嬷嬷一上午已是发作了两次了——王瑾这一次当然也随军出征了,孙嬷嬷特别挂心也是应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