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心底默数:四、三、二、一……

“怎么就走了?”倒数到一时,皇帝果然开了口。

“你来了,我不走做什么?”贵妃扶着柱子半转过身,语气里带了些调侃,又带了些醋意,但轻轻松松的态度是没有变的。“你来永安宫,难道是找我的?”

皇帝狐疑,庄妃呢?庄妃似乎还是看透了她的变化,她的表情也有了转变——疲倦中终于透出了无奈,两个女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传递着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信息——起码,皇帝是绝参悟不透的。

太后让大哥琢磨自己,琢磨宫廷……她是要使阳谋,是看透了自己用的小手腕。可她没有想到,永安宫却并不是她能使得动的棋子,她也有自己的心思。

贵妃笑着出了永安宫,她是哼着歌上的轿子。

“阳谋嘛。”她轻声对自己说,“当我不会玩吗?”

#

皇帝觉得这个世界简直都要翻过来了。

孙氏来找徐氏,来找就来找了,还谈得很愉快似的,走得兴高采烈,一点都不介意自己没去长宁宫,走之前甚至还开了自己和徐循的玩笑……

不论他来永安宫的时候想的是什么,现在心里想的就完全只有玉女了。

“她是来做什么的?”他问徐循。

徐循看起来是真的有点郁闷,她轻轻地叹了口气,“来解开误会的。”

“误会?什么误会?”皇帝更迷糊了。

“罗氏生产时,孙嬷嬷过去的误会啊……”徐循又叹了口气。“我是怕罗氏无辜丧命……她觉得我是要扯她的后腿。解开了这个误会呗。”

“这难道不是一回事?”皇帝觉得自己和徐循说的不是一门语言,“难道她说她不想杀罗氏,你就信了?”

“她没说的时候我是不信,不过她说了我又有几分信……”徐循摇了摇头,“但误会不在这里。”

她看起来更不高兴了。“怕罗氏无辜丧命,那是善心。要扯她的后腿,那是坏心,她原来是觉得,我也对后位有想法,又或者起码不愿见她上去,想要和她做对呗……现在她知道我只想好好度日,没心思管她的闲事,也不想当什么继后,误会可不就解开了?”

这……

皇帝寻思了一下,不能不承认,这好像也是道理。的确玉女讨厌徐循,也不能说没有理由,毕竟在她看来,徐循是一直在和她作对。——之前她那样气徐循的时候,都肯为她说话,现在误会都解开了,自然是高高兴兴,待徐循也十分和气。

但违和感依然挥之不去,“误会解开,这不是好事吗,你怎么还不大高兴的样子?”

“大哥你傻呀?”徐循薄嗔了他一句,“她原讨厌我,是因为觉得想当皇后,现在喜欢我,也不过是因为我不想当皇后,甚至于对我好,都是因为若我也支持她当皇后,宫里更没有人能和她争了。她高兴了,总要有个人不高兴……这番话要是传进了老人家的耳朵里,你道老人家能高兴吗?”

在老人家心底,徐循出南内还是领了她的情呢,她是反对孙氏当皇后的。徐循就算自己不想当,也得跟着老人家一边才是,孙氏高兴了,老人家当然就不高兴。

皇帝这下才把这个弯给绕过来了:玉女之所以高兴,不但是因为解开误会,少了个强敌,还因为太后因此少了个能用的棋子,此后博弈,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而徐循的无奈,也就没什么不能理解了——一心想独善其身,躲开立后之争的漩涡。可才出了南内,便又被扯了进来。今日的话要是传到老人家耳朵里,她无意为后,如此不堪抬举,以母亲的性子,定然会惹她不悦。

一边是早有恩怨,现在改变态度,也不知心底到底如何想她的贵妃,一边是位高权重,曾倾力支持,现在却必然大感一片真心落空的太后……曾和她十分交好的静慈仙师现在又依附清宁宫居住,永安宫在紫禁城里,除了……可能除了何惠妃的咸阳宫以外,真是没有一个盟友了。

自己离宫以后,贵妃现在是不会动她了,可太后那边,却未必不会出手稍作惩戒……这敌友变化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点吧。

皇帝啼笑皆非,终于是认真考虑起了把徐循随身携带的可能。“你啊……哎,你这也太能……”

太能什么?太能惹祸?可徐循除了实话实说以外,也没说什么啊,从她的复述来看,她对贵妃可也是丝毫都没有客气。从头到尾她的态度都没有变化,不平则鸣、不忮不求,秉持正道、一以贯之,这错的不可能是徐循啊……

可错的不是徐循,又是谁呢?

当晚,皇帝进了长宁宫看儿子。

#

太子才刚过百日,能有什么好互动的?皇帝来看的时候正在吃奶,吃完奶自己手舞足蹈一会儿,又解决了拉撒大事,眼睛一闭便沉沉睡去。皇帝也没搭理罗嫔等人,见太子睡了,便和贵妃一道梳洗安歇。

虽然这些年来,渐渐没有年轻时的龙精虎猛了,但要对付个贵妃还是挺轻松的。一番**下来,贵妃也是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靠在皇帝胸前娇喘细细,好半晌才凝聚力量来酸皇帝:“我今儿不去永安宫,你也不来看我……徐循那个小妖精,还纳闷我为什么讨厌她呢,你的心都被她勾走了,我不讨厌她才怪!”

从小儿,玉女和他说话有时就是没大没小,情绪上来了便老是夹枪带棒。可皇帝受着她话里的枪棒却并不觉得疼,他唇边跃上了淡淡的笑意,“讨厌她?讨厌她你还去永安宫做什么?”

“从前她在南内的时候我是进不去,不然也早去了。”贵妃说,“虽说不喜欢,但该掰扯的还是要掰扯清楚,能化解的化解了,化解不了的也要找个办法来解决。后院就这么大,总是要碰头的,我们不想办法自己消化了,难道还真要你来为难?”

她稍稍转了个角度,趴在皇帝胸前,双眼一闪一闪地看皇帝,“你是要做大事的人,让你把心思花在后院里,太浪费了。”

虽然玉女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有时,她的心术手段和太后更是相似得令皇帝有些不舒服,但,就像他看得出玉女的盘算一样,他也看得出玉女的真诚。她去永安宫,的确是想要找出一个解决之道的……毕竟是被当作皇后养出来的,她的格局,比胡氏要大得多了。一样的事,胡氏就只会装聋作哑,等到事情解决不了的时候再来抖威风,可玉女想的,就是在矛盾还没有成为大问题的时候先去解决。

“劝我把她从南内放出来,也是真心的?”但他并没有泄漏自己的赞赏,而是笑着反问了一句。

“真心的呀。”孙玉女理所当然地说,“你不杀她,她就早晚都是要出来的……这个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

皇帝不由得哈哈大笑,“今日去永安宫,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吧?”

“是没想到。”贵妃今天是有问必答,半点都没和他装样,“我还以为,她会和娘……会和太后一样,面上装着感动不已,私底下就又和你说我的坏话,把我说成个不堪的小人。可没想到,她对我那么不客气。我说要去看她,她就让我过去……”

她也不由得扑哧一笑,“还以为她是有了太后撑腰,心里硬实着,要闹了呢。我还挺高兴——我反正是仁至义尽了,她要和我闹,不肯安生过活,那就是她的事,怪不到我头上……结果过去了以后,她却也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当面就和我吵开了。这一吵,倒把我心里真吵舒服了,不管她怎么想我,起码,她不是那种为了当皇后,就四处扯后腿、使阴招的人。”

她露出了一个自嘲的笑,“在她心里,为了当皇后什么都不顾的人,反而是我才对。”

“哦?”皇帝不置可否,“难道你不是吗?”

阳谋阳谋,太后做得最错的一点,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心中无鬼,说话时并未屏退下人……虽然在少了孟姑姑以后,清宁宫里的事是没那么容易传出来了。但没那么容易,并不代表不可能,人多嘴杂,随着时间的流逝,天下终究是没有不透风的墙。

皇帝一直还算得上孝顺,而贵妃自己心里清楚,她做的一些事,是禁不起琢磨的,她是最了解皇帝的人,又怎会小看了皇帝的脑子?

“我是很想当皇后……”她轻声说,“在我心里,那就是我的位置——不因为那是天下之母,不因为那位置代表了什么权力地位……我本来就是为了做你的娘子才进宫的,大哥,我学了足足十年,学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做好你的娘子……”

她有些说不下去了,那灰暗的过往仿佛又在眼前重演了一遍,突如其来的坏消息,猛然间悬而未决的命运,生命甚至是家族上空笼罩着的阴霾……她最终还是未能成为大哥的妻子,她做了他的妾。——一个很接近妻,却终究又有天壤之别的身份。

皇帝在她头顶叹了口气,有一只手,轻轻地揉了揉她的头顶心。“好啦,别又哭了……”

“没哭。”贵妃垂下头胡乱地抹了抹眼睛,“我……我虽想当皇后,但还没到了什么都不顾的地步。你要说栓儿出生以后,我没想过后位,那是假的。可……可在后位之前,先要把日子过下去吧。为了立我为后,闹得家里分崩离析,谁也不理谁,又有什么意思?老人家那边,她对我成见已深,我努力过,换来的可不是什么好话。徐循那里,她虽不喜我,可却还是个实诚人,也说得明白,不喜我是为了我夺罗氏之子……这事我是有点理亏,她不喜就不喜了,我也不至于为了这点不喜就害她。总是要把日子一起过下去,尽量让后院风平浪静……她不喜我,我就多对她好些,日子久了,这些裂缝慢慢地也就弥合,宫里就更和睦了。这才是最要紧的事,至于立后不立后,只是细枝末节……说实话,现在有栓儿在我身边,将来……就算我失宠了,头顶也没人会糟践我,立后不立后的,我也没那么着紧了。”

她这诚恳而深刻的剖白,算是把自己的心都剖出来了,听得皇帝都是一阵沉默,贵妃心中推敲着他的态度,猜测着他可能的反应,可他没想到,皇帝沉默了一会,一开口居然说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

“你现在倒是放心了……可小循在今日以后,只怕不见容于太后,她身边可没有栓儿。”

完了。

贵妃的心直往下沉去。完了。

皇帝心里,是真的有了徐循了,和惠妃、胡后甚至是那些昭容婕妤不一样,徐循是真的上了他的心了。

曾经专属于自己,她也有极大的把握一直独占的东西,染上了别人的颜色……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变化?日久生情潜移默化?还是前段时间自己到底是行差踏错,没有做好?

她很快又摇掉了自己心里冰冷紊乱的一团思绪——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这能怨我吗?”贵妃低声嘀咕,“她不见容于我的时候,我可什么都没做,还让你把她放出来……你那时候怎么就不为她担心呢?”

是,徐循得罪贵妃的时候,不论贵妃心里如何想,起码表现得是没有一丝瑕疵,也没有乘着徐循失意被囚,说过她一句坏话。

而徐循得罪太后以后会遇到什么呢?

只看贵妃没顺着太后之意行事,太后是如何对付她的,便可知道太后对付徐循的手段,会有多么凌厉诛心。

这是贵妃的错吗?

若不是,又是谁的错呢?

皇帝呻吟了一声,他是真的感到头痛了,“现在不说是谁的错……只说怎么办吧……我马上就要走了。可别我一走,宫里就乱成了一锅粥!”

“这应该也不会。”贵妃强压着酸涩,为皇帝抽丝剥茧。“就是要惩戒她,也得有个由头,您不在,老人家向谁使劲儿?要是您不放心的话,倒不妨把管宫大权交给庄妃,这样一来,她有了管家权力,我也有栓儿,老人家有身份——她不动,我们谁敢动她?你出门在外那一两个月,宫里应该还能相安无事的。”

算是个主意,只是由贵妃提议,显得极度无稽——徐循从没收敛过对贵妃的不喜,但现在提议推她上位的,居然是贵妃本人。虽说贵妃在夺人子这件事上是有些不大厚道,但平日里倒是处处得体,对两人矛盾的处理,便是表现出了她的胸襟。

皇帝也不由得微微失笑,他抚了抚贵妃的发髻,又细细寻思了一番。——从前,对贵妃的说话,他是不会考虑得这么细致的。

“你说得对。”盘算后,也不能不承认,贵妃的提议是深得制衡之法,“不过,管宫权给小循,也不是仓促间的事。”

“那——大哥你打算怎么办啊?”贵妃这会儿是真的有点吃醋了,她嘟起嘴,语气也冷了下来。“难道这次出巡,你又要把她带在身边?”

男人嘛,没有不喜欢看娇妻美妾为自己争风吃醋的,尤其是两个爱妃都如此深明事理,吃醋都吃得恰到好处。皇帝被贵妃逗乐了,“带她那不至于……你放心,我说过的话是算数的。下次出去,一定带你。”

几年前的约定,难为皇帝还记在心里,贵妃不禁微微一笑,心里才是一甜,便听得皇帝又道。“不过……说真的,我抬举小循,你真不会难受?”

都说到这里了,贵妃还可能有第二个回答吗?抬举徐循的主意可就是她出的啊。“我现在想的就是好好把栓儿养大……以后万一怎样,也有个依靠。你就是抬举她当了皇后,我都没二话的!”

“皇后……她当不了。”皇帝总算没让贵妃失望到家,他顿了顿,到底是说出了一句让她松一口气的评语。“她也不想当。不过你说得对,是该给她抬抬位置了。”

“怎么?”只要不是当皇后,都可以商量,贵妃松了口气,半开玩笑,“是还想封一个贵妃不成啊?”

皇帝笑而不语,一时却并没答话……

165

“效高皇帝旧例,晋封为皇庄妃?”礼部尚书胡大人吃惊地重复了一遍。

这后、妃的待遇差别,从册封的难易程度就看出来了。现在皇后虽废,但要册立新后,也不能是皇帝自说自话,就像是当年嗣皇帝登基一样,得有一个拥立、辞让的过程,就算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走过场,但这过场也还是要认认真真地走一遍。不如此,内外命妇、朝臣们也照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但册封嫔妃,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也惊动不了这些外人,皇帝说声封那就封了。下发诏书不过就是通知自己的行政机构:该准备办事了。

册封皇妃和一般的嫔位不同,要惊动文武百官,还要挑选册封使者,虽然这些人和皇妃本人是见不到面的,但是礼不可乱,安排礼仪那就是礼部仪制清吏司的事儿了。——这还是有旧例可循的情况,这种在原有的嘉号上加一个皇字的晋封典礼该怎么办,既然皇帝的诏书上说了,是效仿高皇帝旧例,那应该也就是要按着高皇帝那时候的旧例来办了。

问题紧跟着就来了,任谁都知道,建庶人在城破之前是举火烧宫,而文字典籍又是最禁不得烧的。战火连绵之中,谁会特别去保护这些其实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礼仪记录?而这种琐碎礼仪也不可能出现在高皇帝的起居注,也就是日后的《太祖实录》里,以前的这些资料,重要的还能多方旁证考据回来,这种不太重要的,就已经是消失在风中,根本没有找回的可能了。

没参考,该怎么办?那就得揣摩上意了啊。上意要大办,你来个一切从简,说不定就落了个不称职的评语,上意要速办简办,你给铺陈个二十多天的大规模庆典流程,一样会被打回来。尤其皇帝马上就要出发巡视边防了,临走前十几天忽然来一道旨意,底下人就得琢磨啊:您是打算临走前吹风,让人从容准备,回来了刚好办晋封大典呢,还是只是走个记档流程,直接加个皇字了事?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混到礼部尚书这个级别,可以说是全国有数的权力核心了,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要有啊。现在宫中胡后初废,太子生母孙贵妃蛰伏不出毫无动静,反而是前阵子传说进了南内的徐庄妃,现在应该是从南内出来了,而且是才出来立刻就得了皇字加封,皇帝是什么意思?难道废胡后,不是为了孙贵妃,而是为了给徐庄妃腾位子?

可胡后被废的时候,庄妃不是还在南内待着吗?还是说,贵妃娘娘折腾了半天,现在却是要被庄妃娘娘给摘了果子?

不只是他胡大人,所有有份看到这份旨意,有份听说这个消息的大臣,肯定都少不得琢磨的。光靠着想象,都是能感觉得出来现在后宫中正进行着的腥风血雨、无形厮杀。胡大人影影绰绰也听说过一些风声,知道太子的玉牒一直都还空着没写生母名字,现在,再出现这样的变化……

他顾不得尚书的威风了,拿过诏书仔细地研究了起来,咂摸着皇帝的遣词用字——当然了,这旨意不会是皇帝自己写下来的,晋封庄妃部分顶多是他口述,随侍翰林润色,那些褒赏基本都是些可以忽略不计的废话,最重要的还是关于晋封程序的指示。

但,让胡大人失望的是,这拗口的四六骈文里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这事到底该怎么办的信息——孝敬成性、淑慎持躬后头,直接就跟着效高皇帝旧例,晋封为皇庄妃。甚至于说就连这册、印要不要跟着升级都没有吩咐一句。

册、印……胡大人好像有点明白了,这归根到底,庄妃的待遇看似涨了,却还是没能跟得上贵妃。毕竟,皇庄妃、皇庄妃叫得再响亮,皇帝也没发话要给她配金宝不是?

既然如此,此事便应当简办,免得误导群臣,抢了贵妃的风头。胡大人松了口气,令仪制清吏司郎中来,转发了旨意,交由他‘参照前例拟个章程出来’,便又悠游于公文海中去了。——心里有了数,也不是说就要什么事都自己操办,官场上来回扯皮推卸责任的那些伏笔,胡大人自然是门儿清,这事儿由郎中先拟稿,自己修改后再往上报,中间就不知多了多少腾挪的余地。

当然,胡大人自己是不会承认的——庄妃没能冲击后位成功,他多多少少也松了口气。

当年那事,虽然两边都是好心,但胡大人和庄妃结下梁子,也是不争的事实。之后庄妃的嘉号之争,他是没少指点门生从中出力,这事到最后,皇帝顾念老臣面子,没有坚持用贤妃嘉号,改封了庄妃。说起来也是对事不对人,对庄妃娘娘,胡大人是没有太大的意见,甚至也挺欣赏她的胆魄。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一直都是很记仇的,谁知道庄妃娘娘心里,会怎么看他胡尚书?

如果一辈子也就是个庄妃,那倒罢了,甚至是皇庄妃都没什么要紧,国朝规矩严,外戚干政、妃嫔干政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事儿,再说,庄妃自己也没子嗣。但若庄妃被立为皇后嘛,那就不大好说了,江湖风雨紧,谁知道哪天又出了什么事儿,皇后娘娘可就要到前台来摄政了呢?

还是这样好,还是这样好。胡大人想,太子生母做皇后,岂非名正言顺得很?再等上几日,在皇帝巡视边防之前,英国公若还不上表,自己也可以吹吹风了……

#

“效高皇帝旧例,晋封为皇庄妃?”

虽然皇帝封妃的诏谕,按说不必经过内阁签发,一道中旨差不多就可以完事了。但内阁里的三位杨大人,可不仅仅是只有内阁一份差事,肯定也不仅仅只有这么几个同事。也就是缓了一天吧,几乎是不分前后地,才从文渊阁中出来,便由不同的途径,得到了这个消息。

若在往年,此等小事,也不值得这么慎重,但还是那句老话了。现在是太子在位,中宫空虚,玉牒未填、百事不定啊……

南杨大人那边,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声音的——西杨大人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不由得看着同事发呆。南杨大人却还是那样从容不迫地翻看着每天都有新增的奏折……反正,身为特旨简拔上来的阁臣,能力又不突出,也没有多少政治野心。他在内阁中反而是最随意的一个人,紧跟着太后娘娘而都动那就是了。

至于东杨大人,倒是有几分恍然大悟,打从弄明白了英国公就没打算上表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在等着内帷的动静,这一块石头,如今终于是落了地了。

他没有看南杨大人的脸色——不必看,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也终将是皇帝一脉的天下,立后的事,要考虑的并不是太后的意旨,就得看两个人,皇帝、太子。

当然,现在哇哇吃奶的太子,本人的意愿也是无关轻重。这事说穿了就看两点:皇帝想立谁,太子谁生的。

太子谁生的这个问题嘛,到最后还是要服从于皇帝想立谁。东杨大人原来拿不准的就是这一点,现在他算是明白了:皇帝毕竟是太后生的嘛,太后对孙贵妃娘娘有了意见,就是皇帝那也只能徐徐图之不是?

至于皇帝是否动摇了心志,想要改立太后属意的徐娘娘……这个问题东杨大人是丝毫都未曾考虑过的,他年纪虽比胡大人大了那么几岁,可脑子却要比胡大人灵活许多,常年在内阁打滚,那是练就了一双利眼,远比找人在行,找关键字生疏的胡大人更懂得揪关键。‘高皇帝旧例’,旧例是什么?皇妃没宝啊,皇庄妃就是再好听那也越不过贵妃去。皇帝这是在给太后和贵妃找点心理平衡呢。

局势看清了,接下来要做什么,东杨大人自然清楚。上回议论废后一事,他没号准脉,丢了人。——这不打紧,所谓‘笑骂由尔,好官我自为之’,当官的嘛,哪有不被人骂的?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静慈仙师被废以后,干脆就住到清宁宫去了,没废时婆媳关系好像也只是普通,现在被废了以后,太后倒像是反而怜惜起旧媳妇来了。东杨大人在这件事上算是上了贼船了,现在是不往前划都得往前划,要不是这前朝大臣要插手后宫事,就宛若隔山打牛般无从下手,这文渊阁和后宫之间的高墙,那是比昆仑神山还难翻越,东杨大人都是恨不得挽着袖子自己上了——对孙贵妃娘娘,他可没那么放心,不是说觉得她能力不行,东杨大人是觉得,孙娘娘少了点运,十年前煮熟的鸭子都能飞了,十年以后,谁知道这快到手的后位,是不是也会被得了太后娘娘和静慈仙师真传的徐娘娘横空杀出,半路截停?

要知道,太子的玉牒,可还空着呢……

他是这把年纪了,后宫的变化很难动摇他的位置不错,可话要反着说,都到这把年纪了,自己还有什么盼头?得多为后代子孙考虑,太子还小,谁养都是妈,只看当今即位以后是怎么处置他那俩老师的,就知道这过去的人情很难留到以后,可过去的仇怨却一定是源远流长。东杨大人怕的还不是太子被徐娘娘拿去养——他是怕老人家捧起徐娘娘以后,把太子就拿到自己身边去和静慈仙师一块养了……他几个儿子虽然不成器,可孙子辈还有好苗子啊,等到二三十年以后正是刚入仕的大好时光,到那时候……

皇帝要巡视边防,不是说他一个人带点随从就下基层搞突击,他是要带兵去扫靖边防线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的。虽然说是巡视,但得按照一次小出征来办,循旧例,身边就肯定得带着内阁成员来处理政务,这个人选,除了多年来都是从驾辅政的东杨大人以外,基本是不作第二人想,也没有人会傻得和他来争。

还有十几日就要走了,这一去若是遇敌,少不得也要耽搁个把月,东杨大人是有点担心贵妃娘娘啊,虽然没见过面,但他的关心是十足真金,一点都不掺假的。所谓双拳难敌四手,皇帝一去,贵妃一人拖着个孩子,那是要被太后、静慈仙师和徐娘娘三人围殴……

这三个人的拳头,哪个都不小,贵妃娘娘能撑到皇帝回来的时候吗?

得给她找个帮手啊。

东杨大人盯着眼前的奏折,比亲爹还亲爹地为孙娘娘拨着算盘,操碎了一颗老心。

“哦,”毕竟是几年前的事了,东杨大人思来想去,到底还是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拽出了这么一件往事,他的眉头舒展了开来,唇边也露出了微微的笑。

而面对同僚们投来的眼神,东杨大人却只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年苏州的天气不错嘛!”

他拎起折本,轻轻地扇了扇,“想必今年,江南又能有好收成了。”

西杨厚道,南杨寡言,都不来搭他的话茬。倒是伺候茶水的书堂小吏,怯生生地说了一句,“大人,这是陕西的水情折子……”

#

“效高皇帝旧例,晋封为皇庄妃?”

清宁宫里,太后也是有几分诧异地抬起了眉毛,“中旨已经是发出去了?”

孝顺点的皇帝,在处理内事的时候经常都会加个‘奉皇太后懿旨’的头儿,虽然多数是皇帝自己的意思,但好歹也有层壳子在。不过这不成文的规矩在皇帝这是完全没用武之地,废后的旨意上就没有皇太后半个字,而废后之后的第一个重量级变动,皇帝事前根本都没报请太后同意,也就是事后再来告知母亲,顺便也是不无解释的意思。

“是啊。”皇帝肯定不会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的心路明说出来——他也不是太后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贵妃和庄妃的那场架,太后到底是知道了没有,若知道,又知道了多少。“她毕竟去南内住了三个月,怕她立不住,加封一个皇字,虽然只是虚号,待遇没怎么变,但也是好的。”

这个字确实是没什么特殊的意义,高皇帝以后又过了二十多年,有了两个皇帝,也没有这样加封皇字的先例,要说徐循因此而一跃成为皇后以下第一人,那也是没有的事,但起码来说,也体现了皇帝对徐循的宠爱并没有褪色。就是贵妃要来碾压永安宫,也得现在心里掂量掂量皇帝的反应。

太后欣然一笑,并没有出言反对,而是点头道,“如此也好,徐氏怎么说也是点点的娘,她有体面,我也为点点开心。”

她不提点点还好,提了点点,皇帝心里由不得就是一阵腻味和嘀咕——女儿没事,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他心里也没那么生气了。可若不是徐循心里坦诚,和他贴心,太后这手段,他是一百年都堪不破,都得被死死地蒙在鼓里……

人和人的信任就是这样,一旦有了污点,过往的一切就都很难洗白了。对徐循说不在乎,那是他得撑着一口气,撑着做皇帝的面子,真正被亲妈耍了,皇帝心里能好受吗?可太后还什么也不知道呢,笑呵呵地提起点点,就和没事人似的……

“是,”他笑着说,“不过,她这个皇庄妃,是因爱晋封的,终究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我看也就不必大操大办了。赶在走前给正了名换了册,也就是了,您看怎么样?”

晋封有几个原因,要么是多年来操持家事劳苦功高,要么是自己立下大功,比如说诞育太子,徐循刚进过南内,官方原因是忤逆皇帝,那是本职工作没做好的表现。现在要说她是因功封,不就等于说皇帝错了?所以只能是因宠而封,多少有点乱了晋升规矩的嫌疑,办得低调点,也是不希望后人效仿此例坏了后宫的规矩。

虽然,这后宫的规矩早已经是被各种坏过一轮了,但皇帝有这个心思还是好的。太后没意见,“也好,不过,不办典礼,就别换册了。通令一声,大家改口,各色常例多加一成,我看也差不多了,一下予以殊礼那也不是个事儿。”

不换册,是因为改册要行礼,金册毕竟是很重要的东西,一声不吭就给改了,也不合规矩。看似是削弱了徐循的影响力,没把这晋封的事给落实下来,但下一句话就是又实实在在地给这皇庄妃的待遇提高了一截。要知道贵妃自己,除了有宝以外,别的供奉那都是和一般皇妃没区别的,太后一句话,徐循就是现在后宫待遇最高的女人了。

皇帝有点拿不准母亲的用心——该不会是还没听到徐循说的那句话吧?还在帮着徐循往皇后的位子上使劲儿呢?

一时兴起,他差点都想为娘给点破这一层纸了,又或者说,皇帝都不敢去想象太后发现徐循真实心意后的反应……光是想想,他都有点替母亲觉得难堪。

虽然没勇气直接说破,但毕竟是母子,太后怎么对他是一回事,皇帝还是不大愿意加深母亲的难堪的。这会儿母亲为徐循争取得越多,到时候肯定也就越受打击……

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就按娘说的办吧。”

母子两个相视一笑,都感满意。皇帝和太后又敲定了一下巡边时的监国人选——太子监国那就是个笑话,还是采用了由两个弟弟一起监国的做法,其实管事的还是太后。反正真正的大事也都会送往扈从行营,这边管点小事,象征意义居多。

说完事再唠唠家常,彼此关心一下生活,皇帝也就起身告别了——再待下去,难免相顾无言,为了避免这样的场面,还是先撤为妙。

虽然就在清宁宫里,但皇帝来时,静慈仙师自然是避而不见,只在后堂诵经。等到皇帝走了这才出来,她有一丝忧虑,但却并未多说什么,而是请太后,“看时辰,也该传膳了,可别耽搁了您午睡……”

太后点了点头,“成,确实也可以摆饭了。”

眼掠过静慈仙师,对她欲言又止的表情,太后是会心一笑,“怎么,心里有话,就说出来嘛。”

“就是还惦记着小循说的那几句话。”静慈仙师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起来,您……咱们推她为继后的事,确实也没和她商量过……”

这胡氏,毕竟还是少了几分阅历。徐氏和孙氏说的那几句话,亏她也能当真。

太后倒是真的被胡氏给逗笑了,“她和谁说的呢?她说你就信了?善祥,你在宫里活了十年,这宫里凡是个母的,有不想当皇后的吗?”

一句话就把静慈仙师说得哑口无言,太后喝了口茶,满意道,“她会这样说,我倒是更看重她了。这一番南内历练,毕竟是磨出了一点城府……就让她这样说!”

她站起身,扶着静慈仙师的手臂,缓缓地往用膳的西次间走了过去。“若是她更聪明点,这一阵子也不会常来清宁宫……嘿嘿,她如此识趣,我们这里倒是好办了——乔儿,南京那边,给了回信没有?”

乔姑姑一哈腰,“已经是在上京的路上了,春日水涨,只怕就是半个月以后,罗氏家人,应该就能抵达京城了……”

#

“效高皇帝旧例,晋封为皇庄妃?”

皇帝晋封徐循的消息,自然也是在一夕之间就传遍了宫廷。庄妃绝地大翻身,从南内回来,展眼就又多了晋封,从清宁宫以降,个个都有贺礼,贵妃送的礼尤其厚,永安宫重新开张以来,感觉什么事都没做,就光忙着收礼了……

不过,和贵妃不同,受封者徐循,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晋升是很吃惊的。虽说经过思忖,她也不是不懂皇帝的用意,但徐循没想到的是,贵妃居然真的就改了态度,这么积极的示好起来了。——明摆着的事,皇帝昨晚是宿在长宁宫的,肯定是去和贵妃讨论昨天干的那场架了。在自己公然表露对她的反感之后,她还能和皇帝一起达成晋封自己的决议,贵妃这个人,还真是有几分狠劲。

“这该怎么说呢?”赵嬷嬷现在也是无语了,自从太子落地,这宫里的事根本都不能用常理来判断的。“按说,这事您该领贵妃娘娘的情……可——”

“领什么情啊。”徐循笑了,“你当她做这事是为了我啊?归根到底,还不是为了她自己……加个皇字,一年能多领些什么?除了虚荣以外,能有什么好处?”

真要这么说,宫里哪个妃子怎么晋封,也都没什么好处了,哪怕是做了皇后呢,除了礼仪上有变化以外,过的还不是和以前一样的生活?赵嬷嬷说不出话来,孙嬷嬷倒笑道,“不管怎么说也是好事,您从南内回来,身上毕竟带了晦气,这好消息一来一冲,也就把晦气冲走,日后在宫里,咱们永安宫还是能和以前一样横着走了。”

徐循挑了挑眉,“这种时候,还要横着走啊?”

“起码也不会故意有人来找茬了嘛。”孙嬷嬷笑着说,“现有的老人不说了,现在不已经开始选秀了吗,谁知道选秀进来的新人是什么脾性?若有一二轻狂的,因娘娘去过南内,反倒有些轻蔑,虽是她们不长眼,可也给您添了烦心不是?”

的确,如果这一次选秀进来的新人,素质还和上回一样的话,谁知道又会生出什么事来。归根到底,皇帝后宫乱象渐起,还不就是因为赵昭容这批秀女没个规矩,见贵妃得意了,就成日过去奉承。徐循不关心外事的人,都不禁多问了一句,“选秀已经开始了?宫里像是没听说啊?”

“江南美女多啊。”孙嬷嬷出来以后,和王瑾自然恢复了联系,消息也要比一般都人更灵通。“这事是让南京那边操办的,应该是在南京选中了,先教了规矩,再送到北京来阅看。听说太后娘娘发了话,这一次一定要好好教、好好挑,说不定在南京那边,一呆就是半年呢。”

“哦。”庄妃点了点头,“这宫里也是该添点人了,这老的老,去的去,失宠的失宠,看戏的人多了,唱戏的人少了,可不是事儿。”

“娘娘……”孙嬷嬷算是体会到赵嬷嬷的心情了,庄妃从南内回来以后,话里都是藏了刀锋一样的,有时候偶然一刀,划得是破肉见骨,让人都不知该怎么接。——当着自己人,当然怎么说话都不要紧,但让人忧虑的,却是娘娘的心态和心情。

“也不能这么说。”还是钱嬷嬷顶事,一进来就把氛围扭转过来了。“娘娘有体面,就是点点有体面。将来说亲都能多得些嫁妆,多些排场不是?这一回,贵妃娘娘是多少在您这落了个人情。”

徐循也笑了,她还是很能自我反省的。“嬷嬷说得也是,老这样看人看事,开心都不开心了。晋封毕竟是喜事,是喜事就值得开心。”

想了想,遂道,“进去三个月,年边也没放赏吧,咱们宫里这一次按季发的赏钱翻倍,在正殿关着的,受委屈了,再翻一倍。”

这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但也正是永安宫诸人需要的刺激,这种事下人没有拦着的,都是口角含笑,谢过主子赏的体面。赵嬷嬷忙着和徐循计算库房里的银钱,还有李嬷嬷、红儿、草儿两人留下的空缺又该如何填补……

在长达三个月的闹腾以后,永安宫里似乎是慢慢地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原来散碎的日子,也在渐渐地扭动着身子,又粘合到了一起。

在诸方势力都未曾反对的情况下,徐循晋升皇庄妃的中旨,也很顺利地就经过礼部反馈了上来,在一场简便的礼仪之后,庄妃徐氏头上就神奇地多了个皇帽子,整件事从提议到落实,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七天。

而办完了这件事,皇帝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太后的不悦和应招,还以为太后只怕是真不知道永安宫争吵的细节,便如期出发,心情愉快地巡边去也。

随驾的东杨大人心情很愉快,留守的胡大人嘛……心情有点小复杂,但总体来说还算得上愉快。

后宫里,太后很愉快,贵妃很愉快,皇庄妃同志本人,勉勉强强,也还算得上愉快。——这一次晋升,难得可说得上是皆大欢喜,让前朝后宫,都很愉快。

166

“皇庄妃。”何惠妃咀嚼着这三个字,“不知道的人,当你姓黄呢。”

也许是为了显示对皇庄妃的恩宠,皇帝还没出发的时候,基本都是住在皇庄妃这里,何惠妃当然不会那么没眼色了。虽说都是好姐妹了,但挑着皇帝在的时候过来拜访,怎么看怎么觉得是过来蹭皇帝。

等到皇帝走了,她才过来看皇庄妃,也带了比前几次更私人一些的礼物——给点点求的平安符。莠子老病,何惠妃已经是城里的平安符专家了,哪家名刹的什么符灵验,问她是准没错。

“应该是当我姓徐黄吧,”徐皇庄妃本人也被逗笑了,“这都什么不伦不类的,无非是两边斗气,都拿我做筏子呗。反正我也不管了,皇庄妃就皇庄妃吧。”

“这不叫拿你做筏子,这叫拿你做……”何惠妃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是都拿你当亲女儿看待了,你还管什么呀,我要是你我也不管,我就乘机给莠子多搂点嫁妆吧。”

“才多大就想着这事了,大哥还能亏待了她去?”徐循有些不以为然,“你没瞧见那几个公主呀,现在不都在办嫁妆了,虽然不是我办,可我看那手笔小不了。”

“现在不还是清宁宫管事吗,亲妈给办,当然妥帖了。”何惠妃说到这里也呆了一下,喃喃道,“等莠子管事的时候,还真不知道是谁来采办嫁妆呢。——现在这局面,还真是不好说!”

其实话说回来,负责采办嫁妆的到底还是二十四衙门的宦官,后妃顶多就是有个监督权、人事权而已。徐循想了想也是认同何惠妃的说法,“你要想让女儿多点嫁妆,其实能做的也就是现在开始多攒私房了。”

“我也这样想!”何仙仙多了一丝罕见的兴奋,开始和徐循掰手指在那算,“我想啊,我也不多给她留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家具这东西,用什么木头还不是用,真的紫檀木就比铁力木的好到哪里去了?差不多能过得去就行了,再说,我库房里也收不了那么多的木头……这个都是以后让别个给她预备了。我就给她准备真金白银,准备上好的宝石,钱嘛,走到哪里都是好东西,嫁出去以后就算能回来,咱们也不能给钱了。和驸马住在公主府,手里钱是要多的,不然可应付不了那些教养嬷嬷……还有就是宝石了,现在郑和也不下西洋,又闹海禁,好宝石只会越来越少,到最后有钱都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