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锋递出的一刻,九夷族女将们手中长剑同时一窒,紧接着便听“嗡嗡”剑鸣之声迭起,人人手中长剑无故震颤,似在某种气势威压之下突然战栗不已。一道无可匹敌的剑气自阵心透出,形成完美的浑圆,四周长剑被这剑气牵引,再不受主人控制,齐齐飞向圆心。数十柄长剑同时钉入一处,铮然一声整齐的鸣响,而原先持剑之人,包括且兰,已纷纷身不由己单膝跪地,心头皆涌起无力相抗的感觉。

  场中只余子昊独立阵心,一剑在手,襟袍轻扬。不仅仅是身旁女子,山谷中所有将士无不生出朝见君王的感觉,明知不可思议,却有种俯首叩拜的冲动,臣服之意自灵魂深处强行升起,使得场中万人噤声,一片屏息静气。

  九幽剑境,王者之剑。

  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夜色下唯闻“噼啪”轻响,篝火燃烧的声音。所有人都像在等待什么,望向湖畔那清冷的身影。

  子昊独自负手静立,目光遥遥投向夜色下浩瀚无际的星空。过了片刻,方微一合目,淡淡一笑:“周天剑阵,可圈可点,叔孙将军可曾想过,由四分而大衍,或者更有可为?”转身时望向叔孙亦,那清朗话语消冰融雪,猛地令这军中的智囊人物回过神来。

  叔孙亦看向四周,发现所有人都如梦初醒一般,谷中气势竟完全被对方控制。暗吸一口气定下心神,斟酌说道:“古六历以四分法定二十八宿,建子、建寅、建丑、建亥,十二中气应历而生,章岁罔替可成阵法,大衍历却始于中五,三微而生四象,两者似乎难以相济。”

  子昊含笑道:“大衍历议,何取天地之数?”

  叔孙亦一怔,答道:“天地之数取于易,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子昊微微颔首,再问:“何谓三微生四象?”

  叔孙亦道:“夫数象微于三、四,而章于七、八。卦有三微,策有四象,故二微之合,在始中之际焉。蓍以七备,卦以八周,故二章之合,而在中终之际焉。中极居五六间,由辟阖之交,而在章微之际者,人神之极也。 ”

  “三微四象,何以纪日月?”

  “策以纪日,象以纪月。故乾坤之策三百六十,为日度之准。乾坤之用四十九象,为月弦之检。日之一度,不盈全策;月之一弦,不盈全用。策余万五千九百四十三,则十有二中所盈也。用差万七千一百二十四,则十有二朔所虚也。”

  “数象相合,何谓遁行之变?”

  “夫遁行者,以爻率乘朔余,为十四万九千七百,以四十九用、二十四象虚之,复以爻率约之,为四百九十八、微分七十五太半,则章微之中率也。”

  两人就历法一问一答,问者固然信手拈来,答者亦准确迅速,毫无滞怠,可见于此极为精熟。周围将士不知所然,皆听得一头雾水,却只见叔孙亦面色由思而怔,由怔转惊,由惊而喜,先后几度变幻,几乎难以自持。子昊引他背诵历法算经,手中剑尖微斜,就近点出几个阵图。叔孙亦目光一凝,盯着地面半天不曾抬头,口中自言自语,尽是大衍术之推算法决,眼中竟慢慢现出狂喜神色,待终于抬头,语气中已隐含请教之意:“敢问王上,四分月建十二地支,何合中五之数?”

  子昊方要做答,心脉处忽觉一阵悸痛,利刃般锥来,身子一僵,急以长剑撑地,唇角紧抿,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他掩饰得及时,就连身前叔孙亦也未看出异样,只以为他是在垂眸思索,从旁耐心等候。过了会儿,方听一声压抑的低咳,子昊缓缓开口道:“天数五阳十阴,地数十五阴,五居阳数之中,舍天五退藏于密,合二十五双。故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说着略作停顿,心知这般下去,怕是三天三夜也不能尽述,遂将话锋一转:“五十完满,万物各归本位,静极无为,若虚其一,则余四十九象三万六千之数,生息流转,无有穷尽。天道以变迁为不变,数由一始,亦从一终,阴阳幻化,唯一而已。古六历法取四分,大衍法天地中五而立,实际万法归一,万变不离其宗,此为阵法之根本。”

  叔孙亦眸中露出深思的痕迹:“难怪方才无论阵法如何变化,王上却如在无人之境,处处先其道而行。”

  子昊微微一笑:“不错,破阵如是,立阵亦如是,大道之行,充盈于万物,周游于天地,苍天浩海、微尘草皆如一是。知其一而守,则归玄黄混沌未开之圆满,得其一而用,则天下无不可立,无不可破。”

  叔孙亦闻言浑身一震,似若有所悟,良久之后,突然后退半步,长身一揖到地。

  子昊不动声色将长剑收回,剧痛过后,心神竟阵阵虚弱,突然只觉疲惫不堪,眉心微紧,遂将右手向下一带,左边肩头的伤口顿时一阵裂痛,神志却随之清醒几分,“此三阵之后的变化,你可推算得出?”

  叔孙亦稍加思索:“取大衍三十六周天之数,末将省得。”

  子昊淡淡道:“这阵法威力虽大,但用于战场却欠于灵动。明日你斟酌一下,自军中挑选四十九名擅长剑法的战士出来予我备用。”这番话已是命令的语气,叔孙亦却也不问为何,当即恭敬应下,顿了一顿才问道:“王上可是要以小阵辅于大阵,取四分、大衍之所长,相互为济?”

  子昊目露欣赏地点了点头,缓步踱向楼樊那边,将剑还与他,笑道:“多谢将军借用。”说话时徐徐看向周围诸将,古秋同、褚让、司空域都默不作声,但几乎是不约而同,几人将目光一垂,皆如先前叔孙亦一般,抱拳躬身拜下。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酒尽宴散,夜已近半。几日前九夷族军队便在谷中建营驻扎,子昊、且兰等不愿麻烦,亦随军住在营中。辞别众人,离司跟着子昊往暂住的营帐走去,一路上只觉得他越走越快,自己几乎要小跑才能跟上,待到帐中,一直默不作声的他匆匆吩咐了一句“莫让人进来”,便径自进入后帐。

  这间营帐颇为宽敞,由两幅布幔从中隔下,分为前后两进,外面是议事会客之所,里面则是子昊日常起居之处,离司在外帐停下脚步,垂幔扬起的瞬间,瞥见他身子踉跄一晃,似是急急伸手扶住几案方才稳住,随即便被落下的垂幔挡住了视线。

  几乎是跌坐在榻前,身边再无一人的时候,子昊眉心终于紧紧蹙起,体内气息逆冲带来的痛楚尽显无遗。药毒遇酒本就不易压制,方才又强行动用真气,尤其是最后那一剑,真气贯入剑境,直接以九幽玄通压慑场中所有人的心神。九幽剑境,这世上怕是没有几人能够与之抗衡,那样的结果早在预料之中,但九幽玄通的境界每上一层,就意味着体内的毒又深几分,反噬之力亦越发严重,两相纠结,此时经脉中翻腾不息的已分不清是真气还是毒势,他微微合目,紧攥的指节冷冷发白。

  没得他准许,离司不敢随便入内,只听帐内不断传来低抑的咳嗽声,好不容易止住,却又静得令人焦虑难安。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到里面子昊低声叫道:“离司。”

  那声音低沉疲惫,若不是离司全副心思都在帐中动静上,几乎就听不清楚。匆忙掀帘入内,只见子昊盘膝而坐,显然刚刚调息完毕,听她进来,简单道:“去沏茶来,要酽一些的。”

  离司见他脸色十分不好,小心劝道:“主人,子时都已过半了,再饮酽茶恐难入睡,主人若觉得口渴,稍饮些清露可好?”

  子昊似不愿多说话,只是抬头看了她一眼,离司心中一紧,立刻垂眸应道:“是!”

  “一会儿苏陵和且兰过来,让他们直接进来见我。”

  离司答应着退了出去,帐内极其安静,子昊双目半合,一动不动地坐着,似是想到什么事情,眉宇间依稀现出一丝隐忧,然而也不过瞬间,就又重新恢复了淡然与平静。

  离司出去煮水沏茶,想了一会儿,特地挑了一品“月泠雪霁”。洗马谷中山泉甘澈,正适宜这采自雪岭深处的清茶,注水入盏,玉瓷底色之下细叶如钩,一层清高淡爽的雾气随之浮起。她一边熟练地做着这些,一边心想都已经这么晚了,苏公子他们怎么还会再来帐中,不料刚刚弄好了茶,苏陵已在外求见。

  离司有些愣愕,待到苏陵催了一声,才想起端了盘盏引他入内。

  “主人!”

  子昊点了点头,暂未说话,只是接过杯盏饮茶,很快一盏茶便空了下去,他垂眸令离司再添新的,这才问苏陵:“见了古秋同还是叔孙亦?”

  苏陵道:“两人都来过了。”

  “如何?”

  “古秋同年长稳重,话并不多,看得出他一向尊重且兰公主的决定。叔孙亦心思十分敏捷,考虑的也比他人要周密,问了不少帝都旧事,包括九夷族女王,当然,他问得最多的,还是昔国。”

  “昔国这三年来待九夷族仁至义尽,对之影响非同小可,他们自是要亲自确定你的想法才行。”子昊对此毫不意外,只淡声道,“以古秋同为帅,叔孙亦为副,且兰这两个人用得倒是不错。”

  “是,用此二人公主显然是精心考虑过。”古秋同之沉稳辅以叔孙亦之机智,身为主将的人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要能支持自己的决定,又同时重用颇具才略的副将,不但发挥他的最大作用,更能从旁对主将造成隐形的牵制。权衡取舍,不失用人之道,苏陵一边想着,随手便拿起面前的茶抿了一口,只一口,突然蹙眉。

  这盏茶极浓,至少多放了两倍的茶料不止,“月泠雪霁”以其味清香缈为品鉴之道,如此冲泡不但可惜,更失了应有的灵淡之气。苏陵为人风雅,深谙茶道,盯着这茶极为费解,一抬头,却见子昊已经又饮下一盏,离司也在他的示意下再次添茶。心中一震,这分明不是品茶,更不是解酒,而是借了浓茶强自提神,苏陵目光便往离司那边一落,两人刚交换了一下目光,便听子昊问道:“且兰呢?”

  苏陵放下茶盏:“古秋同和叔孙亦从我营帐离开,便去了公主那里,九夷族的几位长者和其他将领先前都已经都在公主帐中了。”

  “嗯,再等一等。”子昊合上双目,下意识地用手撑了撑额头。苏陵虽不想他过于劳神,有些话此时却不得不问:“主人,若九夷族今晚的决定不尽如人意,请主人示下,该如何处置?”

  帐中安静了刹那,离司斟茶的手不由便一紧,便听主人的声音自那薄霜样的水雾中淡淡响起:“弃子无用,斩草除根。”

  漠然,漠然而决绝。

  指掌间暗影之下,那般清寒的眼,那般静冷的目光,仿若孤峰之上千年玄冰,不含一丝情绪,不带一分迟疑。

  心头震荡,离司手底的茶险些便自杯中溢出来,慌忙收手,耳边传来苏陵同样平定的回答:“属下明白了。”

  不必动用昔国的兵力,终始山中五万精兵便有把握完全控制整个洗马谷,那么一日之后,雍朝大地之上便不会再有九夷族的存在。只是倘若如此,必要做到万无一失,走脱一人都会惊动诸国势力,引起无谓的麻烦,那么倒也需费些周折。子昊轻轻一拂袖,抬手取了茶盏啜饮,无须看,便知这得力助手心中必已有了恰当的布置,复又一笑:“苏陵,多虑了。”

  苏陵抬起头来,脸上亦露出温雅淡笑,根本看不出心下思虑筹谋之事,“谋定而后动,不失先机,主人以前曾这般说过,苏陵一刻不敢忘。凡事多想一想,总比不想要好。”

  子昊向身后软垫上靠去,抬眸示意,离司便取了两片熏香置于镂花银炉中燃起,服侍他多年,早已能准确理解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无须他多说一句话。他腕上的黑曜石串珠滑下,习惯性地把玩在手中。苏陵和离司都知他正在想事情,无人出声打扰,一缕幽雅的竹木香气袅袅散开在帐中,隐有雨后初霁的清致,缈远怡人。过了片刻,子昊淡淡说了四个字:“且兰不会。”

  苏陵道:“应当不会,但是,且兰公主毕竟是女人,女人善变,有时候行事会出人意料。”

  子昊笑了笑:“且兰很聪明,她刚从终始山回来,有些事情应该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三年征战早已使她成为九夷族真正的决策者,对于九夷族,她就是那个可破可立的‘一’。”

  苏陵此时才完全明白他这几日一直要且兰随行的用意,对于九夷族,且兰是那个足以控制全局的“一”,而对于天下,九夷族同样是那个至关重要的“一”。征伐九夷的战争,使天下棋局出现微妙的转折,九夷族背后牵扯的势力错综复杂,有帝都,有昔国,有楚国,就连穆、宣等国也无不想要插手其中,只是被楚国那个风头极盛的少原君生生压制了下去。三年之前,尚未完全控制王城的东帝亲手在棋盘上落下了这样一枚棋子,牵制诸国的同时促成了帝都王权的更替,如今翻手乾坤,又使之成为各方势力博弈的关口。

  千丝万缕,牵之一线。所以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收服九夷族是必然的一步,决不容有失,但事情若要做得再把握些,其实还有个更好的法子——且兰公主,是一个女人。

  苏陵这样想着,便将这想法说了出来,子昊似乎一愣,随口道:“我知道,她自然是女人。”话一出口,苏陵、离司,连他自己都不由笑了一笑。苏陵笑说:“主人,且兰公主不但是女子,还是个十分聪慧美丽的女子。”

  离司亦笑道:“公主不但人生得美,而且性情温柔,沉静大方,极好相处的。”

  “哦?”子昊略扬了扬眉梢,但笑不语。

  苏陵斟酌了一下,其实那日在终始山时有些话便已想说了:“主人,以前是怕王太后借机安插凰族女子入宫,主人一直托病不立后妃,这一拖就是好几年,如今已没了这顾虑,主人何不考虑一下此事?”

  子昊随意笑了一笑,不置可否,垂眸静了会儿,突然抬头看向他,问道:“且兰确实不错,你一样未纳妻室,不曾想一想吗?”

  苏陵极为意外,不由怔住:“主人怎会突然有这般想法?”

  目光微微一停,子昊轻扬唇角,却不知为何没有再说话,重新垂下眼帘。墨色的玄石串珠在他修长苍白的手指间一颗颗落下,偶尔闪过幽亮的光泽,深潭般映着那双清静的眸子,很长一段时间的静默,他才缓缓开口道:“此事无碍大局,以后再说吧。”

  面前两人不约而同生出一种感觉——每当遇到且兰的问题时,他的态度总会有些难以言喻的复杂。他似是对且兰另眼相待,在她面前时常会流露出一些愉悦的情绪,那无人可以抵抗的微笑显然让且兰逐渐放开芥蒂,对他越来越亲近,越来越信任。但令人费解的是,于此同时,他又刻意保持着和她的距离,似是出于某种顾虑,不愿让她太过依赖自己。

  这情形落在苏陵和离司眼中都有些奇怪,但又想象不出原因。子昊却没有注意他两人神情中的这点异样,低头再饮了一盏浓茶。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盏茶了,茶虽酽,但效果似乎并不大,一层层淡渺的轻烟缭绕在身畔,神志竟不受控制地有些昏沉,抬手握了下左肩,尖锐的疼痛立刻自伤口扩散开来,利刃般激得精神一振。离司突然见他外袍滑开,底下徐徐渗出一片血迹,浸染白衣分外醒目,吃惊道:“主人,留心伤处!”

  此时隔帘掀动,一天星光洒入,照见女子白色劲装的身影。

  子昊阻止了离司检查伤口的动作,目光一抬,半空中和那双明丽的眼睛相遇,两人谁也没先说话。过了稍会儿,且兰唇角忽然微微上挑,子昊稍一合目,眼中深深浅浅的倦意便在这一刻化作平静淡笑。

  眼见他两人的神情,苏陵也大概知道了结果,对离司望去一眼,起身道:“主人,没什么事的话,我先回去了。”

  子昊点头,顺便吩咐道:“过些时候我会将靳无余调离中枢,你安排一下,由他接手洗马谷兵权。”

  “是。”苏陵略一欠身,微笑答应,温文从容一如既往,身旁两女却都难掩瞬间的惊讶。

  一句话五万大军统属变更,数年心血移交他人,苏陵却仿佛是接受了再平常不过的一道命令,毫无犹豫,更无迟疑,躬身,抬头,君臣二人目光交错,那种无法形容的平静的默契,竟令且兰心中一时震动不已。目送那俊逸蓝衫消失在帐外,正有些愣愕,眼前突然多了件东西,却是离司将取来的伤药塞到了她手中,匆匆福了一福,头也不抬,“公主,我……我外面好像还熬着药呢,主人肩头的伤口裂开了,麻烦公主!”说着根本不等回答,紧随苏陵掀帘而出。

  出了营帐,离司大大松了口气,继而又有点儿俏皮地眨眨眼睛,忍不住问道:“苏公子,你看主人会让且兰公主入宫吗?”

  苏陵低头踱了几步,“势之所趋,或者可能。”

  离司回头看着帐中,主人心里应该很在乎公主吧,若公主真的能入宫,那可是再好不过了。多少年空阔幽深的长明宫,和主人一样,冷清到寂寞,安静到孤独的宫殿,即便是仆从如云却依然岑寂如水的宫殿,若是多了女子清亮明媚的笑声,会不会从此变得和以前不同呢?心中存着几分期许,深深呼吸一口清凉的空气,离司脸上便露出了期待的微笑。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帐中垂帘一掀而落,子昊有些啼笑皆非,如此拙劣的借口,离司这丫头真是连一句谎话也不会说,无奈摇头,耳畔响起且兰的声音:“先前还好好的,伤口怎么会裂开呢?”遇上她温柔的目光,他淡淡笑了笑,“一时没留意。”

  且兰取了干净绷带半跪在他身边,小心地帮他褪下外衣。她在军中常亲自替受伤的将士们包扎伤口,这些事情驾轻就熟,子昊手臂下意识一僵,但随即恢复了自然。微微垂眸看向眼前女子,这七年来除了离司外,就连子娆都不会同他如此亲近,夜阑人静,灯火如画安然,女子柔软的指尖拂过肌肤,灯下剪影随之略略晃动,似水中涟漪,似风儿微漾。注视着那张柔美的容颜,心中忽有说不出的感觉慢慢洇开,合着唇边无声的低叹,恍如一点血色落上那月白丝衣,渐渐地,在纯净中渲出丝缕繁复的纹路。

  “好在血还没有凝结,否则就会……”正说着话,且兰手突然停了下来,原本轻松的神情被一丝惊诧取代,僵了片刻,才抬起头来,声音涩然,“我这一剑……竟然伤你这么重?”虽知浮翾剑锋利无比,虽知当时自己恨极用了全力,但真正看到这几乎贯透身体的伤口,仍是惊在当场。那是浮翾剑,随手挥出便足以断筋裂骨的上古神器,看这伤口的位置,只离要害部位不过数寸,剑气定然已伤到了他的心脉,难怪这些日子他看起来一直十分乏累,频繁的咳嗽总也止不住,即便是常人受了这样的伤也至少要静心调养数月才行,何况离司说过他的身子并不太好。

  且兰抚过伤口的手指冰凉,此时心中空白一片,竟不知在想些什么。子昊在她还没来得及注意前将衣袖一拂,恰好遮住了小臂上那些细密的伤口,淡道:“早便没事了,这本就是我欠你的,不必在意。”看她还愣着不动,复又笑道,“怎么,不会是想要我就这么等下去吧?”

  且兰这才回过神来,急忙替他换药止血,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直到处理完毕,才轻轻说了一句:“其实你并没有欠我什么。”

  子昊收回手:“王族有负于九夷族,举世皆知。”

  且兰摇头:“你做得是你必须做的事,而我……”

  子昊截住她的话:“三年来情势至此,怪不得你。”

  且兰收了伤药,沉默着帮他披好外衣,而后方道:“不知者不罪吗?但这一点承担后果的勇气,我还是有的。”

  子昊散拢衣襟,低头看她半晌,目光平淡而柔和:“且兰,你的族人所受的苦难,你家国的毁灭,你这些年所承受的一切,甚至还有你母亲的生命,与这些相比,这一剑实在并不算什么。我说过,我做出的决定,该付出的代价我一定会付,我不喜欢和老天做不公平的交易。”

  且兰蹙眉道:“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上天造人造世,何曾真正公平过?”

  子昊一笑,道:“我倒觉得有,对我来说,天下诸事都公平得很。”

  且兰道:“我不信每件事情都是公平的,就像……就像你自己,”她抬头看他,迟疑了一下才道:“你一直痼疾缠身,难道不觉得自幼便要受这样的苦,是苍天对你太不公平吗?”

  “是吗?”子昊向来不愿和人谈论这个话题,此时却并不以为忤,只是淡然道,“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要得到什么,将付出什么,所得所失价值几何,我自己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别人眼中的看法和我没有任何关系,那只是他们所认为的得失公道罢了。”

  且兰在灯火下微微侧头,觉得他的话似乎无可辩驳,却又好像不合常理:“所以你认为这一剑很公平?”

  子昊道:“且兰,你不妨记住,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我受你这一剑,只是用来交换我需要的而已。”看向且兰眼中骤然泛起的波动,笑意微深。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淡到冷酷,且兰在一瞬震动后却有暖意自心底升起。直觉在那无法触摸的真相之中他并未将她当作一个交易的对象,而是正告诉她更加真切的事实,教她如何在这乱世中求存求胜——那是,一种保护的姿态。

  这种感觉太过意外,透过长长的睫毛落下的阴影,她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此时此刻,分明和他如此接近,却像面对一片莫测的渊海,广阔的海面似乎永远风平浪静,令人无从窥探那至深处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世界,怎样的波涛激流。但越是如此,他越是吸引着她,越是让她感到亲近。

  是的,是亲近的感觉,令人可以完全放松的亲近。灯火之下那双眼眸,含一点儿淡倦的暖,温雅的柔,望过来时若有星辰幽光坠落,那样无边无垠的清静,似乎令人就此沉沦下去。落入了他的思绪,面对着他几近冷澈的清醒,一切心思都是多余,他只会淡淡看在眼中,了解但并不需要。

  “那么这一剑,你要交换的是什么?”她轻轻一扬眸,朦胧灯色在眉间落下清丽的光泽,冰肌玉骨,剔透的眼神。

  子昊唇边渲开淡笑:“我要你,和九夷族的忠诚。”

  且兰眸光轻轻闪耀,片刻之后,在他的注视下开口道:“你想不想知道刚才在我帐中,古秋同他们对今天晚宴的看法?”

  子昊缓缓向后靠去,含笑摇一摇头。

  “你以那般手段,将他们几人压得话都说不出一句,难道就不想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

  子昊低低轻咳,再次摇头:“我只关心结果。”

  且兰又盯了他一会儿,一声轻叹,长身跪起,从怀中取出一样东西托在掌心,而后笑容微肃,以诚敬的姿态双手举过头顶,俯身低下头去:“且兰此来,是代表所有九夷族人将月华灵石奉于主上,并在灵石之前盟誓,九夷族愿重新归服王族,为之生,为之战,为之存,为之亡。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九夷族人将以生命遵从主上的一切决断,绝不背叛!”

  一字一句,重复了曾经古老的盟誓。她将灵石奉至他面前,连同九夷族未来的命运。灵石中传承自千百年前天地初开时神秘的力量,在她的真力催引下发出清明灵光,照亮四壁,营帐中一片清辉如水,净彩纷呈。

  九石出而天下一。

  灵石光芒映入东帝岑寂的眸中,明亮与暗沉交替,仿佛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落下千年光阴遥远的痕迹。

  天下之大,九域分立,无论王族如何尊贵,终究是九域、九族、九国、九王,所有纷争,由此而始。唯有天下一,同国政,同疆土,同君臣,方可减少各国对立带来的战争与杀伐,由分而合,由乱而治。

  子昊轻轻抬手覆上她的掌心,指尖相触,九幽玄通真气透出,月华石骤然光芒四射,与他腕上黑曜石交映生辉,一室流光璀璨。九幽玄通能将玄石的灵力发挥到极至,传说中九转玲珑石的秘密,便在于其中蕴藏的无尽的灵力,但究竟九石齐集会发生何等逆转天地的事情,其实连他也十分期待。

  光华落尽,收敛在指尖,月华灵石重归平淡。且兰微微松了口气,子昊闭目调息一会儿,“今后你和九夷族可有何打算?”

  且兰道:“我想率族人迁回故国旧地,不知你意下如何?”

  子昊抬头道:“为何?九夷故国一片荒乱,此时并不适合回去,洗马谷相对来说反而更好一些。”

  且兰道:“刚才和古秋同他们商量过,大家对目前形势各有些看法,几经斟酌,才有了这个打算,但你若不同意,那便作罢。”

  子昊抬手取了案前常备的帛卷:“是怎么想的?不妨说说看。”

  且兰被他手中的帛卷吸引,如此细致入微的王舆江山图,十分难得一见,也只有王族手中才会有。俯身细看,在图中找出九夷族故国的位置,指尖沿夕水向北移去,道:“是这样,你看,九夷故土虽然地域不算广阔,但从地理位置来说,与昔、昭两国正好连成一道拱卫帝都的防线,这三年战争下来,九夷族的国土有小半沦为残城荒野,但更多地方却落入了楚国的掌控……”

  子昊突然问道:“这是否是你当初去楚国借兵的条件之一?”

  且兰沉默了一下:“话虽不曾这么说,但其实我和皇非都清楚这个结果。即便能够抗击王族大军,九夷族也根本无力保守国土,楚国插手乃势之所趋。而对于楚国来说,这便是打开了面向王域的前线,他们可以随时发兵入境,只要皇非心有此意。”她看向子昊,子昊微一抬头:“说下去。”

  且兰道:“你发了那道罪己诏,兵不血刃平定战争,让楚国也碍于仁义之辞暂时放弃了进一步的军事举动,为王族争取了有利的时间,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重建王域南面防线,否则楚国便会是王域最大的威胁。以皇非用兵之利,他可以随时进攻帝都,想要阻拦烈风骑并非易事。虽然我相信以你之能加上终始山中的兵力完全可以和烈风骑抗衡,但也极可能是两败俱伤,从而使你和皇非一直都费尽心机牵制着的穆、宣两国有机可趁,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天下混战,我想,这应该不是你想要的局面。”

  子昊淡淡道:“继续。”

  且兰道:“我不敢保证楚国一定肯归还到手的城池,但如果你以王族的名义发布诏书,明令九夷族重新建国,皇非或许不会与我为难,至少他不会料到,九夷族会重新归服王族,而且不管怎么说,我和他毕竟还有些师兄妹的情分。”

  “你与皇非这对师兄妹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一句波澜不惊的问话,切中的却是看似无关紧要的重点。

  且兰无声低叹,复又一笑:“对我来说,是先有皇非这个师兄,而后才拜入师父门下。师父对王族很有偏见,他花费半生心血教出皇非这样一个出色的徒弟,最大的目的便是与王族作对,其实就连收我这个弟子也是一样,所以楚国对王域的威胁不容忽视。”

  仲晏子,子程王叔,皇非,楚国。看来若有机会,还是得和王叔好好聊上一聊才行。子昊随手轻挑那银盏中的灯芯,灯焰在他掌心摇曳一暗,忽又亮起,映得那张淡漠的面容越发幽邃,唇角丝缕薄笑便显得有些深远:“事无绝对,最大的敌人也可能变成你最好的帮手。”

  且兰道:“何以见得?”

  子昊将仲晏子与王族的关系简单告之,但对往日宫中诸事只是一言带过,未加详述。纵如此,且兰还是吃惊不小,不曾想到其中竟有这样一番恩怨,低头沉思一会儿,说了一句特别的话:“皇非是个非常骄傲的人。”

  子昊道:“骄傲而又有资格骄傲的人,一般都很有野心。”

  且兰道:“所以有皇非在的楚国,也必然会有称霸的野心。”

  “那如他所愿便是。”子昊漫不经心地道,“但你的提议我同样接受,两日之后,帝都会颁下九夷族复国的诏书。”手边帛卷一展,已有的定计一一与她道来。两人谈到细处,浑然忘了时间,一盏明灯光影如玉,伴着女子轻柔的话语,浅浅丽影投落在近旁削瘦的肩头。静夜阑珊,不再见往日孤灯下独思无眠的寂寥,帐外星河璀璨,漫漫无尽……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一叶轻舟,迎着天光水色顺风扬帆,如平川驰马,直放楚都。玄衣劲装的男子独坐船头,合目入定,神色静穆,一任江风扬起衣角发带,沿途风物变幻,而他却一直静坐不动,仿佛已然融入了广大的天地之中,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他分毫。

  船行顺水,轻浪隐隐,身后突然“嘻”地一声轻笑,江中水波扬起,十余尾白鱼出其不意地跃出水面,水花漫天,散如雨落,眼见连鱼加水便要落到他身上,船头剑光一闪,一柄长剑不知自何处弹起,吞吐如电,“噼啪”轻响声中,高高跃起的白鱼不断被长剑侧锋击中,阳光下纷纷化作耀目的弧线,重新坠入江中。

  “呀!漂亮漂亮,居然一条都没伤到啊!”随着一阵清脆的笑声,含夕大呼小叫地扑在船舷上往水中看去。夜玄殇收剑回头,正见子娆慵然步出船舱,江风中衣袂荡漾,眉目间说不出的媚雅闲散,和他略一对视,都既有趣又无奈地看着这位令人头疼不已的小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