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非在看,楚王在看,他也在看,他在楚国的布局需要皇非,而皇非也同样需要借此外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局棋,终究谁是谁的兵将,谁是谁的盟友,尚未分明。也或许,永远都不会分明。

  隔着半室明光,子娆看到案旁素白广袖之下,那串幽净的黑曜石一颗一颗,无声无息地在子昊指间转落。她很熟悉他这样的动作,每当心中有事情需要斟酌的时候,或是将要做出一些重要的决断之前,他便会下意识地把玩这串珠。她知道那场即将上演的华丽的典礼,已落入了眼前这双修削的手中。

  “若那日你能到场,无论见不见其他人,楚国这次都是白费心思了。”

  子昊侧首,目光在她隐约的笑容中掠过,微风一样浅淡,转而无痕,“离司,叫商容来。”

  离司立刻出去传话,子昊于座中阖眸静思,不一会儿听得脚步声进来,便淡淡吩咐:“穆国既然已有位公子人在上郢,三天后含夕公主的及笄典礼,太子御便没必要出席了。”

  商容闻声知意,躬身道:“老奴明白,这就派人去办。”

  “传令昭公,让他以帝都名义降旨贺含夕公主及笄,赐她长公主封号,顺便晋封楚王。”

  “是。”

  “还有,”子昊睁开眼睛,声音有条不紊,“即刻晋封且兰公主为九夷国女王,赐九夷族封地五百里,城池三座,三日之内将这旨意传遍诸国。”

  “是。”商容领命之后,抬头问道,“主人,九夷国地处昭、昔、楚三国与王域之中心,四面环围,似乎已无地可封,请主人再加明示,老奴也好告知昭公清楚拟旨。”

  子昊道:“息川之南王域所属,尽可封之。”

  此言一出,身旁诸人都略有些吃惊,五百里封地虽是不小的恩赏,却也说得过去,但将王域之地分封候国,却是从无如此先例。苏陵方要开口,忽然想起些什么,脸上露出几分笑意。一抬眼,见九公主红唇淡挑,似笑非笑,显然也察觉到了什么。

  苏陵他们走后,子昊一直默然沉思,许久抬头道:“子娆,记得你说过,王叔和樵枯道长住在少原君府一处别苑。”

  子娆微微侧首:“你要见王叔的话,最好不过三天后大典之时,只要让含夕稍作安排便可,特地拜会,倒落在有心人眼中了。”

  子昊眸中泛起笑意,轻亮的光影底下淡淡闪过:“你比我想得周到些。”

  含夕及笄之典,诸国俊彦云集楚都,其中却特邀了一位且兰公主。三年九夷之战,真真假假师兄妹的情分,皇非与且兰是否曾有其他特殊的约定,关系到数方平衡,不得不加以确定。最清楚此事的莫过于王叔,能够加以左右的也是王叔,他这时候亲自走一趟,自是理所当然。

  人既已在此,他就不会给楚国任何与他国联盟的机会,因此看重含夕,因此册封且兰,因此要与王叔深谈细聊。子娆一双清眸晶莹剔透,似要看到他心尖上,笑问着他:“五百里王域,算是封赏呢,还是问聘之礼?”

  子昊手中的灵石串珠微微一顿,幽深的眼中漫过浮云般微妙的情绪。

  乍听此言,近旁离司又惊又喜,主人……难道是决定要娶且兰公主了吗?原先苏公子的估计竟是没错呢!欣喜之中,却见主人面色如常,一片心绪不露的静漠,只是目光落在公主眼中,隐隐带出些深意:“我去见王叔固然是因且兰,但还有另外一事,便是亲自向王叔道声谢。”

  子娆倒不解了:“道谢?为何?”

  子昊看住她:“谢他在魍魉谷中及时出手相助,否则,你怕不还要再领教一下樵枯道长的厉害。”

  子娆怔住,心念飘转,便知他已将魍魉谷中诸般惊险都在含夕那儿问了个明白。原想避重就轻拖延一时,过段时间他说不定便忘了,却还是小觑了他的耐心和记忆力。他知她不会说,所以并不追问,他更知事情不是她同夜玄殇入谷遇上含夕找到烛九阴,再因王叔和樵枯道长的交情取到蛇胆这么简单,所以未弄清实情,也从未发作过。一抬眼,只见他唇角笑容收敛,目光沉沉扫来。在他一动不动的注视下,两弯密密羽睫细细微微地颤了一颤,她垂了眸,站起身,袅袅然对着面前神色清漠的男子低头,屈膝而下,一字一句都说得柔顺:“子娆知错,请王兄责罚,子娆以后再也不敢了。”

  莹莹晶眸里藏着一点流光灵动,这一拜,离司明显看到主人唇角微微一搐,似是想说什么,生生又忍住。

  知她向来肆无忌惮,魍魉谷这样的险地如今能去,往后就也敢做出别的危险的事,原想借机责她一番,以防将来真有不测,此时却自无言。只因话到嘴边,想不出该责她什么,她这般低眉认错,却又究竟错在何处?

  心有所求,必有所患。

  他看得到结果,生死从容,将一切算定谋定此身无畏,却只怕有那么一天,她所求所愿,毕竟伤痛。

  欲要护,偏偏无从护起,江山天下,护得了人,却如何护得那颗凝雪透冰玲珑心?

  胸口窒痛未及防范,一声咳嗽冲口而出。子娆蓦地抬头,见他脸色发白,只道他是真的动了怒,慌忙道:“子昊,真的是我错,你别……”

  话音未落,子昊一合目,抬手止住她。睁开眼时,只淡淡道了几个字:“下不为例。”起身而去。

  少原君府,重门朱墙灯如火,照见雕楼华台,殿宇连绵,堂皇不似人间。

  一辆华贵的马车稳稳停下,善歧在侧翻身下马,上前请道:“姑娘,可以下车了。”

  绣帘掀动,玉指如葱,精美的凤蝶穿花垂玉步摇颤悠悠轻晃在乌发之侧,款款动人,车中美人移步,袅娜而下,扶了小鬟的手对一路护送的侍卫们转眸流笑,往府中媚行而去。

  每每奉命行事,善歧已是不止一次去半月阁接这美姬入府,如今走在她身畔,一阵阵似花非花,似露非露的幽香飘过君府美苑月下长廊,有意无意荡漾在鼻尖眼底,仍叫人一时心猿意马。

  穿花拂帘,半弯新月照见媚影扶疏,白姝儿对皇非起居之处极是熟悉,人未入内,笑语已娇软传至:“好香的酒气,公子今夜怎么这么有雅兴,得了什么好酒要姝儿来陪?”

  室中一张宽大舒适的雕花香榻,皇非手把晶盏斜靠其上,一身锦丝单衣雪色流逸,如玉如月的料子衬着金丝玉带随意束起的黑发,不输王服缨冠的风华。听得白姝儿进来,目光未离开面前的棋盘,一枚棋子“嗒”地落入局中,懒懒笑道:“来得这般迟,先罚酒三杯再说。”

  白姝儿媚婉抬眸,忽而见到两旁站着执壶捧杯的女子,面色隐约一变,却立刻转出笑容:“三杯酒下去,姝儿便要醉得不省人事了,岂不扫了公子的兴?不如先让姝儿替公子斟酒赔罪。”抬手自旁取了玉壶,目光掠去,“哟!公子府中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子?这容貌身段,可真真招人怜爱呢!”

  皇非一抬头,伸手揽了她过来:“紫衣的叫拢月,原是宫中女吏,本君喜欢她害羞时的模样,昨日向王后讨了入府。绛衣的叫召玉,却是大王赐下的,原本还有一人,不过回来路上凑巧被左营禹将军看中了,本君欠禹将军一顿酒忘了还,只好忍痛割爱。”

  白姝儿陪他饮一杯酒,眼角斜斜扫向两个女子,含嗔流怨地道:“怪不得公子一连几日都不去半月阁,原来家中另有了新欢。”

  皇非低头看她,兴味十足:“新欢不如旧爱,来,帮我看看这盘棋。”

  白姝儿就势偎在他身旁,端详那棋局,看来看去,却只摇头:“楚都谁人不知公子棋艺非凡,姝儿哪有能耐解公子的局?公子莫要难为人家了。”

  皇非目光在她脸上一转,悠然以指叩案:“此番你可猜错了,这棋局是别人设了要我解的,很有些意思。我是在想,就此赶尽杀绝呢,还是再玩几手解解闷,一时间竟有些拿不定主意。”

  白姝儿将眼梢媚媚地掠他,软语动人:“要姝儿说,怎么都一样,反正都逃不出公子的手心嘛!”

  皇非仰首而笑:“哈哈,说得好!”此时忽听外面善歧禀道:“公子,北边来信。”

  “拿进来吧。”皇非松开怀中之人,白姝儿迅速和侍立在旁的召玉对视一眼,目含疑问,却碍于屋里还有拢月在,一时不方便说话。透过锦绣画屏只见皇非接过善歧奉上的一卷密信,拆看之后转身进来,随手放在书案上,就着砚中香墨抽纸润笔,三言两语写罢回信,重新封在密卷中。“即刻送回,不得有误。”

  善歧领命而去,皇非挥手令拢月和召玉一并退出,步至榻前,含笑打量灯下的白姝儿:“酒色新霞上玉肌,几日不见,越发迷人了。”

  白姝儿软袖一飘,一双玉臂水蛇般缠住他脖颈,盈烟锁媚的眼中春色横生:“比你新得的人儿怎样?”

  “你说呢?”酒盏掷开,皇非反手拥她在榻,半醉半醒的目光,却似一眼便看尽那轻娟薄纱里诱人的妖曼,柔软的蛇腰纠缠上来,女子细细娇喘,恰到好处地迎合、辗转、挑逗……

  锦帐飘垂,金灯玉影照画屏,一室暖浪,云雨浮香。

  “公子。”白姝儿柔若无骨地依在皇非肩头,皇非微阖着眼靠于枕上,抚弄着她滑腻的香肩,丝衣半敞,更衬得姿容风流。

  “唔。”

  “听说西山寺有两株异种雪昙,每逢朔月花开,香怡灵台,美奂绝伦。姝儿一直想去观赏,却都没有机会。”

  但凡得尽欢爱,女人总会适时提出些小小的要求,皇非唇边飘出笑意,懒怠抬眸:“这有何难?你若喜欢,明日我便命西山寺主持将那两盆花送去半月阁。”

  “公子!”白姝儿急急嗔道,“雪昙花乃是佛前圣品,姝儿哪敢如此亵渎,但求一观足矣。只是夜黑路远,总难成行,不知今晚公子可有兴致?”

  妙目盈盈诱他,殷殷相待。皇非俊眸泛笑愈见深味,忽然扬声吩咐:“善歧,备车马,本君今晚陪白姑娘夜游西山寺。”

  府中御者侍卫一阵忙乱,片刻之后,白姝儿随少原君登车而去,临去前对随后侍奉恭送的召玉丢下了暗暗一瞥。

  金月如钩,花木影深。赫连侯府中灯火未熄,一道人影越过回廊,闪身入室。

  “侯爷!”

  赫连羿人抬头,看清来人面目,顿时起身:“是你!”

  灯影下,原在少原君府的侍女召玉一身夜行黑衣,身段窈窕纤美,曾受过特殊训练的微笑端雅中不失柔丽,举手投足别具风韵,足以让任何男人为之心动。她看得无人,上前对赫连羿人拜下:“召玉恭喜侯爷!”

  赫连羿人皱眉道:“今日得知你和青屏两人被大王赐给了皇非,不能随侍君侧,本候正为此心忧,何喜之有?”

  召玉眼中荡过一笑,自怀中取出一折密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皇非生性风流,这次虽无意中破坏了我们原先的计划,使我和青屏无法接近大王,但堂主却棋高一着,侯爷看过这个,定会转忧为喜。”

  赫连羿人展信而阅,金纸墨书,笔锋峥嵘,上面赫然竟是宣王与少原君的密约。

  第41章 第九章

  曲岭峡,一道深涧奔流汹涌,自乱石嶙峋的山口直泻而出,一路南下,形成深流广阔的沣水连接楚江,自此以西,乃是峰峦叠嶂的穆国山川,东面却是沃野起伏的楚国大地。

  整个曲岭峡唯有一条道路通往楚穆国界、沣水之畔,一队人马正沿依山而开的羊肠险路缓缓前行。这一行人皆是墨色底袍,外结银白武士服,袍甲上的虎纹装饰表明他们不同寻常的身份,就连座下骏马亦都是百里挑一的良驹。

  快要行出山峡,为首之人调转马头,回到队伍中心,对一人禀道:“殿下,再往前便入楚国国境,我们今晚可以乘船改走水路,明日即可到达楚都。”

  “派人先行安排,务必在天黑前登船。”那人看去不到三十岁年纪,深目薄唇,面貌英俊,一身纯白轻袍软甲绣以精美的白虎纹饰,侧佩金鞘长剑,神容威武,说话时难掩颐指气使,显然一向惯居高位,若非闪烁的目光总令人感觉有些阴沉不定,倒是颇具霸主之像。这正是当今穆王长子,现在国中独掌大权的穆国太子,夜玄御。

  楚王此次为贺含夕公主及笄广邀宾客,所请嘉宾除九夷族且兰公主外,皆是诸国年轻显贵,或已登基为王,或正身为储君,无不在本国权重势威,一言九鼎,其中宣王姬沧、昔国苏陵、柔然族王子万俟勃言都在受邀之列,太子御更是座上贵宾。

  如此盛会,风云群聚,楚国王妹及笄待嫁,必将对九域局势造成不小的影响,太子御断无缺席之理,临行前挑选这六十名白虎禁卫随行,沿途复有穆国军方调兵护送,眼见快到楚国,方传令军队归营。此时放眼前方,峡谷口遥遥在望,天色渐暗,山中猿啼声声,飞鸟绝迹,一片萧厉森然,不由一夹马腹,命道:“加速前行!”

  身前侍卫刚刚领命,忽然感觉周围传来一阵强烈的震动,身下坐骑长声嘶鸣,双蹄猛地离地,几乎将他掀下马去。紧接着前方轰然巨响,几块硕大的山石自崖顶坠落,眨眼间便将道路截断。

  漫天沙尘扑面,顿时将众人埋入一片昏暗之中。

  未及有所反应,崖上响起细微的机括声,骤然之间,无数利光从天而降,急雨般飚向太子御所在方向!

  “保护殿下!”当先四名白虎禁卫飞身后撤,手中长剑舞作利盾,挡下漫空劲弩,护着太子御退至崖前。

  这一下事起仓促,六十名侍卫多有死伤,强弩刚息,一批黑衣人似从地下冒出,不由分说,杀向余人!

  纵被突袭,白虎禁卫亦非等闲之辈,双方在狭窄的山路上展开恶战,一时刀光剑影血溅深崖。此时前路已被完全阻断,若要进入楚国,除非过穿云关远绕昱岭,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及笄大典。太子御在几人保护下身处战圈之外,面色阴沉,眼见白虎禁卫已将刺客阻住,正要下令撤退,忽然,一道犀利的剑气自他背后袭来!

  太子御自少得天宗真传,乃是穆国数一数二的剑术高手,遇袭一刻骤然自马背上飞起,长剑弹出鞘中,于黑暗中划出凌厉的光弧,头也不回,反手疾挑对方空门!

  剑光之下,一个灰衣蒙面人凌空现身,太子御座下马匹一声嘶鸣卧倒在地,不及挣扎,便惨嘶着坠入山崖。四名白虎禁卫同时被鬼魅般出现的几个黑衣人缠住,将太子御等人完全卷入战局。

  四周刀剑交织,敌我难分,太子御锁定那刺客首领,显示出临阵不乱的高手风范,长剑循精妙角度刺出,当空一颤,带着令人心悸的利啸抢攻对手。

  灰衣人亦忽地折身,回剑凭空刺下。

  双剑相交,两人间精光爆现!

  但听“哧”“哧”两声,两道身影同时后退。灰衣人左肩之上血光迸射,竟未能避开太子御一剑反击,但他的剑尖亦自太子御前胸划过,挑破护身软甲,一张桃花细笺伴着鲜血飞出,一个急旋,落入了崖下奔腾的涧流中……

  三千桃花绽琼宇,人间胜景乐瑶宫。

  被选作含夕公主及笄典礼招待诸国宾客的乐瑶宫建于沅水与楚江交汇而成的一泊内湖之上。二水溶溶,三十里清湖如镜,其上以渐芳台为中心修造一十八座精巧水阁,一阁一天地,一步一美景,雕花彩石铺成的浮桥缦回相连,飞檐高低错落有致,当中繁花照水,次第当风盛放,若自高处望下,琼楼涟碧水,玉阙落芳华,湖中倒影层光叠玉,恰如一朵艳丽鲜花绽开在澹澹波光之上,美不胜收,渐芳台便也因此而得名。

  千回百转,精雕细刻,浮桥却只为看,往来水阁之间的宫人侍女从来都是泛舟而行。大典那日,彩衣宫女引棹踏舟,以玉盘盛托了新鲜采摘的奇花异卉送入阁中,并置美酒珍果待客,诸国王侯锦衣华冠,扈从如云,每有到者都绛衣使者引领至一处水阁,招待周到。

  渐芳台上更是装饰一新,当中以整块翡玉砌成祭天礼台,朱红之色烈烈,象征着楚国宗室血统的朱雀神鸟在阳光下振翼欲翔,与当空雍容的王旗相互呼应,四周五色羽旌簇拥招展,煌然不可逼视。台前琼阶,台下御道,皆尽香花从簇,倾珠铺玉,举目望处灿灿生辉,令人疑是那湖中粼粼波光漫艳其上,仅为一国公主及笄之礼,着实是奢华铺张到了极点。

  为方便观礼,四面水阁前的帘幔都早已用金钩挂起,但只有渐芳台北面一处小榭四面垂帘,轻纱飘荡之下,令人只见得依稀人影,却看不清其中情形,大异于其他观礼之处。

  在此伺候的两名侍女乃是含夕公主身边小小心腹,知道里面是公主极为重要的客人,奉了命不去轻易打扰。而那客人,也冷淡得很。说冷淡,却又似乎不是,为他引路时他对她们点头微笑,容色温雅恍若静川明波,但偏偏,就是让人觉得疏离。

  于是便那样屏息静气地关上门,退出,临窗而立的便只余了子昊一人。他透过幕帘飘逸的光影遥望渐芳台,各处风景尽收眼底,离典礼开始还有些时间,他闭目沉思一会儿,返身向外走去。

  阁中并无闲杂人等,隔着花厅,是对称而建的同样一间雅室,他在门前停住,叩门而入,里面一人布衣灰袍,颌下飘髯,一身冷傲之气自那旷逸的身形之中显露无遗。

  “子昊见过王叔。”淡淡一声施礼。仲晏子似乎对他的出现并无太多惊讶,虽十余年避退江湖,但曾经朝堂上周旋谋划,猜度人心自是驾轻就熟,刚才子娆那丫头突然出现,邀了老道士去寻酒喝,他便知其后必有因由,果然来的,便是当今东帝。

  却不回身,仍是稳坐案前看着窗外的情景,语气似慨似嘲:“你好手段,轻而易举,便令楚国这场盛典先减了三分声势。”

  轻纱之外,位于渐芳台右侧,楚王御座近旁的一处座席,人来人往似比其他地方热闹不少,一眼望去格外醒目。

  今日一早,帝都王令遍传九域,正式晋封且兰公主为九夷国女王,封城赐地,恩赏甚厚。未贺含夕及笄,先贺且兰封王,九夷族声势不同昔日,隐然直追楚穆,诸国纷纷具礼前来,以示友好,而且兰的座席也由原来下首一点,改为与宣王对席的尊位,而此处,原本是为穆国太子御预留的席位。

  太子御一行至沣水边境忽因急事返程,最终未能至楚,代为出席大典的乃是三公子玄殇。长街一战,穆国三公子声名鹊起,如今太子御无故缺席,少原君亲自相陪,诸国难免察觉风吹草动,前往他处结交之人也是络绎不绝,成为场中另一热闹所在。甚至连赫连羿人竟也一反常态,对这杀子仇人全然不计前嫌,与他把臂相谈,言笑甚欢,临走时还十分亲热地在他左肩拍了一拍,而夜玄殇,有意无意地向侧闪让,随即和身旁少原君迅速交换了目光。

  赫连羿人转身之时面色陡沉,两天前太子御在楚穆边界遭遇刺客袭击,以至缺席大典,少原君府嫌疑极大。但皇非两日来一直和白姝儿同进同出,不可能亲自出手,那么武功与太子御不相上下,却又杀之而后快的,便唯有和少原君府公然联手,也是将在此事中获益最大的三公子夜玄殇。

  方才的试探证实了这点,赫连侯府与少原君府由针锋相对而势不两立,太子御也一样与夜玄殇绝难共处,两相联盟,必以一方的落败收场,只看是谁先下手为强了。

  隔着纱幕,无论是且兰雪衣盛装引人瞩目的风华,还是夜玄殇那边迎来送往都看得并不是很清楚,水到渠成的事,并不需要再有太多的关注,子昊在仲晏子对面拂袖落座。

  仲晏子看他一眼:“若我所料不错,太子御想必是中了你的算计,以至被夜玄殇取而代之。且兰这里又是封城让地,王恩盛宠,风头几乎压过了今天大典的主角,五百里王域领土,你倒是大方得很。”

  子昊神情自若,不急不徐地道:“王叔言重了,我不过还夜玄殇一个该还的人情。而且兰,五百里王域不少,但也不算太多,那本就是她应得的。”

  仲晏子闻言,眉峰忽地耸动,扫视于他:“既如此说,看来有些事你早已心中有数。”

  子昊唇畔蕴有丝缕幽深的情绪:“王叔收且兰为徒,处处加以维护,难道不也是因此吗?”

  仲晏子重重哼了一声,似乎对他十分不满:“以且兰现在对你的心思,我对她再加维护,又有何用?”

  子昊眸子一垂,泛出无声淡笑:“王叔疼爱且兰,却何以如此苛责侄儿?我心中对一些事情虽有谋断,但与且兰相处不过月余,这等事,似乎也不是我能左右的。”

  仲晏子面上越见恼怒:“你既清楚实情,却与她同宿同行,恩嘉封赏不断。哼!我便该想到,从一开始你引她刺你一剑,便是想让她心存愧疚,凡事才对你言听计从,这番苦肉计未免也太过真切,难道连自己性命都不顾了吗?”

  “王叔说得对。”子昊双眸微抬,从容平静接他话语,“为大局计,侄儿确实不惮任何手段,此身如此,其他亦如此。”

  唇边笑意若隐若现,却未有一丝漫至眼底。他今日似是一反常态,纵然看起来温润依旧,纵然听起来话语平和,举止之间却隐有不可逆视的强硬。那种不经意间流露的帝王之威,时刻提醒着他凌然高贵的身份,使得那丝丝浅笑亦凛如冰雪,有着些许孤峭的意味。

  猛一对视,仲晏子心中似有熟悉的感觉闪过,那感觉挑起埋藏于十余年岁月中鲜明的画面,带得深眉隐蹙,目光便见凌厉:“不惮任何手段?好!真是像,不愧是那女人的养子,心机手腕如出一辙,有过之而无不及!”

  子昊容色不改,淡淡道:“若非如此,侄儿今天恐怕没有机会坐在这里和王叔说话。”

  二十余年言传身教,便只看也看得会了。重华宫中那亲手教导抚养,以母后身份伴他成长的女子,只手一人,将整个雍朝玩弄于指掌,那份心计与气势,直令整个王族俯首称臣。

  为达目的,不计手段之深险;为达目的,铁血杀伐若笑谈。便是这个专横跋扈的女人,也曾对少年时的东帝万分顾忌。是以研剧毒,入汤药,只为牢牢控制这颗棋子,然而药毒无法泯灭一切,改变的唯有笑容,颠覆了光明与黑暗,如今遮挡一切喜怒哀乐,温冷如玉的笑容。

  入室以来,子昊始终面带微笑。他今天着一身素衣,就连发间的束带亦是淡淡无暇的白,这样干净的底色下,那无尘浅笑中透出的,便是一片风色清寒。

  外面雅乐忽起,钟磬丝竹,繁丽悠扬,渐渐渲染出雍容而欢悦的气氛。伞盖如云冉冉,羽扇双双屏开,楚王与王后座舟靠岸,渐芳台上仪仗升起,典礼已正式开始。

  子昊垂下目光,举手斟酒,突然开口问道:“王叔可还记得,今天对于王族,是什么日子?”

  仲晏子微怔,待恍然惊觉,心头狠狠一窒。

  辛酉年庚申甲子日巳时三刻,襄帝驾崩于昭陵宫双文殿。

  是日,岐山星陨,一逝无痕,东海陡遭天灾,海狂如怒,地动山摇,沿岸五城化作浪底废墟,数千百姓葬身无存。

  这一日,本应是王族乃至整个天下尽哀之日。哀王之丧,绝丝竹,罢歌舞,禁酒肉,息烟火,九域服素。然自襄帝驾崩以来,诸候未有一次哀丧之举,王族亦无力加以分毫约束。

  酒满,子昊徐徐抬手对王叔一敬,仰首饮尽。

  仲晏子面色陡沉,喝道:“今日是你父王忌辰,你不降旨为他守丧,反而饮酒为乐!身为人子,未免也太过不肖!”

  子昊仍带笑,面无哀色,声音清淡:“我不降旨,是因为他不配。”

  九哀之礼,亲手造就了这乱世天下的先王,不配。

  烈酒倾心,眸若冷玉。

  何为孝,他不需要别人来教,如果不能抹去那个男人身上昏庸与懦弱的烙印,那么一切所谓“孝”都毫无意义。

  子昊起身而立,负手冷看外面歌舞喧哗,回首之时,袖中一块玉佩放至案前。

  那是一块盘云蛟纹玉佩,下结青穗灿然若新,玉佩本身却有着岁月的痕迹,显然曾经被人时常摩挲,而显得光色润洁。精雕细琢的美玉,栩栩如生的飞龙,然而,正中一道焦黑的裂纹将那原本腾云而起的蛟龙当中斩断,使得整幅画面透出几分刺目的狰狞。

  “王叔应该还认得此物吧?这是先王大行前手中遗物,侄儿今日代先王物归原主。”

  仲晏子身躯一震,他如何不认得?这玉佩的反面有一个金篆刻就的“洛”字,笔致劲洒,骨格遒美,乃是他的王兄,襄帝酒醉后亲笔所书——这是当初他裂土封王,襄帝在庆宴之上亲手赠予他的小小贺礼。

  自从那日以后,这块玉佩他从未离身,直到璃阳宫那场大火,倾天灭地,毁心焚玉。

  君恩手足,历历在目,生离,死恨。

  昭陵宫中不瞑的双目,凝作东帝静冷的深眸,牵动洛王眼底的痛楚。

  然而子昊什么都没有再说,似乎一切到此为止,他此来的目的也就只是物归原主那么简单。

  一阵悠长的鼓乐,渐芳台上群芳引退,歌舞毕,雅乐再起,织锦铺陈的玉阶遥遥而上,飞花间一抹鲜艳的娇红映入他漆黑的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