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不愧是大匠寇契的杰作,真是叹为观止!”彦翎收起薄刀,自地上一跃而起,不料身形甫动,却和夜玄殇同时色变!

  一阵机括转动发出的声响,如同数柄利刃一样穿刺敏锐的神经,原本已被阻断的机关突然毫无预兆地发动,强劲而密集的利箭,如同骤雨一般四面射来!

  夜玄殇已来不及思索任何事情,大喝一声“快闪!”一掌将彦翎震离原地,往层层箭雨中稍纵即逝的空隙处送去。彦翎身子腾空而起,半空中从绝不可能的角度翻转,闪电般回手扣他手腕,猛地借力一带,反使夜玄殇先他一步向外飞出。然而利箭疾快,铺天盖地地笼罩了整个空间,身处机关中心的两人已没有任何躲避的余地,冰冷的锋矢直砭肌肤!

  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夜玄殇身子重重撞上石壁,墙壁上忽有暗门无声无息地翻开,两人身子骤然下坠,数支利箭随之射入,擦着他们头皮飞过,“叮叮咚咚”坠落身边。暗门乍开即合,两人眼前顿时漆黑一片,听到外面利箭落地堪比急雨的声响,半天才恢复安静,不约而同地靠坐在地,半晌都没人说话。

  过了会儿,才听彦翎心有余悸地道:“天衣无缝,原来是这般设计,若这只是打发时间的小玩意,那寇契铸出的剑要厉害到什么程度?”

  一道机关居然计算时间两次发动,是算准了倘有人能破坏第一重机括,则非但精于此道,亦会发现面前乃是出自寇契之手的绝妙机关。依人之本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遇到顶尖的对手,即便是潜入敌境的情况下,也难免会为此耽搁一点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破除陷阱的得意和对新事物的专注会使人的警惕性无意中下降,而第二重致命的机关便恰在此时发动。

  方才两人死里逃生,不得不说侥幸,这般罕见的巧妙机关以及对人心细致入微的测断,隐在其后的少原君,究竟要借这天衣无缝的利箭防范些什么,仅仅是藏于衡元殿中的稀世之宝吗?而这突然出现在身后,意外地救了两人性命的暗道,又通向何处?

  夜玄殇长吐一口气:“去看看有没有出口吧。”

  “这次算我们命大……”彦翎从地上爬起来,忽然间目光一凝,对夜玄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夜玄殇亦察觉暗道中正有人往这个方向走来,两人迅速闪至暗处。

  “好像是这附近传来的动静,我们分头看看。”随着有人说话,脚步声越来越近,待到近前突然停住,一个身着烈风骑禁卫服饰的人在此低头,正见方才落地的几支箭矢。

  箭锋生寒,冷芒忽绽!

  一道剑影毫无预兆地自黑暗中闪现,血光轻溅而逝,彦翎及时伸手托住那侍卫软倒的身子,慢慢将人放下。对面传来另外一个侍卫的招呼:“定是你听错了,有什么发现?”

  彦翎随即压低声音,模仿先前之人回答道:“奇怪,你过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薄刃在对方出现之时一刀毙命,刀锋在彦翎指间打了个漂亮的旋转消失不见,他对夜玄殇指了指两个倒霉的侍卫:“是烈风骑禁卫,怎样?”

  “暗道定然通向少原君府。”夜玄殇将一件禁卫衣服丢给他,彦翎一把接住,故作夸张地叹气道,“龙潭虎穴啊!看来今晚是赶不及回去睡个安稳觉了。”

  深深黑暗之中,夜玄殇抬头一笑,剑眉轻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51章 第十九章

  利剑、长戟、坚盾……一排排一列列无法估算多少,随着空间不断拓宽,暗道不断向两侧生出分支,剑甲的数量亦逐渐增多,眼前便如一个完整齐备的武器库,足以装备上万军队的兵器不为人知地陈列在少原君府与楚王宫之间隐密的地下。继续前行,金铁相交的声音越来越清晰,炙热的空气不时涌入,使得暗道之中越发闷热,而出口处的情景更是令人蓦然心惊。

  面前宽阔的空间分布着近百个巨大的火炉,每个火炉前都有三两个工匠正奋力挥动铁锤,炉火、烟灰、汗水以及不绝于耳的锤炼之声交织在一起,一柄柄长剑、一支支矛戈在烈焰之上逐渐现出锐利的锋芒。火炉近旁,另有工匠汲水、搬柴、运送铁石和各种完成的兵器,近百人来来往往丝毫不见混乱,分工合作井然有序。由此而外,每隔数步便有两名烈风骑禁卫居高临下执剑戈而立,显然是担负着警戒及护卫的职责。

  夜玄殇和彦翎一进到此处,立刻压低帽檐站到出口旁边空缺的位置,不远处有个身着统领服饰的人向这边打了个手势,似是询问可有异常情况,彦翎精通各国军中令号,急忙举手回应,顺利蒙混过关。

  少原君府邸之下竟设有如此规模的兵器制造场,不知是因着谨慎还是对此意外的震惊,夜玄殇显得十分沉默,灯火底下不为人知之处,一双剑眉隐隐蹙起。

  “看出来了吗?这些人并非是普通的工匠。”彦翎的声音几不可闻地传入耳中。四周火光明亮,场中情形一目了然,除了几个年纪较大的冶剑师外,其余尽是烈风骑营下工兵,从彼此训练有素的配合可以判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士。此时此刻,唯有从彦翎所处的角度才能看到夜玄殇眼底翻涌的情绪,可见他心中决不像表面这般风平浪静——多年来穆国以举国之力相抗的楚国,掌控着大楚军政强权的少原君,即便是作为并肩御敌的盟友,依然是如此地令人生畏。

  夜玄殇凝重的神情让彦翎感到莫名的压力,想到如此装备的烈风骑将是怎样的锐不可当,又将给穆国带来何等威胁,心中不由后悔为何不早些设法将《冶子秘录》从皇非手中盗出:“皇非这次虽然占了先机,《冶子秘录》的正本却还在衡元殿,只要我们顺便弄出来,至少在兵器上不会输于楚国。”

  夜玄殇亦压低声音道:“此地不宜久留,先想办法离开再说。”彦翎点头会意,正盘算着如何从众人眼前安全脱身,前面突然传来石门开启的响声。

  “见过君上!”

  随着四周侍卫们整齐的致礼,少原君步履潇洒,含笑而至,身边一人雪衣白袍,姿容明美,正是他的同门师妹,如今的九夷族女王且兰。夜玄殇和彦翎见状吓了一跳,连忙有样学样,同时不着痕迹地退往深影处,以免被皇非发现不妥。

  皇非显然并未在意周围,一边和且兰轻声笑谈,一边向前面冶炉之处走去,“君上!”旁边几名冶剑师纷纷抬头,唯有正中一人仍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面前炉火,仿佛丝毫没有察觉少原君的驾临,而皇非亦抬手止住他人出声提醒,静立其旁,微笑看着炉火中渐渐成形的长剑。

  “哧!”一道白烟自寒泉水中直冒而起,那冶剑师猛地抬头,蹙眉凝视手中新铸之剑,熊熊炉火赫然映出他额角一个墨黑的刺字,使得那张原本英俊的脸显出几分凶狠之色。

  纵然早已得知寇契大师之徒宿英乃是楚国重犯,且兰仍忍不住心生惋惜。只因依照雍朝王典,曾受黥刑之人在任何一国都终身不得入仕,所以即便是权倾大楚的少原君也无法名正言顺地予他官职身份,这对于曾任后风国司祭、寇契大师的亲传弟子来说,无疑将为终生憾事。

  此刻宿英凝视手中之剑,目中难掩失望,一皱眉,挥手斫向后面的试剑石,却不知身后有人,利刃划出一道寒光,毫无预兆地向皇非身上劈去!

  开金断石的剑气,眼见斩中皇非,四周顿时一片惊喝!却忽见火光一盛,白袖飘扬,宿英的剑不知如何已到了皇非手中,同时一抹精光爆绽,赶上前来阻拦的侍卫们纷纷后撤,却是皇非随手震剑,后发先至将他们逼退。

  “不得无礼。”眼光淡淡一扫,皇非依旧面带微笑,打量手中寒光凛凛的长剑:“如此难得的利器,想必花费了不少心血,宿先生何以竟要亲手将它毁去?”

  宿英似是未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紧盯着面前男子,之前握剑的手垂在身侧微微轻抖,直到听见皇非问话,才猛地后退一步,屈膝跪下,“失手冒犯君上,宿英死罪!”

  皇非轻笑一声,这才侧首看他:“不知者何罪?先生言重了。”

  刚才皇非出手夺剑只在交睫瞬间,唯有且兰在旁看得清楚,知他非但连换了三种精妙手法阻断宿英剑势,那剑上足以将坚石一分为二的真气亦被他随手化于无形,难怪宿英震惊失色。只是,这震惊之中隐约有着些许复杂的意味,再看皇非,带笑的神情也似乎别具深意。

  这时皇非忽一扬眉,略略振腕,手中利刃爆起一簇刺目的精光:“先生好像对这柄剑并不满意?”

  宿英收敛目光,垂首道:“粗劣凡品,不值君上一观。”

  皇非笑道:“我听人报说,此处每日都有上百柄利剑出炉,却没有一柄能被先生认可,所以今日特地来看一看。”

  宿英姿势不变,声音显得十分沉闷:“或许要让君上失望了,宿英恐怕此生都难铸出一柄上品之剑。”

  “哦?”皇非眉峰一动,看向他的目光略略锋利,“不知在先生眼中,什么样的剑才算是上品之剑?”

  不必抬头,宿英亦能感觉到那注视中的压力,沉默片刻:“或者君上听说过,昔日在皓山剑庐,先师曾历十余年时间铸得一柄剑,在宿英眼中,那便是上品之剑。”

  皇非道:“你指得可是那柄曾引起后风国储位纷争,足以和浮翾剑相媲美的无名之剑?”

  宿英道:“不错,先师一生铸剑,唯有此剑令他老人家引以为傲。”

  皇非问道:“既然如此,剑却为何无名?”

  宿英道:“先师不曾为剑命名,只因那剑自出世之时便已因铸者之名而难掩光芒。更何况,剑之闻名不在其锋利与否,而在于用剑之人。再好的利器落入村妇手中,也不过是一截烂铁,再普通的兵器为王者所用,也将名震天下。器因造者而锐,剑因其主而名,便如白帝之浮翾剑,君上之逐日剑,宣王之血鸾剑,这几柄剑固然皆非凡品,但若今日君上弃此腰间佩剑不用,另换此处任何一柄剑,这柄新剑也一样可以取代逐日剑而令九域震慑。”

  皇非仰首长笑:“说的好!只可惜那柄剑失踪已久,想要再见到与浮翾剑媲美的利器,怕是要看先生的了。”

  宿英抬头,直视少原君熠熠逼人的双眸,眼中似有莫名的光芒骤闪而逝,片刻之后,垂眸说了一句话:“宿英,铸剑之心不纯。”

  欲铸上品之剑,必有执着之心,清净之意,无畏之念,奈何每一锤砸下,都像砸在伤口最痛之处,每一簇火焰,都烧炙着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

  灭国之战,丧师之痛,毁家之恨,刑囚之辱,冶炉之中炽热的列火,如同浸刻心头的国仇家恨,历经多年亦不甘,不甘一身所学为敌国所用,不甘替仇者作嫁,为敌人铸器,更不甘身陷他国,终生为奴为囚!

  “唰!”一道利光破空划过,皇非忽然挺剑直指宿英咽喉,四周忙碌的场面瞬时安静,所有人都向这边看来。

  灼灼炉火,跳动在明亮的剑光之上,男子俊美无匹的笑容,因着一丝冷酷而显得魅异难当,“先生,可需本君助你一臂之力?”

  剑锋寒气砭透肌肤,宿英的眼神渐渐生出一丝变化,“君上此言何意?”

  皇非执剑而笑:“先生心中杂念太盛,此念不除,恐怕终生都难以达到令师铸剑的境界,那对于先生这样的冶剑师来说,生死又有何意义?”

  宿英眼角霍然一跳,慢慢地,那原本平寂的麻木中隐有锋锐破茧而出,几与先前判若两人:“不想君上竟是我宿英的知己,宿英在楚多年,身为刑余重犯却一直得君上关照重用,始终不曾有一言谢字,今日我要多谢君上成全。”

  “我重先生之才,亦敬先生之气节,所以剑下不会留情。”皇非扬手将剑送去,“若十招内你能在我逐日剑下保得性命,我便赦你无罪,还你自由。”回手时逐日剑锵然离鞘,刹那间剑芒四射,“若不然,此剑便是你所铸的最后一柄剑。”

  一股强横无比的剑气隐隐威慑全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生出身临危崖、险峰逼面的感觉,首当其冲的宿英更是不得已横剑在胸,以抵抗这骇人的压力。炉火仿佛也被剑气激发,忽地窜出半人多高的火焰,在对峙者的身上投下炽亮的光影,少原君俊傲绝世的姿容,在这一刻令所有人屏息而视。

  当今之世,恐怕没有几人能够直撄逐日剑之锋芒,且兰深知宿英绝非皇非对手,心下暗叹,却并不出言阻止,只是静静后退,同时向侧挥手示意。

  烈风骑侍卫随即隔开旁边无关之人,清出大片场地。夜玄殇和彦翎纵然不愿,也只得硬着头皮上前,以免被人看出不妥。凛然剑气随着步伐的靠近不断清晰,似是感应到这无形的威胁,原本静悬于夜玄殇腰间的归离剑突然间发出异样的轻鸣,与此同时,皇非手中的逐日剑杀气陡盛!

  微妙的气机牵动,如同海啸之前激涌的波浪,瞬间席卷心神,夜玄殇脸色微变,低叱一声:“走!”话音未落,剑光离鞘,势如长龙,正在半空中当面迎上电射而来逐日剑!

  “当!”

  双剑激鸣,炫耀如日,一片烈焰盛散如花雨,纷纷投向四周!

  剑芒在皇非眼中划过炽盛之光,更有零星意外夹杂其中,似是没有料到有人竟能抵挡逐日剑全力一击。夜玄殇手臂亦被震得隐隐发麻,心中暗叫不妙,清楚一旦被皇非剑势所困,今天便再无机会脱身,当此空隙借力疾退,流星一般直投密道出口而去。

  一声清叱,且兰和皇非几乎同时追到,眼见对方身影没入四通八达的暗道深处:“师兄,他们进了万象地宫!”

  万象地宫乃是先楚诸王为防备宫变所建,奇路万千,最能迷惑敌人。皇非将手一挥,冷笑道:“传令全力搜索,务必要留活口,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在他身后,宿英满面惊诧地看着密道的方向,不知为何,眼底竟浮现出难以抑制的悲喜之色。

  潜入暗道之后,夜玄殇与彦翎顿时察觉已全然不是原路,这片地下密道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条条道路如蛛网般四下延伸,或断或连,不知通向何处,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出口不啻难上加难。彦翎俯地倾听,骇然发现四面八方皆有脚步声迅速靠近,不禁暗自诅咒,道:“少原君府的动作未免也太快了些,除我们的来路之外,只剩了一条道路没有追兵,走这边了!”

  两人拐入左侧道路,施展轻功全力前行。忽然间,夜玄殇猛地刹住脚步,伸手拦住彦翎:“不对,皇非怎会有如此疏漏?你的侦察之术唯一在这边探不到敌人动静,此处若非死路,便是皇非刻意留下要我们走,除非……”深眸之下隐有锋锐之色一带而过,“追截之人的行动,你我无法察觉。”

  “怎么可能?”彦翎低声叫道,“除皇非之外,怎会有人能瞒过你我的耳目?”

  夜玄殇道:“还有一人……”话未说完,便被一阵轻啸打断,黑暗中两道箭光如驰惊电,带着冰寒之气迎面射来!

  彦翎蓦地轻叱,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侧身急闪,生生横移开数寸,犀利的箭锋擦面而过,带得肌肤刺疼难忍。旁边光芒爆现,伴着暗哑嘶鸣,却是夜玄殇不及拔剑,硬以剑鞘挡飞来箭,匆忙之下竟险些被那咄咄箭势逼得后退半步。

  暗道尽头,微光隐约透射,一名女子引弓而立,白衣如云,雪刃如冰,箭锋之下清艳的双眸微微淡挑,透出曾经千军万马中磨砺的静冷,似那慑人的箭光,遥遥锁定两人。

  夜玄殇轻叹了一声:“你忘了还有一人,便是皇非的师妹,曾经挥军兵踏帝都的且兰女王。”

  炎凤弓犀利的轮廓,衬着白玉般优美的手,若非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情形下,不失为一件令人叹赏的艺术品。然而此时,这手中经过精心打造的六刃箭镞随时都可能化作致命的杀器,且兰执弓徐徐前行,冷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夜闯少原君府刺探机密,还不快快束手就擒,随我回去见师兄!”

  夜玄殇暗自皱眉,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愿伤害这位无论对楚国还是帝都都极为重要的九夷族女王,但四面追兵愈近,除非他们今晚不想生离此地,否则便只有硬闯一途。

  转而对视,彦翎眼中亦透出同样的信息。怪形薄刃倏地闪现,彦翎身形仿佛和刀锋化为一体,当先掠向拦路之人,快得几乎难以分辨。且兰眸光一利,冷喝道:“好胆!”手中一双凰羽箭如同电光离弦飞驰,却并非针对彦翎,而是先发制人,逼向看似无害的夜玄殇。与此同时,在她和彦翎之间似有一道轻光乍现,云衣出岫,秋水澈寒,浮翾剑不知自何处现身,剑锋凛凛直侵对手心口要穴!

  剑气未至,已然寒意透心,彦翎身在半空攻势不改,扬刀直劈而下!双刃相交,一股奇异的感觉自无比灵敏的指尖传来,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彦翎凭空倒翻,在浮翾剑斩断薄刃指向他胸膛的瞬间猛地向后掠出。但闻“哧”地轻响,他身上衣服已被那凌厉的剑气一分为二,一道血痕自心口直达小腹,只要再慢上刹那,恐怕他便已丧身剑下。

  彦翎心下大惊,一口真气岔逆翻落在地,未及抬头剑光又至,正暗叫我命休矣,却有一道剑光比浮翾剑更快,于这千钧一发之际拦向且兰的剑锋。

  叮当连串激响,好似金玉交击,寒潭冰溅,夜玄殇在击落凰羽箭后及时赶到,一连挡下且兰数剑。剑光如水划破黑暗,猛地照见男子俊朗的轮廓、英气的眉峰和那深邃如渊的眼眸,且兰脱口惊道:“夜玄殇!”

  两人错身而过,夜玄殇剑锋前指,目中精光隐隐罩向且兰。日前及笄典礼上穆国与九夷联席而坐,且兰自是认得他这三公子,今晚在少原君府,一旦暴露身份便将带来无尽的麻烦,更甚至可能牵扯楚、穆、帝都之间微妙的形势,杀不能杀,避不能避,眼前如何应对无疑成了一大难题。

  彦翎得此空隙缓过气来,一个鲤鱼打挺翻至夜玄殇身边,扫过惊讶的且兰,转眼看向夜玄殇,询他定夺。四面追兵急促的脚步声已经隐约可闻,夜玄殇眼底犹豫也只一瞬,便断然道:“带她走!”

  出乎意料的是,且兰察觉追兵迫近,忽然道:“三公子随我来!”收剑入鞘,率先往旁边一条岔道掠去。身后两人不由一愣,却已没时间细想,夜玄殇对彦翎略一示意,两人随之闪入岔道。且兰在前相候,见他们跟来微微一笑:“莫要在万象地宫中乱闯,否则三天三夜也走不出去,说不定还会遭遇追兵,走这边。”

  黑暗如墨,几乎不见一丝光亮,唯有前方一角白衣轻轻飘拂,恍如暗域中绽放的优昙花,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万象地宫中道路错综复杂,乃是依照先天数理而建,且兰带着两人或左或右,循路而行,不断避开各方追兵,有时便是和搜查而来的烈风骑侍卫险险错过,却绝不会被人发觉。待离追兵的声息越来越远,她回头道:“沿这边出去是离君府湖畔最近的一个出口,九夷族的舟船便泊在近岸,相信凭两位的身手潜入船上并非难事。少原君府的警戒不可小觑,三公子还是不要冒险离开,稍后随我的座舟出府不会被任何人搜查。”

  夜玄殇方要说话,却见她将手指在唇间一压,透过无声的暗色,女子沉静眸光漫入他湛若深湖的眼底,凝作一片纯澈晶莹:“左三右七,一直前行,别弄错了。以防万一,莫要惊动我船上侍卫。”且兰言罢返身而去,走出数步,忽又回身,“三公子,可否借你佩剑一用?”

  夜玄殇闻言抬眸,对视间有若实质的目光,仿若朗日锋芒折射,片刻之后,他忽而微微一笑,便将从不离身的长剑向前递出。且兰拔剑出鞘,轻声赞道:“好剑!”未等两人反应过来,反手将剑从自己左臂带过,剑身锋锐,一道血痕随之绽现,在白衣之上迅速染做一片深色。

  夜玄殇着实吃了一惊,且兰还剑于他,道声:“走吧!”身形一闪,便已消失在幽暗的密道深处。

  第52章 第二十章

  冰冷的剑锋闪映清光,余有女子温热的血液,在指尖碰触之时渐渐冷却下来。血腥之气,混杂着一缕优雅淡香,纠缠于黑暗漫过夜玄殇深夜般的眼底,隐约泛着惊异、震动、深思种种异样的情绪,最终归于一片凝静深沉。他打了个手势阻住彦翎已到嘴边的发问,两人离开密道之后,果然不远处便是少原君府连通楚江的内湖,一艘纹刻着九夷族徽识的两层座舟停靠在近岸,船上隐隐透出灯光。

  相比其他地方火光盛亮的情况,这里显然并未被列作搜查的目标,而显得十分安静。“真要上船去吗?我有九分把握能顺利离开君府,似乎没必要赌这一局。”彦翎终忍不住提醒道。无论如何,对方毕竟是少原君的师妹,或许这座舟根本就是诱敌之计。

  一弯弦月穿云而过,投下明明暗暗不定的微光,夜玄殇唇畔复又露出那种潇洒不羁的微笑,“有时候冒些风险,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抬手握住彦翎肩膀,“我上船去会一会这位九夷女王,倘若事有万一,你切记莫要轻举妄动,寻机离开君府就好。”

  彦翎毫不客气地丢给他一个大白眼:“这算什么?难道你是在教我弃朋友于险境自己先行开溜?”

  夜玄殇笑道:“险境倒也不至于,对方既已识破我的身份,只需通知皇非便可,似乎没必要再费周折设局。九夷族在诸方势力中地位十分特殊,所以我必定要走这一趟,弄清她是何用意才好。”

  彦翎道:“要去一起去,再说便不算兄弟!”说着人已闪出藏身之处,抢先掠往座舟方向。夜玄殇不及阻止,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展动身形紧跟而去。

  因是泊在君府内湖,座舟上原本高悬的明灯都已放下,只余檐下一溜风灯透出静谧的光亮。两人潜至船身暗影深处,彦翎甩手射出钩索,确定无误后略一借力,几个起落便轻飘飘地翻上船头。夜玄殇随后而至,船上只有数名留守侍卫,两人顺利到了上层甲板,避开几个侍女进到主舱,刚刚运功将衣服弄干,便听外面传来嘈杂的人声。

  船侧悬桥缓缓放下,主舱、望台以及桅杆之上数十盏明灯随之升起,照得内外灯火通明,显示出座舟雍容华丽的轮廓——这是半个月前皇非赠送且兰封王之贺礼,尚包括坐落在上郢城外一座精美的府邸以及无数仆从,当时曾在楚都很是引起一阵轰动,非但表示出楚国对九夷国的态度,更毫不掩饰地说明少原君与九夷女王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数列侍卫簇拥着两人登船,径直往上层船舱而来。“殿下!君上……”外面低呼声响起,似乎有人挥了挥手,接着便是侍女们纷纷退出房间的声音。透过锦色画屏,皇非似乎低头对且兰说了些什么,案旁灯灿如玉,窗外月影流波,温语轻言的少原君,那无人可以忽视的温存,无人可以抵抗的微笑,令这一方天地流露出与外面肃杀气氛迥然不同的柔和。

  或许是因剑伤之故,且兰倚案而坐,灯色下一痕黛眉轻蹙,较之平日风姿飒爽的模样颇见柔弱,抬头道:“伤得并不重,已经不碍事了,都怪我一时大意,才令那两人走脱了去。”

  她臂上伤口早已包扎上药,经过了细心的处理。皇非替她拢了拢外袍,侧身落坐,淡声道:“那人能够挡我一剑毫发无伤,无论内功剑法,都堪称不凡,幸而他无意伤你性命,否则我可难和师父交代了。”

  且兰道:“可惜我未能看清他的样子,君府防范如此严密,也不知他们怎么会混入烈风骑侍卫之中,目的又是什么?”

  皇非冷冷一笑:“我已派人查过,君府通往内宫的密道机关遭人破坏,五重机关控制的暗箭尽数发射,却未见一具尸身。此二人想必是因衡元殿的《冶子秘录》而来,却为躲避机关无意中撞入隔壁密道,杀了两名巡查侍卫冒充他们潜入府中,哼,胆量倒是不小!”

  暗处两人听得头皮发麻,事出之后皇非连衡元殿密道都未曾去过,却将事实推测的如此准确,无怪乎烈风骑战无不胜,就凭这般入微的推断、惊人的直觉,战场上又有几人能够运筹帷幄与之匹敌?便听皇非又道:“据回报,侍卫中有一人是被极薄的利刃所杀,想必便是你浮翾剑斩断的那把刀。这用刀之人在兵刃被断的情况下竟能避开你一剑,轻功十分了得,凭此便可追查出他的身份。且兰,那伤你之人,用得是左手还是右手?”

  他突然扭头问来,且兰不禁一愣。灯下皇非俊美的双眸恍似骄阳夺目扫过,眉间英风,刹那直抵人心。

  且兰心跳猛然漏了一拍,周围一切仿佛静止,那穿彻万物的注视漫长如岁月千年,然而实际上也只是短短的一瞬,她便静静回答道:“我没有告诉师兄吗?我之所以为他所伤,便是因没料到他左手亦能用剑。”

  皇非眼睛微微一眯,一抹笑意仿若春水流淌:“难怪你臂上伤口外深内浅,我还奇怪这人的剑势为何如此特别呢。”

  且兰目光未曾避开他眼睛半刻,直到此时才懒懒一合眸,眉底若有若无的倦意更显出几分楚楚风姿,不动声色地带过话题,仿佛刚才的问题只是他随口发问,而她也只是随口作答,“师兄,我有一事不解,你明知诸国觊觎《冶子秘录》,何以要故意放出秘录全本在楚国的消息,甚至连衡元殿也透露出去,惹来这许多麻烦?”

  皇非淡淡挑眉:“即便我不放这消息,也自会有人帮我传扬,我又何必白费心机?”

  “是宣王吗?看如今的情势,师兄可是决意不买姬沧的情分,当真要动宣国了?”且兰瞳心映着温柔的灯色,琉璃般晶莹,丝缕倾慕闪漾其中,仿佛对那可能发生的倾国之战极为好奇,亦对眼前男子满是崇拜敬仰。

  皇非侧头一笑,意味深长:“时机未到,我可不想白白和姬沧拼个你死我活。”未等且兰答话,他起身道,“时候不早了,你有伤在身,我先送你回去休息。”

  且兰被他眼底刹那荡开的傲气慑得呼吸一窒,却又在那转瞬的温柔中不由凝住目光,稍后摇头道:“不过一点小伤,何用师兄亲自护送?何况今晚之事牵扯烈风骑军中机密,还是不要张扬为上,师兄若是特地送我,倒叫他人看在眼里了。”

  待到目送皇非离船而去,且兰唇畔笑容缓缓消失,取而代之是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座舟徐徐驶出君府,一路通行无阻,很快转入宽阔的楚江。打发了进来问安的侍女,且兰向外命道:“你们熄了灯火暂且退下吧,没有命令莫上来打扰。”

  随着外面一声应命,甲板上风灯依次熄灭,上层船舱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房中只余一盏精巧的银灯,幽幽闪着柔亮的微光,且兰斜倚案前,静望着舷外月照川流,烟波浩浩,似是若有所待。片刻之后,窗棂近侧传来一声轻响,忽有两人出现在眼前。

  且兰唇畔泛出淡淡笑意:“三公子果然艺高胆大,我还以为你不会登船呢。”

  夜玄殇亦笑道:“今晚得殿下相助,尚未来得及道一声谢,玄殇怎可不辞而别?”大方落座席前,“方才皇非似乎并未完全相信殿下。”

  且兰问道:“三公子难道就完全相信我?”

  夜玄殇眉梢略略上扬,这细微的动作使他自然而然带出一股磊落与不羁,似乎毫不因目前境况担忧,坦率答道:“并非如此,至少我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要瞒过皇非并不容易,方才殿下倘若稍不留意,怕是已被他探出不妥。”

  且兰凝视他片刻,轻声叹道:“师兄一向行事张扬,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但曾和他交过手过的人都知道,少原君,有着无人可比缜密的心计和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微微抬头,目光穿窗而过。一抹新月如刃,掩映在时隐时现的浮云深处,江面之上迷雾重重,空空旷旷,虽已时隔三年,当初孤身入楚,与那人泛舟交谈的情景仍是历历在目。江畔初见,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天下间会有那样的传言——

  楚有皇非,当世无人称美;楚有少原,九域弗敢言兵。

  那男子,白衣华服风神绝世,那男子,睥睨天下挥斥方遒。面对王族覆国大军无情的剿杀,穆、宣两国伺机而动的威逼,世上唯有一人能将九夷族救出危境,也唯有这一人敢做九夷族的靠山。

  她借兵,她拜师,她精心配合他的计划一步步兵叩王阙。

  他自负,他强势,他无坚不摧的力量丝丝缕缕的柔情,尽化天罗地网。

  横舟大江,他曾谈笑用兵、弹指破敌,助她杀出铁血之路;跃马逐敌,他曾振剑傲啸、纵横杀场,扬眉一笑折千城。

  踏明月、登险川,他曾迎风纵酒、指点江山,飞扬身姿夺日月;花雨落,星满天,他曾挽剑成水,浅笑温柔,翩翩风流倾心魂。

  三年复仇,三年征战,三年兄妹,三年情分,光阴似水血如花……他站在地狱之路的尽头,周身光亮耀目看不清容颜,她每前进一步,都能感觉出脚下大地的塌陷,仿佛无数流沙消逝,巨大的黑洞等待在人所未见的地方,明与暗、光与影,都已注定深陷,终将不复存在。

  纵知是饮鸩止渴,她仍必须选择,以一人身,换千人生,以旧国亡,换血脉存。剑指帝都大门的一刻,她清楚明白将打开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九夷族以及自己的命运即将如何,然而义无反顾,直到遇见了那个人。

  淡淡青衫淡淡笑,冷冷风华冷冷眸。

  三年前不共戴天之宿仇,三年后却可能是九夷族挣脱命运的契机。

  终始山下精兵强将,洗马谷中剑慑万众,她从那人眼中看清一条道路,将月华石双手奉上时她已下定决心,哪怕面前当真是毁家灭国的凶手,这臣服的一步也必将迈出,只因九夷族要面对的,是那锋芒无双的少原君。

  “师兄他自然会对今晚之事有所怀疑,但怀疑并非确定,他绝不会因此对九夷族有任何举动。”略略静默之后,且兰收回目光说道。

  “哦?殿下何以如此肯定?”夜玄殇问。

  且兰抬头笑了一笑:“我敢这样认为,是因有人已替我布下局势,无形之中牵制了皇非。”

  那个人,从来行事都是不动声色,却唯待九夷族之事不同。九哀之礼,浮翾之剑,裂土封王,盛宠君恩,面对王族昭然于世的安抚,少原君只要不想令九夷族倾向王族一方,必要和且兰保持良好的关系。夜玄殇何等人物,稍加思索便悟到其中缘由,说道:“那布局之人,亦是殿下今晚出手相助的原因吧?如此说来,他之于殿下应该更胜少原君几分,但依我所见,偏又觉未必如此。”

  且兰静静看他:“三公子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