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绿心下一喜,两眼亮晶晶地看向赵琇,连连点头:“想,可想了!只是侍候主人更要紧,家里父母兄姐也是这般嘱咐奴婢的,因此…奴婢也只能忍着。”

赵琇笑道:“如今京中侯府诸事都定下来了,虽有不少旧仆,但比当年还是少了许多人手。祖母前儿正跟我商议,是不是要从老家再挑一些人来呢。别的不说,新买的庄子上就需要添人。我也有意在京中再置几处产业,没个信得过的人帮忙照看可不行。”

柳绿忍住心中的激动,跪下道:“奴婢谢姑娘大恩!”还要磕头。

赵琇一把扶住她,笑说:“我喜欢聪明人。什么下跪磕头都是虚的,我只看你平日行事。你忠心为我办事,我自然不会亏待了你。我自问还算是个不错的上司,若不信,只管瞧你碧莲姐姐。”

碧莲已经不在建南侯府里侍候了。她姐弟立了功,连带着一家人都脱了奴籍。张氏又送了卢妈一处小宅子,如今他们一家就住在侯府后街上。靠着卢妈多年积蓄,赵玮又送了他们四十亩良田,张氏、赵琇另有馈赠,一家子过得很是富足。听闻年后还买了一个小丫头与一名小厮侍候。卢妈得了空就会进府陪张氏说话,她丈夫卢昌秀和长子卢大寿因早年犯过错,如今闲赋在家,正准备给卢大寿再娶一房妻室。次子卢明章正用心苦读,准备考秀才。碧莲年纪不小。都快成老姑娘了,但长得好,针线好,又识字,还曾经侍候过侯府千金,每日上门说亲的媒婆就没断过,说的对象既有乡下土财主,也有读书人。个个都是好对象,卢家人都不知该怎么选择呢。这样的福气,寻常小康人家的女儿都未必有。碧莲却得了。在侯府的丫头圈子里,她就是众人艳羡的对象。

因此赵琇拿碧莲来激励柳绿,柳绿脸都红了,激动得差点儿说不出话来:“奴婢相信姑娘,姑娘有事只管吩咐,奴婢一定会尽全力做好的!”

赵琇满意地点点头。她瞥见碧菡骂完小丫头了,说不定就要回屋。便对柳绿说:“起来吧,这事儿你我知道就行了。不必告诉旁人,免得旁人生妒。”

柳绿机灵地点点头:“是,奴婢明白。”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裙,又深呼吸几下,让自己的脸色迅速回复到正常模样,然后状若平常地出去提了茶壶,又重新走进卧室,给赵琇添了点热茶。

碧菡一边抱怨着小丫头,一边进了门:“早就嘱咐了无数次,那花不能浇太多水,隔日浇一回就成,怎么都不肯听。先前连着三天没浇,昨日和今日却接连浇了那么多水,万一花受不了死了怎么办?这才搬进来几日?就出这样的漏子,我早说这些小丫头是不骂不行的。”

赵琇笑眯眯地说:“好好教就是了,她们年纪还小呢。”

碧菡不以为然:“姑娘总是那么宽厚,可您年纪也没比她们大到哪里去。您如此聪明能干,她们却连浇个花都做不好,可见这人比人,气死人!”

柳绿笑着劝她:“好姐姐,你当谁都能跟姑娘比么?消消气吧。谁新来时不是这样的呢?耐心教导也就是了。”

碧菡哂道:“她们若是能学好,我耐心教教也就罢了。可她们老是这样,叫人看了都生气。说出去,让人知道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人,我脸上也没光!”

赵琇笑笑,也不多说。碧菡如今是她院里的一等大丫头,比从前要有体面多了,自然脾气也大了点。虽然比起碧莲,她稍嫌轻浮了些,但也没犯什么错。赵琇觉得自己还是别管那么多的好。

柳绿好声好气地拉着碧菡出去了,赵琇看着那个梳妆匣,忍不住拉出小抽屉,又把那檀木梳给摸了出来。她有些不放心,小抽屉里装的东西都是平日极少用到的,绢花已然陈旧,她早就不戴了,梳子的材质却稍微坚硬了点,上面的齿也挺尖的,还有那两串小流苏上的碎宝石坠角,万一把檀木梳的表面给刮花了怎么办?

她犹豫了一下,转头在卧室里四处张望,然后摸到窗下木炕上的炕柜里,找出一个做好了的绣花荷包来,将里头的东西随手一倒,就不管了,转身跑回梳妆台边,将檀木梳放进了荷包里,重新放回小抽屉里去。

赵琇小心地将小抽屉合上,将梳妆匣子重新摆正,还整理了一下遮镜子的镜衣,这才放心地起身离开。

第三百八十五章小聚

转眼就到了六月十六,正是赵琇订下小聚会的日子。原本要来参加的方仁珠与曹萝都因为身上有服而缺席,客人只剩下蒋雯一个。赵琇就把原先安排的流程做了点修改,还针对蒋雯的喜好作了安排,争取要让这位蒋家千金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蒋雯早早来到了建南侯府,赵琇迎出二门,两人相见,就手拉手的十分亲热。蒋雯笑说:“平日跟着家里人出去做客也多,没少跟别家姑娘们在一处玩耍,但能象今日这般,没有长辈看着,能随心所欲的却几乎没有过。即使是跟自家姐妹们在一处玩笑,还要守个规矩礼仪呢,生怕哪位姐妹或是侄女挑出我的不是,一状告到长辈跟前。好妹妹,你这回的邀约真是太贴心了!”

赵琇笑道:“本来就是我们女孩儿自己的游戏,又是在内宅,没有外人在,自然是随我们想怎样就怎样。至于规矩礼仪什么的,以我们自幼的教养,再放肆也是有限的。长辈们应该信任我们才对。”

蒋雯哈哈笑了:“这话说得很是。”

今日天气比前些天热一点,还有太阳,蒋雯家里是书香名门,出门做客,是穿着大衣裳来的。时下京中流行立领衣裳,蒋雯今儿穿的就是一件银蓝色的对襟立领罗衫,下配绣花马面裙,领子紧紧缚着脖子,不过是下马车走几步到二门前这么一小段路,她就热得出了一头的汗,连连拿着纱帕擦拭,脸上的脂粉都有些花了。害得她怪不好意思的。

赵琇引着蒋雯往西院张氏那边领,照着礼数,蒋雯入府应该先往张氏处拜见才是。可从二门到西院,路途虽然不远,却没什么树荫遮挡。蒋雯一路走一路晒。虽然手里有她从家里带来的团扇,可以扇风,也可以遮阳,但汗水还是不停地往外冒,小脸也热得通红。赵琇略走慢一步,就能看到她衣裳背后湿了一片。

蒋雯更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小声抱怨:“我母亲说,今儿个出门做客,不能失礼,因此一定要我穿上大衣裳…”

赵琇明白,她出门时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她的大衣裳都是用轻薄凉快的衣料所制。没有高高的立领,也没那么多的绣花,因此不会热到蒋雯这个地步。她还挺同情蒋雯的:“我祖母的屋子比别处凉快,一会儿到了地方,你就不热了。我叫婆子们拿把伞来吧,怎么也比晒着强。”

蒋雯连声道谢,说话间,她们已经到了西院。这里院前院后都种了花草树木。院中也有抄手游廊,果然比别处要凉快得多。进了屋,四个屋角都摆了冰盆。房间里凉意阵阵,让人大感清爽。蒋雯不由得大大松了口气。

张氏对蒋雯非常热情。不但因为蒋雯是太后的侄女,而太后又与张氏素来关系不错,更因为蒋雯时常有机会与地位尊崇的贵妇人相处,经验丰富,非常懂得如何讨她们欢心。仅仅是寥寥几句寒暄。张氏心中对蒋雯的喜爱之情就大涨。若不是赵琇早有明言,她都恨不得把人留在西院里玩一整天了。

当赵琇要把人拉走的时候。张氏还再三嘱咐她:“想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吩咐下去。蒋姑娘难得来咱们家一回。可要招待好了。”又对蒋雯说:“蒋姑娘有空只管来寻我们琇姐儿说话,她没几个要好的小姐妹,平日里也是寂寞。”

赵琇暗暗擦了把汗,总算把人给拉走了。虽然祖母对她的朋友热情是好事,但蒋雯是太后的侄女,热情的太过了,不免会让人觉得赵家在巴结太后,这又是何必?

蒋雯倒是一直笑吟吟的,并不在意。她还反过来对赵琇说:“其实长辈们都希望小辈多陪陪她们,老夫人说你平日寂寞,没有要好的小姐妹来往,其实她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老夫人待人和气又亲切,又不挑剔我的礼仪规矩,我得了空也高兴常来呢。”

赵琇听了,心下倒有些愧疚,这些日子是不是真的冷落了祖母?自从搬进建南侯府,宅子大了,祖孙俩又住得远,她跟祖母每日见面的时间确实大量减少,即使是料理家务的时候,也不会到张氏跟前去。卢妈又搬出去了,只是三五天来上一回。兴许张氏是真的寂寞了吧?

赵琇心想,以后还是抽空多来陪一陪祖母好了。比如练针线的时候,就可以跑到西院来做,一边做一边陪老人家聊聊家常,张氏应该会高兴的。

婆子早就取了伞来,候在西院门外。赵琇与蒋雯一出门,她就把伞送上了。赵琇亲自打了伞,先把蒋雯带到自己的院子。蒋雯还是头一次过来,瞧见院角的葡萄架下还有秋千,顿时羡慕上了:“真好,你平日还能玩这个?”

赵琇笑着收了伞,拉她去荡秋千。蒋雯小时候也玩过这个,只是年纪稍长,家里人便严格要求她的礼仪,这种不够稳重娴雅的活动自然是不能再参与了。如今又能重温儿时的游戏,她还真有些小兴奋。跟着她来的丫头一脸慌张地劝她:“姑娘,别这样,太失礼了!”不等她回答,赵琇就替她反驳回去:“这有什么?又没有外人看见,不过是玩儿罢了。我平日闲了也常坐这个玩的。”

蒋雯得意地瞥了自己的丫头一眼,就往秋千上坐了,悠哉游哉地荡起来。

赵琇在自己院子里架的这座秋千,其实只能算是休闲的种类,象是长椅一般,还有靠背与扶手,不能荡得太高,天气好的时候,坐在上面慢慢地边晃边看书,也是不错的消遣。因此蒋家的丫头看见蒋雯坐上去并没有什么危险,举止也没有什么失礼的地方,也就不多说了。

秋千是架在葡萄架下面的,因此很凉快。蒋雯方才在张氏凉快的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一路走来又吹了风。此时一凉快,越发觉得背上的湿意寒冷了,她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赵琇马上就发觉了,建议说:“蒋姐姐,你的衣裳有些湿了。等进了屋,里头又有冰盆,当心会着凉,不如换一身衣裳吧?”

蒋雯犹豫了一下:“我虽然带了衣裳来,但也是大衣裳,只怕一会儿又出汗了。”

赵琇笑道:“这个好办。我这里有新做的衣裳。还没穿过的。你和我身量差不多,想来我的衣裳,姐姐也穿得下,索性就送给姐姐。我这衣裳是用夏天专用的料子所制,比你这一身可凉快多了。”说着她在蒋雯面前打了个转。“瞧,就是我这样的,只是颜色花样儿不同。”

赵琇今日穿的是一身对襟襦裙,薄荷绿的纱衫,鹅黄抹胸,乳白色的绣花罗裙,腰间系了红丝绦,脖子上挂着玉锁。整个人清清爽爽的,让人见之忘俗。她还将头发全都梳到头顶,挽了个别致的倭堕髻。只戴了两朵堆纱花,其他一概钗环不见,配着玉珠耳坠,露出了修长白晳的脖子,更显得人身姿挺拔,腰肢纤细。

蒋雯打量了赵琇几眼。留意到她身上的襦裙用料确实少见,应该挺凉快的。就动心了。赵琇拉着她进了自己的房间,亲自从衣柜里挑了一套新衣出来。供她替换。

等丫头们侍候着蒋雯换好了衣裳,从屏风后出来,赵琇顿时眼前一亮。

她给蒋雯挑的这套衣裳,是烟粉色的对襟衫配玉色纱裙,衫上用同色丝线绣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裙摆上绣了一圈藤蔓,雅致秀气,非常衬蒋雯的气质。比先前蒋雯穿来的那一套,更能衬托出对方的美貌。

蒋雯对着镜子端详几眼,也发现了这一点,高兴地拉着赵琇的手说:“好妹妹,去年你给我做的那两套衣裳,我就觉得十分好看,穿着进宫去,太后也说好的。今儿你又送了我一身新衣,一样的好看。你怎么就会有这么巧的心思呢?”

赵琇笑道:“我心思再巧,也要姐姐撑得起好衣裳,否则岂不是明珠暗投?况且我觉得这衣裳其实再平常不过了,是姐姐人漂亮,身段儿好,才把衣裳衬得好看起来。”

蒋雯哈哈笑了:“你方才在老夫人那里还说我嘴甜,其实你比我甜一百倍!”

虽然明知道赵琇是故意夸她,但蒋雯对着镜子,也知道这身衣裳极配自己,美滋滋地转了几圈,又向赵琇道了谢。赵琇不以为意:“去年我在天津,一件好衣裳都没有,还是多亏了姐姐和蒋太太帮我筹备,你们又派人送我回京与哥哥团聚。我心里不知有多么感激。如今不过是送一套衣裳罢了,值得什么?这是我们自家作坊出的料子,不费什么钱。姐姐又何必跟我客气?”

“东西虽小,难得的是这份心。”蒋雯道,“好妹妹,你当我不知道呢?若是随便什么衣裳,我穿着都能好看,平日也就不必费心思去琢磨,该做什么样的新衣裳了。”她其实也明白,这套衣裳定是赵琇照着自己的特点挑选的,只看衫子上的绣花与裙上的藤蔓,就知道这本来并不是一套。赵琇只在自己的衣柜里看了几眼,就挑中了这两件,凑在一起给她穿用,眼光自然是不用说的。

蒋雯摸了摸袖子:“这料子真好,又轻又软又薄,穿起来凉沁沁的,但不用上里,做了单衣,穿起来也不会透。有这样轻薄凉快的衣裳,怪不得你在太阳底下走来走去,也不会象我这样大汗淋漓。”

赵琇道:“这是我家松江那边的织场做出来的料子,是怎么织出来的,我也不清楚。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软烟罗’,专门用来做夏衣,跟葛衣一样凉快呢,颜色又好看。它至今只有五种颜色,一种是我穿的薄荷绿和乳白,还有你身上的烟粉和玉色,再来就是浅烟灰。我祖母就有两件浅烟灰的,我哥哥也有一件直裰,只是今儿没穿。”

蒋雯有些羡慕:“真好,你家铺子里有卖么?赶明儿我叫人去买几匹,也给我祖母、父亲和母亲做一套,说不定宫里太后也喜欢。”

赵琇笑说:“产量不大,如今他们织场正研究如何加大产量呢,目前织的只够供我们家自用。你要是喜欢,回去的时候,我送你几匹,不过颜色却是每种都有。”

蒋雯大喜,连忙道谢:“这已经极好了,多谢多谢,就怕太破费了。”

赵琇摆摆手:“如今都六月了,我们自家做的夏衣已经够穿,剩下的到了秋天就不能穿了,留着也是浪费。横竖等明年,又有新的料子送来了。”

蒋雯闻言也就不再多说,只是郑重再次相谢。赵琇道:“客气什么?咱们在这里谢来辞去的,太阳都升得老高了。今儿我们还要游园子,还要玩游戏,我还交代厨房做了许多新鲜点心。再耽搁下去,就该吃饭了,点心们岂不寂寞?”

蒋雯哈哈大笑,拉着赵琇的手,叫丫头打了伞,两人亲亲热热地往花园里去。

第三百八十六章诉苦

蒋雯曾经参加过建南侯府的暖居宴,当时女宾的宴席是摆在听风堂的,宴后赵琇又邀请一帮姑娘们到曲水边游戏,这一片建筑对于蒋雯来说,大概没什么新鲜感。因此赵琇今日就换了地方,改在听风堂旁边假山上的揽月亭,准备了茶炉和点心。

揽月亭地势高,望得远,又有凉风习习吹来,比在地面上凉快得多。赵琇命人在亭子檐下挂了两卷竹帘,挡住太阳光,就更凉快了。蒋雯上了假山,在亭中坐下,连声夸赞,时而起身居高临下整个花园的景致,时而眺望建南侯府外的行人街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赵琇看到丫头们送点心捧盒上来了,连忙叫蒋雯:“来喝茶尝尝点心吧?”

赵琇对今日待客用的茶水点心,是用过一番心思的。茶叶是自家茶园所出的名品前岗辉白,泡茶用的是清晨从荷叶上采的露水,带着淡淡的荷叶清香,还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至于点心,眼下当季的水果也有几样,赵琇叫人用井水湃了,然后切成小粒做了水果沙拉,拿酸奶去拌,吃起来酸甜清凉,十分可口,又不用担心吃了冰会闹肚子。除此之外,还有新鲜的菱角,做成了小巧酥脆的菱角酥,当造的新鲜莲子,做了糖渍莲子米。她还叫人寻来琼脂,用山楂、南瓜和酸奶三种材料做成三色水晶糕,又好看又开胃。

蒋雯十分喜欢水果沙拉,又盯着那水晶糕瞧个不停,啧啧称奇:“好巧妙心思,这是如何想来的?赵妹妹。你家的厨子真是好手艺。”

“姐姐若是喜欢就多吃一点。”赵琇笑眯眯地,没打算显摆那是自己提议的,反正她也就是在现代时吃过,顺嘴跟厨娘一提罢了。大概的做法虽是她口述的,但照着她的话找齐原材料。又做成实物,主要还是厨娘的功劳大些。

蒋雯还是盯着水晶糕:“妹妹说这红色的是山渣做的,黄色的是南瓜,白色的是酸…酸奶?那或是我改用绿豆,是不是就能做出绿色的水晶糕来?要是用黑豆呢?”

赵琇笑了:“应该可以吧?我没试过,回头让厨房的人再试一试。看能做出几个颜色的。”她想了想,“要是调色的时候,多掺点水,兴许还能弄出颜色深浅浓淡来,更加好看。”

蒋雯听得双眼一亮:“赵妹妹。你这个糕…是怎么做的?”

赵琇看了看她,想着自己又不开点心店,其实留着个秘方没什么用,就道:“姐姐若想学,回头我问问家里的厨娘,看她愿不愿意教你。其实这个做法并没什么难的,主要是材料麻烦些,不过对于府上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蒋雯高兴极了,连忙道谢:“多谢妹妹了,我就是觉得这个好吃又好看。什么时候我学会了,也可以做给太后和祖母、母亲尝尝。”

吃过点心,两人又手拉手下了假山,在花园里四处逛了一圈。此时正值盛夏,园子里梅花不当季,玉兰已凋谢。兰花还未到开花的季节,倒是玫瑰开得一片灿烂。又美又香。两人便在玫瑰丛里玩闹了一阵,折了几枝插瓶。光是配什么瓶子好看,就讨论了足足半个时辰,又摘了两朵戴在头上,兴致勃勃地议论着用玫瑰制成的美食与护肤品。又因为其中一丛玫瑰红得格外好看,蒋雯顺口说了句:“若是能用来染指甲就好了。”赵琇便从善如流地摘了几朵花下来,拿小捣药盅捣成花汁试着染,可惜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反倒是糟蹋了一地的残红。

蒋雯有些不好意思,但赵琇自己也玩得很愉快,并不在意。女孩子嘛,闲来无事也喜欢讨论一下各种护肤品、化妆品什么的,好把自己打扮得更好看些。赵琇对古代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她本来年纪就小,还没到涂脂抹粉的时候,顶多是从祖母张氏处学会一些基本的护肤手法。但张氏是寡妇,年纪也不小了,平日不用脂粉,赵琇自然就很少接触当下流行的化妆品了。她平日里穿衣打扮,用的都是在现代时学会的那点皮毛。倒是蒋雯,对于现如今上流社会女性常用的各种护理方法与化妆品如数家珍,连宫中内造的珍品也非常熟悉,一一道来,让赵琇开了眼界。蒋雯见她有兴趣,还送了她两套内造的脂粉套装,据说是宫里公主们惯用的,不但有很好的修饰效果,还不伤皮肤,并有护肤功效,常用能使人肤色白晳,柔嫩光滑。

这种深受女性喜爱的话题拉近了赵琇与蒋雯之间的距离。她们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极要好的闺蜜。蒋雯在赵琇面前越发放松了,有时候说话都直率了许多,透露了不少宫闱中后妃美容穿戴方面的秩事,听得她的丫头心惊胆战的,连连提醒自家姑娘注意分寸。蒋雯听是听了,但眉宇间不由得露出几分不耐烦来。她不明白,这种事知道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就不能跟朋友说呢?

赵琇见状,便给柳绿使了个眼色。柳绿非常机灵地离开转了一圈,回来就拉走了蒋家的丫头,说是她们姑娘吩咐下了,特地给蒋雯身边的人也设了一席,让大家伙一块儿乐一乐。这种事自然是喜闻乐见的,跟随蒋雯来的丫头婆子在柳绿的招呼下,大吃大喝了一顿,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而身边不再有人拘着的蒋雯,也高高兴兴地放开了闹腾。直到张氏那边打发了人来提醒她们,午饭时间到了,她们才丢下残局,转移战地回了赵琇的院子。

重新梳洗过,又换上了干净衣裳,两位姑娘又变回了平日端庄稳重的形象。但彼此互望几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蒋雯叹道:“今日玩得果然痛快!赵妹妹写信请我时,说定会让我尽兴,我心里还在想,不定要对几个对子、行多少酒令呢。万万没想到这般有趣。”

赵琇笑道:“我本来还准备了毽子、跳绳什么的,可惜天太热了,懒得动。等什么时候天气凉快了,我再把姐姐请来,咱们痛快玩一场!”

蒋雯拍手叫好。还提了个建议:“秋天里赏桂赏菊都是好名目,我还养了几盆极好的菊花,到时候一并搬来,请妹妹共赏。”说完挤了挤眼睛,“如此斯文的理由,我母亲是一定会答应的!”

赵琇哈哈笑了。

两人一起去了张氏的屋子用午饭。席上的菜色自然也是赵琇吩咐人准备的,虽然是家常口味,但胜在材料新鲜,味道也清爽可口,蒋雯玩了半日。出了一身汗,早已饿了,忍不住多吃了半碗饭。等放下筷子,发现自己今日竟然比平日多吃了五成的食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吃过饭消食,两个女孩子陪张氏聊了一会儿的天,张氏要午睡了,她们便又回赵琇的屋子去。打起了双陆。赵琇平日除了偶尔跟张氏玩玩,很少碰这些游戏,未免有些生疏。叫蒋雯赢了好几盘去。

蒋雯笑说:“你平日很少玩这个吧?我听你们祖孙说话,好象你平日除了读书写字,就是管家做针线,连出门应酬都少。我常听我祖母和母亲说,京中象府上这样不爱交际的人家实在不多,如今总算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赵琇听着有些惭愧:“我们家离了京城多年。再回来已是物是人非。从前相熟的人家,许多都不在了。京中的新贵。多半是我们不认得的。我哥哥年纪又轻,尚未入仕。只专心在家读书备考。他没空闲,祖母与我怎么好到处去?所以交际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