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腹诽了几句,方才发现燕淮穿的是一身月白色。

衣裳古怪,似僧衣,也不知成国公府针线房上的管事妈妈,都是何等的高明手艺,竟做出了这样的衣裳…

两人面对面入了座,谢姝宁端起一碗粥搁到了燕淮面前,道:“世子慢用。”

燕淮微笑,并不动,只看着她面前的那一碗。

谢姝宁亦笑,一言不发将两碗对调了个位置:“世子莫不是怕我下毒?”

她年纪小,又生得好,在灯火通明的夜里这般一笑,纯澈又明艳,几乎要晃花人眼。

燕淮默默低下头去,道了谢开始吃粥。方舀了一勺粥入口,还没等下咽,他便尝到了一股要命的咸涩。他咬着牙抬眼去看对面坐着的人,一脸笑吟吟吃着粥,见他看过来还挑眉问:“世子觉得这粥如何?”

吃一堑长一智,她早料到燕淮不会轻易上当,这才先将未曾加料的粥捧到了他面前。

燕淮僵着舌头将那口咸得要命的粥给咽了下去,牵了牵嘴角:“人间美味…”

原来图兰那话,不是告诫,而是预告…

他这碗粥自然是难以再食,谢姝宁却慢吞吞吃了小半碗,这才准备说起正事来。

她今日原就不是真的为了请他吃劳什子夜宵的。

然而她要说的话才刚刚冒到齿边,她便看到燕淮掏出一张卷起的纸条遥遥递了过来。

他说,“八小姐养的鸽子,味道倒是不错。”

第221章试探

谢姝宁手中的调羹被丢进了碗中,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然而当她抬起头朝着燕淮看过去时,眉眼间却没有一丝怒意,她只是伸出手,神态自若地将纸条从燕淮手中接了过来。反倒是燕淮,被眼前的平静的一幕,给弄得微怔。

暴风雨永远隐藏在平静之下,燕淮心中如是揣测着,却并没有从谢姝宁面上发现一丝异样。

就仿佛,他方才什么也未曾说过,而这封信亦不是经由他的手递送给谢姝宁的一般。谢姝宁此刻的表现便恍若被她握在指间的纸条,是她方从丫鬟手中接过的。至于那只从他口中说出来的鸽子,似乎也根本就不存在。

他心中不由多了几分讶然。

“世子说笑的本事,可着实差了些火候。”谢姝宁笑语晏晏,并没有立即将纸条打开,“这是我的田庄,庄上何处开过火,我可不会错过。”

燕淮抿嘴,但笑不语。

他本就是在说笑。

谢姝宁看他两眼,低头打开了纸条,扫向上头写着的字。

是冬至送回来的信,写了温庆山的事。

前段日子,她在宫里记起了惠和公主纪桐樱前世所嫁之人,因那人是温雪萝的哥哥,故而心生不安,所以从宫里出来,她便吩咐下去让人着手详查。算算时间,到如今也该查个差不离了。

为了让云詹先生能同她方便通信,田庄上也特地备了鸽舍,想了几只信鸽。

只是信竟然会被燕淮给截了,她倒是没料到。她该发火,该生气的才是,但不知为何,她并不想在这个当口露出恼意…

“世子难道不知,偷看旁人的信件,乃是极无礼的做法?”她攥着纸条,笑吟吟发问,模样娇俏。

燕淮自知理亏,也不辩驳,直截了当地便道:“是我无礼,理应赔罪。”

他这般实在,谢姝宁倒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遂道:“赔罪便不必了,只请世子管好了自己手下的人。”

她说这话,亦实在得很,一半是不悦,另一半则是提醒。

然而这样的话,燕淮心中又怎么会不明白。他先前在廊下,差点便要了吉祥的命。但他亦明白,若没了吉祥,他只会更加寸步难行。若叫铁血盟的众人知道他因为这些事便动手处置吉祥,想必个个都会用莫测而警惕的眼光打量他。

他回京时,已入了春,四处柳绿花红,春江水暖,可他所处之处犹如三九寒冬,莫说地龙火盆,就连棉袄也无一件可用来加身。

铁血盟,吉祥,都是寒冬中出现的炭火。

如今夏天未逝,距他归京不过短短数月,那些人是如何看他的,他不会不知。

这些人里有一半,是亡父燕景留给他的,另一半是从继母小万氏手里夺回来挑挑拣拣剩下的。真论起来,没有一个能算是他的人。再加上他自小离京,久不居成国公府不提,连铁血盟的人都未能见过。

这群人便也只当重新归来的他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面服心不服。

雷霆手段,能制人,却也能离心。

他自认不是个擅这些的人,时常觉得举步维艰,因而愈发怀念七师兄纪鋆还在身边的日子。比起他,七师兄极会招揽人手,极会同人打交道,极会治下。

风师父曾说过,这是天赋。

先天若无此天赋的人,后天亦能习得,却是拍马难及前者。

燕淮隐在桌下的手微微收紧,幸而吉祥再如何,总算还将他当做主子,记着昔日成国公燕景留下的遗言。不论是他要杀了谢姝宁的事,还是他截下了信的事,归根究底,都还是本着为他打算的目的去做的。

只是时日太短,他想要尽快发展出自己的人马,谈何容易。

他轻抿嘴角,定定看她,却并不言语。

谢姝宁亦没有再开口。

屋子里便这般静默了下去,片刻后,燕淮方才缓缓说道:“温庆山今年十七,性子沉静,喜好读书,据闻准备走科举正道。”

英国公府的世子,有祖宗荫蔽不用,非要自己科考,也不知是该说有骨气还是说傻来得好。

谢姝宁端坐着的身子往后微微一倒,眉头皱起,“世子认识他?”

“连一面也不曾见过。”燕淮摇头。

他七岁之前不曾见过温庆山,中途更是不可能,如今回了京都后被眼前局势所困,自然是愈发没有那闲工夫去寻本不相熟的未来大舅子吃酒,因而他的的确确不曾见到过温庆山的面。

但想着英国公夫妇的模样,他们的儿子,至少生得不会差。

他也是这般想自己的未婚妻温雪萝的,旁的不知,但样貌总不至于忽然间出了差池,生得丑陋便是。

“虽然未曾见过,可想来生得总是好的。”世人重脸,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于是燕淮便正色说了这么一句。

谢姝宁一噎,一时不查他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

但论生得好,她可委实还没有见过生得比燕淮好的。

她探究的目光落在了他面上,少年冠玉似的面庞之上,眉眼清隽,还带着未经彻底雕琢的璞玉姿态。她不由恍恍惚惚地想起前世最后一次偶然见到的燕淮样貌,那样一张孤寂冷冽的面容,同此刻的截然不同。

谢姝宁蹙着的眉头未展,口中道:“英国公世子生得好不好,同我无关,我只是好奇,为何他极少出现在众人面前罢了。”

英国公世子跟成国公世子,可并称坊间两大谜案。

燕淮消失了的那几年究竟人在何处又都做了什么,无人知晓,但他好歹如今回来了,众人也如愿见到了长大后的他生得什么模样。

可英国公世子温庆山,仍是个迷雾重重的人。

燕淮并不知这些,他只以为谢姝宁一个深闺里的姑娘好端端竟去查个陌生男人的事,不论她如今年纪几何,可不就是为了那点子少女情怀?偏生他自小在男人堆里长大,认识的女人除了个雷师父外,便一个也没了。

真算起来,谢姝宁可还是他长大后认识的第一个姑娘家。

他思来想去,也只以为谢姝宁是对温庆山有兴趣才致她暗地里搜集温庆山的资料。

因而听到谢姝宁那般说,他也并没有当回事:“想必是生得太好,所以不便经常到众人面前露脸罢了。”

古时,曾有人因为长得太过俊美,每每上街便被围堵的事,他也是当成笑话听说过的,兴许真的就有这样的人也说不准。

谢姝宁:“…”

“那就多谢八小姐款待。”燕淮站起身,准备告辞离去。

鸽子的事,谢姝宁心知肚明,吉祥既想杀她,那么拦截她的信,也一点不叫人奇怪。真正叫她觉得出人意料的是,燕淮竟自发将信交给了她。

她也已经明言让燕淮约束好手下,他不回应,那她也只当自己没说过,回头叫图兰几个加强戒备便是。

至于吉祥,寻到了合适的机会,她可不会放手。

俩人皆不再谈信的事,燕淮便开始迈步往外走。

走至门边,手方触及门扉,谢姝宁猛地将他喊住:“世子,不知你外家大娘舅,待你可好?”

燕淮一震,转过身来看她。

谢姝宁却低着头盯着那碗残粥看,并不同他对视。

“我舅舅倒是待我母亲,还有我跟哥哥极好。”她低头说着,恍若自语,但话却又是明明白白在同他说的,“世子的大舅舅,待你同你母亲可好?”

燕淮是万家的外孙,他在万家有几个舅舅,谁都知道,但谢姝宁却直接便点出了大舅舅。

他不由吃了一惊:“八小姐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

谢姝宁慢吞吞扭头来看他,面上无笑:“因为这件事,很重要。”

一字一顿,她说得极清晰。

燕淮怔怔听着,仿佛昔时在敦煌古城中遇见过的巫女所言。年迈的巫女,手执龟甲,露出贫瘠的牙床上摇摇欲坠的几粒枯牙,用古怪的腔调说着的话,似也是这般没头没尾。

“缘何重要?”他靠在了门上,低声问道。

谢姝宁眼中神色莫测,语气肃然:“若好,那自然一切都好,若不好,一场腥风血雨总是难免的。”

她并未言明这些话的意思,但燕淮却霎时想起了铁血盟内鬼的事,还有大舅舅万几道,数年如一日对他的不喜。

隔着薄薄的白衣,他胸腔里的那颗心剧烈乱颤起来。

他深深看了一眼面前的稚龄少女,像在看一个从未见过的人。

谢姝宁亦在看他。

次日傍晚,吉祥跟冬至前脚擦着后脚跟,渐次回到了田庄上。

到了酉正时分,燕淮来同云詹先生并谢姝宁辞行。

谢姝宁捧着书抬起头,望着他笑着让玉紫准备庄上的果子送行,燕淮也没推拒,但走时并没有真的带走这些东西,左右谁都知道这些只是客套。

人走后,云詹先生当着谢姝宁的面,便长叹了一声,尾音悠悠长长,叫谢姝宁觉得其音绕梁几日也还未消尽。

白驹过隙,等到那声长叹终于从谢姝宁耳畔消失的时候,她恍然惊觉,不知何时窗外的绿叶成荫已变作了黄叶漫天。

秋日就这样到了。

第222章沧海

秋雨绵绵下了多日。

这一年的秋天,几乎是在连绵不绝的细细小雨间度过的。天色总是阴沉沉的,不见日光,但枝桠上生着的树叶仍一日赛一日地黄了下去,风一吹,就纷纷扬扬从枝头上飘落。

谢姝宁收拾了东西返程回谢家去,出门后,只见一地黄叶,在马蹄“哒哒”声下烂进了泥土。

燕淮比她早大半个月离开田庄,等到谢姝宁回到位于北城石井胡同的谢家大宅时,燕淮袭爵的消息,也随着南行的燕子,一道传遍了天下。

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成国公府的局面已是沧海桑田,同往昔大不相同。

过了几日,谢姝宁去玉茗院见宋氏,想要问一问哥哥谢翊如今身在何处,何时可到京,谁知一进门就听到有人在说成国公府的事。

世子燕淮终究还是接任了成国公的位置,一步步往谢姝宁记忆中的那个人稳稳走去。

她甚至知,自己那一日同燕淮说过的话,究竟是对还是不对。不过自那日后,燕淮便不曾再来联系过他们,田庄上知情的几人,亦对燕淮曾暂住过的事缄口不言,权当从来没有过那样一回事。

唯独云詹先生,在燕淮走后很是沉默了几日,直至谢姝宁即将临行之际,他面上才终于见了几丝喜色,又拉着谢姝宁下了几盘棋。

谢姝宁回回欲言又止,有心想问他为何对燕淮如此在意,却又觉得这般直白地问他不好。人皆有秘密。她亦有,云詹先生既然不想告诉她,论理她便不该问。但她不放心。所以一直在让冬至将云詹先生要他调查的事,提前一步告知她。

可惜的是,直到她回了谢家,冬至那边也并没有什么可用的消息。

云詹先生先是让他查燕淮,见没有异状,消息寥寥便又让他接着查燕淮的生母大万氏,可大万氏死了十几年。能查到的事就更少了,其中能用的,几乎没有。

左不过只是个少时在家得宠的名门娇女。及笄后嫁入了门当户对的成国公府,做了国公夫人。

观其短暂的一生,不过十数年,尚不足双十年华。便撒手人寰。

她自出生以来。便是一路顺风顺水,连一丝波折也无。

听说,成国公府同万家的儿女亲事,是早就定下了的。

两家原就交好,大万氏上无婆母要立规矩,身旁亦没有姑嫂妯娌勾心斗角,下无庶出子女需要教养,前任成国公燕景又是出了名的美男子。风度翩翩。这样的一门婚事,放眼西越。也再难寻出一门好的来。

但大万氏显然没有福气,生燕淮时难产,虽然保住了性命,此后却一直缠。绵病榻,久久不见痊愈,最后更是一命呜呼。

燕家的福,都叫后来的小万氏给享了。

生子一事,可算是大万氏病中唯一的一桩波折。

除此之外,她已经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人生,丝毫不见曲折波澜,亦不见古怪。

仅凭那些资料而言,大万氏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人,简单到不论是谢姝宁还是云詹先生见了,都觉得未免有些过了。

可冬至甚至连大万氏几岁时摔了一跤,手腕往上三寸左右的位置留了浅色疤痕的事,都查了出来,若有遗漏,也不大可能。

谢姝宁回忆前世,对大万氏更是一点印象也无,只隐约记得很多年后,权倾朝野的燕淮从不提亡母一句,甚至连亡母的祭日也从不出面,连一炷香也从不上,倒是亡父燕景那,不论清明祭日,他一直风雨无阻。

这般想来,似乎也有些不对劲?

云詹先生那边却没有继续再叫冬至往下查,那时,燕淮袭爵的消息,在他们看来,已是十拿九稳。到底是他的生母,万一不小心惊动了他,可就不妥了。

所以没多久,这件事就这样被掀过不提。

谢姝宁未亲自过问过云詹先生的用意,却也发现在冬至送了消息回来后,他变得很愈发消沉了。

她不由开始疑心云詹先生同燕家,又或是万家有所关联。

然而云詹先生的身份是个谜团,连头都寻不到,即便她想查,也无迹可寻,甚至连云詹这个名字,都是化名。她没有法子,只得偷偷写了信送往敦煌,仔细同舅舅打探。

毕竟最初,就是舅舅将云詹先生师徒二人给送到京都来的。

叫人无奈的是,敦煌和京都两地之间相距甚遥,也不知猴年马月,才会有回信送到她手中。

**

她站在门外,思绪飞扬。

不断有斜斜的雨丝自庑廊外飘进来,守门的丫鬟在她的示意下悄然打起了帘子。

她一个人未带,孤身进了门,循声往东次间去。

有人在毫不收敛地高声谈笑。

她越走越近,这道声音也就越来越响亮清晰。若谢姝宁没有记错,这该是三夫人蒋氏的声音。她向来同他们家关系不佳,六姑娘谢芷若又从来拿谢姝宁当颗眼中钉,蒋氏也因此见不得他们一家好。

今日怎么会来寻宋氏说笑?

想必不是来显摆的就是故意想要来讥讽一番的。

谢姝宁想得明白,慢悠悠进了里头,恭敬地冲她行了一礼。

蒋氏的说话声一顿,微微侧目朝谢姝宁看了过去。

只数月未见,蒋氏却忽然有了种,许多年都不曾见过谢姝宁的错觉。分明年纪比六姑娘还小,看着却稳重成熟许多。

她方才还眉飞色舞的神情就淡了些,嘴角倒还挂着笑,同谢姝宁颔首:“在外头疯玩了一个夏天,阿蛮竟也不曾晒黑。”

谢姝宁垂眸不语。

蒋氏这人。最爱在嘴上占上风。

明明她是去田庄上避暑的,人人也都知道她跟着云詹先生,琴棋书画样样都学。并非日日在外头晒太阳,何来的疯玩,何来的晒黑?

说到底,蒋氏不过是想讥她似个村姑,竟能在处处简陋的田庄上一住近一月。

“可不是,好在没有晒黑,否则如六姑娘一样晒成了黑一块白一块。可就不妙了。”宋氏以扇掩嘴,眉眼含笑,朗声说道。

蒋氏听着。嘴角一垮,差点黑了脸。

六姑娘谢芷若打小就喜欢跟谢姝宁比较,如今眼瞧着就要及笄了,也还是不改小时脾性。见谢姝宁从来不用府里众多姑娘份例内的胭脂水粉、头油香膏的。甚至连外头买的也不用。她便起了疑心。

后来知道谢姝宁只用月白亲手调制的东西,不由就嫉妒了,也要自个儿使人调了用。

谁想到,竟把自己弄成了黑一块白一块,活像是个厨房里的烧火丫头,叫人耻笑,生生在屋子里躲到现在,也没见全部白回来。

这是蒋氏的痛处。觉得自家闺女只会丢人,如今被宋氏一提。差点憋不住气了。

好在她今日来,乃是因为手中有大消息,可用来嘲笑宋氏。

蒋氏将火气尽数压下,故意幽幽道:“芷姐儿,如何能同阿蛮比。阿蛮早早同成国公府的二公子定了亲,哦不,如今怕是该叫二爷了!六弟妹你瞧,这样的亲事,打着灯笼也难找,如今这满京都的,谁不羡你?我家芷姐儿,却还悬着呢。”

宋氏打着哈哈:“芷姐儿的亲事,只会比阿蛮的好,三嫂何须担心。”

谢姝宁跟燕霖的亲事,已同作罢无异,偏生蒋氏总记挂在心上,叫人不喜。

更何况当着谢姝宁的面,谈论儿女亲事,宋氏觉得颇为尴尬,便有心打发谢姝宁先回去,可看看女儿,却只坐在那吃茶,模样再泰然不过,就又说不出话了。

蒋氏倒摇了摇头,“这可保不齐。”

她说话的模样一派真挚,宋氏差点就信了她是真的在担心谢芷若的婚事,便打起精神斟酌字句准备劝解几句,谁知下一刻蒋氏便故意压低了声音同她道:“不过六弟妹,你听说了没有?这新任的成国公,同燕二爷的感情极不好,似要将人赶出成国公府呢!”

“三嫂是从哪里听来的诨话!”宋氏听着这话不像样子,忍不住轻斥了一句,“国公爷再年轻不懂事,那上头也还有位母亲在,他焉会做出那样的事来,不过都是外头胡说八道的话罢了。”

蒋氏微笑:“他们母子关系不佳,六弟妹总不会不知。”

明面上再如何和善,背地里的暗潮涌动却从未停止,就算是瞎子也能察觉出来。

宋氏就道:“便是如此,这事也同我等没有干系,三嫂你说是不是?”

“怎么会没有干系?阿蛮可是同…”

“三嫂,阿蛮年纪还小,有些事,过几年再提也不迟。”宋氏正色说道。

蒋氏一愣,眉头紧皱:“六弟妹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可听说小万氏有意择日来同六弟正式将这事给定下的!”

宋氏大吃一惊,“什么?”

谢姝宁亦跟着惊诧地抬起头来,望向了蒋氏。

“阿蛮先回潇湘馆去。”宋氏心乱,见谢姝宁在一旁听着,连忙赶她走。

谢姝宁踌躇几番,应声退下。

就凭蒋氏的为人而言,她的话,真假参半,只能听五分。所以她说燕淮有意赶燕霖出府,谢姝宁是不信的,但她知道燕淮迟早会送燕霖离开京都,就如他自己昔日一般。至于小万氏的事,谢姝宁忽然有些不敢肯定。

莫非,小万氏真的已经开始在为燕霖做最后的谋划?

第223章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