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找上门来

“娘!”

“凉~”

“不是,是娘!幸姐儿,叫‘娘’!”

“羊~~”

“…不是羊,是娘~”

顾伽罗盘膝坐在西厢房的地摊上,手里拿着个小巧的水晶球,球里放了一些五颜六色的珠子,轻轻一晃,鲜艳的珠子便会在水晶球里滚来滚去,霎时好看。

幸幸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眼不眨的看着母亲手中的玩意儿,花朵般娇嫩的小嘴儿微微张着,一条晶莹的液体顺着嘴角流下来。

她两只小手努力的向前抓,试图从不良阿娘手中抢回自己的玩具。

奈何她人小力气小,胳膊还短,小小人儿已经爬到母亲腿上,却始终够不到。

“啊、啊啊~”

小丫头急了,大声喊着,两只大眼睛泛着灼灼的光。

“想要?”

顾伽罗坏心眼的将水晶球送到幸姐儿眼前,幸姐儿飞快的伸出小肉爪,可惜还不等她抓到水晶球,顾伽罗便已经快速的撤了回来。

“叫娘,幸姐儿叫一声娘,娘就把这东西给你!”

顾伽罗一边说着,一边故意晃了晃水晶球,各色的珠子在干净通透的水晶球体里乱转,划出一道道亮丽的弧线。

幸姐儿更急了,利索的挪动着小身体,从顾伽罗的身前转到了身侧。

小家伙一手抓住顾伽罗的袖子,一边抬脚就要顺着顾伽罗的大腿往上爬。

顾伽罗怕女儿摔到,虽然不大可能,乳母和丫鬟们早就围在四周,不错眼的盯着幸姐儿呢。

但顾伽罗还是下意识的伸出空着的那只手,小心的护在了女儿身后。

幸姐儿已经九个多月了,因为喂的好,营养充足,顾伽罗又有意识的给她们锻炼,所以小家伙的已经能扶着东西摇摇晃晃的站起来。还能走两步。

这会儿,幸姐儿已经被心爱的玩具吸引去了全部的注意力,也不怕摔跤了,竟像个猴子一样。嗖嗖的要往上爬。

顾伽罗见女儿这般卖力,总算慈母心发现,稍稍放低了一下拿着水晶球的手。

“呀~”

幸姐儿使出吃奶的力气,小脸儿憋得通红,吭哧吭哧的一番努力。终于双手抱住了她的宝贝玩具。

顾伽罗顺势将她揽入怀中,让女儿坐在自己的腿上。

幸姐儿开心了,死死的抱着水晶球,得意的冲着顾伽罗咧开小嘴,露出两粒米粒大小的小牙。

那骄傲又高兴的小模样,别提多可爱了。

顾伽罗看着她,心都要化了。但还是有些郁闷的用手指戳了戳幸姐儿白嫩的额头,“小坏蛋,教你喊了这么久的娘,居然还学不会!”

幸姐儿的乳母金妈妈赶忙赔笑道:“大奶奶别急。小孩子说话有早有晚,咱们幸姐儿已经十分聪明了。毕竟幸姐儿还不满周岁呢。”

再者说了,‘娘’这个字不好发音,奶娃娃初学说话的时候,最先说出来的都是单音节的字儿。太复杂的字就不要拿来为难孩子了。

顾伽罗也知道自己心急了,低头看着抱着玩具咿咿呀呀玩得高兴的女儿,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时,福姐儿睡醒了,小丫头还是那般沉静,除了刚醒时弱弱的哭了一嗓子。睁开眼睛后,便收住了眼泪。

乳母梁妈妈仔细的拿温水给她擦了擦脸和身上的汗,穿上单薄透气又舒适的细棉小褂和小裤子,又给她套上袜子。然后抱着她来到顾伽罗跟前。

“哎呀,娘亲的小宝贝醒了呀,快来、快到娘亲这儿来。”

顾伽罗一手扶着幸姐儿,一手朝福姐儿热情的挥舞着。

可惜福姐儿只是淡淡的看了顾伽罗一眼,便拿小巴掌拍了拍梁妈妈的胳膊。

梁妈妈会意,赶忙把小祖宗放到了地上。

福姐儿颤巍巍的站着。似乎找了找感觉,然后迈着细棉小白袜的胖脚丫,一下一下的往前挪。

梁妈妈张开两只胳膊,像护着小鸡崽儿的老母鸡,亦步亦趋的跟着福姐儿。

“哎哟哟,福姐儿真厉害。居然都能自己走路了?”

顾伽罗高兴不已,这不是她第一次看到福姐儿走路,但每一次,她都会报以最热烈的夸奖。

福姐儿却浑然不在意,继续朝她的玩具马车迈进。小丫头像是喝醉了酒,脚步虚浮,小身子也摇摇晃晃的,但居然没有摔倒。歪歪斜斜的走了足足有好几步。

顾伽罗愈发开心了,不住嘴儿的夸着,“福姐儿,慢些走,哎哟,我的小女儿真是太棒了,才九个月就会走路了,还走得这么好!真厉害!”

对于母亲的称赞,福姐儿依然一副荣辱不惊的大将风范。

坐在顾伽罗怀里的幸姐儿不干了。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听不出好赖话,人家奶娃娃也是有人权的。

幸姐儿灵巧的翻过身,吭哧吭哧的从母亲的腿上爬了下来,将好不容易抢来的水晶球随便一扔,一手扶住母亲的膝头,小心翼翼的站直,然后朝着福姐儿的方向走去。

幸姐儿比福姐儿的身量还要高一些,看着也比妹妹健壮。最初两步略有些歪斜,走着走着,幸姐儿便能稳稳的迈出脚步。

而且她明明比福姐儿晚上路,却抢先她两步赶到了小马车跟前。

“呀~咿呀~~”

幸姐儿抓住马车的车辕,转身冲着母亲挥拳头。仿佛在说:瞧,我比妹妹厉害!我最棒了!

顾伽罗当然不会吝啬夸奖,赶忙说道:“哎呀呀,幸幸最厉害了,以后你可要继续做妹妹的榜样哦!”

“咯咯~~”幸姐儿流着口水,笑得灿烂无比。

福姐儿慢悠悠的晃了过来,也不看姐姐炫耀的模样,围着小马车转起圈儿来。

幸姐儿见状,也赶忙追上,两个胖嘟嘟、白嫩嫩、萌萌哒的小家伙,你追我赶的玩得那叫一个尽兴。

只把顾伽罗逗得哈哈大笑。

“这都多少天了,总算又听到大奶奶的笑声了。”

院子里,两个粗使小丫鬟正在打扫花坛,听到笑声,其中那个年纪略大些的不禁感叹了一句。

“可不是嘛,前儿我听夏竹姐姐说,大爷时常夜不归宿,大奶奶气得不行,这才几天的功夫啊,大奶奶和大爷已经吵过好几次了。”

另一个圆圆脸的小丫鬟悄悄跟同伴分享八卦,“都说大爷和大奶奶是患难夫妻,最是恩爱不过了…好好的,怎么就变成这个局面了?我还听说啊,大爷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也是睡书房,根本不回卧房了呢。”

“不会吧!!”年长的丫鬟不相信的轻呼一声,正欲说些什么,不想却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两个丫鬟慌忙闭上嘴,低下头,装着卖力干活的样子。

“谨哥儿媳妇,谨哥儿媳妇在吗?”

胡氏大步流星的闯了进来,脸上没有好颜色,急吼吼的喊道。

PS:一更。木有月票、木有订阅,某萨已经哭晕在厕所,~~~~(>_<)~~~~

第113章 告状

顾伽罗误以为胡氏又是来‘帮’她弄什么生子秘方的,心里无奈,却还是笑着迎了上去。

不想,却看到吴氏竟也跟在胡氏身边,还试图在胡氏耳旁劝着什么。

顾伽罗心里咯噔一下。

“婶娘,弟妹,今儿个这是吹的什么风,竟把你们两位贵客送了来?呵呵,快请进。”

顾伽罗冲着胡氏行了一礼,而后又朝吴氏点了下头。

吴氏忙欠身还礼,趁着抬头的当儿,飞快的递给顾伽罗一个眼色。

顾伽罗更加确定了,胡氏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谨哥儿媳妇,你也别忙了。我来就是想问问你。谨哥儿呢?”

胡氏大马金刀的坐在正房上首的主位上,直奔主题的问道。

顾伽罗将吴氏推让到下首的官帽椅上,吩咐丫鬟们上茶,听了这话,故作奇怪的问:“婶娘,您找大爷啊?只是不知您有何事吩咐他?”

胡氏急得火烧火燎的,哪里还有心情和顾伽罗寒暄,她虎着一张脸,“我只问你,他最近在做什么?”

顾伽罗看了眼胡氏,又扫了眼吴氏。

吴氏向来沉静的面容上带着些许尴尬和无奈,她微微摇了摇头,又悄悄比了个四的手势。

顾伽罗秒懂,看来胡氏此行是为了齐严之。

可问题是齐严之与齐谨之有什么关系,两人分明就不是一个画风好吗?!

“好叫婶娘知道,大爷在外头的事儿,我素来不打听。最近,大爷似乎很忙,有时都顾不得回家。”

顾伽罗先是好声好气的跟胡氏解释,说着说着,似是想到了伤心事,略带难过的说,“不瞒婶娘您说,我家大爷已经连着三天都没有回来了。我、我也想知道他在哪里。唉~~”

一声叹息悠长而无奈,道尽了顾伽罗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失望。

胡氏愣了一下,狐疑的看着顾伽罗,“你们小两口好得蜜里调油一般。怎么忽然——”变成这幅模样?

顾伽罗和齐谨之现在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大多数的贵族夫妻,面和心不和。

这跟胡氏印象中完全不一样,她也曾亲眼见到齐谨之夫妇的黏糊劲儿,那感情好的就跟一个人似的。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吵架、闹冷战的寻常夫妻啊。

吴氏见胡氏说错了话。赶忙轻咳一声,细声细语的说:“大嫂,是这样的,我们家四爷已经连着好几天都没有回来了。母亲正好听人说起了大爷的事,便想着是不是他们兄弟在一起呢。”

顾伽罗讶然,“四爷,也、也好几天没有回家了?”

莫非两人真凑到一起去鬼混了?

胡氏用力拍了椅子扶手,恨恨的说:“可不是嘛,严哥儿新婚,特意向书院请了一个月的假。眼瞅着假期将尽。我和四奶奶帮他打点行李,准备送他回书院,不想,他竟闹出了这么一出。如今连家也不回,书也不读…谨哥儿媳妇,你给我好生说说,谨哥儿到底把严哥儿弄到哪里去了?”

顾伽罗蹙眉。什么叫‘谨哥儿把严哥儿弄到哪里去了’,现在还不能确定齐严之的反常与齐谨之有关了,好不好?

胡氏这般直接定了齐谨之的罪名,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虽然。顾伽罗心里隐隐有了猜测,齐严之还极有可能与齐谨之在一起,但该有的姿态她还是要有的。

只听她淡淡的说:“婶娘,我虽然不知道大爷去了哪里。但他素来是个有分寸的人,断然不会将还在读书的四爷带出去鬼混。”

顾伽罗的话说得平淡,但着实不太好听。

胡氏心里虽然想着齐谨之可能带着齐严之出去花天酒地了,却不好直接说出‘鬼混’二字。

顾伽罗偏就大喇喇的点了出来,这让胡氏多少有些尴尬。

“母亲别急,四爷最是个懂事的性子。他不会做让您失望的事,”

吴氏赶忙出来打圆场,“大嫂,您也勿恼,母亲太担心四爷了,唯恐他耽误了学业,所以才会胡思乱想。”

顾伽罗缓和了脸色,点了下头,“婶娘的心情我理解。说实话,最近几日,我也正为大爷的事心焦。这样吧,等我家大爷回来后,我定会仔细问他一问。另外,婶娘和弟妹也费些心,再细细的问一下四爷身边的人和他素日的好友,好好一个大活人,总不会无声无息的变没了影。”

胡氏见顾伽罗确实不知情,且她也不能确定儿子的事与齐谨之有关,便没了刚来时的理直气壮,讪讪的说:“谨哥儿媳妇说的是。我、我回去后就把伺候严哥儿的狗才好生审问一番。”

说罢,胡氏和吴氏便起身告辞了。

顾伽罗亲自将她们送了出去,目送婆媳两个远去,顾伽罗脸上的笑容便淡了下来。

“大奶奶,回去吧,这会子太阳正毒呢。”

紫薇小声的提醒道。

顾伽罗却没有动,站在台阶上想了想,而后道:“走,去萱瑞堂!”

胡氏来找她顾伽罗要人,她顾伽罗便去婆母那儿告状。

忍了这些天,顾伽罗原以为齐谨之会收敛些,没想到他居然变本加厉。过去只是自己出去鬼混,如今还拉堂弟下水。

齐谨之这般无所顾忌,顾伽罗也不想帮他隐瞒了。

“…母亲,事情就是这样,大爷也就罢了,他见识多,心智坚强,即便在外面遇到了诱/惑,也能泰然应对,”

顾伽罗缓缓对清河县主说:“但严哥儿不一样,他原就是憨直单纯的人,又是整日待在校风纯正、校规森严的书院中,交往的也都是同样醉心读书的文人,他的性子愈发纯净,万一——”有人故意引诱,齐严之妥妥会犯错误!

清河县主定定的看着顾伽罗。

顾伽罗的凤眼波光流转,似乎在暗示什么。

清河县主眸光一闪,微微点了点头。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严哥儿不能被带累坏了,”

清河县主沉吟道:“待会儿我就跟老爷说,如何管教,自有老爷做主。”

傍晚,齐令先回到萱瑞堂,清河县主便悄悄与他说起了此事。

齐令先二话没说,直接来到院中,大声叫来十名护卫,勒令他们立刻找到齐严之的下落,并将他带回来。

而后,齐令先又连夜给齐令宜写了信。

安静的齐家大宅自此变得热闹起来…

PS:二更。齐谨之和阿罗吵架的事,某萨有安排的,亲们放心,不会把他们写崩了。

第114章 失望

当天宵禁前,齐谨之便满面春风的回来了。

“阿罗,你快来看,去年跟着朝廷使节团出海的商队顺利返航,带来了许多新鲜又好玩的东西。”

齐谨之捧着个一尺长、半尺宽的锦盒,兴高采烈的进了正房。

“最近你不是正满世界的搜罗新奇物件儿嘛,我刚好看到了几样不错的,便买了回来,有龙涎香、沉香还有上好的肉蔻和肉桂。”

齐谨之几乎是一路嚷嚷着走进来,看到坐在罗汉床上的顾伽罗时,不禁将手中的锦盒递了过去:“你快看,都是商队从海外寻来的极品呢。”

顾伽罗放下手中的账册,抬手接过锦盒,打开,里面是一个个巴掌大的小木盒。

她将锦盒放到炕桌上,从里面取出一个小木盒,没有急着打开,凑近了,轻轻抽了抽鼻子,“嗯,这是沉香。”

顾伽罗的名字就来源于沉香,是以,她对这种香料分外喜欢。

“品相极好,即便是在京城也难得有这样的好货色,”

顾伽罗打开木盒,又是闻、又是验看的,由衷的赞叹了一句。而后问道:“大爷,你这是从哪家商号买来的?真的很不错呢。”

齐谨之一屁股坐在顾伽罗的另一侧,笑道:“说来也巧,四正老弟交好的一个豪商,去年也组织商队出了海,我便是通过四正才买到这些香料的。阿罗,你若是喜欢的话,咱们再找那商人买就是了。”

顾伽罗眸光一闪,轻轻合上锦盒,“大爷似乎和萧侍郎家的大公子交情很好?”

这才几个月啊,就热乎得跟亲兄弟一样!

“是啊,四正那小子长得好,性子也好。虽稍显文弱了些,可骨子里却有咱们武人的豪气,值得深交!”

齐谨之发自肺腑的说道。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在他提到‘四正’这个表字的时候,脸上都禁不住的泛着光芒。

很显然,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小老弟。

顾伽罗‘哦’了一声。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她斟酌了一下措辞,试探的问:“对了,大爷,这几日你可曾见到新府的四爷?”

“严哥儿?他又惹出什么祸事来了?”

齐谨之笑容微敛,语气也跟着冷了下来。看来他还在生齐严之那个蠢堂弟的气。

“没什么。就是随口问问。他与吴氏成亲也快一个月了,我想着是不是该送他回书院读书了?!”

顾伽罗从他的语气中可以判断,齐严之并没有跟着齐谨之去鬼混。

至少齐谨之并不知道齐严之的近况。

“…哼,他有父母,还有妻子,不必咱们为他操心!”

齐谨之很不以为意的说着。

顾伽罗垂下眼睑,掩住眼底的波光。

她不说话了,齐谨之却谈性很高,向前探了探身子,目光灼灼的看着顾伽罗。“阿罗,这几日怎么不见萧十三?”

“哦,自从那日后,我把他打发回静月庵了。你不是说过吗,咱们与妙真大师还是平常交往即可,其它的不要牵扯太多。”顾伽罗淡淡的回道。

齐谨之怔愣了下,旋即有些不自然的说:“瞧我,这些日子忙得竟有些昏头涨脑的,连这些都给忘了。不过,阿罗。大师待咱们有恩,咱们也不好做得太过。而且有些事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顾伽罗想了想,点头:“大爷说得有理,明儿我就去给大师请个安。”

齐谨之满意的说:“如此最好。另外。西南那边许久都没有消息了,阿罗,是不是有什么异常啊?”

“异常?能有什么异常?齐大勇和刘虎先后去了乌蒙和安南,有他们在,应该不会出问题的。”顾伽罗老神在在的说。

“那倒也是。但也不知道怎么了,我这心里就是有些不安。总觉得有事要发生似的。”齐谨之面露忧色。

“放心吧,大爷,齐家在西南几十年了,最是安稳不过。倒是大爷您,这些日子总也不着家,我实在帮您瞒不下去了,只好回禀了母亲。您看——”

顾伽罗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什么?你、你怎么能告诉母亲呢?哎呀,阿罗,你、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母亲平日已经够忙了,咱们不能分忧已经十分不孝,怎么还好拿这些琐事去打扰她老人家?”

齐谨之跳起来,急吼吼的说道。

清河县主知道的事,用不了多久齐令先就会知道。

齐令先是个极重规矩的人,如果让他知道自己最得意的长子每日里都跟一群年纪相仿的官宦子弟吃渴玩乐,还不定怎么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