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与娘都去替大牛看病去了,若是你在病了,他们便要顾着两个小病人,平日田里的活已是够辛苦了,你长大了便是不能再任性的,如若我有娘,我定要让她的生活无优,断不会让她受了任何的委屈。”

珠儿不懂,她还太小,她拉了拉顾元妙的袖子,“那,姑姑的娘呢?”

顾元妙笑了笑,“你喝了,姑姑就告诉你好吗?”

她将一碗墨黑的药汁放在珠儿的面前,珠儿的眼珠子转了一下,可能孩子的心思,本来就没有多少,只是想要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就也被说动了,她一手捏着自己的鼻子,就将药给喝了下去,喝完了之后,还吐了吐舌头。

姑姑现在可以告诉珠儿了吧,她会填了小身体,眼睛一瞅一画的,刚还说是累了,现在到是也是精来了。

顾元妙揉了下她软软的发丝,手指所带之处,有着孩童应有细腻与柔软,她有时都在想,她在小的时候,母亲是不是也是这样的顺着她的发丝,与她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就是那时,她太过小了,小的,到是记不清母亲到底说过了什么?

她蹲下了身子,擦了下珠儿脸上的药汁

“姑姑的娘在天上呢?她是神仙来着,”

珠儿的眼睛一亮,“真的吗?姑姑的娘是神仙,可以飞的吗?”

顾元妙只是笑了笑,抱起了椅子上的小胖丫头,许是药真的起了效了,珠儿一会就开始有些发汗,人也是困倦了,她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将小脸放在顾元妙的肩膀上,就这般的睡着了。

顾元妙将她放在了床塌之上,拉过了被子盖住她小小的身体,再是拿过了一边的绣样,一针一线的走了起来,这是一家姓程的员外的,他家的姑娘要出嫁了,所以专程找了她,给姑娘绣件嫁衣,工钱到也不是少,给三十两的银子。

如若不是工钱还可以,顾元妙是不怎么想接这样的绣活的

主要的太费时间了,如若做了这个嫁衣,其它的,她到是无法再接了。

不过,三十两的银子,很多,她也没有亏。

珠儿似是睡的有些不安,小嘴里咕哝着什么,身上的也是发起了汗。

顾元妙打来了一盆温水,拿着毛巾小心的将她脸上的汗水擦了干净,发出汗就好了,明天就应能好上一些才对,她再是给炭火盆里加了一些木炭,到是有些担心带着大牛去了镇子上的李家夫妇,不知道他们那边怎么样了。

村子里的人如若不是到了非不得已,是不会上镇子上瞧大夫的,通常有了一些小病的,都是找着村上的游医大夫,几味草药也就能将病给治好了,除非这病的实在太重,游脚大夫治不好,才会赶去几里之外的镇上,

镇上的大夫医术是好,可是既远又费解子。

再是多的银子,也都是不经花的

只要家中的多了这么一个病人,整个家差不多也都是要被拖垮了。

绣着绣着,顾元妙打了一个哈欠,外面的天微微的有些蒙蒙的亮意,转过身,塌上的珠儿到也是睡的香甜,顾元妙将绣品放在了一边,准备这样眯上一会便成,等到了李氏回来后将珠儿接走了,她再是睡会。

鸡啼了好几遍了,顾元妙才是站了起来,手臂有些发麻,估计是被她给压的了,她轻轻的揉着自己的手臂,再是看向塌上,小丫头还是在睡着,口水似乎还流了她一被子。

她走地去,将手放在珠儿的额头上,额头上的温度不冷也不热,正常,脸色也是白里透红,有着孩子特有的妖嫩触感,她轻轻的刮了一下珠儿的小脸。

恩,没事了。

打开门,冷风迎面而来,顾元妙连忙的再是将门关上,也是将一室寒冷隔绝在了门外,

风吹着不远处的树枝,沙沙的作响着,连带着她那扇已是半旧不新的大门,并没有人敲门,她可以肯定,她现在睡的十分的浅眠,稍微有些动作,就会醒来,所以她可以肯定,李家的夫妇并未回来。

她从井中打了水,去了厨房升火烧水。

她有些呆呆的望着向上窜动的火光,也不知道心思去了哪里,直到火快要灭掉之时,她才是给里面加了一些木柴,火光再是升起,而锅内的水也是开始冒起白色的热气。

她打了手洗了手脸,才是开始洗米做起了早饭。

一碗简单的白米粥,碟子里面还有一些酸菜,切些腊肉丝在里面,拌着吃,味道应该是不差的才对。

她将碗端进了屋内,顿时,炭火盆内的火光,将她的双眼熏的迷离了一些,珠儿揉着眼睛,坐了起来,喊了一声娘,可能还是睡的迷糊着。

☆、第230章 复生

顾元妙将碗放下,走过去,替珠儿穿起了衣服,她的手指十分的灵活,到也似习惯的打理这般小的孩子了,其实这几月来,每当李氏家中忙碌之时,就将珠儿放到她这里来,起初,她是真的不会照顾这般小的孩子,只是记的,上辈子,顾元梦在小的时候,便是她一直的照顾的,虽然说,她比顾元梦大不了多少。

但是,却已经很认同长姐如母那一句话。

所以,从最初的笨拙到现在熟悉,其实也不过就是几月的时间罢了。

“姑姑,娘呢?”珠儿揉着自己的眼睛,不时的找着李氏。

“娘在忙,很快就回来了,”顾元妙将珠儿抱了起来,放在了屋内的椅子上,再是给炭火盆里加了一些木炭,让屋内更是暖和一些。

喂着珠儿吃了一些东西,她再是丢给了珠儿一些碎布,让她自己去玩,而她是则是拿起了一边的绣品,一针一线的绣着,直到了快要晌午之时,外面似是有了极为嘈杂的声音,有人哭,有人劝,有人叹息,也有人窃窃的私语。

她抱着珠儿走了出去,就见李大郎的家门前站满了人,隐约的还能听到李底嘶声的哭喊声。

顾元妙皱了皱秀气的眉毛,她侧过了脸,盯着珠儿圆润的小脸,以及那一幅天真无邪的小模样。

怕是李氏的大儿子不太好了。

整了整珠儿的衣服,她抱着珠儿走了进去,果然的,里面李氏哭的死去活来的,他的弟妹正劝着她,一边站着的李大郎蹲在地上,也是眼眶发红,

“娘……”珠儿软糯的喊了一声,李氏睁开了双眼,一见是珠儿,几乎都是连滚带爬的过来,伸出手就接过了珠儿,抱着珠儿,嘶声的哭了起来。

“呜……我的儿,我的大牛,你的命怎么就么的苦的啊……”

顾元妙在屋内望了望,孩子应该是在里面吧。

而从其它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她也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了,应该是李氏一家带着大牛去镇上找大夫,大夫找到了,银子也是花了,药也是吃了,可是仍然是病入膏肓,大夫说没的治了,让准备后世了。

也真是可怜,本来一大家子都是好好的,儿女双全,李大郎又有一门好手艺,李氏又是相夫教子,贤惠又能干人儿,可是如今,要是这大牛不在了,他们的两人可要怎么办来着。

大家说着,也都是红了眼睛,尤其是一见李氏抱着珠儿哭成了泪人儿,珠儿见娘哭,自己也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小的孩子,眼睛都要哭的肿了。

顾元妙轻轻的揉出了一口气,她闭上眼睛,走过了李氏,向着屋内走去。

此时,大家都是劝着李氏,让她想开一些,必竟这还是上有老上有小的,在大牛没去之前,先是给他将东西都是准备好,免的让孩子去的不安生,所以,也便没有人注意到,此时,顾元妙进去了

门吱的一声开了,也是将外面的嘈杂的声音顺便关了起来。

可能因为可能是有了死人,所以屋内也没有人进来。

内室里面,炭火盆几乎已经没有温度了,到是显的里面有些阴冷,顾元妙走了过去,给里面加了几块木炭,再是加了一些柴,希望火一会可以大上一些,这屋子确实是有些太冷了,不说孩子,就算是大人,怕也是无法忍受。

她走到了塌边,就见孩子被被子裹着,有进的气,却也没有出的气了,整张小脸已经透了一种青白的死灰。

揭开了被子,她拉过了孩子的手腕。

还有一口气吧。

这病其实不难治,就看遇到了谁了。

她不知道是要骂那个大夫是庸医,还是应该说,她的医术确实是有些过分了,从随身的荷包里拿出了几根针,针是她新买的,已经用药水泡过了,虽然不比她一直带在身上的,不过,治治病病,救救人,也是可以的。

几针下去,大牛的脸色已经好了不少,虽然还是青灰色,不过,却也是没有死气了,甚至还有一些红润。

是病总得养。他的病,没有半年,怕是养不好的。

她想了想,最后拿出了针,在自己的指尖上面一刺,指尖传来的刺痛让她不由的紧了一下眉心,十指连心,这话果真是不假的。

有些微微的透白的指尖上面,很快的便是溢出了一滴血珠,血珠也是渐渐的扩大了起来,她将大牛的嘴掰开,将手指放在了他的唇间,她的血是药引,其实也可以说是最好的补药,所以她一直爱惜自己的身子,从不愿意让自己受伤流血。

她微微的紧紧眉,感觉自己的手指上传来了一阵微痛,原来是大牛正在吸着她的手指,也是将她的血吸了进去。她并没有拿开手指,任他吸着,直到她拿出了手指,大牛的脸色虽然不算正常,可也多了一些生气。

娘……他的嘴里小声喊着,沙沙的声音带着过多的疲惫与难受。

顾元妙站了起来,打开门,再是关上,就似从未发生什么一般,她与其它人站在一起,就是别人哭,而也没有,别人红了眼睛,她也没有,她便似这里的局外人一样。

别人是生是死,都是与她无关。

李氏终是不哭了,她强忍着悲痛,站了起来,摇摇晃晃的身子,几次都是差些倒下,她还要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一会好将他好好的换件衣服,省的到是死了还要做一个脏鬼。

干干净净的来,再是干干净净的去吧。

门刚是打开,李氏上前,却是看到了大牛已经自己坐了起来,他揉着自己的眼睛,一见李氏,嘴里还在嘟囔着。

娘,我饿了。

嗡的一声,李氏感觉自己的头脑一晕。嗡嗡的声音不时的响着,而她也是瞬间便倒在了地上,其它人也是被这诡异的一幕给吓到了,结果还果李大郎反应过来,掐人中的掐人中,请大夫的请大夫,忙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总算的,这家里的人也是少了。

这就似做梦一般。

☆、第231章 求一世平安

大夫看过了,说李大牛没事,不过就是孩子还小,体弱,多是休息上几月就好了,孩子本就是长的大快,这病也算是半好了,到是李氏,忧心忧虑的,一时的大悲大喜过后,人确实是受不了,再加上这几日也未好好的吃饭,一时之间身体便是受不住了。

至于李大牛怎么就莫名其少的好了,别人都说是李大郎是被镇上的大夫给骗了,也有人说,是李大牛命不该绝,人家阎王不收,再有人说,是李大牛这根本就是假死的,就是李氏伤心过度,一时间并没有发现,原来人还是有气的,本来就没有断气,是大家都是以为要死了,结果这口气喘了过来,不就是活了过来了。

李氏又哭又笑的,人也像是死过了一次一样,抱着自己的孩子都是不想放手,还是李大郎给劝好了,说是孩子现在身体弱,得要补补才行,李氏抹了一下自己的眼泪,笑自己都是把这事给忘记了,而她转过身,偷偷的抹了一下自己的眼泪。

还好,上天是对她不薄的,她的大牛还在,她的儿子还活着,她后半辈子也是有了指望了。她连忙擦干了自己的眼泪,跑去厨房里面,将平日里舍不得吃的腊肉都是拿了出来,准备好好的煮上一顿饭菜,现在孩子的身体还是虚着的,要多补补才行。

“娘……”珠儿一手拉着她的衣角,将另一只小手放在自己的嘴里吸着,也不知道到底有多么的美味,手指被是她吸的砰砰的响着。

“怎么了,珠儿,是不是饿了?”李氏在自己的衣服上擦干了手,蹲下了身子,整了下珠儿的衣服,就见女儿白胖可爱,头发也是梳的很整齐,身上的衣服也是整理妥当了,就连小手和小脸都是洗的十分干净。

珠儿憨憨一笑,小手抱住了李氏,“娘……”她软软糯糯的喊了一声,瞬间,这一声直直的戳痛了李氏心中最软的那一处,她想起自己不久前因为儿子寻死寻活的,压根就是忘记了女儿的存在,要是她真的没有了,余下了还小的珠儿,那可了得,越想,她的心中就越是怕,就连头上的冷汗,也都是渗了一些出来。

她紧紧的抱着自己的女儿,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时的向下掉着。

好了,她再是用袖子抹了一下自己的脸,放下了女儿,“去找爹爹去,娘一会做肉肉给咱家珠儿吃好不好?”

“好,”珠儿用力的点着自己的小脑袋,从李氏的怀中下来,就跑去找李大郎去了,李大郎正守着儿子呢,见儿子虽然体弱,却是呼吸匀称,脸色越来越好,心里压着的重担也是跟着缓缓的放了下来。

这时他感觉自己的衣服被人轻轻的扯了一扯,回头间,才发现,原来是他的小女儿,珠儿啊。

他将珠儿抱在了自己的怀中,这一儿一女,可都是他的命啊,哪个他都舍不得。

这次虽然花了一些银子,差些就将他们的给掏空了,可是不幸中的万幸,人还在,那就好。

李氏加紧的赶做了几样菜,一会就让李大郎将四邻八舍的人都是请过来,大家都是帮了他们不少忙的,再怎么样,这顿那都是要请的,对了,一会也是将顾妹子给喊过来,这次也是多亏了她,帮他们照顾着珠儿,不然,这孩子,还不指定会哭成什么样来着。

不知不觉的,天色已黑,不过总算的,这个几乎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开始平静了下来,大家都是安份的过着自己的日子,虽然辛苦却也是富足,没有大富大贵,却也是怡然自乐。

迎着那道透着刺骨寒意的冷风,顾元妙任着风不时的将她的衣角扬了起来,似是划破了空气一般,割扯下了太多的东西,呼吸间,空中的冷风不时的灌进了她的身体里面,几乎都是要将她给吹的东倒西歪了起来。

“姑姑,姑姑……”珠儿小小的身体摇摇晃晃的跑了过来,就像是一只才出生的小鸭子一般,小小的短腿跑的到是辛苦,有几好次都是差些要摔到了,还好有惊无险的,她的小手已经抓住了顾元妙的衣角。

“姑姑在看什么呢?”

“看……”顾元妙微微的眯起了双眸,“看远方的人,远方的事。”

“咦?”珠儿歪了一下自己的小脑袋,不时掂着小脚尖,可是她看来看去的,只能看到他们村子的山,娘说,那山可大了。

“姑姑,什么也没有?”她用力的抬起了自己的小脸。

顾元妙伸出手将她小小的身子抱了起来,“要看的,在你这里,”她指了指珠儿的小胸口,而珠儿还是迷茫,顾元妙揉了揉她软软的发丝,就这样的生活下去,其实才是最好的日子。

轻碰触的指尖有些冰冷,冷风吹疼着她的骨头,可是她仍是舍不得离开,似处只在这样,她才能离那个地方近一些。

“姑姑冷吗?”珠儿伸出小手放在顾元妙的脸上,却是发现冰冰凉凉的,

“姑姑,珠儿给你呼呼,”她还真的趴在顾元妙的脸上,不时的给她的脸上吹起了热气,顾元妙的心头突然一软,脸上有些痒痒的热意,让她的一度都是冰冷的心谖脏,也是渐活的跳动了起来。

这样的日子,其实真的很好……如果可以如此一直的生活下去,也未尝不是一生的好事。

人生在世,其实求的也不过就是平安富足罢了。

她将珠儿抱了回去,正好,李底今天蒸了包子,给她带了好几个大的,顾元妙道了谢,将珠儿还给了李氏,自己拿过了一个包子放在了嘴里,咬了一口,包子是大部份是素的,里面加了一些肉,菜多肉少,可是吃在嘴里却是唇齿留着香,比起她在顾府里吃的那些水晶小包子都是要好吃一些。

她将一个几乎都是跟她的脸一样的大的包子吃了近一半,才是感觉肚子饱了一些,翻过桌上的绣品,她才发现,她绣的那件嫁衣,已经做好了。

☆、第232章 当个地主婆吧

绣是正经的苏绣,绣世绝超,配色鲜亮,上面绣出来的花儿,就如同活了一般,尤其是她给嫁衣上面绣成了那一幅百鸟朝凤图,几乎是用了苏绣里面所有的绣法了,是用极细的丝线绣成,其实这一件衣服,卖三十两银子,顾元妙感觉有些亏,必竟这可以说是官秀了,皇帝的龙袍,也都是用这样的技法绣成的,现在这样的技法都是用在一件嫁衣上,而且这件嫁衣只是值了三十两的银子,说来都是无人相信的,顾元妙本身也从没有想过,要用苏秀的,不过,绣着绣着,她到是来了兴趣,只是想要试试自己的绣技到底达到了哪一种程度。

上辈子底子,这一辈子的技法,原来给她见证的,竟然可以说是完美的一件嫁衣。

她有些不想给了,她知道这件嫁衣无论穿在谁的身上,都不会失色,她突然有一种冲动,那就是自己留下来,或许等她成亲的的时候也能穿上,这一生,她不求富不求贵,只求真心待她的,

只是男人的真心,有几分真假,她自己都是分辨不出来。

或许等她了报了仇,安顿好那边的一切之时,她会回来这个村子,找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将自己嫁了,然后就似李氏一样,这一辈子,平平常常的过着,那样有多好的。

就是可惜了,她站了起来,将嫁衣叠好放在了一边,她不可能再绣一件给别人,明日人家便会来收嫁衣了,她可不想将自己的名声给弄的不好,到时就没有人过来给她绣活了。

她还要在这里住上很久的时间,这样的杀鸡取卵的事情,她不想做。

第二日,一早起来,她还未梳洗,那边的人已经过来取嫁衣了。

顾元妙将自己费心绣出来的嫁衣放在了桌子之上,几个婆子一见这件嫁衣,眼睛都是发着亮,可想而之,她们对于这件嫁衣是有多满意的,本来都是对这乡野的姑娘不报多大的希望,可是谁又知道,这绣工竟是如此好的。

“姑娘,好绣工,”高个的婆子轻抚着手中的嫁衣,“这绣的与官秀都是差不多了,姑娘不知道师承何方,这绣艺又是与谁学的?”

顾元妙只是给脸上挂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不说话,也不回答。

那个婆子的脸色僵了一下,也便不再问什么了,这碰了一个软钉子,想来,她再也是问不出来什么话了吧?

付了银子,拿了嫁衣,两个婆子便是急匆匆的回去了,想来主家那边还在等着嫁衣用呢。

桌上放了一下小布包,布包里面装了整整的三十两银子,顾元妙拿过了银子,一锭一锭的数了起来,她不贪财,不过在这样的空闲的日子里面,到是喜欢上这样数着银子的感觉。

这是她自己挣回来的,用自己的双手挣回来的。

而她很庆幸,学会了苏妈妈的一手好的绣艺,否则,怕是她现在都有可能在喝西北风了。

果然的,这山中的草药,十分的稀少,也都是一些平常的不怎么值钱的,到了冬天那便是寸草不生了起来,想要在上面找到一根绿着的野草都是难,更何况是草药。

她现在采的草药,只够自己以备不时之需时用的,哪还有多余的卖于药店来着。

她站了起来,打开了一边的柜子,从里面再是拿出了一个并不算大的布袋出来,然后将布花衣子里的东西,都是倒在了桌上,啪啪的几声,布袋里面的东西都是在桌子上了。

都是一锭锭的银子,有大的,也有小的,还有一些银角子,余下的也都是一些铜板,

加上这三十两的银子进去了,她到是有一百两的存银了,李氏说过,在这个村子里面,有十两纹银的,都已经算是富户的,二十两的都能说是小财主了,要是到了一百两,买些地,雇些长工,再是怎么样,也都可以当一个小小的地主。

而她想着,是不是要买上几亩地,就算是她自己不种,也能租与别人种,她本就花的不是太多,她一个人,一张嘴,能吃多少,平日城除了买些米面与绣线之外,就没有多余花银子的地方,这些银子放在这里,也是放着,还不如买几亩地,说不定,日后她还真的过来当个小地主。

将银子收好,她准备一会就去找李氏商量一下。

“怎么,妹子想买田?”李氏到是意外了,顾元妙手中有些银两她是知道的,不过,她却是从未动过买地的心思,怎么如今却是想通了,想要买地了。

顾元妙轻抚着手中透着温意的杯子,指腹也是渐渐的暖了起来,她的长睫微微的飞了飞,然后安静的垂下,也是扫来了两抹浅色的青影。

“是啊,大姐,”她笑道,到了这里,她发现自己到是爱笑了些许,“手中有些闲银,拿着也便是拿着的,大姐也知道,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想着买上几亩地,自己能种,也能租给别人,这样银生银的还是比将银子放起来要好。”

李氏点头同意,“就是这理的,我当家也总是说,银子放着是最亏的,多买些田的好,妹子如若真的想要地的话,明日我让我当家的带你去村长那里走一次,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地卖?”

“好啊,”顾元妙将手中的杯子放下,而杯子已是透有了一些温凉之意。不过,荡在她胸前的心意却是让她整个人都是跟着舒心了起来。

第二日,李大郎带着顾元妙便是去里正的家中,顾元妙按着村上的规矩,割了一斤肉,提了一壶酒,再是包了一封点心,人已经坐在了村长里正的家中了,里正听说顾元妙要买地,到是没有反对,虽然不是本村中人,也不能进本村的族谱,不过,这地总是可以买的。

再是查了一下,最近村头的一家正好要搬到镇子上去,巧了,他家的地是要卖的,还有一家的家里出了一些事,也是急着用银子,这地也是要卖,算下来七七八八的,也用十几亩了。

☆、第233章 说亲

顾元妙自是在心中也要算自己的一笔胀,十几亩,一亩要五两银子,全部的买下来,也要七八十两,她的手头上面正好有一百两左右,余下三十来两做家用,其它的都是买地,也不算是亏,而且她也一直的有接绣活,总不会饿了自己。

所以,这地,她还是买了吧。

村长办事还是挺快的,也有可能是那几户人家是真的急需银子,所以这一卖一买之间,当天就结束了,顾元妙拿着手中的几张地契,到是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了。

原来,她也是有地了,原来她也可以当个小地主婆了。

而有了地之后,她感觉自己的才像是这个村子中的人了,虽然说,她未必会在这个村子住上多久,但是,她总是希望自己这一年的时间可以过的自在随心一些。

地契也是被她放在了箱子里面,至于地,她不可能自己去种,她长这么大,还没有亲自的种过地,以前到是是种过草药,可是草药与粮食,那是八杆子不打不着的事,她也不想毁了那些良田。

所以,便是托李大郎将那些地给租种了出去,一年给她分上一半的粮食,卖也可以,自己吃也行。

姑姑这样写对不对,珠儿的手中握着一只毛笔,歪歪扭扭的在纸上吃力的写着字,她人小,笔杆又是太粗,有时她连笔都是握不住,不过,到是挺喜欢读书识字的。

顾元妙闲着无事,就带着朱儿启蒙,以前她启蒙的时候,也便是这般大的年纪,不过那是能记的事到少,记的最多的,到是她六岁时,她从死了的顾元妙变成了六岁的顾元妙。

顾元妙揉了揉珠儿的头发,再是指导了她一会,珠儿就自己练去了,她教她的很简单,先从三字经开始教,珠儿很好学,已经会背很长的三字经了,字到是练的少,现在只是开始在练自己的名子。

顾元妙对珠儿到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耐心,她喜欢珠儿,就从这孩子说了那一句,姑姑,你冷吗,朱儿帮你呼呼开始,这世上对她好的人,对她真心的本来就不多,所以,她是如此的珍惜着这里与世无争的生活,还有那一双双纯粹的眼睛,

不然,她怕她的心,终有一天将会被仇恨所累,到时她的人生,除了恨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

她不想做那样的人,她是顾元妙,顾家的嫡长女,她是顾元妙,顾家的唯一的嫡长女。

到也不知道这是谁传出去的,村子里的听说顾元妙是个读书人,又有有一手的好绣活,都是想着方子,托着关系,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她面前,想着,是不是可以学些绣活,识些字。

字识不识到是不说,姑娘家的,只要有一手出众的绣活,以后还愁找不到的好的婆家吗,再者,还能贴补一些家用。

不管顾姑娘是何人,人家的一手绣活,现在在他们这里可是有名了,不少姑娘的要出嫁时,都是指名的要她做嫁衣的,这做一件嫁衣可是能卖不少的银子,谁家要是出了这样一个姑娘,可是要比儿子中用的多了。

而顾元妙只是笑笑,冷淡却也是疏离。

她不是夫子,她不教书,她也没有那么多闲情意志去教书育人,有时间了,她宁愿去山里转上一转,看是否能够摘上几根草药,而一来二往之间,大家也算是看出来了,顾元妙就是一个性子冷的,除了与李大郎家的交情能好上一些之外,对于村子里的其它人,到是没有多少的热烙,平日就算是见了,也不过就是点头之交罢了。

而他们想要人家教自己家女儿绣活,想来,也是不可能了。

只要有人在的情况下,顾元妙是从来都不动针的,而她也只有晚上之时,才会拿起针线起样,其它的时候,要不看书,要不就去镇上买绣线,还真是让人难以接近的不好相处,

更何况人家身上那股子清冷贵气,便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了的。

所以,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方面,村中的人,对于顾元妙这个外人多少都有些说不出来尊敬,只能说是加着一些惧怕罢了,更何况她的半边脸已毁,否则,也不知道会不会搞出什么事来。

一名年轻的姑娘,一名年轻有本事的姑娘,一名年轻有本事再加上貌美的姑娘,怎么能不引出一些不必要的事来。

这一天,李氏找了顾元妙在自己家吃饭,当然也是事要谈的。

顾元妙虽然不知道她要说什么,便是十有八九是与她有关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