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蘅道:“二位大人且去忙罢。”

“改日,我等夫人登门拜访郡主。”

荣国公的掌上明珠,当场太后当成孙女养的人,这样的权贵,他们可开罪不起。

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往县城方向行去,“钱武,你几时抵达的永乐县?”

“回郡主,下官是正月初十五抵达永乐县。”

“亦有近两月时间,你来说说永乐县的情形。”

钱武是钱生文房铺子的掌柜,被陈蘅任命为县丞,现在也算是陈蘅的家臣,他不紧不徐地道:“永乐县下辖八镇,五十二个村子,有四千三百七十五户,人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人,良田六千七百八十亩,中等田地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一亩,下等田地一万五千二十亩。”

张萍新来,虽然永乐县小,可经不住陈蘅钱财多,只要钱多,就能建造好一座县城。

她在四下走了走,许多山坡、山林只要改造好了,都能变成良田。

“钱县丞,照理说,不足二万人,却有四万余亩田地,永乐县的百姓当过得好才是。”

“张娘子说得是,不瞒郡主,县内所有良田都握在乡绅、贵族的手里,就说这县城一带,有五千亩良田,又有一万亩中等田,还有六千亩下等田…”

几人看着周围,这里一马平川,又离水近,最少也是中等田,哪里有下等田,这分明就是作弊。

“早年的官员与当地乡绅勾通,将上等田变成中等田,中等田就成下等田,只为了上交税赋,这一代传一代,就这样了。反而是贫穷镇上,一些明明下等田,却定成了中等田,中等田又定成上等田…”

张萍恼道:“这些官员,就没一个眼清心明的,这不是故意加重百姓的税赋。”

陈蘅看了眼周围,“这一片有多少田地?”

“有田地二万五千亩,二万一千亩皆在乡绅、世家手中,只四千亩是平民所有,平民的田地全定的是良田。”

陈蘅微微闭眼,“永乐县有世家?”

“有,这些良田里,有一万二千亩属颖川陈氏所有,听说这是三十多年前,郡主的曾祖父置下的。”

他曾祖父好好的突然跑到这里置什么良田,离颖川郡有二百多里,一路有贼匪,道路难行,要运回去也不易。

“陈氏的良田…之后我来想办法,这一片可是天然的粮仓,可不能握在一家之手。”她顿了一下,“你继续说!”

“握下臣所知,这一万二千亩良田的地契就在荣国府,听说是当年陈老宗主临终前交给荣国公的。”

自家的,那便不作数。

陈蘅还真不知道自家在这里有这么多良田。

“说到陈老宗主,听莫大管事说,是因一个梦,说陈老宗主在三十年前做了一个怪梦,梦中见一白胡老者,对他道‘我乃陈氏先祖,要保陈氏昌盛,当至永乐置业’。陈老宗主醒后,琢磨了一番,便使人到永乐县买下一万二千亩良田。

当时,这是五家乡绅所有,陈老宗主付了高价,乡绅乐意转卖,得了钱后,有的人去了郡城,有的人去了洛阳、咸阳,还有的去了都城。”

钱武言罢,“这片良田,剩下的在一乡绅手里,此人姓冯,单名一个寞字,在颖川郡的名声不如陈氏,是三等世族。魏县令曾想过修建城墙,可此人的庄头带人大闹,说城墙外头便是冯家的良田,要踩坏了他们的庄稼。原也是冬天,地里空空,他就是故意闹事,想仗着冯氏之势为难县衙。”

“魏县令的妻子是三等世族女郎,魏县令因自家出身寒门,不敢开罪。”

冯娥轻声道:“冯家在永乐县的名声可不大好,留在永乐县的庄头、管事屡屡犯案,强抢民女为妾、逼良为\娼的事屡有发生,更在县城开了青\楼、赌坊这样的生意,逼得不少百姓卖儿卖女。魏县令不敢管,而今案子都在张司法的手里。”

陈蘅吐了口气,“威逼利诱,迫冯家将良田全部卖出,不卖,就照律行事,先治他一个纵奴行凶,破坏永乐县律法的罪。”

一行人走着回县城,路上陈蘅已将永乐县的情况理了个八\九不离十。

此县的两个大镇上还有两位乡绅,在镇上算上大户,可搁在都城,那就是瞧不上眼的,有一位乡绅的女儿嫁到了颖川郡郡丞为妾,仗着这门亲,也是张狂妄为的。

魏县令就是个烂好人,不开罪人,也不行大恶,可小坏事背里一桩没少干。

陈蘅道:“钱县丞与上任县令、县丞交接时都盯紧了,若是粮库亏空,得让他们说清楚。实在不行打借条,这二位都是他县县令,去的地方皆是富庶地,让他们填上亏空,是三年还清债还是五年还清,也必须得还。”

她不会替这些人背黑锅。

“钱县丞,你家里人可接过来了。”

“我到后不久,就与家里去了信,前不久这路上太平,托太平帮的人传过信…”

冯娥道:“属下离开都城时,钱家上下皆好,县丞夫人还让我捎信给钱县丞,上他安心在任人办差,家中有她。”

陈蘅沉吟一声,“钱夫人是个贤妻,待这一路太平了,我出镖资,托太平帮的镖师护送他们来永乐县。现在的当下之急,是建造县城的事,若建在此处,这一带俱是良田,占田建城,不免有些可惜。”

冯娥想到后世的永乐古城,可是在此处往后六里的地方,翻过几座山,就会有一个比这处还大的小平原,中间有一条大河,河东是良田,河西却是盐咸地。

听说大凤朝实行以水闷灌之法改烂地为良田的法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那时的永乐郡主身边贤士能人辈出,有人出主意将盐咸地闷灌改成良田,而原来的良田方向便是后来的永乐古城。

第三百九十四章 淳仆的民风(三章)

(续上章)有人出主意将盐咸地闷灌改成良田,而原来的良田方向便是后来的永乐古城。

千年之后,在古城周围建起了现代化的城市。

但是古城内的古寺、祭台、官府、永乐郡主府都保留了下来,还成了永乐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郡主,属下这几日四下走了走,与张萍了晓永乐的风土人情,听张萍说,往北六里地,双坪镇也如此处也是小平原,面积比此处还大上三成,中央有一条大河…”

钱县丞忙道:“冯娘子所说之地,下官扮成货郎时去过。地方是不小,可河东是良田,河西是烂地,总不能将县城建造在烂地之上。不成!不成!”

陈蘅未说话,她看着眼前广阔的地方,“占据良田建城,我心下着实不忍,这几月得暇,我绘了永乐邑城图,你们都可以参详参详,往后,我们便要长居此地了…”

张萍眼睛一闪。

杨瑜略有些失落。

陈蘅问道:“杨瑜,你书法文章如何?”

“回郡主,还能入目。”

“你先领县衙录事一职。在新县衙建成之前,你们都要在旧城暂住一段时日,待新城建成之时,你们都可在县衙附近得到一处宅子。”

“谢郡主!”

当晚休憩前,冯娥送了一幅永乐城图过来。

陈蘅看着城图,引大河之水建了护城河,城外都有一条宽约两丈的大河,河上四门建有石桥,桥上建有石门,门上刻着东城、南城等字样。

画上,护城河外岸,柳绿桃红,自有一番美景,河上有扁舟,弃了城墙,而筑护城河,竟与自然相融一体。

城内,以祭台为中央,是一座漂亮的花园,围着花园有一圈商铺,第二环又是一排商铺,第三环便是民居,城东是县衙,东南是府衙官吏的宅子,又有一些民宅,城南则是陈府、莫府…

在贵族府邸与民宅布局上,竟与陈蘅的图有着惊人的相似处。

难道,她绘的是自己记忆中的永乐县?

慕容慬轻叩房门。

“进来。”

陈蘅将自己的图与冯娥的放到一处。

慕容慬道:“你今晚没用多少暮食,这是莫松家的亲自下厨给你做的点心。”

他搁下点心,看到两幅画,“很像!”

“此处原唤河滩镇,因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在晋高帝时,建永乐县,筑县城,最初就是河滩镇的街市。”

慕容慬示意她取一枚点心。

陈蘅取过绿豆糕,咬了一口,“莫松大娘的厨艺不错,颇得邱媪真传。”

“邱媪最是宝贝莫松夫妇,这等好手艺,自是不会轻易传人。”他比对着两幅图,“冯娥的图让我觉得像照着绘出来的。”

是,她是照着记忆中的永乐县绘出来的。

周围的山、河、树,城中的府邸、街市。

“听唐县令说,前不久,广陵栖霞寺的寺人拿着你的亲笔文书,在双坪镇购了和一百亩地,三百亩山林,说要在那儿建一座寺庙。”

“栖霞寺?”

“不,叫幽兰寺。”

陈蘅有些不解,怎的取了这么个名儿。

慕容慬道:“这寺庙是给空灵大师建的,会在山中广植兰花,故而名为幽兰寺。”

“已经动工了?”

“是悟非大师带着十几个弟子又有数十个工匠挖的地基。”

慕容慬舒了口气,“悟非大师乃是福州普陀寺的高僧,是空灵大师的弟子。”

“双坪镇的百姓听说是高僧建寺,不少有劳力的人家都去帮忙了,听说永乐县还有几个镇子里长、村长亲自带人来帮忙,又从百里森林运了上等好木过来。”

“百里森林离双坪镇可不近。”

“看似有五十里山路,百姓们却选了一条近道,又特意扩了道路,不到二十里。”

百姓到底是善良、淳仆的,相信他们的来世会更好,也希望神佛保佑他们的子孙后代,这才会有本县的百姓听闻高僧建僧,不远几十里赶来帮忙,甚至还自发从百里森林运来木料。

陈蘅道:“明日,你陪我去一趟双坪镇,如果冯娥建议可行,就在那儿建造新县城。”

慕容慬沉了片刻。

陈蘅继续道:“河滩镇离长河县太近,若是有人从那边过来,即便我在路口设下瞭望塔,也难以应付,再则,我舍不得破坏良田,河滩镇这一片良田是天然的粮仓。他日,许能助你两分力,我不能破坏。”

慕容慬道:“河滩镇有位姓石的乡绅,河西的七成良田皆是他的。”

“有多少?”

“五千亩。”

“我买,若他不卖,我用陈氏的良田易换。”

“河滩这么好的良田,换出去且不可惜。这位石乡绅,最瞧不起女子,就算是嫡女也可以送给商贾为妾换银子,你不妨出个好价,将五千亩良田全买下来,对于不愿卖田的百姓,再拿你手头的良田去换。”

她的沐食邑在永乐县,这里无主的官田都是她的,她有决定是留下手里或是卖出去的权力。

冯寞手头的良田,你可以买回来,他不敢得罪太平帮,也不敢不卖。不如,我们就谈笔生意,让李大长老去办,成了,你付太平帮一成的酬劳。”

能省心,她才不瞎操心呢。

有太平帮出手,虽然威吓少不了,但办得干净利落。

世族也好,商贾也罢,最不愿与江湖中人打交道,而且还是做过山贼的太平帮。

接下来的日子,陈蘅拜访悟非大师,请他帮忙选定县衙、郡主府地址,冯娥一直跟在陈蘅身边打下手,将选址确定后,新绘了草图。

很快,整个永乐县上下都知道,永乐郡主不喜欢河滩镇的老县城,要在双坪镇建新县城了,更是出了五两银子一亩的高价将石乡绅家的五千亩良田给买了,连带着石乡绅家的宅子也卖了三千两银子。据说石乡绅发了一笔横财,现在将河滩镇的店铺也一并卖了永乐郡主,统共得了三万三千两银子。

石乡绅择了吉日,启程离开永乐县,有说他要去颖川郡的,还有人说,他会去他女婿所在的洛阳安顿,更有的说他要去都城,说法五花八门,总之是石乡绅要离开永乐县去大城大郡大方。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不小心得横财

(续上章)说法五花八门,总之是石乡绅要离开永乐县去大城大郡大方。

百姓们还认定的一件事:永乐县的新主人——永乐郡主很有钱。人家眼睛不抬,就能立即用几箱子银元宝将人砸昏。

这日,御蛇与韩姬几个看着石乡绅全家上下四十多口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河滩镇。

“三万三千两银子…”御蛇眼睛微眯,什么时候抢过来就好。

韩姬低声道:“石乡绅坏事干了不少,早有太平帮的弟子盯上了,你且瞧着,她到了长河县太平帮的寨子,不懂规矩,不交保护费,他这些钱财就保不住。”

御蛇道:“若他交了呢?”

“你没听说,石乡绅为了二千两银子,把他的嫡次女嫁给商贾为妾。士农工商,这商人可是最低贱的,他好歹还是个士族,这种事都干得出来,你说,他舍得交六千两银子的保护费…”

太平帮盯上的。

燕楚几人可是在替北燕私下筹措军饷,她要是动手了,要被殿下知道,肯定会真罚,不像这几次,只是催催,让她一个月写足两百遍佛经就行。

她写?

她御蛇像抄佛经的人,她早用点心贿赂了杜鹃、燕儿,又一并贿赂了郑夕儿,让她们模仿她的写,郑夕儿不敢得罪御蛇,又吃了她送的点心,自是满满口答应。

杜鹃二人不会模仿,照着经文抄就行。

被人看出来,不管她们的事。

石乡绅的事,还真被韩姬与御蛇给说准了,没几日就听说石乡绅在长河县至颖川郡的路上同到了山贼。

这一路的山贼不都是太平帮的。

他们可是受了令,有通行令的可以护,这没有的,打劫了,交一半到帮中,这件事就算劫过。

太平帮守护的地盘,自要有规矩,有人不遵规矩,送上门几万两银子,不要白不要。

燕儿这会儿缠着御蛇问道:“后来呢?后来如何了?”

御蛇道:“干尽坏事的石乡绅,被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的山贼给劫了,啧啧,漂亮的衣裳、几万两白银,再有姬妾、女郎们的首饰,全都没放过。”

她顿了一下,“这石乡绅真不是人,想请颖川郡的太守出手,把他最漂亮的嫡幼女送给太守做第十一房侍妾。”

“太守要剿匪?”

“这事又不是我们太平帮干的,要剿他去旁处剿去,石乡绅被劫处叫孤魂洼,不在我们太平帮地盘,外头的山贼那么多,天晓得是谁干的?”

杜鹃在一旁听着,谁说是太平帮干的?

这分明就是。

只不过,大家不愿得罪太平帮,只装作不知。

他们说不是,太守还去剿,这不是结仇。

再说了,太平帮的后头是帝月盟,朝廷都不惹的,他去招惹作甚。

有人白送美人,不要白不要。

只是人是收了,事要不要办却得另说。

近来,御蛇跟着李大长老,正游说冯家卖地,至于价格依旧照了石乡绅家的,五两银子一亩,就这价儿,在洛阳一带的良田随便买,这也是难得一见的好价。

冯家的管事做不了主,只得递话回冯家。

没几日,便有管事的出面,因石乡绅路上被劫一事,再三重申:“我们只要银票,不要现银。”

双坪镇有地的百姓,听说上等良田给五两银子,中等四两,下等二两银子,动心的不少,就算他们的中等、下等,有的明明是中等订的却是上等良田的价儿,若是卖了,委实划算,可以去长河县,那里听说比永乐县富裕。

还有的百姓有亲戚,就想得了银子去寻亲戚再置家业。

只得一半世代生活在那儿的百姓不愿卖田,几番谈判后,着实不愿卖,陈蘅就以地换地,等价易换,只地方从双坪镇换到河滩镇。

这换地儿,可祖辈的坟都在河滩镇。

这样一来,又要迁坟。

诸事繁琐,陈蘅便请了僧人帮忙看期迁坟,好在只得可数的十一户人家,又有足够的人手帮忙,到三月末时,双坪镇河东、河西的地全到了她的手里,只这番折腾下来,手上的银子就去了一半。

而新县城亦开始动工,最先建的县衙与学堂,学堂建了两座,一座女学堂,建了三间学室;另一座是男子学堂,很大,有九间学室。

学堂周围又建了一些宅院,将来好用作先生居住。

*

这日,陈蘅睡得迷迷糊糊,只听到一阵轻柔的声响。

启眸时,却是一袭黑袍的慕容慬。

“阿慬!”

他笑微微坐到榻前,拿出一个裹着男子汉巾子的东西,“给你。”

陈蘅启开帕子,待看到是银票是,瞪大了眼珠,“你这是哪来的?”

“夜里捡来的。”

她抬手揪住耳朵,“你出去再捡几个试试,我就奇了,这两日你早出晚归,你是不是干坏事了。”

出门一趟能捡这么大一笔银票,当她是傻子。

“这算什么坏事?你前儿不是说冯寞是大坏蛋,他家的庄头、管事没少祸害永乐县的小娘子,我这是去冯府散散步,不小心发现了他家的暗室,小心去从暗室随走一笔银票,再不小心得了一笔横财…”

明明故意去盗的,他却说得这般轻浅。

不小心发现了暗室,不小心得了一笔横财,之后不小心是不是就交给了她。

陈蘅欲恼,他要含陈蘅的手指。

“慢着!我用银针扎了再给你。”

韩姬耳尖,早就听到异响了,却故作睡熟。

“这有多少?”

“二十二万五千两银票,另有冯家暗室的珠宝。珠宝被太平帮的弟子带走,我将银票带回来。”

对于不仁不义的世家,偷了也就偷了。

陈蘅正缺银子,就给她好了,正所谓,取之用民、用之于民。

“我不要银票!我只要银子。最近,杨瑜带着郑夕儿在河滩镇、双坪镇走了一圈,发现能开垦的荒地不少,你…还是送一批人过来开垦。县令是你的人,有他办理户帖文书很方便。”

陈蘅望了一眼,“这么久了,你不打算告诉我,唐县令与宋县尉是什么人?”

“唐县令原名唐迁,现在易名唐正。唐县令的父亲是北燕御史台的殿中侍御史,为人正直。数年前因弹劾大皇子,被大皇子陷害入狱,后死在天牢。大皇子恐其后人为唐御史昭雪,派人追杀其妻儿,被国师察觉,派人救下他们母子。”

第三百九十六章 精气喷人

(续上章)“大皇子恐其后人为唐御史昭雪,派人追杀其妻儿,被国师察觉,派人救下了他们。这两年,我一直将他们一家安顿在博陵王府的庄子上,又恐他们一家被人发现,索性将他先送到永乐县。他的老母、妻儿已在前来的途中,有北燕江湖侠士护送,不会有碍。”

“我还真拉拢了北燕江湖门派?”

“这并非我拉拢,而是师父的功劳,他的医术过人,北燕民间、江湖得他救命的人不计其数,他救过雪山派的门主夫人,亦救过天山派的门主,这些门派,多多少少都受过他的恩,现在众人故念恩情,又知能为北燕朝廷效力,自是乐意。

何况,你以为雪山派的燕楚做了太平帮帮主,又得了父皇亲笔所书的嘉奖令,这么大的事,岂能瞒过其他人。”

“大皇子呢?他也知道。”

“他会以为,燕楚是父皇的人。从我皇祖父开始,北燕重武轻文,北燕江湖侠士报效的朝廷的不少。在武将、武官里头,亦有二成人来自江湖。”

他们知道有这种方式报效朝廷,没有不心动的。

北燕江湖弟子正寻得门道的,或自己前往南国寻找机缘的人不少。

他可听说,这才不久,燕楚那边就云集了十几个雪山派的弟子,又有天山派的好友来投奔。

人多了,力量自然就大了。

知晓真相的不用多,只要帮中帮主、长老们知晓便好。

燕楚让师弟们做了寨主,几乎每两个师兄弟在一处,可以相互帮衬。

“如此大动静的出手,莫要打草惊蛇。”

“燕楚和仇胜可不是顾头不顾尾之人,一个敢做,一个沉稳。我将他们放到一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明日,斥候会来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