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以为自己先说出来,冯娥就会放手。

冯娥道:“旁的事,我可以让,但意中人这种事我不会让。阿萍,我们让他自己选,是你还是我?”

门外,侍从听到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公子被郡主所拒,可现在却又有两个才貌双全的女郎倾付真心。

公子什么都没有了,唯有这时候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

该怎么选?

冯娥是永乐邑出名的女财神,最善赚钱,又是县主,虽有一镇为封邑,可那也是根基。

张萍虽好,只是太凶了些,但名声很好。

“好,我陪你一起等,等他醒过来,等他回答我们,他更喜欢谁?”

“只要他选择一人,另一人就得退出。无论是你,还是我…”

这是她们的约定。

王灼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个女子,这是扒在榻前睡熟的冯娥,翠绿的衣衫,让他误以为是陈蘅,原来不过是美梦一场。

他刚一动,冯娥就醒了过来。

“你醒了?”冯娥捏着被他抱了一名的胳膊,又酸又疼。

“你在这儿一夜?”

“我要收回胳膊,可你抱着不放,不留下也不成。”

王灼沉声道:“我…我会对你负责的。”

冯娥笑:“因与你相伴一夜,就要你负责,你未免太过小瞧我冯娥。”

她骄傲地扬头,“你说你孤单,我何尝不是孤单的…”

刚来的那些日子,她不认识什么人,就连对清河也是陌生的,知道自己来到乱世,她很害怕,只能努力地回忆历史,然后知晓自己有结识陈蘅的机会,抱紧陈蘅的大腿不放松。

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有自己,这种举目无依之感,她有深切地领悟。

张萍从厨房出来时,看到的就是房中两个说话投缘的男女。

冯娥配得上王灼。

王灼的眼里有心疼…

“再漫长的黑夜,都会过去,王灼,我一个弱女子都能艰难求生,你不该为一段感情就自暴自弃。失恋了,没什么了不起。只能说你还没有遇到那个与你相守一生的人。爱过了,努力过,就不要有遗憾…”

王灼道:“我想不明白,我对她不够真心,为什么她就是不给我机会?”

她怎么就拒绝了自己呢,是他不够好?为了配得上她,他这几年做了这么多,让自己拥有更好的书法、更好的丹青、更宽广的胸怀…

可原来,她要选择的是另一个男子。

冯娥问:“你呢,心里装着永乐时,可还能装下旁人?”

王灼一阵沉默。

“既然你不能做到,为何要永乐做到。

放手罢,退一步海阔天空。

永乐做了别人的妻子,你的世界不会少了任何东西,不过是心里空了…”

张萍的心似被人剜了一个大洞。

她如何与冯娥争,冯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自己的话。

她是这样的特别,特别到她的光芒不弱郡主。

郡主的高贵在出身,冯娥没有任何的背景,如果有,那些过往的背景只是冯娥的负累。

冯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不仅赢得郡主的看重,又赢得帝月盟的看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问我原因,不如问你自己。

第五百三十章 开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问我原因,不如问你自己。

爱一个人,不喜欢理由,也许一眼便是一世倾情,也许相伴一生,也无法有心动的感觉。

我们有过心动的时候,这就是庆幸。

感谢上苍,让我遇到了你,也让我感悟到对你的心跳。王灼,我心悦你!”

她的话,说是没有羞怯,只有诚恳。

世间,还有像冯娥这样表白的女子,这再次让张萍刮目相看。

张萍不由得拊掌而拍,是欣赏更是欣慰。如果换作她,她是万万不会道出这样的话,也不会如此勇敢的表白自己的感情。

冯娥蓦地发现张萍在外头,不好意思地道:“我以为你回去了?”

明知道张萍对王灼的爱慕,明知道张萍如何真会嫁人,王灼许是她此生唯一的机会,可她还是无法放手,我法将王灼让给另一个人。

只因为,王灼只求一妻。

这样的话太美好,只求一妻,没有侍寝婢女,更没有侍妾,只有妻子一个女人,这样的话抵过了世间万千的情话。

张萍道:“王三郎,能得冯娥倾心,你该欢喜,郡主已经与帝月盟主订亲了,你呢?冯娥都能如此坦诚、勇敢,你若不能做到,我会瞧不起你?”

王灼看着面前的冯娥,现在还有什么门第之分,陈蘅都嫁江湖中人,他一个落拓之人娶冯娥,这有什么不好?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对她动心,我只娶心仪的女子为妻,这是对她,也是对自己的交代。”

宁缺勿滥,就算失去了陈蘅,他也不会委屈自己退一步而求其次。

他可以娶妻,但妻子必是他心爱之人。

冯娥伸手,“三月为期,击掌为誓,若三月之内,你不能欢喜我,我就放下。你若不爱,我便休!我冯娥说到做到!”

张萍以为自己会伤心,这一刻,看到这样的他们,竟只有欢喜。

自此后,冯娥成了桃花村的常客。

有时带着侍女过来帮王灼整理屋子,浆洗衣衫;有时,是过来给王灼做饭;有时与王灼一道在田里种菜。

桃花村头的那处孤寂小院,慢慢改变了模样,多了篱墙,多了牵牛花,亦在墙内种了最常见的素心兰与山里人常见的野菊。

篱笆墙内,还种了一株桃树,一株梅花。

冯娥道:“你是名士,爱梅之高洁。”

“你喜桃之娇俏?”

她可以说得肯定,他却没有肯定的答案。

冯娥低声道:“我喜桃树,是它能结桃子。这是我向杨造林讨的脆桃苗,过上两年能结果。”

王灼无奈摇头。

“灼郎,你若想做个寻常人,要体百姓疾苦,就先做一个百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名士风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也当有责,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做名士、山野一处…”

王灼略有些意外,着实冯娥与他相处之后,他发现冯娥就像一本从未读过的书,总能语出惊人,言辞之间却有让人回味的妙语连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也当有责。”

冯娥微微一笑,“你困于此处,倒不如去郡主花园整理书籍,郡主花园藏书楼汇聚荣国府、莫家书籍,因许多书是两家珍藏,不借原籍,却有莫家主令子孙抄录的书籍,又有陈家主抄录整理的书籍。”

王灼过不了自己这关。

冯娥道:“我让太平帮帮忙寻找王氏老仆,希望能寻几个。若是寻到,他们会来永乐邑投奔你,届时,你就不孤单了。”

侍从喜道:“娘子是说小的家人也能寻到?”

王灼是漏网之鱼,不敢回都城,主仆二人只得藏身山野。

冯娥道:“事隔几载,能寻到几人,我无法言说。我与沈氏牙行有些交情,永乐邑的沈掌柜长兄是都城大牙行的少掌柜,他已经写信请父兄帮忙寻人。”

只是,能否寻到人,冯娥没说。

若王灼有老仆相随,王灼亦能踏实些。

冯娥笑道:“你总束步桃花村不是法子,不如去幽兰寺走走,空灵大师待人随和、悟缘大师最善给人看面相,待你父兄家人的灵柩到了,你寻一块风水之地,将他们安葬了吧。”

侍从听到此处,更难掩激动。

冯娘子对公子的事如此上心,也算是个难得的有心人。

王灼与冯娥在一处时,练书绘画,亦下棋、对琴音,日子倒是过得极快。

这是侍从三年来,第一次在王灼的脸上看到笑容。

“乱世之中,平民百姓,朝时一家欢聚,暮时阴阳相隔者比比皆是。历史变迁,朝代更迭,物是人非,哪朝哪代皆有,灼郎,我们只是生在这世道,不巧遇到了这些不幸,难道因为我们的不幸,就要藏身山林,不敢面对大千世界的人和事?

乱世出英雄,盛世有贤臣,就是我一介女子也想造福一方百姓,你真的甘愿隐身山野,碌碌无为于一生。

人生苦短,莫负光阴,莫负己身,若有朝一日,你垂垂老时,回忆一生,你还能说一声‘无怨无悔’又该当何当痛快?”

王灼听罢,抱拳揖手,“听冯娘子一言,灼茅色顿开。”

相伴一月,他已经改变了太多。

他从未想过,冯娥是这样特别的女子,即便她没有陈蘅的才华,却是妙思不少,言词新鲜,丝毫没有陈词滥调的大道理,每次亦能说到他的心坎上。

冯娥笑问:“你入仕如何?”

王灼微怔,她这话转得太快,“做郡主府的家臣?”

冯娥道:“你以为永乐邑官衙是郡主一个人的?”

古人不入仕,就没有大世族的崛起。

冯娥却知道,太原王氏在新朝崛起成为五姓七望之一,也是因为他们迁入永乐邑,并有子弟入官衙为官,确确实实干出一番事业,并在未来的圣君一统天下的途中助了一臂之力。

天下一统,论功行赏,太原王氏也封了候爵。

冯娥道:“郡主常说,永乐邑不是郡主府的永乐邑,是永乐人的永乐邑,永乐是你,是我,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无论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还是将来会定居在这里,他们都是。”

桃花村的百姓发现,近来的王三郎脸上总有笑意。

第五百三十一章 情动(三更)

桃花村的百姓发现,近来的王三郎脸上总有笑意。

百姓们同情王三郎没了家人,邻里之间没少帮衬,有几个妇人还帮忙打理过他家的菜园子。

王灼的菜园里有不少的菜蔬,吃不完时,就让侍从摘了赠送邻里。

冯主簿与王三郎是一对,甚至有村民打趣:“王三郎,你几时娶冯娘子过门?”

“这可是我们村里的大事,一定要大办喜宴。”

“说不得在城里办,冯娘子嫁妆丰厚呢。”

王灼忙揖手与邻里打招呼:“我们的喜事要在村里办。”

村里办喜事?届时,全村人都可以来吃喜酒。

王灼的回答显然是已经接受了冯娥。

冯娥低声道:“你几时决定的?”

“不是这会儿与你商量?”

冯娥连声“你…”了两下。

王灼道:“我无长辈,唯陈世伯母与我们父母交情匪浅,我们既要说定,少不得要禀她一声。”

他再无长辈亲人,陈家的莫氏便被他视为长辈,陈家也成了他的世交亲戚。

他怨过陈家将陈蘅许给他人,可是早前,陈家原就没将陈蘅许给他,不过是做出他们认为对的选择,他的怨怪显得毫无道理。

如今,因为冯娥,他走出了求而不得的感情。

他对陈蘅,不过是他一个人的爱情罢了。

他终究是要娶妻生子的,他的肩上担负着繁衍王氏血脉的重任,他不能逃避。

既然终究要成亲,娶一个自己熟悉又不厌恶的人,且冯娥现下已经让他心动,冯娥虽商女,虽是清河公主的女儿,可她到底与清河、与冯商贾都是不同的。

*

陈蘅与慕容慬订了亲,少有出门。

慕容慬的八弟在永乐邑留了下来,说要见识见识这里的风土人情,实则是在太平帮里帮忙,一来是查账目,二是与太平帮的帮主、长老们谈下一步如何走?

陈蘅再见到冯娥时,冯娥带着王灼,她大方地牵着王灼的手,瞧得陈蘅与陈蕴颇是意外。

陈薇更是连连叫嚷:“王世兄和冯县主好了?这是几时的事,他们成亲了,你看冯县主拉着他的手…”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

谢氏摇着扇子:“有些日子没见着冯县主入府。”

她早前还想着把王灼说给娘家侄女呢,这桩亲事怕是不成了。

冯娥近了凉亭,福了福身,“见过郡主,见过君候、夫人。”

陈薇依旧好奇地打量着,“冯县主,你是几时与王世兄好的?”

王灼揖手,落落大方一拜,“今日登门打扰,是来寻世伯母的,我…我与阿娥的婚事想请伯母帮忙。”

阿娥,他叫的是冯娥。

最欢喜的就是陈蘅,她摇着团扇,用扇轻拍着冯娥的额头:“我道这一月不见人,原是有意中人了。哈哈,你与王世兄,怎么瞧怎么合适,恭喜你们,贺喜你们,我领你们去我阿娘院里。若是阿娘知道你们有心,定会很高兴。”

不高兴的人有之!

莫家四夫人不高兴。

因莫三舅单立一支,由郎主升为宗主,莫老夫人升为太上夫人,莫三夫人升为老夫人。

四少夫人升为四夫人,四夫人有个女儿,今岁十二,她还想着让莫氏保媒,将女儿说给王灼,着实王灼的才华好,人品贵重,虽遇灭门之仇,却能坦荡于世,令人感佩。

莫三舅、莫四郎主没少夸赞。

莫老夫人、四夫人与莫氏看到陈蘅领着王灼、冯娥进来时,个个瞪大眼睛:上次来时,王灼衣着得体,却难掩落拓之色,今日再见,换上簇新绸缎,又回到都城那个翩翩贵公子模样。

冯娥略有羞涩,小鸟依人,步履却不乏从容地跟在陈蘅身后。

王灼快走几步,低声打趣道:“我道你最是大方,倒让我瞧到你害羞的样了。”

她原就不好意思,被王灼一说,脸颊通红。

恼道:“你再说?”

“好!好!我不说。”

惹得莫氏跟着欢喜起来。

王灼痴情陈蘅,现在好了,有了新的欢喜人,又来见她,以往之事,算是揭过去了。

她自幼与王牧夫妇相熟,两家的交情匪浅,能看到王灼成亲,他日百年之后,在九泉之下也能与王牧夫妇有个交代。

王灼带着冯娥长身行礼,“禀世伯母,今日登门,是有求于伯母,我与阿娥的长辈都不在,想亲世伯母为我们二人主持婚礼。”

陈蘅勾唇笑道:“母亲,我与阿娥情同姐妹,王世兄与长兄二兄自小也情如兄弟,不如你收了王世兄做义子。”

若莫氏为义母,更能名正言顺地为王灼主持婚礼。

他是姓王的,若有这个因头在内,也是陈蕴兄弟的一个助手。

莫氏忙道:“阿蘅这话不错,王灼,你可愿意认我为义母?”

王灼连连揖手,“义母在上,请受灼一拜。”

一时间,笑声朗朗。

莫老夫人笑出声来。

莫四夫人道:“姑母,这王家可没了,要是都城知道你收了王灼为义子…”

陈蘅不屑地道:“都城的人知道了,还能到我永乐邑夺人不成,朝廷有这本事,岂不早将各地贼祸平了。”

莫老夫人瞪了眼四夫人,会不会说话,原是好事,提这作甚?

朝廷要有定贼的本事,天下也不会乱成一锅粥。

现在西北、都城、洛阳一带大旱,听说上个月江南闹了涝灾,淹没了不少村镇,盼雨的天干,盼太阳的偏遇大涝。

有广陵族人写来书信,想来永乐邑定居,被太上夫人厉声道:“以前想留在那边享富贵,而今江南闹了灾,又想来永乐邑。不予回信,亦不得同意,对于摇摆不定之人,不得再管。我们登船之时,就说好各家自作主张,一旦选定,不得再予返悔。”

老太公仙逝后,与大房最亲近的三房不如从前。

他们分支离开,三房的人就去了南方福州,说要在那边建支。

三房离开时带走了二十多户族人,相随之人不比晋陵莫东带走的人少。

对皇族的人,莫氏与陈府很失望。

若没有皇家的纵容,莫静之凭甚占夺了莫家最好的家业去。

现在的莫静之野心越来越大,上个月又写信来,说荣国府闲置,说要将荣国府借给皇贵妃的娘家父兄。

说是借,不如说是强夺。

第五百三十二章 义母

说是借,不如说是强夺。

一旦借了,她就不准备再还。

莫氏看信后,找了太上夫人叫苦。

太上夫人摇了摇头,“以前在我跟前,不似这等人,而今行事倒越发像她父亲,张狂,没个拘束。”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太上夫人生了几个儿子,除了次子,个个还算成器,偏生最有才华的一个,却是最自私的一个,只顾一味的任性妄为。

莫氏道:“说是悟缘大师说的,她是帝凰女,乃是天命所归的凰女,能助大晋国运,因着这儿,便是皇贵妃与太子也偏着她。”

被人捧太久,莫静之有些飘飘然。

现在的她,再不是曾经无欲则求的淑女。

这会子莫氏伸手扶起王灼,“好灼儿,往后,我就是你义母,遇到难处,只管来找我,阿蕴是你义兄,也是你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