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天色不早,贺大娘就叫顾二自去睡,自己却翻出了件旧褂子,裁裁剪剪,又修了下边,第二天,顾二醒来,穿着贺大娘改好的旧衣,熨帖合身,望着两眼通红的贺大娘,真心实意地唤了句:“大娘~”

贺大娘却又成了灶房里的土皇帝,板着脸训道,“赶紧起床该干活了。”

顾二听话地跟在贺大娘后面出去,一张小脸掩不住的笑,喜滋滋地摸着身上合体的衣服,险些撞到了贺大娘身上去。

既然大夫说没什么事,王顺家的挣扎着起身也到了灶上,见了贺大娘双膝一弯,结结实实地磕了一个响头,哽咽着道:“大娘的救命之恩,奴婢无以为报,只盼着来世做牛做马报答您!”

来世?贺大娘心中嗤笑,面上也淡淡的,“既然没事儿了,就好好干活。”

旁的也不多说,自去教导顾二烧火了。

昨天王顺家的闹了这么一出,婆子媳妇们都安生了,整个上午厨房里静悄悄的,就是求人帮忙递个葱,找个蒜的也轻声细语,生怕引了人注意。

中午用了饭,吃饱了,面色红润了,婆子媳妇们声音开始大了,却都挑些喜庆的事情说,大少奶奶眼瞅着就要生了,这可是李府第一个曾孙,怕不知道要金贵成什么样子,到时候咱们也能落不少赏钱吧。

婆子们说的正喜乐,厨房外面突然冲进来两个人,扯着王顺家的就往外走,王顺家的嗷的一声开始嚎哭,一双手死死巴住门框,两条腿跪倒在地,死活不往外迈上一步。

扯着她的那人立刻扬起手,下了死力在王顺家的脸上身上一顿乱打,一边捶打一边骂骂咧咧:“你个小婊子,老子已经写了休书,今天就把你卖了,你走也得走,不走就把你打个半死再拖出去!”正是王顺。

另外一个跟着王顺一起来的却是个婆子,一把年纪了,打扮的花枝招展,不看那腰身和老脸,就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一样。

笑起来满脸褶子,偏还用手娇羞的捂着嘴巴,装模作样的去拉王顺,对着王顺家的和蔼地劝着:“我说小嫂子,出嫁从夫,你就别犯倔了,还真要死在这里不成,这人哪,好死总不如赖活着。再说,去了老婆子那里,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

说着这婆子拍了拍胸脯,大声保证道:“有老婆子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

又对左右围过来的婆子媳妇们陪笑着,叫她们帮忙劝导劝导。

贺大娘冷眼旁观,哼了一声回到厨房里,片刻后,一手一只,两只手端了两把大菜刀就冲了出来,也不打招呼,菜刀呼啸着就向王顺砍去。

王顺听到风声,乍一回头,眼瞅着菜刀迎着面门而来,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顾的上王顺家的,手一松,王顺家的带着满脸的鼻涕泪,连滚带爬的到了贺大娘脚下,嚎哭出声:“求大娘救救奴婢,他要把我卖到窑子里啊!”

贺大娘脸一沉,一双利眼在王顺和那婆子间来回扫视,那婆子就不乐意了:“什么窑子,咱们家是开酒楼的,就是给大爷们唱个小曲,倒倒酒的,你埋汰自己也别埋汰别人啊。”

话罢,看了一眼披头散发双眼红肿的王顺家的,不屑一顾地说:“就你这模样,叫出去倒酒,老婆子还嫌丢人呢。”

贺大娘也不去管那婆子,死死瞪住王顺,厉声道:“你好歹也是府上出去的,现在的饭也是四爷赏你的,你就敢带着这么个东西往府里闯?”

王顺被她这么一说,也有些怕了,李府在这地面上是地头蛇,若是不想叫一个人活了,也就跟掐死一只蚂蚁一样,正要服软,见那些婆子媳妇开始指指点点,一个个讪笑着,又觉得落了面子,死撑着喊道:“我发落自家媳妇,碍着哪个了?就是四爷在这里,也不能拦着我叫我不能卖了这个小贱人!”

贺大娘本就不是个好相与的,见王顺脸红脖子粗的一口一个小贱人的骂着,也不去与他理论,直接抡起手里的两把菜刀对着王顺就砍了过去。

王顺到底也是李府的老人,知道这贺大娘当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吓得蹭的一下就往外跑,也顾不得跟他一起来的那个婆子了。

贺大娘对着王顺的背影啐了一口吐沫,骂道:“没出息的东西。”转过头来,对着那婆子一瞪眼,婆子立刻就哀求道:“老婆子这就出去,这就出去。”

说着话,腿脚却发软,顾不得丢人了,两只手撑着地,一点点的向外挪,直把灶上的婆子们看的嘻嘻哈哈。

七手八脚的搀扶起王顺家的,平日里这大厨房里的龌龊事多了去了,时时都得防着被人踩上一脚,可这王顺家的实在是倒霉到了极点,跟她一比,烧火的婆子们的腰杆都挺直了。

人人都起了善心,七嘴八舌地安慰着她,叫王顺家的只管在这灶上好生做事,若是王顺在来,就一起把他打杀出去。

王顺家的凄凄艾艾,只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苦,当初陪了四爷,还以为好歹做个通房,四爷嬉皮笑脸却只顾着说好听话,实在的一点都没有,每天又在四奶奶眼皮底下当差,成日里提心吊胆的。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三十六章 从最简单的纳鞋底学起

没多久被四奶奶发现了,这是个容不得人的醋坛子,二话不说就要把她卖了出去,还是四爷求了情,从长随里选个最老实的,把她嫁了过去,又给了点钱叫做点小买卖。

谁成想是这么个不着调的东西,王顺家的越想越伤心,索性嚎啕大哭起来。

贺大娘双手环肩,铁塔一样站到了王顺家的面前,满脸不耐烦地骂道:“你哭什么,没规矩的东西,第一天进府还怎么着,哭丧着个脸给谁看呢?!”

王顺家的立刻就收了声,只哭的久了,惯性的抽噎两下,怯生生地看着贺大娘,那小模样,要多惹人怜就有多惹人怜。

贺大娘视若无睹,对着聚到一起的婆子们骂道:“都不用干活了吗?该干吗给老娘干吗去。”

婆子们一哄而散,王顺家的抹了一把泪也去忙活了,贺大娘放下手里的菜刀,却转身出了灶房。

这灶房虽然地处李府外宅,却也属于内宅的一部分,往日里别说打杂的出力的汉子,就是主子们身边亲信的小厮,排的上号的管事也是不得进来的。

这王顺却连着两天闯了进来,今天还带了个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婆子,看来守门的那几个又不知道收了什么好处,简直无法无天。

贺大娘出去没多久,就传来了哭爹骂娘的声音,嚎了没几声又迅速地消了音,灶房里的婆子们都探头向外望着,叽叽咕咕地说着:“听声音离咱们这里不远,是哪里的不会办事又挨了板子?”

“真是没规矩的,挨板子还敢叫出声来。”

婆子们的议论纷纷中,贺大娘黑着张脸回来了,婆子们一哄而散,该干吗干吗去了,到了晚上,打饭的丫鬟婆子们来了,才知道今天府上发作了几个看门的,原来是四奶奶出了五服的亲戚,求到了四奶奶这里,四奶奶好面子,就给安排了看门这么个轻省的差事,谁知道这个亲戚可是个不省心的主。

守着个门还真当是开店了,府里的丫鬟婆子长随小厮,只要使上些银子就能随意进出了,今天下午王顺就说那婆子是自己的娘亲,守门的收了银子耷拉着眼皮就让进了。

贺大娘一找,刚巧碰上大奶奶身边的郭嬷嬷出去办事回来,见贺大娘一脸凶神恶煞的,赶紧上前拦住了,问清楚了事情来由,陪了笑脸让贺大娘稍候,回去禀明了大奶奶,把大奶奶气的够呛,又不好向四奶奶发作,就唤人把这守门的打杀一顿,拖出去卖了,幸好当初这人来求的时候,为表忠心,签了死契的。

晚上回了自己的小屋,顾二机灵的烧了热水回来,伺候顾大娘洗了脸,又烫了脚,自己也清洗过了,两个人乐呵呵地开始做起手工活。

贺大娘是越看顾二越顺眼了,这孩子勤快没心眼,又聪明,对着她自然与旁人不同,白天费劲的端了一天脸皮,回到家里就松懈下来。

昨天浆过的布晒了一天,贺大娘摸了摸,硬挺了,拍了大腿说可以了,顾二把布小心翼翼地收了回来,按照贺大娘教导的,摞成一摞,拿出针,穿上最结实的八股棉线,一板一眼的缝了起来。

纳鞋底这活没什么技巧,就是要有耐心,别看脚掌不大,一个鞋底得纳上千八百针,针脚越细密越好。

纳鞋底只用最简单的平针,就是针从一面穿过去,拽过线,再从反面回穿,说着挺简单,看贺大娘做起来也挺简单,到了顾二手里发现真挺难的。

顾二不惜力气,每一针都拽的紧紧的,布料浆洗过了,毕竟还是布,一来二去,这鞋底就有些变形,贺大娘耐着性子教导顾二,要使多大的劲,针脚间隔多大合适。

当然,要是个心灵手巧的,想要在鞋底上纳出点花样来也成,就是没什么意义,这不像是鞋帮,是穿给旁人看的,一天到晚的踩在脚底下的东西,做的太精致了也没有意义。

贺大娘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直接就教顾二在鞋底上纳花,最简单的六瓣兰花,像是一片船形的叶子,以一端为圆心,旋转了一圈得到的花样。

只是这最简单的六瓣兰花,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也难了点,幸好顾二是个没见过世面也没常识的,贺大娘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问上一句。

顾二缝起来就有些搞笑,叶子或者大了或者小了,又有前大后小的,看着倒像是花要谢了一般。

看着顾二笨拙的纳着鞋底,一针大一针小的,贺大娘只是摇头笑笑,当真是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招人疼了。

怕顾二看花了眼睛,这屋子里的烛台都被贺大娘翻找了出来,点了足足五根蜡烛,顾二在贺大娘的指点下绣了一个时辰,贺大娘见她渐渐上道了,针法流畅起来,就把家什收走,不肯再让顾二绣了,看着顾二渴望的眼神,贺大娘板着脸训道:“做事情要有分寸,这绣活最伤眼睛。”

看着顾二恋恋不舍的表情,贺大娘心一软,又哄着她说:“明天你把这鞋底拿到灶上去做,反正过了饭口总还有些空闲时间。”

顾二又欢天喜地起来。

贺大娘又拿出笔墨纸砚来教导顾二学字,她见顾二知道上进,前两日学的都背的滚瓜烂熟,索性今日多教一些,看着三字经就学过半了。

贺大娘心里自有计较,等顾二会了三字经,就教她千字文,这样基本上识得字了就可以了,四书五经是不打算叫她碰的,诗词歌赋也不打算教她。

若是学得多了,一股子酸气,顾二矜持起来,就不当自己是丫鬟了,反倒不好。

一个讲,一个学,不知不觉又到了三更,顾二正学到兴头上,耐不住贺大娘两下吹熄了蜡烛,只得悻悻的回到自己的小炕上,躺在床上,两眼望着漆黑一片的屋顶,心里不停地默诵着今日里贺大娘教的东西,渐渐睡过去了。

第二天醒来,顾二还惦记着昨日里贺大娘许她可以带着鞋底去灶房的事儿,又不敢先开口,一双眼睛却只在贺大娘和纳了一半的鞋底上扫来扫去。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三十七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贺大娘如何不晓得顾二脑子里想什么,这丫头所有的心事都写在了脸上,让人看的一清二楚。

贺大娘憋着笑,故意晒她一晒,临到要出门了,顾二的小脸耷拉下去,垂头丧气的跟在贺大娘身后,看着贺大娘锁门。

贺大娘却像是突然想起一般,询问道:“不是说要把鞋底拿到灶上去么,你拿了么?”

顾二脸上迅速的由阴转晴,变的比三月里的天还快,炮弹一样冲了进去,很快就又冲了出来,顾二喘着粗气,两只手紧紧握着她的那点可怜的的战利品,一双小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贺大娘。

贺大娘又叮咛一句:“到了灶上,等过了晌午没事儿的时候再纳。”顾二连连点头。

到了灶上,顾二只看着一个灶,就有些闲,满脑子里都是她纳了一半的鞋底,趁着没人注意就把手伸进怀里摸上一摸,心里喜滋滋地盼着赶紧吃了晌饭。

王顺家的看在眼里,揉完面,做了馒头上了屉,就过来和顾二搭话,她本生的有几分颜色,刻意放低了姿态,让人难以拒绝她的靠近。

加上顾二对王顺家的一直也有些歉意,王顺家的一问就一五一十的说而来,还把怀里的鞋底掏出来给王顺家的看了。

王顺家的是个会做人的,见顾二局促不安,明白她不想让人知道,把手里这纳了几针的鞋底翻来覆去地看了几眼,凑近了顾二,压低了声音说,“妹妹这手艺真巧,比我做的强多了。”

顾二脸一红,辩解道:“我是昨天才学的呢,哪里有姐姐说的那么好。”

王顺家的一脸的不可思议,惊诧连连:“不时吧?妹妹昨天刚学就能绣成这个样子?”

顾二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王顺家的这才相信了,牵着顾二的手,是夸了又夸,什么心灵手巧蕙质兰心仙女下凡,直把顾二夸的脸跟猴子屁股似的。

过了会儿,王顺家的看顾的馒头蒸好了,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一按一个手印,又宣又软。

王顺家的顺手拿了一个大馒头出来,一掰两半,递了一半给顾二,顾二推拒了两下,王顺家的执意要她吃,自己先抓着一半咬了一大口,又把另外半个使劲地送到了顾二嘴边。

顾二见都沾了自己口水了,无奈接了过来,小小的咬了一口,又香又滑,麦香里带着一股甜味。

王顺家的看着顾二嘿嘿直乐,脑袋凑了过来小声说:“这个馒头我加了糖的,甜吧?”

顾二的小眼睛闪亮的看着王顺家的,轻微的点了点头,手里的半个馒头小口小口的吃了下去。

灶上的要等外面的丫鬟婆子们打了饭才能吃饭,开饭时间比正常人家要晚上许多,顾二来了几天,一到中午就饿,今天吃了王顺家的塞给她的半个馒头,却是好过多了。

今天晌午开饭后,顾二后知后觉的发现,往日里闹哄哄的灶上不知何时安静下来。

原来那些来打饭的丫鬟婆子们一个个提着食盒,悄无声息地排着长队,彼此之间也不交头接耳,一个个规矩的要死。

就有灶上的婆子问那相熟的,却看也不看一眼,好像不认识一样,把灶上的婆子气得要死,狠狠地只给了平日一半的分量,打饭的也不恼,往日里早就叫唤起来了。

灶上的人也不是傻子,看这架势也知道府里出了什么事情,于是也都安静下来,只是心里狐疑不定,难道大少奶奶滑胎了?

顾二发现的时候,已经快要过了饭口了,见那些丫鬟婆子们领了饭,从后面看去腰板挺直,脑袋半垂,迈着小碎步,稳而不慢,正好是刚进府时顾二被几个嬷嬷训导过的标准模样。

下午的时候,灶上就安静了,偶尔说着悄悄话的,也都在猜测府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顾二趁着晌午忙劲过了的功夫,抓紧时间缝了两针,王顺家的就在旁边笑盈盈的看着,一点都不见外。

到了晚上,外面来领饭的丫鬟婆子们还是那副死样子,灶上干活的越发小心翼翼。

眼见着夜了,给主子们的宵夜也都送去了,这提心吊胆的一天就过去了,灶上的婆子们松懈下来,说说笑笑的收拾头尾,准备回家。

有个手脚麻利的婆子先摆弄好了她那一摊,跟贺大娘打了招呼就向外走去,刚一出门却被堵了回来。

灶上的婆子们惊疑不定的向外看去,昏暗的夜色里十几个膀大腰圆的妇人站成了一排。

当先一个赫然是大太太身边最得力的郭嬷嬷。她上前一步,先对贺大娘施了个礼,陪笑道:“大奶奶让我来看看这灶上有没有不守规矩的。”

贺大娘脸一沉,有些不高兴了,反问道:“郭妈妈的意思是老婆子还管不好这么个厨房了?”

郭嬷嬷心里暗骂老不死的,脸上笑的越发谄媚:“怎么会呢,就怕大娘人太耿直,被那使着小心眼的骗了过去。”

贺大娘脸色缓和下来,随意地道:“你要怎么查?”

郭嬷嬷对身旁的婆子使了个眼色,十几个婆子一起进到了灶上,也不去翻动生菜米粮,只守住了灶上干活的二十几个人,不许她们动弹,也不许相互说话,灶上的都是生的粗壮的,郭嬷嬷领进来的这十几个婆子还要高上一头,有在府上呆的久的,知道这些是专门掌刑的婆子。

郭嬷嬷则立在一旁陪贺大娘说着话:“多亏了大娘昨日里的发现,大奶奶没想到府上乱成了这副样子。昨天去求了老太太,老太太也挺气的,就发了话,以后府里的事情还叫咱们大奶奶来管。”

“大奶奶为了做出个样子给老太太看看,今天叫咱们把各房各院都查了一遍,您这里是特意留到最后查的了,咱们也不动灶上的东西,只看看这些婆子有没有耍心眼私带东西的。”

贺大娘听她说的清楚明白,心里冷笑,大房和四房又斗上了,四奶奶怕是吃了个大亏吧,这郭婆子倒是个仔细的,得了便宜也不卖乖。

PS:说一下更新时间,上架以前,一天两更。刚发现可以定时发布,上午咱就定在十点,下午的是晚上六点到九点之间,终于可以睡懒觉了,以前都六点半爬起来更新一章,囧。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三十八章 刀俎对上鱼肉,好险好险

既然全府都查了,贺大娘自然不好拦着挡着不让这些婆子查了,何况灶上这些人,除了一个顾二,旁的还没有叫她挂上心的了。

索性冷眼旁观,若是顾二被逮住什么,她再出手补救也来得及,这郭嬷嬷是个滑头的,不会不卖她这点面子。

得了贺大娘的默许,郭嬷嬷使了个眼色,她手下的婆子们就开始搜起灶上干活的婆子们的身。

第一个婆子又哭又嚎,被扇了两个耳光老实了,那几个搜身的也不是惜香怜玉的,粗鲁的把她从头到脚摸了一遍后,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卤的喷香的猪头肉,还在散发着热气。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厨房不拿点剩菜剩饭都对不起自己。这些婆子没几个手脚干净的,贺大娘一直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剩菜剩饭左右也是倒了喂猪。

但这块猪头肉明显是这婆子私自留下的,选了猪耳朵中间的一小块,连皮带肉还有脆骨,仔细的切成细细的小条,没忘了洒上葱花,贺大娘脸立刻就黑了。

这毕竟是贺大娘的地盘,那几个搜身的就回头来看郭妈妈,郭妈妈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看向贺大娘,贺大娘面无表情,淡淡地说:“该怎么着就怎么着,郭妈妈随意处置吧。”

郭嬷嬷心里盘算半天,终究还是手下留情:“拖出去打十板子。”若是旁的院子里的丫鬟婆子,至少要挨上二十板子的。

一个个搜下来,不外是私自带了馒头点心的,又或者鸡蛋猪肉,放在方台上,垒了高高一堆,贺大娘的脸沉的像是黑漆漆的乌云,拧一把就要下起狂风暴雨。

搜过了一半,到了李婆子这里,她是个奸猾的,中午就瞧见不对,今天手脚干净的很,连个菜叶子也没往身上揣。

李婆子腰板挺的直直的,昂首挺胸地看向搜身的婆子,贺大娘见她这样,心里松快了些,还好有个争气的,这脸都要丢尽了。

几个婆子却不管那许多,三两下从李婆子袖中掏出一团丝线,又从她怀里摸出一个绣了一半的荷包。

郭嬷嬷眉毛一挑,几个粗壮婆子就把李婆子推了出去,她不服地喊叫着:“老婆子没带灶上的东西,凭什么挨板子?!”

郭嬷嬷哼了一声,提高了声音质问道:“这灶上烧火还要丝线吗?还要荷包吗?你带了私活进来,还好意思说,给我掌嘴,重重的打。”转过脸又对着贺大娘陪起了不是。

李婆子实在是最倒霉的了,不但屁股上挨了板子,脸也被打的肿了起来,跟发了面蒸出来的馒头一样。

贺大娘见郭婆子连个荷包丝线都不放过,心里打了个突,顾二早上出来可是拿了个鞋底的,要是被搜了出来…

贺大娘一眼望见搜身的婆子已经把顾二拽了过去,立刻高声道:“这小丫头片子刚来不久,什么都不懂,就算了吧。”

几个婆子的手一顿,郭嬷嬷呵呵笑了两声,挽着贺大娘的手臂,亲亲热热的说:“哎呀,老姐姐,不是老婆子不给你这个脸面,实在是府上的丫鬟婆子都搜了个遍,就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映红姑娘咱们也搜过了的。”

“何况,既然大娘都说了,也就一个小丫头,咱们也就走个过场,是不?”

说着,不顾面色铁青的贺大娘,郭嬷嬷对着几个粗壮婆子挥了挥手,那几个婆子当下就对顾二动起了手,却是搜的比任何人都要仔细。

挽起的裤腿也被放下来了,缝起的袖口是摸了又摸,怀里前胸更是搜了三遍,贺大娘气得说不话来,她算看明白了,这郭婆子是成心找茬来了。

可惜顾二身上毛也没有一根,郭婆子不服气,不顾体面的跑过去,又亲自动手搜了一遍,也没捞到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正要回走,冷不丁看到顾二脚上一双破鞋,贺大娘的旧衣服可以改小了给顾二穿,鞋子却没法改,只得先叫顾二凑合着穿她那双破鞋。

鞋子前面露了两个大洞,顾二的几个脚趾都露了出来,又是许久没有清洗过的样子,又脏又破,前面那几个婆子搜身的时候就错了过去。

郭妈妈果然是个狠角色,捂着鼻子扒下了顾二的鞋子,伸出右手在里面抠唆半天,愣是摸出了一小块碎银,只有指甲大小,

登时欢喜的叫道:“老姐姐你看,这丫头还真是个手脏的。”

贺大娘嗤笑一声,慢条斯理地回敬道:“那个是老太太赏她的,不信的话,嬷嬷可以去问问老太太。”

贺大娘骨头硬在李府是出了名的,郭嬷嬷倒是相信她不会骗自己,何况给她十个胆儿,她也不敢去质问老太太啊。

悻悻地把碎银又丢回给了顾二,郭嬷嬷示威一样的吼道:“今天算是给你们个教训,改日里指不定哪天还要来查过,再查出来,可不是打板子就能了解的了,手脚都干净着点。”

转过身又对贺大娘连连作揖:“老姐姐,老婆子这就离开了,要是有不听话的,您就直接送我那里去。”

贺大娘不置可否的应了声,赶苍蝇一样挥了两下手,郭婆子赶紧带着人离开了,她也晓得,今天是得罪了这个瘟神了。

郭嬷嬷一个老婆子,若是没有主子撑腰,也不敢就这么和贺大娘杠上,谁叫大奶奶掌家以来,厨房一直插不下手呢?!

贺大娘仗着老太太的宠,实在是不把大奶奶放在眼里,难怪大奶奶记恨,逮着机会就要羞辱一次。

看着一屋子的伤病残将,哼哼唧唧,贺大娘也懒得说废话,黑着脸连唬带吓的说:“你们平日里带点剩下的汤水也就算了,再叫我发现把给主子的饭菜私自留下了,拿回家的,别怪老婆子翻脸不认人。”

她停了一下,扫过一屋子的婆子媳妇,看到谁那里谁就低下了头,冷笑一声,又道:“今天老婆子的面子里子都被你们丢光了,几十岁的人了,做起事来还不如一个孩子,谁下次要是再叫老婆子这么丢人,直接赶出去卖了!”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三十九章 小小年纪峥嵘初现

婆子媳妇们被贺大娘训斥的颜面无光,低着头鱼贯出了厨房,贺大娘迈着大步到了顾二面前,等人走光了,挑一挑眉,问道:“你的鞋底呢?”

顾二抿嘴一笑,平凡无奇的脸上多了几分狡黠,她往地上一坐,脱下右脚的破破烂烂的布鞋,手在里面一掏,拿出来的可不恰是她那绣了一半的鞋底么?

顾二见贺大娘没有怪罪的意思,大着胆子说:“我把这鞋底藏在了鞋子中,本就不易被她发现,又在里面塞了银子,她先发现银子以为抓到了贼赃,自然无心继续查看下去了。”

贺大娘惊奇的睁大了眼睛,这孩子,很聪明啊。

顾二又笑呵呵地拉过贺大娘的大手,把她拉到了灶边,掀开笼屉,贺大娘探头一看,白白胖胖的半笼屉馒头,狐疑的看向顾二,顾二嘿嘿一乐,伸手拿起了一个馒头,翻转过来给贺大娘看,只见馒头中间被按进去一块,藏着一根粗大的钢针还有一团棉线。

贺大娘摸着顾二的小脑袋瓜,连声叹道:“丫头大了,越来越聪明了。”顾二脸皮一红,解释道:“这个是姐姐帮我藏起来的。”

贺大娘一愣,问:“哪个姐姐?”

顾二仰着头,看着贺大娘,甜甜地答道:“就是王顺家的啊。”

贺大娘脸上黯淡了一下,瞬间恢复常态,若无其事地拉起顾二的小手,一边向着自己屋子走去,一边问顾二那王顺家的是如何帮她的。

原来这群婆子闯进来的时候,王顺家的正在整理馒头,想着是放笼屉里还是拿出来放盆里,顾二仗着生的矮小,机灵的把鞋底藏在了鞋子里,手里死死攥住一团线不知道如何是好,结果被王顺家的发现了,自然地拿了个馒头把顾二手里的线团接了过去。

顾二是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在她的好人名单里明晃晃的又多了一个人,王顺家的,仅次于贺大娘。

贺大娘一直含笑听着顾二小嘴巴叽叽喳喳,她心里也拿不准这王顺家的究竟想干吗,是想借着亲近顾二来讨好自己,还是有什么算计。

贺大娘想了一路,最后决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那王顺家的有把柄在自己手上,也不怕她闹出什么妖蛾子。

这天晚上,顾二成功的纳完了一个鞋底,又把三字经背诵了大半,贺大娘一开心,就问顾二:“丫头烧火烧的不错,应是在家里烧过几年的吧?”见顾二点了点头,贺大娘许诺道:“那明天你烧火闲下来的功夫就跟那群婆子们学学手艺吧,蒸干粮,切菜,烹炒煮炖,这些婆娘虽然好嚼舌根,又都有些贪小便宜,手艺还挺不错的。”

顾二兴奋的脸都涨红了,这几日里,贺大娘每天给她抹了药膏,脸上的红肿消了,只有一道浅浅的疤,看上去比刚来的时候顺眼多了,打扮利索了也是个干净的丫头。

第二天一大早,顾二就爬起来了,先把自己的一头乱发理顺了,大娘说了,女孩子嘛,就得好生打扮自己,没有头花发簪的,也得把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

还送了她一把黄杨木印花的短齿梳子,顾二喜欢的不得了,每天拿出用过以后,还要把梳子清洗了擦干净了再用小布包起来,仔细的藏在了枕头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