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永道士响指一弹,原本动弹不得的轻凤立刻活络起来,她知道永道士已经放过了自己,当下连头也不敢回,只顾闷着头向崇仁坊跑去。

当轻凤一口气赶到崇仁坊邸店的时候,李玉溪正在帮飞鸾擦去脑门上的血渍。一人一狐正对着镜子卿卿我我,就见轻凤怦一声撞开虚掩的木门,瞠着双目找到飞鸾后,如释重负地大叫道:“飞鸾!”

“姐姐!”飞鸾喜出望外,连忙从坐榻上跳起来,扑进了轻凤怀里。

轻凤心满意足地抱着飞鸾晃了晃,鼻子一动:“血?你受伤了!是谁伤了你?是那个臭道士吗?”

“不,不是他,”飞鸾摇摇头,有点顾忌地回头望了李玉溪一眼,悄声对轻凤道,“回去再告诉你。”

“对,回去,先回去再说。”轻凤说着便抓起飞鸾的手,舍不得放开似地牢牢攥着,要将她带回曲江离宫。

这时却见李玉溪忽然从坐榻上站起身来,径自望着轻凤,鼓起勇气开了口:“姐姐,你能不能,让飞鸾留下?”

“留下?”轻凤仿佛听见什么不可思议的玩笑话,很诧异地盯着李玉溪,“我没听错吧?”

而飞鸾也惊讶地望着李玉溪,跟着又眼巴巴看着轻凤,很有点蠢蠢欲动的意思。这时李玉溪望着轻凤认真地点点头,大方承认道:“没错,既然飞鸾她是狐狸精,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宫中,而她又不喜欢皇帝,那么她又何必陪着你常驻宫中呢?”

李玉溪的话令轻凤错愕万分,跟着她瞄见飞鸾十分心虚地站在一边,不禁玉指一伸,狠狠点了点她的脑门:“死丫头,你跟他说了什么?!”

飞鸾立刻捂住脑门,嘟着嘴认错:“我没有故意说什么啦,姐姐,只是我也想和李公子在一起。”

轻凤闻言一怔,咂咂嘴,心想若是飞鸾不在宫里的话,自己勾搭李涵的时候,也可以少操一点心,何乐而不为?于是顺水推舟对飞鸾道:“那好吧,正好翠凰用莲藕帮你做了一个替身,在那个傀儡坏掉之前,你就先留在这里好了。不过你万事小心,可别再被什么人给抓去,尤其那个不男不女的道士,可不是好惹的!”

“不会的,”李玉溪听轻凤提到永道士,慌忙对她说,“就是永道长他放我们回来的,所以这一点上,相信他不会再为难我们。”

轻凤总算放心,约好隔三差五会出宫与飞鸾碰一次面,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宫。路上她良心发现,觉得该把飞鸾已经脱困的消息知会翠凰一声,于是鼻尖一嗅,转道往城东边的兴庆宫跑去。

而此刻在兴庆宫的花萼楼里,翠凰却隐隐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麻烦。

自从昨日她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伤势,眼前这宦官似乎就对她展开了纠缠——今天他从一大早就来到花萼楼探视自己——可最恼人的是,他明明关心的不是自己,打扰的偏偏却是她。

当翠凰别无选择地置身于花无欢的目光下,她很清楚自己不经意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这个精明的人收入眼中。为了不露破绽,她只好时时刻刻都附在杜秋娘的身上,陪着他虚与委蛇。

就如此刻,坐在她跟前的花无欢依旧面若寒霜,翠凰斜倚在贵妃榻上,有点冷淡地半睁着眼睛,默默与他对视——她若是有点玩性,倒可以拿他当一件好玩具,只可惜自己天生孤僻,如今就更加觉得无趣:“我说过,我已经没事了,花少监你公务繁忙,不必跑这么多趟。”

她的口气中明显带着抗拒,想将花无欢尽快打发掉,不料面前的人却不依不饶:“秋妃,卑职倒觉得您近来的确有些异样,还是多保重为妙。”

“何以见得?”翠凰的心中升起一丝警觉。

“因为您已经许久,没有过问卑职在东内的行动了。”

翠凰暗自一惊,察觉到花无欢心中已经开始狐疑,于是慌忙闭目思索了片刻,才又开口:“哦,那么,玉玺找到了吗?”

花无欢闻言盯住翠凰,一双凤眼中滑过细碎的疑光,衬着左眼下蓝色的泪痣,看上去分外阴鸷迫人。然而翠凰是一只狐,何需吃他那一套。她垂下眼细审花无欢的内心,从他心中读出点点疑窦,却不知他疑从何来,又如何才能消解。

自附身以来,她从没让任何人看出破绽,只除了他——也许这是那个叫杜秋娘的女子该庆幸的事,毕竟这世上,难得还有一个人可以像这般把她放在心上。翠凰如是想,心底竟平湖微绉,生出丝丝怅然。

就在她兀自出神时,花无欢开口回答道:“关于玉玺,卑职最近依稀有点眉目,不知秋妃可还记得先帝驾崩前,曾在骊山行宫收纳过两名浙东国的舞女——胡飞鸾和黄轻凤?”

翠凰一听这话,神色不由一凛,缓缓接话道:“嗯,这些事我都记得,你继续说。”

不料这一次翠凰的若无其事,却让花无欢目光一动,眉心不着痕迹地微蹙了一下:“先帝驾崩当日,卑职曾去内殿寻找过玉玺,却因为时间仓促,没来得及将每个角落都搜查一遍。记得当日卑职在内殿中看见了一口紫檀螺钿宝柜,那正是浙东国进献胡氏和黄氏之时,用来做噱头的柜子。那天卑职还没来得及打开柜子,就被其他人叫了出去,现在想来,也许胡氏和黄氏,当时就藏在那口柜子之中。”

“你是说,她们拿走了玉玺?”翠凰听到此处,不禁脱口追问了一句,心底觉得好笑。

“没错,她们很可能目睹了先帝驾崩的始末,也拿走了玉玺,”花无欢双眼紧盯着翠凰,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说,“这几年卑职明察暗访,几乎可以确定玉玺没落在当年弑君的那批人手中。原本卑职差不多已将柜子的事情忘光,直到今年春天陛下忽然将胡氏和黄氏纳入后宫,卑职才想起这件事来。只可惜,卑职第一次在紫兰殿搜查并没有结果,安插在胡黄二姬身边的眼线,一直也没什么进展,倒是陛下将她二人宠幸后加以册封,以后想要彻查,只怕将更加棘手。”

翠凰听了花无欢这一席话,却只下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语:“嗯,你且小心行事,一切都应从长计议。”

花无欢的眉心轻轻一蹙,却也不再言语。此时斜阳向晚,花萼楼外已是霞光满天,若是花无欢继续在翠凰的身旁待下去,便是大大的失礼;于是他只好依礼告退,带着满腹的疑窦离开花萼楼,神色紧绷的一张脸上,始终布满了阴云。

第三十六章 暗夜

当花无欢离开之后,翠凰独自倚在贵妃榻上,头也不抬地冒出一句:“出来吧。”

只听大殿梁上“嘻嘻”一声,一只浑身橘红的黄鼠狼便顺着柱子溜下来,腾地一下变成人身,盯着翠凰笑道:“嘻,原来你栖身在这里,这个人是谁?看上去挺老。”

翠凰不以为忤,径自摸摸自己的脸颊,回答轻凤:“她叫杜秋娘,肉身暂时被我借来用一用。”

轻凤一边点头,一边东张西望,将花萼楼细细打量了一番,啧啧称赞道:“我还没来过这兴庆宫呢,听说八十年前,唐玄宗就曾经带着我们族里的前辈住在这里,是吗?”

“没错,即使到了今天,我仍能感觉到她留在这里的一丝灵力,”翠凰淡然扫了一眼轻凤,问她,“你为何忽然来这里?”

“我是特意来告诉你一声,飞鸾已经被那不男不女的道士给放了,你不用再去华阳观了。”轻凤说着又看了看翠凰的脸,仍然很不习惯,“这个杜秋娘虽然长得不错,但没有四十也有三十了吧?你附在她身上,有什么意思?”

翠凰闻言并不回答轻凤,径自伸手替飞鸾掐算了一下,这才放心地点点头,抬眼望着轻凤道:“我附身在她身上,只为图个清静,你以为人人都像你,爱沾惹些情情爱爱的混事吗?对了,我问你,你拿了皇帝的玉玺没有?”

“呵,他的话,你也信?”轻凤一哂,不以为然地斜睨着翠凰,“那个太监,不是什么好人!”

不料这时翠凰却眉毛一抬,冷笑道:“不管他是不是好人,可要说偷鸡摸狗,不正是你的强项吗?”

轻凤一怔,心知她还在记恨自己盗窃魅丹之事,慌忙面皮一变,打起哈哈来:“哎,我来就是给你带个信,至于玉玺,那是他们凡人自找的麻烦,与我们有何相干?既然你这里没什么事,我就回去了。”

说罢轻凤便胡乱行了个礼,又变成黄鼠狼的模样,甩甩尾巴一溜烟逃出了花萼楼。翠凰看着她扬长而去的背影,兀自倚在榻上冷笑了一声,不再言语。

轻凤一口气跑回了曲江行宫,窜进自己的宫殿后扑在卧铺里翻找了半天,才掏出那方白莹莹的玉玺抓在手中细看——近来烦心事太多,害她差点把这东西给忘了。那个花少监和杜秋娘都在寻找这方玉玺,为的是什么?轻凤皱皱眉,心想既然自己已经对李涵死心塌地,那么正该找个机会把这玉玺送给他。

一想到当自己献出玉玺时,李涵必然会喜出望外,轻凤不禁就有些心猿意马,满腹的花花肠子痒得没命!哎,他是会将自己抱起来转三圈呢,还是干脆给她一个喘不过气来的深吻?轻凤捂住烧得滚烫的脸颊,满脑袋的绮思遐想在电光火石间一转念,就想到自己私自藏匿玉玺三年,算不算一条大罪?!

这一想轻凤便惊出一身冷汗,虽说她与李涵有过肌肤之亲,但对这个一向喜形不露于色的皇帝,还真是吃不定拿不准,万一他真的因为玉玺怪罪自己,大义灭亲,那可如何是好?

思来想去,轻凤决定也来个缓兵之计,暂时不将玉玺交给李涵,先试探试探再说。

可巧今夜,因为怜惜落水受苦的黄才人,李涵决定召幸轻凤。王内侍在黄昏时刻将这个好消息带给轻凤,她立刻乐颠颠得令,悉心打扮好自己后又将莲藕傀儡安顿妥当,这才出殿登上王内侍派来的肩舆。

当轻盈窈窕的黄轻凤笑嘻嘻出现在天子寝宫之中,李涵不觉便阖上手中的奏折,一双桃花眼里带着笑意,看着她袅袅娜娜地走到自己面前。

正是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

李涵放下奏折,牵着轻凤的手让她依偎在自己身旁坐下,轻声问道:“今天身体可有不舒服?”

“咦?”轻凤早忘了昨天吃的苦头,于是对李涵摇摇脑袋,“没有不舒服,臣妾哪儿都好好的。”

李涵闻言不禁一笑,索性将轻凤拉入自己怀中,此后一番温存,不必细述。

六月初的夜晚只有花香没有月光,李涵和轻凤任满殿的红烛次第燃尽,在无边的夜色里相拥而眠,听风声缓缓吹过帘栊,带来一殿清凉。蒙昧的殿外除了蛙声和虫鸣,偶尔还会传来依稀不可辨的人声,隐隐约约地,提醒他们此刻仍然身在红尘。

“陛下。”

“嗯?”

轻凤在黑暗中唤了一声李涵,却又陷入沉默。此刻她满脑袋都在想着,如何将话题往玉玺上绕,可昏昏欲睡的脑袋却想不出什么好点子:“陛下你现在在想什么?”

“想什么?”纵情过后的李涵此刻只想睡觉,哪有心思陪轻凤文艺,“我什么都没想,睡吧。”

“哎?”轻凤怔愣,却又无从置喙,只好悻悻搔了搔小腿,枕着李涵的胳膊入睡。

反正玉玺被她藏得很好,不怕被别人抢了去,这事不急、不急,以后再找机会好了

而此时南内兴庆宫里,却有几人趁着夜色,鬼鬼祟祟地潜入了灯火昏暗的南熏殿。

南熏殿内住着懿安太皇太后郭氏,她是李涵的祖母,在李涵登基后才迁入兴庆宫。而今夜,一向死寂的南熏殿内,竟隐约传出了女子的哭泣声。

“哭什么?你的孩子死了,那都是命。”郭太后如今年已老迈,被岁月磨砺过的心无比冷硬,早就忘了该如何施与安慰和同情,即使面前这人是自己家族里的侄孙女。

“太后,郭妃她也是伤了心,您又何必苛责。”这时坐在一旁的一位中年妇人发了话,而她正是唐敬宗李湛的母亲王氏,如今居住在义安殿的宝历太后。

一室中三个女人,除了郭太后和王太后,年纪最轻正在哭泣的那个,就是唐敬宗的正妃郭氏。她曾为敬宗李湛生下过长子李普,小娃娃粉雕玉琢、姿性韶悟,在敬宗驾崩后,文宗李涵将他视如己出,一度曾承诺将他立为太子。不料去年李普生了一场大病,因为年纪幼小没能捱过去,早早就夭折了。李涵将他追封为悼怀太子,又对伤心欲绝的郭妃许诺,会好好照顾她的幼子陈王李成美,然而随着李涵的长子出生,在逐渐失去众人瞩目的光环后,这位年轻的母亲内心就开始发生变化。

“他言而无信,”郭妃一边啜泣,一边红着眼道,“当年他承诺立大郎为太子,我才让他坐稳了龙椅。去年大郎死了,他就应该立我的五郎做太子才对,可是,这件事他现在提也不提了”

“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人之常情。”郭太后瞥了自己的侄孙女一眼,对她沉不住气的稚嫩,深深不以为然。

这时王太后却忍不住在一旁回护,帮自己的儿媳说话:“太后,郭妃她说的没错,你看如今那萧氏,自从做了太后,哼,一个没有出身的闽南人,骄横成什么样子?如果没有我们当初的成全,就算王守澄那帮老贼再嚣张,当年的帝位,又岂能说轮就轮到江王的头上?如今他非但不心存感激,还别有目的地找寻什么舅舅,哼,真是用心险恶。”

王太后所言并非妄自尊大,这一屋里除了她出身名门,郭太后和郭妃的娘家更是了不得——郭太后的祖父是尚父郭子仪,母亲是唐代宗的爱女升平公主。即使到了今天,郭家的势力依旧如日中天,不容小觑。

然而郭太后一辈子惯于深藏不露,王太后这一番张扬跋扈的话听了虽使她解气,却又使她暗自心惊,一时无法应答。

就在三个女人相顾无言之际,这时殿外帘影一晃,郭太后的心腹宫女竟引了一个身披斗篷的人入殿。三个女人同时神色一凛,就见那站在殿中身量娇小的人伸手将斗篷一揭,竟露出了一张如花似玉的脸——那正是李涵的御妹、王太后的爱女,如今在永崇坊华阳观里修道的安康公主。

这时王太后呜咽一声,伸手捂住了嘴唇,直到安康公主与自己的祖母、母亲,以及亲嫂子见过礼之后,她才伸开双臂,将来到自己身边的爱女紧紧搂在怀里:“安康、安康,我可想死你了!可怜你在宫外清修,日子过得如何?”

“母后放心,我过得可开心了。”安康公主娇憨一笑,在母亲怀中撒娇道,“母后,你们想见的人,我已经帮你们领来了。”

“很好,很好,”这时郭太后在上座点点头,望着自己孙女的脸依旧不苟言笑,“他现在在哪里?”

“正站在殿外候命呢。”安康公主得意洋洋地笑道,“他是姑姑在终南山的同门师弟,所以算起来,还是我的师叔呢。”

“嗯,他是永嘉的师弟?”郭太后细一推想,目光中不由便生出些怀疑,“那么看来他年岁不大,这人可靠吗?”

“皇祖母您放心,永师叔的法力可高强了!”安康公主恭敬地接话,脸上露出自信满满的笑容。

第三十七章 密谋

“既然如此,就请他进来相见吧。”郭太后发话。

安康公主立刻恭谨地一礼,命宫女将一个同样身罩斗篷的人引到了郭太后的面前。年老的郭太后睁大自己浑浊的眼睛,看着眼前这个隐藏面目身量细挑的人,半信半疑地开口:“摘下斗篷,让我看看你的样子。”

来人依言将斗篷一揭,色如春花的脸上盈满笑意,一瞬间仿佛让昏暗的内殿都生出光辉。三个将青春埋葬在深宫中的女人,已经许久不曾像这样近距离地看见过一个男人,何况这个男人俊美得雌雄莫辨,还放诞不羁地散披着一头乌亮的青丝,这使得在场的女人们一刹那都有些恍神和惊骇,也让沉不住气的王太后忍不住问道:“道长怎么称呼?您多大岁数了?能做安康的师叔?”

“贫道无名无姓,小的时候被人称作小道士,等长大了戴上发冠穿上袍服,就变成‘永’道士了,”永道士笑嘻嘻地对三位贵妇行过礼,又道,“至于贫道的岁数,贫道已经不记得了。”

他荒诞不经的说辞令郭太后怫然不悦,然而方外之士向来不能以常理度之,往往越是特立独行的,法力越是惊人;何况安康公主既然敢引荐他,必定也会知道他的底细。想到此郭太后心中又释然,于是平心静气地对永道士说:“道长,既然你已来到这里,就应当知道你此行的目的吧?”

“嘻,”永道士一笑,直直望着郭太后,指着自己的鼻子道,“天下所有人请贫道,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私心。只是太皇太后您的私心,稍稍险恶了些。”

永道士这句话一出口,满座的女人全都变了脸色,只有他一个人还不知死活,兀自没心没肺地嘿笑。坐在太后右边的郭妃到底年少气盛,此时忍不住白着脸叱道:“你这疯疯癫癫的道士,有什么本事先亮出来看看,不要装神弄鬼!”

永道士闻言仍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径自转了转狡黠的眼珠子,斜睨着郭妃不说话。在座的人中只有安康公主知道永道士的厉害,于是她慌忙跑到郭妃身边,讪笑着打起了圆场:“皇嫂切莫动怒,我师叔性子散漫惯了,可法力绝对高强,整个终南山也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此话为时已晚,就见永道士笑嘻嘻一弹响指,下一刻从他宽大的袍袖里,竟鼓鼓囊囊爬出一支四肢俱全的何首乌来。那何首乌胖乎乎像个娃娃,根茎上还拖着发辫似的藤叶,咿咿呀呀地从地上一路爬到郭妃身边,拽着她的裙子喊:“母妃,母妃”

那声音俨然是已经夭折的悼怀太子,郭妃顿时吓得面色惨白,一边躲避一边厉声尖叫起来:“怪物!走开,快走开——”

“母妃,我是大郎啊”那何首乌娃娃不依不饶地拽着郭妃的裙子,紫黑色皱成一团的脸上没有眼睛,却依旧殷殷抬头望着郭妃,“母妃抱抱,大郎很乖的。”

说着就要往郭妃膝上跳,郭妃惊骇欲绝,忍不住就尖叫着操起凭几砸向那支何首乌。就听咔嚓一声,刚刚还在奶声奶气说话的何首乌已断成了两截,令人毛骨悚然的童音戛然而止。

殿内光线昏暗,不留神又熄灭了一只蜡烛,满座人盯着地上“身首分离”的何首乌,好半天都回不过神来。奸猾的永道士赶在郭太后发难前,掐准时机又行了一礼,抬头笑道:“贫道刚刚替小殿下招魂,不过,看来郭妃娘娘不是很想念小殿下呢。”

惊魂未定的郭妃满眼是泪,瞠目结舌地盯着永道士,仿佛他是比刚刚的何首乌娃娃还要可怕的怪物。她怔怔地张开嘴,似乎想说什么,却被一旁的郭太后抬手制止。

“道长,你的法力果然深不可测,我活了这么多年,今天才算见识了,”郭太后径自在上座冷笑道,“既然你能看透我的私心,那么在这里也不必多说,我只问你,我心中这件事,你能不能替我办到?”

永道士没有立即回答郭太后的问话,他只是眯起眼来笑了笑,高深莫测地自语道:“马上就是鬼月了。”

他的话令众人心中一凛,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七月半的中元节,于是王太后忍不住在座上问:“道长您的意思是,七月就可以帮我们了结心事?”

永道士不置可否,咧嘴笑了两声,故作神秘道:“天机不可泄露。不过太后您放心,贫道此次前来就意味着答应帮忙,答应帮忙就意味着事情能了结,毕竟我师父收过你们好处嘛,我反悔他也不会吐出来。”

在座四人面面相觑,尴尬不已,安康公主赶紧走到永道士面前,拽着他的袖子撒娇道:“师叔,你别这样说话嘛既然七月你才会作法,不如现在我们先回去呀?”

永道士眨眨眼睛,觉得师侄的提议甚为有理,于是二话不说点点头。安康公主如释重负,慌忙以礼辞别自己的祖母、母亲和皇嫂,引着永道士离开内殿。不料这时郭妃却在他们身后唤了一声“道长”,引得永道士再次回过头。

“道长,刚刚那个真的是大郎吗?”郭妃正当青春的脸上爬满泪痕,泫然欲泣地颤声问。

永道士若有所思地盯住她的脸,须臾后才轻笑出声,笑声里含着无尽的残忍:“没错,那的确是小殿下。可是,刚刚您亲手撵走他了,不是吗?”

这一句话让郭妃嚎啕大哭,安康公主头皮发麻,捉贼一样将自己的妖孽师叔拽走,出殿后仍然一路埋怨:“师叔,不带您这样的!来之前您明明答应好不乱说话的,怎么还这样乱来?害我在祖母面前难做人!”

永道士将师侄的话当作耳旁风,只顾在花木葱茏的御花园里东张西望,摸着鼻子嚷了句“这里不对劲”,下一刻竟倏然隐身消失,将安康公主和一干随从们丢在原地,急得团团打转。

御花园的花叶逆着风沙沙摩挲,仿佛有看不见的大蛇蜿蜒而行。翠凰伏在云中飞速向南,却还是被一道闲散的声音拦截:“小狐狸,别再跑了,跑不掉的。”

翠凰闻声暗自咬牙,只得抓着云停歇下来,阴阴盯着虚空的前方:“道长有何指教?”

“噫,听你叫我道长,还不如‘杀千刀’来得顺耳。”只听半空中轻脆的响指一弹,永道士也立在云上现了身,笑眯眯望着翠凰道,“小姑娘,你藏在这座宫殿里,有什么阴谋呢?”

“哼,道长在这个时分进宫,也不见得光明正大吧?”实际上翠凰刚刚一直潜伏在南熏殿外,早已将殿中的阴谋听了个七七八八,因此这时她冷笑了一声,对永道士说,“你和殿中那些女人商量的事情,与我无关;而我未来的打算,也对你的计划没有妨害。不如今后你我各行其是,井水不犯河水,如何?”

不料永道士听了翠凰的话,却一边挠头一边不怀好意地笑道:“咦,凭什么井水不犯河水,我就不能惹你?好没道理!”

翠凰闻言脸色一白,这时就见永道士一弹响指,方圆一里内的花叶立刻在枝头簌簌颤动,肃然的杀气逼得翠凰透不过气来。她立刻从手心幻出自己的鸳鸯剑,拼尽全力向永道士刺去,这时黑色的长练从深蓝色的苍穹中纷然而落,像黑色的旋风席卷了翠凰,缠住她狠狠地勒紧。

她几乎能听见自己的胸腔被挤压得咯咯作响,然后是窒息和剧痛让腥甜的血液涌上她的喉咙。翠凰只觉得眼前一黑,她在黑暗的混沌中不抱希望地仗剑一划,嗡嗡作响的耳中便听见自己向下跌落的风声。与此同时,她感觉到自己的四肢正在向内收缩,这样的感觉已经许久未曾体验,竟让她由衷觉得陌生——她的身体正在变形,变回原形。这对得道的她来说,是比赤身裸体还要羞耻的事。

她扑一下跌进泥地里,一身青色的皮毛在暗夜中荧荧发亮,仿佛被月亮施与过独特的恩泽。然而永道士却只是伏在云里,双目无情地扫视过翠凰动弹不得的身体,嗤笑了一声:“青的,真难看。”

她何尝不知道自己难看,翠凰拼命想睁开眼睛,却始终看不清自己身在何方。她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循着本能挣扎前行,能感觉到永道士的气息离自己越来越远,而自己的喘息却越来越沉。

她不会死,她并不会死——翠凰拼命护住自己的元神,内心从未像此刻这般赌咒、发誓、充满把握。过去黑耳姥姥总是说她性情太寡淡,而她也对此深信不疑,却没料到自己在奄奄一息之际,竟是如此不甘于安然赴死。

她其实,一点也不冷,起码不想让身体变冷。

紧闭双目在黑暗中匍匐向前爬,四周是粘腻的花土和枯叶,还有青蛙和鸣虫刺耳的噪鸣,翠凰在恍惚中闻见了一股熟悉的熏香,又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无欢,你说我在生病?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这声音让翠凰蓦然想起一具温暖的身体,那具身体可以供她附身,也可以用血肉给养她受了重创的元神,此刻正是她的救命稻草!于是她拼尽力气让自己化成一道青光,像饥饿的水蛭寻找血源那样,精准无误地贯入了杜秋娘的天灵。

而后她重新感觉到身体的份量,不无庆幸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眩晕的视野中依旧是一片漆黑,她还来不及发出一声呻吟,就觉得自己身子一轻,仿佛又腾云驾雾般浮在半空。这时一道清晰的声音穿过她嗡嗡的耳鸣,就像一根冰冷的锥子,意外地刺进了她虚弱的心房。

“秋妃,您没事吧?”

第三十八章 疗伤

此刻翠凰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索性不作回答,放心地任由自己昏迷过去。花无欢静静凝视着躺在自己怀中的秋妃,心中陡然升起的怀疑与惊怒,却被一种莫可名状的无奈压了下去。

对于怀中人的真实面目,他早就有理由怀疑,虽然这份怀疑荒唐之极,但他花无欢行事,从来都不会被肤浅的常理所蒙蔽。就算中邪附身之类的事情很荒唐,难道一个人在短期内喜好的颜色改变、口味改变,甚至绝口不提过去心心念念挂在嘴边的人,这些怪事就不荒唐?

还有此刻,自己靠她是这样地近,肌肤相亲的温暖如此真实地贴着衣物传来这样难以言喻的感觉,难道就不荒唐?

花无欢心口一窒,下一刻便蹙眉凝神,抱着杜秋娘快步冲进了花萼楼。

翠凰这一昏就是三天三夜,当她从混沌中挣扎着张开双眼,就看见一只粉白的蛱蝶轻轻绕过了殿梁,而后她眼珠下滑,又看见了侍立在床榻边的花无欢。

这个人真够烦人的。

翠凰依稀回忆起自己昏迷前正是被他救起,一瞬间有些失神,可转念一想,他在深夜里为什么又会和杜秋娘在一起呢?她原本以为自己趁夜离开杜秋娘的身体能够万无一失,现在看来,真是防不胜防。

“秋妃,您总算醒了。”

冰冷冷的声音在耳旁响起,翠凰默不作声地动了动眼珠子,第一次留意起花无欢的声音——他的声音发雌,因此总是阴冷而清脆,却并不难听。这让翠凰忍不住又想,如果他不是一个宦官,他原本的音色该是什么样?

就在她思绪纷乱之时,花无欢已将煎好的药汁送到翠凰面前,示意一名小宫女将她轻轻地扶起。翠凰不动声色地盯着面前乌黑的汤药,终于以细如蚊蝇的声音开口拒绝:“我不喝。”

此刻她无力施展法术,却也不甘受人摆布,喝下这碗无济于事又可笑的药汁。然而她冷淡的眼神只换来花无欢唇边一抹冷嘲,下一刻他竟已端起药碗,替换下束手无策的小宫女,稳稳地将翠凰桎梏在自己的怀里,抬起碗沿抵住了她的嘴唇:“秋妃,这个时候您不能再任性。恕卑职冒犯了。”

你——大胆!翠凰瞪大双眼,眼睁睁由着花无欢将苦涩的药汁灌进自己的喉咙,动弹不得的身体根本无计可施。可恶这一刻她元气大伤,甚至连他的心思都无法解读。翠凰忍不住向上翻了个白眼,斜睨着花无欢面无表情的脸,猜他一定是蓄意想折磨自己。

不应该,这不应该,此刻自己是他无比深爱的杜秋娘,他怎能对她如此放肆?

翠凰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皱起眉,忍受着药汁给自己的胃带来的阵阵不适,却没留意到这一瞬间,从花无欢眼底滑过的,竟是一丝负罪又自甘堕落的快意。

花无欢将药碗搁回盘中,淡淡瞥了翠凰一眼,趁她走神时指尖一动,竟在她嘴里搁了一块糖。翠凰抬眼望着花无欢,无可奈何地接受下他的好意——可惜他根本无法知道,自己对药汁的抗拒,并不是因为惧怕汤药的苦涩,实在是因为她是一只狐

翠凰昏沉沉地闭上双眼,咬牙忍受着救治人类的汤药给她的肠胃带来阵阵灼烧般的疼痛。渐渐地她的身体开始发烫,意识也越来越模糊,然而始终萦回在她心头挥之不去的,却是她唇齿中的甜。

当翠凰再度陷入昏睡时,花无欢仍旧静静守在她的床榻边。他冰冷的凤目定定凝视着床上人苍白的脸,目光里纠缠着复杂的怜爱与怨毒,让他咬牙切齿却又情难自禁——他明明知道,眼前人近来悄悄改变了口味,方才他喂给她的糖,秋妃从来都不喜欢。

然而明察秋毫的结果却被他用来哄劝她吃药,只因为方才的片刻温存,给自己带来了鸩毒般难以自拔的喜悦。他明明已经有所察觉——眼前的秋妃早就不同于以往,在她身体里似乎藏着另外一个女人,他不知道那是谁,甚至有可能是妖魔鬼怪可是她,却成全了自己从来不敢妄想的一片痴心。

一心挂念着宪宗、漳王还有李唐江山的秋妃,他一直都无法接近;而今自己仰慕的人忽然变了性子,她的身体里装了另外一个陌生人——这个人害得秋妃灵魂消失,也害她的健康每况愈下,他明明应该设法让这一切恢复正轨;然而眼前这个忘记了昔日情愁的“秋妃”,却给了自己一丝钻营的缝隙,使他罪无可赦地开始迟疑,只想着利用眼前这难得的机会,来满足自己欲壑难填的私心。

可当初在自己生不如死时出手相助的人是谁?在深宫中带自己远离寂寞的人又是谁?只不过是一点点的亲近,就可以让他这样忘恩负义?实在是可悲又可怕!

花无欢倏然站起身,一瞬间又有些恨起翠凰来,然而追根究底,心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厌弃。于是他狠狠咬着牙,逼自己背转身子,头也不回地离开。

本来轻凤在飞鸾脱险之后,乐得与翠凰相忘于江湖,然而没过几天,翠凰一手炮制的傀儡娃娃竟可怕地长出了满脸细纹,活像一个干巴巴的老太婆。这事儿把轻凤吓得不轻,于是她慌忙找机会溜去兴庆宫,这才知悉了翠凰的伤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