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一个血腥又大快人心的消息!

不管怎么说,当然还是徐家赢了的好。

有时候,顾莲真的把自己当做了徐家的一份子,当做徐家的女儿,不自觉的跟着徐夫人和徐姝一起,为远在外面征战的“兄长们”担心。

心下不免自嘲,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错觉啊。

到了腊月,又有徐家斩杀楚良的好消息传了回来。

捷报频频飞传,徐家一路势如破竹一般攻城掠地,斩杀枭雄,收服大将,不断的招兵聚马壮大势力,让人有一种天命所归的感觉。

而那些童谣,也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流传开来。

徐家的人都是喜气盈腮,一个正在冉冉上升的家族,而且还有可能上升到皇室正统的家族,身为其中的一员,谁又会不为此为而激动欢喜呢?

顾莲这个冒牌货却是隐隐担忧。

一则担忧叶东海和自己,二则…,徐家的确是在不断上升,但是领头的却是两个人,李建成和李世民还是亲兄弟呢。

徐策身有残疾,但是占长,有二子;

徐离杀敌英勇,却是弟弟,而且没有儿子。

此刻徐家的女眷和子侄们,就好像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一样,大概也不愿意那样去想自己亲人,或者说暂时还没到那一步。

到了最后那一天,兄弟二人真的不会打起来吗?

顾莲的担心,已经像被雨水浇过的种子一般,开始在人心里发芽了。

此时徐策的中军大帐烛光摇曳,几员心腹大将正在劝他,这个说道:“北方的公孙辅是个不老实的,二爷让我去看着他们!”

那个又拍着胸脯,“薛家这块大骨头,一时半会儿啃不下来,咱们才打了几个月的恶仗,也该歇一歇。”一脸想去玩乐的神色,“二爷,让小的去京城享受几天可好?咱们这些年也够苦的了。”

一时间,各位将领七嘴八舌争论起来。

若论心机深沉、通透,这些武夫们加起来也不够徐策转得快,看着他们东一句、西一句的议论,岂有不明白的?

他们哪里是想去京城玩乐的,又或是看住公孙辅的?不过是眼见天下大局将定,想早一点在京城培植势力,以便将来确定主次,站稳皇帝嫡系的位置罢了。

那个位置,谁又会不想要呢?!

可是自己已经残疾,即便真的小兄弟没有异议扶持自己,面对如此年富力强的大将军弟弟,往后又如何能够在龙椅上安睡?

除非自己绝情绝意,杀了他!还要确保能够杀了他才行!

即便如此,但一个朝代的开国年月肯定不太平,到时候四方征战,自己又不能亲自上马杀敌,彼时又当如何?!让整个徐家跟着一起灭亡吗?

残了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双足,还有这一生的梦!

自己震慑不了弟弟,杀不了他…,更不能杀了他…,梦已碎,只能扶植小兄弟往上一步,那么就要做好相应的措施。

徐家的大军正在班师凯旋往回走,打算回安阳过年。

徐策坐在马车里,叫了小兄弟过来聊起家常闲篇,微笑道:“前几天,许敬他们几个找我说话,想去京城玩一玩儿。”

去京城玩儿?徐离笑容深刻,淡淡道:“是吗?”

徐策靠在软软靠枕上面,声音不疾不徐,“我已经答应他们了。”没有去看小兄弟的脸色,忽地一笑,“到时候咱们在安阳定都,热闹起来,可有他们后悔的。”

既然要退让一步,那就让自己的人退开避开,一则免得双方生事,二则可以保存一些实力,至于小兄弟会不会兵戎相见,也得有个准备。

徐离没想到兄长会这么说,居然会如此轻松的让了一步?二哥比自己大六岁,本来就是兄弟里面最聪明、最出色的哪一个,要不是残疾…,那个位置肯定是兄长的!至少他不会想现在这样,说笑间就要拱手让给自己。

是真心?还是试探?

徐策又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最近兄长越来越爱问自己,像是在探究,又像是在考验,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命令自己如何如何,仿佛他真的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一般。

徐离没有时间细细思考,但是接下来的大局却是想好了的,从容回道:“咱们打了这么就的天下,也该有一个结果了。”

“哦?”徐策笑问:“你的岳父,不管了?”

徐离勾起嘴角,“你也说了,他是我的岳父,从前还对徐家有过知遇之恩,我掉过头就去打他总不大好。”他嘴上这么说着,眼里神色却并未觉得多不好,“只要咱们一旦把皇室大旗立起来,那他薛延平要么依附徐家,要么…”声音微凉,“谋逆!”

这一刻,有湛湛光华从他的身上绽放开来!

徐策眼睛微眯,心里说不清是何等复杂感受,小兄弟果然期盼那个位置的,心里早已经没有了兄长,不再畏惧兄长,而且已经知道路该要怎么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来来,先给徐小三穿个龙袍再说~~

情节都在后面了~~

165☆、天命所归

徐家大军凯旋而归!

一路漫漫的回家归途当中,不断有“识时务为俊杰”的人俯首归顺,或者千里迢迢赶来投奔,因为此时,徐家已有飞龙腾天之象!

接二连三大胜的喜悦,满载而归的巨大荣耀,不断赶来的俯首称臣之流,奉承、讨好、恭贺,处处流动着让人血脉贲张的激情!在徐氏大军带着胜利抵达安阳,隆重的举办庆功宴时,这种沸腾的气氛最终到达顶点!

军营里,一片鼓声大作的欢腾景象。

徐策的心腹部将,以许敬为首的几人聚集在一起,小声的说着话,“情况和咱们当初想得不一样了。”

“是啊。”有人低声接话,“眼下进展太快,只怕等不到咱们在京城站稳脚跟,过不了多少日子,就会有人黄袍加身!”

“他娘的!”一员大将把酒碗墩在桌子上,抹了抹嘴,酒气冲天说道:“那咱们就不去京城了!哼…,免得我们走了反倒叫人称心!”

“不止如此。”许敬幽幽的叹了口气,目光担心,“万一起了什么冲突,二爷身边没有人护着,出了事怎么办?有咱们留在二爷身边…”

“嘘!”有人急促打断他,“三爷来了。”

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是最早就跟在徐家身边的,旧时称呼惯了,私下里仍旧喊“二爷、三爷”,大都比徐离年纪大,甚至还有当年徐老爷身边的人。

哪怕徐离已经慢慢成长起来,在他们眼里,徐三爷还是那个跟在兄长后面,斯文秀气、沉默寡言的清瘦少年。

有关这些,徐离本人心里十分清楚。

因而一过来便笑着打招呼,甚至还坐到了许敬的旁边,给他倒了一碗酒,“我听二哥说,答应让你们几个去京城一趟。”

众人闻言,都是面色一变。

这话的意思,一是同意这个做法,二是表示徐策已经下令。

许敬不好直接反驳,只能打马虎眼儿笑道:“那天不过是随口开了个玩笑,没想到二爷竟然当真了。”连连摆手,“玩笑话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是啊。”有人附和,“三爷,快快快咱们来喝酒。”

徐离忽然收敛笑容,冷声道:“军中无戏言!”

于是在众人的震惊之中,许敬被抓了起来,当场挨了重重地二十军棍,不过这样一来,就再也没人敢说是玩笑话了。

很快就有人找到徐策哭诉,忿忿不平。

徐策看着面前七嘴八舌的心腹们,任凭他们说得天花乱坠,满脸义愤填膺,却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二十军棍,对于这些武将来说,要不了命,不过是养一段时间的事儿。

小兄弟这么做,是要自己现在做出一个选择吧。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总得有个先低头。

要么自己忍气吞声退让一步,接受许敬被打,然后还要让他们真的去京城,彻彻底底的退居二线;要么自己为许敬抱不平,找小兄弟理论,甚至…,矛盾一点点激化到兵戎相见!

是时候该分出一个主次来了。

哥哥?兄弟?徐家不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不可能兄友弟恭,最后只能是一个君、一个臣,或者其中一方死在手足的剑下!

徐策微微含笑,心里生出一股不能自抑的淡淡悲凉。

忍不住想到,假如长兄还活在人世,假如自己没有残废,到了此刻又会如何?自己会不会心甘情愿听命长兄?长兄又能不能放心自己这个弟弟?而小兄弟,到底会站在哪一边?仰或是领着部下与兄长们对立?

看来长兄去得早也有好处,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二爷!”部将们见他久久不语,忍不住拔高了声调,“不能让许敬就这么白白挨了打!三爷真是好没道理,就算许敬说错了话,也不能随便就赏二十军棍啊!”

徐策依旧微笑不语。

方才自己还算漏了一点,小兄弟是笃定自己这会儿不敢翻脸吧?他这是…,在以时局和情势来逼自己!

虽说如今时局,北面的大局已经基本定了下来,丁晋和楚良也已剿灭,但是因为长年战乱,各地的流民军仍是五花八门、名号繁多,细细数下来,大大小小差不多有十几支之众!

徐家若想坐稳黄河以北,就必须清剿这些良莠不齐的流民军,否则疥癣之疾,最终也有可能酿成大患!

更不用说,将来南下…,还要正面解决薛延平掌控的势力。

即便徐家现在有人黄袍加身,但要真正的平定天下,只怕还要花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光才行。

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徐策的笑容渐渐有点苦涩起来。

此刻徐家如果没有自己,自然不乏能人异士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就算以小兄弟本人的智谋,也并不会有多少输于自己。

但如果,没有一个可以震慑三军的统帅…

罢了,罢了。

不能争,不可争,此刻更是争不了!

“二爷…”底下的部将见他发呆许久,不免疑惑,众人都渐渐安静下来,有人上前担心道:“二爷你…,是不是气坏了?”

“是。”徐策冷冷的看向部将们,喝斥道:“你们不听大将军的话,而且挨了打,还不老实,居然还敢到我这里来发牢骚!”

众位部将都是一愣,“二爷,我们…”

“下去吧。”徐策神色平静,说道:“你们之前要去京城的人,都回去准备,如果在我这里出尔反尔,那么就都去领了军棍再去京城。”

“二爷!!”

“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徐策先扣上一定大帽子,冷笑道:“大将军是我的兄弟不假,但那时在徐家内宅的时候,行军在外,我也是要奉大将军之命的!”

此话一出,众人岂有听不出弦外之音的?

一个个都是瞪圆了眼睛,喊道:“二爷?!你…”

但是人心都是欲望的,对于这些浴血厮杀多年的武将来说,谁愿意自己的主子只是一个王爷,而不是皇帝?!谁又愿意拼死拼活过后,反倒远离皇权中心,看着别人封官加爵,自己却只能领个闲散差事?

甚至…,可能还会在权利倾扎中丢了一切。

徐策当然明白他们的不甘心,明白他们的心情,因为…,此刻的自己感触比他们还要深刻!可是自己不能露出丝毫动摇,否则就会激起矛盾,让这些部将们生出争强好斗之心,使得徐家内部自相残杀!

自己想要坐上那个位置,除非小兄弟心甘情愿,可是他已经不愿意了。

徐策环视了众人一圈,淡淡道:“再有多言者,军法处置!”

于是这一场庆功宴,成了徐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许敬等人第二天就被派去京城,不过家眷也随之一起过去,同行的将领们,都在北方接任了各处要职。

即便退让,但徐策并不想自己手里空空如也。

一则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往后日子的安心;二则即便就此断了那条路,也得为儿孙们留一点东西,总不能白白地拼杀了这半辈子。

徐策和徐离是同胞兄弟,徐离对哥哥一直有仰慕之心,还做不到,无缘无故就对兄长赶尽杀绝,只要兄长肯退让一步,那么他就还是自己敬仰的好哥哥。

或者说,因为徐策残废而避免了祸起萧墙。

徐家格局有变,旗下所有部将都是人心浮动、犹豫不已。

没过多久,就有抢功之人朝徐离进言请求称帝,先是说到徐家天命所归的童谣,然后又道:“大将军乃是皇室后裔,当以宗庙为重,以社稷为重,请大将军先即帝位,往后征战天下更是名正言顺!”

按照开国皇帝的惯例,徐离自然是要对此固辞再三才行的。

但是,这种事一旦开了头就打不住。

一次不同意,二次拒绝,三、五次之后总算答应考虑考虑。

就在众人紧锣密鼓、细细谋划,为徐离的九五之尊帝位铺路之际,徐宪的旧部寇宗烈私下单独求见,请求领兵北上剿灭檀乡、真连等流民军。

“哦?”徐离冷眼打量,“这是为何?”

寇空烈呵呵笑道:“许敬他们都去京城玩了,末将也想去逛一逛,有末将替大将军看着他们,保管没人看吃酒耍钱的。”

“这话是谁教你的?!”徐离目光似剑,自己十分清楚对方的性子,大大咧咧、有勇无谋,绝不是说得出这番暗示之语的人!

寇空烈顿时一脸尴尬,咳了咳,“是…,是沈公瑾。”

徐离沉着脸,“叫他过来。”

沈公瑾很快过来了,并且要求和徐离单独密谈,没有人知道他说了什么,最后寇空烈被派去了京城,但是家眷却留在了安阳。

徐离一直在军营里忙碌着、安排着,快到年根儿才回了府。

给母亲请过安后,并没有急着去见两位妹妹,而是先找到薛氏,摒退了薛妈妈,坐在椅子里朝她问道:“你这段时间可还好?”

好?当然是很不好!

薛氏满心的愤怒和不甘,都在这小半年时光的消磨中,薛妈妈的劝解中,尽数化作了恐惧和委屈,从前那种纸老虎似的嚣张跋扈,早已不复存在。

之前丈夫的声声质问和雷霆手段,让她清楚的明白两点。

第一,丈夫一直都在怨恨自己,在济南府的温存体贴不过是做戏罢了;第二,徐三郎已经不是从前的徐三郎,他已经不在畏惧薛家,所以他软禁自己、夺走女儿,没有任何的怯懦犹豫,完全不再顾及薛家的感受!

这几个月,自己除了薛妈妈再也没有见过别人,只怕到最后…,丈夫连一纸休书都不会给自己的,夫妻情分早就已经耗尽。

三年多的种种甜蜜、恩爱,以及怨恨、不甘,全部都是幻梦一场。

薛氏心里有滔天悔意,后悔父母从小太过娇惯,叫自己从不知退让;后悔没有看清父亲的冷情冷意,竟然拿女儿做棋子;更后悔…,自己当初被丈夫的虚假甜蜜迷惑了双眼,以为那就是一生一世、情深似海,才会傻乎乎的追到安阳来。

却从不知,他从头到尾都是在欺骗自己。

徐离又问:“怎么不说话?”

薛氏猛然惊醒,不不不…,自己不能再得罪丈夫了,今天要是让他扭头就走,很可能这辈子都再见不到他,见不到别人!

她的眼泪“扑扑”地往下掉,“三郎…”上前抓住了他,哭道:“从前都是我任性妄为错了,我已知道悔改,你…,求你…,原谅我这一次吧。”

无可原谅。

这四个字徐离心里清晰无比的浮起,不过他一向涵养很好,这几年更是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将之前沈公瑾的那一番话,在脑海里回味着、咀嚼着,然后拉了薛氏起来,淡淡微笑,“所谓迷途知返善莫大焉,你能这样想,…很好。”

丈夫就这样轻易原谅自己了?还是说,他心里总归几分夫妻情分?又或者是看在女儿锦绣的份上?薛氏心内猜疑不定,不太自信问道:“三郎,你不生我的气了?”

徐离并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大家都欢欢喜喜的,你也别再拉长着一张脸,好生打扮一下。”

薛氏急得直掉泪,“你只是让我出席一下年夜饭?”

“不是。”徐离从她手里取了帕子,替她擦了擦泪,不着痕迹的平复对方情绪,然后说道:“你只要记得三从四德这几个字,往后还是和以前一样。”

以前?什么时候?薛氏拿捏不准,小心翼翼的抓住丈夫的胳膊,“那…,只要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不跟别人怄气,三郎你就会原谅我吗?还有锦绣,我、我…,已经四个月没有看见她了。”

徐离微笑道:“你收拾一下着,我陪你去上房看锦绣。”

薛氏还想要一个确定,又怕惹恼了丈夫,纠结再三,最终顺着他的意思点头,“那三郎你等着我,很快的!”

“去吧。”徐离目光平静,像是一泓静谧的春日湖水。

接下来他陪着薛氏去了上房,见了母亲,见了女儿锦绣,却没有任何解释,不过徐夫人知道两个儿子都有分寸,并没有多问什么。

正所谓,不聋不哑不做阿翁。

徐夫人并不是无知的后宅妇人,娘家亦是,嫁入徐家多年,早就清楚徐家人一直以来的梦想。最近气氛紧张,两个儿子到了安阳而不入家门,外面又频频有童谣传出,只怕那一天很快就要到了。

因为这个缘故,小儿子对薛氏有所变化也不奇怪。

年三十夜,徐府上房正厅一片花团锦簇。

徐夫人领着儿孙们祭祀祖宗,然后给丈夫上了茶,说了许多吉祥喜庆的话,接着让儿女们、孙辈们一一上去磕头,半晌才算仪式完毕。

一家人围了一张长长的大桌子取乐,菜肴流水般的端了上来。

薛氏好几个月不曾见人,此刻少不得一一打量。

众人都是穿红着紫、珠翠满头,就连一向打扮清减的大姑子也不列外。

蜜合色的馥彩流云纹风毛坎肩,浅杏色的夹袄,乌云般的青丝之间,戴了一支赤金嵌三色宝石金步摇,尾坠珠串,是一颗颗米粒般大小的芙蓉石珠串,在满室通明的烛光映照之下,摇曳生辉。

一身盛装丽服的打扮,衬得她脸色白里透红宛若桃花扑水。

丈夫对妹妹们一向都是很好的。

如果…,自己和大姑子一样美貌温柔,凡事多顺着丈夫一点,收敛一点,是不是就不会走到今天?又或者,自己再聪明一些、通透一些,早点看清楚丈夫的心思,是不是已经在济南改嫁了别人?

只可惜,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

这个年夜,是薛氏十八年人生里最凄凉的一个年夜。

过完年,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意绿色渐渐铺满了人间大地。

不过眼下的徐氏兄弟,却没有闲情雅致欣赏□,年后便一直呆在军营里面,每天都在忙碌着,各自不停的安排着,神经犹如绷紧了弦一般。

二月初九这天,从前萧苍手下的谋士严儒之请求拜见。

他带来了一份《天诏书》。

一面悔过自己当初不识人主,错跟了萧苍,一面进献《天诏书》给徐离,“明主授命天兆,万人合信,如今四海淆乱,上无天子,宜答天神,以慰众望所归!”然后重重磕头,虔诚道:“请大将军承续昭昭天德,延祚大统!”

这些日子,徐家诸将都在纷纷出谋划策,想着怎么劝主上更进一步。

如今严儒之进献的《天诏书》,便是最好的劝说之词,不然严儒之跟了萧苍那么久,怎么没有发现《天诏书》?如今便是上天明示于徐家!因而都是以此为据,力劝徐离赶紧即天子位!

三月十六,己未大运,上吉。

安阳城北十余里,徐家在此设立一个数丈之高的九天重亭,上面插满了明黄色的真龙旗帜,正在随风呼呼作响飘扬!高台之下,站着一列列手持长枪的精铁将士,皆是神色肃穆严阵待命!

号角声“嘟——”的一声响起,接着便是鼓声大作、欢呼震天。

徐离头戴十二旒的冠冕,身穿明黄色的刺绣龙袍,上面飞龙腾天,五只犀利的龙爪金线蹙成,朱色龙睛闪出迫人之光,令人不能直视!

在司礼官的引导之下,先是祭拜天地,然后祭拜水、火、雷、风、山、泽六宗,再祭山、林、川、谷群神,最后点燃了祭坛里的松油,“砰”的一声,顿时有熊熊大火沸腾起来!

祭祀完毕,司礼官开始宣读啰嗦冗长的祝文贺词,并且代天子宣布大赦天下,新的年号为“建元”,以安阳作为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