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按照一般残疾人的教育,那读个初中毕业就可以出去讨生活了,毕竟不是有残联嘛,能解决很多的问题,可这位母亲她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也坚持让孩子去正常的学校,现在觉得孩子数学方面确实有些异于常人。

她托自己的同学打听过赵生生,也确实曾经在电视机里看见过赵生生的比赛,她很认同赵生生这个人。

现在就是想要学校给儿子一个同等的机会。

“那好,你们先回去。”

负责人把那对母子送出门。

他也想接的,对方肯拿钱的呀。

对方条件十分之好的。

可教个残疾的孩子,他就得多考虑一些,实在是没接受过这样的学生,然后老师辅导起来,可能更为麻烦。

可想得到的,就很麻烦。

“看样子,这笔钱我是赚不到了。”

为什么赚不到?

生活在大环境里,你有看见过身边出现过残障的天才?

对世人而言,残缺就意味着是一种不美好。

你看看身边的教育机构,你见过有很多的残障人去读高中甚至大学的吗?更加不要说研究生、博士一类的。

这并不是歧视,而是方方面面确实做不到那样的完美。

“你呀,也别多想了。”

那是全身都动不了,你怎么教呢?

生生说:“我回去想想吧。”

“赵老师,我劝你还是别给自己找麻烦了。”

接这样的学生,就意味着你要付出的更多,但你这份付出拿到别的孩子身上,你可以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多的荣誉。

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生生也知道这决定不能乱做。

回了教室,她大概中午会有一节课,但不算是真正意义的课程,和孩子们一起吃个午饭,然后带动着聊聊,看看大家都到什么程度。

当然了,这个午饭也是算钱的,你家长所享受到的一切服务,和你所付出的钱是成正比的。

孩子中午下课,立即就会被送到这里来。

生生班级里说了,清一色都是男孩子,小男孩儿七八岁的年纪很淘气,也有很沉稳的,聊还是能聊到一块儿去,这些孩子的身上很明显的标志就是,父母已经很早开始为自己的小孩儿做规划,从发现孩子不同,进而培养然后开始寻找合适的机构进行辅导延伸。

他们还是比普通的家长快了不止一两步,在别的孩子还在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这些家长已经开始加码。

学习从来就不是快乐的,没有快乐的,所谓的快乐也只能是苦中作乐,自己寻找出来的那么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好走,摆满了鲜花的路。

小孩子的思路比较不受限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了。

有些则是要考考赵生生,觉得老师是个女孩子,那是不是真的有本事呢?

生生挖着自己的饭盒,一边和孩子们沟通。

一半沟通,一半碾压。

她发现教小孩就特别有意思,给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就很适用。

她讲完话,那些孩子目瞪口呆,完全被她打败的样子,赵生生只觉得好笑,曾经她也以为自己就是最棒的,最好的,可惜最后还是败下阵来了,你们比我更加的幸福。

因为你们的父母,已经开始为你们的未来规划,规划的如此详细。

甚至就连挫折教育也包含在内的,生生想,其实有一些孩子,从小还是要接受一些挫折教育的,不然就真的遇上了,一击即垮,垮掉以后还想站起来,恢复如初,那太难了。

她当初,如果没有江宁叙,没有学校的老师们,也许她走的也不是今天的这条路。

班级里最瘦瘦小小的小男孩儿,推推自己鼻梁上的眼镜。

“赵老师,你不觉得数学学习很有趣儿吗?”

生生看过去。

这个小孩儿个子很矮,她印象很深的。

赵生生说:“当然有趣,你喜欢它,研究它,你会发现它里面所包含的东西更有趣。”

“我是写作业烦了就会去做数学题,赵老师也一样吗?”

“老师和你也一样。”

“那老师也喜欢刷题吗?”

男孩子的话多了起来。

“当然。”

“老师的家是不是和我的家一样,只有一张书桌,一张床,然后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

男孩儿越说越激动,眼睛里的光越来越亮:“那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去我的家做客吗?我们一起研究数学题。”

“好啊。”

生生在心底微微笑着,这些话有些似曾相识。

曾几何时,她也这样问过一个人。

111 观念大不同

长大了以后,回头重新看待自己走过的那条路。

思想境界还达不到现在的高度,对很多的事情一知半解,这些孩子比她当初更小,可能和同学们相处起来也更加有些出入,寻找到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那个残疾的孩子,赵生生最后还是接了。

基于各方面考虑,当然不仅仅是同情以及可怜,同情她承认确实是有,但只有那么一点点。

人生在世,很多的东西并不是靠同情就可行的,她提出来三点要求,对方母亲全部同意,签了合约,赵生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她敢接就敢教,对方家长也做足了准备。

大量的时间以及金钱。

是的。

谈钱,谈的很明确。

生生觉得自己并不是个圣人,她将钱看得不能说很重,但看的也不轻。

该她获取的,她绝对不会不要。

付出的精力和金钱是成正比的。

先试着教半个学期,这半个学期的费用也是普通辅导班的数倍。

陈秀芝就发现生生这除了上课,有些时候自己对着电脑开始念念叨叨的,后来才知道那叫视频,她也没弄过,看着稀奇,偷看了几次,觉得挺怪异的。

干嘛不见面说,隔着一台电脑自己一个人和神经病一样的讲啊讲,那对面的人听的效果也不好吧?

七点半说好吃晚饭,结果这八点半人也没出来呢。

生生从房间出来去卫生间,陈秀芝扔开手中的毛衣针:“现在吃饭?”

“妈,你别等我了,我还没结束呢。”

陈秀芝:“那什么时候吃啊?这都八点半了。”

那也得有个具体时间吧,不然她一直热,热到什么时候是头儿啊?

“你吃你的。”

陈秀芝:“…”

这孩子在身边就是这样的,家长觉得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你就得吃,孩子不肯吃呢,她就闹心。

十点多,赵生生关了电脑。

“我给你热饭。”

陈秀芝从椅子上站起,其实困的趴着睡了一会,一直就没回房间睡,就等着生生弄完呢。

赵生生看着母亲,她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她,给她热饭?

“妈,这些我都能做,你不用等我的,困了就回房间睡觉,我这上课呢…”

其实是有点小火气,中间她妈探头看了两三次,学生在电脑的那头就问她,问她出现的人是谁。

陈秀芝沉默。

嗯,孩子长大了。

开始觉得你烦了。

“嗯,我这就回去睡了。”

努力笑笑。

她可能是有点烦人了。

但她就想生生弄完了手边的事情,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赵宝科是死于胃癌,生生的胃也不好,胃不好的人就得按时吃饭,一顿也没落下,好好的保护好胃。

她没想其他的,也没想烦人来着。

生生从后面抱住陈秀芝,一语不发地将脸贴到陈秀芝的背上。

“妈妈,我不是觉得你烦人,只是我给一个残障的学生上课,你这样不停探头来看,会给学生造成困扰。”

陈秀芝过了好半响,抬起手拍拍女儿的手背。

“妈妈没和你生气。”

其实是气了。

而且还伤心了。

刚刚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你看看孩子这个不耐烦的劲儿,那孩子长大了就要起飞了,老母亲就成累赘了,就是这样的想法。

可赵生生一道歉吧,陈秀芝又觉得自己应该心胸宽阔一点。

对自己的孩子,也别那么多的斤斤计较。

“我接了个孩子,他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但是他数学方面确实学的很灵光。”

陈秀芝说:“那他学的再好,将来也用不上啊。”

残疾人,学历再高好像也没用。

身体不行,做工作受限制,貌似就没用处了。

生生说:“也不一定,万一成为了很有用的人呢。”

陈秀芝推开女儿的手,自己转了身过来,笑了笑讲:“哪里有那么容易,这样的人叫得出来的人都是有数的。”

用手指头数数,你说很有名的有几个?

“我去给你热饭。”

这是过了那个劲儿,又开始要给生生热饭了。

“知道啦,热吧。”

热好了饭菜,母女俩一块儿吃的,生生给她妈夹菜,顺带着洗脑。

“…到了吃饭时间你就吃,别等我,我事情多的时候顾不上吃饭你也别管我,我饿了自己就想办法吃了,好不好?”

做母亲无奈地一笑:“知道了知道了,你就是嫌我烦,我以后不管你。”

“不管就对了,我都是大人了。”

“你总有理。”

生生扒着碗里的饭,心想着,其实母亲也不太好哄的。

大学这些年生活在外面,早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个人过个人的生活,回到母亲身边呢,她总惦记挂念着你,而这种挂念很多时候给她造成了一些妨碍,不能说的过于直白,要沟通进而解决。

吃过饭生生靠着墙站立半小时,这个时候陈秀芝是一点都不管她了,实在困的厉害,回房间去睡觉了。

生生则是做教案做到了后半夜,倒不是说她现在习惯晚睡,可人一精神以后想要马上入睡太难了。

后半夜一点半才睡,早上七点还没起。

陈秀芝已经出完早摊都回来了,今儿外面天凉,出来吃饭的人不多。

现在社会发展了,搞的她油条都有点卖不动了。

问社会发展和卖油条有什么关系?

大家吃的早餐多种多样了起来,就没那么多的人喜欢吃油条了,来买的人少了,她的效益就不好了。

你说现在的年轻人,一大早的叫外卖,叫什么外卖啊?

自己清醒清醒,下个楼来买点油条,泡在热乎乎的豆浆里,多好吃!

自己家附近就有一家什么早晚茶,那里面的东西多贵啊,你说大家怎么就舍得买呢。

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