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俩都是功臣,都很乖。”宇文初去摸明珠的小腹,他试探着轻轻按了按,结果那边居然给了反应,不知是孩子的手还是脚,轻轻推了他的手一下。

“咦,臭小子居然在和我玩!”他吃惊地张大嘴巴,饶有兴致地又推了一下,这回孩子懒得理睬他,不动了。

明珠骄傲得很,轻轻挥开他的手:“别吵着我儿子睡觉。”

宇文初高兴得直搓手:“这孩子……”他想用个最贴切的好词儿来形容这孩子,然而觉得始终不够,再往上说了又怕孩子受不住,想了好一会儿才道:“这孩子真不错。”

明珠“切”了一声:“还以为你要用个什么了不起的词来夸咱们孩子呢,谁知想了半天居然就是个不错。”

宇文初和她解释:“还没出世的小孩子,不能说得太好,不然容易引起鬼神嫉妒。民间之所以总给孩子取贱名儿就是这个道理了。我说他真不错,是真的不错。”

明珠抿了嘴笑:“我请殿下打听齐王长孙人品怎么样,殿下打听了么?二哥很快就要回赣州,今日是提这个事的最好机会,不然等到二哥走了,二嫂又要磨磨蹭蹭,一心偏向她的娘家侄儿。她总是不肯松口,我爹和我娘也不好太勉强她的。”

“问过了。放心吧,安成那孩子不错,年貌和雯雯都相当,两个人的性子也契合,是桩不错的姻缘。”宇文初带了几分笑意道:“这里头有个事情你还不知道,我也是着人着意打听才晓得,最先看上雯雯的不是齐王妃,而是安成这孩子。上次我生病,他爹不是带着他来探病吗?是周书屹接待的,你带着雯雯远远行了个礼,就是那一眼,他就把雯雯记在心里了,回去后就软磨硬泡,想要家里来提亲。”

这样就更好了,这桩婚事相当于已经成了一半。明珠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宇文初:“我已经问过二嫂,二嫂也明确告诉过我她想把雯雯嫁给她娘家侄儿,我再来提这个事儿就不妥当了。今晚你们喝酒的时候,殿下和二哥私底下说说吧,记得把话说好听点儿啊。”

宇文初胸有成竹地道:“你就别担心了,这个事儿一定能成。”把雯雯嫁进齐王府,相当于傅氏手上更多了一张好牌,能给家族带来多一层保障,不管是傅丛还是傅明昭都会同意的。

雯雯的终身大事解决了,明珠很高兴,突然又想起了傅明正和李舒眉的事:“早前殿下不是要替我打听李舒眉和四哥的事么?可有消息了?”

宇文初道:“最近事情太多,忘了和你说。是这样,李舒眉这个女子从小就和一般的深闺女子不一样,喜欢穿着男装到处走,李大中前几年在彭城任职之时,她就经常顶着她哥哥的名头,着了男装跟着李大中做事。四舅兄到彭城公干,被人截杀,李大中救了他,当时李舒眉也在场。他养伤那段日子都是李舒眉在照顾,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李舒眉那个自小定亲的未婚夫退亲了。”

第525章 姻缘(二)

宇文初说到这里,颇有些幸灾乐祸:“四舅兄有点不对啊,坏了人家的姻缘,却不肯娶人家,还躲着人家,始乱终弃,这可不是有担当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明珠不高兴:“我四哥才不是这种人!殿下刚才不是也说了,李舒眉爱着男装,也许我四哥当时根本就不知道她是个女子呢。”

宇文初偏要和她抬杠:“你觉得四舅兄是这么笨的人?说你认不得雌雄我还信,说他认不清是男是女,我怎么都不信。你就别替他辩解了,总之四舅兄在这方面就是不地道。”

“不是的。”明珠想起傅明正告诉她的那个血淋淋的梦,理所当然地就认为四哥之所以躲着李舒眉,一定是不想害了李舒眉,但那个梦就和她的重生一样,说出来未免匪夷所思,也不能成为理由,她郑重其事地道:“如果我四哥真是这样的坏东西,他为什么一直不议亲,不成亲?我们俩都不是当事人,不要乱猜啦!”

“反正你四哥就是个好人就对了。”宇文初见她急得脸都红了,心里未免有点酸溜溜的,“也不知道若是有人说我的坏话,你会不会这样维护我。”

明珠道:“我当然会啊。谁敢说你不好,我就大耳刮子抽他!”

宇文初意味深长地道:“你记着你的话,千万别食言。”

明珠总觉得自己又被宇文初挖了个坑,正想找两句话补补,就听见有人在车外说道:“是英王殿下和英王妃吗?”

是傅明正的声音,明珠“唰”地一下把车窗帘子拉开,高兴得眼睛都亮了:“四哥,你怎么就来了?不是说还有几天的?”

傅明正骑着马、穿着罩衣,风尘仆仆地跟在他们的马车旁边,微笑着回答她道:“本来是还有几天的,但是要赶回来给长兄和二哥饯行,因此我和江北郡王协商了,一路上晓行夜宿,没有多作耽搁,总算是赶在今日进了京。才刚把差事交割清楚,我就赶回来了。”又对着宇文初点点头:“殿下,幸不辱命。”

宇文初和他目光一碰,彼此都心知肚明,事情办得极干净利落。

“四舅兄一路辛苦了,上车来歇歇吧。”宇文初命人将马车停下来,请傅明正上车。

傅明正把马鞭和缰绳扔给随行的小厮,脱了积满尘土的罩衣,走上车去,明珠拍拍自己身边的座位:“四哥坐这儿。”又殷勤地张罗着给他倒水拿糕点:“一定饿坏了吧,先垫垫肚子,回到家就有好吃的了。”

宇文初冷眼瞧着,微微一笑:“四舅兄,刚才我正和珠珠说你在彭城的往事。”

傅明正一口糕点堵在喉咙口,吃不下去吐不出来,明珠连忙递了茶过去,又使劲帮他捶了两下,不高兴地看着宇文初道:“这时候说这个做什么?”

宇文初淡淡地道:“迟早都要说的,你不是一直都想问四舅兄事情的真相吗?现在你就好问他了,问他是不是对李家姑娘始乱终弃?坏了人家的姻缘却又不管,这叫什么?”

傅明正咽下糕点,冷了脸道:“我对李舒眉始乱终弃,是她说的?”

宇文初很是淡定地道:“这倒没有。李姑娘有豪侠之风,又对你情有独钟,哪里舍得这样坏你的名声。”

“那是殿下听我说的?”傅明正咄咄逼人:“再不然就是殿下听谁说的?或者是你自己猜的?”

宇文初笑道:“是根据坊间传闻和事情经过推测出来的。看四舅兄这么生气,难道不是真的么?”

傅明正差点就要破口大骂,忍了又忍才皮笑肉不笑地道:“当然不是真的。殿下什么时候也和街那些飞短流长的庸俗妇人一样的爱好了,传谣信谣,是您这样英明神武的人该干的么?”

“停停停,有话好好说。”明珠眼看着这两个人又要对掐起来,真是替他们累得慌,又要经常凑在一起做事情,见了面又说不上三句好话就要开掐,估计这两人上辈子一个是属猫的,一个属狗的,不然她都没法儿解释到底是怎么回事。

傅明正却是做好了和宇文初对掐的打算,道:“你别拦我。今天是他惹我,才见了面就挑衅,还能不能好好地做郎舅了?”

宇文初却不和他掐,转过头去笑眯眯地看着明珠道:“刚才你说若是有人敢说我不好,你就大耳刮子抽他。现在他在说我的坏话,在骂我是传播谣言的庸俗妇人。你看着办吧。”

明珠目瞪口呆,敢情他压根就不是要和傅明正对掐,而是在这儿等着她呢。她就说嘛,刚才一直觉得有点不对劲儿,果然是冲着她来的。她深刻怀疑,宇文初是早就知道傅明正今天回来,故意压着不告诉她的。

宇文初见明珠不说话,含着笑继续问她:“做人呢,要有诚信,特别是夫妻之间必须要说到做到,不然下次让我怎么相信你的话?”

傅明正左看看右看看,也明白过来了,他成了人家夫妻间调情的牺牲品。宇文初这是逗着他好玩,故意拿他开涮,证明自己在明珠面前究竟有多重要呢。于是郁卒得不得了,使劲拍拍车厢壁,大声道:“停车,让我下去,真是受不了啦!再不停就要吐了。”

车夫果然听话地停了车,傅明正头也不回地跳下车,也不耐烦等他二人,利索地翻身上马,一溜烟往前头去了。

宇文初追着明珠问:“怎么不说话了?食言而肥这个词你懂吧?他刚才当着你的面骂我呢,你怎么不抽他大耳刮子?”

明珠顾左右而言他:“四哥是和殿下开玩笑的,当不得真。”再摸摸自己的下巴,假笑道:“我果然是胖了许多的,双下巴都有了。呵呵呵……”

宇文初扫了她一眼:“早说了你偏心,你不认,如今可算是原形毕露了。”

明珠自是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计较,花言巧语地道:“那是因为殿下大度,疼我,是我最亲近的人啊,我就算是有点错,您也不会计较。我四哥一直没成亲,脾气难免古怪,不好得罪的,且他不是一直在为您做事儿吗?就冲着这一点,我也要替殿下哄好他啊。”

第526章 姻缘(三)

“行了,别说了,总之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对了。”宇文初表示自己不愿意再听下去,建议明珠:“不管四舅兄是什么原因,他既然和李家姑娘两情相悦,你就设法促成他们吧。这样拖下去不是事儿,难道他真的要等到李舒眉死了心,远嫁他人他才醒悟?”

明珠应了:“是,我会尽早把这事儿处理好。”看来她得改个时候私底下见一见李舒眉才行。

因为是饯行,一下子要出去两个人,且傅明达要去的乌孙,前路茫茫,归期未定,傅相府的气氛欢快不起来。

傅霖杵着拐杖跟随在一旁,俨然已经有了沉稳模样,傅明达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你下个月就要成亲,我不在家,归期未定,你就要把嫡长孙应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照顾好祖父母,替你三叔父和四叔父分忧,体恤弟妹,体贴你母亲,和你媳妇、岳家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总之记得凡事多吃一分亏,不要事事占强就好了。”

傅霖一一应了,傅明达又到傅丛跟前下跪领训,傅丛道:“我教养你几十年,所会的全都教给你了,此去前路茫茫,你自己小心,只要记得,家中还有老父老母,妻儿兄妹盼你归来,等你照料就够了。”

傅明达将额头抵到地上,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出来。

钱氏红着眼睛打岔道:“哎呀呀,又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了,早年大爷也曾经外放多少年,还不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您放心,我会把家里照顾好的。”

崔氏拿着帕子抹眼泪:“等你回来给我做寿!”

崔氏的生日是在秋天,这是希望傅明达能在秋天顺利归来的意思,傅明达忍着眼泪答应了:“儿子一定带回乌孙的特产给母亲做寿礼。”

崔氏道:“好,好。”

其他人倒也罢了,唯独傅明清是个情感丰富的诗人词人,自己个儿在那里哭得稀里哗啦的,就好像生离死别一样。傅明昭看不下去,叫他儿子傅霄把傅明清拉下去,抱怨道:“哭得和个娘儿们似的,真丢脸。”

傅明清不服,要和傅明昭掉书袋,傅霄硬生生把他拉下去,众人的耳根才算清净了。

明珠瞅了个空和傅明达说悄悄话:“宇文雪和中山王的人有瓜葛,但她又想靠拢我们,长兄要防着她,也要尽力拉拢她,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就起作用了。”

傅明达应了,叮嘱她道:“我和你二哥都不在家,你三哥不管事,四哥又经常在外跑,你要多回家看看。”

明珠应了,留男人们在外头说话,她扶着崔氏跟着女眷们往里头去。七嘴八舌地说了一会儿话,孙嬷嬷进来凑在崔氏耳边说了几句话,崔氏略有些惊讶,却也没说什么,找个借口让雯雯把孩子们带下去了,才问明珠:“你可认识齐王的嫡长孙宇文安成?这个人怎么样啊?”

明珠知道这是宇文初在外头提起这桩亲事了,便道:“见过一面,样子长得不错,听说品行也不错。”

崔氏就和苏氏道:“他家托人向雯雯提亲呢。”

苏氏的笑容就很勉强:“母亲,这不太妥当吧?儿媳早年曾和娘家嫂子曾经说过,静轩那孩子不错……”

崔氏道:“也就是那么一说,成不成的还得再看看呢。”又问苏氏:“我记得静轩那孩子身体不太好,是吧?”

苏氏收了笑容低下头去:“没有不好,是小时候的事儿了,小时候生过一场病,后来已经好了。”

崔氏点点头:“暂时不说这个,雯雯还小,先放着吧。”虽是这样说,但大家都明白,既然消息已经从外头传了进来,多半是男人们有了这个意向,除非发生意外,不然这门亲事算是成了一小半了。

苏氏很不高兴,觉得不好和哥嫂、侄儿交代,但又不敢招惹公婆,还碍于规矩礼仪不敢告退,只能闷闷不乐地坐着。

明珠觉得有点对不起苏氏,拼了命地活跃气氛。按理这种事儿应该是她先和苏氏通气的,这才是尊重和礼节,可是她怎么都不好对着苏氏说出“你侄儿是个短命鬼”这种话来,因此也只有瞒着苏氏先斩后奏了,但愿苏氏知道是她和宇文初牵线搭桥后不要太怪她。

崔氏知道苏氏钻了牛角尖,也不当着其他儿媳的面说她,宽容地道:“明日老二要走,你去瞅瞅行李有没有落下的吧。”

苏氏这才得以告退,心急火燎地找人去问傅明昭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苏氏不在面前,崔氏这才发表对这桩婚事的看法:“雯雯是个好孩子,当得起齐王府嫡长孙媳妇这个身份。我倒也不是嫌苏家不好,而是雯雯早前曾被昭阳宫盯上,一般人家是承受不起她了。老二媳妇是个好的,就是老实了些,想不到这么远,只想着要照顾她娘家人,就没想着这一层。”

明珠索性坦白了:“其实之前齐王妃去看我,就曾经提过这事儿,我因为二嫂早前和我说过要把雯雯配给她娘家侄儿,因此也不好直说。只好托请殿下和二哥说,但愿二嫂知道后不要生我们的气。”

钱氏道:“你也是为了孩子好。你二嫂是个心胸宽广的,就算是有点想法,过些日子看到雯雯过得好,也就好了。”

崔氏道:“还是瞒着她吧,免得她胡思乱想一回,伤了彼此姑嫂间的情分。”

艾氏和钱氏都应了,笑道:“这回又该给雯雯准备嫁妆了。”

“你回去后,和齐王妃说,既然孩子们合适,那就请他们家好好请了媒人上门提亲,照着该走的程序一步步地来。”崔氏要给孙女儿撑腰,自是要求多多:“虽然他们是王府,我们高攀了,但这民间都是高嫁低娶,三媒六聘一件都不能少。我们孩子有体面,他们也有体面。”

明珠答应下来,又问起傅明正的亲事。才一说起,崔氏就捂着胸口喊疼:“快别说了,气死我了。之前好好儿的,才说起来他就扯了个谎走了,然后再没露过面。”

第527章 润物细无声(一)

崔氏忿忿地道:“还和我说什么强扭的瓜不甜,我若非得逼着他成亲,那他也听我的,但过后怎么过日子,那我就管不着了。你听听这个话,我要是逼着他娶了人家姑娘,不是害了人吗?”

看来是得把傅明正和李舒眉之间的心结解开才能谈论婚嫁,不然真的把这两个人绑在一起也未必就是好事儿。明珠暗忖一番,把这事儿按下来,没有再提。

次日,傅明达和傅明昭早早离开了家,各奔前程,傅相府突然间就空了下来,傅明正也不往外头跑了,安安心心地留在京里,照顾家里。

齐王府在得到明珠反馈回去的消息之后,很快请了大理寺卿钱穆仪为媒,上门为嫡长孙宇文安成向雯雯提亲。傅丛做主应了这门亲事,不管苏氏有多么不情愿,两家人还是交换了庚帖,正式为两个孩子定了亲。

各地入京贺寿的藩王也尽都入了京城,中山王世子遇到流寇失踪一事也传入了京里,太皇太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下令当地官府和刑部、大理寺严查严办此事,务必在她的千秋寿宴之前找到真凶。中山王也上表各种哭求哀恳,甚至表示朝廷如果实在是忙不过来,他愿意派人过来亲自调查此事。

太皇太后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示这么点事儿,朝廷还是能做到的。中山王表示病情加重,没办法再管其他事情,太皇太后就表示,可以另外派人去打理西北的军务,替中山王分忧,于是中山王痛哭一通之后,再次表示自己不敢辜负先帝的重托,愿意呕心沥血、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带病继续干活。

在当地官府和刑部、大理寺雷厉风行地彻查了一番之后,果然揪出了一伙流寇,并且找到了死在悬崖下的中山王世子及其随从的尸身。流寇共有两百多人,除了逃走的以外,领头的全部被枭首示众。

太皇太后下旨哀悼抚慰中山王,小皇帝宇文白则追封中山王世子为郡王,赐黄金白银若干,再把被枭首的流寇头颅用石灰腌了送去给中山王,算是补偿。

所有人都在等着中山王发飙,然而他却沉寂了下来,正经八百地给朝廷上表表示忠心及谢意。

稍后,根据北地传来的消息,中山王的七个儿子中,除了死去的世子之外,又有两个儿子出了事,行二的儿子虐待小妾而被小妾毒死,行四的儿子却因此卷了进去,从而失去了中山王的欢心,虽然没有丢掉性命,却也被圈禁起来了。

中山王剩下的四个儿子里,六子、七子尚未成年,行三的儿子是员猛将,对于政事却不太精通,且是庶出。于是,行五的宇文聪声名渐显,竟然成了万众瞩目的人物。

但是据说不管是前世子留下来的那些人也好,还是死去的第二子和被关起来的第三子手下的人也好,就没一个说他好的。都说这几个哥哥之所以倒霉,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太过聪明厉害的弟弟,隐然有暗示他害了几个哥哥的意思。

大家都以为中山王会立宇文聪为世子,但是竟然一直没有提起,坊间有传言,中山王偏宠第六子和第七子,将会在剩下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里悉心栽培并选定一个作为继承人。

明珠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问宇文初:“是不是你干的?是不是你干的?”这种阴险并让人内耗的事儿,怎么看都像是他会做的事。

宇文初坐在一旁批公文,眉眼不动,淡淡地道:“这种事怎会是我做的呢?分明是他们父子、兄弟之间自己出了问题。他们若是铁板一块,谁也挑不动他们是不是?”

明珠过去帮他研墨:“是啊,所以和我们殿下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不是?”

宇文初道:“当然,是他们咎由自取。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既然这么闲,当然得给他们找点事儿做。”他很平静地通知明珠:“对了,有件事忘了告诉你,中山王的马场最近因为马瘟死了好些马,也不知道是不是缺德事儿做多了,犯了天怒。”

分明眼睛里都透着亮光,不知道有多高兴呢,偏要装成这副云淡风轻、不在意的样子。她真是受够了!明珠把墨锭放下,抱住宇文初的胳膊使劲晃了晃:“殿下天天这样端着,不累吗?”

宇文初看她一眼,平静地道:“不累。我忙着呢,想要我晚上早点回来陪你,就赶紧松手。”

明珠松了手,靠在躺椅上看他忙。

说起来,他们夫妻俩都挺忙的。

宇文初起早贪黑,先是赶在春荒之前把赈灾物资发放下去,同时也将太皇太后千秋寿宴顺顺当当地筹备起来,各地藩王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通常情况下,遇到这种事情,大家都是要感谢天恩,感谢朝廷的,唯独这次没有人这么说,因为英王府毫不客气地对外表示,这花的都是英王自己的钱,并且英王府因此败落变穷了。

明珠穿着旧衣裙,拔了各色宝石簪钗,只戴几根素簪子,挺着大肚子到处哭穷,口口声声都是说宇文初的这个差事不好办,辛辛苦苦存下的家当全都被逼着拿出来填了无底洞,做不到么,就要被杀头。就连她的嫁妆也赔了进去,害她没有新衣服穿,就连即将出世的儿子的乳娘都快要请不起了。

英王府里的如一台停止修建,成堆的厨子也被遣散,庄子里出产的粮食鸡鸭什么的都在往外销售,王妃亲自带着一群丫头婆子养上了蚕,怎么看都像是真变穷了的样子。

与此相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临安王府在经历了两场火灾之后,不声不响地重新修起了一座更大更豪华的主院,又拔地而起修了一座三层高的书楼。临安王妃的汉话越说越流利,出手阔绰,到处交际,成了京中许多人家的座上贵宾,临安王本人也是成为幼帝面前的大红人,不但和闵氏交好,还和部分宗室、勋贵交好,甚至隆盛大长公主府也经常请他去做客。

第528章 润物细无声(二)

这还不算,宇文佑还奉了幼帝之命要建一支新军,这支新军直属于幼帝,五千人的编制,进去就是校尉的待遇,有马骑有铠甲,月月还有丰厚的俸禄,听上去是个很不错的进阶之所,干得好了升官发财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于是,许多人削尖脑袋拼命拉关系,想把自家的子弟或者是亲戚往里塞,临安王府顿时成为京城的大热门,宇文佑走起路来衣角生风,得意极了。

比起宇文佑来,宇文初就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包子似的,只要是太皇太后和幼帝提出来的要求,不管是故意刁难的也好,或是真的需要他去做的也好,但凡是让他去做,他都一一认真去做,并且尽力把事情办到最好。

他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花钱,又有个权倾朝野的岳父帮忙,他抓住任何机会向朝野上下展示了强有力的手腕和灵活多变的手段。于是,他的名声和威信以另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迅速建立起来,成为宇文皇朝当年最闪耀的人物。

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英王是个真正想要做点正事实事的实干家,灾民们总在不经意间从救灾物资上看到英王府的徽记,经常听到些关于太皇太后是个只顾自己享乐的昏庸老妇人,小皇帝是个残忍暴虐、以杀人为乐,其他什么事不管,什么本事都没有的坏东西,还有英王和英王妃怎么节衣缩食筹措救灾物资的故事。

有人看不惯宇文初,说他狼子野心,也有人感叹天公不公,让白痴和疯子占据高位做了皇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的,一场关于英王这个人的野火,终究按照宇文初的设想,无声无息地向全国席卷而去,他以钱财换得了民心和贤名。

明珠也没闲着,她把英王府散出去的那批厨子组织起来开了几家美食馆,再在大观建起了第一家善堂,收养了一批孤儿鳏寡,组织他们和无地且找不到生计的人种桑养蚕。管贾泊这段时日表现不错,她就充分利用他身为当地人的优势,打发他到那里去学着理事管账。

明珠挑选出来理事的人都很能干并尽职尽责,随着善堂和酒楼、蚕桑的良性循环经营,她的好名声也渐渐起来了,虽然还比不过英明仁慈的英王殿下那么响亮,但和从前相比,完全就是天和地那么远的差距。再没有人觉得她和宇文初在一起是好白菜被猪拱了,而是觉得他们夫妻俩很般配。

那只被抱回来的小狼被明珠起了个名儿叫铁锤,宇文初听到这个名字,表示很无语,但是又觉得幸亏不是什么风花雪月之类的也不错,因此也就默认了。铁锤是只好狼,平时就喜欢待在听雪楼,最喜欢的人是救了它一条狼命的宇文初,其次是经常给它好东西吃的明珠。

傅霖和安小故相续成亲,北都候的小女儿徐媚儿也如约嫁了过来、但是和宇文隆的夫妻感情相当不好,乌孙郡主和宇文佑过着锦上添花的生活,宫里的太皇太后仍然悉心教导着宇文复,宇文白被宇文初两次卸了胳膊又装上,大病一场之后爱上了弓马,时不时地总要骑着马跑上一两圈,拿一两个无辜的宫人做做活靶子,再亲切接见一下宇文佑培训的新军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宇文白自从被宇文初拾掇过那一顿之后,再不敢找明珠的麻烦了。即便是在宫里遇到,也是淡淡地走开,再不复从前的刁钻狠毒。

闵宝云病好后又重新回了宫里,唯有福宁公主的病反反复复,总也好不彻底,从而得以继续居住在上清苑里逍遥。随着中山王父子间的内斗不安宁,林先生和祝先生始终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江珊珊这个人仿佛消失了一样,杳无音信,那什么床弩和火药、火器之属也没有听到更多的消息,反倒是大观的深山里传来了好消息。

半剪他们成功地把改良款的床弩建造出来,并且宇文初花费千金、四处寻找的专造火药的老匠人终于有了消息,新的研究火药、改良火器的工坊秘密建立起来了。

明珠除了养胎忙正事之外,隔三茬五地入宫看一看敏太妃,去上清苑看看福宁,回一趟娘家,关怀一下爹娘、兄嫂、侄儿侄女,再和傅明正打一下嘴仗,故意在他面前提一提李舒眉。开始时傅明正一听她提李舒眉就要炸毛,到了后面完全无动于衷,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明珠渐渐地也接受了现实,不想再插手强迫他了。

艾氏生了个男孩儿,七斤六两重,小名儿叫石头,大名叫傅霆,母子平安,孩子长得和明珠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这是在动荡之前,京城里少有的一段安然岁月。

进了六月,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明珠的肚子已经很大,她离临产期不远了,郑嬷嬷整日盘算着时间,宇文初也很紧张,尽量压缩减少手里的事务,尽量多地留在家里,就生怕一错眼,一不小心,明珠就会出点什么问题。

乳母是早就挑好的,都是些二十多、三十岁不到,长得白胖清秀、身体健康的妇人,早早就安排进了府,集中安排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吃喝都有专人照料,以便随时能提供给新生儿最好的乳汁。

接生的嬷嬷是崔氏老早就看好的,都是长期给相府接生的老嬷嬷,其中一个吉嬷嬷更是当年替明珠接生的人。按说这样仔细应该没有问题了,但宇文初还是不放心,让人把这几个嬷嬷的来历身份查了若干遍,一旦发现哪里不对就深挖使劲挖,一副看人人都是贼的样子。

明珠实在忍受不了,不许他再管这事儿了:“哪有那么容易就害了我?到时候我娘和嫂子都要来,她们都是生过好几个的人,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做手脚害我?难得休息,过来我给你揉揉肩膀打着扇子,你睡一觉。”

宇文初微笑着坐在一旁拿了大蒲扇搧凉风,不但给自己搧,也给明珠搧:“挺着这么大的肚子呢,辛苦得不得了,我还要你给我揉肩膀?不如我给你捏捏脚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