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户人家请了郎中把我救了,等我身体好了以后,回到家才发现,家里田地都被人抢了,娘和妹妹也不知去向。我打听了好久,才知道娘带着她来玉林县投亲,我就一路要饭找了来。

路上遇到我男人退伍回家,把昏倒在路边的我给救了,又把我带到了玉林县。可是,我家的那个远亲早就搬走了,我打听不到娘和小妹的下落,又没个去处,我当家的就把我带回来了。

后来,我就嫁了他。”

她虽然说的简单,但大家从她的话里可以想像得个,一个年轻的女人,千里迢迢的投亲,当中的艰辛实在难以想像。她心里也庆幸着幸亏两次被二丫的爹救了,又不嫌她残败的身子,她当时心灰意冷,就想着有个暂时容身之地,以图以后慢慢找娘亲和妹妹,这才答应嫁了比自己大十岁的鳏夫。

ps:晚了一会。求推荐票、求订阅和收藏。(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李家

二丫爷爷见了很意外,二儿媳妇找了十几年娘家妹妹也没找到,没想到如今在这里碰上了。

他也替儿媳妇高兴,干脆让二狗子去地里把他爹和其他人都叫回来,“…跟你爹说,让他回来认识认识连襟。”

傅玉婉一左一右搂着二丫和李小冉,摸了她的头发,含着泪道:“二丫,这是你小姨母家的孩子,你们是表姐妹。”

李小冉忙道:“我五岁了,比二丫姐姐小一岁。”

二丫瞪大了眼睛看着她:“没想到,你竟然是我姨母家的妹妹,哈,以后我就是你表姐了,来,叫声表姐听听。”

李小冉哭笑不得,这个二丫初见时怯怯的,胆子很小,可熟悉了就知道,这是个大咧咧的女娃。“二丫姐——”她故意拉着长音道。

傅玉婉笑着拍了女儿一下:“看看妹妹多稳重,你呀,跟个淘小子似的。”虽然话里带着责备,但眼里却是满满的笑意,二丫显然已经习惯了,也不以为意,一只手抱着娘亲的胳膊,一只手牵着李小冉的小呵呵傻笑。

傅玉婉又对李小冉道:“你和你娘小时候很像,只是你娘没有你活泼开朗,她自小就文静柔顺。”

她拉着侄女进屋,“走吧,进姨母屋看看。”之前做为东家老爷,那屋子又破又脏自然不好往屋里带。

这茅草屋很矮,她估摸着要是一米八的个子进屋就得弯腰低头,屋子里是黄泥抹的墙,屋子里南窗下一铺大炕,炕上铺着已经有些发黑的高粱秸秆编的炕席,北面是几个简单的木头凳子。一张简单的长条桌,和一个木头箱子。

炕上靠炕梢部位撂了几床被子,大炕中间一道麻绳,上面挡了个布帘,白天布帘拉开,到了晚上拉上就是两个空间。

傅玉婉见侄女打量屋子,她也细细的打量侄女。

虽说她一直在找妹妹。可没想到妹妹家这么有钱。如今是自家的东家了。她过的好,自己也可以放心了。

这门亲,还认不认。说实话她心里没有底。

若是妹妹一家嫌弃她家里穷,不愿意认这门亲,她也不打算上杆子去攀亲了。何况,她还有那么不堪的过往。这事别人不知道,可妹妹是知道的。若她嫌弃自己丢人,不愿意认这个姐姐,她可没什么好怨的。

只是她没想到,妹夫和侄女当时就认了她。一点不嫌弃他们家穷,这让她心里很是感动。也许是妹妹没跟他们说自己的事吧!不然他们怎么会一点都不考虑就把自己认下来了。

傅玉婉开了箱子,拿出一块湖水蓝绣了两只鹅黄小鸭子的帕子。拉着她的手道:“这是我给县上绣庄绣的帕子,我的绣活没有你娘的好。你别嫌弃,姨母也没什么好的,就当是见面礼吧!”

李小冉本来是不想要的,给绣庄的绣活,是用来换钱的,她哪能收啊。可听到她说见面礼时,她改了主意,接了过来高兴的道:“谢谢姨母,我很喜欢!”

这块帕子是块细布的,手工钱也就五文钱,还要自己出绣线和布料,一块帕子也就赚个两三文钱的辛苦钱。上面的小鸭子虽然可爱,但是并没有傅氏绣的逼真,好像活了一样,看着有些僵硬。

但李小冉知道,普通人家会做绣活的不多,这手艺跟他们相比已经不错了。

“小鸭子很可爱。”她抬头补了一句。

看她好像是真心喜欢,并不是敷衍,傅玉婉放下心来。

“姨母,我听二狗子哥哥说,他还有一个哥哥姐姐,怎么没在家?”李小冉问这句话是有目的,当时二狗子明明说他哥大狗子已经十四岁了,姐姐也有十二岁了,从时间上推断,这两个有可能不是傅玉婉的亲生儿女。

傅玉婉并没有跟孩子说这些,只是道:“老大跟他爹下地了,大丫跟她奶送饭去了。”

李小冉小心的将帕子放进怀里,一抬头就看到二丫羡慕的盯着她的手看。

她的手一顿,又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放进怀里,这是姨母给自己的,她再喜欢也不能送给她。

她有些后悔,早知道带几朵头花过来就好了。

不过,见面礼这种事,有爹爹操心,自己还是当个什么都不懂的女娃好了。

傅玉婉拉着她的手问她:“你娘过的好不好?你们家有几个兄弟姐妹?”等等。

从她的问题就可以看得出,她对这个妹妹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关心的。

李小冉一一回了。

傅玉婉就叹了口气,“没想到,你娘比我还不容易。”

李小冉诧异,这个姨母可真是个聪明的人呢,她只简单的提了句自家过年的时候分家出来了,住在同来的叶叔家里,她就能推断出傅氏这些年过的不容易。

二丫爹回来了,一起回来的,还有二丫的大伯和去送饭的奶奶他们。

傅玉婉就手脚麻利的又去炖了一个土豆炖豆腐,一个鸭嘴菜炖土豆汤,一个炒鸡蛋,加上之前的菜,男人们又上桌喝起酒来。

这个季节家里能吃的菜已经不多了,很多人家里只吃咸菜和野菜。鸭嘴菜就是一种野菜,放点油一炒,削上几个土豆,炖出的汤沙棱的,很好喝。

二丫爹叫李玉柱,在家排行老二,看着就很老实。兄弟三人,老大李玉石,妻子王氏是个老实八经的庄户人,嘴笨不会说,只是埋头干活,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女儿那年因为年成不好,被卖给县上有钱人家做了丫头,当时签的是十年活契,现在才五年。

李小冉听着,他们家的人好像对她很愧疚。

二丫偷着告诉她,大伯家的大姐今年十五岁的了,那年家里收成不好,租子又高。大伯母和奶奶同时病了,没办法了,就想把二丫卖了的,可大伯家的燕子说,妹妹才一岁,也卖不了几个钱,卖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不如她卖给有钱人家当个丫鬟。她长相一般,将来也不会有被人看上的可能,到了日子还能回来。

本来是说卖五年的。可那户人家不干,说是她年纪大了,五年刚把人调教顺手,就得放回来了。无奈才签了十年。不过傅玉婉也存了个心眼,在卖身契上写了。婚配由家里做主,主家不能给她随意配人。

二丫说:“我爷爷奶奶和爹娘都觉得亏了她,要不然,我早就不知道被卖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都拼命攒钱,想早日给她赎回来,不用等到十年。那时候我姐就二十了,找人家都不好找了。”

二丫说完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我姐是我的恩人!”

李玉柱还有一个弟弟叫李玉山,今年十五岁,还未娶亲。

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老大家的两个儿子也不大,一个十四,一个十二,也就这几年才能哪着下地干活。

李小冉冷眼旁观,觉得这一家人人品都不错,几个孩子对傅玉婉很是依恋,据说他们几个连同小叔子李玉山都是她带大的,也都跟她学过认字,因此李家小一辈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认得字,不像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认得。

李义河临走的时候,给李家的六个孩子每人一块碎银子,“我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礼品,这是给几个孩子的零用钱。”

这几块碎银子加起来得有十两了,傅玉婉知道他的心思,是想变着法的补贴他们,因此说什么也不肯收。

李小冉看着李家老小都很听傅玉婉的话,也很为她高兴,她拦住她:“姨母,这是我爹的心意,姨母不要计较了,咱们可是亲戚,算计这么清让我娘知道了,她会伤心的。”

傅玉婉听了果然没再推辞,只是他们临走的时候,给他们装了一小筐的干蘑菇,李义河没有拒绝,让女儿跟他们道别。

二丫很舍不得的拉着她的手问她什么时候再来玩,眼泪汪汪的一直送到庄子外头。

跟田管事告别之后,他们赶了骡车回了县上,已经是申时末,三人直接回了客栈。

下午,李义河已经将庄子暂时还托付给田管事帮忙管理,一年十二两银子,又请李玉柱帮着管理,一年给六两银子,又将这一百亩地的租子都定为五成,而李玉柱一家租的那二十亩地,只收四成的租子。

李家人都是对他谢了又谢,反倒是傅玉婉很不好意思,有些担心给傅氏拖了后腿。

李小冉悄悄的告诉她:“我爹对我娘很好的,我娘肚子里又有小妹妹了。”

傅玉婉是又惊又喜,这才放下心。

不过,李小冉却对她的印象更好了,决定自家过好了以后帮一帮他们。

第二天一早,叶长生出去办事,李义河带着女儿去了那栋宅子。

这次县城之行让李家一夕暴富,一跃成了有钱人。不仅得了许多银两,还得了土地和宅子。更是李义河欣喜的是傅氏的姐姐竟然还活着,而且嫁人生子,跟自家离的并不太远,都归一个县城管辖。

李义河心里像长了草似的,早就飞回了家。若妻子知道姨姐还活着的消息,定是十分高兴的。

只是,他们出来一次不容易,不可能这么快回去,县城的那处宅子还要过去看看。

ps:感谢宝宝帆帆赠送的平安符。这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更新,很不好意思。从今天开始恢复一天一更,时间还是订在下午四点半左右。

又ps:开始更新了,西林就厚着脸皮大吼一声:“推荐票在哪里?向我砸来吧!”谢谢,鞠躬致敬,所有支持西林的姑娘们!(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铺子

李义河父女原本以为就是个一进的小院子,没想到,这竟然是一处临街的铺面。

虽然不是主街,但周围也都是些商铺,而且位于有钱人居住的西城区,在县城里也算是好地段了。

他们站在门面房前看了许久,这铺子如今租出去了,门上挂着的木匾写着崔记干果铺子。

李小冉欣喜的道:“爹爹,以后咱们家也可以自己开个铺子,可比出租出去划算多了。”

李义河笑道:“开铺子哪有那么容易,咱们家又没人手,又没…”他刚想说又没本钱,这才想起自家如今已经不是几天前那个一穷二白的李家了。

“先进去看看吧,开铺子这事以后再说,咱们家离县上太远了。”对于搬家到县城,李义河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城里居住是很不容易的,像他们庄户人家,在乡下年景再不好,也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雁回山里到处都是宝,随便采点什么不至于饿死。

没看叶长生家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宁愿跑这么远的路往县里送菜,也没想到搬到这附近来住。

李义河牵着女儿的手进了铺子里。

铺子里还是很宽敞的,长宽各有五米,对面是一溜的柜台,上面摆放着各类蜜饯、侧面搭了一排架子,上面是山上产的坚果,像些瓜子、松子、核桃一类的。看到二人进来,一个年轻的妇人招呼道:“客官想买点什么?我们这店里蜜饯都是上好的果子渍的,客官随意看一看。”

李小冉笑着道:“婶子,我们是这房子的新房东,不知道顾家跟你说了没有。”

妇人一听忙道:“说了说了。这位就是李老爷吧,顾府昨天早上就来人说了这事,小妇人还以为昨天你们就能过来呢。”她心里很是诧异,她租这间铺子也有四五年了,接触的人行行色色,但像穿的这么穷酸的房东还真是头一次见,不知道这宅子到底是顾家卖给他的还是赏给他的。

不管怎样。她还有三个月的租期。她希望能接着续租,就得和这新房东打好关系。

“小妇人夫家姓崔,李老爷唤我崔娘子便是。”崔娘子说着。抓了一把蜜枣往李小冉手里塞,陪着笑道:“这蜜枣可甜了,你尝尝看,咱们县上那些酒楼食肆卖的可都是咱家的货。”

李小冉眉头跳了跳。这蜜枣粘粘腻腻的,她就这么用手抓。让她原本想尝尝的心思都没有了。

一抬头,看到那妇人讨好的看着她,她心里明白,这女人肯定是想继续租这铺子。才会这么诚惶诚恐,一心想要讨好他们。

她伸手掂了一粒蜜枣,抿嘴笑道:“多谢婶子了。”

崔娘子见她小小年纪这么懂礼。心里就对这女娃真的喜欢了几分,笑容也真了几分。将蜜枣放下道:“我领你们去这后面看看吧!”

李义河迟疑了一下,这后面毕竟是后宅,他过去怕是不好吧!

崔娘子许是见了他的迟疑,爽快的道:“无碍的,我男人在后面呢,走吧,咱们小老百姓,哪有那些大户人家里的讲究。”

李义河听了心里暗自惭愧,他倒是想的多了,还没有个妇人爽快。

李小冉看了眼手中的蜜枣,紫红色的枣子外面好像包裹了一层晶莹的水晶,看着赏心香甜。这一看就是上等蜜枣,她把蜜枣放进口中尝了尝,不住的点头,这味道确实是好,无怪这些蜜饯就能支撑着她开了这家铺子。

她跟在爹爹后面,打量着这铺子,铺子两侧靠里面的墙都有侧门,但现在被堵死了,妇人解释道:“这铺子共三间,这间不算大的,旁边是间笔墨铺子,长宽大约有四米,被我男人租出去了。那边那间最大,长宽都有六米,现在开了家食肆铺子,专门卖给前面的书院的学子。”

李小冉一听很感兴趣,问道:“婶子,这边还有书院?”

崔娘子道:“是啊,前边就是一家书院,县学离这也不远。”

李小冉一听这里离县学很近,想开铺子的想法立刻偃旗息鼓了,这里离李义源读书的地方这么近,还是算了吧!

李义河听了也皱起眉头,二人跟着妇人顺着后门出来,是一个也就两米宽的院子,后北又是一溜正房。

崔娘子道:“这院子加起来长得有十五米,现在都砌上了,和这房子一样归开铺子的人家住。”

这院子虽然有些逼仄,但毕竟和铺子是分离开的,倒也没什么不好。这后面的正房是两间,崔娘子没有领他们进去的意思,只是介绍道:“我在这里开了间小饭食铺子,专门接待附近的学子。”

两间正房中间是一个过道,顺着过道往北,是一个宽敞的院子,和之前那逼仄的环境不同,这里很开阔,院子里有两棵梨树,中间铺着青石板,两侧原本花园的地方,已经开成了菜地。

原来这院子后头竟然别有洞天。而院子的北面竟然是一溜的青砖大瓦房,这让李小冉心里很是喜欢,等到回家就让爹爹买地,自家也盖上这样一栋青砖大瓦房,再也不用住在叶叔家里了。

崔娘子解释道:“这里还有个后门,平日我们不常走,有事也都是从铺子那头走。”

“孩子他娘,是谁来了?”随着说话声音,从正房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家,看样子身体很不好,走一步咳嗽几声。

崔娘子见了快步朝他走去,嗔道:“这外面风大,你出来干什么?”

李小冉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们,这可真是老夫少妻啊,崔娘子看着也就三十二三岁吧,她男人的岁数能当她爹了。

“这是新房东李老爷,我领他们过来看看这院子。”崔娘子跟自家男人说完,那男人自我介绍道:“李老爷。鄙人姓崔,单名一个立字,李老爷直接叫我崔立就行了。”

李义河抱拳叫了声“崔大哥。”在他心里,对方跟他爹李老实一样的岁数,纵使不称叔,也不能直呼姓名。说到底,他没认为自己成了有钱人就有什么了不起。他自己和这些辛苦讨生活的普通人是一样。

崔娘子道:“李老爷。让我夫君陪你们逛一逛,我先回铺子了。”李义河道:“崔大嫂请便。”崔娘子匆匆的返回到前面铺子。崔立陪着李义河在院子里逛了逛,又领他进后面这青砖房里看了看。

崔立觑着他的神色。小心的商量道:“李老爷,我们在这里做了三四年了,若是可以,希望李老爷还能租给我们。”

他拿出租赁书给李义河看了看。顾府特意来打过招呼,他可没有那个胆子敢欺瞒他们。

李小冉凑过去看了看。这么大的院子加上三间铺子,一年的租金才三十两,而另外两间他们租出去每年就能得二十两,这可真是便宜到家了。

李义河却不这么看。租给一人,由他们打理,自家要省事许多。要说之前还有什么想法,听说李义源所在的县学就在这附近。他也没了心思。

那个无情无义的大哥,离得越远越好。

再说小本生意,刨去本钱,一年能有几十两银子都是多的,好多铺子除去嚼用,能有十几两银子的结余就是非常好了。

既然崔立还想接着租下去,他干脆跟崔立又签了一个三年的租赁书,又跟崔立说明白了,不想让别人知道这宅子换人了,要是有人打听就只说还是顾家的。

崔立答应了,双方商谈友好,看着天快晌午了,干脆留了李义河吃饭。

李义河道:“崔大哥,饭我就不吃了,咱们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我们不住在县里,来一趟不容易,还要去给家里买些用的。”

其实是李小冉刚才提醒他,快到中午了,那些学子们散了学,听说很多人都在这附近的饭铺子吃饭的,旁边这家饭铺每日里学子就很多,再不走,说不好碰上李义源就麻烦了。

若是让李老实知道,他们家如今这么有钱了,说不定就会厚脸皮要他们负担起供养李义源一家的责任。

这个牛皮糖刚刚甩开没几个月,她才不想又跟他们弄到一块去。

二人离开后不到一刻钟,这附近就熙熙攘攘的来了许多学子,各家饭铺子一下子就生意红火起来,就连这家崔记干果铺子后面那两间正房,也都是来吃饭的学子。

而其中两个一大一小,霍然正是李义源父子。

“崔娘子,今个吃什么?”来这里的大多都是包餐的,午餐十文钱,一荤一素,外加三合面的馒头,中等家庭的学子大多会选择这里或是其他一些小一些的饭铺。

“今天有干豆角炖肉,还有土豆条汤。”崔娘子的女儿和儿子帮着她经营这饭食铺子,他们也没挂牌,针对的也都是附近的学子。

“又是这些,都吃够了。”李学文不满的嘀咕着,他很羡慕那些能去大饭铺吃大肉的同学,可是自从二叔一家分出去,他上学的束脩和伙食费等,都是大姑供的,不可能让他像以前那样吃的多么好。

“学文,爹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咱们是来求学的,不是来挥霍的。再说,这菜哪里不好了,现在正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你让崔娘子上哪里给你变出那许多青菜来,好多人家里连土豆和干菜都没得吃了呢!”李义源板着脸训道。

第八十三章、心结

不提李义源如何虚伪的教子,却说李义河父女俩心情大好的拿了九十两银子去了市集。

县上的繁华自不是一个小镇子能比的,上次来匆匆忙忙,又出了那件事,李小冉也没逛成。

如今有了时间,李义河又纵着她,她看到有铺子就进,看到有摊子就看,他就到后面跟着,心想若她有喜欢的,就买给她。

李小冉不是白看的,她这种形为也可以叫做调查市场。

她虽然来到这里已经有几个月了,但对于这里的一切还不是很了解,所以,看铺子,看市场,也是她了解这大周王朝经济民生的一个好办法。

而且,她做的那些头花,都是卖高价给有钱人的,但她如今手头还有大量的布头,这些布头有粗布细布,有钱人却不会买,她准备做成头花卖给普通的百姓,那她就要了解外面市场的行情。

李义河见她只看不买,只当她是不舍得花费银钱,就道:“冉儿若有喜欢的,爹给你买。”

李小冉想了想,在一个货郎那里,给李学思选了一个木头雕的老虎做玩具,选了两根男子的桃木簪,这木簪打磨的很光滑,上面纹络清皙,古朴雅致,想到大哥二哥都去学堂了,用的自然不能太寒酸了。

又去一家银楼,给傅氏买了一根银簪和一对银镯子,现在有银钱了,总得添置些首饰,这些金银制品最好了,平时可以当做首饰,要家里真有了急用,可以绞了当银钱花。

李义河见她给这个那个都买到了。唯独没给自己买,干脆做主也给她买了一对银手镯,一对银脚镯。

李小冉笑的眉眼弯弯,她虽然不在意这些,但她还是很享受爹爹对她的宠爱。

当然,最要紧的,李小冉可没少买吃的。各式点心。外面卖的水饺、油饼、面条等饭食也拉着李义河尝了个遍,到最后父女二人没正经吃东西,肚子里倒塞的满满的。

二人又去了卖种子的店铺。买了几样种子,李小冉看看也没什么稀奇的,大多都是当地人常种的种类。从铺子里出来,

又去了几家小些的布庄。以极低的价格买了些布头,这些布头却是以布为主。她又去了点心铺子,买了几样点心,这才心满意足的和爹爹回了客栈。

叶长生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他面色凝重。回来后就招呼了李义河去他房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李小冉见爹爹出来后并无异样,这才放了心,她可真怕又出了什么事。

第二天一早。他们吃了早饭就启程往家赶,来时车里装着菜。回去时车里装着布匹和布头。

路上闲来无事,日头正好,比来时的天气还要明媚几分,李小冉坐到车厢外面,吃着点心,跷着小脚丫,心里想着那头花的款式。

叶长生想起那日李小冉的话,问道:“冉儿,那日我和你爹说起,让你大哥和你淑姐姐订亲,你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小冉这几日早把这事忘到脑后了,她满心里都在盘算头花的样子,怎么才能多挣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