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宛娘放下锄头和背篓,自去操持鸡鸭的吃食。赵安齐将安然捉回来的蜗牛拿去喂了鸭子,然后帮着娘亲喂鸡。

安然将小竹楼里的鸟窝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桌子上,看着里面六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布满麻灰色斑点的鸟蛋,心中感叹着,这是自己在前世也吃不到的好东西啊,可惜实在太小了。是煮着吃好呢还是跟鸡蛋一起炒香葱好?

安然想着,提了自己的小竹篓端了个小板凳坐到小院门口细细地理她的香葱,掐掉发黄的叶尖,抹去蒜头的泥土,一根根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眼看天色渐晚,夕阳照在小院边上的杏花树上,让粉白的花瓣多了几分艳色。这是去年爹爹才移栽的一棵杏树,想不到今年就开花了。安然抬头望着那一簇簇粉白的花朵,想着过几个月就能有杏子吃了,不由得口水直往上冒。

这时,一只鸟飞过满天晚霞,仿佛天更蓝,彩云更艳了。今天的晚霞好像特别美。安然呼吸着晚风中那一丝杏花的甜香,忽然想起前世和哥哥傍晚坐在窗前看落日的时光,心里顿时涌出无限的幸福和甜蜜。她想,就凭着前世哥哥给予的那段甜蜜和幸福,她就能撑过这一世所有的辛劳痛苦。她曾经那么幸福过啊!

“然姐儿又在等你爹呢!”

“然姐儿真乖,都知道帮你娘做事了…”

“然姐儿也挖了这么多香葱,真能干!来,婶子在地里也挖了几棵,少了也不好炒菜,然姐儿拿回去让你娘给你炒个鸡蛋吃吧!”

不时有从地里回来的人打小院外面经过,看到安然都和蔼地跟她打声招呼。

“嗯,囡囡在等爹爹呢!五爷爷回家了?”

“三婶娘好…”

“谢谢六婶…”

穿越到这里一年了,安然小嘴很甜,又懂事又听话,村里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她。这不,不过才这么一会儿,她的小竹篓里就多了一把香葱,几棵野菜。

她坐在小院门口,不时地抬头远望,却始终没有等到爹爹的身影。算算日子爹爹也该回来了啊!不是昨天就该放榜了吗?

“囡囡,进屋来吧,天晚了,要关门了。”堂屋门口,母亲顾氏已经喂好了鸡鸭,打算去厨房做饭了。哥哥赵安齐手里捏着一根一丈来长的竹竿,正一边数数一边将小鸡赶到房檐下的鸡窝里去。

安然嘟着小嘴回道:“囡囡再等等爹爹!”

在这个家里,安然最喜欢爹爹了。因为爹爹的疼爱总让她想起前世的哥哥安睿,总是那么温柔又耐心。想到安睿,安然心中又是一阵甜蜜一阵心痛,忍不住喃喃叫道:“哥哥,安然好想你…”

“妹妹,你在叫我吗?”赵安齐将院子里的鸡都赶进鸡窝里去了,一路小跑过来。他小心地将安然从凳子上拉起来,摸着她冰凉的小手,有些生气又有些心疼地凑到自己嘴边哈了口气,然后用力的揉搓了一下。“都说了外边风大,娘开始生火了,到灶前烤火去吧!”

安然看着眼前不过才七岁的哥哥赵安齐,大大的眼睛里忽然有些湿润。前世,哥哥安睿就是这样拉着她冰凉的小手哈气揉搓,然后放在他口袋里取暖的。

“哥哥…”

“怎么了?哥哥弄疼你了?”赵安齐看着安然眼中似乎有几分泪意,以为自己手上力气重了,立即变得轻柔起来,又哈了口气,然后将她两只小手放到自己腋下取暖。

安然摇摇头,努力眨去眼底的泪意,呵呵笑道:“哥哥真好!囡囡喜欢哥哥!”

赵安齐咧嘴一笑,什么都没有说,脸上却微微有些泛红。

这时,一个三十来岁的乡下妇人扛着把锄头从小院门前走过,看到门口的安然和赵安齐,忽然高声道:“哟,看看,我们齐哥儿可真是个好哥哥呢!这么小就知道疼妹妹了!对了,齐哥儿啊,你爹回来了吗?”

第四章 县案首

安然听到这个声音,心里立即涌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厌恶来。这个女人是她的大伯娘,长得不丑,也很勤快,可是极其的自私护短,嘴又碎,动不动就撒泼耍混。安然刚刚穿过来的时候赵家还没有分家,当时这个身体才三岁,都病死了(要不然她也不能鸠占鹊巢进了这个身体),娘亲为了照顾她没有下地,这个女人就在院子里指桑骂槐,骂娘亲躲懒、骂她装病、骂她看病吃药花了多少钱,最后甚至连什么药罐子讨债鬼之类的话都骂出来了,气得娘亲抱着她在屋里哭。也是为此,爹爹再也忍受不住,主动提出分家,连一间房子都没有要,还是在外祖父和舅舅的支持下才在村西头新建了这几间土瓦房,后来更是为了争口气,才借了银子求了以前的恩师作保去县里参加科考的。

赵安齐放开安然,对着竹篱笆外面的妇人点头招呼道:“大伯娘从地里回来了?我爹爹还没回来呢!大伯娘,大哥下学了吗?安齐好久没跟大哥玩了呢!”

“还没回来啊?这都多少天了?莫不是落榜了不好意思回来吧?”王氏撇撇嘴,带着几分幸灾乐祸冲着屋里的顾氏高声嚷道,“我说宛娘啊,你也别难过,好多人就是考到五六十都不一定能中的。不是我这个当嫂子的看不起老二,他虽说年纪也不小了,可正经读过几天书?就这样还去参加科考?那不是白花了钱又耽误功夫嘛!就他那样的都能考中,我们赵家村不知道要出多少秀才了。我看你还是多劝劝老二,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吧!这谁不想当秀才娘子呢?可一般人她没有那个命啊!这就算过了县试,还有府试和院试呢!”

赵安齐听得直皱眉,怎么大伯娘的话就这么难听呢?哪有还没消息就咒自家人落榜的?但对方毕竟是长辈,他心有不悦也不好说什么。

安然也被王氏一席话气得想撕了她那张自以为是的臭嘴。她才不管王氏是不是长辈,当即从哥哥身后探出头去,故作天真的眨眨眼睛道:“要考这么多次吗?那大伯娘告诉大哥哥,还是不要读书了,又辛苦,以后又考不上,还是早点跟着大伯娘学着种地的好,免得以后什么都不会,会娶不上媳妇的,那多可怜啊!”

王氏脸上的奚落讥讽顿时呆滞了一下,低头狠狠地瞪着安然道:“这烂嘴的丫头,怎么说话呢?你大哥哥可是考状元的命!真是商贾的女儿没家教,嘴这么臭,长大了也嫁不出去…”

王氏此话一出,连赵安齐都忍不下去了。小小年纪的他当即皱着眉朗声道:“大伯母,您是长辈,有长辈这么说侄女的么?小妹今年才四岁,她懂什么?不是大伯母您自己说的考秀才很难很不好考不如在家种地的吗?小妹倒是哪句话说错了?让您当长辈的居然这样编排她?”

王氏又噎了一下,骂了一句:“还真是一对牙尖嘴利的,也不知道像谁…哼…”估计也是想到自己对两个孩子说话确实太刻薄了些,被人知道了怕要在背后戳她脊梁骨,于是哼了一声便转身悻悻然地回去了。

安然看着王氏远去的背影,忽然高声道:“大伯娘,大哥哥考不上不要紧,我爹爹是一定能考上的!”

“大嫂,你刚才说的什么?我没听清,要不你到齐哥儿他爷爷奶奶跟前再说一遍?”顾宛娘从屋里出来,听到王氏如此编排自己的宝贝女儿,气得差点当场落下泪来。

王氏装着没听到,头也没敢回,赶紧走了。她知道刚才说的那些话要是让公公婆婆知道,自己肯定要挨骂的。不但公公婆婆,甚至就连自家的男人都是盼着老二能中的。

安然看着娘亲咬着唇含着泪的样子,立即小跑过去,拉住娘亲一只手,安慰道:“娘亲别哭,爹爹一定会中的,县试能中,府试能中,院试也能中。”

“嗯…”顾氏哽咽地嗯了一声,见女儿如此聪明贴心,不由得含着泪轻轻笑了。她温柔地牵起两个孩子的手道:“天色晚了,回屋去吧,娘要关院门了。”

安然失望地哦了一声,又踮起脚尖往外面看了一眼,正要转身回屋,却忽然看到远处一个熟悉的人影正大步往家里走来。安然立即挣脱母亲的手,迈开两只小短腿飞快地跑了出去,边跑边喊:“爹爹——爹爹——”

顾宛娘一惊,抬头一看,只见安然已经跑到那人影跟前,随即就被高高的举起来,清脆的笑声在晚风中是那样的幸福喜悦。孩子他爹,真的回来了!

“爹爹,爹爹,安然好想你!”安然搂着爹爹赵世华的脖子,笑着在爹爹脸上亲了一口。虽然这个时代很落后,又重男轻女,但安然穿越过来一年最深的感受却是爱。父母的爱,兄长的爱。爹爹和娘亲从来没有嫌弃过她是个女儿,反而因为她变得懂事听话而加倍的疼她,连哥哥都比不上。

“爹爹也想我们小囡囡。”说着,赵世华便在女儿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

安然看爹爹这样高兴,立即问道:“爹爹考中了是不是?囡囡知道爹爹一定会考中的!”

“是,爹爹考中了!不但考中了,还是案首呢!”赵世华略带几分得意道。

案首是什么?安然其实不太明白。但既然有个首字,那就是第一了?

“爹爹考了第一?爹爹好厉害!囡囡最喜欢爹爹了!”

“呵呵,爹爹也最喜欢我们小囡囡了。”

说话间,赵世华已经抱着安然大步走到小院门口。看着妻子含泪的双眼,赵世华忍不住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拉住妻子的手道:“宛娘,我考中了!我考了县案首!”

这一晚,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有香葱炒腊肉,蒸鸡蛋羹,腊肉丁炒野菜,还有一个红豆煮腊肉汤。而祖父给的几个鸟蛋顾氏打算留着明天早上煮给安然吃。

赵世华今天很兴奋,说了很多县试的事情。他高兴的不单单是这次考了案首,而是从这次县试中发现的考试方向对他极为有利。

顾宛娘道:“你之前也不过是在农闲的时候温习了两个月,就考了案首,现在离府试还有一个月,你好好看书,其他的事情就不要管了。”

赵世华摇摇头道:“不用。你不知道,这次县试的题目跟以前很不一样,只死看书是中不了的。除了有传统的四书文、经论,还有具体实例的判案,考察对律法的熟悉;有案例侦破,考的是人的聪慧细致;还有对某些常见的风俗时事的看法,甚至还有农事水利测算等题目,考的都是个人的见识和能力。不过那些题目都太简单了,我想,府试和院试估计也是这些题目,只是难度上有所增加罢了。倒是之前一直都有的试帖诗和律诗没有了…”

安然听到这里不由得心中一动,她只知道古时候科考考的都是四书五经,怎么听爹爹说起来,有点像她前世的考试呢?难道这个时空的皇帝也是穿越的?

“囡囡怎么了?来,这是你喜欢的瘦肉。”赵世华看安然望着自己呆呆的,便将妻子夹给自己的这块肉的肉皮和肥肉咬掉,将剩下来的瘦肉夹给女儿,温和地笑道,“吃吧,一点肥的都没有了。”这丫头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不喜欢吃肥肉,只喜欢吃瘦的,他倒是不明白,这瘦肉嚼着费力,又总是嵌牙,有什么好吃的。

安然看着碗里这块红色的瘦腊肉,又看了看放在自己面前的蒸鸡蛋羹,心中是说不出的感动。家里穷,一个月也未必能吃上一回肉,但爹娘总是将肉夹给他们兄妹吃。而母鸡生了蛋,爹爹娘亲舍不得吃,也舍不得卖,总是蒸鸡蛋羹给他们兄妹吃。而哥哥却总是让着她,自己只吃两口,剩下的都给她。

“谢谢爹爹!爹爹吃蛋羹!”安然用粗瓷勺子舀了一勺给爹爹,又要给娘亲和哥哥舀。“娘亲吃蛋羹,哥哥也吃。”

安齐接过安然的勺子,却将里面的蛋羹倒在安然碗里,说:“好了,妹妹你自己吃吧,哥哥吃了你就没有了。”

顾氏与赵世华相视一笑,看着这两个懂事的孩子,只觉得浓浓的幸福在胸口流转,又甜又暖。

第五章 安然小“天才”

饭后,顾氏去厨房收拾,赵世华坐在堂屋的桌子前检查赵安齐这些日子的功课。问了几句,又让他背了几段文章,最后将他写的大字展开来看。安然见爹爹虽然没有夸赞哥哥,但也不时含笑点头,下的结论是:“看样子爹爹不在的这些天倒是没有偷懒。”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以后还需继续努力。”

安然已经知道,这个时代老子一般是极少夸赞儿子的,一般说来,没有挨骂就是表扬了。安然其实还有些不太习惯,因为爹爹对她就不吝夸赞。

安然看哥哥交了功课给爹爹看,她也赶紧把自己写的拿过去给爹爹看。

“爹爹,这是囡囡写的。”

将厚厚的一叠写过的毛边纸递给爹爹,安然便站在爹爹膝边,微微仰着头,一脸期待地看着爹爹的表情。她不想当文盲,她想尽快了解这个时空,所以她必须跟着哥哥一起学认字,以后才能名正言顺地找爹爹要书看。但她又不想让爹爹发现她太过“天才”,所以之前爹爹在家的时候她表现并不突出,却在爹爹不在娘亲忙碌的时候忽然冒出头来。

家里穷,赵安齐写字都是先在沙板上写熟了再在纸上练的。安然便先在沙板上写,会了再在哥哥写过的毛边纸的空白处写。赵安齐写的大字,中间倒是留出不少的空白来。为此,她用了最小号的毛笔,字写得相对较小,其实更考校笔力。但实际上,安然前世练过书法,现在还在“藏拙”阶段呢!

赵世华之前教儿子读书的时候也时常抱着安然在一边“旁听”,却不想安然这个“伴读”不声不响的竟然学会了这么多字。赵世华大惊,当即瞪大眼睛叫道:“宛娘,宛娘,你快来看!”

顾氏正在厨房洗碗,听到丈夫的声音很急切,忙赶过来问道:“他爹,怎么了?”

“宛娘,你快来看,这是囡囡写的字!”赵世华将手中的一沓纸放在桌子上,指着大字中间的小字惊奇道,“你看,这些个大的是齐哥儿写的,这些小的是囡囡写的!”

顾氏一看,不以为意地轻笑一声道:“这个啊,我早看过了。说起来这丫头倒也奇怪,别的都不喜欢,就喜欢写写画画。齐哥儿写过的废纸她一半用来写字,另一半却是画了花草,我还选了几个做花样子,比以前那些还多卖几个钱呢!”

赵世华低头看着正满脸期待仰望自己的女儿,不由得激动地弯腰将她抱起来,重重地亲了一口方笑道:“我们囡囡可真聪明!”说到这里,他忽然又叹息道,“可惜了是个女儿,要是个男孩儿…”

安然听到爹爹的叹息,心里也忍不住有些难过起来。难道爹爹还是嫌弃她是个女孩儿吗?

“女儿又怎么了?”顾氏当即瞪着赵世华道,“我家囡囡可比那些淘小子聪明懂事多了。就是给我个儿子也不换!”

赵世华当即笑道:“你看你,又多心了不是?我哪里是嫌弃囡囡是女孩儿?我是为她叹息,她若生做男儿身,指不定将来还能封侯拜相呢!我什么时候不疼囡囡了?有这么个女儿,可比好多人家的儿子强多了!”

说到这里,赵世华又低头看着安然,温柔地摸摸她的小脸道:“我只是想着,她要是个男孩儿,只要我们好生教导,这一生怎么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生为女儿身,却是可惜了她这天分。也不知道今后便宜了哪家的小子,不知道会否有人珍视…”

顾氏想着这个社会对女孩儿的苛刻,心里又何尝不叹息?

安然这才明白过来。爹爹娘亲不是不疼她,反而正是因为太疼爱她,所以才会有这样一声叹息。她当即天真地眨眨眼睛道:“爹爹,囡囡的字写得好么?”

赵世华大声笑道:“好!虽然缺少笔锋,但从结构上看比你哥哥的字还好上几分。以后也不要用你哥哥写过的废纸了,跟你哥哥一样,每天写三张大字。这笔锋需得写大字才能练得出来。”

安然有些迟疑,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就连爹爹每次做文章都总是很节约的用,哥哥每天也只给三张纸,她要是练字,岂不是加重家里的负担?

“爹爹,囡囡等两年再练字好不好?像哥哥那样写大字囡囡手会酸的。囡囡还是喜欢在沙板上写字,囡囡还喜欢画画。”

赵世华轻轻叹息一声,摸摸安然的头,带着几分愧疚道:“是爹爹无能,只能委屈我们囡囡用沙板练字。对了,囡囡,你写的那些字都认识吗?”

安然咬着手指,扑闪着一双明澈的大眼睛,带着几分羞赧看着爹爹道:“有些不记得了…”所谓枪打出头鸟,天才神童什么的,她可不想当,凡事适可而止。

赵世华轻轻笑笑,不以为意道:“囡囡才四岁就能写这么多字,已经很了不起了。来,哪个不认识的,爹爹教你。”说到这里,赵世华又沉着脸对赵安齐道,“齐哥儿,你可是哥哥,千万别被你妹妹比了下去!”

赵安齐当即挺直了胸膛,憋着一口气道:“爹爹放心,儿子一定会努力的。”

赵世华含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神中很是欣慰。

由于家里穷,只有一间堂屋,两间厢房,再加搭建在堂屋后面的厨房和柴房,安然没有自己的房间。以前她都是跟父母一起睡的,后来实在有点受不了晚上被迫装睡听墙角,就主动要求跟哥哥睡去。前些天爹爹不在,她不耐烦哥哥晚上踢被子,又主动去父母房中陪伴娘亲,现在爹爹回来了,她只好又回去跟哥哥赵安齐一起睡。现在安然最大的希望就是,等再过两年,家里条件能好一点,她也能有自己的房间就好了。

爹爹回来了,还带回这样的好消息,这一夜安然睡得很香。

第六章 赵家人

第二天一大早,赵世华带着顾氏和一对儿女去了老院子安然的祖父母那里。

因为安然的小姑还没有出嫁,所以分家的时候只把三兄弟分了出去,二老带着安然的小姑赵云杏单过,说好等赵云杏出嫁的时候,三个哥哥各出一部分嫁妆,以后二老还是跟着老大一家过。不过,虽然分了家,老大老三和二老仍然住在一个院子里,只是各自单独开伙而已。

赵世华刚进小院的门,便看到三弟赵世福正在院子里磨锄头。

“二哥回来了?中了吗?”赵世福看到二哥来了,便将锄头放在磨刀石上,赶紧起身迎了过来。

不等赵世华回答,听到声响刚刚从屋里钻出来的王氏当即大声道:“二叔回来了?昨晚回来的吧?怎么样?中了吗?”话说到这里,她也不等赵世华回答,几乎没停顿地便又继续说道,“没中也没什么,只要人勤快,好好种田一样能养活一家子人。这县试可不是那么好过的,还是要像我们南哥儿一样,多花些时间温书才行,三心二意的怎么能成?二叔你离开学堂都快十年了,这些年也没怎么用功,没中也不奇怪…”王氏想着如果赵世华考中了,昨晚就应该过来报喜的,既然昨晚没有来,那多半就是没有考中了。本来,她就不认为离开学堂近十年的赵世华能考中。

赵世华淡然含笑地听着,也不打断她,就是要看看她还能说出些什么话来。昨晚,两个孩子就把他回家前王氏的话学给他听过了。顾氏昨天傍晚已经听过一次,当时气得想出来骂人,现在知道夫君考了县案首,也就没那么大怒火了,只等着这些话让婆婆听到了给她一顿好骂。

果然,王氏不停嘴地还要再说,赵家老大赵世荣已经出来,当时就给了她一个大耳刮子,骂道:“碎嘴的婆娘,说的都是些什么?还不滚进去做饭去!”

这时,婆婆容氏才急匆匆跑出来骂道:“南哥儿他娘,你说得都是啥话?有你这么咒人的吗?就是分了家他还是南哥儿的亲叔叔呢!谁说老二考不上的?就算他这次没考中,自家人也不能这样说话咒他…”

赵世华听着老娘的话,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个苦笑来。果然,也不怪大嫂看不起他,就连自己的老娘心里也认为他是考不上的。只不过不让他去考一次,总担心他不能安下心来种地。

“娘啊,不是您说的考不上就要安安分分种地的?我这不是安慰二叔吗?”王氏看婆婆黑着脸,腆着脸说了一句,悻悻然转身回去做饭去了。

安然看着王氏那几乎没有隐藏的幸灾乐祸的样子,忽然大声道:“奶奶,我爹爹考了县案首呢!奶奶,案首是不是第一名?”

“…”容氏怔了一下,忽然瞪大了眼睛拔高了声线道,“囡囡你说啥?你说你爹考中了?”

赵世华这才上前一步跪在容氏面前,握住她的手道:“娘,儿子没有给您和爹丢脸,儿子考了县案首!”

“中了!中了!我儿真的中了?”容氏激动得热泪盈眶,难以置信。其实她心里也是不怎么看好赵世华的,毕竟家里条件不好,赵世华三兄弟都是年幼时由祖父开蒙,后来祖父过世后去学堂读了几年书,在成家前两年就回家种地了。这些年来,他不过只在农闲的时候才把书翻出来看一看,就是这次去参加县试,还是备了厚礼托了以前私塾的秀才老夫子保举的。老夫子看在从前的师生情谊上,托不过情面,这才勉强答应。说起来,其实谁都不看好赵世华,因此他考了县案首才如此让人吃惊。

这时,安然的祖父赵茂生听到这个好消息也出来了,高兴地将儿子拉到堂屋去,父子几人坐下来听赵世华慢慢说,王氏的几个孩子也跑了进来,站在大人身后听热闹。

赵家本是书香世家,祖上也曾入仕为官,只是几代下来,逐渐没落。赵茂生的父亲十八岁就中了秀才,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才子,可惜他的好运到十八岁就结束了,之后每届都去参加乡试,却次次都名落孙山。由于安然的曾祖父不事稼穑,每日都在房里死读书,家务一律不管,而她曾祖母又个性柔弱绵软,使得赵家越发败落得快,还是安然的祖母容氏进了赵家看着不像个事,这才费尽心力留下如今这十几亩田地。为此,容氏不让丈夫继续读书,而让他学着种田,年轻的时候没少被公婆数落。这也影响到她教育三个儿子,她不允许赵家再出一个像公公那样死读书而让家业败落的人。在容氏看来,什么都没有填饱肚子重要,要读书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家里要有这个条件。总之,生存第一!

赵家二老很高兴,拉着赵世华不停地询问县试的情况,显然对儿子能考中,还能考第一很是有些难以置信。赵家老大赵世荣和老三赵世福也为兄弟高兴,连在厨房里做饭的小妹赵云杏也一边烧火一边侧着耳朵听堂屋里的说话声。

赵茂生种了几十年的地,书本都抛下很多年了,但他骨子里还是有一种出于书香世家的傲气,只可惜自己因为父亲被耽误了。因此,他对儿子孙子参加科考一直都是很支持的,心里隐隐也抱着些希望,希望有朝一日,他的孙子能考中,恢复祖上的荣光。

“府试是什么时候?在家里呆不了多久就要出发去州府了吧?”赵茂生问道,随后又对另外两个儿子道,“老大老三,你们把家里攒的钱都拿来,先给老二当盘缠。杏儿的婚事也等一年再说,等老二中了秀才,你们也跟着沾光,杏儿也能找一门好亲事。”

“行!”老三赵世福二话不说就点了头,立即让媳妇回家取钱去。

老大赵世荣也道:“我和老三没这天分,老二若能中,爷爷在天之灵看了也高兴。”祖父当年对科举的痴狂,赵世荣记忆相当深刻。说着,他便冲着在自家厨房里忙活的王氏道,“南哥儿他娘,你回屋去把我们家攒的钱都拿来!”

王氏原本就对老二过了县试心里不痛快,如今一听孩子他爹要将家里的钱全都拿给老二当盘缠,不由心中暗恼,当即恨不得能冲出去给他一个巴掌。但二老面前,她还是不敢放肆,走出厨房的时候已经装出一副温良贤惠的样子来,只是神色间有几分刻意的愧疚和惊恐。

“还愣着做什么?快回屋去把我们攒的那两吊钱拿来!”赵世荣催促道。

赵世华并不打算要兄弟赞助盘缠,他作为这次县试的案首,县尊大人早跟他说好了会派人送他们(此次县试前三名)去州府,一应路费伙食都不用他操心。可是,他现在偏偏不开口,就是想看看大嫂会怎么应对。

只见王氏满脸羞愧地对赵世华道:“哎呀,真是对不住他二叔,二叔也知道我跟你大哥都是没本事的人,分家这一年来,什么都要置办,本来也没存几个钱。这不,前日里回娘家,我几个兄弟分家,要盖新房,找我借点钱,我这个当大姐的实在抹不开脸面,便将家里的钱都借给南哥儿他舅舅了…”

赵世华淡淡一笑,他从来没有指望过能从大嫂手里借出几个钱来,自然也不存在失望,只不过心中有些寒凉,却也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出人头地的意志。他不是早就知道了吗?要想让自己的妻儿过上好日子,除了自己,谁也别想指望。

赵世华不在意,但并不代表大哥赵世荣和爹娘不在意。听说王氏私自将家里的钱都借给娘家了,赵世荣当即就黑了脸道:“什么?南哥儿他舅舅把家里的钱都借走了?什么时候?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也不是说不能借钱给娘家,但怎么也应该跟他这个当家人说一声啊!

安然祖父赵茂生也不满地看了大儿媳一眼,只是见儿子已经开口训斥了,就暂时没有开口。但安然祖母容氏却忍不住大骂道:“好你个王招娣,你到底有没有把自己当赵家人?竟然偷偷把钱拿回娘家,连老大都没说一声。你说,你到底有没有将老大放在眼里?你心里还有没有我们赵家?”

王氏立即叫屈道:“娘啊,不是我不跟孩子他爹商量,那几天他不是去姚老爷家打短工去了吗?我就自己做了主借给南哥儿他舅舅了,说好两年还清的…”

“你…真的借给南哥儿他舅舅了?”赵世荣还是有些了解自家婆娘的,所以又确认地问了一句。

王氏连连点头:“真的借给孩子他舅舅了。”

“那昨天我回来,你为何不跟我说?”赵世荣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你回来,我心里高兴,一时忘记了说…”王氏羞愧地低着头道。

赵世荣瞪着王氏,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怀疑她是不是因为不想借给老二去赶考把钱藏起来了,但他也知道,要是这女人死不承认,他也没办法。

“全都借走了?一点都没留下?”赵世荣不死心地问道。

王氏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还留了一百五十个大钱…我,我这就去拿去…”

一百五十文钱能做什么?好吧,总算不是一毛不拔。赵世华当即笑道:“不用了,大嫂。我这次去州府,县尊大人会派人护送的,一路食宿都由县里负担。另外,齐哥儿舅舅上次给的盘缠还剩下不少,够用的了。”

王氏听到这里,立即回转过身来,干笑了两声道:“既然二叔用不着,那我就留着家用了哈。”而后,她便溜回厨房做早饭去了。

随后,赵家老三媳妇何氏便将家里存的两吊零三百五十文钱取了来。赵世福将钱递给赵世华道:“二哥,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在身上,万一有个急用也不抓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