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们参见太后皇后以后,这才入席坐下。

皇帝见太子还跟从前一样,坐在百官之前,与安王相对,不由沉着脸对华恩道:“让你准备个宴会都办不好!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位在百官之上,岂能坐到下面去?去,让人将太子的位置移到朕身边来!”

皇帝指了位置,就在皇后下面,只比皇帝的御座低一级。

而后,皇帝又让蜀王坐了太子原来的位置。如此,蜀王的地位也比安王高半级了。不过,蜀王是皇叔,是长辈,比安王高半级也说得过去。只是安王会不会这样想,那就不好说了。

皇帝致开场白,而后太后也乐呵呵地说了几句,便到了百官贺寿的时候。

既然是贺寿,自然是要送礼的,这也是百官们获取皇帝好感的一个好时机。后宫的礼这两天都已经陆续送去皇帝寝殿了,太子的礼也送了,挂在殿上了。

因此,第一个送礼的就是蜀王。蜀王送的是一盆山河万里的香山子,以白玉为底座,不说那香山子的造型,单单下面那么大一块白玉底座就极为难得。

皇帝显然对此很满意,含笑点头,让送到勤政殿去摆着。

随后是安王送的一株三尺多高的珊瑚树,底座是用碧玉做成,远远望去,仿佛绿树红花,又好似海面上喷薄的火焰,令人眼前一亮!

皇帝似乎也很喜欢,点头道:“安王有心了。”

而后是五皇子。他送的是一部他自己手抄的佛经,并一座墨玉雕刻的飞龙摆件。册封太子以后,五皇子也封了襄王,虽然已经开府,但尚未大婚。这还是安然第一次见,发现襄王年纪似乎跟自己差不多,容貌肖似其母妃胡昭仪,俊美中还带着几分腼腆。

接下来是大臣们送的礼,当然,如果不是太出众的,便悄悄送到司礼处,让内侍登记下来不失礼就好。只有那些自认为能博皇帝一笑的礼物才会拿出来现一现。

安然看过,都是玉器、佛像、古画古籍之类的东西。珍贵倒是珍贵,但都不算有新意。

安王看着殿上挂着的安然的字画,忽然心中一动,假意问道:“为何不见太子殿下的礼?”

蜀王冷声道:“那不是还在殿上挂着的?皇侄年纪不大,眼神怎么这样不好?”

安王心中恼恨,面上却依然假笑道:“那不是太子妃的贺礼吗?是侄儿想多了。太子妃和太子本是一家,父皇寿诞,太子又帮着父皇操劳国事,自然由太子妃备礼了。嗯,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

安王连说两个都是一样的,话中之意却偏偏暗示出太子不孝,将给父皇准备寿礼这样的大事也交给太子妃,自己什么都不管。

皇帝知道安王这是有意针对太子,他虽然听出了安王的暗示,却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也知道太子这段时间实在太忙。再说太子妃的两件寿礼他都很喜欢。

因此,皇帝微微皱眉道:“安王说得不错,太子与太子妃本为一体,自然谁送的礼都是一样的。那百寿图上,还有太子写的字,朕就很喜欢太子妃这份孝心。”

这是明摆着的袒护偏心啊!安王看着坐在杨彦身边的安然,心里恨得不行。不就是弄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欺瞒哄骗父皇吗?他也有办法!哼!

这时,杨彦忽然起身站出去,对着皇帝鞠躬行礼道:“父皇,儿子也给您准备了一件礼物,只是儿臣原本是打算等您回寝宫以后再看的,但既然二哥提起来,不如儿臣就让他们送到这里来,也好让大家一起看看。”

皇帝听说儿子百忙之中还真的亲自给自己准备了寿礼,心里高兴,忙点头道:“朕这些儿女中,就数你点子多,父皇还真想看看你给父皇准备了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快传上来吧!”

杨彦笑道:“要想更好的观看这件礼物,儿臣请旨,暂时灭掉殿中多余的灯烛。”

“哦?”皇帝心里越发好奇起来,难道是夜明珠不成?“好吧,准奏!”

朝中大臣也大多猜测是不是夜明珠,要不然何须灭掉多余的烛火再看?

自从刚才杨彦开口,华恩总管就让人去将那盏水晶莲花灯取了来,只是以红绸盖住。

安王没想到杨彦居然真的准备了礼物的,不由暗恨自己没有打探清楚。他是听说了太子府的人买了水晶,但并未见杨彦送给父皇,还想着等会挤兑太子,说他只记着为太子妃添首饰,却不记得为父皇准备贺礼,没想到又失算了。

很快,大殿里的灯烛就灭掉了七七八八,只两三丈远才留下一盏灯。原本金碧辉煌的太极殿顿时变得昏暗起来。

这时,杨彦终于掀开了红绸。

离得近的便依稀看到那放在花凳上的,是两张颜色流动自然、晶莹剔透的琉璃做成的巨大的荷叶,似随风翻卷,形态极为逼真。荷叶中间立着一支含苞未放的俏生生的水晶莲花,以碧玉为荷杆,略有弧度,姿态娴雅,与下面的荷叶看起来极为自然,好像一副立体的画。

在远处烛火的照射下,水晶做成的花苞折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还微微闪动着,琉璃的荷叶也发射着一道道五彩的光晕,在昏暗的大殿里异常显眼,仿佛带着几分仙气一般。

百官们也暗自惊叹,这朵水晶莲花还真是好看。只是,为何要雕琢成含苞未放的样子呢?要是盛开的,岂不是更好?

“嗯,果然漂亮!父皇很喜欢。”皇帝捋着胡子道。可以摆在他寝殿龙床外的几案上。

皇帝他正要吩咐点上灯,不想杨彦上前一步,笑道:“父皇,您先别急,这是一盏水晶莲花灯,待儿臣点上您再看看!”

“哦?”

“水晶莲花灯?”

“居然是灯?”

大殿里,几乎所有人都期待起来。

他们就说嘛,太子殿下出手,怎么可能这样简单?

杨彦从内侍手里取了一支蜡烛,点燃了水晶上的引线。

这时,奇迹发生了——

只见原本的水晶莲花花苞竟然层层展开,每一层的花瓣里面都有一点烛光。霎那间,花骨朵变成了盛放的水晶莲花,纯净的水晶花瓣上无数个反射面都反射出一道道光芒来,那璀璨耀眼的光华几乎要灼伤人的眼睛,映照得下面的琉璃荷叶也通透闪亮起来。

花叶争辉,一个明亮耀眼,一个五彩流光,仿佛仙境里的仙花仙草。

远远望去,这盏莲花灯好似黑夜里天空中最明亮的那颗星辰。不,就算是最明亮的星辰,也比不上眼前这朵莲花灯耀眼夺目。

与此同时,众人似乎闻到一股淡淡的荷香,耳边也隐约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待要细听,却又听不清楚。

皇帝的眼睛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就连安然和杨彦见过这效果的人都忍不住惊叹这朵莲花灯的美,更遑论其他第一次见的人。

就是安王自己,也因为震撼,一时怔然。

杨彦适时道:“儿臣惟愿父皇身体康健,笑口常开!”

“好!好!”皇帝回过神来,连赞两声好,满脸激动地看着站在灯后面的杨彦,朗声道,“太子孝心可嘉!堪为天下表率!”果然,只要老三出手,定然是非同凡响啊!

百官们跟着齐声恭贺。

随后,大殿里的灯烛又陆续点起来,皇帝吩咐华恩总管将这盏灯送自己寝殿里去,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莲花灯被送走,荷香便慢慢淡了,之前那隐隐约约的乐声也消散了,仿佛那荷香和音乐都是由莲花灯带来的。

独孤太后见了,也是喜欢得不行,只可惜这是太子敬献给皇帝的寿辰贺礼,她不好意思讨要。但她已经想着,等明年五月自己生辰的时候,是不是也暗示太子送自己一盏这样的莲花灯。

皇后见太子又出了风头,心中暗恨不已。总想着找个什么由头,落一落太子和太子妃的脸面才好。

“太子可真是心思巧!”皇后强笑着称赞了一句。

就在皇帝以为皇后总算看清了形势,打算缓和与太子的关系时,就听皇后又咄咄逼人道:“都说太子和太子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尤其这文才十分相配。本宫早听人说过,太子妃有大隋第一才女的美名,更有甚者,说太子妃诗书画三绝,那是上下五百年前所未有无人能及的。这字和画都看了,不如太子妃再给我们展示一下诗才如何?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不如太子和太子妃一人当堂写一首,今后必然也是一段佳话。”

皇帝一开始还以为皇后是称赞安然来着,不想她却是有意刁难太子夫妻两个。可惜,皇后话已经出口,前面又有那么多的溢美之词,太子和太子妃要是不应下,只怕以前积累的好名声就要大打折扣了。

大殿里一时间安静了一下,只有后面乐工们依然弹奏着喜庆的音乐。

七步成诗?还要夫妻各一首?这也太为难人了吧?可是这话不能说,一说,不就是怀疑太子和太子妃名不符实?

自然,杨彦和安然都不能推却。

夫妻两个无奈地站起身来,躬身向帝后二人行礼道:“虽然儿臣不敢自称才比子健,但既然母后如此看重儿臣,儿臣与太子妃也只能勉为其难应下来。一时之间要是作得不好,还请父皇母后不要笑话儿臣才好。”

皇后面上冷笑一闪而过,曼声道:“太子别担心,母后就出个简单的题目好了。不如就以梅花为题如何?”历来写梅花的诗最多,要是太子和太子妃的梅花诗不能压过前人的,也讨不了好彩头,这才子才女的名声必然要受影响。

一时间,众人都猜到了皇后的用意,不禁暗叹皇后心思歹毒。就是独孤太后也不赞同地看了皇后一眼。如今太子名分已定,又确实博学多才,现在与他为难,并不能伤其根本,却弄得怨恨更深,何苦来哉?

独孤太后暗自摇头,不知道李皇后为什么就看不明白。身为皇帝原配的皇后,只要不出大错,以后就是太后,即便是惠妃这个生母,以后也不过是二后并立,仍然会以皇后这个先皇原配为尊。现在做这些,除了让太子更恨你,更恨李家,有什么用处?

“太子,太子妃,你们是不是也走几步?”皇后催促道。

杨彦和安然对视一眼,眼中都不禁有些笑意。梅花诗,他们会的那可太多了,只希望两人不要写重了就好。

杨彦朗声道:“笔墨伺候!”任谁也能看出他的自信来。

这样的宴会,史官是需要全程记录下来的,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随即,就有内侍抬着一张长长的书案来,上面摆放着两套笔墨纸砚。

杨彦和安然各自取了一支笔,在墨里润开,几乎同时提笔开写。

第162章 安然醉酒[手打VIP]

没过一会儿,安然就写好了。见她搁笔,几乎所有人都期待着。

华恩总管亲自接过来,放到了皇帝的桌案前。

太后和皇后也都忍不住靠过去看。

只见皇帝微微一怔,而后眼中便闪现出无限惊喜;太后眉头微挑,带着几分讶然,随即唇角就浮现出几分笑意;而皇后却双眉微蹙,面色也不大好看。她很想挑剔几句,可是纸上那四句诗让她无可挑剔。

纸上写着四句诗,字迹圆润漂亮,而那短短的四句诗却更加令人惊艳。

安然写的是宋朝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虽然前世小的时候跟着哥哥背了不少古诗,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完整记得的不过都是那些有名的优美的。而这首雪梅诗,尤其是她喜欢的。

皇帝看完,不禁双眼一亮,看着安然的神情真真是如获至宝一般。

“好诗!好诗啊!皇后先前那话没错,太子妃这诗书画三绝,可不就是前后五百年前所未有吗?依朕看,别说前后五百年,就算是前后一千年,也找不出太子妃这样的才女来。”

皇帝的赞誉伴着太后的眼中的惊艳和皇后难看的脸色,让大殿里的百官极其家眷们都好奇得跟猫爪似的。太子妃到底写了怎样一首诗啊?

这时,皇帝仿佛听到了百官的心声,将诗递给华恩道:“念给百官们都听听!”

“是!”华恩总管接过太子妃的诗作,高声朗诵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朗诵完毕,他还将手中的诗作给蜀王和襄王看了几眼。

随着华恩总管朗诵完毕,百官们在心中默念一遍,也不禁拍案叫绝!前人写过的梅花诗上百,却没有哪一首能比得上太子妃这首诗的。太子妃之才果真是惊才绝艳啊!

太子妃与太子殿下,真真是绝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配!

对了,太子殿下的诗写好了没有?

百官们这才想起太子殿下也在写呢!这么多年来,太子殿下的诗作虽然不是很多,但哪一首不是堪称经典?特别是那些边塞诗,激得无数男儿心中热血沸腾,不但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在军中拥有极高声望,甚至令很多读书人都弃笔从戎奔赴边关。

杨彦也已经写好了。不过,他自然要留些时间给安然,抢风头也不能跟自己媳妇抢。直到百官们赞叹过后,想起他来,他才将自己写好的诗送到皇帝案前。

杨彦写的这首诗明显要长得多,皇帝先匆匆看了一遍,赞了一声“好”,而后又细细地看了两遍,再赞一声:“好诗!太子这首诗,堪为咏梅之千古绝唱!”

太后静静地看了一遍,很快又看了一遍,而后细细品味着,最后点头附和道:“太子的文才果然不凡,皇后说得不错,才比子健!不,以哀家看,曹子建可比不上太子!不但比不上,还差得远了!”

当然,太后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杨彦这首诗,而是想到杨彦的才智武功,那是曹子建绝对比不上的。毕竟,曹子建光有文才,最后却是个失败者,而太子杨彦却无疑是最后的胜利者。独孤太后可以遇见,大隋在他的治理下,定然会开创一个新的盛世。这样的太子杨彦,哪里是曹子建能比的?

可是,太后因为这首诗想了这么多,百官们却不知道。他们只是震惊,这得怎样一首诗才能换来独孤太后如此赞誉?要知道,独孤家可是安王的支持者。

而皇后的脸更黑了,她直直地瞪着皇帝手中的诗,仿佛想要用目光瞪出一个洞来。她不住地问自己,这怎么可能?这两个人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写出这样好的诗作来?写诗怎会如此容易?

看着皇后那难看的脸色,百官们不禁在下面与周边的同僚及身后的亲眷们窃窃私语。

刚刚太子妃那首诗就已经让他们惊叹万分了,太子这首诗比刚刚太子妃那首还要好?

咏梅之千古绝唱?这是什么样的赞誉?

百官们一个个都双眼放光地望着皇帝。皇上啊,您看完了倒是念给我们听听啊!太子殿下到底写了什么?到底怎么个好法呀?

皇帝又看了一遍,这才有些恋恋不舍地拿给华恩道:“看他们一个个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你给他们念念吧!”而后,他嘴角微扬,带着几分讥讽和嘲弄看了皇后一眼,低声道:“皇后,太子和太子妃的文才,可当得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皇后嘴唇微微颤抖着,好半天才说出一个字:“…是。”

这时,华恩总管已经拿着杨彦写的诗,站出去高声诵读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御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而林逋就是那位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

百官们听完,有那些记性好的便记住了,那些记性不好的,忍不住起身对着华恩总管抱拳鞠躬道:“还请华恩总管再念一遍!”

华恩总管便含笑再念了一遍。如此,大部分朝臣们都记了下来,没记住的问问周围的同僚,也大致记下来。而后,大臣们也一遍遍地在心中默诵着,一如之前皇帝那般,越念越觉得这诗好。

“太子殿下之文才惊艳,果然名不虚传!”

“如此惊世之才竟然出自皇室,真真是前所未有前所未见啊!”

“我大隋有太子殿下,乃是大隋之幸,百姓之幸啊!”

因为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儿媳都给自己长脸,皇帝今晚特别高兴。而皇后受不了皇帝的嘲讽和百官打量的眼神,早早地告退回宫去了。现在,伴着太子太子妃的更上一层楼的名声,是皇后不自量力自取其辱的笑话!

襄王见到太子和太子妃被人当众刁难,却作出这样绝佳的诗句来,心中感佩不已,再想起这位三哥这些年暗地里对自己的维护和栽培,忍不住心中激动,亲自过来敬酒。现在三哥已经是太子了,就算让人知道他是三哥的人,也不要紧吧?

杨彦看着襄王眼中的崇拜,喝了他敬的一杯酒,见他还要敬,赶紧拦住他,小声道:“五弟就饶了三哥吧!我要是喝醉了,今晚就只能睡地板了!”

襄王一怔,随即醒悟过来,红着脸看了安然一眼,而后将这杯酒敬给安然道:“三嫂,小五敬您一杯!您的诗写得太好了!字也好,画也好…总之,小五心里除了三哥,最崇拜的人就是您了!这杯酒您无论如何都得喝…三嫂,哪天您送一幅字画给小五可好?”

安然见襄王十七八岁的样子,此刻又满脸崇拜地看着她,依稀还带着几分孩子气,没办法只好接过酒杯喝了,而后应下道:“好,过几天我画好了送你!不知五弟是喜欢人物、花鸟还是山水?”

襄王尚未大婚,脸皮子薄,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美人,只好回道:“就请三嫂给小五画一幅山水吧!”

襄王得偿所愿地退去,又有很多人前来敬酒。杨彦大多推了,说醉酒容易误事,不是个好习惯,只肯以茶代酒。又让百官感叹了一回,太子如此严于律己,将来必定为一代圣君。

当然,也有很多老臣去皇帝那里敬酒,一来恭贺皇上千秋,二来也恭贺皇上有一个好儿子,好儿媳。作为父亲,有一个出色的儿子,皇帝心里高兴得很,几乎是来者不拒。

太后也早早地告辞回宫去了,皇帝身边也没有个劝着的人,杨彦见了,赶紧过去拦了,并对众臣道:“诸位爱卿的心意,父皇领了。这酒今天就喝到这里吧!父皇前些日子身体有些不适,酒喝多了又伤身,还是要适可而止才好。”

除了钱鹏阳,这是百官第一次见到儿子做父亲的主,而这父亲还是皇帝。一时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皇帝的神情。皇上不会责怪太子吧?太子可是一片孝心为了皇上的身体。都怪他们不好,光想着高兴了,怎么就没想到皇上的身体不宜多喝酒呢?

皇帝有些不悦地瞪了太子一眼,吓得百官们连呼吸都摒住了,却又听皇上无奈地叹息道:“好了好了,就你爱唠叨。父皇听你的,不喝就是了。你来代父皇喝吧,喝醉了今晚回去…哼哼…”睡地板去!

这语气,倒像个孩子似的。老小孩老小孩,难道皇上老了竟然也像个孩子?

杨彦有些哭笑不得道:“父皇,您怎么能这样?不过儿子是不会喝醉的,就算是喝醉了也不要紧,太子妃会照顾儿臣的…”

太子殿下挡酒,百官们也都知趣的不再过去敬酒,之前已经过去的,杨彦也一律以茶代酒,也无人敢有异议。

戌时二刻,皇帝兴尽回寝宫看水晶莲花灯去了,宴会便散了。今晚,皇帝本来应该与结发之妻李皇后在一起的。但今晚李皇后不知趣,又去招惹太子和太子妃,皇帝不高兴,有意落她面子,自己回寝宫去了。

不仅如此,皇帝还特意召了惠妃侍寝,说要一起看儿子送的水晶莲花灯。气得得到消息的皇后砸了好几件珍贵瓷器,而后独自趴在床上哭了半夜。

太后得到消息也不禁对身边的殷尚宫感叹道:“皇后也太没脑子了。好端端的,何必去试探太子和太子妃?之前安王妃不就试探了一次?结果还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她总是不肯吸取教训,不肯认输。太子继位,已经是无人可挡之势,现在最好的想办法与太子交好才是,难不成她以为安王还有机会…”

这天晚上,杨彦倒是没有喝醉,却不成想安然被几位仰慕她的夫人敬酒,反倒喝得有些醉醺醺的。

之前在宴会上还好,她只是笑嘻嘻的,对谁都一脸和气,倒是令百官家眷对她印象甚好,一个个当面背后都赞太子妃惊才绝艳却平易近人。